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说明书及计算_第1页
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说明书及计算_第2页
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说明书及计算_第3页
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说明书及计算_第4页
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说明书及计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及计算一、 工程概况随着人口的增加,G 市因原污水厂处理能力不足,因此拟新建一座市政污水厂,设计日处理量为 8 万吨。污水来源为市区城市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水质为典型城市污水水质,处理后水质要求满足 GB28918-2002 标准,纳污河段水质标准为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标准。该说地面较平坦,厂区面积足够。二、 设计资料1、 水量水质资料污水设计流量为 8 万 t/d,污水流量总变化系数取 1.2;起进水水质如下表污水进水水质表项目 BOD5 COD SS TN NH3-N单位 Mg/l Mg/l Mg/l Mg/l Mg/l数值 150 300 200 35 30污水处理后的水质要求达到 GB18918-2002 中一级标准的 B 标准,具体数值入下表污水出水水质表项目 BOD5 COD SS TN NH3-N单位 Mg/l Mg/l Mg/l Mg/l Mg/l数值 20 60 20 10 52、 气象水文资料风向:多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为-5 最高月平均气温为 35极端气温:最高为 42 ,最低为-12,最大冻土深度为-0.25m水文: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850mm/a多年平均蒸发量为 990mm/a地下水平均埋深为-0.7-0.8m3、 厂区地形污水厂选址区域平均海拔为 150152m 之间,平均地面标高为 151.5m。地面平均坡度为 0.10.2%,地势走向为西北高东南低。厂区建筑面积足够。三、 设计依据1、水处理工程 (张奎,中国建设工业出版社)2、水处理工程师手册 (唐受印 戴友芝等,化学工业出版社)3、室外排水工程设计规范4、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六册5、污水处理厂工业设计手册 (高俊发 王社平,化学工业出版社)四、设计要点1、城市排水系统为暗管系统,且有中途泵站,仅在泵前格栅间设计中格栅,进厂管道管底标高为-4.0m(相对污水处理厂平整后地面标高);2、该市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统,污水流量总变化系数为 Kz=1.2;3、曝气池工艺之前,各种构筑物均按最大日最大时流量设计,曝气池工艺之后(包括曝气池工艺)构筑物按平均日平均时流量计算,各种设备选型计算按最大日最大时流量计算,灌渠设计流量按最大日最大时流量设计;4、曝气池采用推流式,穿孔管鼓风机曝气;5、每个构筑物不应小于两组,且考虑同时使用进行设计。五、处理工艺的选择1、常用的几种城市污水处理工艺(1)、传统活性污泥工艺活性污泥工艺是污水处理的主要工艺,传统活性污泥工艺采用中等污泥负荷,曝气池为连续推流式。若只要求去除有机污染物时,传统活性污泥工艺仍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对传统活性污泥工艺进行的各种改进,产生了很多种不同的活性污泥工艺。一些工艺较传统工艺处理功能增强,一些工艺运行更加稳定,而另外一些工艺的费用大大降低或运行更加方便。这些改进可以分为:池形的改进、运行方式的改进、曝气方式的改进、生物学方面的改进以及投加填料等几个方面。(2)、氧化沟氧化沟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其曝气池呈封闭的沟渠型,故它在水力流态上不同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它是一种首尾相连的循环流曝气沟渠,污水渗入其中得到净化,最早的氧化沟渠是加以护坡处理的土沟渠,是间歇进水间歇曝气的。从这一点上来说,氧化沟最早是以序批方式处理污水的技术。氧化沟污水处理的整个过程如进水、曝气、沉淀、污泥稳定和出水等全部集中在氧化沟内完成,最早的氧化沟不需另设初沉池、二沉池和污泥回流设备。随着处理规模和范围逐渐扩大,通常采用延时曝气。连续进出水,所产生的微生物污泥在污水曝气净化的同时得到稳定,不需设置初沉池和污泥消化池,处理设施大大简化(3)、A/O 工艺A/O 工艺也叫厌氧好氧工艺,A(Anacrobic)是厌氧段,用于脱氮除磷;O(Oxic)是好氧段,用于除水中的有机物。2、选择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时应着重考虑五个方面(1).投资省。目前大部分污水处理项目都是国有资金投资的,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缺口庞大,控制投资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大有益处。(2).运行成本低。运行成本是污水处理厂能否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是选择处理工艺的主要指标之一。(3).占地少。土地资源是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因素。(4).脱氮除磷效果好。随着我国大面积水体环境的富营养化,污水的脱氮除磷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实施的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也明确规定了适用于所有排污单位,非常严格地规定了磷酸盐排放标准和氨氮排放标准,这就意味着选择污水处理工艺首先要考虑脱氮除磷的问题。(5).现代先进技术与环保工程的有机结合。现代先进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自控系统设备的出现和完善,为环保工程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目前,国外发达国家的污水处理厂大都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和自控系统,保证了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和稳定合格地出水,而我国在这方面还比较落后。计算机控制和管理也必将是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发展的方向。3、选择 A/O 工艺A/O 工艺的优点与缺点(1)流程简单,不需外加碳源和后曝气池,以原污水为碳源,建设和运行成本较低。(2)反硝化在前、硝化在后,设内循环,以原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碳源 ,效果好,反硝化反应充分。(3)曝气池在后,使反硝化残留物得以进一步去除,提高了处理水水质。(4)A 段搅拌,只使污泥悬浮 ,而避免 DO 的增加。O 段的前段采用强曝气,后段减少气量,使内循环液的 DO 含量降低,以保证 A 段的缺氧状态。A/O 工艺的缺点(1)由于没有独立的污泥回流系统而不能培养出具有独特功能的污泥,难降解物质的降解率较低。(2)若要提高脱氮效率,必须加大内循环比,因而加大运行费用。从外、内循环液来自曝气池 ,含有一定的 DO,使 A 段难以保持理想的缺氧状态,影响反硝化效果,脱氮率很难达到 90%。(3)影响因素:水力停留时间( 硝化6h,反硝化3000mg/L)、污泥龄(30d)、N/MLSS 负荷率(0.6m,池总宽 B=2b=2.4m(4)有效水深:h2=A/B=3.703/2.4=1.543m (介于 0.251m 之间)(5)贮泥区所需容积:设计 T=2d,即考虑排泥间隔天数为 2 天,则每个沉砂斗容积 3551 6.012.864.0486mKxTQV(设两个沉砂池,每个 2 个格共有 8 个沉砂斗)其中 X1:城市污水沉砂量 3m3/105m3,K:污水流量总变化系数 1.2(6)沉砂斗各部分尺寸及容积:设计斗底宽 a1=1.0m,斗壁与水平面的倾角为 60,斗高 hd=0.5m,则沉砂斗上口宽: mhd 58.106tan.260tan1沉砂斗容积:322212 84.0)1.581.(65.)(6 mhVd (略大于 V1=0.6m3,符合要求)(7)沉砂池高度:采用重力排砂,设计池底坡度为 0.06,坡向沉砂斗长度为maL17.258.72则沉泥区高度为h3=hd+0.06L2 =0.5+0.062.17=0.63m池总高度 H :设超高 h1=0.3m,H=h1+h2+h3=0.3+1.543+0.63=2.473m(8)校核最小流量时的流速:最小流量即平均日流量Q 平均日 =Q/K=0.926/1.2=0.772m3/s则 vmin=Q 平均日 /A=0.772/3.703=0.210.15m/s,符合要求(9)计算草图如下: 出出4 出3、初沉池3.1 采用中心进水辐流式沉淀池:图四 初沉池简图3.2 设计参数:沉淀池个数 n=2;水力表面负荷 q=1m3/(m2h);出水堰负荷1.7L/sm(146.88m3/md);沉淀时间 T=2h;污泥斗下半径 r2=1m,上半。为 挂 泥 板 高 度 , 取;为 缓 冲 层 高 度 , 取 5m.0h5m.0h3径 r1=2m;剩余污泥含水率 P1=99.2%3.2.1 设计计算:3.2.1.1 池表面积 204qQA3.2.1.2 单池面积2m1n单 池3.2.1.3 池直径 )取单 池AD36(7.5043.2.1.4 沉淀部分有效水深(h 2)混合液在分离区泥水分离,该区存在絮凝和沉淀两个过程,分离区的沉淀过程会受进水的紊流影响,取 =22=4h3.2.1.5 沉淀池部分有效容积 322 .069431.4mhDV3.2.1.6 沉淀池坡底落差 (取池底坡度 i=0.05)mrDih5.023605.214 3.2.1.7 沉淀池周边(有效)水深 hH.4.4320 ),60.943(0满 足 规 定HD3.2.1.8 污泥斗容积 73m.1tg60)2(tg)r(216 污 泥 斗 高 度3.2.1.9 沉淀池总高度H=0.55+5+1.73=7.3m4、A/O1.有效容积(V)设:日平均时流量为 Q=80000m3/d=926L/sBOD 污泥负荷 Ns=0.15KgBOD5/(kgMLSSd)污泥指数:SVI=80回流污泥浓度:Xr=106/SVIr(r=1)=12500mg/L污泥回流比为:R=50%曝气池内混合污泥浓度:MLSS =R/(1+R)Xr= 12500=4166.675.01mg/L则:XNQSVsa )取 1640m3(1639.7.415.0)20(82.缺氧池与好氧池的体积设:缺氧池与好氧池的体积比为 1:3,分两组则:缺氧池的体积为 2080m3好氧池的体积为 6240m3设:有效水深为 6m则:缺氧池面积 346.67m2好氧池面积 1040m2缺氧池的宽为 10m,每格深为 5m,长为 35m好氧池的宽为 20m,每格深为 10m,长为 52m好氧池长宽比为 52/10=6.2,在 5-10 之间,符合要求宽深比为 10/5=2.0 在 1-2 之间,符合要求3.污水停留时间t =16639.9824/80000=4.99hQVA 段停留时间是 1.25h,O 段停留时间是 3.74h,符合要求。4剩余污泥量W=aQ 平 Sa-bVXr+0.5Q 平 Sr(1)降解 BOD5 生成的污泥量W1=aQ 平 Sa=0.680000(0.15-0.02)=6240kg/d(2)内源呼吸分解泥量Xr=0.7512500=9375mg/L,(fx=0.75 )W2=bVXr=0.05166409.375=7800kg/d(3)不可生物降解和悬浮物的量W3=0.5Q 平 Sr=0.580000(0.15-0.02)=5200kg/d(4)剩余污泥量为W=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