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合唱教学的基本训练方法_第1页
浅谈合唱教学的基本训练方法_第2页
浅谈合唱教学的基本训练方法_第3页
浅谈合唱教学的基本训练方法_第4页
浅谈合唱教学的基本训练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合唱教学的基本训练方法摘要声乐艺术是一种基于一定发声技巧的独特音乐艺术,而发声技巧是通过合理的科学训练得来的。合唱与独唱的形式在方法上既联系又区别,科学而良好的声乐基础是整个合唱中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具有很好独唱技能的演员并不意味着能很好的掌握合唱技能。因为合唱是由众人共同演绎完成,更需要集体的协作与配合,需要达到和谐统一的灵魂境界,整个过程是复杂而艰辛的。下面我将针对合唱教学中正确的歌唱姿势、科学的呼吸方法、准确的咬字、吐字及发声训练几个问题展开讨论。关键词姿势;方法;发声;练习(一)正确的演唱姿势合唱中优美动听的声音需要建立在科学而统一的状态之中。在站立歌唱过程中,脚需要一前一后重心集中在中间,膝盖放松微弯,后背不要过挺,脊椎自然向上提升,背部宽广有力、下腹微微收缩、伸直腰椎,感觉像有人由头部将你提起一般。另外,胸部需要处于舒适的高位置,不要松垮塌陷,胸腔扩张、有空间感,有浮力。另外还要注意队员间距,不要拥挤也不要太分散;在坐着唱歌过程中,不要椅背、翘腿,双脚自然平放地面,小腹微收下沉,面部微微上仰,眉毛提起面带微笑,下巴微收放松,头部有力适当后移,仅坐凳子的1/3或2/3。这两种合唱姿势共同一点都需要双眼平视前方并紧盯指挥。经过这一系列长期正确的姿势训练,能促使合唱队员形成良好的歌唱习惯。(二)科学的呼吸方法呼吸是的生命之本,它的另一个功能就是为人们歌唱提供发声的动力。歌唱中的呼吸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胸式呼吸,这种方法主要依靠上胸支持,但是膈肌与腹肌不能有效参与,吸气时容易身体紧张,呼气时易产生漏气现象,发出的声音比较紧、干、没有音色上的优美感;二是腹式呼吸,主要依靠的是下降横膈膜、用腹部肌肉控制气息的流过,这一方法容易导致吸气过深,气息不流畅,中低音区运用不灵活,高音位置上不去的后果;三是胸腹联合呼吸法,这也是在歌唱中最正确,最完善的方法,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呼吸方法。吸气时,口鼻同时进行,眉毛微微上提,口腔自然打开,与此同时胸腔两侧肋骨张开,自然地就使胸部与肺部同时呈现打开状态,吸入的气需要继续保持,使吸与呼形成一种有力的对抗,这种感觉会使身体腰部进行扩张,这便是横膈膜下降所造成的感觉。这种呼吸方法使气息贯穿到了整个体内,使歌唱的声音张弛有度,优美动听。合唱队员呼吸要与其他队员保持一致,可以根据指挥的统一手势进行换气,以便于合唱声音的和谐完整。合唱队员在歌唱之前可做如下训练自然吸气自然吐气缓慢吸气缓慢吐气快速吸气带有(SI)音的缓慢吐气快速吸气姆(MU)音哼鸣快速吸气音阶式哼这样进行训练就是由自由呼吸向歌唱呼吸的一种过度,但一定要注意吸气时不要耸肩,呼吸练习时将双手叉腰,体会腰部的膨胀感和收腹的感觉。还因聆听邻近同伴的演唱,别人换气时尽量坚持12秒,等待别人完成呼吸时不动声色的再次加入演唱,这种方法将会成为一支训练有素合唱队的必经之路。(三)合唱的咬字、吐字人类的语音是由两种音构成,一为辅音(母音);一为元音(子音),也就是汉语拼音中的声母和韵母。歌唱中吐字含糊不清往往与声母发音不准有关,所以,在歌唱时要比平时说话更加的扩大口腔内部,这就需要通过上颚的合理调节改变口腔的形状来适应元音发出的音调。在合唱的咬字训练上需做到“横字竖咬”、“竖字前咬”、“窄字母宽咬”、“关注韵母”、“弱化声母”、“前韵母略微后咬”、“后韵母微微前咬”;在合唱吐字上训练要求做到运用正确气息支持自然的进行,并结合器官进行科学的发声,发出的声音做到轻松而准确,并在情绪带动下要求停收自如。合唱中的咬字、吐字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主要是根据作品内容、情绪和风格进行巧妙灵活的独特运用。(四)合唱的发声练习歌唱的声音要求有音质、音高、音量和色调起伏,只有调动所有器官科学的参与工作,灵活积极的配合才能实现演唱的发声。发声练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达到声部的和谐、统一,参与合唱的每位成员都应该做到“消除个性、追求共性”,从而体会集体歌唱的声音效果。所以,在练习中我们要从起声、共鸣、音量变化、色调这几个方面进行科学有效的训练。1、起声在合唱中起声分为“硬起声”和“软起声”两种,大多数合唱中都会用到“硬起声”这种发声需要注意音头饱满,音色扎实有力,声音干净而且具有爆发力。在演唱之前需要保持良好的唱歌状态,并注意音色、音高、音量在气息支撑下发出清脆的声音;“软起声”则与之相反,要求队员不要立刻发声,训练中注意气息不能松懈,音量不要过大,而是在呼气的带动下,声音应缓缓而出,犹如涓涓细流,潺潺而下。合唱队员可做如下训练运用短促的跳音、顿音练习“硬起声运用下行音阶或舒缓的长音练习“软起声”。2、共鸣在合唱过程中,歌唱者的咽腔、喉腔、鼻腔、口腔、胸腔等都起着共鸣的作用,同时队员之间也会产生良好的共鸣效果。人在产生共鸣的声区可分为头声区、混声区和胸声区。这些声区通过声带产生泛音,调整音量,改变音色,再结合上歌唱者自身稳定的气息,使演唱中的共鸣效果达到很好的效果。良好的合唱共鸣可以通过不同调性的音阶进行“弱声练习”和“哼鸣练习”来获得。在练习过程中合唱队员随着音量、音色变换可以把共鸣腔体调整到最佳状态。在排练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倾听,并且注意基本的技术要求,长期不断的体会,一定可以取得良好的合唱共鸣。合唱队员可做如下训练,体会共鸣。3、音量合唱中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对音量进行控制、对比和变化。音量的变化需要气息的支持,在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声部的统一性。音量大的队员要学会尽量控制气息,体会在声部中不要突出自己的声音,自然地跟队员融为一体;音量弱的队员,要注意音量集中,气息略强,与其余队员保持声音的平衡。所以,合唱队员一定要做到“强而不燥”“弱而不虚”,使演唱中的整个音量变化达到合为一体的音响效果。4、色调合唱过程中,所产生的泛音就形成了丰富的色调变化。为了使音色更加的灵活多变,这就要在平时训练中注意特别强调队员的听觉。通过“浓淡”、“明暗”、“虚实”的变化感受不同色调所表现出的作品情绪,这样才能把握音乐更深层次的内涵或高亢激昂,或深沉委婉,这是高水平合唱队员的最高标准,所以声音色调的恰当把握,直接影响整个作品的灵魂所在。(五)总结把握科学的合唱技巧,可以把我们带入最美妙的音乐殿堂之中,每当我们有感而生、发自内心的想要歌唱时,那时候的声音是最情真意切、最感人至深的,这也是我们每一个合唱队员应该达到的最高境界。丰富的音乐色彩、均衡的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