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楼报告表_第1页
孵化楼报告表_第2页
孵化楼报告表_第3页
孵化楼报告表_第4页
孵化楼报告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项目概况项目名称 浙江省青山湖科技城孵化楼项目 建设单位 浙江青山湖科研创新基地投资有限公司项目位置临安经济开发区,东侧为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所和地矿研究所、南侧为 220kv 阳岗变电场、西侧为大园路,北侧为纬十七路。项目性质 新 建 项目总投资 11.26 亿元建设规模该项目由三个地块组成,总占地面积 4.12hm2,其中地块一0.74hm2,地块二 1.27hm2,地块三 2.11hm2。总建筑面积为162107m2,其中地块一 26247m2,地块二 53122m2,地块三82738m2。建筑占地面积地块一为 0.23hm2,地块二 0.38hm2,地块三 0.70hm2。建筑密度地块一为 31.10%,地块二 30.30%,地块三 30.20%。容积率地块一为 3.00,地块二 3.50,地块三3.30。绿地率地块一为 20.60%,地块二 22.80%,地块三21.50%。计划开工日期 2011 年 10 月 计划完工日期 2013 年 10 月其中永久占地 4.12hm2项目占地面积 4.12hm2临时占地 0hm2扰动原地貌面积扰动地表面积 4.12hm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工程建设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 1.50hm2开挖土石方总量(万 m3)15.10(自然方,下同) ,(其中表土 0.45,一般土石方 14.65)填筑土石方总量(万m3)5.41(其中一般土石方4.96 ;表土 0.45)综合利用土石方量(万 m3)5.41(其中表土 0.45 和一般土石方 4.96)需借方量(万 m3)02弃土、石、渣量(万 m3)9.69(一般土石方)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面积和总量1、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为 4.12hm2。2、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共 24 个月)和自然恢复期(24 个月)共 48 个月,可能产生水土流失总量为 960t,施工期是产生水土流失的重点时段,建筑物、道路等配套设施是产生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造成水土流失的危害1)改变景观,影响环境。该工程为新建项目,需要采用机械、人工等方式开挖原有空闲地和草地,原有景观遭到整体性损坏,破坏面较大,与周围景观极不协调,造成景观差异。2)由于本项目地下室开挖工程量大,产生大量废弃土石方,若不作处理,在风力和水力等因素作用下,会导致较大水土流失,并在降雨等作用下进入周边水体,造成周围水体泥沙含量增加、淤塞河道、影响排洪等危害。3)临时堆土在施工期若未及时采取拦挡等措施,在降雨作用下将进入市政排水管网,增加排水管网的压力,影响城市排水能力。二、水土流失防治方案防 治 目 标1)扰动土地整治率 95%;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90%;3)土壤流失控制比 1.67;4)拦渣率 95%;5)林草植被恢复率 97%;6)林草覆盖率 22%。防治责任范围项目建设区工程项目建设区占地面积 4.12hm2。3直接影响区用地红线外 2m 范围,面积 0.31hm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总体布局(一)防治分区及总体布局本方案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须合理、有序的进行,与主体工程相互协调,做到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与临时措施相结合,尽可能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量控制在最小,并对道路两侧采取绿化措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本方案总体布局分为 3 个防治分区。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见附图 5。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图见附图 6。区 建筑物防治区,防治面积 1.62hm,包括建筑占地 1.31 hm和新建项目周围 2m 范围直接影响区面积 0.31hm。区 道路、绿化及配套设施防治区,防治面积 2.81hm。区 施工临时设施防治区,占地面积 0.50hm,为 3 处临时施工场地(每个地块一处,面积 0.05hm)面积共计 0.15 hm,场地内放置施工机械,堆置施工用料;3 处临时堆土场(每个地块一处,面积分别为地块一 0.03hm;地块二 0.07hm;地块三 0.10hm) ,面积共计 0.20 hm,场内堆放剥离后待绿化用的表土;3 处临时中转场, (本项目地下室分期开挖,只需每个地块设置一处面积 0.05 hm的临时中转场)共计0.15hm,场内堆放非建筑区域地下室顶部覆土, (施工临时设施防治区占地均位于永久占地范围内) 。(二)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分析和评价(1)施工围墙在项目区四周修建施工围墙,施工以人工施工方式为主,辅以机械施工。施工围墙使项目区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不仅可以保证生产安全,还能防止工地内的土方散出造成水土流失。本方案对施工围墙只作分析评价,不计工程量和投资。(2)表土剥离在工程施工前期对项目区内草地等进行表土剥离,剥离厚度约20cm,共剥离表土约 0.45 万 m3。表土剥离既保护了珍贵的表土资源,4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总体布局又避免了工程后续绿化覆土外借土方可能带来的水土流失,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功能。(3)场地平整主体设计在表土剥离后对项目区先进行场平,场平面积 4.12hm,便于后续施工。(4)绿化覆土施工后期对绿化区进行覆土,面积 0.90hm,覆土厚度 50cm,覆土量 0.45 万 m3,绿化覆土所需表土来源于施工初期对项目区内的表土剥离。(5)综合绿化为了达到净化空气、减少噪音、美化环境及发挥绿化在整个区块人文生态中深层次作用的目的,区块采取品种丰富的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交叉栽种的方式,并充分考虑乔、灌、草各种植物的适合搭配,选择适合当地自然条件、价廉、易长、易管、四季常青的植物,并结合一些形态优美,具有色、香、味的花木,把不同等级的绿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绿化有机整体。本项目区三个地块的绿化面积分别为0.15hm、0.29hm、0.45hm ;绿地率分别为 20.60%、22.80%、21.50%。除以上采取的措施外,本方案从水土保持角度提出工程措施过程中的临时防护措施及管理措施要求,需要对表土临时堆土场、临时中转场、临时施工场地等区域的水土流失做重点设计及补充,对施工过程中的水保管理提出相应要求,同时提出各项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方案实施的保证措施。(三)分区防治措施1、区:主体工程防治区本区防治面积 1.62hm,包括建筑物 1.31hm,直接影响区0.31hm。结合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环节和地形地貌的特点,设计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其水土流失主要时段在施工期。1)工程措施(1)表土剥离5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总体布局工程施工前期对项目区内表土进行剥离,剥离厚度约 20cm,剥离量0.45 万 m3,堆放在临时堆土场内,用于后期绿化。(2)场地平整表土剥离后,对凹凸不平的需要平整的区域进行平整,为项目区的施工做准备,场地平整的面积为 4.12hm。(3)绿化覆土主体设计在施工后期进行绿化,绿化区前需覆土以利于植物的生长,平均覆土厚度约为 50cm,覆土量 0.45 万 m,覆土来源为项目区内剥离表土。2)临时措施(1)基坑排水沟施工期间在地下室开挖的基坑底部开挖范围线内 0.5m 处设置基坑排水沟,排导地下室范围内的积水。基坑排水沟采用梯形断面,底宽0.3m,过水深 0.3m,沟槽内边坡比 1:1,总长 1300m(其中地块一为243 m,地块二为 424 m,地块三为 633 m) 。在地下室开挖的同时修建,采用土质边坡,开挖后仅作内壁拍实即可投入使用,待地下室建成后填埋。基坑排水沟连接地下室开挖范围四角处的集水井,汇水通过基坑排水沟流入集水井,在通过水泵抽至项目区周边的临时排水沟。基坑排水沟土方开挖 234m3。(2)临时排水沟为了防止施工场内积水,施工期间在项目区四周设置临时排水沟,排水经沉沙池沉沙后排入项目区周边市政管道。临时排水沟设置在施工围墙内 0.5m 处,总长 1520m(其中地块一为 336m,地块二为 482 m,地块三为 702 m) 。采用底宽 0.3m、深 0.3m、边坡比 1:1 的梯形断面,采用土质边坡,边坡拍实,土方开挖 274m3。(3)沉沙措施根据现场地形,在项目区每个地块西南侧各设 1 个砖砌沉沙池,用于沉淀被雨水冲刷后流失的泥沙,共 3 个。临时沉沙池设在项目永久占地范围内,临时沉沙池进水口与排水沟相接,项目区内排水经沉沙达标6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总体布局后排入市政管网。沉沙池采用了 1min 沉沙标准,规格分别为地块一2m1m1m(长宽高) ;地块二 2m2m1m(长宽高) ;地块三3m2m1m(长宽高) ,底部砖块砌筑厚 6cm,四周的砖砌护厚24cm,水泥砂浆抹面。沉沙池开挖土方 20m3,砌砖 8m3,水泥砂浆抹面36m2。临时排水沟、基坑排水沟、沉沙池防护典型设计详见附图 6-1 和附图 6-2。区防治措施工程量:工程措施:剥离表土 0.45 万 m3,场地整平 4.12hm,绿化覆土 0.45万 m3。临时措施:开挖土方 528m3,砌砖 8m3,水泥砂浆抹面 36m2。2、区 道路、绿化及配套设施防治区,防治面积 2.81hm1)植物措施(1)综合绿化在建筑物周围及公共绿地范围内,通过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绿化,绿化面积 0.90hm。种植具有观赏价值、成活率高、及净化空气、无病虫害、苗源广的植物。绿化率地块一达 20.60%,地块二达到22.8%,地块三达到 21.50%。方案推荐植物种为:乔木或小乔木:香樟、广玉兰、夹竹桃、桂花、鹅掌楸、冬青、贴梗海棠、碧桃、紫薇、红叶李等。灌木:泡桐、万年青、女贞、杜鹃、龟甲冬青、米兰、花叶络石等。草本:狗牙根、麦冬、细叶节娄草、中华节娄草等。(2)抚育管理抚育管理面积 0.90hm。2)临时措施(1)管线开挖土方临时防护管线开挖和场内道路同时施工,对开挖的土方堆置在沟槽一侧,堆置高度控制在 1m 以内,边坡比 1:1,堆放时要求拍实堆土,施工时,尽7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总体布局可能避开雨日施工,雨季用塑料彩布条进行覆盖,备用塑料彩布条600m2。区防治措施工程量:绿化措施:绿化面积 0.90hm,抚育管理面积 0.90 hm。管线开挖防护典型设计图见附图 9。.3、区 施工临时设施防治区防治责任面积 0.50hm,包括临时施工场地、表土临时堆土场、顶板覆土临时中转场,每个地块各一处(施工临时设施均位于永久占地范围内) 。(1)临时施工场地地块一的临时施工场地布设在地块一东南角道路及消防操作场地用地范围内;地块二的临时施工场地布设在地块二西北角角硬质地面及消防操作场地用地范围内;地块三的临时施工场地布设在地块三西北角硬质地面及停车位地用地范围内,每个临时施工场地占地面积 0.05hm。本方案考虑临时施工场地人为活动较多,易造成水土流失,在临时施工场地周围设置土质简易排水沟 100m,内壁拍实,简易排水沟出口处与场地四周的临时排水沟相接。简易排水沟断面尺寸为底宽 0.3m,过水深0.3m,沟槽内边坡比 1:1,土方开挖 54m3。(2)临时堆土场临时堆用于堆放前期剥离的表土,在每个地块各设一个,三个地块均布设在地块西侧停车位及硬质地面用地范围内,面积分别为地块一0.03 hm、地块二 0.07 hm、地块三 0.10 hm。临时堆土场坡脚四周采用填土草袋围护,土料就地取材,用表土或一般土方进行装填。表土堆土高度控制在 3.0m 内,堆土坡度为 1:1.51:2.0 之间。填土草袋用梯形断面,顶宽 0.5m,高 0.8m,底宽 1.0m。表面撒播植草,撒播面积 0.21 hm。项目区临时堆土场填土草袋围护长 455m,填土草袋围护 273m3,填土草袋拆除 273m3。临时堆土场周围设置简易排水沟,简易排水沟类型同临时施工场地。简易排水沟共长 460m,土方开挖 83m3。8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总体布局(3)临时中转场本项目地下室分期开挖,临时中转场用于中转地下室顶板覆土,在每个地块各设一个,面积均为 0.05 hm,三个地块共 0.15 hm,均布设在地块西侧停车位及硬质地面用地范围内。临时中转场坡脚四周采用填土草袋围护,土料就地取材,用开挖土方进行装填。堆土高度控制在3.0m 内,堆土坡度为 1:1.51:2.0 之间。填土草袋采用梯形断面,顶宽0.5m,高 0.8m,底宽 1.0m。项目区临时堆土场填土草袋围护长 450m,填土草袋围护 270m3,填土草袋拆除 270m3。临时中转场周围设置简易排水沟,简易排水沟类型同临时施工场地,排水沟共长 455m,土方开挖 82m3。临时土堆放完毕后,表面用塑料彩条布覆盖,防止降雨冲刷,备用塑料彩条布 1600m2。临时堆土场、临时中转场防护设措施典型计图见附图 8。4、施工管理措施工程开挖、填筑在运输过程中应加强管理,采用封闭式车厢进行运输,对洒落土石方及时清理,减少水土流失。施工活动严格控制在征地范围内,严格按照设计高程进行开挖和填筑。减少对征地范围内土壤的扰动,禁止对土石方乱弃乱倒行为。严格按照方案设计的排水沟、沉沙池规格进行布设,减轻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合理安排施工时序,尽量避开雨日施工。施工后期,及时进行清场,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并结合项目区气候条件,降雨情况落实植物措施,植物措施落实后还需加强抚育管理,对于为成活苗木,需进行补植。9各项水土保持设施典型设计及说明区建筑物防治区临时排水沟排水标准按 1 年一遇 1h 最大洪峰流量计算,设计流量采用下列公式:Q=0.278KIF (公式一)其中: Q洪峰流量(m/s) ;K径流系数;I平均 1h 降雨强度(mm/h) ;F集雨面积( km) 。根据浙江省短历时降雨计算方法计算出项目所在地 1 年一遇的 1h 降雨强度 I=22.9mm,根据项目区地质情况和立地条件,K 取 0.65,F 取0.044km。根据公式计算得排水沟最大洪峰流量 Q 值为 0.183m/s。排水沟断面面积 A,根据上式中的设计频率暴雨坡面最大径流量,排水沟断面尺寸采用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确定:Q=AV (公式二)(公式三)2/31VnRi式中:Q-最大洪峰流量,m/s;A-过水断面面积,m,A=bh+mh;V-流速,m/s;R-水力半径,m, ;2/(1)RAbhmi-沟道比降,i=1%;n-沟道糙率,n=0.025;h-沟深,m;b-底宽,m;m-排水沟边坡比,m=0.5;根据明渠均匀流公式,试算得到该梯形断面排水沟的断面尺寸为底宽 0.3m、过水深 0.3m,沟槽内边坡比 1:1,计算得设计洪峰流量Q=0.209m/s 0.183m/s,过水断面尺寸符合排水要求,排水沟内壁拍实即可。10各项水土保持设施典型设计及说明根据当地日最大降雨量等水文资料,地下室范围线内 0.5m 处设计开挖基坑排水沟,基坑排水沟设计采用 1 年一遇洪水标准,根据公式二和公式三,确定基坑排水沟的断面尺寸。基坑排水沟为梯形断面,尺寸如下:底宽 30cm,深 30cm,边坡比 1:1,内壁拍实即可。沉沙池设计通过当地一年一遇最大降雨强度计算,通过实际调查,一年一遇 1h 来水在沉沙池内滞留时间为 1min。经计算,地块一、地块二、地块三的沉沙池有效容积分别为 1.84m、3.15m、5.24m 。本方案在每个地块分别拟设置 1 个沉沙池,共计 3 个沉沙池(详见附图 7) ,用于沉淀泥沙。地块一、地块二、地块三的沉沙池的容量分别为2.00m、4.00m、6.00m,规格分别为: 200cm100cm100cm(长宽高) (下同) 、200cm200cm100cm 、300cm200cm100cm,底部采用 6cm 厚的砖护砌,四周采用 24cm 的砖护砌,表面采用 2cm 厚的水泥砂浆抹面。区:道路、绿化及配套设施防治区管线开挖和场内道路同时施工,对开挖的土方堆置在沟槽一侧,堆置高度控制在 1m 以内,边坡比 1:1,堆放时要求拍实堆土,施工时,尽可能避开雨日施工,雨季用塑料彩布条进行覆盖,备用塑料彩布条600m2。区 施工临时设施防治区临时施工场地、临时堆土场、临时中转场周围设置简易排水沟,排水沟长共 1015m,挖方量共 219 m,简易排水沟规格同上。临时堆土场分别布置在各个地块西侧停车位及硬质地面用地范围内,边坡按 1:1.51:2.0 进行控制,堆土高度控制在 3.0m 以内,并在堆土坡脚用填土草包进行防护,填土草包规格:顶宽 0.5m,高 0.8m,底宽 1.0m。堆放完毕后,表面撒播植草,以减少水土流失。临时中转场分别布置在各个地块西侧停车位及硬质地面用地范围内,边坡按 1:1.51:2.0 进行控制,堆土高度控制在 3.0m 以内,并在堆土坡脚用填土草包进行防护,填土草包规格:顶宽 0.5m,高 0.8m,底宽 1.0m。堆放完毕后,表面用塑料彩条布覆盖,以减少水土流失。11实施进度安排按照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三同时”的制度,各项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建设同步进行。首先进行临时排水沟、基坑排水沟、临时沉沙池、临时施工场地、临时堆土场、临时中转场的布设。开挖临时排水沟,设置沉沙池;临时堆土场、临时中转场四周用填土草袋围护,临时中转场堆土坡面拍实,雨天用塑料彩条布进行覆盖;临时堆土场表面撒播草籽。其次,进行地下室、建筑物、道路及配套设施的施工。最后,结合季节布设植物措施,及时覆土绿化。另外还有加强管理,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宣传教育,减少和避免人为活动对项目区周边水土保持设施的损害。三、水土保持投资估算项目 投资(万元)工程措施 8.43植物措施 135.00 临时措施 0独立费用 8.60小计 152.03基本预备费 15.20主体工程已列合计 167.23 工程措施 0植物措施 0.16临时措施 13.70独立费用 4.84小计 18.70基本预备费 1.87水土保持补偿费 1.5本方案新增合计 22.07工程措施 8.43植物措施 135.16 临时措施 13.70独立费用 13.44 小计 170.73基本预备费 17.07水土保持补偿费 1.50 总投资合计 189.30 12四、需要说明的其它事项(一)主体工程概况临安市位于浙江省西北部,东经 1185111952,北纬 29563023,东临杭州市余杭区,南连富阳、桐庐和淳安,西接安徽歙县、宁国和绩溪,北靠安吉。东西相距约 100km,南北宽达 50km,土地面积 3126.8km2。本项目浙江省青山湖科技城孵化楼项目位于临安市主城区东面的经济开发区,东侧为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所和地矿研究所、南侧为 220kv 阳岗变电场、西侧为大园路,北侧为纬十七路。该项目总地形为狭长地块,东西窄,南北长,由三个地块组成。项目建设性质为新建项目。该项目由三个地块组成,总占地面积 4.12hm2,其中地块一 0.74hm2,地块二 1.27hm2,地块三 2.11hm2。总建筑面积为 162107m2,其中地块一 26247m2,地块二 53122m2,地块三 82738m2。建筑占地面积地块一为 0.23hm2,地块二0.38hm2,地块三 0.70hm2。建筑密度地块一为 31.10%,地块二 30.30%,地块三 30.20%。容积率地块一为 3.00,地块二 3.50,地块三 3.30。绿地率地块一为20.60%,地块二 22.80%,地块三 21.50%。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建筑物、道路等配套设施、绿化等。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 1。项目区总平面布置图见附图 3。项目区现状图见图 14。图 1 地块一与大园路交界处 图 2 地块一与地块二交界处13图 3 地块二及地块三与大园路交界 图 4 项目区内现状本项目技术经济指标见表 4-1。表 4-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数量序号 名称 单位地块一 地块二 地块三1 总占地面积 hm2 0.74 1.27 2.11总建筑面积 m2 26247 53122 82738地上建筑面积 m2 21752 44422 695192地下建筑面积 m2 4495 8700 132193 建筑占地面积 hm2 0.23 0.38 0.704 容积率 3.00 3.50 3.305 建筑密度 % 30.80 30.30 30.206 绿地率 % 20.60 22.80 21.50(二)建设项目及项目周边地区概况本项目区位于临安市域东部的经济开发区青山湖科技城,东部紧临杭州市区余杭组团,西部与临安市主城区(锦城)隔湖(青山湖)相望。该项目区东侧为浙江省机电设计研究所和地矿研究所、南侧为 220kv 阳岗变电场、西侧为大园路,北侧为纬十七路。临安市位于浙江省西北部,东经 1185111952,北纬 29563023,东临杭州市余杭区,南连富阳、桐庐和淳安,西接安徽歙县、宁国和绩溪,北靠安吉。东西相距约 100km,南北宽达 50km,土地面积 3126.8km2。地形上西北山岭起伏连绵,向东南渐趋低缓,形成低山丘陵和宽谷盆地相向排列,交错分布。境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三面环山,向杭州湾开口,形成一个东南向的马蹄形屏障。西北部天目山脉和西南部昱岭山脉呈北东-南西向,构成西北和西南崇山峻岭、沟深谷幽的侵蚀地貌,海拔 1000m 以上山峰多集于此,西部清14凉峰海拔 1787m,为市境内最高山峰。中部、东部山体渐趋低缓、地貌破碎,以海拔 500m 以下低山丘陵为主。东南部地势低平,多为海拔 100m 左右冲积平原和河谷盆地,低山丘陵相间。东部南苕溪下游为杭嘉湖平原,境东最低点青山街道石泉村海拔仅 9m,全市东西部海拔高差达 1778m。项目区原为低矮丘陵,根据原始测绘地形图,该区高程 9.1428.90m ,主要用地类型包括耕地(菜地、水浇地及旱地) 、林地(林地及灌木林地) 、草地、住宅用地及其他土地(空闲地) 。根据勘察报告场地内未发现有墓地、地下管线、防空洞等地下障碍物分布,交通便利,环境条件较好,场地地基有较好的稳定性,适合本工程开发建设。根据现场勘查情况,项目区现状为杂草地(覆盖度30%)及空闲地,地势较平整,平均标高约 11.50m,项目区西侧已建成的大园路平均标高为 12.00m。项目区地形地貌图见附图 2。临安市气候类型属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具有春多雨,夏湿热,秋凉爽,冬干冷的气候特征,气候在垂直方向上差异显著。多年平均气温 15.3,大于等于 10的有效积温为 50005420。全年日照时数 1847.3h,七月为最热月,平均气温 28.1,一月为最冷月,平均气温 3.40。极端高温 41.90(1996 年 8 月 6 日) ,极端低温-13.30 (1967 年 1 月 16 日) 。无霜期 234d,全年降水量 950mm2589mm,多年平均蒸发量在 600mm800mm之间,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集中于汛期 4 月10 月,全年 50%左右的降水量集中在 5 月8 月初。境内多梅季暴雨和台风暴雨,4 月7 月上旬梅季暴雨,历时长、范围大、强度较小。7 月中旬9 月台风暴雨,历史短、范围小、强度较大。经查阅浙江省短历时暴雨 (浙江省水文勘测局,2003 年 2 月) ,1 年一遇 1h 最大降雨强度为 22.9mm,20 年一遇的 1h 最大降雨强度为 45.13mm。全市常年偏东风最多,以东北风和东北东风为主,出现频率分别为 12%和 11%;偏西风也较多,以西南风和西南西风为主,出现频率分别为 10%和 9%,静风占 30%,年平均风速为 1.8m/s。临安市分为太湖和钱塘江两大流域,太湖流域主要溪流有南苕溪和中苕溪;钱塘江流域主要溪流有天目溪、昌化溪和分水江。项目区所属水系为南苕溪。南苕溪位于临安市东部,为东苕溪主流,发源15于太湖源镇马尖岗,全长 63km,流域面积 720km2,境内长度 55km,流域面积682.7km2。临安市河流多年平均径流深在 700mm1200mm 之间,径流量年内分配不均匀,多年平均 5 月9 月的汛期径流可占全年径流量的 60%左右。10 月份至次年 4 月份的径流量仅占 30%。多年平均含沙量在 0.13kg/m30.19kg/m3 之间。临安市土壤类型以红壤为主,占全市土壤面积的 58.85%,主要分布在低丘山岗;黄壤占全市土壤面积的 20.32%,分布在西北部海拔 650m 以上的中、低山地;岩性土占 10.97%,分布在西南、东南等岩石山区;山地草甸占0.0018%,分布在千亩田、道场坪;潮土占 0.03%,分布在昌化溪、天目溪、苕溪等中下游河谷平原区;水稻土占 9.67%,分布在丘陵岗背、低山缓坡、山垄及河谷。临安市植被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地带,有植物种类约 3000 余种。按林草植被来分,全市植被区可分针叶林植被、阔叶林植被、灌丛林植被、草丛林植被、沼泽及水生植被、园林植被等六大植被型组合 40 个植被群系。植被的水平分布表现为,用材林主要分布在西南部中低山丘陵区,经济林主要有山核桃分布在西北部低山区,竹林分布在北部中低山区,薪炭林主要分布在南部丘陵河谷区。植被的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层次性,海拔 250m 以下的河谷平原、低山缓坡主要有稻、茶、桑、竹、杉等,海拔 250m500m 的丘陵山地主要有青冈、木荷、石栎、紫楠、毛竹、马尾松、油桐、银杏、板栗、麻栎等林木,在石灰岩地区广布着山核桃、萸肉、柏木、杜荆、云实等;海拔 800m 以上的中山地主要有黄山松、柳杉、槭树、化香、椴、桦木和茅栗等林木;海拔 1200m以上主要有山顶矮林灌木丛和山地草甸。全市有林地面积 2406.38km2,占总面积的 76.55%。项目区内植被现状主要为杂草,植被覆盖率约为 50%(30%) 。临安市总面积 3126.8km2,辖 4 个街道 22 个乡镇 298 个行政村,人口 52万。市区建成区面积 20km2,人口 15 万。2010 年,国内生产总值 287.8 亿元,增长 14%,人均 GDP 达到 8083 美元。实现财政总收入 30.12 亿元,增长 18.1%,首次登上 30 亿元台阶。实现地方财政收入 16.97 亿元,增长 20.9%。城乡居民收入,在 2009 年分别超过 2 万元和 1 万元的基础上再创新高,城镇居民人均可16支配收入达到 24455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2012 元,分别增长 11.1%和11.9%。临安市土地资源总量丰富,林地比重较大,但宜农耕地数量较少,呈“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全市总土地面积 3126.8km2,其中耕地面积283.65km2,园地 156.23km2,林地 2369.92km2,草地 0.46km2,其它农用地51.55km2,工矿仓储用地和住宅用地 98.52km2,交通用地 12.47km2,水利设施用地 14.64km2,未利用地 95.58km2,其它用地 43.78km2。临安市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及比例见表 4-2。表4-2 临安市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表 行政区域 合计 耕地 园地 林地 草地工矿仓储用地和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它土地面积(km 2) 3126.8 283.65 156.23 2369.92 0.46 98.52 12.47 14.64 190.91临安市占土地总面积( %)100 9.07 5.00 75.79 0.01 3.15 0.40 0.47 6.11资料来源于临安市水土保持规划(20062010 年) 根据原始测绘资料,项目区主要用地类型包括耕地(菜地、水浇地及旱地) 、林地(林地及灌木林地) 、草地、住宅用地及其他土地(空闲地) 。根据勘察报告场地内未发现有墓地、地下管线、防空洞等地下障碍物分布,环境条件较好,场地地基有较好的稳定性,适合本工程开发建设。根据现场勘查情况,项目区现状为杂草地(覆盖度30%)及空闲地,杂草地面积约 1.50 hm2。地势较平整,平均标高约 11.20m,项目区西侧已建成的大园路平均标高为 12.00m。(三)水土流失现状根据关于公布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知 (浙政发1999141 号),项目所在区域为浙江省钱塘江中上游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根据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划分,项目区属于以水力侵蚀为主要类型区中的南方红壤丘陵区,容许土壤流失量为 500t/km2a,属于微度侵蚀区。根据浙江省第五次应用卫星遥感数据(2010 年 6 月)处理进行的水土流失17普查成果显示,根据浙江省第五次应用卫星遥感数据处理进行的水土流失普查成果显示,临安市水土流失面积 214.77km2,占土地总面积的 6.89%。其轻度流失面积 79.01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 36.79%;中度流失面积 92.04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 42.86%;强烈流失面积 24.28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 11.31%;极强烈水土流失面积 14.55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 6.77%;剧烈水土流失面积 4.89km2,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 2.28%。临安市水土流失现状见表 4-3。表4-3 临安市水土流失现状表土壤侵蚀强度行政区域面积及比例土地总面积(km) 轻度 中度 强烈 极强烈 剧烈 合计流失面积(km 2)79.01 92.04 24.28 14.55 4.89 214.77占流失面积(%)36.79 42.86 11.31 6.77 2.28 100.00临安市占土地总面积(%)3119.082.53 2.95 0.78 0.47 0.16 6.89数据来源于浙江省第五次应用卫星遥感技术普查水土流失成果报告根据卫星遥感水土流失调查结果,综合项目区的地形地貌特点、植被覆盖率、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经调查,整个项目区的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平均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为 300/km2a,属微度侵蚀。(四)土石方平衡本工程挖方量共计 15.10 万 m3,其中一般土石方 14.65 万 m3,表土 0.45万 m3;填方量 5.41 万 m3,其中一般土石方 4.96 万 m3,表土 0.45 万 m3;无借方;弃方 9.69 万 m3,全部为一般土石方。工程土石方综合平衡表见表 4-4。18表 4-4 工程土石方综合平衡表 单位:万 m3综合利用挖方 填方调入 调出 借方 弃方序号 分项内 容表土 一般土石方 小计 表土 一般土石方 小计 自身利用 数量 来源 数量 去向 数量 一般土石方 表土剥 离 0.45 0.45 0.45 去 建筑物 基础 2.36 2.36 2.36 去 地下室 12.28 12.28 2.59 去 9.69 场地填 高 4.95 4.95 4.95 从 道路、 管线 0.01 0.01 0.01 0.01 0.01 绿化工 程 0.45 0.45 0.45 从总计 0.45 14.65 15.10 0.45 4.96 5.41 0.01 5.40 5.40 0 9.6919(五)水土流失预测项目扰动地表面积 4.12hm2,项目区原始地貌为低矮丘陵,拟建场地原为耕地(菜地、水浇地及旱地) 、林地(林地及灌木林地) 、草地、住宅用地及其他土地(空闲地) ,根据现场勘查,项目区现状为草地和空闲地,水土流失情况一般,属于微度流失区,项目区背景土壤侵蚀模数为 300t/km2a。1)水土保持设施鉴定根据原始测绘资料,项目区主要用地类型包括耕地(菜地、水浇地及旱地) 、林地(林地及灌木林地) 、草地、住宅用地及其他土地(空闲地) 。根据现场勘查,项目区现状为草地和空闲地。经实地测量,草地面积约 1.50hm2,林草覆盖率约为 50%(30%) 。根据 关于进一步规范做好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征收工作的通知 (浙水保201140 号文)的规定:本项目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类型为林、草设施(林草覆盖率约为 50%) ,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 1.50hm2。项目区内水土保持设施现状见图 56。图 5 地块一内水土保持设施现状图 图 6 地块二及地块三内水土保持设施现状图2)土壤侵蚀模数综合考虑项目区降雨量较大,同时采取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确定本方案的土壤侵蚀模数,对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进行预测。各区域产生水土流失情况具体如下:(1)建筑物施工准备期,对现状地表扰动较小,有一定规模的土石方填筑和机械碾压,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模数取 1500t/km2a;施工期,地表无防护措施,表土剥离、场地平整、地下室等的大规模开挖易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模数取 30000t/km2a;自然恢复期地表已被建筑物或者砼地面覆盖,不产生水20土流失,土壤侵蚀模数取 0。(2)道路及配套设施施工准备期,对现状扰动较小,土壤侵蚀模数取 1500t/km2a;施工期,场地无植被覆盖,对道路管线和广场等的大规模开挖填筑扰动原地貌,易造成水土流失,侵蚀强度达强烈,侵蚀模数取 16050t/km2a。自然恢复期,道路、广场已被砼覆盖,亦不产生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模数取 0。(3)绿化施工准备期,对现状扰动较小,土壤侵蚀模数取 1500t/km2a;施工期,对绿化工程区进行平整和覆土,将产生一定的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模数约为6000t/km2a;自然恢复期,植被逐渐恢复,然而离完全发挥其水土保持作用还有一段时间,因此,水土流失量虽显著减少,但仍有一定的水土流失现象发生,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 800t/km2a。(4)施工临时设施临时施工场地:施工准备期,对地表现状扰动较小,土壤侵蚀模数取2000t/km2a,施工期,堆置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等,扰动原地貌,产生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模数取 2140t/km2a。自然恢复期,施工场地已恢复为道路及配套设施用地,面积为 0。临时堆土场:施工准备期,对地表现状扰动较小,土壤侵蚀模数取2000t/km2a;施工期,受堆体高度、边坡等因素的影响,易造成水土流失,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取 53500t/km2a;自然恢复期,临时堆土场已恢复为道路及配套设施用地,面积为 0。临时中转场:施工准备期,对地表现状扰动较小,土壤侵蚀模数取2000t/km2a;施工期,受堆体高度、边坡等因素的影响,易造成水土流失,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取 53500t/km2a;自然恢复期,临时堆土场已恢复为道路及配套设施用地,面积为 0。3)土壤流失计算土壤流失量按下式计算: 31kikiTMFWiki21式中:W 水土流失总量; 新增水土流失总量;Fi1、 Fi2 、F i3 第 i 预测单元在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和自然恢复期的预测面积,km 2;Mi1、 Mi2 、M i3 第 i 预测单元在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的土壤侵蚀模数,t/km 2a;Ti1、 Ti2 、T i3 第 i 预测单元在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的预测时段为 a;M ik 第 i 预测单元第 k 时段的新增水土流失模数; 第 i 预测单元的水土流失背景值或土壤流失容许值。0iM4)水土流失量预测根据分析得到土壤侵蚀模数、侵蚀时间,结合侵蚀面积、背景流失量,得出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约为 960t,新增水土流失总量约 921t。工程水土流失量预测情况见表 4-5。2)(00iikiiki MM22表 4-5 工程水土流失量预测情况表 单位:t序号预测区域预测单元预测时段土壤侵蚀背景值M0(t/km2a)扰动后侵蚀模数 Mi(t/km2a)侵蚀面积 Mi(hm2)侵蚀时间Ti(a)背景水土流失量Mi0(t)预测水土流失量 Mik新增水土流失量 W施工准备期 300 1500 1.31 0.17 0.67 3.34 2.67施工期 300 30000 1.31 1.42 5.58 558.06 552.48自然恢复期 300 0 1.31 2 7.86 0.00 0.001 建筑 物 建筑 物小计 14.11 561.40 547.29施工准备期 300 1500 1.91 0.17 0.97 4.87 3.90施工期 300 16050 1.91 0.75 4.30 229.92 225.62自然恢复期 300 0 1.91 2 11.46 0.00 0.002道路等配套设施道路等配套设施小计 16.73 234.79 218.06施工准备期 300 1500 0.9 0.17 0.46 2.30 1.84施工期 300 6000 0.9 0.33 0.89 17.82 16.93自然恢复期 300 800 0.9 2 5.40 14.40 9.003 绿化 绿化小计 6.75 34.52 27.77施工准备期 300 2000 0.15 0.17 0.08 0.51 0.43施工期 300 2140 0.15 0.67 0.30 2.15 1.85自然恢复期 300 / 0 0.00 0.00 0.00临时施工场地小计 0.38 2.66 2.28施工准备期 300 2000 0.2 0.17 0.10 0.68 0.58施工期 300 53500 0.2 0.67 0.40 71.69 71.29自然恢复期 300 / 0 0.00 0.00 0.00临时堆土场小计 0.50 72.37 71.87施工准备期 300 2000 0.15 0.17 0.08 0.51 0.43施工期 300 53500 0.15 0.67 0.30 53.77 53.47自然恢复期 300 / 0 2 0.00 0.00 0.004施工临时设施临时中转场小计 0.38 54.28 53.90合计 4.12 38.85 960.02 921.17施工准备期 2.36 12.21 9.85施工期 11.77 933.41 921.64项目区自然恢复期 24.72 14.40 0.00总计 6.12 38.85 960 92123(六)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为浙江青山湖科研创新基地投资有限公司。(七)方案设计深度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GB50433-2008 )的有关规定,方案设计深度与主体工程一致,主体工程处于建筑方案设计阶段,相当于可研阶段,确定本水土保持方案按可行性阶段编制。 (八)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根据全国土壤侵蚀类型划分,项目区属于以水力侵蚀为主类型中的南方红壤丘陵区。根据水利部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 (水利部公告2006 年第 2 号文) ,项目区不属于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知 (浙政发1999141 号) ,项目区属于浙江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按水土流失防治区确定本项目区执行建设类二级标准。并根据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 800mm 和项目区处于丘陵区的实际情况,水土流失防治指标适当提高,防治目标为:扰动土壤整治率为 97%,水土流失总治理度为 87%,土壤流失控制比为 1.67,拦渣率为 95%,林草植被恢复率为97%,林草覆盖率为 22%。(九)水土保持投资估算1、编制依据投资估算编制主要依据与主体工程一致,主体工程无定额的部分单价项目按照水利部水土保持工程估算定额进行参考补充。主要编制依据有:1) 浙江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费用构成及编制办法(试行) (浙水保200502 号) ;2) 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 (水利部水总200367 号) ;3) 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 (水利部水总200367 号) ;4) 浙江省水土保持植物工程概算定额(试行) (浙水保200502 号) ;5) 浙江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 (浙价费1997107 号1997财综 37 号) ;246) 关于明确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征收标准相关事项的批复 (新发改价2006355 号) 。2、编制说明投资估算价格水平年为 2011 年第二季度(与主体工程设计一致) 。1)人工预算单价根据主体工程人工预算单价为 48.76 元/日。2)材料预算价格根据主体工程材料分析价格取定。3)电、水预算价格与主体工程取值相同。4)绿化树苗、草籽:按市场价加运杂费、采购及保管费计算。5)施工期融资利息按有关规定,水保工程暂不计入。6)费率标准(1)其它直接费:以直接费为基础,直接费的 3.00%计取;(2)现场经费:按直接费的 6.00%计取;(3)间接费:按直接费的 5.00%计取(4)企业利润:按直接费和间接费之和的 5.00%计取;(5)税金:直接费、间接费、企业利润之和的 3.41%计取。(6)扩大系数:1.107)其他费用标准(1)临时工程临 时 措 施 费 由 临 时 防 护 工 程 费 和 其 他 临 时 工 程 费 组 成 。 其 他 临 时 工 程 费 依 据 水土 保 持 概 ( 估 ) 算 编 制 规 定 , 按 新 增 工 程 措 施 与 植 物 措 施 费 用 之 和 的 2.0%计 列 。(2)独立费用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及勘测设计费:参考水利部保监200522 号并结合实际工作量计取;勘测设计的计费依据应与主体工程一致;分别计算后取两项之和计列。建设管理费:按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 3 项之和的 3.0%计取。25水土保持监测费:参照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 ,并结合实际工作量计列。水土保持监理费:依据浙江省水利厅与浙江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联合引发的浙水保20052 号文,按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 3 项之和的 3%计计列。(3)预备费用预备费用包括基本预备费和价差预备费。基本预备费:按新增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和独立费用 4 项和的 10%计取。价差预备费:价差预备费计算取物价指数 0%计算。(4)水土保持补偿费根据浙江省实施办法:从事生产建设等活动损坏水土保持设施,使其水土保持功能降低或丧失的,应按规定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按浙江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 (浙价费1997107 号1997财综 37 号) ,水土保持补偿费按占用的或损坏的设施面积 12 元/m 2 一次性征收。本工程的水土保持补偿费按 1.0 元/m 2 计。根据本项目项目区地形地貌图及现场勘测,本项目区水土保持设施为林草设施,面积为1.50hm2,水土保持补偿费共计 15000 元。3、水保措施工程量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所布置的水土保持措施可知,本项目水土保持工程量为:1)主体工程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量主体工程防治区工程量:工程措施:剥离表土 0.45 万 m3,场地平整 4.12hm2,绿化覆土 0.45 万 m3, 。植物措施:综合绿化 0.90hm2。2)本方案新增水土保持工程量(1)主体工程防治区工程量:基坑排水沟开挖 234m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