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翻译--木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压缩和注塑成型工艺 中文版.doc

CPU风扇后盖的注塑模具设计【12张CAD图纸和说明书】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008639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08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8-05-11 上传人:俊****计 IP属地:江苏
40
积分
关 键 词:
cpu 风扇 注塑 模具设计 12 十二 cad 图纸 以及 说明书 仿单
资源描述:

摘要

本设计是CPU风扇后盖的注塑模具设计,在结合了传统的机械设计后把CAD/CAM技术应用在注塑模具的设计上,在CAD系统实行了模型和注塑模具的设计。

本文介绍了我国当前模具技术的发展状况以及CAD/CAM在模具上的应用,其中包括AUTOCAD,PRO-E。而主要的机械部分设计,其内容包括塑料注塑模具的工作原理及应用,设计准则。塑料注塑模的设计计算,包括模具结构设计,注塑机的选用,浇注系统的设计,动、定模,浇注系统,脱模机构,顶出机构,冷却系统等设计等方面。如此设计出的结构可确保模具工作运行可靠。


关键词 CAD;模具;注塑模具;


Abstract

It is to design the CPU electric fan back cover injection mould, references to the traditional mechanical design, focus on the CAD/CAM application in the plastic mould design, that is to say to apply the CAD system in model and plastic injection mould design. 

This artic introduces the mould technology and the CAD/CAM application of mould in china nowadays. Including AUTOCAD,PRO-E. While main mechanical designs content th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the plastic mould, design standards. The calculation of the plastic mould design concerns about the mould construction design, choosing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injection system ,the move mould, immobility mould, the irrigating system, the doffing mould organ, the goring organ, the cooling system’s design and so on. The structure designed in such way can ensure the reliable running of the mould.


keywords  CAD   model  plastic injection mould  


目       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1 绪论 1

1.1塑料模具简介 1

1.2 我国塑料模具工业发展现状 1

1.3 我国塑料模具工业和技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2

1.3.1 提高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的设计制造水平及比例 2

1.3.2 推广应用热流道技术、气辅注射成型技术和高压注射成型技术 2

1.4 塑料模设计的一般步骤 2

1.4.1 拟定制品成型工艺 2

1.4.2 拟定模具机构方案 3

2拟定模具结构型式 5

2.1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5

2.2塑件的工艺性分析 6

2.2.1塑件材料的选择 6

2.2.2 塑件的壁厚 8

2.2.3 塑件的表面质量 8

2.2.4 塑件的精度等级 9

2.2.5 塑件的脱模斜度 9

2.3 ABS塑件的注射工艺 10

2.4 确定成型方法 11

2.5 拟定制品成型工艺参数 11

3 拟定模具结构方案 12

3.1 初步确定注射机 12

3.1.1 计算塑件的体积和质量 12

3.1.2 塑件和流道凝料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上的投影面积及所需锁模力的计算 12

3.1.3 根据注射量和锁模力的值,选用SZ-200/120卧式注射机 12

3.1.4 注射机料筒塑化速率校核模具的型腔数n 13

3.2 选择制品的分型面 13

3.3 型腔数目的确定 14

3.4 型腔排列形式的确定 15

4 成型零件的设计 16

4.1 凹模的结构设计 16

4.1.1 整体式凹模 16

4.1.2 组合式凹模 16

4.2 凸模的结构设计 16

4.3 成型零件钢材的选用 16

4.4 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16

4.5 成型零件强度及支承板厚度计算 18

5 浇注系统的设计 20

5.1 主流道的设计 20

5.2 主流道衬套形式 20

5.3分流道设计 21

5.3.1 分流道布置形式 23

5.3.2 分流道尺寸 23

5.3.3 分流道凝料体积 24

5.3.4 分流道剪切速率校核 24

5.3.5 分流道的表面粗糙度 24

5.4浇口的设计 24

5.4.1 浇口形状、尺寸的确定 24

5.4.2 冷料穴的设计 25

6 导向机构的设计 26

6.1 导向机构的形式 26

6.1.1 导柱导向机构 26

6.1.2 精定位装置 26

7 脱模机构的设计 28

7.1 脱模机构的组成 28

7.2 脱模机构的分类 28

7.3脱模机构的设计原则 29

7.4脱模力的计算 30

8 模架的确定 31

9注射模温度调节系统 32

9.1温度调节对塑件质量的影响 32

9.2冷却系统的设计原则 32

9.3冷却时间的确定 33

9.4冷却系统的结构形式 33

9.5冷却系统的计算 33

10排气系统的设计 35

11 模具材料的选用 36

11.1 模具材料选用原则 36

11.2 注塑模具常用材料 36

11.3 各种零件的选材 37

结论 39

致谢 40

参 考 文 献 41


1 绪论

1.1塑料模具简介

模具行业是制造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受到政府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具有广阔的前景。塑料模具是当今工业生产中利用特定的形状,通过一定的方式来成型塑料制品的工艺装备或工具,它属于型腔模的范畴。按制品所采用的原料不同,成型方法不同,一般将模具分为塑料模具、金属冲压模具、金属压铸模具、橡胶模具和玻璃模具等。因人们日常生活所用的制品和各种机械零件在成型中多数是通过模具来制成品,所以模具制造业已成为一个大行业。在高分子材料加工领域中,用于塑料制品成形的模具称之为塑料成形模具,简称塑料模。塑料模优化设计,是当代高分子材料加工领域中的重大课题。通常情况下,塑料制品质量的优劣及生产效率的高低,其模具的因素约占80%。然而模具的质量好坏又直接与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有很大关系。随着国民经济领域的各部门对塑件的品种和产量需求越来越大、产品更新愈来愈快、用户对塑件的要求愈来愈高,因而对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周期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促使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不断向前发展,从而推动了塑料工业以及机械加工工业的高速发展。

模具的设计是模具制造过程中的关键部分,通过合理的设计制造出来的模具不仅能顺利地成型高质量的塑件,还能简化模具加工过程和实施塑件的高效率生产,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附加价值的目的。


内容简介:
1木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压缩和注塑成型工艺摘要含有不同种类的木质纤维(硬木纤维和软木纤维)的木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经过注射成型和挤压成型工艺而成。人们针对不同处理系统和相容剂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过调查。当今研究是针对在处理系统和相容剂作用下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冲击和影响性能。从研究结果中发现,相对于压缩成型工艺,注塑成型工艺具有较好的拉伸和弯曲性能(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大约分为155和60)。简支梁冲击增加了压缩硬木材纤维聚丙烯(PP)复合材料成型的最值,在30木材纤维含量的70左右。相比较于压缩成型工艺,注射成型过程的耐冲击力更有优势。在注射成型过程中含50木质纤维的硬木材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阻尼指数最多可以降低60。为了更好理解在这两个加工系统中木纤维和聚丙烯之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对复合材料的扫描电子显微镜也有所探讨。关键词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注塑成型工艺;压缩成型工艺;机械性能2引言聚丙烯纤维复合材料的木材成为昂贵和缺乏环保材料的替代品。聚丙烯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可回收聚合物,来自可再生能源派生的木纤维,且宜生物降解。在聚丙烯基体使用木材纤维拥有很多优势,如改善复合材料的尺寸稳定性,加工温度较低,热变形温度较高,改善木表面外观,质轻,体积小,缩短了高达30的注射成型产品的周期时间和易于生产高性能材料的产品。相比较传统的补强剂(如玻璃纤维和矿物颗粒),如今复合技术的进展提高了他们的竞争力。木粉填充物都是现成的木磨。作为磨削工艺的功能,它可以控制大小,粒径分布,形状,以及木粉颗粒的纵横比。木粉通常包括一个破碎纤维的混合物,尤其是原纤化纤维和纤维束。与矿物颗粒相比,用聚丙烯复合的木粉强力地集合了比刚度和强度增高,加工过程中减少磨损,密度降低和价格低廉的特点。注塑和挤出是用来生产柱状或片状形式的木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的。注塑需要具有低分子量聚合物维持低粘度。约翰逊自控汽车对最新近的塑料天然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内部零部件和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产品生产技术(如注塑成型,低压注塑成型,共注射成型)的使用提出了一个概述。与对几种自然和木纤维(黄麻,亚麻,红麻,桉树)被应用到半成品,即注射成型过程中颗粒(简称天然纤维)的,几种线路进行重点研究。(亚麻纤维,3,4麻,5黄麻,6稻壳,7和剑麻纤维8,9)自然属性和木纤维10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注塑成型工艺中有所研究。热塑性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区别于热固性复合材料主要在于断裂伸长率较高,周期短和具有回收的可能性。压缩成型技术被证明对任何热塑性预浸的型材产品都适用。压缩成型技术无需压缩材料就可温和地将热塑性预浸塑成所需的形状。不同层取向也就此成型后保留。约翰逊自控11比较了汽车门板制造的新材料和新工艺。该材料是一种天然纤维毡(亚麻,剑麻,大麻,红麻),表面喷有压缩成型产出的聚氨酯树脂。麻纤维,1214木纤维15和黄麻纤维16增强复合材料也由压缩成型工艺制备。最近的一项审查报告17描述了在不同处理系统中(挤出,注射成型,压缩成型,混合机和挤压过程)聚合物中自然木纤维的加固。混炼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加入了相容剂,这种相容剂是用来克服极地木和非极地烃聚合物之间3的不相容。兼容性不足通常使冲击和拉伸强度的下降。这些研究旨在比较注射成型和压缩成型工艺中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4实验材料高聚物基聚丙烯是由德国盖尔森基兴帝斯曼提供的一种颗粒(STAMYLANP17M10),它的熔点是173C,熔融指数为230度下105/10MIN。它在室温下密度为0905G/CM。木纤维标准硬木纤维和软木纤维,150500MM大小,由德国JRETTENMAIERANDSOHNEGMBH有限公司提供,值得关注的是硬木纤维和软木纤维的纤维组织分别是纤维状和立体状的。相容剂市面上销售的马来酸酐共聚聚丙烯共聚物(LICOMONT,氩气504FG),一种用于纤维处理相容剂,这可以从德国法兰克福科莱恩公司买到。用量大概是木纤维含量的5,用来改善木纤维和聚丙烯基之间的相容性和粘着力。配制和样品制备注塑成型工艺硬木材纤维和软木材纤维(30和50重量比)聚丙烯颗粒经双螺杆挤出机(哈克挤出机,RHEOMEXPTW25/32)混合,加或不加相容剂。混合前所有的木材纤维在空气循环烘箱中以80C温度烘干24小时。注塑成型工艺制成备用样品前,挤压后颗粒需在80C下再烘干24小时。在熔化温度150C180C,模具温度80C100C,注塑压力20KN/MM下,注塑成型工艺将干燥的颗粒制成实验样品。压缩成型工艺聚丙烯颗粒被转换成粉末,然后与木材纤维混纺。木纤维和聚丙烯粉混合物放置于汽缸压缩块成型机,机内压力为20KN/MM,温度达到190C。气缸维持20KN/MM5分钟,然后在另一个装有制冷设施的模子里冷却(10_C/分钟)。准备好的薄板放入3KN/MM压力,180C的压缩成型机中510分钟,使薄板厚度达到2MM。然后将压片根据各种机械试验需要的DIN数字剪切成各个矩形标本。5测量根据ENISO527或ENISO178,拉伸和弯曲强度(兹维克机,芬欧汇川1446年)在2毫米/分钟的测试速度进行了测试;ENISO527和ENISO178是对于不同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加入相容剂或没有加)而定的。所有测试是在室温(23_C)和相对湿度为50进行研究的。简支梁冲击试验(标准ENISO179)进行了10个无缺口样品试验。每个系列中,标准差(15)是用来衡量摆锤冲击能量的。为了测量特征值的影响,标本是在室温下以非渗透模式运用低速落锤冲击试验机(标准ENISO66032)进行测试的。冲击机有075千克,冲击能量为096。浏览显微镜扫描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织女星TESCAN)对这两个工艺生产得到的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形态进行观察研究。然而,弯曲试样断口需镀上金后再在电子显微镜下进行研究。6结果与讨论以重量为30和50纤维负载的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来研究处理系统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如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弯曲电子模量,冲击强度和冲击性能。我们已经报道18过,含(马来酸酐)聚丙烯相容剂(浓度5,相当于木纤维含量)的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性能最佳。这就是为什么在我们目前的工作中,两个工艺中所有种类的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中马来酸酐聚丙烯相容剂的含量都是5。这些复合材料的各种性能进行了以下的讨论。图一显示了两个工艺中随着木纤维(硬木纤维和软木纤维)的变化和加入和没加入相容剂情况下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拉伸试验结果。在一般情况下,加入了相容剂的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显示了一个增加的趋势。图1表明,由注塑工艺制备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高于由压缩成型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它也说明,加入相容剂后,注塑工艺制备硬木材纤维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最高,几乎在155的升幅,压缩成型工艺在50木纤维含量。从图2和图3中可以很容易看出一个处理系统对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的影响。据观察,该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图2)显示了随着相容剂的加入而不断增大。将两个工艺进行比较,30的木纤维含量(硬木纤维和软木纤维),结果相差不是很明显。但是50的木纤维含量时,注塑成型工艺拉伸强度更好,此时压缩成型工艺需要60的木纤维。图3表明,两个工艺中硬木纤维和软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弯曲电子随着拉伸强度变化相同。这意味着在30木纤维含量(硬木材纤维和软木材纤维)这差异不是很显著。但在50木纤维含量,相比较压缩成型工艺,注塑成型工艺具有较好的弯曲强度,并具有增加的趋势。图4显示了两个工艺中加入相容剂的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的变化过程。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注塑成型工艺制备的硬木纤维和软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比压缩成型工艺的要高。在复合材料中加入相容剂后压缩成型工艺中的硬木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提高到最大值。大约是30木纤维含量的70。图5中描述的撞击试验的结果可以说是由两个独立问题来描述。他们是(A)力挠度曲线力挠度曲线是指所有材料反应B特征值作为耗能衡量的失能(WV),作为储能衡量的应变能(WS)和失能和应变能比值称作为阻尼指数(A)图6显示了两个工艺中硬木纤维和软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耐冲击性。图6说明了在两个工艺中有和没有相容剂的硬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耐冲击性,注塑成型工艺的耐冲击性更好,压缩成型工艺中可以看到大量的起爆损坏。但随着相容剂的加入,硬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在压缩成型工艺中的耐冲击性能最好,没有大量的起爆损坏。在软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试验中(FIG6B),可清晰看出注塑成型工艺中的耐冲击性比压缩成型工艺的更好,没有大量的起爆损坏。所有样品的阻尼指数,即采取的耗能(失能)与存储的能量(应变能)的比例,是用来来衡量特征值的影响。失能包括不可逆转变形的能量,和由于基体裂变产生,传播,分层,直到最后纤维断裂所消耗的能量。7图7显示了两个工艺中加入相容剂的硬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阻尼指数。可以看出注塑成型工艺的阻尼指数比压缩成型工艺相对较好,但不是很明显。显而易见,所有情况下,相容剂的加入大大降低了阻尼指数,在含50木纤维含量情况下,注塑成型工艺制备的硬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最高,近60。图810显示的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注塑成型工艺和压缩成型工艺制备的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弯曲断口情况。图8(A)和(B)显示了在含有30木纤维含量情况下,压缩成型工艺制备的硬木纤维和软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情况。图8(A)和(B)都显示了压缩成型工艺中硬木纤维和软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在压缩成型工艺中现有纤维拔出,脱粘,微纤化,就像一层到另一层。众所周知,这些结构(层与层)构成浏览更高冲击强度,从图4中可知,压缩成型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的简支梁强度比注塑成型工艺更高。但图9和图10显示两个工艺中通过加入相容剂,木纤维和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好。图9(A)和B展示了注塑成型工艺中加入和未加入相容剂的软木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其中木纤维含量为50。图10(A)和(B)展示的是与注塑成型工艺情况相同下的压缩成型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很明显,在两个工艺比较中,相比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CPU风扇后盖的注塑模具设计【12张CAD图纸和说明书】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10086398.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