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茶多酚的综合应用与提取方法的研究摘要:茶多酚( TeaPolyphenols, TP) 是从茶叶中提取的纯天然多酚类物质, 又叫茶单宁, 茶鞣质, 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茶多酚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尤其是在抗氧化方面。茶多酚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具有抗氧化能力强、使用安全、保健等特点,是值得深入研究开发和大力推广应用的新型抗氧化剂。近年来,茶多酚在食品、医疗保健、日用化工、工业、农业和畜牧业等方面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尤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与研究备受关注。本文主要介绍茶多酚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其提取方法。关键词:茶多酚 天然抗氧化剂 应用 提取方法 发展前景氧化是导致食品品质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对于油脂或含油食品来说更是如此。氧化除使食品中的重要的油脂的酸败以外,还会使食品发生褪色、褐变、维生素破坏,从而降低食品质量营养价值,甚至产生有害物质,引起食物中毒。因此,防止氧化,已成为食品工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1食品工业中防止食品氧化的普遍做法就是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食品抗氧化剂。食品抗氧化剂一般分为合成抗氧化剂和天然抗氧化剂。合成抗氧化剂主要有叔丁基对甲酚(BHT) 、叔丁基轻基茵香醚(BHA) 、叔丁基氢醌(TBHQ) 和没食子酸丙酯(PG)等,天然抗氧化剂主要有茶多酚、迭迭香醚、维生素 C、维生素 E 等。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 人们不断发现所使用的合成抗氧化剂有一定的毒性。日本等国已明令禁止使用这类合成抗氧化剂。72 因此天然抗氧化剂便应运而生, 其开发利用更成为食品添加剂的一大热点。以前由于天然抗氧化剂在价格或抗氧性能上未有突破,因而合成抗氧化剂一直占领着绝大部分市场。许多植物中含有的天然抗氧化成分, 其毒性远低于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开发利用天然抗氧化剂已成为当今科学发展的方向之一。天然抗氧化剂绝大部分都属于多酚类物质。茶叶含多酚类的物质约占干物质的 15%30%,是其它植物难以比拟的。在我国,茶多酚作为一种新型天然抗氧化剂,已于 1991 年被列入食品国家标准。目前在我国, 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提取在工艺上、设备上有所突破,使茶多酚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 茶多酚的价格已与合成抗氧化剂的价格相接近,从而为茶多酚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茶多酚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具有抗氧化能力强、使用安全、保健等特点,是值得深入研究开发和大力推广应用的新型抗氧化剂。 26茶多酚( TeaPolyphenols, TP) 是从茶叶中提取的纯天然多酚类物质, 又叫茶单宁, 茶鞣质, 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茶多酚为白色不定型粉末, 易溶于温水, 可溶于乙醇、甲醇、丙酮和乙酸乙酯, 微溶于油脂, 不溶于乙醚、氯仿、苯、石油醚, 有吸湿性, 耐热性好。茶多酚的主要成分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 黄烷酮类、花色素类、黄酮醇类、花白素类、酚酸及缩酚酸类等 6 类化合物。其中以黄烷酮类(主要是儿茶素类化合物)最为重要, 含量最高,占茶多酚总量的 60%80%, 其次是黄酮类, 其他酚类物质含量比较少。儿茶素类化合物是茶多酚的主要成分, 也是茶叶的特有成分。儿茶素类化合物包括 4 种形式的儿茶素:表儿茶素( E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CG)、表没食子儿茶素( EGC) 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GCG)4 种物质。其中,前 2 种称非酯型儿茶素, 后 2 种称酯型儿茶素。茶叶中含量最高的儿茶素为 EGCG, 其次为 ECG,再次为EGC。绿茶中,茶多酚含量较高,约占其干重的 15%25%,而红茶因发酵过程中部分茶多酚被氧化,故含量较低,约为干重的 6%,不同季节采摘及不同品种的茶叶,茶多酚的含量也有差异,一般夏秋茶高于春茶。 6111 茶多酚的抗氧化机理1.1 清除活性氧自由基 茶多酚中的活性酚羟基可作为供氢体,与体内自由基结合,生成稳定的自由基中间体,从而清除活性氧自由基。茶多酚复合体及其主要儿茶素单体对活性氧和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 98。化学发光法发现绿茶、乌龙茶、红茶茶多酚都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呈高度的量效关系,以乌龙茶最好,其作用超过 VC 和 VE。1.2 螯合金属离子 茶多酚的邻位酚羟基可螯合钙、铜、铁等金属离子,减少金属离子对氧化反应的催化作用。但是,茶多酚主要是螯合过量游离铁,不会造成缺铁性贫血。它螯合细胞内钙,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生成,起到抗氧化作用。1.3 结合氧化酶及促进抗氧化酶 在反应体系中,茶多酚能与氧化酶蛋白结合,形成一种复合物而降低该酶对氧化作用的催化活性。如绿茶茶多酚能抑制由黄嘌呤氧化酶引起的氧化应激,维持细胞的活力和形态。茶多酚也能促进和调节机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如茶多酚可增强体内抗氧化酶系 GSH-Px、SOD 等的活力。 12142 茶多酚的安全性茶多酚曾经被认为是有害化合物, 但科学技术的发展否定了这一说法, 近代医学安全性试验表明: 大鼠经口 LD50 为 10181215mg/ kg, 属实际无毒级, 其蓄积试验系数 K513, 属弱蓄积性,微核试验为 0179g/ kg, 对小鼠骨髓无损伤作用, 对小鼠睾丸初级精母细胞无畸变作用。对人体试验证明 1/ 20LD50 以下剂量的茶多酚无蓄积毒性、无遗传性、无排异反应, 试验中的添加量比人们普通饮用茶叶中多酚类的浓度还要高许多倍, 说明茶多酚对人体是无害的。 15163 茶多酚的应用近年来,茶多酚在食品、医疗、保健、日用化工和农业等方面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尤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与研究备受关注。本文主要介绍茶多酚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其提取方法。3.1 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73.1.1 作食品抗氧化剂:由于茶多酚多为含有 2 个以上的邻位羟基多元酚, 具有较强的供氢能力, 故是一种理想的抗氧化剂。4 种主要儿茶素中, 抗氧化能力表现为EGCGEGCECGEC。作为油脂食品的抗氧化剂, 其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能, 效力远远优于人工合成抗氧化剂 2, 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和丁基羟基茴香醚( BHA)。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可应用于肉制品加工、油脂储藏及焙烤食品、乳制品、油炸食品的制作,也可用于各种饮料的配制。3815在制作干鱼制品时,用茶多酚可防止干鱼因 “油烧”而引起的变黄及脂质的氧化。在冷冻鲜鱼时, 加入茶多酚抗氧化剂,可防止鱼体脂肪的氧化。 11,183.1.2 作食品防腐剂:将茶多酚添加于酱菜中可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添加于食品、饮料、罐头、食用菌等食品中可抑制致病菌的生长,添加于乳制品(如奶粉、奶酪、牛奶中)可保持其原风味,防哈变和酸败。添加于豆奶、汽水、果汁等饮品中,能保护其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113.1.3 作食品保鲜剂:茶多酚有较强的抗菌和抑菌性能。茶多酚对自然界的近百种细菌均有抑制活性, 显示出抗菌的广谱性, 同时还对 - 淀粉酶、蔗糖酶均有良好的抑制能力。所以可以作为保鲜剂, 减缓采摘后的水果、蔬菜的生化活动, 推迟其后熟期。另外, 用茶多酚制得的保鲜剂也可使各色糕点、乳酸饮料和畜牧水产品深加工等不变色腐败。 3,193.1.4 作食用色素稳定剂:色素的氧化可使食物的颜色发生改变, 茶多酚具有强还原性, 可防止天然色素(如胡萝卜素、叶绿素、红花黄、维生素 B2 和胭脂红等)受光氧化作用而褪色,对色素的稳定有一定的功效。据研究, 茶多酚保色性能比维生素 C 高出20 倍。 17,203.1.5 作食品除臭剂:在肉类、粮油作物及其制品中有时会存在异味,如大豆制品的豆腥味, 鱼臭成分的三甲基胺等。加入一定量的茶多酚可有效地去除这些异味。茶多酚对酒臭、烟臭、蒜臭的消除率达 90%以上, 且可维持相当长的时间, 具有杀菌净化口腔的作用。在口香糖和糖果类食品中以及漱口水中添加茶多酚有明显的口臭抑制效果。含有茶多酚的口香糖比一般口香糖的消臭力高 10 倍,对生理性口臭, 口嚼 3min 即可见效。另外, 以 0. 1%绿茶提取物加入酒及饮料中, 即可开发成具有去口臭功能的酒和饮料, 这种酒及饮料同样对甲硫醇等引起的口臭有明显的消臭效果。 3,5,213.1.6 作保健食品添加剂:茶多酚具有抗菌、消炎、抗衰老、抗辐射、抑制胆固醇上升、降低血压、防止血糖上升、抗肿瘤、防龋抗龋、调节肠道微生物区系、抗机体脂质过氧化等 27 种保健功能,作为一种保健保健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中国医学科学院用茶多酚研制出了一系列具有特殊保健作用的机能性食品抗衰老食品, 防龋抗龋食品, 养肠保健食品。将茶多酚添加到口香糖、巧克力、乳酸饮品中, 可制成防龋抗龋食品 。目前, 在日本和韩国, 这一类食品, 尤其是口香糖, 因其有防龋抗龋效果而倍受消费者青睐。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保健意识的增强,茶多酚机能食品将越来越丰富, 必有广阔的前景。2224 3.1.7 综合应用:茶多酚添加在食品中往往起多重作用,具体一些应用如下:3.1.7.1 用于高脂肪糕点及乳制品:如月饼、饼干、蛋糕、方便面、奶粉、奶酪、牛奶等,加入茶多酚不仅可保持其原有的风味、防腐败、延长保鲜期、防止食品退色、抑制和杀灭细菌、提高食品卫生标准、延长食品的销售寿命,另外,还可使甜味“酸尾”消失、味感甘爽。3.1.7.2 用于饮料生产:茶多酚不仅可配制果味茶、柠檬茶等饮料,还能抑制豆奶、汽水、果汁等饮料中的 VA、VC 等多种维生素的降解破坏,从而保证饮料中的各种营养成份。3.1.7.3 用于水果和蔬菜保鲜:在新鲜水果和蔬菜上喷洒低浓度的茶多酚溶液,就可抑制细菌繁殖,保持水果、蔬菜原有的颜色,达到保鲜防腐的目的。3.1.7.4 用于畜肉制品:茶多酚对肉类及其腌制品如香肠、肉食罐头、腊肉等,具有良好的保质抗损效果,尤其是对罐头类食品中耐热的芽胞菌等具有显著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并有消除臭味、腥味,防止氧化变色的作用。 253.1.7.5 用于食用油脂贮藏:动物性油脂因其自身不含天然抗氧化剂, 易自动氧化而变质, 原因是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甘油脂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自动氧化反应。在油脂中添加茶多酚, 能阻止和延缓不饱和脂肪酸的自动氧化分解,从而防止油脂的质变哈败,使油脂的贮藏期延长一倍以上。 83.1.7.6 用于水产品: 在制作干鱼制品时, 用含茶多酚水(或海水)浸渍水产品, 也可将其喷涂在鱼体表面以代替浸渍处理, 可防止于鱼因“油烧”而引起的变黄及脂质的氧化。在冷冻鲜鱼时, 加入茶多酚制剂, 能使鱼类保鲜效果更好, 使鱼体外观保持鲜度, 防止鱼体脂肪的氧化和“油烧”, 抑制鲜鱼因自身氧化而引起的肉质软化和风味降低的进度,从而保持其鲜度。 183.2 在医疗保健中的应用:茶多酚具有抗衰老、清除自由基、抗癌、抗辐射、除臭、清除牙垢、降血脂、抗菌抑菌、抗过敏等 27 种保健功能,在医疗保健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 26据现代科学研究,人体内过多的自由基是引起人体衰老致病致癌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茶多酚能清除人体过多的自由基、提高人体抗衰老抗肿瘤的能力。另外随着现代化科技的迅速发展,电子产品的应用日益广泛,人体受电磁辐射击的危害越来越来重,而茶多酚就具有抗辐射的作用。有报道指出,给遭受辐射刺激的大鼠服用茶多酚就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长期服用无毒性作用。茶多酚的抑菌抗菌功能可起到洁牙护齿防龋的作用,其除臭功能可起到去除口臭的作用。UIM 等人以测定口臭的特征挥发物甲硫醇为指标,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儿茶素对口臭的抑制作用, 并以常用的除口臭药物叶绿酸铜钠 ( SCC) 作对照, 同时将儿茶素添加到口香糖中令受试者咀嚼。结果表明, 儿茶素对口臭的抑制作用比 SCC 强, 顺序为: ECECGEGCEGCG。在口香糖和糖果类食品中添加茶多酚有明显的口臭抑制效果,漱口水中加入茶多酚可消除口臭。特别是口香糖产品在日韩受到极大的欢迎。 22,273.3 在日用化学品中的应用:茶多酚在日用化学工业的应用也有极为广泛的发展前景。如作为防晒露添加剂, 茶多酚的黄烷醇类化合物在波长 200300nm 处有较多的吸收峰,有“紫外线过滤器”之美称, 可减少日光中的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损伤及减少皮肤黑色素形成等; 作为花露水添加剂, 具有抗菌消炎等功能, 对皮炎和蚊虫叮咬也有一定疗效。日本将茶多酚作美容化妆品添加剂研制出护肤脂,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制出添加茶多酚的花露水茗香露,浙江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和杭州牙膏厂研制出含茶多酚的儿童防龋牙膏,舒庆龄等研制的茶多酚防晒霜、茶多酚护肤霜、茶多酚清凉浴露等等。茶多酚具有维生素 P 的作用, 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 如在唇膏中, 用于预防唇的干裂和干燥感, 同时改善口唇的柔软度; 茶多酚还能增强酪氨酸酶的活性, 能抑制酪氨酸脱羧酶的活性, 可用作护肤品的调理剂和增白剂。除此之外, 茶多酚具有极强的还原性和消除自由基作用, 可以使烟矸和烟雾诱变, 降解有害物质,且不影响香烟口味和兴奋作用, 国外已开发利用茶多酚作为香烟解毒剂。日本还利用茶多酚开发的空气清新剂, 动物用除臭喷雾剂, 厕所除臭剂等早已投放市场, 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17,23,28293.4 在工业中的应用:现代工业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繁荣,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环境污染。在工业中,茶多酚可去除污水中的铅等重金属离子,可望在污水处理方面获得应用。何国荣开发的新型甲醛捕捉剂是以茶多酚为原料, 取得乙醇萃取液 , 经过滤, 萃取, 蒸馏, 干燥等步骤得到茶多酚, 配制成溶液后加入涂料或粘合剂中, 或喷在家具涂料涂层的表面及周围空气中, 使甲醛在水中及涂层本体中的含量均下降到低于国家标准 0.08 mg / m2 的水平。 21,303.5 在农业中的应用:在农业中, 茶多酚对农作物的病原细菌有独特的抑制作用, 茶多酚对农作物的细菌性病原菌有独特抑制作用, 其中没食子儿茶素抑菌效果最强,抑菌最低浓度值为: 100200mg/ml, 对根瘤病菌、蔬菜、豆类和蕃茄等腐病菌抑制能力特好, (浓度值为 2550mg/ml)。对水稻的斑病菌孢子萌芽具有强烈抑制消灭作用。因此,可作为一种新型的生化激素农药。另外,茶多酚可作植物发根活化剂, 仅用 0. 01Lg/mL 的茶多酚处理胡萝卜种子, 结果在 25的条件下, 经46 天后根长 143, 对照级为 100 增长 14. 3%, 所以, 茶多酚是一种良好的植物生长保进剂。茶多酚做成的农业产品对水稻、豆类、胡萝卜和番茄等都有明显的增产和抗病虫害的作用。 31333.6 在畜牧业中的应用:茶多酚具有抗氧化、抗应激、抗菌抗病毒、参与机体免疫调节、调节脂类代谢、改善生产性能、舒缓肠胃、改善畜产品品质、通便止泻等多种保健作用而应用于养猪、养鸡等畜牧业中,所以它还是一种极有潜力的新型饲料添加剂。作为饲料添加剂可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力,提高生产性能,改善肉蛋品质,提高对饲料中营养素的保护效果。近年来,刘卫东等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茶多酚有利于改善固始鸡的脂类代谢,茶多酚能降低试鸡血液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明显增加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降低鸡的腹脂率和肝脂率。也有利用茶多酚作为分离活性蛋白酶的沉淀剂。 34374 茶多酚的提取方法目前,国内外茶多酚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溶剂萃取法、金属离子沉淀法、树脂吸附分离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声波浸提方法、微波浸提法、低温纯化酶提取法、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等 8 种方法。4.1 溶剂萃取法有机溶剂萃取法是较传统的方法,也是目前工业化生产的主要方法。主要是根据茶多酚易溶于水、乙醇和乙酸乙酯等,不溶于氯仿、苯等有机溶剂的特性,利用茶多酚和茶叶中其他成分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进行分离。工艺路线为:茶叶浸提有机溶剂脱色、脱咖啡碱乙酸乙酯萃取回收溶剂干燥茶多酚。4.2 金属离子沉淀法金属离子沉淀法是利用茶多酚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可以跟Bi2+、Ca2+、Ag+、Hg2+、Sb3+等离子产生络合沉淀特点,使其从浸提液中分离出来,从而与水溶液中咖啡碱、单糖、氨基酸等组分分离,从而得到纯度较高茶多酚。工艺路线为:一般工艺路线为:茶叶原料沸水提取过滤沉淀酸转溶萃取浓缩干燥粗品。4.3 树脂吸附分离法树脂吸附法分离原理是吸附树脂对多酚类有选择性吸附、解吸作用的特性来实现茶多酚与其它浸提物组分之间的分离。根据树脂类型不同可以分为吸附柱分离法、离子交换柱分离法和凝胶柱分离法。其方法原理相同,只是操作上有一定的差异。工艺流程为:茶叶热水提取浓缩吸附柱吸附解脱剂洗脱茶多酚洗脱液减压蒸馏回收溶剂真空干燥粉状粗茶多酚水溶解成溶液乙酸乙酯提取减压蒸馏回收溶剂真空干燥粉晶态茶多酚。4.4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绿色分离技术,在提取茶多酚方面非常有应用前景。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与其密度的关系,即利用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而进行的,将超临界流体与待分离的物质接触,使其有选择性地把极性大小、沸点高低和分子量大小的成分依次萃取出来,以达到分离和纯化的目的。工艺过程为:茶叶茶汁浓缩超临界 C02 萃取有机溶剂萃取酯相浓缩干燥超临界 C02 萃取茶多酚。4.5 超声波浸提方法超声波提取茶多酚的优越性,是基于超声波的特殊物理性质。主要是对提取过程进行超声波强化处理,是利用超声波的机械破碎和空化作用,使植物细胞组织更易破碎释放出胞内物,从而加速茶多酚浸提物从茶叶向溶剂扩散速率,再用传统工艺相同的过程从提取液得到茶多酚,然后纯化。工艺过程为:茶叶热水提取超声波处理传统工艺处理粗品茶多酚纯化。4.6 微波浸提法微波辅助萃取技术,简称微波萃取技术。该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分子在微波场中发生高频的运动,扩散速率增大,从而将茶多酚等浸提物在微波的作用下快速浸取出来。是指使用适合的溶剂在微波反应器中从天然药用植物、矿物、动物组织中提取各种化学成分的技术和方法。 384.7 低温纯化酶提取法低温纯化酶提取法是利用低温或酶抑制剂抑制茶叶鲜叶内氧化酶的活性, 进而在提取的过程中保护茶多酚不被氧化的一种提取方法。工艺流程为:鲜茶叶低温冷冻干燥( 或在常温下用酶抑制剂)非水溶剂提取减压蒸馏回收溶剂,加水溶解成水溶液加絮凝剂沉降脱除色素、多糖、果胶、水解单宁等高分子物质氯仿脱除咖啡因乙酸乙酯提取茶多酚减压蒸馏回收溶剂真空干燥粉晶态茶多酚。 394.8 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近年来,利用 HSCCC 分离茶叶中的儿茶素方面的研究较多。Cao 等开展了逆流色谱技术分离儿茶素单体 EGCG/ECG/GCG 的研究,并提出了两步分离的方法。该方法是用选定的乙酸乙酯-甲醇- 水分离出 EGCG 后,将未洗脱出来的ECG 和 GCG 混合组分作为新的样品,经浓缩后再用正己烷- 乙酸乙酯- 水进行二次分离,梯度洗脱分离出 ECG 和 GCG ,得出的单体纯度均在 98% 以上;杜琪珍等利用逆流色谱分离系统,采用流动相梯度洗脱。用双机串联的方法对克量级粗品儿茶素进行分离实验,分离物经干燥、甲醇- 乙醚结晶后可得到纯度在 97% 以上的 EGCG、GCG 、ECG 和 EGC 单体。 4041以上茶多酚的各种提取工艺各有各的优缺点,或工艺不够先进但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投资费用小,或工艺先进但设备复杂、操作繁杂、投资费用大,或工艺先进但技术不够成熟、不能适应大型工业化生产等等。关键还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工艺,在污染最小化、综合利用最优化的情况下争取企业利益的最大化。5 茶多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国内已有报道看,大多数工艺的茶多酚提取率都不到 15%,而茶叶茶多酚的含量大约为 20%30%。因此,目前的各种提取和分离工艺还需要进一步改进。许多新方法如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等,在茶多酚提取工艺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技术条件还不成熟,还不适宜大规模生产,但就其方法本身而言,比现有方法具有更大的优越性。此外,茶多酚的进一步改性,以增强其抗氧化能力的持久性也是值得非常关注的研究课题。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人,茶多酚的应用范围必将得到不断的扩展。 426 茶多酚的应用前景及展望茶多酚具有的多种功能特性,使其在食品、医疗保健、日用化学品、工业、农业、畜牧业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天然、营养、无毒成为国内外食品、日用品、食品添加剂等生产的主要发展趋势,而茶多酚有良好的保鲜、抗氧化性质,因此在这种大趋势下茶多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其应用会越来越广泛。1990 年美国医学基金会主席曾说:茶多酚是21 世纪对人类健康产生巨大效果的化合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产地之一,茶叶资源十分丰富。在茶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灰末、修剪叶、甚至滞销的粗老茶,目前几乎全作废料弃去。如果将这些都利用起来,开发茶多酚将有足够的资源保证。深入开展茶多酚提取及生物学活性的研究,开发出能够防治肿瘤、心血管疾病等一系列具有医疗和保健用的药品、食品、化妆品、生活材料等,不仅可以为保障人民做出巨大的贡献,而其还可以创造出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并走向国际市场。25,42参考文献1 李 浩. 茶多酚抗氧化剂在食品上的研究与应用综述. 综述2 孙华林. 天然抗氧剂茶多酚在食品行业应用前景. 化学中间体-科技与开发.2003.013 曾 磊,张玉军. 茶多酚的功能特性及应用. 牙膏工业.2003.01:41464 王小军,秦福生.李小勇. 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及其在肉制品贮藏保鲜中的应用. 肉类工业.2006.02:35385 陆爱霞,姚 开,吕远平,等. 茶多酚提取和应用研究进展 J . 食品科技.2003, 19( 2): 53 556 杜荣茂,刘梅森,何唯平. 天然功能性食品添加剂茶多酚.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4.027 朱桂勤,李建科. 茶多酚的功能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26 (1):33-35.8 姜红波,赵卫星,温普红. 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的应用. 应用化工.2010.109 周 玲. 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的应用 J .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5.16( 4) : 969910 王佩华,赵大伟,迟彩霞,孙丽梅. 天然抗氧化剂茶多酚在食品贮藏保鲜中的应用. 贵州农业科学.2011. 39( 3) : 210 21311 王佩华,赵大伟. 茶多酚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33) : 1907519076, 1908912 官兴丽,罗理勇,曾 亮. 茶多酚在食品贮藏保鲜中的应用现状. 食品工业科技.2010.0713 杨贤强,曹明富,沈生荣. 茶多酚生物学活性的研究E. 茶叶科学.1993.1314 杨贤强,沈生荣,贾之慎,等. 茶多酚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的机理及其应用基础研究E. 中国茶叶加工.1994.0115 浙江大学茶学系主编. 茶叶大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16 杜荣茂,刘梅森,等. 天然功能性食品添加剂茶多酚 J .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4 .(2)17 王玉春 茶多酚的提取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8.0518 贾之慎,杨贤强. 茶多酚杭氧化作用的研究与应用. 食品科学.1990.19(11)19 胥佰涛,徐 平,沈生荣. 茶多酚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J. 茶叶.2007.33 ( 3): 14314620 李学鸣,孟宪军,彭 杰. 茶多酚生物学功能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J. 中国酿造. 2008.27(24): 131521 杨贤强,沈生荣,黄品篯,等. 茶多酚生物活性的研究J. 茶叶科学.1992.18(S):112117 22 于华忠,龚竹琼,张东山. 茶多酚的研究进展. 生理生化.2004.0423 唐裕芳. 茶多酚的综合利用现状. 茶业通讯.19942012.(1998)24 周友亚. 茶多酚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 J . 广州食品工业科技. 2001. 17 ( 3): 79 8125 梁自达,沈 舫,田 军,万云龙,甘月明,徐爱群. 茶多酚的功能、制取方法及其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精准施肥决策支持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电子比价工具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高密市消防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直播脱口秀节目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现场急救知识专题培训课件
- 2025年老年健康管理长期照护服务模式创新与护理服务质量提升路径
- 2025年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规划与管理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报告
- 2025年物流行业物流信息化建设与运营报告
- 现场创新思维课件
- 现代财政学原理课件
- 聘请执行校长合同协议
- 订购白酒居间合同协议
- GB/T 6516-2025电解镍
- 2024年中考英语考纲词汇重点单词800词(复习必背)
- 高中物理第八章 静电场专题复习
- 西柏坡的故事与红色教育
- (完整版)常见中药材和中药饮片造假、掺假现象及鉴别方法
- 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
- 2024全球工程管理前沿
- 小学科学课实验安全
- 人防指挥中心设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