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年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乡镇联考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以下估测与实际相符的是( ) A人感觉舒适的室温为 37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是 1m/s C正常成人午餐吃米饭约 4手指甲的宽度约 2011 年 11 月 3 日凌晨, “神舟八号 ”飞船与 “天宫一号 ”目标飞行器从对接机构接触开始,经过捕获、缓冲、拉回、锁紧四个步骤,实现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如图所示,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那么,对接后的 “神舟八号 ”飞船相对下列哪一个参照物是静止的( ) A月球 B地球 C太阳 D “天宫一号 ”飞行器 3家住三楼的王琴早上醒来,听到同学李娟在楼下喊她一起上学,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王琴能听到楼下的叫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李娟的叫喊声很大,说明她的音调高 C王琴从叫喊声中听出是李娟,她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王琴的妈妈提醒她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减弱噪声 4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将衣服 晾在向阳、通风处 B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5教室内气温为 25 ,小江同学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如图中能比较正确地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A B C D 6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斜射入盛 水的容器中,在容器底形成光斑,保持入射光的方向不变,逐断放掉容器中的水,器底的光斑将( )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保持不动 D无法判断 7小龙发现平时不戴眼镜的陈老师在阅览室看报时却要戴着眼镜才能看清,小龙对陈老师的眼睛及所戴眼镜的判断合理的是( ) 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 8甲乙两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 V 甲 : V 乙 =4: 3,通过的路程之比 S 甲 : S 乙 =2: 3,则它 们所用时间之比为( ) A 2: 1 B 1: 2 C 8: 9 D 9: 8 9如图是三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图线,则由图线可知( ) A 1 2 3 B 1 2 3 C 1=2=3 D无法判断 10 2011 年 5 月,装载 500t 散装甘油的货轮抵达某港口,并由油罐车队装载运输至光辉油漆厂已知甘油密度为 103kg/辆油罐车最多可装载 12罐车队一次就将 500t 甘油装载运输完毕,则该油罐车队至少拥 有的油罐车数量为( ) A 41 B 42 C 33 D 34 二、填空题(共 9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27 分) 11如图 1 中物体 A 的长度是 2 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12在学校的 “元旦 ”晚会上,优美的琴声是由于琴弦的 产生的我们能很容易辨别出二重唱的男声和女声,是因为他们的 不同在医院的走廊和病房通常悬挂 “肃静 ”的警示牌,这种让人们保持肃静的做法属于在 处减弱噪声 13某品牌的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 5L 字样,已知瓶中 油密度为 103Kg/该瓶油质量为 果油用去一半,密度 (填 “变小 ”、 “变大 ”或 “不变 ”) 14戴眼镜的李强同学冬天从室外进入温暖的教室,发现眼镜的镜片上 “呵气 ”,过一会儿, “呵气 ”逐渐从中间消失, “呵气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形成的, “呵气 ”消失是由于发生了 现象 15在无其他任何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上衣、绿裙子的演员身 上,观众看到她的上衣 色,裙子是 色 16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电光源 S 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 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页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 S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 S将 (选填 “向左 ”、 “向右 ”或 “不会 ”) 17夏季,当你在河岸边漫步时,经常会看到 “鱼在云中游 ”的美景你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你看到水中的云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填 “实 ”或 “虚 ”)像 18一个焦距为 10凸透镜,当蜡烛距它 15,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填: “放大 ”、 “缩小 ”或 “等大 ”)的像;将蜡 烛向透镜移近 7,在光屏上 (填: “能 ”或 “不能 ”)成像 19地沟油中含有杂质及有毒物质,很多人猜想它的密度应该比正常食用油的密度要大,为了验证这种猜想,小明找到质量为 地沟油,地沟油的密度是 kg/否用密度这一指标来鉴别地沟油,请说明理由 (已知正常食用油的密度约为 103 kg/103 kg/ 三、作图与解答(共 3 小题,作图每个 3 分,解答 4 分,共 10 分) 20如图所示, 一束光线由空气射到水面后的反射光线 ,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并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1请在图中画出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22冬天,对着手 “吹气 ”时,会感到手冷;对着手 “呵气 ”时,会感到暖和为什么? 四实验题(共 3 小题,每空 2 分,共 26 分) 23( 6 分)兰兰的妈妈有一只金手镯,她在学习密度知识后,知道用密度可以对物质进行鉴别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鉴别该手镯的真伪,以下是她进行测量的实验步骤: (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金手镯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 1 所示金手镯的质量 g; ( 2)按图 2 所示的方法测出金手镯的体积,金手镯的体积是 ( 3)金手镯的密度为 kg/ 24( 10 分)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1)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要求有估读数字) ( 2)实验过程中,当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 16时,在凸透镜 另一侧移动光屏,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 的实像由于蜡烛燃烧变短,使烛焰的像成在了光屏中心的上方,要使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如果只调整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 调 ( 3)为了做进一步的探究,让凸透镜和烛焰的位置保持不变,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2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烛焰像变模糊了,接着将一个近视眼镜放在透镜与烛焰之间并做适当调整,结果光屏上烛焰的像再次变清晰,此过程探究的是近视眼的矫正方法近视眼镜的镜片是 透镜,它对光线有 作用 25( 10 分)如图是探究 “水的沸腾 ”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 90 时,每隔1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 5停止记录 ( 1)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 图 (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有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 ( 3)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 热量,温度 ( 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 “白气 ” “白气 ”是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 五、计算题(共 2 小题, 26 题 6 分、 27 题 8 分) 26( 6 分)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 10前进 6车 10又以 72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 20: ( 1)汽车停车前的平均速度; ( 2)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27( 8 分)有一节油车,装满了 25石油,为了估算这节油车所装石油的质量,从中取出了 30得质量是 :这节油车所装石油质量是多少? 2016年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乡镇联考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以下估测与实际相符的是( ) A人感觉舒适的室温为 37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是 1m/s C正常成人午餐吃米饭约 4手指甲的宽度约 考点】 温度;质量的估测;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 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 解: A、人体正常体温在 37 左右,感觉舒适的温度在 23 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 4km/h=4 m/s s 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C、正常成年人午餐吃米饭不超过 400g=选项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手指甲的宽度在 10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故选 B 【点评】 对日常生活中的速度、质量、长度、温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2 2011 年 11 月 3 日凌晨, “神舟八号 ”飞船与 “天宫一号 ”目标飞行器从对接机构接触开始,经过捕获、缓冲、拉回、锁紧四个步骤,实现刚性连接,形 成组合体如图所示,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那么,对接后的 “神舟八号 ”飞船相对下列哪一个参照物是静止的( ) A月球 B地球 C太阳 D “天宫一号 ”飞行器 【考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分析】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与参照物相比,物体位置有变化,说明物体在运动;物体位置没有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运动方向和快慢都相同的两个物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解答】 解: “神舟八号 ”飞船与 “天宫一号 ”目标飞行器 实现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以对方为参照物,两者都是静止的所以选择 “天宫一号 ”为参照物, “神州八号 ”是静止的 故选 D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参照物的选择,不仅考查基本知识,还渗透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家住三楼的王琴早上醒来,听到同学李娟在楼下喊她一起上学,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王琴能听到楼下的叫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李娟的叫喊声很大,说明她的音调高 C王琴从叫喊声中听出是李娟,她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王琴的妈妈提醒她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减弱噪声 【考点】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分析】 ( 1)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 (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频率(即振动的快慢)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大小,由声源的振幅(即振动的幅度)决定; (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 4)防止噪声的措施 【解答】 解: A、王琴能听到楼下的叫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故 符合题意 B、李娟的叫喊声很大,说明她的响度大;故 B 错误,符合题意 C、王琴从叫喊声中听出是李娟,她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 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王琴的妈妈提醒她下 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减弱噪声;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声现象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正确区分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4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 B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 D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 【考点】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分析】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选择项中提到的措施,从而可以得到答案 【解答】 解: A、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既加快了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又提高了液体的温度,故加快了蒸发,该选项正确; B、盖上酒精灯,可以降低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减缓蒸发速度,不符合题意; C、保鲜袋将蔬菜与外界隔绝,减慢了蔬菜周围的空气流动;放入冰箱,降低了其温度,这些措施都减慢了水分的蒸发,不符合题意; D、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从而减慢了水分的蒸发,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 液体蒸发的快慢是经常考查到的一个知识点,有时还以实验题的形式考查如: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在此实 验中同时也考查到了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5教室内气温为 25 ,小江同学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如图中能比较正确地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A B C D 【考点】 蒸发及其现象 【分析】 蒸发具有致冷作用,能使温度下降;但酒精蒸发后,受周围温 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 【解答】 解: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物体温度下降,低于 25 随着酒精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相同时,不再上升即温度计的示数会从 25 下降,然后又上升到 25 故 A、B、 C 不合题意, D 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 此题通过图象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考查了蒸发特点和现象,要注意分析;大部分学生知道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温度降低,没有考虑酒精蒸发完毕后温度的回升,从而错选了 B,因此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再做题 6如图所示, 有一束光线斜射入盛水的容器中,在容器底形成光斑,保持入射光的方向不变,逐断放掉容器中的水,器底的光斑将( )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保持不动 D无法判断 【考点】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分析】 解答此题应掌握:光发生折射时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光线会靠近法线当打开阀门,容器里的水逐渐流出的过程中,但入射点逐渐降低且向左移动,折射光线照射在容器底的光斑会逐渐向左移动 【解答】 解:当水位在 a 时,一束光线斜射入盛水的容 器中,由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在容器底部形成一个光斑在 P 点,当打开阀门,容器里的水逐渐流出的过程中,但入射点逐渐降低到 b 时,由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在容器底部形成的光斑在P点,所以在水逐渐流出的过程中,光斑将向左移动,如图所示: 故选 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光的折射规律,注意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是靠近法线的,折射光线向下偏折 7小龙发现平时不戴眼镜的陈老师在阅览室看报时却要戴着眼镜才能看清,小龙对陈老师的眼睛及所戴眼镜 的判断合理的是( ) 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 【考点】 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分析】 利用题目中告诉的情况,确定陈老师的眼睛是近视眼还是远视眼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而远视眼能够看清远处的物体,但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近视眼需要戴一个凹透镜来矫正,远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 解: 由题意 “平时不戴眼镜的陈老师在阅览室看报时却要戴着眼镜才能看清 ”,这说明陈老师能够看清远处的物体,但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所以说明,陈老师的 眼睛是远视眼 这说明陈老师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故选 A 【点评】 掌握正常眼睛看近处和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的厚薄情况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如何矫正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8甲乙两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 V 甲 : V 乙 =4: 3,通过的路程之比 S 甲 : S 乙 =2: 3,则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 ) A 2: 1 B 1: 2 C 8: 9 D 9: 8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 要判断时间之比,要根据速度 公式 v= ,由题目的路程、速度之比来求时间之比 【解答】 解: 甲、乙的路程之比 s 甲 : s 乙 =2: 3,速度之比 v 甲 : v 乙 =4: 3, 根据速度公式 v= 可知, 甲、乙所用时间之比为: t 甲 : t 乙 = : = : =1: 2 故选: B 【点评】 本题是由路程和速度之比,求时间之比,与计算速度一样,都是根据速度公式来求解 9如图是三种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图线,则由图线可知( ) A 1 2 3 B 1 2 3 C 1=2=3 D无法判断 【考点】 密度的大小比较 【分析】 取相同的体积 V,通过 m V 图象比较物体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判断三者的密度关系 【解答】 解:如图,当三个物体的体积都为 V时, = , 1 2 3 故选 A 【点评】 通过 m V 图象判断物质密度的大小有两种方法:一是取同样的质量,比较体积,体积大的密度小;二是取同样的体积,比较质量,质量大的密度大 10 2011 年 5 月,装载 500t 散装甘油的货轮抵达某港口,并由油罐车队装载运输至光辉油漆厂已知甘油密度为 103kg/辆油罐车最多可装载 12罐车队一次就将 500t 甘 油装载运输完毕,则该油罐车队至少拥有的油罐车数量为( ) A 41 B 42 C 33 D 34 【考点】 密度公式的应用 【分析】 利用密度的变形公式计算出甘油的体积,然后根据甘油的总体积和一辆油罐车的容积即可求出 【解答】 解: m=500t=5 105 = 得: v= = =400 已知一辆油罐车的容积为 12此该油罐车队至少 拥有的油罐车数量为n= 34 故选 D 【点评】 会熟练应用密度的计算公式,注意求几节车厢时,如果不够一辆车,应该按一辆车计算 二、填空题(共 9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27 分) 11如图 1 中物体 A 的长度是 2 中温度计的示数是 52 【考点】 刻度尺的使用;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分析】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被测物体长度等于物体末端所对刻度与始端所对刻度之差; 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要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视线与液柱最上端的液面相垂直 【解答】 解: 图 1 中物体的长度为 L= 图 2 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t=52 故答案为: 52 【点评】 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12在学校的 “元旦 ”晚会上,优美的琴声是由于琴弦的 振动 产生的我们能很容易辨别出二重唱的男声和女声,是因为他们的 音调 不同在医院的走廊和病房通常悬挂 “肃静 ”的警示牌,这种让人们保持肃静的做法属于在 声源 处减弱噪声 【考点】 声音的产生;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 (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男女生发出的声音主要是音调不同 ( 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答】 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琴弦由于振动会发出优美的琴声; ( 2)们能很容易辨别出二重唱的男声和女声,是因为他们的音调不同男生的音调低,女生的音调高; ( 3) “肃静 ”是不让说话,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声源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可结合声 音的产生,声音的特色音色,以及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分析解答 13某品牌的食用调和油,瓶上标有 5L 字样,已知瓶中油密度为 103Kg/该瓶油质量为 g,如果油用去一半,密度 不变 (填 “变小 ”、 “变大 ”或 “不变 ”) 【考点】 密度公式的应用;密度及其特性 【分析】 已知调和油的体积和密度,由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油的质量;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质量、体积无关 【解答】 解:由 = , 调和油的质量为: m=V=103kg/5 10 3 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质量、体积无关,所以油用去一半,质量、体积减小一半,但密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 变 【点评】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和密度的特性,是一道基础题目 14戴眼镜的李强同学冬天从室外进入温暖的教室,发现眼镜的镜片上 “呵气 ”,过一会儿, “呵气 ”逐渐从中间消失, “呵气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液化 形成的,“呵气 ”消失是由于发生了 汽化 现象 【考点】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 解决此题需掌握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 【解答】 解:冬天教室内的温度很高,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升高而上升,遇到戴眼镜同学温度较低的玻璃镜片上,热的水蒸气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所以镜片上出现 “呵气 ”;经过一段时间,镜片上的小水珠会吸热又变成水蒸气消散在空气中,镜片上的雾就消失了,这是发生了汽化现象 故答案为:液化;汽化 【点评】 物态变化的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要留心观察,多加思考,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发生的现象 15在无其他任何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 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上衣、绿裙子的演员身 上,观众看到她的上衣 红 色,裙子是 黑 色 【考点】 物体的颜色 【分析】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 什么颜色的物体就反射什么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吸收各种色光 【解答】 解:舞台追光灯发出的是红光,白上衣可以反射红光,红光进入观众的眼中,观众看到上衣就是红色的; 绿裙子只能反射绿光,不能反射红光,没有光线进入我们的眼中,我们就看到裙子是黑色的 故答案为:红;黑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体的颜色由所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特点,是一 道基础题 16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电光源 S 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 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80 ;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页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 S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 S将 向右 (选填 “向左 ”、 “向右 ”或 “不会 ”) 【考点】 光的反射定律 【分析】 ( 1)根据反射角和入射角的概念可确定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 ( 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当液面发生变化时,由于入射角的大小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 反射光线平行作图可知光点 S 的移动方向 【解答】 解:( 1)由 “激光与水平液面成 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 ”,可得入射角为90 50=40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 4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80 ( 2)当液面发生变化,下降时,由于入射角的大小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反射光斑将向右移到 A 的位置,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 80;向右 【点评】 本题考查利用镜面反射来解释分析液面微变监视器的原理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 图,会根据掌握的知识采用多种方法作图 17夏季,当你在河岸边漫步时,经常会看到 “鱼在云中游 ”的美景你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 折射 形成的,你看到水中的云是由于光的 反射 形成的 虚 (填 “实 ”或 “虚 ”)像 【考点】 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分析】 ( 1)我们能看到鱼,是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进入人眼,人看到的不是真实的鱼,而是变浅了的鱼的虚像,是由于折射形成的; ( 2)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白云通过水面成像,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解答】 解:( 1)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 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而我们看到的鱼,不是鱼的实际位置,而是变浅的鱼的虚像 ( 2)当光遇到水面时会发生反射,此时水面相当于一平面镜,白云就是通过水面成的虚像,出现在水面上的 故答案为:折射;反射;虚 【点评】 反射与折射都能形成虚像,主要区别是反射形成的虚像关于反射面对称,物像分布在反射面的两侧;折射形成的虚像,像和物在界面的同一侧 18一个焦距为 10凸透镜,当蜡烛距它 15,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放大 ( 填: “放大 ”、 “缩小 ”或 “等大 ”)的像;将蜡烛向透镜移近 7,在光屏上 不能 (填: “能 ”或 “不能 ”)成像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分析】 ( 1)光屏上能承接到的像是实像,光屏上承接不到的是虚像 ( 2)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成像的性质: u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 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 解:( 1)凸透镜的焦距是 10烛距离凸透镜 152f u f,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 2)凸透镜的焦距是 10烛 靠近凸透镜 7u 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故答案为:放大;不能 【点评】 本题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成像的性质,然后根据实像和虚像是否能用光屏承接进行判断 19地沟油中含有杂质及有毒物质,很多人猜想它的密度应该比正常食用油的密度要大,为了验证这种猜想,小明找到质量为 地沟油,地沟油的密度是 103 kg/否用密度这一指标来鉴别地沟油,请说明理由 不能地沟油的密度在正常食用油的密度范围之内 (已知正常食用油的 密度约为 103 kg/103 kg/ 【考点】 密度的计算 【分析】 ( 1)知道地沟油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密度公式 = 求地沟油的密度; ( 2)和正常食用油密度大小范围比较得出答案 【解答】 解: ( 1)地沟油的体积: V= 10 4 地沟油的密度: = , = =103kg/ ( 2) 地沟油的密度在正常食用油密度范围之内, 不能用密度这一指标来鉴别地沟油 答:该地沟油的密度为 103kg/为在正常食用油密度范围之内,不能用密度这一指标来鉴别地沟油 【点评】 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地沟油、劣质油,不能通过密度大小与正常食用油比较,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三、作图与解答(共 3 小题,作图每个 3 分,解答 4 分,共 10 分) 20如图所示, 一束光线由空气射到水面后的反射光线,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并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考点】 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分析】 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既要发生反射,又要发生折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解答】 解:先过折射点 O 垂直水面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画出入射光线,方向指向入射点,然后再根据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水中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评】 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 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21请在图中画出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考点】 透镜的光路图 【分析】 在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时,首先要仔细观察入射光线的特点,然后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 【解答】 解:凸透镜中,入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则折射光线过焦点入射光线过焦点,则折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 作图如 图所示 【点评】 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 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 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2冬天,对着手 “吹气 ”时,会感到手冷;对着手 “呵气 ”时,会感到暖和为什么? 【考点】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 简答题的关键是分析出物理情景中体现的物理原理或规律,本题的关键是答出所发生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 【解答】 答:冬天,对着手 “吹气 ”时,加快了手上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使手的温度降低,所以手感到凉快 对着手 “呵气 ”时,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手后,液化成小水珠,液化是放热的,使手温度升高,所以手感到暖和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热现象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实验题(共 3 小题,每空 2 分,共 26 分) 23兰兰的妈妈有一只金手镯,她在学习密度知识后,知道用密度可以对物质进行鉴别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鉴别该手镯的真伪,以下是她进行测量的实验步骤:( 1)用调节好的天 平测出金手镯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 1 所示金手镯的质量 76.6 g; ( 2)按图 2 所示的方法测出金手镯的体积,金手镯的体积是 4 ( 3)金手镯的密度为 103 kg/ 【考点】 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 【分析】 ( 1)天平平衡时,左盘中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 2)知道玉镯的体积等于排出液体的体积,会进行量筒的读数,注意分度值 ( 3)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 = ,在 计算过程中注意单位的换算 【解答】 解:( 1)由图知,金手镯的质量为: m=50g+20g+5g+1g+ ( 2)此手镯的体积等于其排出的水的体积为 4以手镯的体积为 4 ( 3)根据公式,手镯的密度为: = = =103 / 故答案为:( 1) 2) 4;( 3) 103 【点评】 此题是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首先要掌握 密度的计算公式: = ,要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固体的体积 24( 10 分)( 2011盘锦)利用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1)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要求有估读数字) ( 2)实验过程中,当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 16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 放大 的实像由于蜡烛燃烧变短,使烛焰的像成在了光屏 中心的上方,要使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如果只调整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 下 调 ( 3)为了做进一步的探究,让凸透镜和烛焰的位置保持不变,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2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烛焰像变模糊了,接着将一个近视眼镜放在透镜与烛焰之间并做适当调整,结果光屏上烛焰的像再次变清晰,此过程探究的是近视眼的矫正方法近视眼镜的镜片是 凹 透镜,它对光线有 发散 作用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分析】 ( 1)通过 a 图所示的现象,结合凸透镜焦点的定义 即可确定该凸透镜的焦距 ( 2)利用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即可确定物距为 16 厘米时的成像性质 若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上方,说明烛焰的位置太靠下,所以烛焰要相对于凸透镜向上移动 ( 3)近视眼镜实际上一个凹透镜,而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解答】 解:( 1)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汇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焦距,根据图示中光屏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可以读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故答案为: ( 2)当物距为 16 厘米时,由于 16 厘米大于该凸透镜的一倍焦距而小于其 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确定此时的物体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由于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所以由于蜡烛太短而使得像在光屏中心的上方所以应将蜡烛向上调或将凸透镜向下调 故答案为:放大;下 ( 3)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会使所成的像向后,那必须使光屏向后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凹;发散 【点评】 此题不仅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考查了一个知识点:刻度尺的读数,别忘了估读这个细节,而写成 是此题最容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26学年阜阳市太和县数学三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2026学年德惠市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4年徐州市沛县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年泸州市龙马潭区数学三上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4年嘉兴市桐乡市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主管护师能力提升试题及答案
- 中国文化与全球化的关系研究试题及答案
- 药物分类与临床适应症解析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的创新思维试题及答案
- 行政法学权威试题及答案汇集
- 呼和浩特市消防救援支队招聘政府专职消防员笔试真题2022
- 施工方案防火门卷帘门
- 畜牧兽医考试题库
- (高清版)JTG D81-2017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 数学的天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上海交通大学
- (正式版)JTT 1490-2024 港口安全设施分类与编码
- 安全管理职业健康体系适用法律法规要求清单(2023年7月版)
- 学生实习家长知情同意书(完美版)
- 数字贸易学 课件 第8、9章 数字营商环境、数字贸易生态圈
- 模拟法庭剧本(五篇)
- MOOC 电磁场与电磁波-北京交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