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中国文学(1) 课程作业第一章 上古文学一、填空1、文学艺术起源于 人类的生产劳动 。2、马克思认为神话是远古人类借助 想象 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为内容的故事。3、中国古代神话大致分为三大类: 自然神话 、 英雄神话 、异人异物 。4、 歌舞乐 融合在一起是原始人艺术活动的一般形式。5、古代神话是 浪漫 主义文学的萌芽。6、 吕氏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所载一首 弹歌 礼记郊特牲记载的一首相传为伊耆氏时代的 蜡辞 都是古典文献中保存的原始歌谣。7、古代神话大都保存在 山海经 、 穆天子传 、楚辞 、 淮南子 等典籍中。二、名词解释1、神话:神话是古代先民以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为基础,集体创造的部落神话。神话不同于传说、寓言和宗教,它主要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表达远古先民对自然现象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传说中的历史内容、寓言中的道德训诫、宗教中的劝箴意味都少见于神话。神话起源于远古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现象无法作科学的解释,一定程度上表达出远古先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2、 山海经:山海经是一部书名,全书共十八篇,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亦无定论。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三:简述题:1、谈谈文学艺术的起源。答:(1)文学艺术的产生和起源并不是在人类有了文字之后,而是早在文字发明之前就已经产生了。最早的文学是原始人类的口头创作,也就是在原始人当中口耳相传的一些作品,就是古老的歌谣和神话故事。(2)文学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的艺术作品产生于人类的劳动过程之中,它是根据劳动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3)文学艺术产生之后,成为组织劳动、激发劳动热情的一种手段;或者是模仿和再现劳动生活情景,以巩固劳动经验,熟悉劳动技巧;或者是出于某种幻想,企图用它来战胜自然,争取丰收。(4)离开人类的社会性,离开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基本的生活实践生产劳动,去探索和解答文学艺术的起源问题,都只能是唯心主义的,是错误的。游戏说、心灵表现说、2模仿说等,莫不如此。四、问答题1、 原始诗歌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1)原始诗歌的表现形式是歌舞与音乐融合在一起。(2)原始诗歌常常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往往与生产劳动有密切的关系,往往摹仿劳动生产中的动作。(3)原始诗歌往往带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与原始宗教的“咒语”有关。(4)原始诗歌的形式往往比较简单,大多为二言句式。2、 古代神话是怎样产生的?答:在原始时代,由于生产力的低下,限制了人们的知识水平,当他们同自然(指一切对象言,也包括社会在内)作斗争的过程中,不可能了解并掌握自然的规律,在自然的力量面前,显得十分无能。因此,就把自然界各种变化的动力都归之于神的意志和权力。他们认为这些变化的动力都有一个神在指挥着、控制着。于是在他们心目中,一切自然力都被他们的想象形象化、人格化了。随后他们又在生产劳动中依照自己的英雄人物形象,创造了许多神的故事,在口头流传,这就是神话的起源。3、 试举中国古代著名神话为例,说明古代神话的性质和意义。答:中国古代神话大致分为三大类:自然神话、英雄神话、异人异物。自然神话都不过是原始人通过幻想把各种各样的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结果。人类的原始时期,人类还处在蒙昧或半蒙昧的状态,生产力极为低下,原始人的思维能力也是很简单。他们对自然界及自然界的各种变化,都感到十分神奇,没有足够的知识来解释。他们常常凭借着一些生活体验加以想象和幻想,以至认为自然界也与人一样,是有意志、有性格、有情感的存在,原始人的头脑中于是就形成了有关自然的各种观念。如认为日有日神,月有月神,风有风伯,雨有雨师,雷有雷公,电有电母等等,一切山、川、动植物都有神灵的存在。在这些自然神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原始人对自然界的幼稚认识和虚妄的想象;但从本质上讲,也表现原始人对自然现象进行探索、解释的愿望。在中国古老的神话中,就有关于风神飞廉,雨师屏翳,雷神丰隆、旱神女魃和火神祝融等的传说故事。如古人心目中的风神飞廉,据山海经的记载,它就是“鹿身,头颅雀有角,而蛇尾豹纹” 。说风神集鹿、鸟、蛇、豹的特长。所以这样一些自然神都不过是原始人通过幻想把各种各样的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结果。关于英雄神话的产生,同样也是原始人对现实的虚妄的反映。原始时代,人们受到自然力的严重威胁,遭受各种自然灾害,但又没有足够的能力制服自然。于是他们幻想能够出现具有超人能力的英雄,率领他们或帮助他们去战胜自然。人类在与自然的斗争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技能,因而他们便不自觉地依照人的样子,特别是本部族中出现过的具有发明创造才能或有突出智慧的人物,加以夸张和想象,塑造出无比神通的英雄神的形象。如中国神话中有治理洪水的大禹、上射九日的后羿、战胜南方凶神恶煞蚩尤的黄帝等等。这些人物从历史上看,多属于原始时代某些部族的首领,不过在传说中他们的首领作用被夸大化和神明化了。古代神话中还有许多有关异人异物的故事,诸如羽民国、驩头国和奇肱国等故事。据说羽民国的人都生有翅膀,能够象鸟一样在天上自由飞翔;驩头国的人,生得人面,鸟嘴,有翅膀,以捕鱼为生;奇肱国的人手臂很长,又很灵巧,很会打猎。特别是会造一种飞车,能够驾车顺风飞得很远,可以免去奔走的劳苦。这些异人异事的故事,这种神奇的想象,无疑是出于原始人对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克服某些自然障碍的向往。改造生3存条件和生活条件的幻想和想象,对于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是有巨大积极作用的,我们不能忽视古代这样一类神话故事的价值。4、 中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有哪些主要影响?答:一般说来,神话作品是从两方面对后世作家产生起积极影响的:一是神话中的英雄主义、乐观主义以及强烈要求改变现实、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对后世作家进步世界观的形成是起着积极的影响;二是神话当中的那种神奇奔放的幻想,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新奇夸张的艺术手法等,对启发后世作家的艺术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艺术构思,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第二章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一、填空。1、 诗经共收作品 305 篇。2、 诗经之“六义”为 风 、 雅 、 颂 、赋、比、兴。3、 诗大雅中的 周颂 、 鲁颂 、 商颂 可以看作周氏族早期发展的“三部曲” 。4、某些汉代学者如司马迁认为诗经三百篇是经过 孔子 删订而成的。5周代朝廷对诗歌十分重视并建立了 采诗 、 献诗 的制度。6、西汉传诗经有 齐 、 鲁 、 韩 、毛四大家。其中由战国古文字写定的毛诗,被称为“ 古文经 ” 。二、名词解释1、 赋比兴:诗经的表现手法。 毛诗序提出“诗 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后来学者大率以“六义”之“赋” 、 “比” 、 “兴”总结诗经的写作艺术手法。朱熹诗集传云:“赋者,铺陈其物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一般,古人把诗经中常用的直述手法称为“赋” ,把诗经中常用的比喻手法称为“比” ,把诗经中常用的借景起情、借物发端的手法称为“兴” 。2、郑卫之音:即郑、卫两国(河南中部与东部)的民间音乐。实际上就是保留了商民族音乐传统的“前朝遗声”。由于它表达感情的奔放、热烈和大胆,也内含着某种团聚意识,因而使独宗“雅乐”的周王室及其维护者对其常常加以排斥和否定。三、简述题1、谈谈诗经对后世产生过哪些重要的影响。答:(1)诗经 为我国文学开创了一条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奠定了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直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的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两汉乐府民歌,建安、曹魏时代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一批诗人,也创作了许多被后人称作 “汉魏风骨”的诗歌,这“汉魏风骨”就是现实主义传统的再现。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民歌也承继诗经写实传统。唐代陈子昂、杜甫、白居易等都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光大发扬了这一传统。宋以下,凡重视国计民生的诗人如王禹偁、范成大等,无不在创作中联系实际、反映现实。(2)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尤其是比兴手法,给后世以极大的影响,且在以后的创作中愈传愈新,愈用愈妙。如屈原离骚 、荀卿的赋,还有阮籍、李白、李商隐、李贺等诗4作中多有比兴手法的继承与运用。(3)诗经的四言体诗,流行于汉魏六朝,曹操之诗,工于四言,嵇康、陶渊明、王维、柳宗元等诗集中均有四言体诗作。四言诗还影响了其它文体,如赋、颂、赞、诔、碑、箴、铭、序等。还有历代统治阶级用于祭祀的乐歌,一般也均用四言。 诗经中的杂言体,对对后世诸如两汉乐府民歌也有一定的影响。(4)诗经的词汇、押韵等,后人也习用之。如诗用叠字,从楚辞九歌湘夫人的“袅袅兮秋风” ,到汉古诗十九首的“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杜甫登高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皆源于诗经 。 诗经的用韵有首句次句连用韵的,有一起即隔句用韵的,有自首至末句句用韵的,后世诗歌用韵的类型皆源于诗经 。2、简述诗经中民歌主要反映了古代哪些方面的现实生活? 答:诗经中的民歌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反映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诗歌。西周至春秋,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从事农业生产、担负官府徭役的主要是依附领主土地、缺少人身自由的农奴。在残酷的剥削下,农奴过着的悲惨的生活,唱出了一首首反映生活艰难、劳作艰辛的诗歌。 诗经中豳风七月 、 魏风硕鼠 、 伐檀等就是反映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代表作。其二,反映兵役、徭役痛苦的诗歌。西周初年,国内并不安定,内叛严重;西周后期,外患多次发生;春秋时,诸侯争霸,时有战事,兵役、徭役不断。大量的平民和农奴被迫当兵打仗,致使田园荒芜、骨肉分离。士兵之歌大多抒发厌战思乡之情。 诗经中豳风东山 、 卫风伯兮 、 齐风东方未明是反映兵役、徭役痛苦的诗歌的代表作品。其三,表现热烈的男女恋情的诗歌。周代,礼教初设,古风犹存,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尚少禁忌,所谓“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周礼媒氏 ) 。谈情说爱的民间歌谣,在山乡田野、河畔溪边,时起时落。以爱情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以诗经中占的比例很大,大都收在国风之中,这些情歌,真实地展现了当时恋人的喜怒哀乐与音容笑貌。 邶风静女 、 郑风溱洧 、 周南关雎 、 秦风蒹葭等是表现热烈的男女恋情的诗歌的代表作品。其四,悲戚的弃妇之歌。周代已婚妇女地位卑下,婚姻关系的维系完全取决于丈夫的好恶。这种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使许多妇女遭受的厄运。 诗经中的一些诗,如卫风氓 、 邶风谷风都是弃妇诗中的代表作。 诗经当中的弃妇诗,在当时的条件下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女主人公在恋爱婚姻问题上的不幸遭遇,说明在当时社会里男女不平等的地位,反映了广大妇女受压迫受迫害的现实,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五,反映劳动生活和爱国思想的诗篇。在诗经中有一部分反映劳动生活的作品。如周南芣苢就是一首描写一群妇女在田野中采集车前子的诗。 诗经中还有一部分诗歌表现了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如秦风无衣就是一篇著名的爱国诗篇。四、问答题1、 诗经是怎样编定成书的。答:诗经之所以能够收集到上下数百年、方圆数千里的诗歌,与周代朝廷对诗歌的重视并建立采诗、献诗制度有关。关于采诗制度,据汉书食货志载:“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又, 汉书艺文志载:“书曰: 诗言志,歌咏言。 故哀乐之心感,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言谓之歌。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关于献诗,据国语周语载:“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晋语也载:“ 古之王者,使工诵谏于朝,在列者献诗。 ”周朝有献诗的制度,规定公卿大夫在特定场5合给天子献诗,以便了解下情和考察政治得失。 诗经中除了“颂诗” 可能是专门制作的外,风诗和雅诗则是通过“采诗” 和“ 献诗”集中起来的。 “采诗”是诗经民歌的来源, “献诗”主要是诗经贵族诗歌的来源。可以说, 诗经这部书,当是周王朝经过诸侯各国的协助,朝廷采诗、献诗,然后命乐师整理、编纂而成的。2、 诗经中民歌主要反映了古代哪些方面的现实生活?它们各有什么代表作品?答:一,反映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诗歌。西周至春秋,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从事农业生产、担负官府徭役的主要是依附领主土地、缺少人身自由的农奴。在残酷的剥削下,农奴过着的悲惨的生活,唱出了一首首反映生活艰难、劳作艰辛的诗歌。 诗经中豳风七月 、 魏风硕鼠 、 伐檀等就是反映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代表作。二,反映兵役、徭役痛苦的诗歌。西周初年,国内并不安定,内叛严重;西周后期,外患多次发生;春秋时,诸侯争霸,时有战事,兵役、徭役不断。大量的平民和农奴被迫当兵打仗,致使田园荒芜、骨肉分离。士兵之歌大多抒发厌战思乡之情。 诗经中豳风东山 、 卫风伯兮 、 齐风东方未明是反映兵役、徭役痛苦的诗歌的代表作品。三,表现热烈的男女恋情的诗歌。周代,礼教初设,古风犹存,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尚少禁忌,所谓“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 (周礼媒氏 ) 。谈情说爱的民间歌谣,在山乡田野、河畔溪边,时起时落。以爱情和婚姻为题材的作品,以诗经中占的比例很大,大都收在国风之中,这些情歌,真实地展现了当时恋人的喜怒哀乐与音容笑貌。 邶风静女 、 郑风溱洧 、 周南关雎 、 秦风蒹葭等是表现热烈的男女恋情的诗歌的代表作品。四,悲戚的弃妇之歌。周代已婚妇女地位卑下,婚姻关系的维系完全取决于丈夫的好恶。这种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使许多妇女遭受的厄运。 诗经中的一些诗,如卫风氓 、 邶风谷风都是弃妇诗中的代表作。 诗经当中的弃妇诗,在当时的条件下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女主人公在恋爱婚姻问题上的不幸遭遇,说明在当时社会里男女不平等的地位,反映了广大妇女受压迫受迫害的现实,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五,反映劳动生活和爱国思想的诗篇。在诗经中有一部分反映劳动生活的作品。如周南芣苢就是一首描写一群妇女在田野中采集车前子的诗。 诗经中还有一部分诗歌表现了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如秦风无衣就是一篇著名的爱国诗篇。3、试举例说明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答:直接地描述事件、景物和人物是诗经展示生活的基本手法,利用事物作比喻是诗经讲道理说感受的基本手法,借用与所述事件或所抒情感密切关联的景物、事物为诗歌开头是诗经为全诗创作一个情景交融的氛围的基本手法。这三种手法,简言之,就是描述、比喻、发端起情。古人谓之“赋” 、 “比” 、 “兴” 。赋就是铺陈、描述。比就是比喻。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先言他物、发端起情。(1)赋作为铺陈、描述的艺术表现手法,是诗经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可用于写景、景物、写人。赋更多的用于描述生活片段,还有一些诗则描述了大体完整的事情。如卫风氓 、 豳风七月 、 大雅的生民 公刘等,基本上可以看作是叙事了。(2)比,即是比喻,这也是诗经经常采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据明人谢榛四溟诗话的统计, 诗经所用比喻共有 110 处。 诗经的比喻手法多样,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明喻是“比”句中既有“彼物”又有“此物” ,两者之间还有一个关联词“如”字充作比喻的标志。如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所以孔颖达说:“诸言如者,皆比辞也” 。暗喻是“彼物”与“此物”之间没有“如”一类的关联词。如卫风氓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等。借喻是只说“彼物” ,不说“此物” 。如卫风氓 “桑之落矣,其黄而殒。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6博喻是用一联串的“彼物”来比喻一个“此物” 。如小雅天保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连出五个比喻,比喻事业的蒸蒸日上。 大雅板中“天之庸民,如塤如箎,如璋如圭,如取如携” ,连出六个比喻,比喻上天帮助下民。有的诗是通篇用“比”的,如魏风硕鼠 、 小雅鹤鸣 。尤其是鹤鸣 ,全诗集比成篇,叠喻为章,寓意野有遗贤,招之可用。是雅 颂中独一无二的比体诗。(3)兴,既要发端,先言之物一定位于诗篇的篇章或某章的章首。 “兴”既要起情,先言之物一定要与下文有某种意义上的联系。这种联系或者表现为先言之物能隐喻下文,或者表现为先言之物能渲染气氛烘托下文,或者兼而有之。如秦风蒹葭 、 周南关睢 。 “兴”的艺术滋味与艺术魅力主要在于它通过触景生情、睹物有感或因情设景、因事借物往往为诗歌创造出形象生动、画面鲜明、情景交融、自然委婉、蕴藉深厚的意境。 “兴”本来就是民间的技法,被诗经民歌运用得最多最好,这正是诗经民间诗的意境总比诗经文人诗优美的一个主要原因。第三章 先秦历史散文一、填空1、 尚书 是我国散文形成的标志。2、 春秋记载了从 鲁隐公元年 (公元前 722 年)至 鲁哀公十四年 (公元前 481 年)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历史大事。3、 左传是一部 编年 体史书,是 春秋左氏传 的简称。4、 国语 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5、 战国策或曰 国策 ,或曰 国事 应是秦汉间人杂采各国史料编纂而成,后经 刘向 重加整理,定名为战国策 ,遂相沿至今。6、 易经包括 卦 辞与 爻 辞。7、司马迁和班固都明确地记载, 左传的作者是 左丘明 ,并说他是鲁国的太史。8、 国语又称“ 春秋外传 ”。二、名词解释1、 春秋笔法:古代学者认为孔子修春秋 , “笔则笔,削则削” (史记孔子世家 ) ,“以一字为褒贬” (杜预左传序 ) ,含有“微有大义” (汉书艺文志 ) ,后因称文笔曲折而含意深奥的文字为“春秋笔法” 。2.春秋三传:指阐释春秋的三部书,即左丘明的左传 、穀梁赤的穀梁传和公羊高的公羊传 。三、简述题谈谈尚书是怎样的一部书。答:产生殷商末年和西周初年的一些散文,后来被收到一本书里,叫尚书 。我国最早的长篇散文,保存在尚书中间。 尚书就是上古之书, “尚”是上古的意思, “书”是史书的意思。儒家曾把这本书奉为经典,所以又叫书经 。这部书是我国古老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它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其中虞书和夏书是后世儒家根据古代某些传闻编写出来的,比较可信的还是商书、周书这两部分。从性质上说, 尚书中的文章都是些官方的文告,这些文章是用语录体写的,可以说是商、周两代统治者讲话的记录。四、问答题71、 左传有哪些艺术特色?答:一,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有紧张动人的情节。它总是抓住故事的重要环节或有典型意义的部分来着重叙述或描写,而不是无选择,平铺直叙。例如僖公二十三年、四年写晋公子重耳出亡及返国的经过,时间既长,故事情节又非常复杂,而选材布局均极恰当。二,善于写战事,告别是几次大规模的战事写得最出色。它们的特点首先是对战争的看法有一定的思想原则。因此写战争并不是单写军事行动,常常着眼政治问题,把军事和政治结合起来。如长勺之战(庄公十年 ),鲁弱齐强,曹刿一开口就问凭什么去同齐国作战。直到听见庄公察 狱以情的话财说“可以一战” 。城濮之战(僖二十七、二十八年),事先着重叙述晋侯种种教育人民的措施等等。三,行人辞令之美。辞令之美就是语言美。不过辞令虽靠语言来表现,而更重要的是有充分的理由,出使专对才有说服力。例如烛之武对秦伯说:“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群之薄也。 ”(僖公三十年) 用事势必然之理来耸动秦伯,秦兵就非撤退不可。2、 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答: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合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说辞。它保存不少有关纵横家的著作和言论,突出了策士追求个人名利的人生观,如苏秦、张仪就是这类人物的代表。这是一批依附于最高统治者,积极向上爬的人,书中描写这些人为着猎取名利如何向上纵横开合,到处钻营。如苏秦求官,先以连横说秦惠王,不成,又以合纵说赵;苏代利用东西周的矛盾,两边讨好骗取重金;张仪发迹之前,家里贫穷,他利用楚怀王好色及南后、郑袖好妒的心理,声称为楚王推荐郑、周之美女,亦得到双方的赠金。当然, 战国策也反映了一部分以国家为重、推崇正义的谋臣策士。如触龙说赵太后,要赵太后对儿子长安君不要溺爱,不可让长安君过着那种“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的安逸生活,应该为他计长远、为国立功。显示了触龙高远的政治眼光。又如鲁仲连义不帝秦的事迹。鲁仲连大义凛然,在辛垣衍面前表示:假如让秦称帝, “则连有赴东海而死矣,吾不忍为之民也” 。以上这些人物的言论,与那些不顾国家安危只图个人名利的游士说辞相比,是大相径庭的。3、 左传的思想内容是?答:左传有鲜明的政治与道德倾向。其观念较接近于儒家,强调等级秩序与宗法伦理,重视长幼尊卑之别,同时也表现出“民本”思想,因此也是研究先秦儒家思想的重要历史资料。可以看出这是春秋战国时代一种重要的思想进步。作者要求担负有领导国家责任的统治者,不可逞一己之私欲,而要从整个统治集团和他们所拥有的国家的长远利益考虑问题,这些地方都反映出儒家的政治理想。 左传本不是儒家经典,但自从它立于学官,后来又附在春秋之后,就逐渐被儒者当成经典。左传比较以前任何一种著作,它的叙事能力表现出惊人的发展。其中关于战争的描写,尤其写得出色。作者善于将每一战役都放在大国争霸的背景下展开,对于战争的远因近因,各国关系的组合变化,战前策划,交锋过程,战争影响,以简练而不乏文采的文笔,且行文精炼、严密而有力。这种叙事能力,无论对后来的历史著作还是文学著作,都是具有极重要意义的。例如选入初中课本的曹刿论战就是优秀篇目的代表。曹刿论战记载了发生在公元前 684 年鲁国与齐国在长勺的一场战争。根据题目可知重点写曹刿“论战” ,而不是战争经过。所以本文对战争原因和战前双方部署等都略而不写,对战争过程也只是用“齐人三鼓” “齐师败绩” “遂逐齐师”十二字做了交代,但对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写得很详尽。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并通过对话突出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将曹刿8和鲁庄公做对比,突出了曹刿以上两个特点和鲁庄公的目光短浅。同时也写出了鲁庄公的不耻下问,虚心请教。从上文可以看出它还注重故事的生动有趣,常常以较为细致生动的情节,表现人物的形象。 左传对后世的战国策 史记的写作风格产生很大影响,形成文史结合的传统。4、试以邵公谏厉王弭谤 一文为例,说明国语一书的艺术成就。第四章 先秦诸子散文一、填空1、儒家的代表人物是 孔子 、 孟子 、 荀子 。2、法家的代表人物是 韩非子 。3、 论语是一部 语录 体散文,所记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仁 ”。4、墨子主张“ 兼爱 ”与“ 非攻 ”。5、孟子仁政说的哲学基础是“ 性善论 ” 和“ 良知论 ” 。6、 庄子今存 33 篇,其中包括内篇 7 篇,外篇 15 篇,杂篇 11 篇。7、 金圣叹 称 庄子为“天下第一奇书 ”。二、名词解释1、 九流十家先秦诸子之学,司马迁在他的太史公自序中载其父司马谈之说,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 汉书艺文志增以纵横、杂、农、小说,为诸子十家。并言“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 ,其中去小说家,谓之九流。2、 稷下学派稷下是指当时齐国的国都临淄(现山东淄博市)的稷门附近,作为一个地名是因为附近有一座稷山,因为这个地方在稷山之下而得名。战国时代,齐宣王曾经继承他的祖父齐桓公和他的父亲齐威王,在这里建立了学宫,招揽当时各国的学者到这个地方来讲学争鸣,因而就成为战国时代各家学派的一个会萃中心。当时稷下讲学的,有些都是当时很著名的人物,如荀子等。三、简述题简述论语一书的语言特色。答:论语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其语言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论语是语录体的散文,主要是记言。其中多半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语言简练,用意深远,表现一种雍容和顺、迂徐含蓄的风格。如“岁寒,然后知桦柏之后彫也” (子罕 ) ,借对松柏的礼赞,概括了丰富的社会现象和社会生活。又如孔子的弟子端木赐看见孔子有道不仕。问道:“有美玉于斯,韫匵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孔子说:“沽之哉!沽之哉!我待善贾者也。 ”(子罕)宛转曲折地表达了孔门弟子间的亲切谈话,言简意赅,耐人寻味。其二,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的形象。如先进篇弟子侍坐章,仲由的坦率,9冉求、公西赤的谦逊,曾点的洒脱,以及微子篇长沮、桀溺、丈人遗世傲慢的隐逸的形象,都写得具体生动。其三,全书浅近易懂,接近口语。如八佾篇“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及“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等都可以见出这一特点。四、问答题1、 墨子说理散文的逻辑性和文学特点是?答:墨子一书文章质朴,较少文采,但逻辑性强,善于运用具体的事例进行说理,从具体问题的争论进而为概括性的辩难,这是说理文的一大进展。 兼爱 、 非攻等篇层层推进,由小及大,以此例彼。如说:“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都是亏人自利也。 ”(非攻上 )以下再从攘人犬豕鸡豚说到攻国,都是亏人自利的行为。既是说理,又是譬喻,虽语言质而无华,却极为明白易懂,有些文章还保留了对话形式。2、试述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答:一, 孟子散文的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带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的气概,充分反映战国时代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如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 ,首先问明许行一切生活资料来源,以见社会分工的必要;再进而论治天下之不可且耕且为,列举尧、舜、禹、稷所以没有时间亲自耕种的原因;然后斥责陈相背师说而学许行之道是用夷变夏的不明智之举。声色俱厉,气盛言宜。二,善设机巧,引人入彀,先纵后擒,使人无法躲避。如齐桓晋文之事章,孟子怪齐王为何“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之后,即紧接“王请度之” 。但不待齐王回答,又进而诘问:“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逼使齐王不得不说出:“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这种层层追问,步步紧逼的论战方式,有时弄得齐王只好“顾左右而言他” 。三,常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又加强了说服力。如对梁惠王“民不加多”之问,以战为喻;对齐宣王“不能”与“不为”之问,以“挟太山以超北海”及“为长者折枝”为喻等。其四, 孟子的语言极为逼真,如答公孙丑说:“子诚刘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公孙丑上 )大都接近口语,十分生动而富有风趣。总之, 孟子的散文虽然基本上还没有脱离语录体,与论语相较,却有了很大的发展。3、 荀子和韩非子散文的语言特色是?(选做题)答:荀子散文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荀子学问博通,长于论辩,故其文多长篇大论,必发挥尽致、畅所欲言而后已。大抵论点明确,层次清楚,句法整练,词汇丰富。其二,比喻层出不穷,前半篇几乎全用譬喻重叠构成,辞采缤纷,令人应接不暇,而且通篇用排偶句法。其三,有赋篇 ,赋以四言为主,亦杂有散文形式,很象谜语,乃战国“隐书”一体。还有成相一篇,也是韵文。都是采用民歌的形式。韩非子散文的主要艺术特色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锋芒锐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其篇幅长者如五蠹近七千言,这是先秦理论文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郑州市专业体育训练基地建设与运营管理综合服务合同
- 2025年度高压变电站设备更新及系统集成服务合同
- 2025年印尼煤炭进出口运输及安全保险合作协议
- 2025年专科医院特色药品采购与信息化系统整合服务合同
- 2025年云计算解决方案集成与运维维护服务合同
- 2025款高端医疗设备销售数据分析及咨询合同
- 2025年特色商业街区店面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年新能源变压器租赁与市场拓展服务合同
- 2025年美容护肤品线上线下联合营销推广合作协议
- 2025年度金融行业数据泄露应急响应保密及事故处理专项合同
- 学堂在线 庄子哲学导读 章节测试答案
- 厂内搬运工安全知识培训
- 买辆摩托艇运营合同范本
- 保管员业务知识培训课件小结
- 2025年总工会招聘考试工会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
- 2025年桥式起重机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一册物理21.1 电磁波的海洋 教案
- b2学法减分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无忧传媒培训课件
- GB/T 3920-2024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 23G409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