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 川 水 电 建 设史 略内容简介四川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开发也较早,到现在也有八十余年历史,虽然初期开发规模较小,但随着社会发展,时间推移,开发规模还不断增大,技术日臻成熟,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书介绍了四川水电建设发展的概况。全书共分六章,自 1922 年建设经济和水电厂开始,到 2008 年止,前后共 86 年。早期四川省和重庆市同属四川省,故叙述中包括在四川省和重庆市两部份。水电站规模大小不同,早期只有一些小型电站,后来随着社会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科学技术进步,电站建设的规模不断增大,输电距离也不断增加,现在水电站的建设不仅在本地区、本省内供电,还逐步实现西电东送。本书除叙述了一些早期的小水电站外,着重叙述了一些大、中型电站的建设。1序天府之国,群山环抱,沃野千里,江河纵横。金沙江北来而东去,直奔大海;雅砻江南下而北回,萦绕锦 屏。岷、沱、涪、嘉,蜿蜒腹地,黄河、赤水,奔腾边陲;浩森众水,滋润沃土, 岁 稔粮丰,泽及万民。都江堰水利,称颂千古,龙溪河水电,启迪百年;济济群英, 为 斯披荆斩棘于荒野,莘莘学子,立志贡献青春于荒山;电站建成,化水能为动力,夙兴夜寐,送光明于城 乡;四川水电肇始于兹,八十余年矣,领导专家,运筹于帷幄之间,工人战士,转战 于江河之上,建成大小电站数千余座,装机容量一千余万 kW,装点江山,功在不朽。皓首老人,追往昔而欣慰,朱颜青年,指河山而自豪。而四川今日之水电开发 不过十之一二,瞻念前途,任重道远。为使史绩 不泯,昭英绩于后世,增加建 设信心,以激励于来人。敢竭鄙诚,整理史料,删繁就 简,去 伪 存真;尽微忱于献曝, 为 引玉而抛砖;岁月流逝,或有挂一漏万;笔者学识浅薄, 阅历 不足, 难免谬误丛生。 为免谬种流传,史料失真,望有正于读者,俾补阙 于将来。编者谨识2004 年 3 月 26 日2目 录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前四川的水电建设( )一 概况( )二 泸州济和水力发电厂的兴建和发展( )三 金堂玉虹水电厂( )四 康定水电厂( )五 长寿桃花溪电站和龙溪河(原)下硐电站的建设( )六 万县渡河的开发( )七 重庆北碚早期的水电开发( )八 涪陵最早的水电站汶溪电站( )九 三台县明台电站的建设( )十 崇庆县早期的水电开发( )十一 江津白沙高硐电站建设( )十二 西昌束河电站的建设( )十三 其它一些水电站的建设(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19501958 年)四川的水电建设( )一 上硐水电站的建设( )二 狮子滩水电站的建设( )三 回龙寨水电站的建设( )四 新下硐电站的建设( )五 龙溪河梯级电站建设的评价( )六 峨嵋山龙池河的开发( )第三章 “大跃进”前后(19591965 年)四川的水电建设( )一 大洪河跳鱼坑水电站的建设( )二 南桠河二级(石棉)水电站的建设( )三 下庄电站及阿坝州的水电建设( )四 车滩水电站( )五 永安水电站( )六 长滩井水电站( )七 舵石鼓水电站( )八 西溪河的开发( )3九 月华电站( )十 老鹰水库电站( )十一 西河水电站( )十二 手龙庙水电站( )十三 青居街水电站( )十四 长冲水电站( )十五 龙潭堰水电站( )十六 土坎梯级电站( )十七 河溪关水电站( )十八 西溪河的开发( )第四章 加强内地建设时期(19661978 年)四川的水电发展( )一 龚嘴水电站的建设( )二 映秀湾水电站的建设( )三 渔子溪水能资源的开发( )四 磨房沟二级水电站的建设( )五 花溪河(吴河)水电站的建设( )六 大飞水电站的建设( )七 东风水电站的建设( )八 龙河水电站的建设( )第五章 改革开放初期(19792000 年)四川的水电建设( )一 金沙江开发的前期工作( )二 雅砻江水系的水电开发( )(一)规划中的雅砻江水电基地( )(二)二滩水电站( )(三)安宁河的水电开发( )(四)磨房沟一级电站( )三 岷江干流及中小支流的水电开发( )(一)太平驿电站的建设( )(二)草坡河开发( )(三)杂谷脑河开发( )(四)马边河开发( )(五)都江堰灌区的小水电开发( )4四 大渡河水系的水电开发( )(一)规划中的大渡河水电基地( )(二)铜街子水电站( )(三)南桠河开发( )(四)瓦斯河开发( )(五)官庙河开发( )五 青衣江的水电开发( )(一)宝兴河开发及西城电站建设( )(二)槽鱼滩电站( )(三)天全河胜利电站( )(四)花溪河王关电站和高麻电站( )六 沱江的水电开发( )(一)九龙滩电站( )(二)五里店电站( )(三)黄果浩电站( )(四)流滩坝电站( )七 嘉陵江水系的水电开发( )(一)宝珠寺电站( )(二)马回电站( )(三)东西关电站( )(四)桐子壕航电工程( )(五)小白塔电站( )(六)螺丝池电站( )(七)文峰电站( )(八)安居电站( )(九)渭沱电站( )(十)青莲电站( )(十一)苦竹坝电站( )(十二)开元电站( )(十三)金华电航工程( )(十四)三江航电工程( )(十五)四九滩电站( )5(十六)江口电站( )八 川江小支流的水电建设( )(一)小江电站( )(二)小寨电站( )(三)拉青电站( )(四)红花电站( )(五)渔滩电站( )(六)欧家村电站( )(七)石板水电站( )(八)大河口电站( )九 四川地方电力的发展( )第六章 二十一世纪初期四川的水电建设( )一 溪洛渡水电站( )二 向家坝水电站( )三 溪洛渡和向家坝两电站的输电工程( )四 锦屏一级水电站( )五 锦屏二级水电站( )六 大渡河规划调整( )七 瀑布沟水电站( )八 紫坪铺水电站( )九 福堂水电站( )十 金银台航电工程( )十一 新政航电工程( )十二 金溪电航工程( )十三 草街航电工程( )十四 粟子坪水电站( )十五 彭水水电站( )十六 深溪沟水电站( )十七 白水江流域梯级电站建设( )十八 硗碛水电站( )十九 洛古水电站( )附录 四川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会员单位通讯录( )1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前四川的水电建设一、概况四川是我国水能资源十分丰富而且开发较早的省份之一,境内河流很多,水电建设先是从长江的一些小支流上开始的。自从 1922 年四川泸州筹建济和水电厂开始,到 1949 年底四川解放,二十七年间,四川的水力发电建设从无到有,逐步发展,是四川水电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一段时间里,先后修建了泸州的济和电厂,青白江的玉虹电厂、康定电厂、长寿龙溪河的下硐电站和桃花溪电站、万县的瀼渡电厂等,共修建电厂(站)34 处,装有大小不等的水轮发电机组 50 台,总装机容量 7391.2kW,由于处于战争年代,又是水电事业发展的初期,发展比较缓慢,长寿的下硐和桃花溪在解放前夕遭到国民党军队的破坏,另外一些小电厂在发展中逐步被淘汰,原因是多方面的。到 1949 年底,四川实际存在的水电站约 3444.2kW。这些电站的基本情况如下表所列,现将它们建设和发展的情况再作一些简要的叙述。解放前四川水电站建设情况表电厂(站)名称 所在地 台数和容量 (kW) 建设时间 (年) 1949 年底容量(kW) 备 注济和电厂 泸州 140+1240=380 1922-1925 140玉虹电厂 金堂 140 1933-1935 40康定电厂 康定 20+30+500=550 1932-1944 550长寿电厂 长寿桃花溪 3292=876 1938-1941 292下硐 11550+2720=3000 1939-1948 瀼渡电厂 万县仙女洞 2300=600 1940-1944 600鲸鱼口 2200=400 1940-1944 4002电厂(站)名称 所在地 台数和容量 ( kW) 建设时间 (年) 1949 年底容量( kW) 备 注富源公司(等) 北碚壁北滩 13 1935 3霍胥洞 13 1935 3高坑岩 2160=320 1943-1945 320小坑岩 1100 1946-1949 100龙 潭 11 1945 1汶溪电站 丰都 132 1948 32明台电站 三台 360=180 1944-1948 180崇庆城关北等电站 崇庆 15.2吕家碾 14 1933龚林口 10.2+10.5=0.7 1938母猪沱 13 1945城关北 17.5 1945高硐电站 江津 275=150 1944-1946 150东溪电站 綦江 125+135=60 1941-1942 60大常闸 140 1944 40大华闸 1? 1944卧佛寺电站 大竹 148 1946 48东河(姜坡)电站 西昌 232+164=128 1943-1945 128石溪濠电站 遂宁 162 1947 162隆溪河电站 雅安 150+1100=150 1942-1946 150南温泉电站 重庆 130 30兴业电厂(猛追湾) 成都 1110 1930利华面厂(自备) 130华阳水厂(自备) 115中和场电灯公司 145明明电厂 灌县 1153电厂(站)名称 所在地 台数和容量 ( kW) 建设时间 (年) 1949 年底容量( kW) 备 注合计电站 34 处 机组 50 台总容量 7391.1 34442二、泸州济和水力发电厂的兴建和发展泸州济和水力发电厂是四川最早修建的水电厂,也是我国较早兴建的水电厂之一,位于泸州市境内。泸州龙溪河是长江北岸的一条小支流,发源于永川县登东山,流经永川,泸县,在泸州市境内注入长江,河流全长七十余公里,济和电厂位于河口以上约两公里处,利用瀑布得落差约 44 米,电站坝址以上流域面积约 518 平方公里。这一地区雨量丰沛,迳流平稳,适宜修建水电站。济和水电厂的创建人税西恒(18881980 年)是四川省泸州县白云乡人,1912 年公费留学德国,毕业于柏林大学机械系,同时还选修了水利、建筑、采矿等学科。1917 年,在西门子电力公司任设计工程师,不久后回国,任川南道尹公署建设科长,在长江南岸苋草坝筹建“惠工机械厂” ,1922 年,又筹建济和水电厂。由于时局动荡,惠工机械厂被迫停办,税西恒将全部技术人员转入济和电厂筹建工作。税西恒向地方官员士绅宣传开发水力发电可解决城区照明,又可为工业发展创造条件,得到道尹张英,商会会长梁云程、盐商谌焕荣等人的支持,同意集资兴建电厂,当时由于集资困难,税西恒卖掉家产集资二千五百元(银元)入股,并表示本人只吃伙食,不拿工资,参加电厂建设。在他的努力和带动下,电厂的筹建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由曾俊臣、谌焕云为筹备负责人,税西恒负责技术工作。1922 年冬,开始兴建拦河坝、厂房和送电线路。拦河坝位于洞窝,坝体用条石安砌,高 2.5 米,圆弧形,弧长 80 米,水库工作深度 2 米,水库回水长 2 公里(库容估计约 50 万立方米) ;引水渠为条石浆砌,长 230 余米;进水室建筑在基岩上,输水管采用铆接钢管,直径 0.6 米,管段间用法兰连接。当时水泥十分缺乏,厂房及主机基础均采用糯米浆拌石灰浆安砌条石。水轮发电机组由德国西门子公司制造,水轮机功率为 200 马力,设计水头 28 米,调速器为手动操作;发电机为交流,50 周波,电压 220伏,容量 140kW,由同轴励磁机励磁。发电机发电后经变压器升压为 6600 伏,经架空线送往泸州市区供电。电站及输电线路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建设,于 1925 年建成发电,4总计投资三十一万元,比原计划资金超支约十万元,每 kW 的综合投资为 2214 元(银元) 。电厂发电后,命名为“四川省泸县济和水力发电厂股份有限公司” ,筹建处改为公司营业部,正式供电营业,公司聘请税西恒任总工程师,领导公司技术管理、调配、培训等工作。电厂在发电后头三年中,负荷只有包月灯千余盏,收入甚少。后来加强了管理,清理了供电线路,取缔了窃电户,调整了负荷,营业收入大增。随着营业的发展,结合农田灌溉,19301931 年间,在洞窝上游修建了二级谷西滩坝,库容 226 万立方米;三级特陵桥坝,库容 50 万立方米,大大改善了电站的调节性能。另外,还发展了碾米厂一户和修械所一户,电站开始全日供电。1931 年税西恒赴重庆筹建自来水公司和火力发电厂,改任济和电厂的工程顾问。1935 年,电厂营业额继续增加,开始提存公积金,酝酿扩建新厂。次年,由衷玉麟为首的五人董事会请税西恒返厂商定扩建方案,由税西恒向汉口德商订购新的机器设备,文启蔚负责扩建工程。新厂扩建工程包括加宽和延伸引水渠道,在原压力水管侧 10 米处开凿直径为 1.2 米的竖井一个,长 27 米,斜洞一个,长 3 米,横洞一个,长5 米,进入在砂岩中凿成的厂房,厂房按照装机两台设计,尾水洞长 8 米。1937 年,订购的水轮发电机组一套到货,发电机容量为 300 千伏安,功率因数 0.8,额定电压6000 伏,转速为 1000 转/分,1938 年安装完毕,消除故障花费了一些时间,于年底正式投入生产。1939 年 9 月,日本飞机轰炸泸县,全城大火,公司无力经营,遂将电厂卖给 23 兵工厂,全部技术人员及工人转入 23 兵工厂,因专利期未满,电厂又买回城区供电设备,负责供城区用电。1944 年,专利期满,泸县城区由石棚电厂供电,济和水力发电厂股份有限公司结束。自 23 兵工厂购买济和电厂资产后,根据地形将电厂改名为“洞窝水电站” 。1941年,在冯宗蔚、钱高信等人主持下,着手扩建洞窝电站的筹备工作,由当时的国家银行贷款,向美国订购了两台 500kW 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1947 年,拆除了原有的240kW 机组,准备在该机组位置上安装 500kW 机组,但未能实现。 1949 年 11 月泸州5解放,洞窝电站只有 140kW 机组在运转。解放后,23 兵工厂改名为 255 厂,1950 年 2 月,洞窝水电站交由川南电业局管理。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为了保证军工生产用电,电站又由川南电业局交回 255 厂。同年 5 月 1 日,第一台 500kW 机组发电。1952 年,第二台 500kW 机组也相继投产,此时,电站的装机容量达 1140kW。1953 年,140kW 机组停运拆除,后于 1959 年调给四川石棉矿。该厂的两台 500kW 机组是美国 1942 年产品,机组为立式,水轮机为铸铁涡壳,铜转轮,直径为 640 毫米,调速器为垂直离心摆式,可手动和自动操作。水轮机的功率为 730 马力,设计水头 34 米,最大水头 36 米,设计流量 1.83m3s,每分钟 600 转。发电机额定容量为 625 千伏安,额定电压 3000 伏,同轴带有励磁机和永磁机。后来,在龙溪河上又兴建了三座水坝,增建了电站并扩建了机组。洞窝坝由 2.5 米加高到 3.5米,库容 71 万立方米,增加 1250kW 机组一台;谷西滩增建电站一座,装 160kW 机组两台;特陵桥增建电站一座,装 200kW 机组两台;高洞装 100kW 机组三台;鱼眼滩装 75kW 机组两台,五个水库的总蓄水量达 571 万立方米,五个电站共装机 11 台,总容量 3420kW,泸州龙溪河的水能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三、金堂玉虹水电厂金堂玉虹水电厂是四川继泸州济和电厂之后建设起来的又一个较早的水电厂。邓锡侯的部队二十八军长期驻防金堂,1933 年,师长杨秀春为了收买民心,开办了一些公益事业,在公粮征收中征收了电站建设的附加经费,作为电站建设资金,从青白江杨柳堰引水,在玉虹乡玉龙村修建电站。具体负责电站修建工作的是杨秀春部下的旅长青翰南。青翰南,字飞如,双流县文星乡人,早年毕业于陆军测绘学堂。接受任务后,青翰南亲自率领人员测量玉虹桥一带地形,进行厂址规划,选定原有水辗沟作为厂址,得落差 2 米,引用流量 3 m3s。并对输电线路的路径,附近包家梁子、五架筒车等高地的电力提灌地形、渠系规划等做了很多工作。在水电厂筹备处的配合下,又从成都高工校请来韩子揆工程师协助工作,韩子揆又名韩楷,是江油县中坝人,清末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电机系,当时任成都高工校电学教师,到金堂后与青翰南密切合作,青、韩二人精心设计,细6致施工,并由上海买回机电设备,于 1933 年动工,1935 年 3 月建成玉虹电站。装机一台,容量 40kW。玉虹电站的水轮机由成都高工校附属工厂铸造,每分钟 120 转,直联大齿轮,带动卧轮伞齿轮,卧轴带动大皮带轮,由皮带带动交流发电机和励磁机,发电机为德国西门子工厂制造,每分钟 1000 转,出线电压 6600 伏,由电厂直接送电到一公里外的城厢镇九思巷电厂营业所,然后经过变压器降压为 380 伏,再向用户供电。玉虹电厂当时除供附近电灯一千多盏外,还作三公里外包家梁子提水站的电源,电力提灌站用水泵扬水 15 米,取代了原有的五架筒车提水,后来输电范围又向北延长了 5 公里,把电送到广汉县三水镇,三水镇发展了电灯 500 多盏,并供给镇上的制鞋加工、机面加工等用电。由于有了电力,金堂县城的学校、机关开始用交流收音机收听当时交通部成都广播电台的节目,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解放后,玉虹电厂改名为金堂县人民电厂。1958 年,金堂又建成从毗河引水的贯子山电厂,两厂并网运行,统一管理,向金堂供电。1972 年,四川省水电厅提出都江堰渠系改造规划,玉虹桥上游毛家河改入了赶牛河,另建了 350kW 电站,玉虹电厂因没有了水源而停止运行,原址改为水电局干部培训学校。四、康定水电厂的建设康定县最早建设的水电厂是 1932 年建成的城南白土坎水电厂,电站装有一台 25千伏安的水轮发电机,三相,60 周波,电压 220 伏,由立轴定桨式水轮机带动。1938年 9 月,又增装了一台 37.5 千伏安的发电机组,电压 2300 伏,周波也是 60 周,两台机组都由一对正交斜齿轮和一对皮带轮传动。1939 年,西康正式建省,康定为省会,成为西康的政治经济中心,城市人口增加很快,商业繁荣,用电量大增,于是在当年 8 月份成立工程处,筹建新电厂。1940 年向美国订购 625 千伏安水轮发电机组一套,变配电设备由国内制造。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期间,太平洋战争亦已爆发,经过许多周折,才艰难地把机电设备运到康定。康定新电厂于 1943 年正式动工兴建,工程由于经费不足,分两期进行,第一期工7程自菜园沟筑滚水坝一道,拦截从高山上流下来的溪水供电厂发电,这一期工程包括滚水坝、引水系统、发电厂、尾水渠等,电厂于 1944 年 12 月发电,由于枯水期来水量过小,不能正常供电,遂于 1947 年初兴建第二期工程,自椒子岗引康定河水到菜园沟滚水坝上游,增大了来水量,保证了电厂能全年正常供电,第二期工程于 1947 年底结束。引水工程引用康定河水 2 m3s,引水道用木制水槽置于两道 10 厘米高的石砌地龙墙上,水槽高 1 米,宽 1.7 米,长 3661 米。引水渠后为前池,前池长 33.25 米,宽5 米,高 2 米,由条石砌成。前池末端为压力钢管,钢管长 154.6 米,共 43 节,直径由 91.4305 厘米,两端有伸缩节,钢管最大压力为 14.1 公斤/ 平方厘米,电站的水头为 105.4 米。电厂的水轮机为混流式,额定出力 535kW,转轮直径 54.3 厘米,由铜合金铸成,每分钟 1000 转,蜗壳为铸铁整铸,进口直径 25.4 厘米,与闸阀相连,水轮机为横轴,由 12 个导叶控制,水轮机由摩根斯密斯厂制造。调速器为油压式,能手动及自动调速,调速功为 346 公斤/米,油压为 14.1 公斤/平方厘米。由伍德瓦德厂制造。发电厂发电后,直接向市内供电,市内设降压变压器九台,共 650 千伏安,输电线共 29 公里,配电线路长 18 公里。康定发电厂是四川早期兴建的发电厂之一,它建成了独立的供电系统,在电厂建设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康定电厂的创办人为李章甫,总工程师为王志超、林得文,电厂厂长李万钧,电厂建设中除领导人的努力外,还表现出了建厂工人们高超的技术和智慧,如较长的木质引水渡槽,体现了就地取材和良好的工艺作风。五、长寿桃花溪电站和龙溪河(前)下硐电站的建设1935 年,为了解决川东重要城市重庆的用电,前资源委员会派黄育贤和蒋贵元、蔡镇宇踏勘了青衣江、大渡河、马边河和长寿龙溪河提出了在这些河流上建设水电站的初步计划。1937 年,由资源委员会组织测量队,在黄育贤率领下,对长寿龙溪河上清渊硐(上硐)至河口段进行了测量,并勘探了上硐、下硐两个电站站址的地质条件。以后8又将工作范围扩大到了狮子滩,七月,成立了龙溪河水力发电工程筹备处,以后改为工程处,黄育贤为主任。除继续进行狮子滩水库测量外,开始建设公路、码头、宿舍等,这一时期制定了狮子滩电站的开发方案,由狮子滩至上硐有天然落差 60 米,原拟一级开发,装机容量 16000kW,后来(1946 年)又改为两级开发,当时由于资金、材料缺乏而无法实现,只好重新回到长寿附近,研究建设桃花溪电站。桃花溪是长江北岸的小支流,发源于长寿县云台乡,流域面积 350 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 4 m3s,河道长约 60 公里,在长寿县城郊流入长江。桃花溪下游流经长寿县城一段蜿蜒曲折,且有头硐、二硐两个瀑布,有落差八十多米,而直线距离不到一公里,桃花溪电站便是利用这一河段落差修建的电站。1938 年 9 月,批准修建桃花溪电站,设计、施工工作均由龙溪河水力发电工程处负责。同年 8 月开工,在头硐上游 20 米处修建了条石滚水坝,坝高 2 米,长 78 米,水库库容 9 万立方米,进水口在拦河坝上游百余米处,下接明渠、竖井、平硐和压力水管,引水到二硐下游的厂房发电,引水道全长 630 米,其中铸铁输水管约 200 米。电站的设计水头为 90 米,引用流量 1.5 m3s。桃花溪电站的水轮机为卧式、冲击式,每台 410 马力,由英国古柏公司生产,发电机及配电盘由美国西屋公司生产,发电机容量 365 千伏安,292kW,电压 6.9 千伏,电站装机三台,总容量 876kW。1941 年 3 月安装完毕,同年 8 月正式送电。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残部于 1949 年 11 月 30 日凌晨炸毁了桃花溪电站,12 月 2日长寿解放。桃花溪电站被炸毁的第二天,电站职工就自动组织起来,检查被炸的机电设备,12 月 5 日动工抢修破坏较轻的一号机,经过奋战七昼夜,一号机恢复发电。其余两台机组到第二年七月才修复发电,解放后的桃花溪电站一直正常运转,现仍属长寿电厂管理。在修建桃花溪电站的同时,于 1939 年 10 月开工兴建了龙溪河上的下清渊硐(下硐)电站,下硐电站位于河口之上约八公里处,有大瀑布,高二十余米,电站采用低拦河坝拦水,经过引水渠道引水至厂房,厂房在下硐瀑布旁的悬岩下,拟定装机容量3000kW。下硐电站的拦河坝用条石砌成,高 2 米,长 200 米,可蓄水 24 万立米。引水渠道9长 1.5 公里,傍山而行,经压力管道引入厂房,引用流量 9.2 m3s,水头 43 米。电站原设计安装水轮发电机组 4 台,每台容量 750kW,向英、美各订货两台,当时正值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设备滞留海防,只好由自己解决,当时宜宾电厂有一台闲置的(50/60 周波)变频机,容量为 1940 千伏安,由朱仁堪等人改装为 1550kW 的发电机,又由吴震寰主持设计了两台 1000 马力的水轮机,由重庆民生机器厂制造,由两台水轮机和一台发电机组成一套卧式机组发电。机组于 1944 年 1 月安装完毕,投入运行。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由海防运回两台美国制造的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720kW,1948 年 3 月投产,此时全站容量达到 2990kW。解放前夕,下硐电站被全部炸毁。解放初期重新修复发电,直到 1958 年,原来建设的电厂才被改建的下硐新厂所代替。六、万县瀼渡河的水电开发瀼渡河是长江北岸万县境内的一条小支流,发源于铁凤山南麓,在万县市南三十余公里处汇入长江,全长 37 公里。万县是川东的重要城镇,滨临长江,是川东山货如皮革、桐油、药材等的集散地,山货多由万县经水路运销长江下游各省,商业兴旺,1931 年开始创办了火力发电厂,初期装机 100kW,后来又增加了 80kW,供市区用电。抗日战争爆发后,很多工厂沿长江上溯内迁至万县,使万县供电变得十分紧张。1938 年,万县电厂由资源委员会接管童舒培任厂长兼总工程师,又增加 240kW 柴油发电机一台,因为没有柴油,而改用桐油做燃料,成本高而效率低,只能勉强维持。万县地区缺煤,兴建火电厂较为困难,但却有不少的水力资源可以开发,于是决定利用当地水力资源,兴建水电站。童舒培邀请当时有名的水电专家黄育贤等人一同踏勘了万县境内的磨刀溪、瀼渡河,由于磨刀溪工程量大,输电距离远,而且需要跨过长江,最后选定先开发瀼渡河。1940 年,由资源委员会批准成立瀼渡河水力发电工程处,进行仙女洞、鲸鱼口两电站的建设。仙女洞装机两台,单机容量 300kW,共 600kW;鲸鱼口也装机两台,单机容量 200kW,共 400kW,两电站总装机容量 1000kW。瀼渡河发电所由张光斗任主10任,王庭钧、王忠汉、华钟明、陈述、段联福等人分别负责两电站的勘测设计和运行工作。电站的机组设备原向国外订货,但一时未能运到,遂由国内自行制造,发电机由当时内迁重庆的上海华生电器厂试制,水轮机由设在重庆沙坪坝的上海机械厂试制。电站于 1944 年建成。自瀼渡河至万县城用 33 千伏送电,线路长 25 公里,万县的降压变电所设在西山公园,安装了两台 500 千伏安的变压器降压供电。瀼渡河两个水电站的建成,大大缓和了当时万县供电的紧张局面。七、重庆北碚早期的水电建设重庆市北碚区是重庆水电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1931 年,民生实业公司经理卢作孚邀请留学法国的工程师张华到北碚对梁滩河进行了踏勘,并请他对梁滩河的开发进行规划设计,1933 年,提出了梁滩河的初步规划方案,但此时正值民生公司忙于扩大运输业务,难以抽出资金办电厂,方案便被搁置起来。1935 年,遂川煤矿公司在壁北河的沿滩修建了一个装机容量 3kW 的水电站,每天充蓄电瓶千余只,供煤矿点矿灯之用。另外,翁兴府在明家溪的霍胥洞也修建了一座 3kW 的水电站,供北川铁路沿线使用。但北碚地区电力有较大的发展还是在开发梁滩河水力资源之后。梁滩河是嘉陵江的支流,在北碚南注入嘉陵江。全河长 42 公里,流域面积约 580平方公里,下游一段叫龙凤河,梁滩河在歇马场大磨滩以下有三处落差比较集中,大磨滩有落差两米,1942 年,水利示范工程处在左岸修建了一座碾房,供磨面碾米之用。1943 年,北碚乡村建设学院在右岸修建了一座电力提灌站,可灌田三、四百亩。第二处是大磨滩下游的高坑岩瀑布,有落差三十余米;第三处是高坑岩下游的小坑岩,有集中落差八、九米;高坑岩和小坑岩在解放前都修建了电站。抗日战争期间,北碚迁来了许多机关和工厂,需电量剧增,原有发电设备满足不了需要,卢作孚又找出原来的规划方案,并会同水利发展委员会主任薛笃弼、省水利局长何北衡发起集资办电的号召,并得到了水利委员会、经济部工矿调整处、川康兴业公司、天府煤矿、重庆电力公司、中央银行、交通银行、金城银行等单位的支持。1943 年 1 月开始集资筹备,6 月成立董事会,准备建设高坑岩电站。董事会由薛11子良、张丽门、卢作孚顾季高、代自牧、孙越崎、税西恒组成,何北衡、汤小斋、李祖芬、宋海涵为监察人,确定公司名称为富源水力发电公司,由谭锦韬为经理,工程委托水利委员会代办,谢家泽任高坑岩水电厂厂长和总工程师。高坑岩电厂于 1943 年 8 月开工,1944 年 12 月完工,并向北碚供电。高坑岩电站距河口 15.1 公里,主要利用天然瀑布取得水头。电站建设的主要工程有三个蓄水的小坝,引水系统和发电厂房三部分。三座小型拦河坝的总蓄水量为 264 万立方米,用以调节径流。第一座大磨堰拦河坝在发电厂上游 500 米处,坝顶长 82.4 米,坝高 3.2 米、库容 112 万立米;第二座新桥拦河坝在发电厂上游 11.5 公里处,坝顶长 70 米,坝高 5 米,库容 76 万立米。三座坝都用木闸门来调节径流。引水系统有引水堰、前池、输水管三部分,引水堰是利用高坑岩原有古堰扩建而成,高 1.2 米,用水泥沙浆加砌,在北岸设三孔引水闸和两孔冲沙闸,闸孔宽 1 米,设木闸门由人工启闭,引水渠长 200 米,宽 1.3 米,水深 1.4 米,渠底坡降千分之三;前池长 7 米,宽 3 米,深 4.5 米,在基岩上开凿后加砌石筑成;引水钢管直径为 0.8 米,长 54 米,为焊接钢管,钢管进口处设有闸门和拦污栅,钢管进厂前又分为直径为 0.4米的两条支管,分别向两台机组供水。发电厂在高坑岩瀑布下游约 200 米处,位于河床左岸,为地面厂房。厂内有两台机组位置,初期装机一台,水轮机为混流式,横轴,设计流量 0.7 m3s,设计水头 32米,每分钟 1000 转,发电机容量为 160kW,出线电压为 6900 伏,水轮机由吴震寰设计,民生机械厂制造,发电机由华生电器制造厂生产。电站发电后经 9 公里长的输电线向北碚送电,电压为 6900 伏,北碚镇上装有 100千伏安、50 千伏安变压器各一台,25 千伏安变压器二台,由华生、建新、中华各厂制造。1945 年,高坑岩装完了第二台机组。由于负荷发展很快,富源水力发电公司接着又筹备修建小坑岩电站,电站工程委托水利示范工程处建设。具体由该处第二工务所负责,所长为陈雩枢,技术人员有吕钟真、李钦谟、刘党一、王立言、王维新等。1946 年 4 月进行勘测设计工作,随即开12始施工,1947 年夏,电站的土建工程基本完成,接着进行安装工作。小坑岩的水轮发电机组原拟从美国订购,后来未能实现,改由昆明的中央机器厂供货,发电机为立式,额定出力 100kW,额定电压 6900 伏,每分钟 500 转,水轮机的设计水头为 9.5 米,引用流量为 1.4 立米/冬季,小坑岩电站的水头流量均与高坑岩衔接,发电后与高坑岩并网运行,小坑岩电站于 1949 年发电。小坑岩电站虽然是利用天然瀑布的水头,但还是在原来的石桥位置修建了圬工滚水坝,抬高水头一米左右,坝的右端设有冲沙闸和进水闸各两孔,沿山边砌筑引水渠与前池,直接与筒形厂房相连,厂房位于岸边突出的基岩上,并在基岩中挖出尾水洞水。为了防止嘉陵江水倒灌,筒形厂房较高,并从山坡架桥与厂房相联,建筑别具特色。除上述几个电站外,1945 年,李承安还在底硐沟施家梁修建了一个装机 1kW 的龙潭电站。到解放前夕,北碚地区共修了 5 个水电站,装机容量共 427kW。八、涪陵最早的水电站汶溪电站汶溪是长江南岸的一条小支流,在丰都县境内,发源于丰都县境内的方斗山,于高家镇上游十华里处汇入长江。汶溪电站引用汶溪水发电,装机容量 32kW,兴建于1948 年,是涪陵地区最早的水电站。高家镇地处丰都、忠县、石柱三县水陆交通要冲,是附近农产品的集散地和中转运销口岸,商业较为发达。1947 年,重庆大学教授华国祥、雷汝扬曾到汶溪进行勘查。1948 年 3 月,当地绅商雷绍荣、江秉彝、谭紫波、汪海铨等倡议筹建电厂,征集资金,成立理事会和监事会,聘请雷汝扬、华国祥两教授负责技术工作,电站于 1948 年 5 月破土动工,陆续修建了渠道和厂房,并在重庆订购了水轮机和发电机,1949 年 7 月,水电站全部建成发电,在高镇琢成中学举行了庆功大会,正式成立“丰都高镇汶溪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并在该镇兴丰街设置了营业所,负责供电及营业事务。解放后,汶溪电站改属丰都县电厂统一管理。九、三台县明台电站的建设三台县城北涪江柳林坝一段河湾有三处险滩,河床浅、乱石多、水势急,船只过滩很困难,涪江是通航河流,经常在此处打坏船只,发生事故,地方热心人士发起、13政府支持,建起了柳林滩航渠这一工程,修建了柳林滩至敬家坝一段三公里的人工河道,抬高水头六米,修建了三座船闸。但在航道建成后的一段时间,洪水冲毁了船闸因而停航,地方人士又提出了将引水获得的水头用来发电,这就是明台电站的由来。1944 年春,地方士绅代表商请县长吴业祥、东北大学校长 启芳等五十余人发起兴办明台电站,经呈请,由经济部责成中国农村水利公司投资与三台县合办,三台县政府建设科随即组织有关人士筹备。1944 年 6 月 7 日,成立了三台水力实业公司筹备会,推选霍新吾、敬泽书、谢子舆等为筹备委员,霍新吾为主任委员,全部工程的勘查设计工作由中国农村水力公司负责,投资则由中国农村水力公司、四川省经济委员会及地方各筹三分之一。1944 年秋,电站建设正式开工。由中国农村水力公司派工程师庞廷伟在现场主持施工。1945 年夏,机坑修好后,遇到涪江涨特大洪水冲毁了机坑。不得不于秋季又重新修建,于 1948 年 6 月第一台机组安装完毕,七月一日正式发电。电站引用流量 6 m3s,以后共装机三台,每台 60kW,共 180kW。此时三台县成立了三台水力实业有限公司,选出董、监事管理明台电站和三台县城区的照明用电业务。解放后,明台电厂扩大装机为 600kW。十、崇庆县早期的水电发展崇庆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西北部为山区,东南部为平原,境内河网纵横,水能资源丰富,农村原有利用水力的水碾、磨房五百多座。1933 年在邓治安等人的倡导下,开始创办小型水电站,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先后建设了四个小水电站。1933 年冬,邓治安从四川大学物理系毕业回乡,开始从事水力发电的试验工作。最初他用水碾的水轮为动力,带动一个汽车发电机,能发电 200 瓦,电压 12 伏。后来又修复了一台 4kW 的旧发电机,用木制卧式水车、木轮铁斗冲击水轮、木制旋桨式水轮进行试验,最后选定了用旋桨式水轮为原动机,通过皮带传动带动发电机发电,建起了崇庆县的第一个水电站吕家碾电站。1938 年,在牛皮场龚林口利用灌溉渠道落差 1.2 米,流量 0.3 m3s,用木制水轮机带动一台 200 瓦、12 伏的汽车发电机和一台 500 瓦、12 伏的直流发电机,建成了龚14林口电站,白天为蓄电池充电,晚上用作照明。1945 年,在距牛皮场一华里的母猪沱修建了牛皮场电站,利用渠道上的落差 1.5米,引用流量 0.5 m3s,采用木制水轮机带动一台 3kW、220 伏直流发电机,所发电力供牛皮场和附近住家照明,也用于制碱、火柴等工业。这是崇庆第一座正式营业的农村水电站,以后又安装了一台碾米机,因效果比水碾好,受到群众称赞。1939 年,崇庆县人张挽澜倡办城关北电厂,利用崇庆县城北门外蔡家碾进行改建,在仅完成部分基础工程后资金耗尽停建。1945 年,厂方委托邓治安负责技术工作,复工建设,利用落差 1.7 米,引用流量 2.9 m3s、采用木制水轮机,转轮直径 1 米,发电机容量 7.5kW。到解放前夕,崇庆城关北电厂装机容量增加至 20kW。十一、江津白沙高洞电站建设江津白沙镇位于长江南岸,交通方便,商业繁盛。1944 年春,长寿下硐电站建设工程接近尾声,龙溪河水力发电工程处的技术人员周德静到白沙镇探亲,她的舅父夏仲实是当地有实力的士绅,在闲谈中,夏仲实表示想利用附近驴子溪高洞瀑布修建一座水电站,征求周的意见,周愿意玉成其事。周返回工程处后,请工务后吴震寰到白沙镇查勘,吴震寰欣然同意,两次亲赴白沙查勘。在白沙镇,由夏仲实、邓石士及镇上有关人员陪同前往高洞查勘。当时设想在高洞瀑布上游修筑拦河坝,在拦河坝上游右岸开明渠引水到瀑布下游,用麻柳木制造木质压力引水管,引水入厂房发电,厂房内安装两台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 150kW,可以满足白沙镇全部照明和镇上轻工业工厂用电。吴震寰与周德静由白沙镇查勘后,返回长寿,向工程处处长黄育贤汇报了白沙镇高洞水电站的规划设想,黄育贤召集了工程技术人员讨论高洞电站的设想方案,大家都赞同这个方案,并且认为可以籍此推动地方集资兴建水电站,在设计方案中建议将明渠引水改为隧洞引水,将木质压力管道改为铁管。1944 年 4 月,白沙镇士绅筹备成立了白沙水力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并将高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粮油会计考试题库及答案
- 森林防火知识培训报告课件
- 八大员的质量员(设备安装专业)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 2025年中级厨师长专业烹饪技能考试试题集
- 2025年数据分析面试题融媒体集
- 2025年中级摄影测量员考试要点及备考指南
- 2025年信息技术职位面试高频问题解答与模拟题
- 2025年高级数字殡葬规划师专业能力评估题库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老年病管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工程师职称考试模拟题
- 2025四川能投合江电力有限公司员工招聘1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湖北省圆创高中名校联盟2026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测评 英语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行测的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工会法律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中国汽车零配件出口分析及各国进口政策影响白皮书 2025
- 工伤劳动能力鉴定课件
- 2025甘肃招聘公路收费人员18人笔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培优b卷)
- 无偿分享深圳租房合同范本
- 水泥预制品销售合同范本2025年
- 征信条例管理办法
-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考核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