细菌耐药机制ppt课件_第1页
细菌耐药机制ppt课件_第2页
细菌耐药机制ppt课件_第3页
细菌耐药机制ppt课件_第4页
细菌耐药机制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细菌耐药机制 1 一、外膜孔蛋白减少或丢失 细胞内抗生素浓度降低 膜孔蛋白 (OprD): 2 细胞外膜上的 某些特殊蛋白是 一种非特异性的 、跨越细胞膜的 水溶性物质扩散 通道。 膜 孔 蛋 白 3 某些细菌本身存在的膜孔蛋白较少或蛋白通道较小,使 一些抗菌药物不能进入菌体内部,称为 “内在性耐药 ”或 “固有性耐药 ”( intrinsically resistant), 即这种耐药并 非是由于任何染色体的突变或是耐药质粒的获得所致。 如铜绿假单胞菌的细胞外膜上没有大多数革兰阴性细菌 所具有的典型的高渗透性孔蛋白,它的孔蛋白通道对小 分子物质的渗透速度仅为典型孔蛋白通道的 1% 。 “先天不足 ” 4 一些具有高渗透性外膜且对抗菌药物敏感的细菌可以通过 降低外膜的渗透性而发展成为耐药菌,即原有的孔蛋白通 道由于细菌发生突变而使该孔蛋白通道关闭或消失,则细 菌就会对该抗菌药物产生很高的耐药性。 亚胺培南是一种非典型的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其对铜绿 假单胞菌的活性,主要是通过一个特殊的孔蛋白通道 OprD2的扩散而实现的,一旦这一孔蛋白通道消失,则铜 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就会产生耐药性。 “后天培养 ” 5 细菌产生一种或多种水解酶或钝化酶来水解 或修饰进入细胞内的抗菌药物,使之到达靶位 之前失去活性 细菌产生的灭活酶主要有: v -内酰胺酶 v 氨基糖苷类钝化酶 v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 v MLS钝化酶 二、 产生灭活酶 6 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 灭活酶产生 抗生素靶位点改变 孔蛋白改变,细胞壁 /膜 通透性改变 7 由细菌产生的能够降解 -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 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等), 使其抗菌活性减弱或消失的酶 -内酰胺酶 至今,已发现 -内酰胺酶有四百多种 8 -内酰胺酶的分类方法 9 超广谱 -内酰胺酶( ESBLs) 高产 AmpC酶 碳青霉烯酶 最主要的耐药因素 对 -内酰胺抗生素造成威胁 -内酰胺酶 临床上最重要的 -内酰胺酶 10 是质粒介导的能够水解头孢他啶、头孢噻肟等亚氨 基 -内酰胺类及氨曲南等单环酰胺类抗生素,并可被 克拉维酸等 -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的一类 -内酰胺 酶。 ESBLs在分子生物学分类中属于 A类酶,在 Bush分类 中属于 2be类酶。 超广谱 -内酰胺酶 ( extended-spectrum -lactamases, ESBLs ) 11 染色体 (细胞核中) 质粒 (细胞质中) 示 意 图 12 ESBLs的分类 根据基因同源性不同分为: TEM型 80 SHV型 46 CTX-M型 37 OXA型 18 其它型 20 /studies/webt.htm. CTX-M-1组 CTX-M-2组 CTX-M-8组 CTX-M-9组 13 美国: TEM-10、 TEM-12、 TEM-26为主 英国: TEM-10、 TEM-12为主 法国: SHV-3、 SHV-4、 TEM-3为主 希腊: SHV-5, CTX-M型 意大利: SHV-12 阿根廷: CTX-M-2 日本: TOHO-1, TOHO-2 ESBLs基因型流行情况 14 北京解放军总医院, 1999.3-11, 管希周等 上海 市 11家医院, 2000 -2001, 耐药性监测组 浙江 省 12家医院, 1998.9-1999.6,俞云松等 华南 地区, 2001.4-9,陆坚等 中国 重症监护病房, 1994,陈民钧等 台湾 的 ICU病房, 2000, Hsueh PR 香港 , 2000, Ho PL等 ESBLs 在 中 国 12.4% 大肠埃希菌 16.7% 肺炎克雷伯菌 17.9% 大肠埃希菌 33.1% 肺炎克雷伯菌 34.0% 大肠埃希菌 38.3% 肺炎克雷伯菌 12.9% 大肠埃希菌 20.1% 克雷伯菌属菌 10% 大肠埃希菌 12% 肺炎克雷伯菌 11.9% 大肠埃希菌 11.3% 肺炎克雷伯菌 11% 大肠埃希菌 13% 肺炎克雷伯菌 15 ESBLs 的 活 性 不耐酶的青霉素类 第一、第二头孢菌素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 单酰胺菌素类 头孢西丁 头孢替坦 碳青霉烯类最稳定 可以分解 比较稳定 但是不同类型的 ESBLs最优化的底物各不相同 16 ESBLs Detection Methods:Inhibition by Clavulanic Acid Ronald J. Jones (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of Author) . ESBL Etest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AB BIODISK 17 抑制剂增强的纸片扩散法 头孢噻肟 克拉维酸 头孢噻肟 头孢他啶 头孢他啶 克拉维酸 18 头孢菌素酶 大部分肠杆菌科细菌如肠杆菌属菌种 、弗劳地枸橼酸杆菌、摩根摩根菌、普鲁菲 登菌属菌种粘质沙雷菌等都能产生染色体介 导的 AmpC酶。 19 其分子量大约为 39000左右 其等电点大多 9.0 能分解三代头孢菌素及单环酰胺类抗生素 不被 -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但可被氯唑西 林抑制 头孢菌素酶 20 低基础水平持续表达 低基础水平和高诱导产生 高基础水平持续表达 表型分类 21 22 23 阴沟肠杆菌 24 25 7、 AmpC 纸片法试验纸片法试验 铺层培养铺层培养 : E. coli ATCC 25922 纸片上有待测菌纸片上有待测菌 26 -内酰胺酶的检测 CTX 酶粗提液 酶粗提液 + 克拉维酸 酶粗提液 + 氯唑西林 酶粗提液 + 克拉维酸 + 氯唑西林 27 首选 碳青霉烯类 、 四代头孢菌素 (如头孢吡肟、头孢匹 罗)、替莫西林、 对其敏感的非 内酰胺类抗生素( 如氨基苷类、喹诺酮类) 常规的青霉素类、三代头孢菌素、 -内酰胺酶抑制剂和 内酰胺抗生素合剂往往对该类细菌无效 正在研究中的特异性 AmpC酶抑制剂如 BRL42175、 Ro47-8284、 Ro48-1256和 Ro48-1220等虽然体外效果不 错,但距临床应用还有一定时间。 产 AmpC酶菌株感染的抗生素选择 28 指所有能明显水解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等碳青 霉烯类抗生素的一类 内酰胺酶 分别属于 Ambler分子分类中的 A类、 B类、 D类 酶 。 碳青霉烯酶 29 天然来源碳青霉烯酶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 L1酶 获得性碳青霉烯酶( Ambler分子分类 ) B类酶(金属酶): IMP、 VIM类 及 SPM-1 A类酶: NMC-A、 KPC-1、 GES-2 等 D类酶: OXA-23至 OXA-27、 40 、 48、 54 碳青霉烯酶按其来源可分为 30 嗜麦芽寡养单孢菌 产生二种可诱导的染色体 -内酰胺酶 L1和 L2: L1:(class B Zinc Enzyme)对 Ticarcillin 和 Aztreonam常敏感; L2:属于 2e类,主要水解头孢菌素及单环酰胺 类的氨曲能, 克拉维酸能抑制其活性 。 特美汀在 -内酰胺抗生素中对嗜麦芽寡养单孢 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 31 类酶 分类属于型,具有丝氨酸位点,可以被克拉维酸抑制。 包括阴沟肠杆菌、粘质沙雷菌中由染色体介导的 NMC-A、 Sme-1 Sme-3、 IMI-1酶,以及 肺炎克雷伯菌中质粒介导的 KPC-1、 KPC -2酶、铜绿假单胞菌中质粒介导的 GES-2酶。 A类碳青霉烯酶都是青霉素酶 ,对亚胺培南的水解活性强于美罗 培南,可以引起青霉素类、氨曲南、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水解酶 32 类酶 (金属酶 ) 金属酶不仅对 -内酰胺酶的抑制剂敏感性差,而且能够水解包括 碳青霉烯类在内的几乎所有 -内酰胺类抗生素。金属酶分别属于 类和 B类酶。 多数金属酶对亚胺培南的水解能力强于美洛培南,但蜡样芽胞杆 菌 酶和 3b中的 AsbM1对美洛培南的水解能力更强。 金属酶对氨曲南的水解能力都很弱。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水解酶 33 D类酶 ( OXA酶) 在 Bush分群中属于 2d类, 对苯唑西林的水解活性很强 。 OXA型碳青霉烯酶对亚胺培南的水解活性较低 , 对 头孢他啶、头孢噻肟、氨曲南水解活性也很弱。 除 OXA-23外,其它酶能被三唑巴坦、克拉维酸抑制 。 OXA型碳青霉烯酶编码基因可位于质粒或染色体上, 或定位在 I型整合子基因盒中,具备向其他菌种转移的 能力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水解酶 34 碳青霉烯酶的地域分布 (1) IMP-1 B 铜绿假单胞菌、沙雷菌、 日本 (1991)、新加坡、韩国 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 IMP-2 B 鲍曼不动杆菌 意大利 (2000) IMP-3 B 福氏志贺菌 日本 (2000) IMP-4 B 不动杆菌 香港 (2001) IMP-5 B 鲍曼不动杆菌 葡萄牙 IMP-6 B 粘质沙雷菌 日本 (2001) IMP-7 B 铜绿假单胞菌 加拿大 (2002) IMP-8 B 肺炎克雷伯菌 台湾 (2001) IMP-9 B 铜绿假单胞菌 中国 (2001) IMP-10 B 铜绿假单胞菌 日本 (2002) 木糖氧化产碱杆菌 IMP-11 B 铜绿假单胞菌 日本( 2001) 鲍曼不动杆菌 IMP-12 B 恶臭假单胞菌 意大利 (2003) IMP-13 B 铜绿假单胞菌 意大利 (2001) 酶 分类 产生的菌属 发现的地区 (首次报道的年代 ) 35 碳青霉烯酶的地域分布 VIM-1 B 铜绿假单胞菌 意大利 (1999)、希腊 VIM-2 B 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 法国 (2000)、韩国 VIM-3 B 铜绿假单胞菌 台湾 (2001) VIM-4 B 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 法国 (2000)、韩国 VIM-5 B 肺炎克雷伯菌 土耳其( 2002) VIM-6 B 恶臭假单胞菌 新加坡 (2002) VIM-7 B 铜绿假单胞菌 北美 (2004) SPM-1 B 铜绿假单胞菌 巴西 (2002) OXA-23/27 D 不动杆菌 英国 (2000)、 新加坡、巴西 OXA-24/25/26 D 不动杆菌 西班牙 (2000)、比利时 OXA-40 D 鲍曼不动杆菌 法国 (2002) OXA-48 D 肺炎克雷伯菌 法国 (2004) OXA-49 D 鲍曼不动杆菌 中国 (2003) OXA-54 D 希瓦菌 法国 (2002) ( Shewanella oneidensis) Sme-1/2/3 A 粘质沙雷菌 英国 (1990) 、美国 IMI-1、 NMC-A A 阴沟肠杆菌 法国 (1996)、美国 KPC-1 A 肠炎沙门菌、肺炎克雷伯菌 希腊、美国 GES 2 A 铜绿假单胞菌 法国 酶 分类 产生的菌属 发现的地区 (首次报道的年代 ) 36 IMP纸片 EDTA 2-巯基丙酸 阳性对照株结果 临床标本结果 IMP纸片 EDTA2-巯基丙酸 金属酶筛选结果 37 Enzyme Enzyme +EDTA Enzyme+ cloxacillion Enzyme+ clavulanic acid 2f 类酶(三维抑制试验) 38 CAZ 2-巯基丙酸 金属酶筛选结果 39 由于产碳青霉烯酶细菌耐药机制比较复杂,目前 尚无可以高效控制该类产酶菌感染的药物,临床 治疗方案还需依赖药敏结果进行制定。 单环酰胺类、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对部分产酶株 有活性。 对于产 OXA型碳青霉烯酶的鲍曼不动杆菌,部分 可选用含舒巴坦的复合制剂如头孢哌酮 /舒巴坦等 ,产 A类酶菌株可选用三代头孢菌素。 产碳青霉烯酶细菌感染的治疗 40 v氨基糖苷类钝化酶分为: 磷酸转移酶( APH) 乙酰转移酶( AAC) 核苷转移酶( ANT) v氨基糖苷类钝化酶作用机制: 三者分别使抗生素的羟基磷酸化、氨基乙酰化和 羟基核苷化,使之不能再与细菌核糖体结合。 氨基糖苷类耐药 41 v庆大霉素高水平耐药( HLGR ) 主要的耐药机制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耐药基因 百分率 AAC(6)-Ie-APH(2)-Ia aac(6)-Ie- aph(2)-Ia 90% APH(2)-Ic aph(2)-Ic APH(2)-Id aph(2)-Id APH(2)-Ib aph(2)-Ib 10% 氨基糖苷类耐药 42 三、靶位改变 43 主要抗菌药物作用靶位 -内酰胺类 青霉素结合蛋白( PBP) 氨基糖苷类 核糖体 30S亚基 大环内酯类 核糖体 50S亚基 氟喹诺酮类 DNA旋转酶(拓扑异构 酶 )、拓扑异构酶 糖肽类 D-丙氨酰 D-丙氨酸 四环素类 核糖体 50S亚基 44 PBP2a的作用 PBP2a与 -内酰胺抗生素亲和力低,替代正常 PBP功能 87KdaPBP1 80 PBP2 78 PBP2a 75 PBP3 70 PBP3 41 PBP4 45 v糖肽类抗生素包括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是高分 子量的疏水性化合物。 v主要耐药机制: VRE的细胞壁肽糖前体末端的 D-丙氨酰 -D-丙氨酸发 生了改变,万古霉素不能与之相结合,因此不能抑制 VRE的细胞壁合成。 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 VRE) 46 大环内酯类的耐药机制 核糖体靶位点的改变 : erm 编码,高耐 ; 法 国、西班牙、中国 主动外排泵 : mef 编码,低耐 ,加拿大、美 国、 修饰酶 47 四、主动外运 有些抗菌药物(常见的如四环素类及喹 诺酮类)能诱导细菌的主动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