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思考_第1页
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思考_第2页
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思考_第3页
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思考_第4页
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思考在上一个月正准备撰写关于“语文核心素养”论文,刚好看到一篇访问江苏省初中语文特级教师梁增红的新闻稿,由于所问问题相对“接地气”,也是我们教师和家长最困惑的问题,特此记下来,作为日后教学的参考。考试成绩下来,班上有几个学生,根据我日常教学观察的印象,语言表达、阅读面、写作以及与人交流等等方面,都能感觉到这个学生的语文素养挺高,可是,考试成绩却泯然众人,也就是说,他们的分数与素养似乎并不匹配。这种现象我常常遇到。即使是同一个学生,也会有时考试成绩班级第一,有时则名落孙山,不过中等而已。毕竟,考试这事儿不是跟着感觉走,是要凭分数说话的。为什么有的学生看上去语文素养不错,考试成绩却一般呢有意识地观察过几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我大致看出一些端倪。一是,“君子动口不动手”。有些同学,在上课时能主动发言,在学校的各种活动中也有上佳表现,表演啊,朗诵啊,主持啊,大方,得体,令人赞叹。但是,这些孩子有个致命的弱点,让他下笔写东西,却很不情愿,也就是爱动口不爱动手,常常是“个个嘴上有,人人笔下无”。练习题简单草率地写几个句子,或几个词语,不乐意写完整完美的句子,以为“意思差不多”即可,甚至连写作文都马虎应付,有学生连起码的500字也懒得写。结果,考试时,这里差一点,那里扣一点,终于酿成分数难看的后果。要知道,现在的考试,主要还是反映在卷面上,几乎没有一个量化的尺度能考查口头表达。即使我们常说的“口语交际”,也需要落笔在纸上,通过白纸黑字的书面语言来检测。只喜欢嘴上说说,不大爱动笔,长此以往,用进废退,笔头功夫退化,只剩下嘴上功夫了。这里的写,既是写作,也是写字。有同学水平不低,就是不太注重卷面,字书写一塌糊涂,横不平竖不直,或者冒出格子,或者单个字看上去挺美的,但在规定的横线上七上八下,上蹿下跳,整个卷面像心电图,或者字迹潦草令人不忍卒看。在网上阅卷中,这些短处被放大后,可谓原形毕露,能不吃亏么我在分析试卷时,把一些学生的网上试卷截图通过屏幕呈现出来,同学们看得哈哈大笑。我说,希望你们笑过能明白听,说,读,写,都是语文的基本功,缺一不可。所以,不喜欢动笔的同学,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二是,对基础性学习任务不太重视。有的同学基础功尚可,能考个七八十分不是难事,属于那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类型,却自视甚高,眼高手低。比如,有学生对默写之类的不需要太多智力的活儿,不屑一顾,考试时在这些基础性知识上丢了分数。究其原因,个别同学对老师布置的背诵任务,不认真对待。据我观察,回去后不背诵,到第二天早上来利用晨读的十来分钟强记一下,以为可以速记速成。谁料,这样的记忆不是从根本上去理解和记忆,而是为应付一时默写而使的小聪明,记得快也忘得快。每每自信满满,却错别字连连,丢盔弃甲,山河沦陷。我觉得奇怪,问之,答曰我明明背过的,可是又很快忘了。还一副委屈的样子。果真是,耍小聪明却缺乏大智慧。还有些同学喜欢网络语言,把一些时尚的小资情调、小清新的文字引入作文中,这本来没错,学习语言文字需要各种途径,需要生活中的源头活水,但是,某些网络语言也是泥沙俱下,良莠不齐。一些同学却以猎奇心态奉若珍宝,在写作中常常堆砌华丽辞藻,夹杂些半生不熟的词,或生造一些语言,晦涩难懂。有的句子不讲语法,只从形式上去模仿,却没有内涵支撑,结果写的东西不符合逻辑,读来诘屈聱牙,莫名其妙。华而不实,不是值得借鉴的文风。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这是应该的,但是该如何运用则大有学问。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彬彬,这是优秀生应该追求的。三是,自以为语文学习高枕无忧。不少同学自认为功底不错,对语文学习渐渐松懈,甚至说什么“语文学习差距不大”,(也不知道是哪位无知狂徒说出来的这句话,竟然不知道中考中,单作文就是60分,一道题目的差距有几十分,竟视若不见)我发现,有基础较好的学生抱有一种幻想,认为学好其他学科,可以把语文上缺的那点分数拉上来。在上语文课时,还要偷偷摸摸做点其他学科的事情,他们以为,只要能识几个字就是学好语文了。且不说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分数,单是从语文考试上来说,也是无法用其他学科来弥补的。我见过太多这样的学生了。有时为提醒他不要掉以轻心,请他来回答问题,似乎也能答点东西来,满足于浅尝辄止,质量不高。这固然与语文学科本身的多义模糊特点有关,但也与学生的不重视有关。有学生坦言,每次回家语文作业总是放在最后来完成,夜深人静处,昏昏欲睡时,拿起语文书来,至于说质量,可想而知。众所周知,阅读是语文的第一要务。要想学好语文,多读书是必由之路。但是,现在语文老师最怕布置阅读作业。为何因为一旦布置阅读,作业等于没有,不少学生回家,压根就不读书。考试规定的名著,老师天天提醒,当作作业要求学生每天读一点。可惜的是,还是有学生直到考试结束一本书都没读完。如此轻慢,语文分数能不江河日下么语文学习犹如农业耕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道理简单,如此而已。说到底,优秀学生学好语文,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不仅是为了眼前的分数,还有长远的发展。北大教授陈平原说过一句名言人一辈子的道路取决于语文。希望我们的优秀学生,既要把眼前的分数抓好,也要有点长远眼光。不要做一个充满戾气、俗气、匠气的刷题机器,而要做一个大写的人。为什么读了很多书,还是不会写作文经常有家长问我梁老师,我的孩子平时喜欢读书,也读了很多书,可是,为什么还是不会写作文要写好作文,专家学者的研究理论可谓汗牛充栋,我就不做搬运工复制别人的说法了,百度一下,说是铺天盖地恐不为虚。根据我个人的经验,以及多年来对那些擅长写作者的观察,简要说说,大致有四条路径一是生活中积累素材,二是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经验,三是有思考的习惯,四是有书面表达能力。从上面四个方面就可以看出,阅读是写作能力提高的必要条件而并非充分条件。换言之,读了很多书,未必就能写作。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读书,上厕所也读点东西,睡觉之前看点书,现在更是电子阅读普及的时代,很多人手机电脑刷屏,其实也是在阅读,那么,这样的阅读,谁能说一定会提高写作能力呢可以说,有人一辈子都爱读书,但可能一辈子也写不出一篇文章来。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诸位不妨扪心自问即可。回到家长的疑惑上来说。假定孩子确实是喜欢读书,也读了很多书,作文还是不行,就需要追问几个问题他(她)读的是什么书毋庸置疑,文章大家们的阅读经验介绍中,我们都会发现,他们阅读的品质是有保证的,且不论古代科举考试的是非,我们今天所能读到的那些古代文人墨客的经典文字,就会明白他们都曾饱读四书五经,浸润文字而有了丰富的储备,许多诗词歌赋中的典故运用,就是作者阅读量和质的体现。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据我观察,有些学生阅读书目的质量是堪忧的。比如,曾有一家长告诉我,孩子“酷爱读书”,能半夜里躲在被窝里打着电筒读书。我连忙问,平时阅读的是什么家长告诉我,某日整理房间时,从孩子的床底下,整整扫出了三大箱“玄怪”“游戏”的书(抱歉,很多书名我都记不得)。我只好老实地对家长说,看你的孩子,每天到学校里,眼里都布满了血丝,看人的眼神都怪怪的,一个男孩子,讲话声音气若游丝,走路如弱柳扶风。成天吃垃圾食品会败坏胃口,同样,爱读品质低劣的书,也会让人的营养不良。这样的阅读,非但对学习写作没有丝毫好处,甚至还会把你的孩子引入歧途赶紧悬崖勒马还有不少孩子,虽然不至于这样,但是阅读的内容粗浅、庸俗,沉湎于笑话、漫画之类的快餐式阅读中,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大致可见一斑。论语雍也中说得好“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其实,读什么书,就会有什么气质。这是题外话,暂且不表。有学生则是有畏难情绪,对于一些美的东西,缺少敏感;对于一些经典的东西,浅尝辄止,直言不讳地说,读红楼梦,读了第一页就读不下去了,于是束之高阁,落满灰尘,过些日子再问,回答是“读不懂”。读不懂这么办硬着头皮读舍此之外,别无捷径。有人曾说,读霍金,懂与不懂,都是收获所有的简化版、浓缩版、考试版,都是对好书的戕害。我经常对抱怨“读不懂”的学生说,我让你天天读“床前明月光”,你读懂了吧可是,有意思吗数学老师天天让你做“112”,你觉得负担不重吧可是,你愿意吗他(她)怎么读书的首先要明确,学生阅读和写作,都不是“自由”阅读和写作。一是,无论愿意不愿意,都要愿意。与生活中“想读就读,不想读就不读,想写就写,不想写就不写”是不一样的,学生读书,有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也就是,要达到最低要求的,没有多少选择的权利。可以说,无论学生想不想读和写,都要读和写,这是教育的规定性,老师和家长都不能放任自流,否则,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所以,国家规定的阅读书目,都应该要认真读完的。提到“认真”二字,不得不说古人读书的姿态净手洁案,态度严肃,口无杂言,收视反听,遥恶亲善,敬字爱书。可是,我看到一些孩子读书时的表情,就知道他(她)是带着极不情愿地在读书的,我也是“心痛着他的心痛”抓耳挠腮,目光迷离,神情木然,信手翻阅,翻到哪儿就是哪儿。即使勉强在老师和家长面前读书,也是做做样子,至多也就算是目光扫过文字。这种读书,与不读书没什么两样,是“假读书”。我问一位同学,你读书了吗回答斩钉截铁,可是,我打开书告诉他,这本书有两页因为装订的原因而粘在一起,你都没有发现吗学生才脸红地承认未读。明月共赏,休戚与共,才是读书的境界。其次,学生阅读,带有“半专业”性质的,因而,阅读就有一个“会不会”的问题。有学生读西游记,能绘声绘色地说出诸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之类的故事情节来,但是,你问他为什么对这个故事情节印象如此深刻他就不知所以了。问题出在哪里我想他的读书还是一种自然阅读,是跟着感觉走,只会随着故事情节而入迷。当然,一般阅读者是不必去思考这个问题,那就太累人了,但是,作为语文学习的“阅读”,学习者满足于此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你得追问故事情节有如此迷人的魅力的原因在哪里我能像作者一样把故事写得跌宕起伏吗也就是学生需要思考的是“怎样写”。这样,就具有了“半专业性质”。学生如果想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