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7-95钢制管道及储罐外腐蚀防护与调查_第1页
0087-95钢制管道及储罐外腐蚀防护与调查_第2页
0087-95钢制管道及储罐外腐蚀防护与调查_第3页
0087-95钢制管道及储罐外腐蚀防护与调查_第4页
0087-95钢制管道及储罐外腐蚀防护与调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分析评价371按本标准第6章的规定,先将下列单项进行评价,并填入表371中。1土壤腐蚀性;2特殊环境条件的危险性(如直流干扰评价等);3自然电位状况;4防腐层技术状况;5阴极保护技术状况;6管体腐蚀状况。综台分析表371项目评价等级调查点土壤腐蚀性特殊环境危险性自然电位状况防腐层状况阴极保护状况管体腐蚀状况备注注自然电位状况、阴极保护状况按本标准附录A中有关规定进行记372依据表371,结合管道及管道所处环境腐蚀与防护的实际状况作综合评价分析。373调查成果宜采取管道腐蚀与防护势态图表示,其表示方法见本标准附录A。4钢制储罐腐蚀与防护调查方法41调查分类及内容411调查分类4111日常调查在不中断生产的情况下,为监控储罐腐蚀与防护状况而进行的日常检测。4112全面调查储罐停产时进行的罐内外腐蚀与防护调查,包括对罐内发生特定腐蚀问题的附件或部位进行的调查。412调查内容4121日常调查内容1收集日常运行参数记录,应包括进出介质的名称、温度、压力、流量;2收集罐区大气环境腐蚀性资料,条件可能时,推荐采用测量电池法对大气及罐顶气体进行腐蚀性快速测量;3罐内介质腐蚀性监测可包括取样快速测试及现场挂片试验;4罐外防腐、保温层及金属表面腐蚀状况的抽样监测;5对有阴极保护系统或加缓蚀剂等化学药剂的储罐,应测量阴极保护参数和缓蚀剂等化学药剂效果;(6)其他与腐蚀有关的运行工况,如腐蚀穿孑乙及其维修记录;7罐内油、水介质化学成分分析。4122全面调查内容1罐外防护层、保温层状况的调查;2罐内、外壁金属表面腐蚀状况的测量(按圈板高度的统计测量);3罐内金属底板的腐蚀状况的测量;4罐顶板金属表面腐蚀状况的测量;5罐内特定部位及阴极保护系统,如加热盘管、进出口、焊缝区的腐蚀调查;6其他腐蚀问题的调查;7条件许可时,对罐底沥青砂基础取样调查;8罐内油、水介质化学成分的分析及介质腐蚀性等。42调查周期421日常调查周期应按表421的规定执行。日常调查周期表421项目内容调查周期储罐运行参数1次班腐蚀事故、维修记录发生时当班记录阴极保护参数监测1季(3个月)气体环境腐蚀性调查1年罐内介质腐蚀性挂片试验油罐1年;水罐半年罐外保温层、防腐层及罐壁腐蚀调查13年罐内油或水介质化学成分分析同挂片试验周期422全面调查周期全面调查应结合清罐周期,或根据日常调查结果确定。43调查前的准备431收集建罐时间、结构、容积、材质、罐基础、罐内、外防腐层、保温层种类等基础技术资料,填入本标准附录F的表F11中。432收集历年运行工况,填入本标准附录F的表FLL中。433收集历年清罐及泄漏事故和维修资料,填入本标准附录F的表F13中。434现场调查的仪器、设备可参照表434要求配备。罐区现场使用的设备及工具均应符合相应安全规定。现场调查的仪器表434序号仪器名称规格指标备注1电阻探针腐蚀仪精度01MM/A/L个月测气相腐蚀速度2电池式气体腐蚀仪精度106MM/A/L小时测气相腐蚀速度3快速腐蚀测量仪精度00025MM/A测水相腐蚀速度4防腐层测厚仪量程02,24,410MM测各类防腐层厚度5千分表精度0OLMM测金属腐蚀坑深,防腐层厚度等6超声测厚仪量程20MM精度01MM测金属厚度7溶氧测定仪气氧O100,精度05;溶氧020;精度03MG/L测水相,介质相中的含氧量8PH计量程O14;精度01测水相的PH9电导率表量程01106S/CM测水相的电导10数字式点温计量程0100;精度1测介质温度1L保温材料含水测定仪量程0100测保温材料含水量12电火花防腐层检漏仪输出电压大于900V测防腐层的漏点44调查项目及方法441日常调查项目及方法4411气体环境腐蚀性调查1收集或测量罐区所在地的大气类型、月降雨量、月平均温度、湿度、降尘量及污染情况(以S02含量百分数计);2监测现场大气的腐蚀性,记录不同季节下测量7D的平均值(以MM/A表示);3将气体腐蚀性探头放在罐内顶部气相部分,进行连续监测。每年测量一次,每次连续测量时间为3D,或一次进出介质周期时间,取平均值(以MM/A表示);4按本标准附录B的方法测量气体腐蚀性。4412罐内介质腐蚀性挂片试验1对常压储罐宜采用分层挂片法监测储罐内介质腐蚀性的分布状况,具体试验方法应符合本标准附录C的要求;2对密闭及有压力的储罐,可按SY/T532994中现场带压挂片装置的规定监测介质腐蚀性;3挂片时取罐内油或水介质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4413罐外防腐层、保温层及罐外壁腐蚀的测量1测量部位A罐外壁离地1M高度,沿圆周方向等距选点,对LOOOOM3以下的罐设4个测量区相隔900;对大于LOOOOM3的罐,选68个测量区;B罐顶板按离圆心距离,选取48个测量区;C根据以往经验证明腐蚀严重的部位,如盘梯支架、积水区、罐壁靠顶板部位等,也可适当选为测量区。2调查方法A在指定的测量区检查防水层的外观(有无锈蚀、开裂、剥落等),记录其种类、结构等,仔细切开防水层,露出内部保温层;B记录保温层结构,并用电导仪或保温材料水分测量仪测量保温材料吸水情况,用针刺法测量保温层厚度,测测量区上、下、左、右4点,以最薄点为准;C当保温层受潮或有破损时,应对其罐壁金属进行检查,方法如下仔细切开保温层,露出其防腐层,记录防腐层种类,检查防腐层外观,用防腐层测厚仪测测量区上、下、左、右4点厚度,以最薄点为准;按不同防腐层技术标准,检查防腐层粘结力;D当防腐层破损、剥落或已有锈点出现时,应清除该测量区表面的防腐层,用目检法详细描述金属腐蚀的部位、分布,腐蚀产物的厚度,颜色,结构和紧实度,应对现场腐蚀状况进行彩色拍照;E按3622款的要求进行腐蚀产物成分的现场初步鉴定,并按3623款的要求进行腐蚀类型的判定及腐蚀面积的记录;F清除腐蚀产物后,观察罐壁金属的腐蚀状况,用超声测厚仪测试壁厚;每个测量区等分为四块,每块沿罐周方向的边长不应小于罐周的千分之一;用探针测量每块上的最大腐蚀坑深精确到005MM;G保温层及防腐层完好无缺陷时,可不进行上述C至(F项,但需记录说明,相应评定等级取“完好”。4414阴极保护参数测量1对有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的罐,保护电位稳定后,每季记录保护设备的输出电流、电压,并测量保护电位。2对接有罐外测量装置的罐内牺牲阳极系统、保护电位稳定后,每季测量保护电位、保护电流、阳极输出电流、开路电位、闭路电位。3调查中使用的仪表、设备应符合SYJ2386的规定,测试方法应按SYJ4791的规定进行。必要时用失重试片检查其保护度。4415日常运行参数以及腐蚀事故、维修记录可按本标准附录F表F12和表F13的格式进行汇总填写。4416按本标准第6章要求进行评价。442全面调查项目及方法4421罐外防腐层、保温层状况及罐外壁腐蚀状况的普查。1测量部位A罐壁离地1M(或一层圈板)及离顶1M(或一层圈板)处各设一个调查部位,中间层按每23M(或圈板层)设一个调查部位,每个调查部位按本标准441311项规定设定若干个测量区;B罐顶板外壁的测量区按本标准44131项的规定设立;C其他腐蚀严重的部位,至少应包括44131项的测量区。2调查内容和方法应符合本标准44132项的规定。3调查数据填人本标准附录F表F16中。4422罐内防腐层及金属表面腐蚀状况的测量。1测量部位A罐底按离圆心的距离分为若干同心圆环,环间距宜为12M,每环按均匀间隔选取48个测量区;B罐壁、罐顶抽样方法按44211项的规定设立。2调查内容和方法A防腐层及金属表面腐蚀的调查内容及方法应按44132项的规定进行;B罐底调查中应按缩小的比例图记录罐底腐蚀的概貌,包括腐蚀类型、发生位置、形状,并注明钢板焊缝的位置、进出口、加热盘管等附件的位置,记录罐底板形变的情况,并拍照存档。3调查数据采用本标准附录F中表F17的形式记录。4423罐内附件及阴极保护系统的调查。1应对罐内加热盘管、支座、进出口、焊缝、阴极保护系统等进行调查。2调查内容和方法A在罐内支架、盘管等附件调查中,应根据目检结果确定该附件的整体状况,可分为“完好”、“腐蚀”、“严重腐蚀”和“失效”4个等级。条件许可时,对已发生裂纹、断裂部位割样送实验室作腐蚀原因分析;B对焊缝区应记录是否腐蚀,以及腐蚀部位;开裂处如怀疑有晶间腐蚀应割样(连同热影响区母材)送实验室作原因分析;C对有阴极保护系统的罐,应检查通电点或牺牲阳极与罐壁电连接点以及阳极、参比电极等装置的机械可靠性能,测量其有效电极电位的偏移。4424其他调查1对污水系统储罐,当现场检测介质溶解氧超过005MG/L,并发现棕黄色氧化铁锈存在时,应考虑进行氧腐蚀调查;2对污水系统储罐,现场检测计算得到的二氧化碳气体分压超过005MPA,并发现钢材表面被严重点蚀,且无明显腐蚀产物时,应考虑进行二氧化碳腐蚀调查;3当介质中检出硫化氢浓度超过LOOPA(分压)并有SCC,HIC等腐蚀迹象存在时,应考虑进行硫化氢腐蚀调查;4应按SY/T053293及有关标准进行细菌导致腐蚀的调查。4425按表4421规定的内容对罐内油、水介质及罐底污泥进行化学成分分析。4426当现场调查发现有异常问题时,可对防腐层、保温层、腐蚀产物等取样按有关标准作室内分析,分析项目和方法见表44220室内试验分析项目和方法表4421介质名测试项目方法标准氧含量SY/T7503硫化氢含量SY2995二氧化碳含量SY/T7506二氧化硫含量SY2996气样水含量(或测露点)SY/T7507溶解氧含量SY/T5329二氧化碳含量SY/T5329硫化物含量SY/T5329腐生菌TGB含量SY/T0532硫酸盐还原菌SRB含量SY/T0532悬浮固体含量SY/T0531铁离子总铁含量SY/T5329氯离子含量SY5523碳酸盐含量SY5523PH值SY2980电导率GB/T6908钙、镁离子含量SY5523硫酸根离子含量SY5523水样总矿化度GB1576水含量GB/T260硫离子含量GB/T387盐含量GB/T6532油样酸值GB/T264腐生菌TGB含量SY/T5329污泥硫酸盐还原菌SRB含量SY/T5329电导率GB/T6908PH值SY29804427必要时,对金属开裂的断口或腐蚀的焊缝作材质化学成分分析、金相分析、扫描电镜检查,以及焊缝与热影响区的电极电位差异测试等。4428按本标准第6章要求进行评价。防腐层,保温层,腐蚀产物室内分析项目和方法样品名称取样部位分析项目测试方法保温层外壁含水率机械强度1抗压(硬质材料);2抗拉(软质材料)GB/T8810GB/T8813防腐层外壁和内壁按有关防腐层应用技术标准进行性能测试腐蚀产物罐底、罐顶内壁以及焊缝附件等特定部位产物成分和产物结构电子探针离子色谱;X射线衍射仪等45腐蚀数据处理及评价451所有的测试数据应经过一般数理统计方法的分析整理后,按本标准第6章的规定对调查点进行分项评价。452极值统计及寿命估测4521推荐采用本标准附录D的极值统计法,用各测量区的测量数据推测所在调查部位上的最大腐蚀坑深。4522按本标准第6章中规定指标对罐内壁、罐外壁、罐顶、罐底等部位进行评价。4523推荐按本标准附录D的方法进行使用寿命的估测。453将上述数据填入表453中。项目评价等级调查点介质腐蚀性外防腐层内防腐层罐外壁罐内壁罐内顶罐内底备注5钢质管道内壁腐蚀与防护调查方法51调查分类511根据调查内容及目的分为以下三类。5111日常调查在不中断生产的情况下,为监控管道内壁腐蚀与防护状况而进行的日常检测及评价。5112重点调查在管道泄漏、停输等情况下对管道内壁进行的腐蚀与防护调查,包括对管道特殊部位调查及评价。5113全面调查为了解和掌握某条管道系统或油田某一区块内管道内壁腐蚀与防护状况而进行的系统性检测及评价。52调查内容与周期521日常调查的内容与周期应符合表521的要求。日常调查内容及周期表521序号调查内容词查周期1收集日常运行参数,应包括温度、压力、流速等半年2管道内输送介质成分分析半年3化学药剂性能及配伍性半年如新购进一批药剂或更换药剂必须测一次4介质腐蚀性半年5管道腐蚀穿孔及维修等记录发生时记录6管道内防腐层及内壁监测1年522重点调查的内容与周期应符合表522的要求。523全面调查应对管道及油田地面生产的整个系统(包括集油、注水,回水干、支线及联合站内管线)进行系统地调查,其调查内容应包括日常调查及重点调查内容并进行管道壁厚的测试。调查周期应符合如下要求5231新建管道投产一年内完成第一次全面调查。5232油田管道根据管道内介质腐蚀性24年进行一次。重点调查内容及周期表522序号调查内容调查周期1管道内防腐层保护状况调查2管道内壁金属腐蚀状况调查3管道特殊部位调查4管道内介质成分分析5其他调查1发生泄漏事故或停输时宜进行;2根据日常调查结果确定53调查前的准备531收集管道的材质、管径、壁厚、成管类别、变径处、盲端处、连接法等资料,填入本标准附录F表F20中。532管道投产日期、走向、分支管线等资料,填入本标准附录F表F20中。533管道输送介质及其温度、流速、压力等资料,填入本标准附录F表F20中。534管道内防腐层种类、结构、厚度、补口、补伤及施工工艺等资料,填人本标准附录F表F20中。535使用的化学药剂种类、名称、投加位置、投加方式等资料,填入本标准附录F表F21中。536管线投产以后历次泄漏事故的资料,如事故原因、地点、次数、修补等,填人本标准附录F表F2表F5中。537现场调查的仪器应符合表537的要求序号仪器名称规格指标备注1快速腐蚀测量仪精度00025MM/A测水介质腐蚀速度2防腐层测厚仪量程02,24,410M;精度001MM测各种防腐层厚度3超声波测厚仪测量范围1520MM;精度02MM测金属厚度4千分表精度001MM测金属腐蚀坑深5溶解氧测定仪精度002MG/1测水介质中氧含量6电导率表01106S/CM测水介质导电7电火花检漏仪输出电压大于900V测防腐层漏点8PH计量程014;精度01测水介质PH54调查点、调查项目及方法541调查点处理的一般原则。5411调查点为原有测试装置时,应首先检查其完好程度。必要时予以维修。只有确认测试装置的可靠性后,才可使用。5412新增加的调查点宜安装永久性测试装置。5413现场采集的样品均应按有关规定采集、封存、保管。542日常调查项目及方法5421应记录管道日常运行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腐蚀事故及维修情况,并填入本标准附录F表F21及表F2表F5中。5422日常调查项目、方法及调查点应符合表542中的要求。根据调查数据分析介质中各项化学成分与介质腐蚀速度沿管线或流程的变化规律,绘制变化曲线图;分析介质腐蚀因素及缓蚀剂的现场应用效果及配伍性。日常调盎项目、方法及调查点表542序号调查内容调查项目调查方法调查点溶解氧含量SY/T5329二氧化碳含量SY/T5329硫化物含量SY/T5329悬浮固体含量SY/T0531腐生菌TGB含量SY/T0532硫酸盐还原菌SRB含量SY/T0532铁离子含量SY/T5329氯离子含量碳酸盐含量硫酸根离子含量SY5523钙、镁离子含量SY5523PH值SY2980水介质总矿化度GB15761联合站内不同污水的来源处2过滤后3注水泵前4配水间出口管线处或注水井口水含量GB/T260硫离子含量GB/T387盐含量GB/T65321管道输送介质成分分析油介质酸值GB/T2641油井口2计量站出口3联合站出口续表序号调查内容调查项目调查方法调查点缓蚀剂性能及配伍性SY52732化学药剂性能及配伍性测试杀菌剂性能及配伍性SY/T5890阻垢剂性能及配伍性SY/T5673除氧剂性能及配伍性SY/T5889挂片法测介质腐蚀性SY52733介质腐蚀性瞬时腐蚀速度线性极化或电阻法等快速方法挂片点与相应的介质取样点一致温度温度计等压力4现场运行参数流速在介质取样点处内防腐层检漏内防腐层测厚内防腐层粘结性管道内壁腐蚀状况外观管道内壁腐蚀深度等5管道内防腐层及内壁腐蚀状况监测腐蚀产物分析本标准附录E6管道腐蚀、穿孔及维修等记录5423管道内介质腐蚀性挂片试验,污水介质中的最短挂片试验周期为12个月,原油介质中的最短挂片试验周期为46个月。管道内介质取样分析点与介质腐蚀性调查挂片点应一致,并应在挂片或取片时进行介质化学成分分析。5424必要时,可将介质取样作室内介质腐蚀性更深入的分析。5425可按本标准附录E的方法进行管道内防腐层及内壁金属腐蚀状况的监测。5426日常调查按本标准第6章的规定每半年进行一次评价。543重点调查项目及方法5431管道内防腐层状况及管道内壁腐蚀状况调查1调查部位应选择管道的首端、末端、中间段及腐蚀严重的管段等;2按本标准第362条、第364条中规定的方法进行管道内防腐层及管道内壁腐蚀与防护状况的调查,并应进行彩色拍照。必要时应对管道材质、腐蚀产物、防腐层等按有关标准进行室内分析。5432应对腐蚀严重的焊缝、弯头、三通、阀门、法兰、盲端等部位进行调查。5433其他调查1当系统中明显存在着02,C02,H2S,细菌腐蚀时,可按本标准中第4424款中的规定进行调查。对缓蚀剂等化学药剂也应进行调查。2当系统中有结垢或沉积物时,可对下述内容进行分析A成分分析;B介质的温度、流速、压力与结垢或沉积物的关系;C介质02,C02、PH值、悬浮物固体含量等与结垢或沉积物的关系。5434按表544中油、水介质测定项目的要求,进行介质化学成分分析。5435按本标准第6章的规定进行评价。544全面调查项目及方法5441全面调查项目、方法及调查点应符合表544的要求。介质化学成分及介质腐蚀性应调查时测试,其他项目的测试数据可采用近半年内调查数据。绘制介质各种离子含量沿工艺流程变化曲线及介质腐蚀速率沿流程变化曲线。全面调查项目、方法及调查点表544序号调查内容调查项目调查方法调查点溶解氧含量SY/T5329二氧化碳含量SY/T53291管道水介硫化物含量SY/T53291联合站内不同污水来源处2过滤后悬浮固体含量SY/T0531腐生菌TGBSY/T0532硫酸盐还原菌SRB含量SY/T0532铁离子含量SY/T5329氯离子含量碳酸盐含量硫酸根离子含量SY5523钙、镁离子含量SY5523PH值SY2980介质结垢倾向判断饱和指数法电导率GB/T6908总矿化度GB15763站内不同储罐进或出口管线处4加药点前后5配水间出口管线处6注水井口7条件允许时在注水干、支线,回水干、支线管线处,宜500M至LKM设一处8注水外输泵前9供水管线可适当布设水含量GB/T260硫离子含量GB/T387盐含量GB/T6532内输送介质成分分析质油介质酸值GB/T2641油井口2计量站出口3联合站进出口续表序号调查内容调查项目调查方法调查点2化学药剂性能及配伍性缓蚀性能及配伍性SY5273杀菌剂性能及配伍性SY/T5890阻垢剂性能及配伍性SY/T5673除氧剂性能及配伍性SY/T5889挂片法测介质腐蚀性SY5273挂片点与介质取样点尽可能一致3介质腐蚀性瞬时腐蚀速度线性极化或电阻法等快速方法与介质取样点一致温度温度计等压力4测量并记录现场运行参数流速与介质取样点一致外观检漏测厚5管道内防腐层保护状况调查粘结性按本标准第364条的规定目检及腐蚀类型判断6管道内壁金属腐蚀状况调查腐蚀产物现场分析腐蚀坑深、腐蚀面积等按本标准第362条的规定1管道泄漏处2刚停输管线的腐蚀严重处3管道的首端、末端、中间及腐蚀严重处4管道低洼处5管道特殊部位(如焊缝、弯头等)6在生产条件允许时,截取有代表性的管段(如不同内防腐层管段,回水干、支线注水干、支线,集油干、支线)7按本标准附录E设立的监测管段续表序号调查内容调查项目调查方法调查点7管道壁厚测量壁厚超声波测厚仪沿流程进行测量,其测量间距宜为300M,可与管道外腐蚀调查的探坑相结合测试管道特殊部件调查管道其他调查8其他管道腐蚀、穿孔情况统计与分析5442必要时应对下列项目作实验室分析1介质的腐蚀性;2管道内防腐层性能分析;3腐蚀产物、垢或管道内沉积物分析;4管道材质。5443可采用检测管道内腐蚀的其他检测设备进行检测。5444按本标准第6章的要求,定期对油田地面生产系统进行腐蚀与防护状况的全面评价。55综合分析及评价551测试数据分析整理后,按本标准第6章中规定的指标进行不同调查点分项评价,并将结果填入表551中。552全面调查的结果按本标准附录F有关表格的要求进行填写。项目评价等级调查点介质腐蚀性管道内壁腐蚀内防腐层保护状况缓蚀剂作用备注6评价指标61环境腐蚀性评价611土壤腐蚀性评价推荐采用原位极化法及试片失重法测定土壤腐蚀性,并按表611进行评价;也可采用行业级以上标准所规定的其他土壤腐蚀性测试方法及相应的评价指标;但不推荐采用土壤电阻率评价土壤腐蚀性的方法。土壤腐蚀性评价指标表611级别指标极轻较轻轻中强电流密度(A/M2)(原位极化法)9平均腐蚀速度G/DM2A(试片失重法)7612交、直流干扰腐蚀评价6121直流干扰程度判断用土壤电位梯度按表6121中的指标进行埋地管道直流杂散电流严重性的评价。直流杂散电流干扰程度指标表6121杂散电流程度小中大地电位梯度MV/M506122交流干扰程度判断用交流干扰电位按表6122中的指标进行埋地管道交流干扰程度严重性的评价。埋地钢质管道交流干扰判断指标表6122严重性程度级别土壤类别弱中强碱性土壤V20中性土壤V15酸性土壤VL0613按表613中的指标进行土壤细菌腐蚀评价。土壤细菌腐蚀评价指标表613腐蚀级别强较强中小氧化还原电位MV400614按表6,14中的指标进行管道、储罐内介质腐蚀性评价。管道及储罐内介质及环境腐蚀性评价指标表614级别项目低中高严重平均腐速MM/A0254点蚀腐蚀MM/A2438注以两项指标中以最严重的结果为准。615按表615中的指标进行大气腐蚀性评价。大气腐蚀性评价表615等级弱中较强强第一年的腐蚀速率VM/A12825255151838362金属腐蚀性评价621金属腐蚀性评价管道或储罐壁腐蚀程度的评价应符合表6211的要求。金属腐蚀速度的评价应符合表6212的要求。管壁或储罐壁腐蚀程度评价表6211级别轻中重严重穿孔最大蚀深MM50壁厚80壁厚金属腐蚀性评价指标表6212级别项目轻中重严重最大点蚀速度MM/A2438穿孔年限A105103513注以两项指标中评价最严重的结果为准。63防腐层保护效果评价631变频选频法测试埋地管道石油沥青外防腐层绝缘电阻的评价应符合表631的要求。管道外防腐层绝缘电阻值的评价指标表631等级优良可差劣绝缘电阻M2100005001000030005000100300085运行率9864,2牺牲阳极阴极保护评价牺牲阳极阴极保护评价应符合表642中的规定。牺牲阳极保护评价指标表642保护电位V参数一般环境含细菌环境保护率保护度8565交、直流排流保护效果评价651直流排流保护效果的评价应符合SYJ1786第4章第1节规定。6511排流工程安装完成后,应立即投入试运,排流效果应达到或接近下述目标1对于已经施加阴极保护的管道或管道系统,应使被干扰管段上任意测定点的管地电位达到阴极保护电位标准;2对于未施加阴极保护的管道或管道系统,应使被干扰管段上任意测定点的管地电位达到未受干扰时的状态。6512通常情况下,当不能达到第6511款的目标时,应按表651中规定的指标进行排流保护效果评定。排流保护效果评定指标表651管地电位V正电位平均值比排流类型1095直接向干扰源排流5109085109051085间接向干扰源排流(接地排流)80652交流排流保护效果评价应符合表652的规定。交流排流保护效果评价表652土壤类别酸性中性碱性排流后电位V681066缓蚀剂及其他化学药剂保护效果评价661按本标准表614的规定进行缓蚀剂保护效果评价。662其他化学药剂的保护效果的各项指标应符合SY/T532994的规定。7调查报告701重点调查、全面调查及全线普查应提交调查报告。702调查报告的内容应包括7021调查目的、对象与内容。7022调查对象的历史、现状的概述。7023调查方法、技术方案等。7024调查原始数据总汇(按本标准附录F填写数据表)。7025调查成果表、综合分析及评价。7026管道外腐蚀与防护势态图等。7027腐蚀原因分析。7028结论及建议。附录A埋地钢质管道外壁腐蚀与防护势态图图示方法A1方法概述A11埋地钢质管道腐蚀与防护势态图是将每单位管段(一般为LKM管段或调查点所代表的管段)的环境腐蚀状况及保护效果的势态展示在管道走向带状图上,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管道腐蚀与防护势态的图示方法。该图示法是以埋地钢质管道外壁腐蚀与防护调查中普查的四项指标(管地自然电位、土壤腐蚀性等级、防腐层绝缘电阻或缺陷检查、管道阴极保护电位)为图示内容,是普查成果的表示,用于综合分析后筛选需要重点调查的管段。A2图示方法A21图示符号图示符号设计为与管道走向图相匹配的尺寸。为了标记明显,图示符号宜用不同颜色标记。11土黄色,等边三角形,表示土壤腐蚀性符号。三角形内的数字为土壤腐蚀性等级(即极轻级为1,较轻级为2,轻级为3,中级为4,强级为5。2N兰色,棱形,表示管地自然电位状况的符号。棱形中的符号的含义为Y存在阳极倾向;N存在阴极倾向;Z阳极、阴极倾向均不明显;F存在交流干扰;F存在直流干扰。3红色,圆形,表示防腐层绝缘电阻或缺陷检查状况的符号。圆形中数字表示防腐层绝缘电阻或缺陷检查等级(即优级为1,良级为2,可级为3,差级为4,劣级为5)。4C绿色,正方形,表示阴极保护状况的符号。正方形中的符号表示G过保护;Q欠保护;H保护电位合格。A22管道走向带状图可利用管理单位现有的管道或管网图,其比例以110000,150000,1100000为宜,也可自行绘制走向示意图。A23图示符号标注位置为调查点位置(如测试桩位置)。以管道走向线为横坐标,其中土壤腐蚀性等级、管地自然电位状况两项指标标注在管道走向线的下测,防腐层绝缘电阻或缺陷检查等级、阴极保护电位两项指标标注在其上测,调查点编号应标注在调查点油流方向的一侧。如图A23所示。A24按势态图中调查点的顺序对埋地钢质管道外壁腐蚀与防护普查的内容进行记录,且宜绘出管地自然电位、阴极保护电位沿管道走向的分布图,其横坐标表示管道走向上的长度,纵坐标表示电位值(见图A23)。A25根据势态图对管道外壁腐蚀与防护状况的普查进行综合分析,并由调查者确定需重点调查的管段。附录B气体腐蚀性快速监测方法(测量电池法)B01方法概述将待测金属制成薄膜腐蚀电化学电池的两极,通过测量该电池的电流来反映金属在气体环境中的腐蚀速度。本试验方法适用于常温及中温(200下的污染大气、工业性气体介质,如天然气、原油凝析气、炉气、烟道废气等。B02探头及仪器探头是一种电池式的薄膜传感器,可将气体的腐蚀性定量转换成电池电流形式输出。仪器由一台宽度频带的零电阻检流计组成。可以按要求记录电池电流及其积分值的瞬间值及平均值。B03试验步骤在室温干燥空气中,检查探头的电池电流,一般应在1010109A,如有异常的电流,应当检查探头是否有短路或断路现象。如检查合格,可将探头置于待测环境中,在整个测量期间由仪器记录其平均电池电流了值。B04数据处理及腐蚀速率计算腐蚀速率可按下式计算V3268B04式中V腐蚀速率MM/A5探头的平均电池电流A;M探头材料因子,对碳钢可取359CM3;S探头面积因子,探头出厂时提供CM2。CF电池常数,由失重法确定,对碳钢在一般气体环境中可取0075。B05试验精度本方法在1H内可测出气体环境中106MM/A的腐蚀速率变化量。B06试验报告将试验数据填入本标准附录F的表F14中,并给出计算结果。附录C罐内介质腐蚀状况的分层挂片试验方法CO1方法概述本试验方法提供了常压储罐在两次清罐期间内,不中断生产条件下的挂片失重试验方法,可取得罐内不同层介质腐蚀状况的试验数据。C02器材、仪器1电子天平量程200G,感量01MG;2千分表精度0OLMM;3游标卡尺精度002MM;4塑料焊枪等。C03试片制作及处理C031试片按SYJ2687第2章第2节试样制备的方法制备试样,并将试片擦去油污,用有机溶剂除去油脂,无水乙醇浸泡,滤纸吸干,于干燥器内放1020H,称重准确到02MG,尺寸测量精确到002MM。C032试片架以耐油塑料(聚乙烯等)制成,每架上可固定6个试片(一边3片),试片端头用塑料焊条贯穿,并在两端熔焊封死。C04试验步骤C041清罐时在储罐底部焊一挂钩,用尼龙绳穿过,一侧挂上试片架(不同高度),另一侧返回罐顶。换片时只要将空端接上新试片架,提起有试片的一端攫F可随时更换挂片。C042分层高度的设置根据罐的几何尺寸以及罐内介质情况,在挂片绳的不同高度上设置挂架。对于原油罐推荐5层,对于水罐推荐3层,各层相对位置和对应的介质如表C04。分层挂片高度的设置表CO4介质情况气相气液界面油相油水界面水相(罐底)油罐挂片水罐挂片CO43试验周期对于水罐宜为13个月,对于油罐宜为68个月。可取出试片,更换新的试片。C044试片处理试验后取出试片,清除腐蚀产物,按一般失重法称取其失重量W(精确到01MG)。同时,记录试片腐蚀形貌,测量最大腐蚀坑深(精确到005MM),尤其要注意试片架与试片接触部分的缝隙腐蚀情况。CO5数据处理C051平均腐蚀速率1试片检查当试片与试片架之间有严重缝隙腐蚀时,该试片无效。有效试片少于3个时,试验应重做。2以同一试片架的试片,取其平均失重,按下式计算腐蚀速率V112C05式中V腐蚀速率MM/A;W平均腐蚀失重G;S试片表面积MM2;T试验时间H。3数据精度平行试样的最大差值不宜大于平均失重的40。C052最大坑深分别记录6个试片正反两面的最大腐蚀坑深值(共12个数据),按极值统计的方法,计算其累积分布值详见本标准附录D。C06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1介质名称、介质温度等;2试片编号、试片材质、试片放置及取出时间、试片挂放位置等;3试片外观、最大腐蚀坑深、平均腐蚀速率等;附录D最大腐蚀坑深的极值统计处理及使用寿命估测方法D1方法概述D11应用极值统计中的二重指数分布公式和GUMBEL概率纸作图法由小面积测量区上的最大腐蚀坑深值推算大面积上整个调查部位的最大腐蚀坑深值。D12应用幂指数形式的局部腐蚀进展公式来估计当最大腐蚀坑深达金属壁厚时的使用寿命。D2最大腐蚀坑深估算D21极值统计数学原理最大腐蚀坑深数据的常见分布形式之一是二重指数分布,其数据的累积分布函数FX的数学模型为FXEXPEXPXD2,1式中数据分布的位置参数;数据分布的尺度参数。数据累积分布函数FX可按以下方法计算将N个在同样条件下测得的最大腐蚀坑深数据从小到大排列成一个序列,标出序号I和相应的坑深值XI,按平均排列法计算积累分布函数FXII/N1D22GUMBEL概率纸为避免繁琐的公式计算,可用GUMBEL概率纸作图法见图D22。该纸的横轴为等分刻度,表示腐蚀坑深数据。纵轴的左边刻度为累积分布函数FZ值,纵轴的右边刻度为放大因子值,又称回归期T值,其定义如下T(X)1/1FXD22图D22GUMBEL概率纸D23由小面积上测量的最大腐蚀坑深值估算大面积试样的最大腐蚀坑深。将最大腐蚀坑深数据从小到大排列成一个序列,按第D,21条的方法求出各数据的累积分布函数值,将该值和其相应坑深值绘于GUMBEL图上,所得的试验点应近似为一直线。将该直线外推到放大因子T的位置,所对应的横轴的Z值即为预测的、面积放大T倍后的最大腐蚀坑深估计值。D24应用极值统计法的注意事项D241原则上,极值统计处理时数据量越多,统计预测的可靠性也越高。按一般经验,数据量不应少于1620个。D242用来处理的数据和用于预测的目标应当属于同一样本体系,也就是说,所有测量区及预测范围内的腐蚀状况被认为基本一致。如果不符合此条件,可适当缩小测量和预测的区域范围,以满足上述条件。D243测量点面积(长度)和预测区面积(长度)的比值,即放大因子不宜过大。一般应控制在1000以下,否则会造成较大误差。D244当测量数据在GUMBEL纸上作图得不到直线时,说明数据分布不符合二重指数分布模型,其原因可能是测量上的问题,也可能是腐蚀体系的类型问题。如属后者可试用极值统计方法中的其他分布函数形式来计算。D25储藏罐底板外周孔蚀深度的数据处理实例D251数据测定及处理某重油储罐直径451M,使用7年后,在底板外周部的圆周上,任意选定20个调查点,每点面积30MM30MM延圆周长30MM。测出每个面积上的最大孔蚀深度。对小于050MM深度的孔蚀,可不计其具体数值,全部20个测量坑深值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成表。按本D2节中方法计算其累积分布值。数据见表D250D252GUMBEL概率纸作图将表D251中数据在GUMBEL概率纸上作图。该图横轴是最大腐蚀坑深,左纵轴是累积分布值。做图后可见,这些数据显示良好直线关系,可认为这种最大孔蚀深度分布符合二重指数分布模型,可进行下款的预测。最大孔蚀深度和累积分布值表D25序号I最大孔蚀深度XIMM累积分布F(XI)I/(N1)1050476205024769523050347614294050447619055050547623816050647628577050747633338050847638109050947642861005010476476211050114765238120651247657141307113476619014076144766667150841547671431609016476761917107174768095181181847685711912519476904820182204769524注数据引自日本腐蚀防蚀协会淀置材料的寿命预测入门,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年,P84。D253大面积上最大腐蚀坑深数据预测因为上述测量区域是沿罐外周位置随机分布的,并没有测量外周的全部位置。按公式D25计算罐外周的全圆周长度与测定区域一边的长度的比值TT全圆周长(或面积)测定长度(或面积)D25本例中,可求得丁45107/30473在概率纸上将数据直线延长到T473或相当于FL1/T09979)的位置,找出相应的横轴数值为266MM,此值表示在调查区位置上整个圆周内的最大腐蚀坑深的估计值。通过对数据直线斜概率,的测算还可进一步了解上述腐蚀坑深值的标准偏差估算值,其计算公式为128/本例中,可求得194MML;128/Y066MMD3使用寿命估测D31数学原理局部腐蚀的进展可采用乘幂公式形式表达,形式如下XKTND31式中T腐蚀进展时间;XT时刻测到的最大腐蚀坑深值;K系数;N时间常数,由腐蚀体系等因素决定,一般在0305左右。D32时间常数N的确定D321当测定了一系列不同时间的最大腐蚀坑深时,可采用曲线拟合法来求得该孔蚀体系的常数N值。D322当只有一个时间的测量值时,可对时间常数取较保守的近似值05。D33使用寿命估测当时间常数72值已知后,可根据在Z时实测的腐蚀坑深值来推测当坑深达壁厚时所需的时间(即估测的使用寿命,)。TFDX1NTD33式中Z坑深测量时已经使用的时间;X在T时刻测量的最大腐蚀坑深值;D调查点处的金属壁厚;TF估测的使用寿命。D34实例计算仍引用D25的实例。已知在使用的第7年时,根据实测和极值统计预测,得到沿罐底板外周上可能出现的最大坑深为266MM,标准差为066MM。根据误差理论,该最大腐蚀坑深值有9973的概率处于266MM士3066MM的范围。从安全角度出发取其极大值,即2663066464MM。假设罐体的寿命主要决定于底板外周的穿孔速度,该处的罐壁厚度为8MM,时间常数近似取作05,那么可按公式D33计算出罐的使用寿命TF8/46427208年也就是说,如今这种腐蚀状况继续,大约再过2087138年,就会导致罐体穿孔。尽管这种估测较粗,但仍提供了有益的信息。附录E管道内防腐层保护效果及管道内壁腐蚀状况现场监测方法E0L方法概述本方法是采用将试验管子短节安装在管道上,并跨接旁通管的办法,在不中断生产的情况下监测管道内防腐层保护效果及内壁腐蚀状态。E02监测装置图监测装置图按图E02的规定。2图E02监测装置示意图1,4,6,7阀门;2旁通管;3主管道;5试验管子短节E03试件及仪器E031试件管子短节其直径、壁厚、内防腐层与主管道一致,长度为5M,两端安装法兰,制备两节。记录试验管子短节编号、内防腐层种类、结构、外观、厚度、针孔、施工工艺等。E032电火花检漏仪输出电压大于900V。E033防腐层测厚仪量程02,24,410MM;精度0OLMM。E034千分表精度0OLMM。E035超声测厚仪量程20MM;精度;01MM。E04试验周期试验周期为1年。E05试验步骤E051按图E02将管子短节、旁通管、阀门等安装在主管道上。其安装工艺要求应与主管道一致。随后测试安装点或其附近点管道内介质化学成分(按本标准表544中规定的测试项目和方法的要求,并记录试验管子短节安装的日期。E052按试验周期要求取出管子短节。打开阀门1和7,关闭阀门4和6,卸下试验管子短节50换上新的管子短节,打开阀门4和6,关闭阀门1和7。E053在取下的试验管子短节上截取半米管段并剖开,按本标准中362条及36413642款的要求对剖开的管段进行检测。记录检测日期,检测点位置,内防腐层外观、厚度、针孔(数量及位置)、粘结力,金属内壁的腐蚀部位、类型、面积,腐蚀产物的分布、厚度、颜色、结构、紧实度、成分,金属壁厚、最大点蚀深度、最大点蚀速率。E054按本标准第6章的有关要求对管道内防腐层保护效果及内壁腐蚀状况进行评价。E06试验报告E061管线运行资料包括温度、压力、流速及填加的各种防腐药剂名称等。E062试验原始记录资料见本附录E031及E051款。E063试验结果资料见本附录E053款。E064评价及分析。附录F各种调查表格表FL管道原始概况表管道名称起止地点投产日期输送介质总长度KM管理部门设计压力MPA设计温度OC调查日期运行压力MPA运行温度OC调查人设计输量T/D流速M/S防腐层绝缘电阻设计值M2运行输置T/D一、管道序号分段名称分段长度材质管径MM壁厚MM成管类别连接方式备注二、防腐(保温)层补口序号分段名称分段长度(KM)种类结构厚度(MM)针孔数量(个/M2)材料结构及厚度(MM)施工工艺备注三、阴极保护保护型式项目强制电流牺牲阳极直(交)流干扰其他备注分段序号分段名称分段长度KM保护站数量(座)每站电源设备总数(台站)电源设备型号控制电位V续表三、阴极保护保护型式项目强制电流牺牲阳极直(交)流干扰其他备注单电源输出电流(A)输出电流总计(A)辅助阳极地床数阳极结构阳极接地电阻()阳极埋设方式保护系统运行时间四、环境与地貌环境与地貌序号分段名称分段长度(KM)地貌类型年均温度()年雨量(MM)植被地表状态干扰五、跗属设施名称地点长度M套管类别及规格腐蚀控制方式备注穿越跨越名称地点长度M有否套管有否保护名称地点长度M有否套管有否保护备注一般穿(跨)越设施项目弯头墩(架)阀室或阀其他备注数量保护措施保护结构特殊部位及设施注保护站数量牺牲阳极时填阳极组数;排流保护时,填排流站数。每站电源设备总数;强制电流时填整流器台数,牺牲阳极时填总支数,排流时填写装置总数。电源设备型号整流器型号,牺牲阳极保护时为阳极种类型号,排流保护时填写排流种类及型号,控制电位强制电流时填写汇流点电位,牺牲阳极时填写闭路电位,排流保护时填写排流点管地电位,单电源输出电流强制电流时为单机输出电流,牺牲阳极保护时填写每组单支输出,排漉保护时填写排流量。输出电流总计排流时填写全线排流量辅助阳极地床数强制电流和排流保护所用的辅助阳投地床数。阳极结构强制电流、排流保护、牺牲阳极均填写阳极材料及填包料结构。阳极接她电阻单支及单组接地电阻。阳极埋设方式注明为立式、卧式或深井阳极。11细菌腐蚀管段、大型穿(跨)越等特殊管段所采用的附加阴极保护措施等。12地貌类型指是土壤、农田、海洋、山丘、化工污染等。13干扰指附近有无干扰源。14大型穿(跨)越穿(跨)越长度在100M含100M以上的设施。15管类别及规格指套管材质、直径壁厚长度。管道或罐区名称表F21强制电流阴极保护日常调查记录表管道或罐区名称总长度KM起止地点调查日期调查人调查日期调查人电位V仪器输出序号站或罐名保护范围通电点自然保护电位V电流A保护率保护度运行率备注表F22牺牲阳极保护日常调查记录表管道或罐名称总长度KM调查日期调查人起止地点输出电流A电位V序号阳极组编号保护范围组支开路闭路保护保护率保护度备注表F23管道排流保护日常调查记录表管道名称总长度KM调查人调查日期起止地点排流电流A正电位平均值V序号排流站编号控制范围排流方式排流排流备注最大最小平均停开表F24管道外防腐层日常调查检测成果衷管道名称总长度KM调查日期调查人起止地点防腐层绝缘电阻等级防腐层检漏序号测段名称测段长度M优良可差劣漏点总数开挖点数备注表F25管道腐蚀泄露事故及维修记录表管道名称总长度(KM)投产日期温度()起止地点压力(MPA)调查人维修维修后防腐层序号事故日期事故位置事故描述日期方式单位种类结构厚度(MM)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