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的分类诊断标准与治疗规范介绍_第1页
精神障碍的分类诊断标准与治疗规范介绍_第2页
精神障碍的分类诊断标准与治疗规范介绍_第3页
精神障碍的分类诊断标准与治疗规范介绍_第4页
精神障碍的分类诊断标准与治疗规范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宝鸡市康复医院高斌2015年11月,精神障碍的分类、诊断与治疗规范,1,精神疾病的分类与鉴别,2,脑器质性精神障碍,1、有智力、记忆力、注意力障碍。 2、有意识障碍。 3、有人格改变。 4、有影像学异常。,3,精神疾病的分类与鉴别,4,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有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史。有戒断反应。有人格障碍。有其它躯体异常。,5,精神疾病的分类与鉴别,6,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 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多完好,可出现某些认知功能损害。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部分患者可发展为精神活动的衰退。患病期自知力基本丧失。,7,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ICD-10定义,确诊精神分裂症1年以上,目前基本缓解目前仍存在某些精神分裂症症状 ( 阴性的,或者阳性的症状)目前符合抑郁发作的症状学标准 (但不能排除精神分裂症),8,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原则规范化治疗流程最常用药物的使用,9,治疗目标,急性期治疗4-6周:缓解主要症状;预防自杀和危险行为;最大限度降低药物副作用;为功能康复做准备巩固期治疗3-6个月:防止症状反复;进一步提高疗效;控制和预防分裂症后抑郁和强迫;预防自杀;控制和预防长期用药的不良反应;促进康复维持期治疗2-5年:预防复发或病情恶化;提高维持治疗依从性;恢复社会功能;帮助处理社会心理或躯体的应激,10,10,精神疾病的分类与鉴别,11,双相情感障碍基本概念,一般指既有符合症状学诊断标准的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 可表现出躁狂抑郁交替发作,或主要以(轻)躁狂发作,穿插抑郁发作,或主要以抑郁发作,穿插(轻)躁狂发作的多种表现形式 两种发作之间多为完全缓解的正常状态与单纯的抑郁障碍相比:临床表现更复杂,误诊或漏诊率更高,治疗更困难,预后更差,自杀风险更大。,12,12,双相I型和II型的概念,I型:既有躁狂(并非只有轻躁狂)发作,又有重性抑郁发作II型:有轻躁狂但无躁狂发作:必须有一次或更多轻躁狂发作;必须有一次或更多次抑郁发作;没有躁狂发作,13,13,药物治疗基本原则,首选心境稳定剂及时联合用药加强监测不良反应谨慎使用抗抑郁剂,2018/5/14,14,14,药物治疗目标,急性期治疗6-8周尽快控制症状、缩短病程恢复期治疗(抑郁发作治疗4-6个月,躁狂或混合发作治疗2-3个月)防止复燃,促进社会功能康复维持期治疗(无定论,一般2-3年,或2-3个既往周期时间)防止复发,维持良好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15,15,药物治疗首选心境稳定剂,碳酸锂 丙戊酸盐 必要时选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2018/5/14,16,16,17,电抽搐治疗,适应证双相障碍严重抑郁、难治性抑郁或躁狂发作无法阻断的快速循环发作 拒食、木僵 严重自伤或自杀危险 极度兴奋躁动、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患者躯体疾病不能接受药物治疗者,2018/5/14,17,精神疾病的分类与鉴别,18,焦虑障碍,一组以焦虑为主要临床相的精神障碍精神症状+躯体症状特点: 起病早(80%-90%,35岁前;10-25岁),最常见之一遗传和社会心理因素对起病均有影响预后与个体素质和临床类型有关,19,临床分类,急性焦虑(惊恐发作)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社交焦虑障碍,20,应激相关障碍的疾病种类,(1)急性应激障碍,(2)创伤后应激障碍,(3)适应障碍,21,应激相关障碍(stress related disorders),应激相关障碍是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又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或者心因性精神障碍。应激相关障碍是心理咨询临床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22,急剧、严重的精神刺激后立刻(几分钟-1小时内)发病,病程为数小时至数天。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意识范围狭窄、定向障碍、言语缺乏条理、感知迟钝,可出现人格解体,有强烈恐惧,精神运动兴奋和抑制。,一、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23,二、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创伤后应激障碍又称为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指患者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后,延迟出现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从创伤到发病间的潜伏期可从数周到数月不等。病程呈波动性(时而缓解、时而加重),多数可恢复,少数可转为慢性,超过数年,最后转变为持久的人格改变。,24,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表现,第一,创伤性体验反复出现。闯入性重现(闪回)使患者处于意识分离状态,仿佛又完全身临创伤性事件发生时的情境,重新表现出事件发生时所伴发的各种情绪,这种状态持续时间可从数秒到数天不等,频频出现的痛苦梦境,面临类似灾难境遇时感到痛苦。第二、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心因性遗忘,psychogenic amnesia)。,25,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表现,第三、在麻木感和情绪迟钝的持续背景下,发生与他人疏远、对周围环境漠无反应、快感缺失、回避易联想起创伤经历的活动和情境。,26,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表现,第四、常有植物神经过度兴奋,伴有过度警觉、失眠。第五、焦虑和抑郁与上述表现相伴随,可有自杀观念。,27,急性应激障碍与创伤后应激障碍,1个月,急性应激障碍,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6个月,PTSD延迟反应,28,(3)适应障碍(adjustment disorders),在重大的生活改变或应激性生活事件的适应期,出现的主观痛苦和情绪紊乱状态,常会影响社会生活和行为。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后1个月内起病,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应激性事件可能已经影响了个体社会生活网络的完整性(居丧、分离等),或影响了较广泛的社会支持和价值系统(移民、难民状态),或代表了一种主要的发展中的转化和危机(入学、成为父母、未能实现个人希望的目的、退休等)。,29,(3)适应障碍(adjustment disorders),个人素质或易感性在发病的危险度和适应障碍的表现形式方面有重要作用。适应障碍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第一、抑郁心境、焦虑、烦恼、或这些情绪的混合。第二、无力应付的感觉,无从计划或难以维持现状。第三、一定程度的处理日常事务能力受损。第四、可伴随品行障碍,尤其是青少年。,30,人格障碍,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s)是在个体发育成长过程中,因遗传、先天以及后天不良环境因素造成的个体心理与行为的持久性的固定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偏离社会文化背景,并给个体自身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对人格障碍的作用有限,可以进行一些辅助性的工作。,31,人格障碍人格改变,人格障碍:是发育过程中的状况,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出现,延续到成年。并非继发于脑部疾病或精神障碍。人格改变:获得性的,通常出现在成年期,在严重的或持久的应激、极度的环境剥夺、严重的精神科障碍或脑部疾病或脑损伤之后发生。,32,特异性人格障碍,儿童后期或青春期出现的表现为性格与行为倾向上的严重紊乱,18岁及18岁以后,病态的人格特征表现突出(在16岁或17岁以前诊断人格障碍就不合适了),要诊断人格障碍还要有病程,至少表现突出2年。(1)明显不协调的态度和行为;怪、冷漠;(2)这种异常行为、情感的表达模式是持久的、固定的;(3)异常行为模式是泛化的,与个人及社会的多种场合不相适应;,33,特异性人格障碍,(4)上述表现均出现于童年或青春期,延续至成年以后。(5)这种行为、情绪表达模式给个人带来相当大的痛苦,但是这种痛苦感受多数在中年左右才明显;(6)这种行为、情绪表达模式通常会伴有职业问题、社交问题,偶然有例外。,34,临床常见的人格障碍,35,第一、偏执型人格障碍(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特征: 以猜疑和固执己见为特点。男女。,36,第二、分裂样人格障碍(schzoid personality disorder),特点: 以观念、行为、外貌装饰奇特,情绪冷漠,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37,第三,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又称为:社交紊乱型人格障碍(dissocial personality disprder)特点: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具有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38,第四,冲动型人格障碍 (impulsive personality disorder),又称为 :边缘型人格障碍特点:以阵发性情绪爆发,伴明显的冲动性行为为特征,又称攻击性人格障碍。,39,第五、表演性人格障碍 (Hy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又称为:癔症性人格障碍;特点:以过分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以吸引他人注意为特点。,40,第六、强迫性人格障碍 (Ob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特点: 以过分要求严格与完美无缺为特征。,41,第七、焦虑性人格障碍 (Anxious personality disorder),又称为:回避型人格障碍(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特点:一贯感到(精神)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感和自卑(感),总是需要被人喜欢和接纳,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因习惯性地夸大日常处境中潜在的危险,所以有回避某些活动的倾向。,42,第八、依赖性人格障碍(Dependent personality disorder),特点: 依赖(别人或者组织)、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怕被人遗忘,常常感到自己无助、无能、缺乏精力。,43,心理生理障碍,心理生理障碍:指与心理因素相关、以生理活动异常为表现形式的精神障碍。,进食障碍,睡眠障碍,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神经性呕吐,失眠症,嗜睡症,睡行症,夜惊,梦魇,44,癔症,癔症(Hysteria):又称歇斯底里,是一种没有器质性病变的、以人格倾向为基础的,在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产生的精神障碍。,分离性障碍,转换性障碍,感觉、运动障碍,意识朦胧,特殊形式,45,一、分离性障碍(dissociative disorders),分离性障碍又称为癔症性精神障碍,是癔症较为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包括癔症性意识障碍、情感爆发、癔症性假性痴呆、癔症性遗忘、癔症性身份障碍、癔症性漫游、癔症性精神病等。,46,一、分离性障碍(dissociative disorders),情感爆发(emotional outburst):是一种分离症状。 常在与人争吵、情绪激动时突然发作,表现为哭泣、叫喊、在地上打滚、捶胸顿足、撕衣毁物、扯头发、以头撞墙,其言语行为有尽情发泄内心情绪的特点。多人围观的场合发作尤为剧烈。一般历时数十分钟既可安静下来,事后可有部分遗忘。,47,二、转换性障碍(conversion disorders),转换性障碍:又称为癔症性躯体障碍,表现为运动障碍与感觉障碍,其特点是多种检查未发现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有相应的器质性病变。(一)运动障碍包括:痉挛发作、局部肌肉抽动或阵挛、肢体瘫痪、行走不能等。(二)感觉障碍包括:感觉过敏、感觉缺失、感觉异常(咽部异物感、梅核气)、癔症性失明、癔症性失聪、管状视野等。,48,三、癔症的特殊表现形式,1、流行性癔症(癔症的集体发作,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