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远程生物化学在线作业答案_第1页
浙大远程生物化学在线作业答案_第2页
浙大远程生物化学在线作业答案_第3页
浙大远程生物化学在线作业答案_第4页
浙大远程生物化学在线作业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检验试题题型包括:1、单项选择题(40 分,每题 1 分)2、填空题(20 分,每空 1 分)3、名词解释(15 分,每个 3 分)4、简答题(25 分,每题 5 分)知识点1、血常规: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测定的原理、参考范围、临床意义,RBC 计数原理用等渗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充入血细胞计数池,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体积内的红细胞数,经换算求出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Hb 测定原理血液在 Hb 转化液中溶血后,除 SHb 外各种 Hb 均可被高铁氰化钾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Hi ),再与 CN结合成稳定的棕红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HiCN 最大吸收峰在 540nm,最小吸收波谷在 504nm,在特定标准条件下,毫摩尔吸光系数为 44Lmmol-1cm-1。因此根据标本的吸光系度即可求得血红蛋白浓度(g/L)。参考范围 红细胞数 血红蛋白成年男性(4.0 5.5)1012/L 120160g/L成年女性(3.5 5.0)1012/L 110150g/L初生儿 (6.0 7.0)1012/L 170200g/L临床意义 (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1、相对性增多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血浆量减少,使红细胞相对性增多,多为暂时性,常见的脱水状态见于剧烈呕吐,严重腹泻,大面积烧伤,多汗、多尿等。2、绝对性增多多由于缺氧等原因导致的细胞生成素 EPO 增多,从而使红细胞上车那个增多,红细胞增多的程度与缺氧程度成正比。少数病例是由造血系统疾病所致。(1) 生理性增多:多为机体缺氧而使红细胞代偿性增加。如胎儿、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剧烈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及情绪激动时,红细胞可一过性增多。(2) 病理性增多:a、原发性红细胞增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良性家族性红细胞增多症等。b、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常见于各种心血管病、肺气肿等各种引起肺气体交换面积减少的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等,可能与皮质激素刺激骨髓使红细胞生成偏高有关。此外,引起红细胞数增高的药物有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轻、中、重、极重)1、生理性减少生理性减少:妊娠中后期为适应胎盘循环需要,经过神经、体液调节,孕妇的血容量明显增加引起血液稀释,造成相对性减少。老年人造血功能减退也可以造成减少。出生 3 个月起到 15 岁以前的儿童,因生长发育迅速,血容量急剧增加而造血原料相对不足,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比正常成人低。2、病理性减少红细胞病理性减少:常见于各种原因的贫血。如急慢性出血、缺铁性贫血等a、各种原因的出血:常见于消化性溃疡b、红细胞寿命缩短:常见于各种原因的溶血,如蚕豆病等c、造血原料不足:维生素 B,叶酸,铁,珠蛋白等d、骨髓造血功能减退:物理、药物等因素3、药物引起的贫血红细胞计数的意义:1、高于 6.81012/L,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2 、低于 3.51012/L 为诊断贫血的界限,应继续寻找原因。3、低于 1.51012/L 应考虑输血。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计数的原理、参考范围与临床意义。一、白细胞计数原理用白细胞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并破坏成熟红细胞后加入血细胞计数板中,在低倍镜下计数一定范围白细胞数,经换算即可求得每升血液中的白细胞数。参考值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6 月2 岁(1112) 19/L临床意义同白细胞分类计数二、白细胞分类计数原理将血液制成血涂片,经 Wright 染色后,于油镜下按白细胞形态学特征逐个分别计数,得出各种白细胞百分率。结合白细胞计数结果,可间接求得每升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绝对值。临床意义1、 中性粒细胞主要功能是吞噬、杀伤细菌等(1)中性粒细胞增多 生理性增多:在生理情况下,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一天存在着变化,下午较早晨为高。妊娠后期及分娩时,剧烈运动或劳动后,饱餐或淋浴后,高温或严寒等均可使其暂时性升高、初生儿白细胞也较高 病理性增多A 反应性 1)急性感染或炎症2)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3)急性失血4)急性中毒5)恶性肿瘤B 异常增生性 1)粒细胞白血病2)骨髓增生性疾病(2)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总数低于 4*109/L 称白细胞减少 感染性疾病尤其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流感、病毒性肝炎等 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非白血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理化损伤是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常见原因;如 x 射线,放射性核素等物理因素,化学物质如苯、铅、汞等,以及化学药物如氯霉素,磺胺类药,抗肿瘤药,抗糖尿病药等(抑制骨髓细胞有丝分裂) 单核吞噬细胞功能亢进:各种原因引起脾脏肿大如脾功能亢进,(脾脏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吞噬破坏有关) 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红斑狼疮等,(自身抗体导致白细胞减少)(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核左移: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和)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即不分叶中性粒细胞5%)等细胞时称为核左移。 核右移:中幼粒细胞核分叶 5 叶以上者超过 3%则称为核右移,此时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减低。(4)中性粒细胞常见形态异常 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棒状小体;其他异常粒细胞2、嗜酸性粒细胞:(微弱的吞噬作用,基本无杀菌力。主要作用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合成与释放有活性物质,吞噬其释出颗粒,分泌组胺酶破坏组胺,限制过敏反应) 生理变化:在劳动、寒冷、饥饿、精神刺激等情况下,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正常人白天较低,夜间较高。上午波动大,下午比较恒定 a 增多(1)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反应,荨麻疹,食物过敏等(2)寄生虫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有利于消灭寄生虫)(3)皮肤病: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等(4)某些传染病:急性传染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大多减少,但猩红热时反增多(5)血液病及某些恶性肿瘤: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肺癌等(6 )内分泌疾病b 减少:伤寒、副伤寒初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临床意义甚小3、嗜碱性粒细胞计数 增多:过敏性疾病如结肠炎、药物、食物、吸入物超敏反应、红斑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等;恶性肿瘤尤其是转移癌,其他如内分泌病糖尿病,传染病水痘、流感、天花、结核等 4、淋巴细胞 增多: 感染性疾病如风疹、麻疹、病毒性肝炎及百日咳杆菌、结核杆菌、布氏杆菌及梅毒螺旋体等感染 血液病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排斥反应; 自身免疫疾病 相对性增多: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中性粒细胞显著减少,导致淋巴细胞百分率相对增高) 减少:接触放射线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后,减少。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亦减少5、单核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增多:某些感染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等;急性感染的恢复期可能单核 c 增多,活动性肺结核如粟粒性肺结核,呈单核细胞类白血病;某些血液病如粒细胞缺乏症的恢复期,常见单核细胞一过性增多。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肿瘤浸润骨髓以及由于其他血细胞增多时引起的相对性减少。概念:1、网织红细胞、核左移、核右移。网织红细胞:为晚幼红细胞刚脱核的分化阶段,但属于未成熟红细胞,胞浆内仍含有嗜碱物质。核左移: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和)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即不分叶中性粒细胞5%)等细胞时称为核左移。核右移:中幼粒细胞核分叶 5 叶以上者超过 3%则称为核右移,此时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减低。2、尿常规:尿液颜色、气味、比重、尿蛋白、尿糖、酮体、尿胆红素及尿胆原检测,各种管型、结晶出现的意义。临床意义:(1)多尿 2500ml/d 内分泌疾病:糖尿病、尿崩症;肾脏疾病; 精神性多尿;水摄入过多。(2)少尿400ml/d 或无尿100ml/d 肾前性:休克、脱水、心力衰竭及其他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的病症,导致肾小球滤过减少。 肾性:各种肾实质疾病,包括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及肾血管性疾病 肾后性:尿路梗阻或排尿功能障碍,又称假性少尿。2、外观 正常新鲜尿液呈清澈透明,颜色因受食物成分、尿色素。药物等的影响可有 较大变化,一般随尿量的多少呈淡黄色到深黄色。新鲜尿液放置后发生浑浊但加热变清澈为尿酸盐、磷酸盐沉淀析出而至。茶色,酱油色:溶血性疾病,肌红蛋白尿(剧烈运动或外伤、压伤)金黄色+ 泡沫黄色:肝细胞性或阻塞性黄疸红色+浑浊:结石、肿瘤+ 结核白色浑浊:乳糜尿(淋巴外漏,较少见),泌尿系统感染(常见),结晶3、气味:尿久置后因尿素分解可产生氨臭味,新鲜尿氨味:细菌感染,多见于慢性膀胱炎或慢性尿滞留烂苹果样气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蒜臭味:有机磷中毒鼠臭味:苯丙酮酸尿症4、酸碱反应(PH) 4.5 8.0 PH 降低:酸中毒、发热、大量摄入肉类、痛风及服用氯化铵、Vc 等酸性药物 PH 升高:碱中毒、尿滞留、可分解尿素产氨的细菌所致泌尿系统感染,服用噻嗪类或保钾利尿及碳酸氢钾等碱性药物5、比重又称尿比密或相对密度 1.0151.025 (指 4 摄氏度下同体积尿纯水的重量比)(1)升高: 高热、脱水、出汗等肾前性少尿,急性肾小球肾炎 糖尿病(2)降低:尿崩症,慢性肾炎,间质性肾炎,大量饮用水,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定量试验超过 150mg/24h 尿时,称蛋白尿。 选择性蛋白尿以清蛋白为主,球蛋白/清蛋白0.1半定量+常见疾病:肾病综合征 非选择性蛋白尿球蛋白/ 清蛋白 0.5,半定量+常见疾病: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 病理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 因血浆中出现异常增多的低分子蛋白,超过肾小管吸收阈值所致的蛋白尿。肾病变很少,仅表现为单纯性组织蛋白尿。如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 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及电荷屏障受损。血浆蛋白大量滤入原尿,超过肾小管冲吸收能力而致;常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肾小管性蛋白尿;混合性蛋白尿; 组织性蛋白尿;假性蛋白尿2、尿糖 定性阴性 血糖浓度8.88mmol/L;肾糖阈降低(1)血糖升高性糖尿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升高血糖的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 糖尿病(胰岛素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素 ); 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生长激素 ); 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素 );cushing 综合症(肾上腺皮质激素 )(2)肾性糖尿(血糖正常,但肾小管病变导致葡萄糖冲吸收阈值下降而致,也称血糖正常性糖尿) 家族性; 慢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 ;妊娠(3)暂时性糖尿(非病理因素引起的一过性糖尿)(4)其他糖尿(非葡萄糖型糖尿:如乳糖、半乳糖、果糖、核糖等)(5)假性糖尿3、酮体-脂肪代谢中间产物(1)糖尿病性酮尿;(2)非糖尿病性酮尿4、尿胆红素与尿胆原(尿二胆)(1)尿胆红素阳性;(2)尿胆原阳性肝脏障碍或红细胞损坏引起溶血时,尿液中的尿胆原就会变多(四)显微镜检查1、细胞(1)红细胞多形性红细胞80%,肾小球源性血尿多形性红细胞50%,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肾小球源性血尿: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慢性肾炎 非肾小球源性血尿:肾结石、肿瘤等(2)白细胞和脓细胞 5/HP(尿白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 脓细胞是参与炎症过程而死亡破坏的中性粒细胞)多见于泌尿系统感染(3)上皮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复层鳞状上皮细胞2、管型:往往提示有肾实质性损害条件: 有增多的清蛋白和 TH 糖蛋白;肾小管有浓缩和酸化能力;有可交替使用的肾单位(1)细胞管型 肾上皮细胞管型: 红细胞管型:肾小球性疾病 白细胞管型:提示肾实质有活动性感染主要为中性粒细胞或脓细胞的细胞管型(2)颗粒管型:见于肾实质病变 粗颗粒管型:慢性肾炎等 细颗粒管型:慢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后期(3)透明管型(4)蜡样管型:提示肾小管病变严重(5)脂肪管型:肾病综合征等(6)色素管型(7)肾衰竭管型:急/慢性肾衰竭3、结晶体(1)酸性尿结晶:尿酸结晶(尿酸结石与通风)草酸钙晶体(结石)胆红素晶体(阻塞性和肝细胞性黄疸)等(2)碱性尿结晶:磷酸盐晶体(结石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小管性酸中毒、骨脱钙)碳酸钙晶体(无特殊意)尿酸盐晶体(无特殊)概念:管型、蛋白尿、酮体、血尿等。管型:是尿中的蛋白在肾小管、集合管内凝固而形成的圆柱状结构物,故又称圆柱体。蛋白尿: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定量试验超过 150mg/24h 尿时,称蛋白尿。酮体:是乙酰乙酸、-羟基丁酸及丙酮的总称,是人体利用脂肪氧化产生的中间代谢产物。血尿:血尿是指离心沉淀尿中每高倍镜视野3 个红细胞,或非离心尿液超过 1 个或 1 小时尿红细胞计数超过 10 万,或 12 小时尿沉渣计数超过 50 万,均示尿液中红细胞异常增多,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症状。 (百度百科上面的)3、大便常规:自学,有两分选择题。4、其他体液检测: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结核性脑膜炎与化脓性脑膜炎的鉴别。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项目 漏出液 渗出液病因 非炎症性 炎症/肿瘤/ 理化刺激颜色 淡黄色浆液性 黄色/红色/ 脓性透明度 透明/微混 混浊比重 1.018凝固性 不凝固 易凝固PH 7.4 30积液/血清总蛋白 0.5葡萄糖定量(mmol/L) 与血糖相近 低于血糖LD(U/L) 200细胞总数 500有核细胞分类 淋巴/单核细胞 中性粒/ 淋巴细胞细菌 无 可有细胞计数 白细胞分类化脓性脑膜炎 1000 106/L 中性粒细胞为主结核性脑膜炎 500 106/L 早期中性粒细胞为主慢性期淋巴细胞为主5、血栓与止血:常用项目检测的原理及临床意义(APTT 、PT 、Fg、TT )。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原理:在抗凝血浆中,加入足量的活化因子激活剂和部分凝血活酶(代替血小板的磷脂),再加入适量的钙离子即可满足内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从加入钙离子到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即称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的长短反映了血浆中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凝血因子活性临床意义延长:1. 主要检测内源性途径的凝血因子缺陷(如、/ 血友病甲、乙、丙)2. 其次检测第二、三阶段因子,如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3. 严重肝病、DIC.4. 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5普通肝素应用的首选监测指标缩短:高凝状态(hypercoagulation state)(脑血栓、心梗、DIC 高凝期)P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原理:在被检血浆中,加入足够量的组织凝血活酶(组织因子 TF)和适量的钙离子,即可满足外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从加入钙离子到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即称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的长短反映了血浆中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 V、VII、X 的水平意义:为外源性途径的筛选试验延长: 1因子 II、V、VII、X 单独或联合缺乏2严重纤维蛋白原降低(尤其30%;3 )粒细胞系统相对减少;4)巨核细胞一般正常。(2)确定溶血的原因1)慢性先天性溶血性贫血2)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骨髓功能衰竭导致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疾病。血象1)RBC、Hb 平行下降,为正常细胞性贫血;2)网织红细胞减少; 3)白细胞减少,分类淋巴细胞相对性增多 ;4)血小板减少骨髓象1)增生减低或极度减低;2)三系(粒系、红系、巨核系) 减少,特别是巨核细胞减少 缺铁性贫血因铁的需要量增加或/和铁的吸收减少所致机体储存铁减少或耗竭,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贫血。血象1)Hb 减少 RBC 减少;2)RBC 体积减小,中央淡染区扩大;3)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4 )白细胞和血小板一般正常骨髓象1)增生明显活跃;2)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可出现核老浆幼的现象;3 )粒系、巨核细胞系正常 巨幼细胞性贫血由于叶酸或/和维生素 B12 缺乏,使细胞 DNA 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组贫血。血象 1)RBC 减少Hb 减少;2)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增多;3)白细胞、血小板可减少骨髓象 1)增生明显活跃,红细胞增生明显活跃;2)红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均出现巨幼细3、白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