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8 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教学时数:2 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有感情的诵读诗歌。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学习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2.技能目标:理解本诗主要意象的象征意义,把握诗歌诵读技巧。3.效果目标: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本诗主要意象“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潜涌在诗歌文字之下的深沉情怀。 教学难点:理解本诗主要意象的象征意义,把握诗歌诵读技巧。 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2教学过程: 一、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1. 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教师:个别纠正并补充。学生:借助网络进行搜集,小组合作。2. 理解题目及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教师:难点引导,个别归纳。学生:借助注释,成员合作。3. 理解本诗主要意象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兴趣。教师:结合诗歌主题,逐步引导、归纳。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补充、完善。二、问题梳理与解答(一)基本层次问题问题一:导入2003 年,温家宝总理应邀访美,在当地的华人华侨见面会上,温总理深情地说:“台湾问题让我辗转难眠。台湾是我的乡愁,是最大的国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他的一席话激起了在场所有人热烈的掌声,甚至成为第二天各大媒体报导的醒目标题。是啊,这诗一样美3好动情的语言触动了人们心底深深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被媒体争相转载的诗句,却并非温总理原创,它早在 1938 年就唱响中国大地,它来自一首情诗,一首献给土地、献给祖国的情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它、感受它,去迎接一次灵魂的冲击和洗礼吧!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 1938 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问题二:背景与作者简介1.背景这首诗发表于 1938 年,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初中历史,想想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1937 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了 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2.作家作品4有谁知道诗人艾青,请进行简要的介绍。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1910 年出生在浙江一个中等地主家里。由于艾青出生时是难产,算命先生说艾青命里克父母。于是,父亲把艾青送往同村一个贫苦妇女大叶荷的家中哺乳寄养。艾青在大叶荷的家中被寄养了五年,塑造了他朴实、正直、善良的性格。最初艾青在法国学习绘画,回国后因用画笔抨击黑暗现实,反映劳苦大众疾苦而被捕。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就诞生在狱中。从此,诗人踏入到了为我们民族的命运歌唱与呐喊的行列,写下了大量的诅咒黑暗,向往光明,歌唱土地和人民的诗歌。他的诗鼓舞和激励着无数热血青年走向为民族事业而战的革命道路。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他的诗作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都很有名。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问题三:解题题目“我爱这土地”中,能够直接表达出作者情感的是哪一个字?明确:“爱”,“爱”字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土地的热爱。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在他的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事物一个是土地,另一个是太阳。在这里,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你们觉得“土地”指的是什么?5明确: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的祖国。事实上,对祖国的热爱,才是艾青作品中咏唱不尽的旋律。那么,象“土地”这样被诗人赋予了一定含蓄的象征意义的事物,我们就把它叫做“意象”。我爱这土地也就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问题四:朗读课文 1. 教师范读(正音、规范诗句的停顿及重音)。 2.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歌。 3. 指名读。4. 全体学生齐读,充分感受诗句中的深情。(二)较高层次问题(鉴赏全诗)问题一: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诗人在这里把自己假设成一只鸟,不是一匹驰骋疆场的战马,目的在于一只鸟是平凡的、普通的、他的力量是十分弱小的。作为这样一个弱小的个体“也”要歌唱,也要为它深爱的土地尽一份力量,小鸟都能这样,又何况是人呢?诗人作为一位有志青年,以天下为己任,就更应该为它爱着的土地歌唱了。我们都知道鸟儿鸣叫声一般都用“优美”、“清脆”来形容,可诗中鸟儿的呻吟却是嘶哑的,如果我们把“嘶哑”换成“清脆”、“嘹亮”好不好? 6明确: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像一只杜鹃,声声啼血,它充满着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诗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如果换用“清脆”、“嘹亮”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这就是诗歌常采用的象征手法,鸟是诗人的象征,借鸟的形象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问题二:从以下四句中,找出鸟儿都歌唱了什么?明确:土地、河流、风、黎明。(板书)这四个事物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意象”,意象是用来传达抽象含蓄的感情的,那么诗人在这里都向我们传达了怎样的感情呢,我们具体来看这四句诗。 问题三:“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明确:“土地”代表的是什么? -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是我们历史悠久而又灾难深重的祖国的象征。当时的祖国处在什么样的状况之下?正在遭受一场“暴风雨”。 “暴风雨”指的是什么?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问题四:在这样的血雨腥风下,中国人民屈服了吗?我们看下两句“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的吹刮着的激怒的风”7明确:河流是永远汹涌的,风是无止息的刮着的,这说明中国人民的意志是不会被摧毁的。“河流”表现了民众的悲愤,“风”表现了民众愤怒的情绪,“河流”与“风”象征了中国人民坚持到底的反抗。(学生齐读者两句诗,读出慷慨激昂的气势。)问题五:这两句中还有两个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的词,是哪两个?明确:“悲愤”、“激怒”。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无耻行径,河流和风被激怒了,诗人艾青被激怒了,所有的中国人民也被激怒了。只要“暴风雨”一天不停,英勇的中国人就要抗争,而且要抗争到底。问题六:“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明确:“黎明”象征了什么?希望,使诗人对胜利深切的向往。“黎明”为什么是“温柔的”呢?人们经历了国土沦丧、腥风苦雨之后,终于透过树林间看到了黎明的曙光,大家想想这是黎明会带个你什么感觉?温柔,这个温柔与前面的暴风雨相对,给人们温暖、轻松、愉悦的感觉,充满了生机。黎明的到来,就意味着胜利的到来。 问题七:看到了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都烂在这土地里面” 怎样理解这两句诗?(小组讨论)8明确:对我深爱的土地,鸟儿即使喉咙嘶哑,也要去放声歌唱;即使死去,也要魂归这片热土,也要把自己的羽毛腐烂在这里去肥沃土壤。生于斯,歌于斯,死于斯,葬于斯。这是鸟儿对土地的情感,艾青对祖国的情感。谁能替诗人把这种情感更直接的表达出来?对祖国的眷恋、至死不渝的爱。这是整首诗歌感情的升华。再读者两句诗,把理解融入到朗读中。问题八:鸟儿死了,艾青又回到了现实,代表所有被激怒的中国人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齐读)“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是这样一个对土地无限依恋的诗人,一个连自己的生命都可以献给祖国的人,他为什么会流泪呢?而且还是常含泪水?这是懦弱的表现吗?明确:不是,它是对战争给大地带来的灾难而悲痛,是因为对祖国深沉的爱而流泪,“常含泪水”恰好照应了开头的“嘶哑”。 问题九:最后两句的作用?(1)揭示全诗的主旨。 (2)这两句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的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3)这是全诗的精华,是那个苦难的年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 三、课堂小结9今天的中国,繁荣昌盛,热爱祖国似乎人人都能做到。但那时我们的祖国残破、贫穷、落后,诗人还能义无反顾地去热爱她,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她,不是更值得敬仰和歌颂吗。这种对国土的挚爱之情正是串联起诗人和我们之间情感的链条,使我们与诗人产生了心灵的共鸣。到这里,我们深刻理解了作者的情感。他在用心歌唱、用灵魂歌唱、用自己全部的生命在歌唱。歌唱我们神奇的土地,歌唱我们勤劳勇敢顽强的人民,歌唱祖国灿烂的未来。这是一种深沉博大的爱国情感,怎能不让我们眼里常含泪水?联想起今天的中国,它现在的一切变化和成就无不是和我们中华民族努力奋进的精神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安徽省利辛县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预测试题含解析
- 内蒙古呼伦贝尔扎兰屯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学业测评模拟英语试题(无答案)
- 风电场安全规程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6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化学九上期中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江苏省金坛区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暨南大附中2026届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辽宁沈阳市大东区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离婚房产分割协议书及子女抚养及财产分配协议
- 毒品成瘾原因课件
- 金太阳福建省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联考数学试卷
- 2025年公需课《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题及答案
- 2025-2026学年外研版七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2025-2026学年人美版(2024)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连锁药店考勤管理制度
- 安全防范系统升级和服务协议
- 2025年吉林省教育系统后备干部考试题及答案
- 富士康自动化培训知识课件
- 北宋名臣滕元发:才情、功绩与时代映照下的复合型士大夫
- 2025年中小学生宪法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