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因心脏原因引起突然和意外的死亡。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术。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指心脏突然终止有效的射血功能。心脏骤停最常见的原因是心脏性猝死。心搏骤停的最常见的原因 (一)心源性原因 1.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原因 2.其它心脏和循环疾病。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Tag内容描述:<p>1、小儿心跳呼吸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一、 心跳呼吸骤停的识别 除意外等特殊状态以外,婴儿和儿童的心跳呼吸停止很少突然发生,通常为在原发病 及其发展过程中病情恶化,是呼吸和循环功能进行性加重发生呼吸和循环衰竭,最后造成 心跳呼吸停止。因此,要识别婴儿和儿童循环和呼吸功能的恶化,要有效预测心跳呼吸停 止,就必须应用心肺功能快速评价的方法去识别潜在的呼吸循环衰竭和心跳呼吸停止。在 初评时并无必要强调实验检查对判断生理素乱严重程度,这些评价需在 30 秒内完成。 1、呼吸功能的评价:强调通过患儿的临床表现来识别潜在的呼吸。</p><p>2、编号: 06(第 6 次课) 课题: 第三章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课时: 2 学时 重点难点:心脏骤停时给药途径和脑复苏的措施 教学方法:理论授课与模拟操作训练相结合 教学目的: 1、了解开胸心脏挤压。 2、熟悉复苏后的循环、呼吸功能、肾功能及酸碱平衡的监护与护理。 3、掌握心搏骤停时给药途径;进一步生命支持的内容和脑复苏的措施。 第二节 心肺脑复苏 一、概述 二、基础生命支持(BLS) 三、进一步生命支持(ACLS) 进一步生命支持(advancedcardiac life support,ACLS)主要是在BLS基 础上应用辅助设备及特殊技术,建立和维持有效的。</p><p>3、第五章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第一节概述一心脏骤停的原因(一)心源性原因1.冠状动脉病变2.心肌病变3.主动脉疾病(二)非心源性原因1.呼吸停止 2.严重的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3.药物中毒或过敏4.电击,雷击或溺水。5.麻醉和手术二心脏骤停的类型1.心室颤动(室颤):常见。心室肌发生极不规则的快速而又不协调的颤动。心电图表现:QRS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频率200-400次/分2.心脏停搏 又称心室静止,心房,心室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房室均无激动波可见,呈一条直线,或偶见P波3.心电-机械分离:心电图呈缓。</p><p>4、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术,第一节 概述,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泵血功能突然终止,造成全身循环终断,呼吸停止和意识丧失引起全身严重的缺血缺氧。 临床死亡期:心搏和呼吸停止及意识丧失,4分钟内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存活率70-80%。 生物学死亡期;极端缺氧导致组织器官功能丧失,细胞自溶,永久性脑死亡,不可逆转。,国内:在全部院外急诊病例中,心搏骤停病例约占10%,且87.8%发生于家庭中。 美国:每天死于心搏骤停者约1200人,其中2/3在发病一小时死于院外。,一、心脏骤停的原因,冠心病 心肌病变 心瓣膜病。</p><p>5、1,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Cardio-pulmonary-cerebral resuscitation,2,1956 Zoll 体外除颤 1958 Safar 口对口人工呼吸 1960 Kouwenhoven 胸外按压,建立现代心肺复苏术 1970 Safar 脑复苏 1985 第四届全美复苏会议(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 1992 ILCOR 2000年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2005年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2010年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我国1988年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复苏专业组成立,并制定了心肺脑复苏操作训练规范,1994年改为心肺复苏。</p><p>6、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术,第一节 概述,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泵血功能突然终止,造成全身循环终断,呼吸停止和意识丧失引起全身严重的缺血缺氧。 临床死亡期:心搏和呼吸停止及意识丧失,4分钟内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存活率70-80%。 生物学死亡期;极端缺氧导致组织器官功能丧失,细胞自溶,永久性脑死亡,不可逆转。,国内:在全部院外急诊病例中,心搏骤停病例约占10%,且87.8%发生于家庭中。 美国:每天死于心搏骤停者约1200人,其中2/3在发病一小时死于院外。,一、心脏骤停的原因,冠心病 心肌病变 心瓣膜病。</p><p>7、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主讲人:杨荣平,前 言,心脏骤停是医学领域中最危急的情况之一,如不能得到及时 有效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SCD)。 我国SCD的发生率为每年41.8410万( 0.04 ),以13亿人 口推算,我国每年发生SCD 544万例。即使在美国,SCD抢救成 活率仍小于5。 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心跳、呼吸停止所采取的抢救措施, 其三大要素为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及电除颤。 近年来,随着对复苏认识的不断进展,越来越注意到脑复苏 的重要性,特别提出了脑复苏的概念,从而诞生了现代意义的心 肺脑复苏(CPCR)。 心脏骤停抢。</p><p>8、山东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1,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一),教学目标: 了解心搏骤停的原因。 熟悉心搏骤停的病理生理基础、胸外心脏按压的原理。 掌握心搏骤停的概念、类型、临床表现和诊断;心搏、呼吸骤停的判定方法,畅通气道的方法,人工呼吸、心前区捶击、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山东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第一节 心搏骤停,一、概念 心搏骤停:指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血、缺氧。 猝死:平素健康的人或病情稳定或正在改善中的病人,突然发生意料之外的循环、呼吸停止,在发病6小时内死亡。,重点,。</p><p>9、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术,兰大二院 熊文静,第一节 概述,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泵血功能突然终止,造成全身循环终断,呼吸停止和意识丧失引起全身严重的缺血缺氧。 临床死亡期:心搏和呼吸停止及意识丧失,4分钟内采取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存活率70-80%。 生物学死亡期;极端缺氧导致组织器官功能丧失,细胞自溶,永久性脑死亡,不可逆转。,国内:在全部院外急诊病例中,心搏骤停病例约占10%,且87.8%发生于家庭中。 美国:每天死于心搏骤停者约1200人,其中2/3在发病一小时死于院外。,一、心脏骤停的原因,冠心病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