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说明书.doc

支撑圈冲压模具设计【35张CAD图纸和说明书】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支撑圈冲压模具设计【35张CAD图纸和说明书】.rar
设计说明书.doc---(点击预览)
外文翻译
冲孔模具装配图.dwg
冲孔模具零件图-上模板.dwg
冲孔模具零件图-下模板.dwg
冲孔模具零件图-冲头固定板.dwg
冲孔模具零件图-凸模.dwg
冲孔模具零件图-凹模.dwg
冲孔模具零件图-卸料板.dwg
图纸集合.dwg
拉伸整形模具装配图.dwg
拉伸整形模具零件图-上模板.dwg
拉伸整形模具零件图-下垫板.dwg
拉伸整形模具零件图-下模板.dwg
拉伸整形模具零件图-冲头固定板.dwg
拉伸整形模具零件图-凸凹模固定板.dwg
拉伸整形模具零件图-凸模.dwg
拉伸整形模具零件图-凹模.dwg
拉伸整形模具零件图-卸料板.dwg
拉伸整形模具零件图-推块.dwg
拉伸模具装配图.dwg
拉伸模具零件图-上模板.dwg
拉伸模具零件图-下垫板.dwg
拉伸模具零件图-下模板.dwg
拉伸模具零件图-冲头固定板.dwg
拉伸模具零件图-凸凹模固定板.dwg
拉伸模具零件图-凸模.dwg
拉伸模具零件图-凹模.dwg
拉伸模具零件图-卸料板.dwg
拉伸模具零件图-推块.dwg
支撑圈零件图.dwg
落料模具装配图.dwg
落料模具零件图-上模板.dwg
落料模具零件图-下模板.dwg
落料模具零件图-凸模.dwg
落料模具零件图-凸模固定板.dwg
落料模具零件图-凹模.dwg
落料模具零件图-卸料板.dwg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56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001662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5.66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8-04-14 上传人:俊****计 IP属地:江苏
50
积分
关 键 词:
支撑 支持 冲压 模具设计 35 cad 图纸 以及 说明书 仿单
资源描述:

第一章   绪  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对模具的需求量不断增长。近年来,模具工业一直以15%左右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模具工业企业的所有制成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国有专业模具厂外,集体、合资、独资和私营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浙江宁波和黄岩地区的“模具之乡”;广东一些大集团公司和迅速崛起的乡镇企业,科龙、美的、康佳等集团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模具制造中心;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的模具企业现已有几千家。在走过了漫长的发展道路之后,目前我国已形成了300多亿元(未包括港、澳、台的统计数字)各类冲压模具的生产能力。虽然中国模具工业在过去十多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许多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例如,精密加工设备在模具加工设备中的比重比较低;CAD/CAE/CAM技术的普及率不高;许多先进的模具技术应用不够广泛等等,致使相当一部分大型、精密、复杂和长寿命模具依赖进口。


中文摘要


     本设计分析了拉深零件的冲压工艺, 确定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 论述了模具的设计过程, 同时还介绍了模具关键部位的结构设计,如:凸模、凹模、凸模固定板、垫板、卸料板、树脂、挡料销、导正销等。模架采用标准模架,选用了合适的冲压设备。设计中对工作零件和压力机规格均进行了必要的校核计算, 实践证明:模具结构合理,生产的零件符合要求。



关键词:模具;冲孔;拉深;落料


ABSTRACT

 

   This project analysis craft, the definite craft plan and the mold structure, elaborated the level to enter mold's design process, meanwhile introduced the mold essential spot structural design, for example: The plunger, the lower die, the plunger dead plate, the backing strip, unload the yard lumber, the spring, to keep off the material to sell, to lead are selling and so on. The pould frame uses the standard pould frame, has selected the appropriate ramming equipment. In the design carried on the essential examination computation to the work components and the press specification, the practice had proven: The mold structure is reasonable, the production components meet the requirement.  



 Keywords : Progressive dies; Punching; Stretching; Cut.



目       录

绪言  ………………………………………………………………………………2

中文摘要  …………………………………………………………………………3

英文摘要  …………………………………………………………………………4

第1章 前 言 …………………………………………………………………………………8

1.1冲压模具市场情况  …………………………………………………………………9

1.2冲压模具水平状况  …………………………………………………………………9

1.3冲压模具未来的发展重点与展望  …………………………………………………12

第2章 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  ……………………………………………………14

2.1冲压件材料分析  ……………………………………………………………………14

2.2冲压件结构工艺性及分析  …………………………………………………………14

2.3模具结构形式和选材  ………………………………………………………………15

2.3.1模具结构形式  …………………………………………………………………15

2.3.2模具材料选择  …………………………………………………………………15

第3章 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17

第4章 工艺计算  …………………………………………………………………18

4.1拉伸件展开尺寸计算  ………………………………………………………………18

4.2材料的规格的选择  …………………………………………………………………19

4.3排样图设计与材料利用率计算  ……………………………………………………19

4.3.1排样图的设计  …………………………………………………………………19

4.3.2材料利用率计算  ………………………………………………………………22

4.4冲压工艺力的计算  …………………………………………………………………22

4.4.1冲压力的计算  …………………………………………………………………22

4.4.2拉伸部分拉伸力的计算  ………………………………………………………23

4.4.3卸料力及推件力的计算  ………………………………………………………23

第5章 模具主要零部件的设计与选择  ………………………………………………25

5.1圆形凸模的设计  ……………………………………………………………………25

5.1.1凸模长度计算  …………………………………………………………………26

5.1.2承压应力的校核  ………………………………………………………………26

5.1.3抗纵向弯曲应力校核  …………………………………………………………27

5.1.4圆形凸模固定端面的压力  ……………………………………………………27

5.2切断凸模的设计  ……………………………………………………………………28

5.2.1凸模承压应力的校核  …………………………………………………………28

5.2.2凸模抗纵向弯曲应力校核  ……………………………………………………29

5.2.3切断凸模固定端面的压力  ……………………………………………………29

5.3拉伸凸模的设计  ……………………………………………………………………30

5.3.1拉伸凸、凹模圆角半径及工作部分深度的确定  ……………………………31

5.3.2凸、凹模间隙  …………………………………………………………………31

5.3.3落料口大小的确定  ……………………………………………………………31

5.4凹模的设计  …………………………………………………………………………31

5.4.1凹模孔口形式及主要参数  ……………………………………………………31

5.4.2整体式凹模外形尺寸的确定  …………………………………………………32

5.4.3凹模强度校核  …………………………………………………………………34

5.5树脂的设计  …………………………………………………………………………34

5.5.1设计树脂的一般步骤  …………………………………………………………34

5.5.2树脂材料及许用应力  …………………………………………………………35

5.5.3树脂相关几何尺寸的计算  ……………………………………………………37

5.5.4拉伸树脂钩环强度验算    ……………………………………………………38

5.6凸模固定板的选择  …………………………………………………………………39

5.7凸模垫板的选择  ……………………………………………………………………39

第6章 确定凹凸模间隙及计算工作部分尺寸  …………………………………40

6.1冲压间隙值的确定  …………………………………………………………………40

6.2凹、凸模刃口尺寸计算  ……………………………………………………………40

6.2.1确定凹凸刃口尺寸的原则  ……………………………………………………40

6.2.2冲压模刃口尺寸的计算方法  …………………………………………………40

6.2.3冲压模刃口尺寸的计算  ………………………………………………………40

第7章 模具总体设计  ……………………………………………………………………43

7.1 定位零件的设计与选择 ……………………………………………………………43

7.1.1挡料销的选择  …………………………………………………………………43

7.1.2定位板的设计  …………………………………………………………………43

7.1.3止退块的设计  …………………………………………………………………43

7.2卸料装置的设计  ……………………………………………………………………45

7.2.1卸料板的设计  …………………………………………………………………45

7.2.2卸料树脂的选择  ………………………………………………………………46

7.2.3卸料树脂有关尺寸计算  ………………………………………………………48

7.2.4卸料树脂的窝座深度和安装厚度  ……………………………………………48

7.2.5安装孔内径和孔底厚度  ………………………………………………………49

7.3凸模固定板的设计  …………………………………………………………………50

7.4导向零件的选用  ……………………………………………………………………50

7.5模架的选用  …………………………………………………………………………51

第8章 冲压设备的选择 ……………………………………………………………………53

8.1冲压设备类型的选择  ………………………………………………………………53

8.2确定设备的规格  ……………………………………………………………………53

第9章 绘制模具图与撰写说明书 ………………………………………………………55

9.1装配图的绘制  ………………………………………………………………………55

第10章 总  结 ………………………………………………………………………………56

参考文献 ………………………………………………………………………………………57

致    谢 ………………………………………………………………………………………58


第一章 前      言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落实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科研选题、调查研究、检查和查阅中外文献资料、综合分析、实验设计及研究、计算、数据处理、文字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得到综合训练,进而巩固和加深所学的专业知识,提升学生全面素质。

近年来,制造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其中冲压加工和模具技术更有显著的进步。本人在综合考虑了今后的工作和发展方向后,在这次毕业设计中选取了冲孔、拉伸、切断这一典型的模具结构进行设计,以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

本说明书共有十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当前模具行业的发展状况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第二章到第九章,根据模具设计的基本步骤,依次进行了工艺分析,工艺计算,主要零部件的设计与计算和冲压设备的选择,最后谈及了总装图和零件图绘制的相关内容。本说明书最后一章总结了我在本次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和心得体会。说明书最后附有本次设计中所涉及到的所有参考文献。在本次设计和论文撰写过程中始终得到了教研室老师和同组同学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并参考了许多设计书籍的经验方法,老师还帮助我进行了图纸审理和修改,在此均表示由衷的感谢!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本说明书定存在许多不妥之处,恳请答辩组老师不吝赐教。


内容简介:
1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题目学生系别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2第一章绪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对模具的需求量不断增长。近年来,模具工业一直以左右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模具工业企业的所有制成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国有专业模具厂外,集体、合资、独资和私营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浙江宁波和黄岩地区的“模具之乡”;广东一些大集团公司和迅速崛起的乡镇企业,科龙、美的、康佳等集团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模具制造中心;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的模具企业现已有几千家。在走过了漫长的发展道路之后,目前我国已形成了300多亿元(未包括港、澳、台的统计数字)各类冲压模具的生产能力。虽然中国模具工业在过去十多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许多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例如,精密加工设备在模具加工设备中的比重比较低;技术的普及率不高;许多先进的模具技术应用不够广泛等等,致使相当一部分大型、精密、复杂和长寿命模具依赖进口。3中文摘要本设计分析了拉深零件的冲压工艺,确定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论述了模具的设计过程,同时还介绍了模具关键部位的结构设计,如凸模、凹模、凸模固定板、垫板、卸料板、树脂、挡料销、导正销等。模架采用标准模架,选用了合适的冲压设备。设计中对工作零件和压力机规格均进行了必要的校核计算,实践证明模具结构合理,生产的零件符合要求。关键词模具;冲孔;拉深;落料4ABSTRACTTHISPROJECTANALYSISCRAFT,THEDEFINITECRAFTPLANANDTHEMOLDSTRUCTURE,ELABORATEDTHELEVELTOENTERMOLDSDESIGNPROCESS,MEANWHILEINTRODUCEDTHEMOLDESSENTIALSPOTSTRUCTURALDESIGN,FOREXAMPLETHEPLUNGER,THELOWERDIE,THEPLUNGERDEADPLATE,THEBACKINGSTRIP,UNLOADTHEYARDLUMBER,THESPRING,TOKEEPOFFTHEMATERIALTOSELL,TOLEADARESELLINGANDSOONTHEPOULDFRAMEUSESTHESTANDARDPOULDFRAME,HASSELECTEDTHEAPPROPRIATERAMMINGEQUIPMENTINTHEDESIGNCARRIEDONTHEESSENTIALEXAMINATIONCOMPUTATIONTOTHEWORKCOMPONENTSANDTHEPRESSSPECIFICATION,THEPRACTICEHADPROVENTHEMOLDSTRUCTUREISREASONABLE,THEPRODUCTIONCOMPONENTSMEETTHEREQUIREMENTKEYWORDSPROGRESSIVEDIESPUNCHINGSTRETCHINGCUT5目录绪言2中文摘要3英文摘要4第1章前言811冲压模具市场情况912冲压模具水平状况913冲压模具未来的发展重点与展望12第2章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1421冲压件材料分析1422冲压件结构工艺性及分析1423模具结构形式和选材15231模具结构形式15232模具材料选择15第3章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17第4章工艺计算1841拉伸件展开尺寸计算1842材料的规格的选择1943排样图设计与材料利用率计算19431排样图的设计19432材料利用率计算2244冲压工艺力的计算22441冲压力的计算22442拉伸部分拉伸力的计算23443卸料力及推件力的计算23第5章模具主要零部件的设计与选择2551圆形凸模的设计25511凸模长度计算26512承压应力的校核26513抗纵向弯曲应力校核27514圆形凸模固定端面的压力2752切断凸模的设计286521凸模承压应力的校核28522凸模抗纵向弯曲应力校核29523切断凸模固定端面的压力2953拉伸凸模的设计30531拉伸凸、凹模圆角半径及工作部分深度的确定31532凸、凹模间隙31533落料口大小的确定3154凹模的设计31541凹模孔口形式及主要参数31542整体式凹模外形尺寸的确定32543凹模强度校核3455树脂的设计34551设计树脂的一般步骤34552树脂材料及许用应力35553树脂相关几何尺寸的计算37554拉伸树脂钩环强度验算3856凸模固定板的选择3957凸模垫板的选择39第6章确定凹凸模间隙及计算工作部分尺寸4061冲压间隙值的确定4062凹、凸模刃口尺寸计算40621确定凹凸刃口尺寸的原则40622冲压模刃口尺寸的计算方法40623冲压模刃口尺寸的计算40第7章模具总体设计4371定位零件的设计与选择43711挡料销的选择43712定位板的设计43713止退块的设计4372卸料装置的设计45721卸料板的设计45722卸料树脂的选择467723卸料树脂有关尺寸计算48724卸料树脂的窝座深度和安装厚度48725安装孔内径和孔底厚度4973凸模固定板的设计5074导向零件的选用5075模架的选用51第8章冲压设备的选择5381冲压设备类型的选择5382确定设备的规格53第9章绘制模具图与撰写说明书5591装配图的绘制55第10章总结56参考文献57致谢58第一章前言8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落实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科研选题、调查研究、检查和查阅中外文献资料、综合分析、实验设计及研究、计算、数据处理、文字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得到综合训练,进而巩固和加深所学的专业知识,提升学生全面素质。近年来,制造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其中冲压加工和模具技术更有显著的进步。本人在综合考虑了今后的工作和发展方向后,在这次毕业设计中选取了冲孔、拉伸、切断这一典型的模具结构进行设计,以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本说明书共有十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当前模具行业的发展状况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第二章到第九章,根据模具设计的基本步骤,依次进行了工艺分析,工艺计算,主要零部件的设计与计算和冲压设备的选择,最后谈及了总装图和零件图绘制的相关内容。本说明书最后一章总结了我在本次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和心得体会。说明书最后附有本次设计中所涉及到的所有参考文献。在本次设计和论文撰写过程中始终得到了教研室老师和同组同学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并参考了许多设计书籍的经验方法,老师还帮助我进行了图纸审理和修改,在此均表示由衷的感谢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本说明书定存在许多不妥之处,恳请答辩组老师不吝赐教。11冲压模具市场情况9我国冲压模具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技术和能力等方面都已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国民经济需求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很大,一些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的高档模具每年仍大量进口,特别是中高档轿车的覆盖件模具,目前仍主要依靠进口。一些低档次的简单冲模,已趋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激烈。现摘录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材料2007年我国冲压模具市场情况简介如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112月全国模具产量达8,944,67744套,同比增长653;2007年112月全国模具年销售额达870亿元人民币以上,同比增长21。可以说2007年的模具行业是产需两旺。另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模具进出口总额为3466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1224。其中进口总额为2053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029;出口总额为1413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3573。出口继续保持强劲的上升趋势,逆差进一步下降,总的情况良好。据专家预测,2008年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国民经济发展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国内外模具市场继续看好,预计2008年模具行业的发展仍会保持20左右的增长率。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模具工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近10年来,中国模具工业增长速度保持在15以上;生产厂2万余家,从业人员50多万人,年产值达450亿元以上。另外,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和模具标准件发展速度高于行业总体发展速度;塑料模和压铸模比例增大;面向市场的专业模具厂家数量及能力快速增加。从区域市场分析,东南沿海地区发展快于中西部地区,南方的发展快于北方;珠江三角和长江三角地区生产集中,发展速度快,其模具产值约占全国产值的2/3以上。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产品结构调整将加快,针对低档模具供过于求,大型、精密、复杂的模具供不应求的情况,高档模具的比重将增加,行业将向大型、精密、复杂、高效、长寿命和多功能方向发展。我国模具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优势中,劳动力价格低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我们认为未来重点发展的产品包括汽车覆盖件模具、精密冲压模具、大型塑料模具、精密塑料模具、大型薄壁精密复杂压铸模和镁合金压铸模具、子午线橡胶轮胎模具、新型快速经济模具、多功能复合模具、模具标准件等。就企业发展方面分析,采用数控技术、快速原型技术、高速切削和超精加工等高新技术,进一步提升模具工业的设计制造水平将是未来企业改造重点,也是未来企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另外,国际市场将被企业看重,因为全球模具市场整体供不应求,市场需求量维持在600亿至650亿美元。10从应用趋势方面分析,受用户要求模具的生产周期缩短影响;快速经济模具的开发将被重视,模具标准件的应用将日渐广泛,且采用计算机控制和机械手操作的快速换模装置、快速试模装置技术也会得到发展和提高。另外,随着车辆和电机等产品向轻量化方向发展,压铸模的数量、寿命和复杂程度要求将更高;随着以塑料代钢、以塑代木的发展和产品零件的精度和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塑料模的比例、精度和复杂度也将随着相应提高。12冲压模具水平状况近年来,我国冲压模具水平已有很大提高。大型冲压模具已能生产单套重量达50多吨的模具。为中档轿车配套的覆盖件模具国内也能生产了。精度达到12M,寿命2亿次左右的多工位模具国内已有多家企业能够生产。表面粗糙度达到RA15M的精冲模,大尺寸(300MM)精冲模及中厚板精冲模国内也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1)模具CAD/CAM技术状况我国模具CAD/CAM技术的发展已有20多年历史。由原华中工学院和武汉733厂于1984年共同完成的精冲模CAD/CAM系统是我国第一个自行开发的模具CAD/CAM系统。由华中工学院和北京模具厂等于1986年共同完成的冷冲模CAD/CAM系统是我国自行开发的第一个冲压模CAD/CAM系统。上海交通大学开发的冷冲模CAD/CAM系统也于同年完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汽车行业的模具设计制造中开始采用CAD/CAM技术。国家科委863计划将东风汽车公司作为CIMS应用示范工厂,由华中理工大学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开发的汽车车身与覆盖件模具CAD/CAPP/CAM集成系统于1996年初通过鉴定。21世纪开始CAD/CAM技术逐渐普及,现在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冲压模具企业基本都有了CAD/CAM技术。其中部分骨干重点企业还具备各CAE能力。模具CAD/CAM技术能显著缩短模具设计与制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八五”、“九五”期间,已有一大批模具企业推广普及了计算机绘图技术,数控加工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并陆续引进了相当数量的CAD/CAM系统。如美国EDS的UG,美国PARAMETRICTECHNOLOGY公司的PRO/ENGINEER,美国CV公司的CADS5,英国DELCAM公司的DOCT5,日本HZS公司的CRADE及SPACEE,以色列公司的CIMATRON,还引进了AUTOCAD、CATIA等软件及法国MARTADARAVISION公司用于汽车及覆盖件模具的EUCLIDIS等专用软件。国内汽车覆盖件模具生产企业普遍采用了CAD/CAM技术。DL图的设计和模具结构图的设计均已实现二维CAD,多数企业已经向三维过渡,总图生产逐步代替零件图生产。且模具的参数化设计也开始走向少数模具厂家技术开发的领域。11在冲压成型CAE软件方面,除了引进的软件外,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等都已研发了较高水平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并已在生产实践中得到成功应用,产生了良好的效益。快速原型RP与传统的快速经济模具相结合,快速制造大型汽车覆盖件模具,解决了原来低熔点合金模具靠样件浇铸模具,模具精度低、制件精度低,样件制作难等问题,实现了以三维CAD模型作为制模依据的快速模具制造,并且保证了制件的精度,为汽车行业新车型的开发、车身快速试制提供了覆盖件制作的保证,它标志着RPM应用于汽车车身大型覆盖件试制模具已取得了成功。围绕着汽车车身试制、大型覆盖件模具的快速制造,近年来也涌现出一些新的快速成型方法,例如目前已开始在生产中应用的无模多点成型及激光冲击和电磁成型等技术。它们都表现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优点。2)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状况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正确引导下,经过几十年努力,现在我国冲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能力已达到较高水平,包括信息工程和虚拟技术等许多现代设计制造技术已在很多模具企业得到应用。虽然如此,我国的冲压模具设计制造能力与市场需要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些主要表现在高档轿车和大中型汽车覆盖件模具及高精度冲模方面,无论在设计还是加工工艺和能力方面,都有较大差距。轿车覆盖件模具,具有设计和制造难度大,质量和精度要求高的特点,可代表覆盖件模具的水平。虽然在设计制造方法和手段方面已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模具结构功能方面也接近国际水平,在轿车模具国产化进程中前进了一大步,但在制造质量、精度、制造周期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以汽车覆盖件模具为代表的大型冲压模具的制造技术已取得很大进步,东风汽车公司模具厂、一汽模具中心等模具厂家已能生产部分轿车覆盖件模具。标志冲模技术先进水平的多工位模具和多功能模具,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精密模具品种。有代表性的是集机电一体化的铁芯精密自动阀片多功能模具,已基本达到国际水平。但总体上和国外多工位模具相比,在制造精度、使用寿命、模具结构和功能上,仍存在一定差距。汽车覆盖件模具制造技术正在不断地提高和完善,高精度、高效益加工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高性能的五轴高速铣床和三轴的高速铣床的应用已越来越多。12NC、DNC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成熟,可以进行倾角加工和超精加工。这些都提高了模具型面加工精度,提高了模具的质量,缩短了模具的制造周期。模具表面强化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工艺成熟、无污染、成本适中的离子渗氮技术越来越被认可,碳化物被覆处理(TD处理)及许多镀(涂)层技术在冲压模具上的应用日益增多。真空处理技术、实型铸造技术、刃口堆焊技术等日趋成熟。激光切割和激光焊接技术也得到了应用。3专业化程度及分布状况我国模具行业专业化程度还比较低,模具自产自配比例过高。国外模具自产自配比例一般为30,我国冲压模具自产自配比例为60。这就对专业化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现在,技术要求高、投入大的模具,其专业化程度较高,例如覆盖件模具、多工位模具和精冲模等。而一般冲模专业化程度就较低。由于自配比例高,所以冲压模具生产能力的分布基本上跟随冲压件生产能力的分布。但是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汽车覆盖件模具和多工位、多功能精密冲模的专业生产企业的分布有不少并不跟随冲压件能力分布而分布,而往往取决于主要投资者的决策。例如四川有较大的汽车覆盖件模具的能力,江苏有较强的精密冲模的能力,而模具的用户大都不在本地。13冲压模具未来的发展重点与展望1、冲压模具产品发展重点。冲压模具共有7小类,并有一些按其服务对象来称呼的一些种类。目前急需发展的是汽车覆盖件模具,多功能、多工位模具和精冲模。这些模具现在产需矛盾大,发展前景好。汽车覆盖件模具中发展重点是技术要求高的中高档轿车大中型覆盖件模具,尤其是外覆盖件模具。高强度板和不等厚板的冲压模具及大型多工位模具、连续模今后将会有较快的发展。多功能、多工位模具中发展重点是高精度、高效率和大型、高寿命的模具。精冲模中发展重点是厚板精冲模大型精冲模,并不断提高其精度。2、冲压模具技术发展重点。模具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主要是朝信息化、高速化生产与高精度化发展。因此从设计技术来说,发展重点在于大力推广CAD/CAE/CAM技术的应用,并持续提高效率,特别是板材成型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分析技术。模具CAD、CAM技术应向宜人化、集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并提高模具CAD、CAM系统专用化程度。为了提高CAD、CAE、CAM技术的应用水平,建立完整的模具资料库及开发专家系统和提高软件的实用性十分重要。从加工技术来说,发展重点在于高速加工和高精度加工。高速加工目前主要是发展高速铣削、高速研抛和高速电加工及快速制模技术。13高精度加工目前主要是发展模具零件精度1M以下和表面粗糙度RA01M的各种精密加工。提高模具标准化程度,搞好模具标准件生产供应也是冲压模具技术发展重点之一。为了提高冲压模具的寿命,模具表面的各种强化超硬处理等技术也是发展重点。对于模具数字化制造、系统集成、逆向工程、快速原型/模具制造及计算机辅助应用技术等方面形成全方位解决方案,提供模具开发与工程服务,全面提高企业水平和模具质量,这更是冲压模具技术发展的重点。第二章冲压件工艺分析14第二章冲压件工艺分析冲压件的工艺性,是指冲压件对冲压工艺的适应性,即冲压件的形状结构、尺寸大小、尺寸偏差、形位公差与尺寸基准等是否符合冲压工艺的要求。冲压件的工艺性对冲压工件的质量、材料利用率、生产率、模具制造难易、模具寿命、操作方式及冲压设备的选用等都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对冲压件工艺性影响最大是几何形状、尺寸、精度要求。良好的冲压件工艺性能满足材料省、工序少、产品质量稳定、模具较易加工、操作方便且寿命较高等要求,从而显著降低冲压件的制造成本。21冲压件材料分析该零件的材料为08F,该钢种是优质碳素钢,碳的质量百分数是005011,属于低炭钢,屈服点175MPA,抗拉强度295MPA,延伸率不小SB于35,断面收缩率不小于60,具有良好的冲压、拉伸、弯曲、焊接性能,故广泛用于制造冷冲压零件。(参考文献7表84)22冲压件结构工艺性及分析冲压件的结构形状应尽可能简单、对称、避免复杂形状的曲线,在许可的情况下,把冲压件设计成少、无废料排样的形状,以减少废料,矩形孔两端宜用圆弧连接,以利于模具加工。该工件结构简单,也无复杂形状的曲线。冲压件各直线或曲线的连接处,尽量避免锐角。除在少、无废料排样或采用镶拼模结构时,都应有适当的圆角相连,以利于模具制造和提高模具寿命。工件图如图11所示图1115零件最大宽度52MM,最大高度155MM,最大长度52MM。经分析,确定成形工序为落料、拉深、冲孔、拉伸整形。由于工序多,为保证冲压精度,采用单工序。23模具结构形式和选材231模具结构形式该制件主要工序为落料、拉深、冲孔、整形。采用单模具,模具结构简单,冲出的制件精度高,生产效率也高,适合大批量生产。而且维修方便制造方便成本也低232模具材料选择冷冲压模具的成本分析在冷冲压模具设计中,常常要提到模具成本问题,即经济性。所谓经济性,就是以最小的耗费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在冲压生产中,既要保证产品质量,完成所需的产品数量,又要降低模具的制造费用这样才能使整个冷冲压的成本得到降低。在模具设计中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降低模具的制造成本。因为产品的成本不仅与材料费包括原材料费、外购件费、加工费包括工人工资、能源消耗、设备折旧费、车间经费等有关,而且与模具费有关。一副模具少则几万,多则上百万。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制造成本。模具费在工件制造成本中占有一定比例。对于小批量生产,采用简易模具。因其结构简单、制造快速、价廉,所以能降低模具费,从而降低工件制造成本。在大批大量生产中应尽量采用高效率、长寿命的级进冲模及发展硬质合金冲模。硬质合金冲模的刀磨寿命和总寿命比钢模具大得多。总寿命为钢模具的2040倍,而模具制造费用仅为钢模具的24倍。而对中批量生产,首先应尽量使冲模标准化,大力发展冲模标准件的品种,推广冲模典型结构,最大限度地缩短冲模设计与制造周期。制造中、小型冷冲压模具的材料有铸铁、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硬质合金、钢结硬质合金以及锌合金、低熔点合金、环氧树脂、聚氨脂橡等。冲模主要零件所使用的模具钢有碳素工具钢、低合金工具钢、高碳高铬工具钢、高碳中铬工具钢、硬质合金及钢结硬质合金等。凸模和凹模是在强压、连续使用和有很大冲击的条件下工作的,并伴随有温度的升高,工件条件极其恶劣。所以对凸模、凹模和材料要求有好的耐有温度的升高,工件条件极其恶劣。所以对凸模、凹模和材料要求有好的耐磨性、耐冲击性、淬透性和切削性,硬度很大,热处理变形小,而且价格低廉。第二章冲压件工艺分析16设计模具时,合理选取模具材料是关系到模具寿命和成本的一项重要工作。冲模的主要零件凸模、凹模和凸凹模等材料的选取尤应慎重通常应考虑如下几点(1)根据冲压件生产批量的大小来选取模具材料。当冲压件的生产批量很大时,凸模、凹模和凸凹模应选取质量高、耐磨性好的模具钢。例如CR12MOV、CR4W2MOV、YGL5等。(2)根据被冲压材料的性能、工序性质和冲模主要零件工作条件和作用来选取模具材料。(3)应考虑模具材料的冷、热加工性能和工厂现有条件。(4)应考虑我国模具钢的生产和使用情况。对于该制件主要工序为落料、拉深、冲孔、整形。且要求大批量生产,所以模具材料应采用质量较高,能保证耐用度的材料。故凹、凸模可以选择高碳高铬工具钢CR12MOV,热处理硬度6062HRC。17第三章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工艺方案的内容是确定冲压件的工艺路线,主要包括确定工序数、工序的组合和工序的顺序安排等,应在工艺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几种可能的方案,再根据工件的批量、形状、尺寸等多方面的因素,全面考虑、综合分析,选取一个较为合理的方案。冲压工序按工序的组合程度可分为单工序冲压、复合冲压和级进冲压。模具是在各个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四副模具的上完成多个不同的工序。根据对零件进行分析,综合考虑材料利用率,工艺合理性及模具结构简易等,工序安排落料拉伸冲孔整形。第四章工艺计算18第四章工艺计算41拉伸件展开尺寸计算板料、带料拉伸时,材料往拉伸力较大的区域流动。移动过程中,材料壁厚也会相应改变,故拉伸件的展开计算应遵循体积不变原则进行,由于该工件近似圆台,呈盒形,根据表面积相等原理,可近似计算毛坯面积为2221223941675978028016935493547KMHMMAK由对工件分析可取,取修边余量1K21610H则。237A因为该工件四周的变形区基本相等,变形量也相近。由求得L52MM毛坯的展开形状如图32。图32毛坯展开形状图42材料的规格的选择19冲压生产中使用的材料相当广泛。有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大部分都是各种规格的板料、带料、条料和块料。板料是冲压生产中应用最广的材料,适合于成批生产。其尺寸规格按国家标准定,采用标准规格板料可能会增加余料,使材料利用率降低。带料(卷料)用于大批量生产。带料的宽度一般在300MM以下,根据材料的不同,有不同的宽度尺寸,长度可达几米到几十米,有的薄材料可达数百米。条料是根据冲压件的需要,由板料剪切而成,用于中小型零件的冲压。块料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和价值昂贵的有色金属的冲压。根据生产要求和工艺性,选择切边带料。(参考文献4)8P43排样图的设计与材料利用率的计算431排样图的设计(一)排样分析排样指冲压件在板料、条料或带料上的布置方式。排样是否合理,对材料利用率的大小有直接影响。还会影响到模具结构、生产率、制件质量、生产操作方便与安全等,因此,排样是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冲压件大批量生产成本中,毛坯材料费用占60以上,排样的目的就在于合理利用原材料。衡量排样经济性、合理性的指标是材料利用率。要提高材料利用率,就必须减少废料面积,冲压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料,可分为两种情况(1)结构废料由于工件结构形状的需要,如工件内孔的存在而产生的废料称为结构废料,它取决于工件的形状,一般不能够改变。(2)工艺废料工件之间和工件与条料边缘之间存在的搭边,定位需要切去的料边与定位孔,不可避免的料头和料尾废料称为工艺废料,它决定于冲压方式和排样方式。因此,提高材料利用率要从减少工艺废料着手,同一个工件,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排样方法。根据材料的利用情况,排样的方法可以有三种(1)有废料排样沿工件的全部外形冲压,工件与工件之间,工件与条料侧边之间都有工艺余料(搭边)存在,冲压后搭边成为废料,如图33A所示。(2)少废料排样第四章工艺计算20沿工件的部分外形轮廓切断或冲压,只在工件之间或是工件与条料侧边之间有搭边存在,如图33B所示。(3)无废料排样工件与工件之间。工件与条料侧边之间均无搭边存在,条料沿直线或曲线切断而得工件。如图33C所示。图43排样方法A有废料排样B少废料排样C无废料排样有废料的排样法材料利用率较低,但制件的质量和冲模寿命较高,常用于工件形状复杂、尺寸精度要求较高的排样。少、无废料排样法的材料利用率较高,在无废料排样时只有料头、料尾损失,材料利用率可达8595,少废料排样法也可达7090。少、无废料排样法有利于一次冲压多个工件,可以提高生产率。由于这种排样法冲切周边减少,所以还可以简化模具结构,降低冲压力。但是,少、无废料排样的应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受到工件形状结构的限制,且由于条料本身的宽度公差,条料导向与定位所产生的误差,会直接影响工件尺寸而使工件的精度降低。在几个工件的汇合点容易产生毛刺。由于采用单边剪切,也会加快模具磨损而降低冲模寿命,并直接影响工件的断面质量,所以少、无废料排样常用于精度要求不高的工件排样。有废料、少废料或无废料排样。按工件的外形特征、排样的形式又可分为直排、斜排、对排、混合排、多排和压搭边等。对于简单形状的工件,可以用就算方法选择合理的排样方式,而对于形状复杂的工件要作出正确判断则比较困难,通常用放样的方法,即用厚纸片剪35个样件,摆出各种可能的排样方案,从中选择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案。合理的排样方法,应是将工艺废料减到最少。考虑到该工件的外形特征和材料的利用情况,可采用少废料直排的排样方式。(参考文献1)69P(二)搭边数值的选取排样时,冲件之间以及冲件与条料侧边之间留下的余料叫搭边。它的作用是补偿定位误差,保证冲出合格的冲件,以保证条料有一定刚度,便于送料。21搭边数值取决于以下因素1冲件的尺寸和形状;2材料的硬度和厚度;3排样的形式直排、斜排、对排等;4条料的送料方法是否有侧压板;5挡料装置的形式包括挡料销、导料销和定距侧刃等的形式。当采用模具冲压时,排样设计除了要考虑提高材料利用率以外,还必须注意以几点1公差要求较严的零件排样时工步不宜太多,否则累积误差大,零件公差要求不易保证;2对孔壁较小的冲压件,其孔可以分步冲出以保证凹模孔壁的强度;3零件孔距公差要求较严时,应尽量在同一工步冲出或在相邻工步冲出;4当凹模壁厚太小时,应增设空步以提高凹模孔壁的强度;5尽量避免复杂型孔,对复杂外形零件的冲压,可分步冲出,以减小模具制造难度;6当零件小而批量大时,应尽可能采用多工位模具成形的排样法;7在零件较大的大量生产中,为了缩短模具的长度可采用连续复合成形的排样法;8对于要求较高或工步较多的冲件,为了减小定位误差,排样时可在条料两侧设置工艺,用导正销定位;9在模具的连续成形排样中,如有切口翘脚、起伏成形、翻边等成形工时,一般应安排在落料前完成;10当材料塑性较差时在有弯曲工步的连续成形排样中,必须使弯曲线与材料纹向成一定夹角。(参考文献1)71P搭边值根据工件宽和材料厚度,选工件间搭边值A20MM。(参考文献5)9P排样图44(MM)图44排样图432材料利用率的计算一个进距内的材料利用率为第四章工艺计算22(43)10NABH式中A冲压件面积(包括冲出的小孔在内)();2MN一个进距内冲件数目;B条料宽度(MM);H进距(MM)。31X165X100802718X354(参考文献1)67P44冲压工艺力的计算441冲压力冲压力是凸模与凹模相对运动使工件与板料分离所需要的力,它与材料厚度、工件周边长度、材料的力学性能等参数有关。冲压模设计时为了合理地设计模具及选用设备,必须计算冲压力。压力机吨位必须大于计算的冲压力。以适应冲压的要求。冲压力的大小主要与材料力学性能、厚度及冲压件分离的轮廓长度有关。考虑到成本和冲压件的质量要求,平刃口模具冲压时,其理论冲压力FN可按下式计算(44)FKLT式中L冲压件周边长度MM;T材料厚度MM;材料抗剪强度MPA;K系数。考虑到模具刃口的磨损,模具间隙的波动,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及材料厚度偏差等因素,一般取K13。选择设备吨位时,考虑刃口磨损和材料厚度及力学性能波动等因素实际冲压力可能增大,所以应取F(45)13BLT式中F最大可能冲压力称冲压力;N材料抗拉强度MPA。(参考文献1)B13B49P08F钢的抗剪强度260340N/,强度极限300440N/2M2M(参考文献2)40P圆孔的冲压力的计算138115340N/53703(N)1F3LT223落料部分的冲压力计算131634MM15340N/1083342(N)3F1LT2M442拉伸部分的拉伸力计算自由拉伸力为(46)自2BCKBTR式中C与弯曲形式有关的系数,对于V形件C取06;对于U形件C取07;K安全系数,一般取13;B料宽(MM);T料厚(MM);R弯曲半径(MM);材料强度极限MPA。B该工件属于U形件,则61776(N)F自22061321540MM压料力的计算压料力Q值可近似取自由弯曲的3080,即(47)038F自式中Q压料力,MM;取Q080861776N4942NF自选择压力机时111196N自压力机(参考文献1)10P443卸料力及推件力的计算由于冲压中材料的弹性变形及摩擦的存在,冲压后带孔部分的材料会紧箍在凸模上,而冲落的材料会紧卡在凹模洞口中。从凸模上卸下的板料、带料的力称为卸料力;把落入凹模洞口中的冲压件或废料顺着冲压方向推出的力称为推件力。卸料力的大小与凸模和凹模之间的间隙、工件形状、材料的种类及材料上所涂的润滑剂的质量等因素有关。要准确计算很困难,实际生产中常用下列经验公式计算F(48)卸K卸式中F冲压力(N);第四章工艺计算24卸料力系数。K卸在整个冲压过程中均有卸料力,则()F卸卸123F式中、分别是大圆孔、小圆孔、切断部分的冲压力。123表42卸料力、推件力及顶件力系数查表42取0045,则K卸004553703F卸241664(N)25第五章模具主要零件设计与选择51圆形凸模的设计设计图如51图51258MM的圆形凸模基本尺寸D极限偏差0187凸模材料用CRL2MOV,刀口部分热处理硬度为6062HRC尾部回火至4050HRC。第五章模具主要零件设计与选择26凸模的固定方法采用台阶式凸模,将凸模压入固定板内,采用H7/M6配合装配后磨平。图52511凸模长度计算凸模的长度应根据冲模的具体结构确定,应留有修磨余量,并且模具在闭合态下。卸料板至凸模固定板间应留有避免压手的安全距离。一般按图53所示的结构计算,凸模长度应为LH1H2H3A(51)式中H1凸模固定板厚度;H2卸料板厚度;H3导尺导板或坯料厚度;A附加长度主要考虑冲头总修量及模具闭合状态下卸料板到冲头固定板间的安全距离。一般取1020MM。根据设计可知,H120MM,H220MM,H3075MM,A1MM,凸模进入凹模取2MM,所以凸模总长度为L45MM。27图53凸模一般不必进行强度校验,但对于特别细长的凸模或凸模断面尺寸小而板料厚度大时则应进行强度校验。512承压应力校验冲压时,凸模承受的最小断面压应力,必须小于凸模材料强度允许的压应。即(52)MINFA对圆形凸模,由上式可得(53)4DT即MIN式中凸模最小断面压应力(MPA);凸模纵向总压力(MPA);F凸模最小截面的面积();MINA2圆形凸模最小截面的直径(MM);IDT冲压材料厚度(MM);冲压材料抗剪强度(MPA)。凸模材料的许用压应力,对于CRL2MOV,可取(1016)MPA,凸模有特殊导向时,可取(23)MPA。310310128MM4TD2354061ANMMP5M对于大小圆形冲孔凸模均能满足要求。513抗纵向弯曲应力的校核无导向装置的圆形凸模(54)MAXL290DF有导向装置的圆形凸模(55)AX27第五章模具主要零件设计与选择28式中凸模允许的最大自由长度(MM);MAXL冲压力(N);FD凸模最小截面直径(MM)。设计中卸料板兼其导向作用,所以对于258MM的圆形凸模21MM468MMMAXL257081MN满足要求514圆形凸模固定端面的压力凸模固定端面的单位压力按下式计算,即Q(56)FA式中Q凸模固定端面的压力,MPA;A凸模固定部分最大剖面积,;2MF落料或冲孔的冲压力,N;模座材料的许用压应力,MPA。、对于258MM的圆形凸模Q176MPA249631NM凸模固定端面与模座直接接触,当其单位压力超过模座材料的许用压应力时,模座表面就会损伤。为此应在凸模顶端与模座之间加一个淬硬的垫板。模座材料采用铸铁,许用压应力。9014MPA(51参考文献2)3852落料凸模设计此凸模为非标准件,为保证冲压质量,避免毛刺的产生,故模具宽度要比冲压工件宽度宽一些,一般比冲压材料宽。采用线切割或成形磨削加工,固定部分应和工作2T部分尺寸一致。所以设计凸模结构如下图54所示29图54,落料凸模高度设计为与圆形凸模一样高。凸模固定方式也才用台阶式(见图52),将凸模压入固定板内,采用H7/M6配合装配后磨平。521凸模承压力校核冲压时,凸模承受的最小断面压应力,必须小于凸模材料强度允许的压应力。即MINFA式中凸模最小断面压应力(MPA);凸模纵向总压力(MPA);凸模最小截面的面积()。MIN2M1495(MPA)2510348NIN522抗纵向弯曲应力的校核无导向装置的一般形状凸模(57)MAXL425IF有导向装置的一般形状凸模(58)AX10I式中凸模允许的最大自由长度(MM);M冲压力(N);FI凸模最小截面惯性矩()。4M第五章模具主要零件设计与选择30从俯视图可以看凸模形状类似为工字形,可按工字形截面求其近似惯性矩I,则(59)MAX0FSIB可以导出AX0I式中中性轴静矩,;(510)SS22084BHBH最大剪应力。MAX161772AX0FSIB223512N6715036MPA844M故21MM6573MMMAXLI4MN满足要求523落料凸模固定端面的压力切断凸模固定端面的单位压力按下式计算,即QFA式中Q凸模固定端面的压力,MPA;A凸模固定部分最大剖面积,;2MF落料或冲孔的冲压力,N;模座铸铁材料的许用压应力,MPA。Q1495MPA2510348M9014MPA(52参考文献2)3840P53拉伸凸模设计在设计拉伸模具,模具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成形质量及其稳定性、拉伸力的大小、模具成本、模具寿命等问题。根据拉伸件外形尺寸,可以基本确定拉伸凸模的工作部分尺寸,拉伸凸模高度应在拉伸凸模下行至下死点时与零件拉伸部分高度一致。U形件拉伸模是拉伸模中最简单的一种,其特点是结构简单,通用性好,但拉伸时31毛坯容易滑动偏移,影响工件精度。根据工件精度不同,可以采用带有定位销顶杆和U形顶板的结构,以防止坯料滑动,提高工件精度。小批量生产多采用V形拉伸件,大批量生产时往往将其处理为U形拉伸,特别是采用模具加工时,一定要考虑送料顺利、直边平直、减小回弹等问题。对于U形拉伸,拉伸方向可以向下拉伸,也可以向上拉伸。设计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向下拉伸时,拉伸凸模必须安装于凸模固定板上。开模后凸模缩进卸料板,带料送进后遵循导正销定位卸料板压料凸模折弯的工作顺序。(2)向上拉伸时,应该以卸料镶块作为拉伸凸模。如果采用安装于凸模固定板上的凸模进行折弯,则因为压料不紧,带料将偏移而成形效果不好。还应当采用弹性顶件装置压料,这样即在弹性卸料装置和顶件装置的弹性夹紧后进行拉伸,且顶件后能保证送料顺利。综合考虑后选择向下拉伸。向下拉伸时,可把凹模看作静止,凸模下行拉伸。这样后,实际凸模圆角半径为凹模圆角半径,凹模圆角半径为凸模圆角半径。后向下拉伸,向下拉伸时,可把凹模看作静止,凸模下行拉伸,这样后,实际凸模圆角半径为凹模圆角半径,凹模圆角半径为凸模圆角半径。531拉伸凸、凹模圆角半径及工作部分深度的确定凸模圆角半径一般应等于弯曲件内圆角半径的数值,但不能小于材料允许的PR最小弯曲半径(08F号钢与扎纹垂直的最小弯曲半径04T),弯曲部分半径R为1,满足要求。凹模圆角半径不宜小于3,以免在弯曲时擦伤毛坯,凹模两边对称处的圆D角半径应一致,否则拉伸时毛坯会发生偏移。凹模圆角半径与弯曲件边长L公称尺寸有关。可文献2查表327选用。可DR查得凹模深度L为12MM,凹模圆角半径4MM。DR532凸、凹模间隙对于U形拉伸,凸、凹模之间的间隙是靠调整压力机的闭合高度来控制的。但必须考虑在合模时使毛坯完全靠压,以保证弯曲件的质量。533落料口大小的确定第五章模具主要零件设计与选择32拉伸后,拉伸件采用下落料方式,就必须保证落料口要大于拉伸件最大边长长度(拉伸件最大边长长度为160MM)。弯曲凸模的尺寸可取为161X71MM。54凹模的设计541凹模孔口形式及主要参数因工件精度不高,但形状也较复杂,可以采用直筒式刃口凹模。直筒式刃口凹模有如下特点制造方便,刃口强度高,刃磨后工作部分尺寸不变;孔内易积存冲件或废料,胀力大,推件力大,刃磨层较厚。如图56所示图56冲下的废料从凹模下面漏出时,应在冲模的下模座上做一个漏料孔,一般漏料孔比凹模孔大052MM。542整体式凹模外形尺寸的确定凹模装于下模座,由于下模座孔口较大而使凹模工作时承受弯曲力矩;若凹模高度H及模壁厚度C不足时,会使凹模产生较大的变形,甚至破坏。但由于凹模受力复杂,很难按理论方法精确计算来确定,对于非标准尺寸凹模一般不作强度校核。设计模具时,凹模外形尺寸一般是根据被冲压料的厚度和冲压件的最大外形尺寸,按经验公式来确定其尺寸凹模高度HKB15MM;(511)凹模壁度CMM(512)152H30式中B凹模刃口间的最大宽度,MM;33K系数。表51系数K值冲压件最大刃口尺寸为切断部分,尺寸为3593MM。查表51K039凹模高度H039359314MM,可取H30MM则凹模壁厚C20MM3040MM152当凹模刃口周长超过50MM且材料为合金工具钢时,凹模厚度应乘以文献2表243中的修正系数。查表系数为125。即凹模高度H1252040MM凹模做采用螺钉和销钉固定在下模座上,钉孔至刃口边及钉孔之间的距离要有足够的强度,其最小值可参考表52表52螺孔、销孔之间及至刃口边的最小距离MM第五章模具主要零件设计与选择34选淬火M8螺钉凹模上螺孔到凹模边缘的最小距离为16MM;凹模上螺孔到凹模刃口的最小距离为19MM螺孔到销孔的距离为最小距离5MM。选淬火8销钉销钉到凹模边缘的最小距离为12MM。螺孔与销钉之间的最小间距为5MM。以上尺寸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再根据排样图,可以基本了解凹模的外形结构。以下是绘凹模俯视图57图57543凹模强度校核凹模强度校核主要是检查其高度。凹模在冲压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弯曲,如果凹模强度高度不够,就会产生较大的弯曲变形甚至断裂。矩形凹模装在有方形洞的板上,计算公式为35(513)MINH15WP式中凹模最小厚度,MM;INP冲压力,MM;许用弯曲应力。对于CR12MOV,(300500)MPAWW191MM40MMMINH所以取凹模厚度40满足要求(53参考文献2)37P55树脂的设计树脂作用是在冲压工作中使导料板与带料压紧,保证带料不偏移;在非工作状态下,使导料板与带料分离,并拥有一定的间隙,保证带料的送进。551设计树脂的一般步骤设计树脂时,当给出树脂的工作条件、工作载荷F和对应的变形量F,其计算步骤大体是(1)根据工作条件确定树脂的载荷类型,选择材料,并获得许用切应力;(2)根据要求,初选旋绕比C;(3)计算材料直径D,并计算出树脂的中径D;(4)计算有效圈数N;(5)最后进行树脂性能校核。553树脂材料及许用应力树脂多数在变应力下工作,它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在很大程序上取决于材料的选择。要求材料具有较高的疲劳极限、屈服点和足够的冲出韧度。对热成型的树脂还要求材料有良好的淬透性、低的过热敏感性和不易脱碳等性能。(1)圆柱螺旋树脂按所受载荷分类圆柱螺旋树脂按所受载荷的情况分为三类类受循环载荷作用次数在1106次以上的树脂;类受循环载荷作用次数在11031106次范围内及受冲出载荷的树脂;类受静载荷及受循环载荷作用次数在1103次以下的树脂;三类树脂的许用切应力和许用弯曲应力有的值,按表56选取PBP152038MPAN第五章模具主要零件设计与选择36(2)对许用应力的修正在选取材料和确定许用应力时,遇到下列情况应作适当的修正A)对重要的树脂,其损坏对整个机械有重大影响时,许用应力应适当降低;B)经强压处理的树脂,能提高其疲劳极限,对改善载荷下的松弛有明显效果,可适当提高许用应力;C)经喷丸处理的树脂,也能提高疲劳强度或疲劳寿命,其许用应力可提高20;D)当工作温度超过60时,应对切应变模量G进行修正,其修正公式为(514)TTK式中G常温下的切变模量;工作温度下的切变模量;温度修正系数。TGTK表56树脂的许用应力(摘自GB/T123961992)(MPA)钢丝类型或材料碳素钢丝琴钢丝不锈钢丝65MN55SI2MN55SI2MNB60SI2MN60SI2MNA50CRVA55CRMNA60CRMNA类()04036380495475类030036027030325420405拉伸树脂许用切应力类024030022027285370360注试验切应力;试验弯曲应力;材料抗拉强度。SSB工件为大批量生产,选择I型,材料65MN。许用应力285MPA。拉伸树脂的结构及载荷变形图分别为图37图58中D树脂丝直径(MM)。D、D1、D2树脂的中、内、外径(MM)。FS试验载荷。F1、F2FN树脂的工作载荷(N)。为了保证指定高度时的载荷,树脂变形量应在试验载荷下变形量之间,即要求,H0自由高度1208SNSF(MM),F0初拉力(N)。在F1、F2、FN、FS作用下的树脂变形量(MM)。H1、H2、HN、HS在F1、F2、FN、FS作用下的树脂高度(长度)(MM)。P树脂的节距(MM)。554树脂相关几何尺寸的计算(1)计算树脂直径D及中径D计算公式(515)16KFC式中K曲度系数;C树脂指数;许用应力,MPA。查文献6表226取K123,C65树脂拉力F的计算树脂拉力F等于导料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支撑圈冲压模具设计【35张CAD图纸和说明书】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10016620.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