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5516-2016 火力发电厂集中控制室及电子设备间布置设计规程_第1页
DLT 5516-2016 火力发电厂集中控制室及电子设备间布置设计规程_第2页
DLT 5516-2016 火力发电厂集中控制室及电子设备间布置设计规程_第3页
DLT 5516-2016 火力发电厂集中控制室及电子设备间布置设计规程_第4页
DLT 5516-2016 火力发电厂集中控制室及电子设备间布置设计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0 备案号: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p 5516一2016火力发电厂集中控制室及电子设备间布置设计规程of of of 01608of of of L/T 5516编部门0 1 6年12月1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16北京国家能源局公2016年主家能源局关于印发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化管理行)及实施细则的通知(国能局科技200952号)有关规定,经审查,国家能源局批准核电厂常规岛及辅助配套设施建设施工质量验收规程第8部分144项行业标准,其中能源标准(5项和电力标准(0L)69项,现予以发布。附件业标准目录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 业力发电厂集中控137 制重016 布置设计规程. 国家能源局2016年8月16日采标号批准日期实施日期2016 08016言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3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3235号)的要求,编制组认真总结、调研了近年来火力发电厂集中控制室及电子设备间布置的设计、安装经验以及运行和检修人员的需求,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集中控制室,电子设备间,控制盘、台。本标准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提出,由能源、行业发电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安德路65号,邮政编码:100120)。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主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厦勇杜绍茂陈实钱非刘香阶鲁齐唐海锋徐同社郭献军林志元杜雅丽王健吴伟军徐爱东杨育红杨大为目次.( I ) 2术语.( 2 ) 3 集中控制室.( 3 ) 3. I 一般规定( 3 ) (3 ) 3. 3 集中控制室内设备布置. ( 4 ) 4 电子设备间. ( 6 ) 般规定 . ( 6 ) 子设备间位置.( 6 ) 4. 3 电子设备间内设备布置.(7 ) 5 控制盘、台(8 ) 5. I 一般规定. ( 8 ) 5. 2 控制盘、台选择( 8 ) 5. 3 控制盘、台面设备布置( 9 ) 制盘、台内设备布置.( 9 ) 本标准用词说明.(10 ) 引用标准名录. . . . . . . . ( 11 ) 附条文说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 I . ( 1 ) 2 ( 2 ) 3 . ( 3 3. 1 E ( 3 ) 3. 2 L。( 3 ) 3 3 tn . ( 4 ) 4 ( 6 ) 4. 1 E. . ( 6 ) 4 2 L。. ( 6 ) 4. 3 in .( 7 ) 5 . ( 8 ) 5. 1 . . ( 8 ) 5 2 of c。. ( 8 ) 5 3 on .( 9 ) 5. 4 .( 9 ) of m . ( 10 ) of . ( 11 ) of . ( 13 ) 2 1总则1. O. I 为规范火力发电厂集中控制室及电子设备间的布置设计,使集中控制室和电子设备问及其内部设备的布置满足发电厂安全、经济运行和检修、维护等的要求,制定本标准。1. o. 2 本标准适用于汽轮发电机组容量为125要燃用固体化石燃料的凝汽式火力发电厂的集中控制室、机组电子设备间、空冷系统电子设备间、热网首站电子设备间以及循环水泵房电子设备间等的布置设计。1. 0. 3 火力发电厂集中控制室及电子设备间的布置应充分考虑机组的控制方式、全厂总平面、主厂房、相关车间布置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1. 0. 4火力发电厂集中控制室及电子设备间的布置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2. o. 1 就地电子设备间置在独立车间或系统附近的电子设备间。2. o. 2 辅助监视屏于控制室内,用于布置工业电视、控制系统和视频监视系统显示器、光字牌以及重要参数数字显示窗口等设备的监视屏。 2 3 集中控制室3. 1一般规定3. 1. 1 集中控制室的设置应根据机组控制方式和电厂运行管理模式确定。3. 1. 2集中控制室的位置应远离产生粉尘、泊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远离水灾火灾隐患区域、强振源和强噪声源,避开强电磁场。3. 1. 3 集中控制室的环境应确保运行人员安全、舒适,有利于运行人员长期工作。3. 1. 4 集中控制室附近宜配置工程师(宜的室、交接班室、会议室、更衣室等必要的功能房间。3. 1. 5 集中控制室内应有足够的运行场地。3. 1. 6 集中控制室的出人口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中控制. 1. 7集中控制室可布置在集中控制楼内,也可布置在主厂房内或主厂房附近。3. 1. 8 集中控制室净空高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 1. 9 集中控制室的温度、湿度等空气参数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发电厂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5035的相关规定。中控制室位置3. 2. 1 单台机组或母管制机组的集中控制室,宜布置在主厂房内运转层的合适位置或集中控制楼内。 3 3. 2. 2 当两台机组合设一个集中控制室时,集中控制室可布置在集中控制楼运转层、除氧煤仓间的运转层、主厂房固定端运转层、主厂房扩建端运转层或. 2. 3 当两台以上机组合设一个集中控制室时,集中控制室可布置在集中控制楼运转层、主厂房固定端运转层、主厂房扩建端运转层或脱离开主厂房的其他建筑物内。中控制室内设备布置3. 3. 1 集中控制室内的设备布置宜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575. 112的相关规定,控制盘、台的布置及活动空间应紧凑合理、便于运行和检修。3. 3. 2集中控制室内应主要布置控制台、值长台、辅助监视屏、消防控制盘等设备。当辅助车间与机组合设集中控制室时,辅助车间控制台应布置在集中控制室内的合适位置。3. 3. 3 集中控制室内的控制面板可按直线形、折线形、弧线形等型式并排布置或面对面布置,控制台前的净空距离应使运行区的长、宽比例协调,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台机组合设集中控制室且控制台并排布置时,值长台宜布置在控制台正面与墙之间,控制台正面与墙的距离不宜小于6m,两台以上机组合设集中控制室且控制台并排布置时,控制台正面与墙的距离可适当增加;集中控制室仅监视和控制单台机组时,控制台正面与墙的距离可适当减少;2 两台机组合设集中控制室且控制台面对面布置时,值长台宜布置在控制台侧面,控制台正面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宜小于6m;两台以上机组合设集中控制室且控制台面对面布置时,控制台正面之间的距离可适当增加;3 辅助监视屏上布置大屏幕显示器时,控制台与辅助监视屏的间距不宜小于2m;辅助监视屏上无大屏幕显示器时, 4 4 . 3. 4辅助监视屏的布置应考虑屏上设备的安装及检修空间。3. 3. 5 布置在集中控制室内的火力发电厂消防控制盘应便于监控。5 4 电子设备间4. 1 机组电子设备间的设置和布置方案应根据集中控制楼或主厂房布置形式确定。4. 1. 2 电子设备间应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避开强电磁场。电子设备间应具有良好的空调、照明。为满足机柜和相关控制设备的要求,电子设备间应采取隔热、防尘、防火、防水、防振、防噪声和防静电措施。4. 1. 3 电子设备间内的盘柜及布置应紧凑合理,并便于安装、检修、调试和通行。4. 1. 4 集中布置的电子设备间出人口不应少于2个,净空高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 1. 5 分散布置的机组电子设备间和就地电子设备间面积大于人口不应少于2个,净空高度不宜低于3m。4. 1. 6 电子设备间的温度、湿度等空气参数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发电厂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5035的相关规定。子设备间位置4. 2. 1 机组电子设备间可集中布置在集中控制楼内,也可分散布置在主厂房内其他区域。当机组电子设备间分散布置在主厂房内其他区域时,可根据主厂房的布置情况,在锅炉房和汽机房分别设置锅炉电子设备闷和汽机电子设备间,或者若干个锅炉电子设备间和汽机电子设备间,也可将锅炉电子设备间布置在集中控制楼内,汽机电子设备间分散布置在汽机房。6 4. 2. 2 空冷系统宜设置就地电子设备间。4. 2. 3 循环水泵房、空冷机组的辅机冷却水泵房宜设置就地电子设备间。4. 2. 4 热网首站宜设置就地电子设备间。4. 2. 5 电子设备间电缆构筑物敷设的设计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机组电子设备间位于集控楼内或集中却置在主厂房内时,其下宜设置电缆夹层,并确保迸出夹层的电缆主通道畅通,电缆夹层的净高不宜低于2m;2 当不具备设置电缆夹层的条件时,宜在电子设备间下设置电缆桥架;也可在电子设备间下设置有活动盖板的电缆层,其下部空间高度不宜低于250可设置活动地板;3 当机柜采用上进线方式时,电缆桥架应在机柜上方架空布置。子设备间内设备布置4, 3. 1 电子设备间内的机柜布置应满足管理、设备散热、安装和检修维护的要求。4. 3. 2 电子设备间机柜宜按机柜功能、机柜电源电压等级分区域布置。当两台及以上机组合设电子设备间时,机柜宜根据机组分区域布置。小距离( 机柜门一墙1200 1000 2 机柜面墙1400 1200 3 机柜门一机柜门1500 1300 4 机柜面机柜门200 5 机柜面一机柜面1600 1400 注2机柜丽是指装有操作、显示等仪表装置的柜丽 7 5 控制盘、台5. 1一般规定5. 1. 1 控制室内布置的控制盘、台的结构、外形以及颜色应协调一致。电子设备间内机柜的结构、外形以及颜色应协调一致。5. 1. 2 多台机组的集中控制室内,机组的辅助监视屏、控制面扳回设备的布置顺序应一致。5. 1. 3 控制盘、台上设备布置尺寸应满足运行、维修及表盘制造的要求,控制盘、台内的设备之间应留有安装及维修空间。5. 1. 4控制盘、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自动化盘、柜、台、箱7353的相关规定。5. 1. 5 控制盘、台的防护等级应满足环境要求。5. 2 控制盘、台选择5. 2. 1 集中控制室内的辅助监视屏宜采用框架式结构。5. 2. 2 电子设备间内布置的电子装置机柜、电源柜宜选用柜式结构。5. 2. 3 控制面板宜采用桌式结构。5. 2. 4 控制盘(柜)、控制箱、控制面板外壳防护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外壳防护等级制盘(柜)、控制箱、控制面板外壳防护等级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电子设备间内布置的电子装置机柜的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 电源柜的外壳防护等级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热工电源及气源系统设计技术规程5455的要求;3 控制室内布置的控制面板的外壳防护等级不应低于 8 s. 3 控制盘、台面设备布置s. 3. 1 集中控制室内的辅助监视屏上主要布置显示设备,宜包括下列内容:1 机组重要运行参数显示仪32 大屏幕显示器;3 机组工业电视及视频监视系统;4 少量常规光字牌报警窗口等。s. 3. 2 集中控制室内的控制台上主要布置操作设备,宜包括下列内容:1 用于操作的主要控制系统和视频监视系统的人机接口等;s. 3. 3 集中控制室内辅助监视屏、控制台面上的设备布置应满足运行、维修及表盘制造的要求。制盘、台内设备布置s. 4. 1 控制盘内电源开关、熔断器、插座应布置在便于操作的高度,且不宜高于1700控制盘内横排的端子排最下层距盘底不宜小于300邻端子排的中心间距不宜小于200缆头固定架最下层距盘底不宜小于150排的端子座距盘、台边两侧边缘不宜小于s. 4. 3 同一控制盘内,交、直流电气设备宜分别布置在不同内壁上,同类电源按电压等级分区布置。s. 4. 4 控制盘、台内的设备不应与盘、台其他设备的嵌入部分相碰,也不应彼此妨碍安装接线。安装在控制盘侧壁的设备与装在盘丽的设备间应留有安装、维修距离。s. 4. s 控制盘、台内宜设置接地板。9 本标准用词说明1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须”,反面词采用“严禁气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气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2“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10 引用标准名录外壳防护等级工业自动化盘、柜、台、箱7353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575. 1 发电厂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5035 火力发电厂热工电源及气源系统设计技术规程5455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集中控制室及电子设备间布置设计规程 5516文说明制定说明火力发电厂集中控制室及电子设备间布置设计规程 5516国家能源局2016年8月16日以第6号公告批准发布。本标准制定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大量细致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近年来火力发电厂的集中控制室、电子设备间和控制盘、台的布置及设计的经验,以及运行、检修人员的需求,提出了火力发电厂集中控制室及电子设备间布置的设计要求。为了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标准编制组按章、节、条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本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本标准的参考。 15 目次3 集中控制室1 一般规定 (19) 3. 3 集中控制室内设备布置.(19 ) 4 电子设备问门川4. 1 一般规定.( 24) 5 控制盘、台.( 2日5. 1 一般规定E. ( 25 ) 17 3 集中控制室3. 1一般规定3. 1. 2本条指出集中控制室位置选择应考虑的环境因素。3. 1. 7 随着火电机组主辅设备及控制设备的可靠性、火电厂自动化水平大幅提高,集中控制室的布置方式在满足便于全厂运行管理、统一指挥、兼顾全厂建筑布置的美观及合理的前提下更加灵活多样。传统的控制楼通常根据主厂房的布置形式位于两炉之间或主厂房固定端,近些年控制楼的布置方式呈现出多样化形式,例如国内电厂华能玉环电厂采用四机一控将集控楼与生产办公楼合并,布置在靠近主厂房位置;国华宁海电厂一期工程采用囚机一控,4台机组并列布置,集控楼布置在主厂房外电厂如德国黑泵和尼德豪森电厂的主控制室布置在主厂房固定端5日本常陆那坷、桶湾电厂将控制室设在生产办公楼,与主厂房脱开并通过天桥相连。3. 1. 9 此条引用发电厂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5035 的相关规定,集中控制室、工程师室内夏季温度应为2428,相对湿度40%65%;冬季温度应为1822,相对湿度40%65%。交接班室、会议室夏季温度应为26,冬季温度应为18。虑避免运行、调试、检修时不同运行区域相互干扰的措施。条是关于集中控制室内控制面板和控制台的规定。1、2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设计技术规定9 4条第二款规定“单元控制室内两台机组的控制盘、台并列布置时,控制台正面与墙之间的平均距离不宜小于7m。两台单元机组的控制盘面对面布置时,控制面板正面之间的平均距离不19 宜小于制台正面与墙之间的平均距离不小于6m。”随着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单元机组按炉、机、电全能值班运行模式,相互干扰少,活动空间也相应减少。本条款根据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4部分:受限空间尺寸的相关规定,仅规定了集中控制室控制台前净空距离的最小尺寸,参考图详见图中控制室辅助监视屏目l 6000l! 屏幕显示器是集中控制室内运行人员赖以进行机组运行监控和管理的基本装备。因此在工程设计中,20 应按照人机工程学原理,同时结合工程屏幕显示器是集中控制室内运行人员赖以进行机组运行监控和管理的基本装备自动化水平的要求,做出盘台的优化设计。每台机组按3人管理考虑。人为主、2人辅助),辅助监视屏上布置1台84”考虑)、炉膛火焰工业电视、汽包水位工业电视(亚临界机组)、全厂视频监视系统显示器以及机组重要参数显示仪(见图3和图4)时,控制台与辅助监视屏的最小间距约2m;辅助监视屏上布置炉膛火焰工业电视、汽包水位工业电视亚临界机组、全厂视频监视系统显示器以及重要参数显示仪时(见图5和图6),行人员观察辅助监视屏的视角应按最佳观察视野考虑,最佳水平观察视野位于土55之间,最佳垂直观察视野位于50。65。之间;而运行人员与佳水平直接视野位于土15。之间,最佳垂直直接视野位于一1545之间,这种布置满足人机工程学的要求,详见现行行业标准控制中心人机工程设计导则第2部分视野与视区划分575. 2。为运行人员提供了一个科学、合理的工作环境,保证运行人员及时、准确的完成机组的监控,又降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