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的鉴别诊断ppt演示课件_第1页
发热的鉴别诊断ppt演示课件_第2页
发热的鉴别诊断ppt演示课件_第3页
发热的鉴别诊断ppt演示课件_第4页
发热的鉴别诊断ppt演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热的鉴别诊断1.定义n 发热 是指病理性的体温升高,是人体对于致病因子的一种全身性反应。n 一般说来, 正常健康人的体温是比较恒定的,一般波动于 36.2 -37.2 ,一天内的体温波动一般 1 -1.2 以内。n 一般如腋温超过 370C尤其超过 37.20C可初步认为发热。2.体温恒定外界温度 ,体内血液温度上升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同时皮肤感受器反射性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血管舒张、出汗加速使散热。外界温度 ,体表血管收缩,出汗停止, 产热增加,加强代谢,肌肉收缩,寒战。产热、散热为平衡 体温恒定3.热度n 据发热的高低可分为:低热 37.238.0。 C 中等度热 38.139。 C 高热 39.141。 C 超高热 41。 C以上4.临床分类n引起发热的疾病很多,可分为 感染性与非感染性 两大类:n感染性发热 : 占最大多数,包括由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和急、慢性全身与局灶性感染引起的发热。5.非感染性发热 由下述原因引起n 血液病: 如白血病、恶性网状细胞病等。n 变态反应: 如风湿热、药热、血清病等。n 恶性肿瘤: 如恶性淋巴瘤、癌等。n 结缔组织病:如 SLE、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n 物理及化学性损害:如热射病、大手术后、骨折、大面积烧伤等。n 神经源性:如脑出血、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n 其他:如甲亢、严重失水或出血、组织坏死 6.发热疾病的检查n 发热的原因复杂,常造成诊断上的困难。因此,遇有发热原因未明的病人,必须认真仔细地进行全面诊查,并结合动态观察,以便及时确立诊断。现将对发热有一定鉴别诊断意义的几方面情况略述于下。7.病史( 1)详细询问病史往往对发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线索,如发病地区及季节,对传染病与寄生虫病特别重要。1、某些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黑热病、丝虫病等有严格的地区性。2、斑疹伤寒、回归热、白喉、流脑等流行于冬春季节;3、伤寒、乙脑则流行于夏秋。4、麻疹、猩红热、伤寒等急性传染病,病愈后常有较 牢固的免疫力 ,第二次发病的可能性甚少。8.病史( 2)5、中毒型菌痢、食物中毒的病人发病前多有进食不洁食物史。6、疟疾、病毒性肝炎可通过输血传染。7、在用药的过程中出现发热,要注意 药热 的可能性。药热一般伴有药疹,无皮疹的药热较少见,但最易于忽略。8、目前由于广谱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引起 二重感染 而致发热不退,或热退后又再发热也较常见。9.症状与体症症状与体症10.(一) 热型 ( 1)1、 稽留热 (体温持续于 3940。 达数天或数周之久, 24h内体温波动不超过 1。 C) 可见于 大叶性肺炎、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 等急性传染病的极期。2、 弛张热 (体温在 24h内波动达 2。 C或更多)可见于 结核、败血症、局灶性化脓性感染、支气管肺炎、风湿热 等,也可见于伤寒和副伤寒。3、 双峰热 (体温曲线在 24h内有两次高热波峰,形成双峰)可见于 黑热病、恶性疟、大肠杆菌败血症、绿脓杆菌败血症 等。11.(一) 热型 ( 2)4、 再发热 又称回归热。特点是高热期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周期地互相交替;见于 回归热、鼠咬热 等。5、 间歇热 体温突然上升达 39。 C以上,往往伴有寒战,数小时下降至正常,大汗淋漓,经一至数天后又再突然升高,如此反复发作,是为间歇热。是 间日疟和三日疟 的特点,也可见于化脓性局灶性感染。6、 波状热 体温在数天内逐渐上升至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至常温或微热状态,不久又再发,呈泼浪状起伏;可见于 布鲁氏菌病、恶性淋巴瘤等。 12.(一) 热型 ( 3)7、双相热 第一次热程持续数天,然后经以至数天的解热,又突然发生第二次热程,持续数天而完全解热。可见于某些病毒感染如 麻疹、病毒性肝炎等。8、 不规则热 发热持续时间不定,变动无规律,是为不规则热。可见于 流感、支气管肺炎 、渗出性胸膜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恶性疟、风湿热等。13.发热是疾病过程中人体的一种反应。发热的高低和久暂以及体温曲线的形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体的反应性,且受治疗的影响。因此仅在未经治疗的典型病例,方可能有典型的热型。 14.(二)、 寒战n 寒战是由于致热源急剧作用于机体所引起,以某些细菌性感染与疟疾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为皮肤血管急剧收缩,肌肉抖动与高度的寒冷感。n 寒战常见于 败血症、肺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性胆道感染、急性肾盂肾炎、疟疾等。n 寒战 罕见 于结核病、伤寒、副伤寒、立克次体与病毒感染,一般不见于风湿热。 15.(三)、 面容n 伤寒病人常表情淡漠;n 斑疹伤寒、流行性出血热常呈醉酒样面容。n 猩红热病人口唇周围明显苍白;n 麻疹病人则呈现特殊的面容(结膜充血、眼睑浮肿、畏光、眼分泌物增多等)n SLE表现为面部蝶型红斑16.(四) 、皮疹n皮疹可见于发疹性传染病、变态反应、血夜病、结缔组织病等。不同的发疹性传染病有不同的发疹特点,对鉴别诊断很有帮助。17.(四) 、皮疹n 出血性皮疹 见于某些较严重的急性传染病、血液病及其他出血素质。n 钩端螺旋体病、 流行性出血热 、败血症、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性白血病、再障、恶性网状细胞病、重症肝炎等,常有皮肤出血点或淤斑出现,特别是 流行性脑膜炎 的出血性皮疹,对提示早期诊断甚有帮助。18.(五) 、淋巴结n局部淋巴结肿痛常提示局部急性炎症病变,例如颌下淋巴结肿痛,常提示 口腔与咽部感染 。n如急性发疹性发热病伴耳后、枕骨下淋巴结肿痛,强烈提示 风疹 的诊断。n淋巴瘤常累及 12组淋巴结,有明显的硬度,而 淋巴结转移癌 则显的更硬实。n全身性淋巴结肿大伴周期性发热,是典型 何杰金氏病 的临床特点;n如伴有不规则发热应注意传单、结核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SLE、艾滋病等。19.(六)、 眼、耳、鼻、口咽部 巩膜视诊有助于黄疸的早期发现。 如忽略检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漏诊耳原性脑脓肿。 病人有鼻咽部症状时,如仅考虑上感,可未能及早发现麻疹、脊髓灰质炎、急性病毒性肝炎等。 口、咽部视诊对发热病人是不可忽略的常规检查。20.(七)、呼吸系统 ( 1) n咳嗽、咯痰、流涕、咽痛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症 .n上呼吸道感染虽可能有高热,但常无呼吸困难,而毛细支气管炎、重症肺炎或伴有大量胸腔积夜的渗出性胸膜炎时则常有呼吸困难,甚至鼻翼煽动 。21.(七)、呼吸系统 ( 2)n 大叶性肺炎发病时体温突然上升至3940。 C,伴恶寒、寒战,以后几天内保持高热状态,昼夜波动很小,最后往往骤然下降至正常。n 支气管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结核性肺炎及渗出性胸膜炎,体温上升较为缓慢,维持于不太高的水平,昼夜波动很大,往往于热退时大汗淋漓。n 活动性肺结核则常以咳嗽、潮热、盗汗消瘦等为主要症状22.(八)、循环系统 n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症状是心悸、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发绀与水肿。n伴有发热的心血管疾病可见于心内膜炎、心包炎、心肌炎、脏器血管梗塞(肺梗塞、心肌梗塞、脾梗塞等)、血栓性静脉炎等疾病。 23.(九)、消化系统n发热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便秘或腹泻,但这些症状无特异性,对发热疾病较少鉴别诊断意义。n发热伴有明显腹痛要考虑胆囊炎、阑尾炎、胰腺炎、坏死性肠炎及急性腹膜炎等疾病。 24.(十)、肝、脾肿大n 肝脾两脏器关系密切,发热伴有肝、脾肿大,应考虑 造血系统疾病、急慢性传染病、结缔组织病、急性溶血 等情况。n 肝脾都是胚胎时期的造血器官,故造血器官病变时,两者往往同时发生病变而肿大。n 肝脾均有网状内皮系统成分,是机体的免疫机构,许多急慢性传染病、结缔组织病等,也往往受累而肿大。n 肝脾又是红细胞破坏及其分解产物处理的场所,故急性溶血过程中也常出现肝脾肿大25.(十一)、泌尿生殖系统 ( 1)n对原因未名的发热需做尿常规检查。n曾有忽略尿常规检查,将急性肾盂肾炎或急性前列腺炎误诊为疟疾者。n急性肾盂肾炎通常有膀胱刺激症、腰痛等症状提示诊断,但尿改变可能先于膀胱刺激征而出现。26.(十一)、泌尿生殖系统 ( 2)n 泌尿系感染、分娩或流产后的盆腔感染,如注意病史询问。通常不致漏诊。n 肾结核常发热不高,如不累及膀胱,不出现膀胱刺激征,此时提示诊断的根据是肾外结核史与尿常规发现镜下血尿。n 肾周围炎或肾周围脓肿常伴有高热、肾区疼痛及肾区叩击痛。向尿路穿破的肾脓肿除有发热、尿路刺激征外,还具有明显脓尿。 27.(十二)、肌肉与关节 ( 1)n 发热伴有肌肉疼痛见于许多急性传染病,一般无特征性诊断意义。n 如腓肠肌剧烈疼痛,甚至不能站立与行走,常提示 钩端螺旋体病 。n 如急性发热病人兼有肌痛与皮疹,面部浮肿、表情僵硬,则应考虑 急性皮肌炎的可能n 发热、肌肉痛伴血中嗜酸粒细胞增多,可见于人旋毛虫病、结节性多动脉炎。28.(十二) 、肌肉与关节 ( 2)n 局部疼痛兼发热与白细胞增多,须检查有无深部脓肿,尤其是药物肌内注射引起的臀肌无菌性脓肿n 多关节肿痛或疼痛是关节炎的病征,病因可为化脓性、感染中毒性与变态反应性等。淋病性与结核性关节炎、或痛风的早期,常侵犯单个关节。多关节疼痛也可为某些急性传染病、败血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