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义勇为利益保护法律对策研究_第1页
见义勇为利益保护法律对策研究_第2页
见义勇为利益保护法律对策研究_第3页
见义勇为利益保护法律对策研究_第4页
见义勇为利益保护法律对策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见义勇为利益保护法律对策研究摘 要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来被人们所称颂,在当今社会见义勇为的事迹更是不计其数。由于见义勇为历来都被归属为道德范畴,所以法律方面很少涉及见义勇为,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一些见义勇为事件发生后出现问题时,比如见义勇为者由于得不到及时的救助而遭受经济损失,有时甚至是遭受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所以对见义勇为者的利益进行法律保护势在必行。第一部分是对见义勇为的界定,主要包括见义勇为的缘起,见义勇为的道德和法律的属性和联系,见义勇为的认定(主要阐述构成要件) ,见义勇为的概念表述。第二部分是见义勇为的法律定性,主要从民法和行政法对见义勇为的法律属性作出判断,主要学说包括无因管理说,正当防卫说,契约论,行政协助说等。第三部分是见义勇为的救济,主要指见义勇为的救济补偿理论基础和以无因管理和行政补偿为主的救济手段。第四部分是现今社会中见义勇为制度的缺陷和不足,主要包括保护的缺陷和面临的困境和原因。主要表现在立法混乱,实施操作性差。第五部分是见义勇为制度的改善,主要是立法建议,主要就见义勇为认定、主体的权利、对实施者的具体保护等方面制定见义勇为的专门立法。关键词 : 见义勇为; 法律属性; 救济; 立法建议2ABSTRACT“Being ready to help others for just cause” is the traditional virtue of the Chinese nation, being praised by persons. In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the case of “being ready to help others for just cause” is innumerable. Because of “being ready to help others for just cause” is belong to the moral category, law and regulations of “being ready to help others for just cause” is lack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bad result after the case of “being ready to help others for just cause”, for example, owing to be not able to acquire the timely protect, the persons who had been ready to help others for just cause have suffered the economic lose and the affliction of mind and body, we should afresh understand “being ready to help others for just cause”.First part is the definition of “being ready to help others for just cause”, including the origin of “being ready to help others for just cause”, the relation of the “being ready to help others for just cause” and moral, the identification of “being ready to help others for just cause” (is to behaves righteously the behavior constitution important document), and the concept of “being ready to help others for just cause”. Second part from the civil law and administrative law to verdict and is legal nature of “being ready to help others for just cause”, including voluntary service, justifiable defense act, the theory of contract, administration assist action and so on. Third part is the relief of “being ready to help others for just cause”, including the relief theory and the relief methods of “being ready to help others for just cause”. Forth part is the defect of “being ready to help others for just cause”, in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including the defense defect and the causes. Fifth part i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ystem of “being ready to help others for just cause”, including the advices of special laws.3Keywords: “Being ready to help others for just cause”; Legal nature;The relief ; Legislative advice目 录摘 要 .1ABSTRACT. 2绪论.51.见义勇为者利益保护的理论问题 .81.1 见义勇为的界定.81.1.1 见义勇为的概念.81.1.2 见义勇为的构成要件. 91.2 见义勇为的法律定性.101.2.1 见义勇为的民法观点.101.2.2 见义勇为的行政法观点.121.3 义勇为者的利益保护 .141.3.1 见义勇为者利益保护的理论.141.3.2 见义勇为者利益保护的方式.152.我国对见义勇为者利益保护的不足.172.1 立法中的不足 .173 见义勇为者利益保护的立法建议. 193.1 采取统一立法模式.193.2 明确见义勇为的构成要件.1943.3 明确见义勇为者的权利和责任承担主体.193.4 见义勇为者利益保护的规定.203.5 程序性问题.204 结语.21注 释.22致 谢.24参 考 文 献 .25外文参考文献 (译文).26外文参考文献 (原文).285绪论一、研究背景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赞赏。当今社会勇斗夕徒、救灾抢险的英雄事迹时常出现,但也存在见义勇为者合法利益受到损害却得不到相应的保护的问题。见义勇为,通俗的说是指“见到维护正义的事情,就勇敢的去做” ,但实际生活中见义勇为却并不如此简单。见到了维护正义的事,大家都愿意去做吗?大家该如何去做?做了以后又将产生怎么样的后果?国家、社会与受益者是否对见义勇为者应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责任?在没有特定法律对见义勇为者提供有效保护的情况下,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时常出现,这也使得很多人不愿去见义勇为,这种局面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本文通过对见义勇为的构成要件及其行为性质的探讨,及对认定标准和对见义勇为进行利益保护的方法的探寻,提出个人对立法的建议。二、国内外有关规定目前我国没有明确的、统一的法律、法规对见义勇为作出规定,主要有以下一些观点。我国民法对见义勇为的保护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无因管理制度。主要法律依据是民法通则第93 条和相关司法解释。依据民法通则第93 条规定,无因管理是指没有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而自愿管理他人事务或为他人提供服务的行为。在见义勇为行为发生之后,行为人和被救助者之间就形成了民法上的无因管理之债,行为人所受的正常合理的损失和费用,应当由被救助者(即受益人)赔偿,即见义勇为人可以要求受益人补偿其损失。二、是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制度。根据民法通则第128 条和第129 条的规定,当见义勇为人因为见义勇为而造成侵权人或第三人损害的,可以不负赔偿责任,即使防卫过当或避险过当,也只是承担适当的民事责6任。同时民法通则第106 条第2 款规定和第119 条规定可得出,当见义勇为人的危险是由第三人引起时, 可认为见义勇为人与第三人之间产生了侵权行为之债,见义勇为人即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三、防止侵害制度,认为行为人无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或减少国家、集体或他人利益的损害,而对正在发生的不法侵害或其他危险予以制止或排除的行为。我国民法通则第109条“因防止、制止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的财产、人身遭受侵害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有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受益人也可以给予适当的补偿。”根据刑法第20 条第1 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方面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由此得出,除保护本人利益的行为外,其他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益的行为,均可称为是见义勇为。对这一行为,根据刑法的规定,见义勇为人对不法侵害人是不负刑事责任的,即使防卫过当也只是承担减轻或免除处罚的责任。刑法第21 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由此也可知,对于为了保护国家、集体或他人权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的见义勇为,就算造成社会或他人损害的,可以不负刑事责任;即使超过必要限度,也应当免除或减轻处罚。另外,一些地方立法对见义勇为者的利益保护作出了规定。青岛市首开先例,于1991 年颁布了青岛市表彰见义勇为公民的规定之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布地方性法规或地方政府规章,对见义勇为进行了立法保护,但见义勇为的界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国外在见义勇为保护方面有不同的规定。美国有两部关于助人为乐的法律:救援责任法和善行法案。救援责任法规定了特殊关系人之间责任,比如消防人员、急救人员有责任救助危境中的公众,配偶间互相救援,父母子女间的救援,还有相当一部分州将此法律延伸到普通百姓,任何人需要对求助的陌生人予以协助。善行法案保护的是施救人员,如果施救人员在帮助他人时造成意外伤害,可免除法律诉讼。7还有部专门性的法律好撒玛利亚人法,是为见义勇为量身定造,避免其惹麻烦上身。好撒玛利亚人意为好心人、见义勇为者。虽在联邦和各州有各种司法变化,不过一些特点是共同的:陌生人对受伤者进行紧急医疗抢救中出现的失误,给予法律责任赦免。这种情形必须在紧急事件发生现场,而且这种救助是无偿的。 法国刑法典第223条第6款规定:“任何人对一项损害、侵犯他人人身安全的重罪或轻罪,能采取个人行动或唤起救助行动、且对其本人或第三者无危险,却故意不去做的,要被处5年监禁与7.5万欧元罚金;同样,任何人对陷入危境的他人,能采取个人行动或唤起救助行动、且对其本人或第三人无危险,却故意不给予救助的,要被判处与上述同样的惩罚。”法国刑法的含义十分明确:对任何侵犯他人人身安全的犯罪行为要救助,同样,对陷于危境的他人必须救助,违反上述两条的都属于犯罪。可见在法国见义不为是要受到刑罚的。 加拿大安大略省2001年颁布的见义勇为法中的规定:“无论习惯法如何规定,自愿且不求奖励报酬的个人,不必为施救过程中因疏忽或不作为所造成的伤害承担责任。”在加拿大,制定见义勇为的相关法律是为了打消施救者担心的因施救不当而惹上官司的顾虑,以防止他们事后成为被告。对于加拿大各州来说,见义勇为分属不同的法律范畴。安大略省设有专门的见义勇为法,亚伯达省则称为紧急医疗救助法,还有的州见义勇为相关法规体现在志愿者服务法中。8第一章 见义勇为者利益保护的理论问题一、见义勇为的界定(一) 、见义勇为的概念1. 见义勇为的词源易经:“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也就是说,凡攻击愚昧无知的人,是贼寇的行为,会受到惩罚;对于抵御这种寇贼行为的人,应受到保护。 论语:“见义不为,无勇也” 。唐朝对见义勇为做了更加广泛的规定,据唐律疏议卷 28 记载:“有人殴击他人折齿、折指以上,若盗及强奸,虽非被伤、被盗、被奸家人及所亲,但是傍人,皆得捕系以送官司。 捕格法,准上条 ,持杖拒捍,其捕者得格杀之;持杖及空手而走者,亦得杀之。 ”就是说,唐律中对于实施犯罪行为的不法之徒不允许其反抗和逃跑;如果其反抗和逃跑,即使是旁人也可以对其格杀勿论。清朝康熙二十九年间(1690 年)刑部规定:“其犯罪拒捕拿获之人被伤者,另户之人照军伤,头等伤赏银五十两,二等伤四十两,三等伤三十两,四等伤二十两,五等伤十两。 ”“如营汛防守官兵捕贼受伤者,照绿旗阵伤例分别给赏;若被伤身亡者,亦照绿旗阵亡例分别给与身价银两。 ”清代的法律制度对见义勇为者的保护已从单纯的人身安全保护扩展到对其财产的保障。国外关于“见义勇为”的说法也早在古犹太法中就有了,他们没有用“见义勇为”这个词,而是引用了圣经利末记中的一句话:“在你的邻人流血时,你必不得袖手旁观” 。他们往往把“见义勇为者”称之为“好撒马利亚人”。2. 见义勇为的法律概念目前没有统一的说法,各个地方有自己的规定。四川省的规定为:“本条例所称见义勇为,是指公民在履行特定义务以外,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或他人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同各种违法犯罪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的行9为。 ”山东省的规定为:“本条例所称见义勇为,指非因法定职责或者约定义务,为保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的行为。 ”福建省的规定为:“本条例所称见义勇为指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或抢险救灾的合法行为。 ”黑龙江最新的条例规定为:“本规定所称的见义勇为,指在法定职责、法定义务、约定义务之外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生命、财产安全,制止正在发生的违法、涉嫌犯罪的行为或者实施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 ”北京规定为:“本条例所称见义勇为,是指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与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的行为。 ”湖北规定为:“本规定所称见义勇为是指人民群众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同违法犯罪行为和重大灾害事故作斗争的行为。 ”上海规定: “本办法所称的见义勇为,是指个人为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制止违法犯罪、协助有关机关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以及抢险救灾的行为。 ”山西规定:“ 本条例所称见义勇为人员,是指非因法定职责,为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挺身而出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和抢险、救灾、救人,事迹突出的人员。浙江省规定:“见义勇为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予以奖励:(一)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事迹突出的;(二)主动协助公安、司法机关追捕犯罪嫌疑人或者脱逃犯,事迹突出的;(三)在排除治安灾害事故中,事迹突出的;(四)在与突发性自然灾害作斗争中,事迹突出的;(五)其他符合本条例第二条第二款规定,事迹突出的。 ”3. 见义勇为的学理概念见义勇为即:“看到合乎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 ”有学者提出“见义勇为”应该是:“不负有法定或约定救助义务的公民,为使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利益免受或少受到不法侵害、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冒着较大的人身危险,挺身而出,积极实施救助的合法行为” 。有学者从更为广泛的角度认为:“见义勇为一般是指当他人或国家、集体、社会的权益受到损失和侵害的时候,不顾个人利益,维护非己权益的行为” 。笔者认为对见义勇为的主体不须要作出严格的规定,对于其行为的性质,10行为的取向应作出相对明确的规定,根据此思路,见义勇为是指出于非法定、约定或职务行为的行为人为了保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人身、财产安全,,制止违法、涉嫌犯罪的行为或者实施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二)见义勇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