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二0一二年度土地治理项目上报材料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二0一一年十月区市区2012年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区2012年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项目执行单位名称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项目负责人(会计师、区农发办主任、财政局副局长)项目性质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承担单位项目可行性研究负责人经济负责人会计师、县农发办副主任)技术负责人二0一一年十月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要111项目背景112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1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214项目效益215组织领导和管理2第二章项目区概况421自然概况4211地理位置及范围4212水文气象4213地形、地貌及土壤5214水资源521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现状5216自然灾害622社会经济状况6221人口及劳力6222土地利用现状6223农业生产水平6224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722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723基础设施7231水利干渠工程现状(灌溉、排水、防洪、水土保持等)7232田间工程现状7233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8234交通与电力8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93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9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0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0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1141项目水资源概况11411地表水资源11412地下水资源1142供需平衡分区1143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现状需水量及供需平衡情况11431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11432灌溉面积124321现状需水量分析124322灌溉水利用系数13433人畜饮水1344项目区设计水平年(P50,75)可供水量、需水量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14441供需平衡分析14第五章规划设计1551指导思想1552选项原则1553建设标准1554建设规模1655规划布局1656最佳方案选定16第六章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1761开发任务1762建设内容17621水利措施17622农业措施17623科技推广措施18第七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971投资估算19711估算依据19712投资估算1972资金筹措方案1973群众投工投劳2074还款规划及措施20第八章综合效益分析2181经济效益2182社会效益2183生态效益2184经济(财务)评价22841财务盈利能力22842有偿资金偿还能力22第九章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2891组织机构设置2892实施管理2893运行管理与维护28第十章环境影响与评价30101环境现状分析30102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30103对策及措施30第十一章结论和建议31111可行性研究结论31112问题与建议31附录1一附表1附表1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概要表1附表2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设施情况表4附表3(1)设计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表(保证率P50)单位万立方米5(2)设计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表(保证率P75)单位万立方米6附表4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内容和投资估算表7二附图10附图1项目位置图10附图2项目区现状图10附图3项目区规划布置图101第一章项目概要11项目背景市区位于市西部,地处东经,北纬,分布在浔江、江两岸,西北和南面与区相邻,辖、两个镇,是港地区西进和东出口的重要通道。区内航运、陆运、空运的设施日益完善,建有大型的两广综合批发市场、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经济辐射区域广。区发展农业的潜力很大,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市区是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全区土地面积3777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万亩,其中水田面积420万亩,旱地面积130万亩。2011年全年播种农作物面积1248万亩,其中播种粮食作物面积534万亩,经济作物面积134万亩,其它作物581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增产潜力很大。区经过2002年2011年10年的农业综合开土地治理项目的实施,共改造中低产田972多万亩,营造防护林059万亩,局部的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有效改善。但由于全区农业基础条件不均衡,耕地分布较分散,还有一定数量的中低产田没有得到很好改造。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有关精神及区财政厅关于下达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财政资金存量投资控制指标和编报项目计划的通知(财发201138号)文件精神,区农发办聘请了有关专家和有关部门领导反复地勘察和论证,确定区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区。项目区计划安排在区镇,该镇总面积27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万亩,全镇辖17个2行政村,总人口41427人。12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根据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原则和要求,我区2012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选址范围坐落在镇。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高速、321国道贯穿项目区。镇耕地面积242万多亩,其中水田204万多亩,旱地038万亩。全镇有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3座,灌溉面积约6000亩,水源充足,灌溉条件有保证。项目区为、及4个行政村。项目实施治理中低产农田,面积055万亩,采用的主要措施包括水利措施、农业措施、科技措施等。工程于上级批复下达开始建设,至2013年4月底前全部建设完成。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投资640万元,其中水利措施投资465万元,占总投资的7265;农业措施投资117万元,占总投资1828;科技推广措施投资33万元,占投资的5;其他工作及措施25万元,占投资的39。所需资金中,申请中央财政资金400万元,自治区财政配套资金160万元,区财政配套资金40万元,项目区农民自筹资金40万元(投工投劳折资36万元,实物折资4万元)14项目效益项目建设完成后,年增加粮食产量120万公斤,农民纯收入增加总额为90万元。315组织领导和管理区政府在原成立区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基础上,对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调整充实,由区委书记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与管理工作。项目区所在的镇、村也相应成立农业综合开发机构。项目领导小组严格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管理要求,搞好立项、实施、竣工、运行各阶段的检查监督;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专款专用,用足用好项目开发资金,确保项目顺利实施。4第二章项目区概况21自然概况211地理位置及范围区位于市西部,总面积3777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万亩。地理坐标为东经,北纬,辖2个镇2个办事处,总人口14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86万人。212水文气象项目区位于区镇、及四个村,项目区有高速、国道贯穿项目区,交通极为便利。项目区无水文及气象站,距市40公里有气象台资料,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雨为15069MM,降雨年内分配不均匀,一般4月进入汛期,9月结束,58月占年降雨量的71,多年平均气温211,最高月气温在7月。平均月气温285,极端气温达397,最低月气温在1月,月平均气温117,极端最低气温30。多年平均蒸发量15823MM,历年平均风速14M/S,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5M/S,大风(17M/S)多出现在678这三个月,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213地形、地貌及土壤项目区地形属丘陵地区,最高山富庆大顶山,山海拔350M,自然土壤为砖红性壤和黄壤,易受雨水冲刷而流失。往往形成雨淋沟,所以也是水土保持地区。5214水资源项目区内有大、小山冲50多条,多年平均来水量1250万M3,其中可利用水量1100万M3。目前已利用水量805M3。建有山塘23座,小二型水库2座,坡坝20座。多年平均降雨量15208MM,多年平均降雨径流系数056,根据降雨量资料修正后,多年平均径流深1000MM。21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现状镇耕地面积242万多亩,水田面积204万亩,其中属潜育型07万亩,属瘠薄型082万亩,属干旱缺水型052万亩。现状项目区以种植水稻为主。这些中低产水田只要采取针对性有效措施进行土壤治理,排除自然灾害因素,粮食和经济作物增产及发展蔬菜生产潜力还是很大的。216自然灾害项目区自然灾害主要有寒害、洪涝、干旱、霜冻。早春由于受北方冷空气和低纬度湿气流的共同影响,常出现日平均气温12以下的低温阴雨天气或倒春寒,这种天气多年平均在1015天左右,容易造成早稻烂秧。夏季由于台风影响,形成暴雨,每年47月份,容易发生洪涝灾害,寒露前后,受寒露风和晚秋台风影响,容易造成晚稻减产。由于各月常年降雨量不均匀,912月容易干旱。冬末春初,偶有大霜冻出现,对果树、蔬菜等农作物有一定危害。622社会经济状况221人口及劳力2011年末项目区总农户数2476户,农业人口9204人,劳动力4346人。222土地利用现状项目区可利用耕地面积7460亩,水田面积6545亩,其中种植水稻面积6456亩。223农业生产水平项目区原来以种植水稻为主,面向土地综合利用的方向迈进。由于中低产田占的面积较大,土壤肥力差,缺少有机质,加上原有排灌渠道老化,渗漏严重,排灌不畅等诸多原因,水田干旱严重。项目区粮食、经济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难以提高,种植效益和土地利用率低。同时由于项目区内缺少机耕路,机械化程度低,农业生产水平相对低下。224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2010年区财政收入312亿元,2010年农村人均纯收入5604元。2010年镇农业总产值18亿元,项目区2010年粮食总产量437万公斤,20082010年平均亩产360公斤。225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镇共有镇级农业服务机构2个,拥有农业、畜牧业、农机、林业、水利等技术人才18人。723基础设施231水利干渠工程现状(灌溉、排水、防洪、水土保持等)项目区内有水库和水库两座小二型水库,水库灌区灌溉村,水库灌溉村,共2300亩。其他有山塘8处,共计有效库容45万M3,引水陂坝20处,共引水流量05M3/S,共可灌溉3200亩,所有小型水利均是5060年代兴建,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平常年份能保持60的灌溉面积,一遇大旱小型水利抗旱能力更低。232田间工程现状小型水利渠系工程,基本上是一个工程一条渠道直通田间,无斗闸门控制。渠道工程都没有做防渗工程,而且淤积严重,排灌不畅,对节约用水和排涝十分不利。灌溉水利用系数很低,仅035左右。233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由于田地不平整,分散,小块,耕作又各自为主,所以主要靠人力耕作。基本不用农业机械,仅在插秧时为加快进度,节省劳动力有部分用插秧机,现在有大部分采用抛秧,使用机械很少。234交通与电力本项目区处5KM有高速入口,国道贯穿项目区。通至各村委均有34M宽的砼路面。本项目共有4条,全长10公里。本区电力供应由35KV镇变电站提供,线路全长126KM,再降低10KV连至各村委会,变电后送入千家万户。项目区工农业生产用8电有保障。1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一、水资源利用率低项目区内水利设施陈旧,大部分为5060年代兴建,至今已运行4050年,达到或已超过工程使用寿命年限,工程千疮百孔,破烂不堪,带病运行,工程效益难以保证和发挥,灌溉效益连年下降,工程老化,灌溉手段落后,水资源浪费严重。二、农业基础设施较差项目区原有的农业基础设施,因多种原因,年久失修,利用率低。生产道路建设较少,不利于农业生产,农业结构不尽合理,土地产出能力低,噬待改善提高。三、农业机械利用低、效益差由于项目区内缺乏统一的农业综合开发,村与村之间、户与户之间各自为战,人为造成耕作零碎,不便于农业机械使用。四、农业科技在农业增收中所占的比重较低农业科技在农业增收中所占的比重较低。项目区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思想观念陈旧保守,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能力差。农业高新技术、优良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步伐慢,造成农业科技含量低,对农业增收的贡献低。项目区人多地少,且水田中大部分属于低产田,粮食产量低,经济效益差,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农民的收入。2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产品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通过集中资金投入,对项目区山、水、田、林、路进行综合治理,突出中低产田效益,大力推进科技兴农,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节水农业,使项目区中低产田变成稳产高产农田,增加粮食总产量和农民收入,很有必要。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项目区交通便利,灌溉条件好,项目区选址正确,布局、规划合理,区财政承诺落实配套资金,保证基金到位,党政领导重视,项目区群众对农业综合开发积极性高涨,所以只要上级部门批准立项,就一定能够建设成功。3第四章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41项目水资源概况地表水资源项目区地表水资源较为丰富,据今年统计平均径流深1000毫米,年径流总量940万M3,但空间分布极不均匀,每年4月至9月汛期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项目区是丘陵山区,小河分布更不均匀。因而有效水量能利用的为1100万M3,目前已利用的为805万M3。42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现状需水量及供需平衡情况421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由三种形式的水利工程组成1、小型水库工程横帐水库和古耶水库,可供水量185万M3;2、项目区内小型水利工程的引水陂坝供水量为870万M3;3、小山塘兴利库容总库容为45万M3,年可供水量1100万M3。详见下表。水利工程现状水平年可供水量项目现状现有水利5075小型水库202万M3185万M3引水工程997万M3870万M3山塘51万M345万M3合计1250万M31100万4422灌溉面积项目区,现有耕地5500亩,其中水田4050亩,旱地450亩,冬种蔬菜450亩。水田以种植双季稻为主,部分田搞冬种,旱地以种植玉米、花生为主。本次项目新增灌溉面积1000亩,改善灌溉面积4500亩,新增除涝面积1000亩,改善除涝面积1500亩。4221现状需水量分析灌溉措施采用节水灌溉,并以75干旱年作为灌溉定额计算,灌溉定额如下表P75农田灌溉用水量单位万M3亩数123456789101112全年旱作物55010111517100971早稻49503045004802551539晚稻49503045494705001571980冬种55044444444176合计444444314511495575559480500157443766灌溉水量(035)12612612689714591414164415981370142844812610766现状水量平衡分析表P75现状水量单位万M3月份来水量用水量余缺水量灌溉工业人饮畜牧合计余水缺水126512604405176892562126040051713913479126043051743044138689705708962423516891459059081527163611881414057081479292713751648074081731355813231598074251697374910781370072081450372101130142805905149336211296448057055102155122271260590519136合计1100010766069880115441969现状水量平衡分析表可得出,当P75的干旱年时缺水达1969万M3,项目区严重缺水,因此完善水利基础设施是迫切的。4222灌溉水利用系数现状条件下,渠系水利用系数045,灌溉水利用系数035,项目建成后,渠系水利用系数073,灌溉水利用系数062。423人畜饮水项目区内有人口9563人,牲畜(猪)3330头,平均每人每年用水量73M3,牲畜每头每年用水24M3。43项目区设计水平年(P50,75)可供水量、需水量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本项目按灌溉设计要求按P50、P75的干旱年进行水量平衡分析。431供需平衡分析由于项目建成后,防渗渠道发挥作用,渠系水利用系数得到提高,农业灌溉用水量减少,节约水量,经水量平衡计算可以看出在P75设计典型年时基本不缺水,P50因是平水年,尚有余水用水库调节水量较少。项目建成后水量平衡分析见下表项目建成后P75农田灌溉用水量单位万M3亩数123456789101112全年旱作物550101115171009716早稻49503045004802551539晚稻49503045494705001571980冬种55044444444176合计444444314511495575559480500157443766灌溉水量(062)717171507824798928902773806253716075项目建成后P75水量分析表单位万M3月份来水量用水量余缺水量灌溉工业人饮畜牧合计余水缺水1265710440512114425627104005116446347971043051193594138650705708572813516898240590889279861188798057088633247137592807408101136581323902074251001322910787730720885322510113080605905871260112762530570531500122477105905136111合计110006075069880685300从项目建成后水量平衡分析表可得出,当P75的枯水年时尚有余水,灌区防渗节水后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5的枯水年的灌溉用水能得到满足的。7第五章规划设计51指导思想根据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方针、政策和管理办法,结合区农业综合开发实际情况,2012年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主,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使项目区粮食总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提高项目区广大干部的科技素质,提高项目区农民生产积极性,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把项目区建设为“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高8标准农田。52选项原则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方针、政策,结合本县实际,本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的选项原则是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选择投资少、效益高的项目发挥项目区自然优势,突出重点,集中投入,以水利措施为重点,连片开发,开发一片,成功一片。努力改善项目区粮食、经济作物等主要农作物生产条件,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粮食总产量及其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综合运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53建设标准1、项目区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建成稳产高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基本农田。2、项目区有明确的范围,按灌区、流域进行统筹规划,集中连片进行规模开发。项目建设要突出解决制约当地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采取水利、农业、林业和科技等综合配套措施,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3、项目区与非项目区有明显区别,平原地区的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基本实现园田化;丘陵山区的项目区,平地基本实现园田化,坡地基本实现梯9田化。54建设规模2012年土地治理项目区建设规模为改造中低产田055万亩55规划布局建设地点规划在镇的、及四个行政村,计划在项目区进行机耕路道路硬化、渠道防渗衬砌及疏浚、改造拦河坝等基础设施。56最佳方案选定项目区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具体建设内容为水利措施重点开展输配水渠道防渗衬砌和渠系建筑物建设;农业措施主要是整修拓宽农田机耕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科技推广措施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蔬菜高产栽培、综合防治病虫害等。全面提高项目区科技生产力转化水平。第六章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61开发任务区2012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改造中低产田055万亩。62建设内容621水利措施一、开挖疏浚渠道15公里,需开挖土方11613M3,投资3771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352万元。二、衬砌渠道165公里,浆砌标准砖5325M3,投资3813万元,其中财政资金3522万元。三、修建小型蓄排水工程20座,投资46万元,其中财政资金为429万元。水利措施共投资465万元,其中财政资金4303万元。622农业措施一、改良土壤,改良土壤3000亩,其中平整土地200亩,增加有机肥2800亩。投资42万元,其中财政资金40万元。二、购良种,购良种1120公斤。投资7万元全部为财政资金。三、修建机耕路。按宽3M或4M的标准修建机耕路23公里。共投资5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467万元。四、作物病虫害防治。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及产业发展,主要措施购买高效低毒农业和六堡茶种苗发放给农户,共投资18万元全部为财政资金。农业措施共投资117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117万元。623科技推广措施1、技术培训通过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培训村干部及青年农民、农民积极分子等措施,提高项目区内干部群众的科技素质和耕作水平,计划共开办技术培训班20期,培训人员2000人以上。需培训费8万元。2、示范推广在项目区内推广综合防治病虫害等一系列粮食综11合增产新技术。推广面积025万亩,需投入资金25万元。科技推广措施共投资33万元,全部为财政资金。第七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71投资估算711估算依据(1)工程量计算依据为设计图纸(2)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按水基200738号文颁布的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预)算编制规定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3)市建设工程造价信息2011年9月信息价。712投资估算上述的各项建设任务,合计总投资640万元。其中水利措施12465万元;农业措施117万元;科技推广措施33万元;其他工作及措施25万元。72资金筹措方案投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农业综合开发的中央财政资金,自治区财政资金,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以及群众自筹资金。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00万元,地方财政资金200万元,(含自治区财政资金160万元,区财政配套资金4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40万元(含实物折资4万元,投工投劳折资36万元)。我区2011年财政收入预计达42亿元。区本级农发配套资金有保证。各级政府以及项目区农民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极为重视,积极性很高,承诺积极投入人物力、财力,进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建设。其中,承诺完成自筹资金(实物折资)4万元;完成投工09万个工日,折资36万元。73群众投工投劳群众投工主要在水利措施方面的投劳折合现金36万元,并由群众集资4万元(以实物形式)。74还款规划及措施由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拨款,所以无需还款。13第八章综合效益分析81经济效益(1)本项目实施后,将改善灌溉面积4500亩,根据灌区当前的种植结构,优质水稻约占90,其他旱作物占10,即改善优质水稻种植面积4050亩,改善其他旱作物种植面积450亩。根据灌区灌溉试验资料分析,改善灌溉面积中,优质水稻增产按100KG/亩,水稻按2元/KG,其他旱作物增产按200元/亩计,按2010年价格水平,则本项目改善灌溉效益为水稻0405100281万元其他旱作物00452009万元(2)本项目实施后,将恢复灌溉面积1000亩,根据灌区当前的种植结构,优质水稻约占90,其他旱作物占10,即恢复优质14水稻种植面积900亩,恢复其他旱作物种植面积100亩。根据灌区灌溉试验资料分析,恢复灌溉面积中,优质水稻增产按400KG/亩,水稻按2元/KG,其他旱作物增产按600元/亩计,按2010年价格水平,则本项目恢复灌溉效益为水稻009400272万元其他旱作物0016006万元(3)两项合计,本项目实施后新增灌溉效益168万元的经济效益,项目区人口为9563人,灌区农民年人均增收176元。此外,项目实施后,灌溉水利用率由日前的035提高到062。82社会效益通过项目建设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一是项目区内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作用,将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二是中低产田得到有效改造,逐步形成中高产与稳产农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三是通过对项目区的建设,起到示范作用,带动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四是对项目区的镇、村、组干部和部分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其科技意识水平;五是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建设,加强部门间的协作,发挥地区与部门的综合能力;六是通过水利项目的建设,解决农村单家独户无法解决的问题,减少水事纠纷,确保社会治安稳定。83生态效益通过资金投入和对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提高了林15木覆盖率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更好地改善了项目区生态农业的环境面貌,特别是通过对水资源有效利用,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84经济(财务)评价工程按投资折算总值。工程总投资K640万元,N30年,农村灌溉工程是社会公益性事业,本项目取社会折现率12。国民经济评价可用经济效益费用比、经济净现值、经济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年限等指标评价。(1)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经济效益费用比以项目效益现值和与费用现值和之比表示。其表达式为EBCR/NTTSIB1NTSIC1EBCR经济效益费用比BT第T年效益,万元;CT第T年费用,万元;IS社会折现率,取12或7,本工程取12。经计算EBCR13912,所以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的。(2)经济净现值(ENPV)经济净现值用社会折现率(IS12)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净效益折算到计算期初的现值之和,其表达式为NTSTICBENPV1116经计算ENPV379万元0,所以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的。(3)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经济内部收益率是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净效益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其表达式为0NTTEIRCB11B年效益,万元;C年费用,万元;N计算期,30年;T计算期各年的序号,基准点的序号为0;(BC)T第T年的净效益,万元。经计算EIRR19012,所以该项目在经济上是合理的。(4)投资回收年限T投资回收年限在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中可计算得。经计算投资回收年限47年。从经济评价结果分析,该项目经济内部回收率为190,大于社会折现率12;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39,也大于规定的12,工程静态投资回收年限47年,经济效益为379万元(IS12)0。从工程采用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分析,工程项目经济效益非常显著,该项目是可行的。841财务盈利能力1财务内部收益率本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90。172财务净现值项目财务净现值379万元。3经济效益费用比本项目计算期定为30年,项目收益和成本比值为139。4投资回收期本项目投资回收期为47年。842有偿资金偿还能力本项目资金组合为中央财政资金4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200万元,农民投工投资40万元,该资金无需偿还。为各级政府的支农、惠农无偿拨款,农民劳动力和资金投入是反映项目区内农民的象征性投入,体会到农民的投入,爱护好自己的水利工程和提高科技水平。11第九章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91组织机构设置为了如期完成任务本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和达到计划目标,区成立以区长为组长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分工,切实加强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领导。办公室主要负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具体管理工作,项目区所在镇也成立相应机构,落实专人抓此项工作。92实施管理1严格项目管理,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办法和项目实施方案与目标,认真加强对项目管理,制订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办法和区农业综合开发建设标准,对项目建设进度进行检查,质量监督,数量检查。完成一项,验收一项,达标一项,通过一项,对不达标的要限期整改,保证项目按计划完成和发挥效益。2严格资金管理。建立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专门账户,对项目资金实行专人、专户、专帐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并按项目施工进度分期拨款,保证项目资金按时足额到位。同时对项目资金实行区级报帐制。93运行管理与维护项目建设完成后,制定工程管护制度。明确管护主体,严加管护。要求各项目计划购置的设备及水利基础工程进行清点,造册登记,办理移交手续。对落实有管护财物的单位,要成立有管护机构,实行单位一把手负责制,落实专职管护人员,建立健全各项行之有效的运行管理方法,落实管护维修经费,确保工程正常运行,以使项目长期发挥效益。2第十章环境影响与评价101环境现状分析本项目位于区镇、大同、及四个村。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资源丰富,年均气温212,年均降雨量15069毫米,年均无霜期达331天,自然条件十分优越。项目区是我区传统的水稻产区,由于化肥、农药的不合理利用,土壤结构对植物的生长不利,另外排涝能力小,土壤肥力受到冲刷而降低,存在部分水土流失现象。102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通过项目建设,对项目区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能有效减少灌区渠道渗漏现象,使灌区水资源、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和充分利用;通过种植经济林,涵养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同时有效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使生态环境得到良性循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103对策及措施本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了灌区的水利基础设施,提高了对水资源的利用率,对于本地环境不良影响是极小的。通过推广实用先进的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节水农业、配方施肥等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大力提倡选择作用对人畜和其他生物毒性较低和在环境中易分解的农药种类,减少对水源和土壤的污染。采用种植绿肥,施用有机肥等措施,保持土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生物生产发展平衡,促进项目区向现代生态农业转变。第十一章结论和建议111可行性研究结论本年度项目选址在灌溉条件有保证,交通便利的镇。从项目区的选择及其自然、社会、经济条件,都是适宜的,从开发潜力与措施及项目效益分析都是切实可行的,项目区广大干部群众对农业3综合开发工作是积极支持的,只要认真按计划实施,是会达到目标,取得好的效益。它的建设,对我区的农业综合开发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到示范、推动作用,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得到提高,农民收入增加有保障。因此,本项目是可行的。112问题与建议由于项目区地理位置较为偏僻,材料运输和人工费可能会增加,建议该项目可以尽快实施。1附录一附表附表1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概要表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一、项目区基本情况1行政辖属区(市、场)个12行政辖属乡(镇)个13行政村个44总人口万人1365农业人口万人0926农业劳动力万个0437耕地面积万亩0748林地面积万亩109牧草地面积万亩10水域面积万亩000311未利用地万亩12人均年纯收入元5604二、项目区资源条件1现有中低产田面积万亩055其中1)瘠薄型万亩042)干旱缺水型万亩0043)渍涝型万亩0114)盐碱行万亩5)其他万亩0052现有宜农荒地面积万亩3宜牧草原面积万亩4水资源总量万立方米/年9405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万立方米/年805说明来水频率年三、项目区现状1骨干水利工程完好率35包括干渠,干渠建筑物工程的完好配套率2田间工程配套率2名称单位数量备注3关高保证率4渠系水利用系数5有效灌溉面积6除涝面积7防洪保证率758林木覆盖率71四、开发治理任务1改造中低产田万亩0552开垦宜农荒地万亩3专项生态工程建设万亩4草原(场)建设万亩5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万亩6优质粮食基地万亩7优质饲料粮基地万亩8节水农业示范项目万亩9坡改梯万亩五、投资及资金筹措1总投资万元640其中1)中央财政资金万元4002)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万元2003)自筹资金万元4)银行贷款万元5)其他资金万元2投工投劳万元401)投工量万工日092)折资万元36六、效益1新增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1)粮食万公斤1202)棉花万公斤3)油料万公斤4)糖料万公斤5)甘草万公斤3名称单位数量备注6)优质粮食万公斤7)优质饲料粮万公斤2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情况1)新增灌溉面积万亩012)改善灌溉面积万亩0153)新增除涝面积万亩014)改善除涝面积万亩0155)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万亩6)改善土壤面积万亩7)新增节水灌溉面积万亩一8)年节约水量万立方米559)增加机耕面积万亩10)新增农机总动力11)扩大良种种植面积万亩12)新增旱作农业面积万亩13)优质粮食种植面积万亩14)优质饲料粮种植面积万亩一15)控制水土流失面积万亩3完善农业服务体系4新增种植业总产值万元3405新增利税收入万元6项目区农民纯收入万元1367财务内部收益率万元14428财务净现值万元9投入产出比万元10投资回收期万元694附表2项目区现有水利工程设施情况表灌排系统水库灌排渠道其中衬砌建筑物排灌站机电井变电站农田线路数量兴利库容有效灌溉面积长度配套率长度占需衬砌座配套率数量装机容量数量已配套数量容量1035KV低压地下管道喷滴灌设备县(市)名称(座)(万立米)(万亩)(公里)(公里)(KVA)(公里)(公里)(公里)(台/套)合计容村11070051878500206000003012000874260200注1灌排渠道指支渠(沟)及其以下固定渠(沟)2灌排取单配套率指运用正常的灌排渠道长度与设计的灌排渠道长度之比;3灌排渠沟建筑物配套率指运用正常的灌排渠道建筑物座数与设计的灌排渠道建筑物座数之比;4项目区涉及两个以上县则按本表填写,只涉及单个县可用文字说明。5附表3(1)设计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表(保证率P50)单位万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可供水量需水量余缺水量(、)分区合计地表水地下水过境水合计地表水地下水过境水合计农业工业城镇生活农村生活合计地表水地下水过境水月份2064154821227935511525200385385003251825093660021091090081781700316182508450150100394940070070000323182509137737700412412400925925001098875501241231230053803800028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举行无烟日宣传活动总结模版
- 应聘教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特种工业设备融资租赁项目风险防控担保合同
- 新疆公务员面试题及答案
- 诚信房产中介二手房买卖代理服务合同
- 法律认证服务补充协议书
- 道路清扫保洁标书服务方案
- 艺术展览策展与展览现场临时用电合作协议
- 个性化母婴护理服务质量定制合同
- 大学宿舍管理员劳动保障与服务协议
- 小学生朗读指导课件
- 倍智tas人才测评系统题库及答案
- 机械工程设备维护与保养手册
- 苏少版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六单元《走近交响》教学设计
- 全市“民族政策宣传月”知识答题竞赛题库350题(含答案)
- 雷雨剧本文件完整版电子书下载
- 外墙保温施工考核试卷
- 2025年社群健康助理员职业技能培训考试题库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培训课件
- 储料仓施工方案
- 舞弊检测中的深度学习特征提取-深度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