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万吨年苯烷基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12万吨年苯烷基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12万吨年苯烷基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12万吨年苯烷基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12万吨年苯烷基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 1秘密 无棣 工有限公司 12 万 吨 /年 苯烷 基化 项目 (全一册 ) 档案号 1202 制 单 位:淄博 油化工设计有限公司 工程 咨询 证号:工咨丙 11820080052 二 O 一二年五月 8 2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结论 第一节 项目建设的依据和必要性 一、编制依据 1、无棣汇成化工有限公司关于委托 淄博伟创石油化工 设计有限公司 编制 “ 12 万吨 /年苯烷基化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 的委托书。 2、无棣汇成化工有限公司提供的设计基础数据 和技术文件 。 3、大连理工齐旺达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苯烷基化专有技术资料。 4、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暨股份公司石油化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 2005年版) 。 二、编制原则 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坚持质量、成本、效益原则,以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适用性为依托,努力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实现技术的优化和节能降耗,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2、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奉行 “ 健康 环 保” 的理念,做到工艺装置和安全环保设施并举,重视环境保护和安全卫生,严格执行国家现有的有关标准和安全法规。提高发展质量,实现企业和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3、 充分利用无棣县的配套设施,防止重复建设,节省占地面积,力争投资省、效益好。坚持节约发展的原则,积极采用节能降耗及节水减排工艺和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提高各种资源利用率,发挥资源最大效益。 4、 项目设计严格执行国家、行业以及当地政府的有关现行标准、规范和法规,做到公正、客观、科学的反映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 5、 项目的总图布置力求布局合理,满足 防火防爆、生产操作、检修维护及安全卫生的要求。采用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安全法规。 6、 项目的“三废”排放严格执行国家及当地政府制定的有关标准和规定。“三废”治理 8 3要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并考虑环境的综合治理。 7、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和劳动效率,降低操作工人劳动强度,使装置操作方便、维护简单。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建设单位概况 无棣汇成化工有限公司是 2011 年 3 月经无棣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登记注册的新建企业,企业性质属于股份制企业。注册资金 3180 万元。占地 214 亩。公 司现有员工 308 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的 102 人,工程技术人员 38 名,会计师 2 名。 无棣汇成化工有限公司 20 万吨 /年液化气深加工项目已正式投产,正在进行异丁烷脱氢项目的建设,拟新上 12 万吨 /年苯烷基化装置, 开辟企业新的经济增长亮点。 2、项目建设的意义 近年来世界纯苯生产发展迅速 , 世界纯苯的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和西欧 , 2006年占世界纯苯总生产能力的 20012005 年 , 世界纯苯生产能力年均增长 亚洲的增长速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 其中中国的增长速度又高于亚洲平均水平。 2006 年中国纯 苯生产能力为 a, 占世界纯苯生产能力的比例已上升到 仅次于日本 , 位居亚洲第二。 2006 年世界最大的苯生产商是壳牌化学公司 , 生产能力为 t/a, 占全球总能力的7%; 其次是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 , 生产能力为 a, 占全球总能力的 陶氏化学公司居第三 , 为 a, 占全球总能力的 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的纯苯生产能力分别为 a 和 t/a, 占全球总能力的 位居世界第 5 位和第 10 位。 目前,我国我国苯供大于求,加之近 年来甲苯、二甲苯价格居高不下,因此,苯烷基化技术已成为迫切的需求。本技术可使焦化苯做石油苯、甲苯、二甲苯,使芳烃联合装置的苯得到充分利用。苯可采出也可不采出,操作灵活。因此,苯烷基化技术在我国蕴藏着重大机遇。 苯烷基化原料来源广泛,价格相对便宜,产品附加值高,市场需求量大,在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尤为重要。 3、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本项目建成后,其主要产品为甲苯、二甲苯。 甲苯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可衍生得到很多最终产品,其中在 聚氨酯 制品;染料和有机颜料;橡胶助剂;医药;炸药等方面最为重要。 二甲苯 广泛用于 涂料、 树脂 、染料、 油墨 等行业做 溶剂 ;用于医药、炸药、农药等行业 8 4做合成单体或溶剂;也可作为高辛烷值 汽油 组分,是 有机化工 的重要原料。还可以用于去除车身的沥青。 可用于生产丁基橡胶、 聚异丁烯、二异丁烯、三异丁烯、甲基丙烯酸甲酯、 2,4叔丁基甲酚、叔丁基硫醇、叔丁醇、叔丁基胺、甲代烯丙基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睛、新戊醛和异戊二烯等深加工产品。 甲苯、二甲苯衍 生产品众多,上下游产业链复杂,消费结构呈多元化趋势。合理发展 苯烷基化 产业,对于我国石化行业把握市场变化,优化资源利用,提高综合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 。 因此, 本项目 采用 先进 技术生产 甲苯、二甲苯 ,不但可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 甲苯、二甲苯 的需求,也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 2011 年本 ) 中 “ 第一类 鼓励类 采用先进工艺技术的大型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生产 ” 的产业政策。 4、 本 项目是 无棣汇成化工有限公司 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 今后几年,无论是全球还是国内,都保持着对 甲苯 旺盛的需求,从总体供需平衡看,仍然会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 无棣汇成化工有限公司 多元化、国际化发展的战略部署,通过对碳四中有效成分的转化和加工,生产国民经济急需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 ,可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和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提供坚强的动力。 第二节 建设方案 一、工艺方案的选用原则 1、工艺采用的生产工艺技术 成熟、先进、可靠。 2、工艺流程方案对原料性质的变化有一定适应性。 3、适当考虑产品方案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市场要求,调整产品结构。 4、流程方案尽可能节省投资,降低能耗,环保能满足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要求。 5、装置的工艺技术尽可能国产化,装置设备考虑大型化,设备制造立足于国内。 二 、推荐方案 为适应市场需求, 本着技术先进 灵活 ,装置性能好,投资省的原则,本报告中 苯烷基化推荐 采用 大连理工齐旺达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工艺技术 。 三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见表 表 置主 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 8 5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生产规模 苯烷基化装置 万吨 /年 2 产品方案 甲苯 万吨 /年 二甲苯 万吨 /年 芳烃 万吨 /年 干气 万吨 /年 为装置燃料气 损失(废水) 万吨 /年 3 年操作时间 小时 8000 4 主要原料燃料用量 料用量 万吨 /年 醇 万吨 /年 料用量 料气 kg/h 150 扣除装置自产 5 主要公用工程用量 环水 t/h 1198 活水 m3/h 歇 耗电量 万 100 气 h 60 间歇 表空气 h 300 缩空气 h 600 间歇 鲜水 t/h 36 第 三 节 结论 一、结论 按照 无棣汇成化工有限公司 的发展规划,结合 无棣汇成 化工有限公司 的现有条件、特点和自身优势,拟新建 12 万吨 /年苯烷基化项目 ,通过对本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综合结论如下: 1、 本 装置的建设对 无棣汇成化工有限公司 的发展是必要的,符合国家发改委关于 “ 采用 8 6先进工艺技术的大型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生产 ” 的产业政策, 工程的实施必将成为集团公司新的效益增长点。 2、本项目的原料来源可靠。 3、 目前,集团公司建有 20 万吨 /年碳四芳构化项目,有可供依托的公用工程设施及辅助设施,可节省投资。 4、本项目产品均为基本的有机化工原料,市场前景广阔 。 5、本装置的建设高度重视环境保护, 环境是企业的窗口,环境质量标志着企业的管理水平。所以本装置将建成一个环境友好型的石化装置。本装置的工艺技术拟选择先进的、物耗能耗低的、 “ 三废 ” 排放量少的技术。 6、竞争力 本装置已达到了经济规模,在装置工艺技术选择上采用了国际 、国内 先进技术。 项目 的实施既增加了公司的产品品种,又改善了产品结构,使公司的综合竞争能力更强。 综上所述,本项目装置规模合理、工艺技术先进、原料来源稳定可靠、产品符合市场要求、基础设施条件好,经济效益好,项目可行。 二、建议 为确保本项目的实施进度,建议建设单位尽快开展技术交流 和技术谈判,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和早日建成。 8 7第二章 装置研究范围、依托条件、实施建议和组织机构 第一节 装置研究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对 无棣汇成化工有限公司 12 万吨 /年苯烷基化项目 及所需的公用工程 、 辅助设施等进行可行性研究。装置研究范围如下: 表 要单项工程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工程规模 备注 一 主装置区 苯烷基化 12 104t/a 折纯苯 二 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 1 内浮顶罐区 2000浮顶罐 8 个 新建 2 消防水池 5000建 3 装置变配电所 新建 4 控制室 新建 5 循环水系统 2000t/h 新建 6 导热油系统 新建 7 空压制氮系统 新建 8 火炬 60t/h 新建 第二节 项目依托条件 一、本装置生活用水、工业水 、办公楼、分析化验、事故池可依托现有设施。 二、本工程的建设可利用公司积累的技术基础,工程建设的组织、管理的经验,有利于加快本项目建设。 第三节 项目实施建议 一、项目实施计划 本项目的建设期安排力求紧凑,计划在 10 个月内完成。 整个项目由主生产装置、公用工程设施和辅助生产设施组成,根据公司对工程进度总体规 划要求,设计、采购、施工必须采取适当交叉方式,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使装置建成投产,以保证装置经济效益的最大回报。 二、项目统筹进度 根据同等规模装置的进度,以可研报告批复 签订 技术合同生效为起点,为本装置计划进度如下: 8 8可行性研究报告: 础设计: 细设计: 备订货: 工建设: 置中交: 车投产: 四节 项目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一、项目组织机构 根据项目 建设的性质,新建项目为 车间 编制,配备车间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生产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实行四班三运转。 二、项目定员 根据石油化工装置定员规定,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本项目定员见表 表 置 定员表 岗位 人数 单班 小计 主任 1 技术员 4 班长 5 苯烷基化操作 人员 5 20 罐区、循环水 2 6 机电仪维修 4 合计 40 8 9第二篇 市场分析及预测 第一章 产品供需分析和预测 第一节 甲苯市场分析 1、市场分析 场分析 2008 年世界 石油甲苯生产能力约为 t a,平均开工率为 74%。从产能分布看,亚洲甲苯生产能力位居世界第一,占世界甲苯总产能的 其次是北美,占 西欧、中东欧、中东所占比例较少,各占 从 2002世界各地区甲苯产能的增长率来看,亚洲地区甲苯产能年均增长率最快,为 远远大于世界年均增长率 (世界年均增长率为 ;其他地区的增长率都低于世界平均增长率,东欧为 中东为 南美、西欧各为 北美、非洲、大洋洲均未增长。 近几年,随着我国大型石油化工装置的相继投产和对二甲苯需求的增长,甲苯的生产能力快速增长。 2007 年国内甲苯的生产能力和产量分别为 t a 及 t,甲苯市场自给率已上升到 国内甲苯的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公司,占国内甲苯总生产能力的 2008 年我国新增甲苯生产能力约 50 万 t a 左右,总生产能力达到 t a。新增产能主要来自金陵石化的 20 万 t a 甲苯生产装置和宁波中金集团公司的 t a 的甲苯生产装置、山西煤化工有限公司新建 t a 甲苯生产装置等。2008 年国内石油甲苯主要生产企业状况见表 3。 8 10 甲苯主要用于甲苯脱烷基转化工艺和甲苯歧化工艺转化为苯及二甲苯原料,分别占其总消费量的 33%和 用作溶剂的甲苯约占其总消费量的 但由于有机溶剂的排放法规日益严格,使这方面的用途 正在减少;甲苯用于生产 约有 5%;其余用于生产苯甲酸、氯苯、己内酰胺、苯酚、甲苯二胺等,合计占 需现状及需求量 分析 2002,世界范围内各地区甲苯生产商的开工率为 66%保持较高水平,供应充足,市场需求较旺,市场供需基本平衡。 2008 年世界石油甲苯消费量为 t,其中,亚洲甲苯消费量最多为 t,占世界甲苯总消费量的 其次是北美地区,甲苯消费量为 t,占世界甲苯总消费量的 2002世界平均甲苯产量增长 率为 其中亚洲的增长率最快为 其次是中东地区为 2008,世界甲苯下游产品的需求增长比较快,纯苯的需求增长率为 己内酰胺的需求增长率为 需求增长率为 据上述甲苯下游产品的需求估算,世界甲苯需求增长率为 1%到 2012 年世界甲苯年需求量将达到 t。其中,中东的甲苯需求增长率最快为 需求量为 t;亚洲甲苯需求增长率为 需求量为 8 11 t,亚洲仍是需求量最大的地区。 2008 年世界各地区甲苯实际 消费量及 2012 年的需求量值如表 4 所示。 2004国内甲苯供需状况如表 5 所示。 2008 年我国大陆甲苯进口量为 t,主要来自于韩国,其次是日本和我国台湾省,而其他国家进口量极少,对我国大陆市场基本没有 影响。 2008 年我国大陆甲苯进口来源地和进口数量见表 6。 8 12 目前,国内石油甲苯消费结构如图 1 所示。 2008 年我国甲苯表观消费量为 t,主要集中在制苯、二甲苯和溶剂等领域。未来几年,由于国内对二甲苯生产将快速增长,甲苯歧化制成纯苯、对二甲苯以及深加工 制得甲苯二异氰酸酯的精细化产业链是当前国内甲苯消费的新增热点,符合国内未来经济结构调整思路,甲苯作为歧化原料的消费会增加;丙酮、环己酮、甲乙酮、醋酸酯类等非芳烃溶剂将逐渐替代作为溶剂的甲苯,甲苯在溶剂领域的消费量将逐渐下降。 2、价格预测 2008 年 1份,亚太地区甲苯供应充裕,价格上涨幅度不大,韩国一套大型芳烃装置突然停车以及美国甲苯和汽油价格上涨是推动上涨的主要原因。自 2008 年 8 月下旬开始,亚太地区的甲苯价格开始下跌, 10 月下旬跌势最猛,几乎下跌了一半,最低点跌至自 2004 年 2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即 426 美元 t,主要原因是世界经济危机的到来及原油和石脑油价格下滑,亚洲需求疲软。 2009 年 1,亚太地区的甲苯价格略有回头。 2008 年年初,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甲苯价格趋于缓慢上升,特别是 4 月中旬至 5 月底是甲苯市场涨价最集中、幅度最大的期间,下半年市场处于银根紧缩的经济调整阶段,又适逢因奥运会召开而导致连接市场终端和供应单位的中间产品生产企业大面积停车,其中的政策性之强甚于往年任何一段时期,接着是危机的到来,市场开始连连下滑。国内甲苯市场更是在一个月内下跌 3000 多元,迎来几年来行业内最寒的寒冬, 多数厂家停车降负,贸易商退场规避风险,市场需求降至冰点,价格最低跌至 3800 元 t,也创下 5 年来的低点。年均跌幅达到 2008 年下半年起,国内所有化工企业无一能够逃过国际油价的 “袭击 ”,化工企业产品价格从 2008 年第四季度起,都有所下跌。 2009 年 1 月,我国大部分的化工产品就处在了一年 8 13 中的价格底部,如甲苯在 1 月中旬的价格大约在 5360 元 t 左右,相比 2007 年均价 7472 元 t 下挫了 28%,化工产品定价下降导致企业产值的下降。 2009 年至 2012 年 4 月亚太 及华东地区的甲苯价格走势详情 见下图 。 由图可见,甲苯价格一路走高,因此,苯烷基化项目的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 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纯苯下游产品生产装置不断扩建和新建,中国市场对纯苯的需求量将会增长。通过对苯的主要下游产品苯乙烯、环己烷、苯酚、氯苯、硝基苯、顺酐等生产 8 14 能力和需求的预测,到 2012 年我国苯需求量将达到 413 万 t, 2013 年将达到 517 万 t。 目前我国甲苯的自给率不足 50%, 2004 年产量估计为 90 万 t, 2004 年和 2005 年进口量分别达 t 和 t,预计 2012 年和 2013 年甲苯需求量将分别达 176 万 t 和 224 万t。 2004期间我国新增甲苯产能如下:中原乙烯 t/a,齐鲁石化 t/a,扬巴石化 t/a,大庆石化 t/a,茂名石化 t/a,上海赛科 t/a,中石油 t/a,兰州石化 t/a。 我国用于苯和二甲苯生产的甲苯约占其总量的 65%,甲苯还可用来生产甲苯二异氰酸酯(苯甲酸等化工产品,其他用途包括用于油墨、粘合剂、杀虫剂、表面活性剂、燃料和制药的溶剂。预计未来几年我国 能增长最快,目前 生产能力为 10 万 t/a,随着上海 16 万 t/a 新建 置今年投产以及锦化、沧州大化、蓝星清洗 (太原化工厂 )、甘肃聚银等公司 置的新建和扩建,预计 能将达到 40 万 t/a,甲苯需求也会随之增高。 第二节 二甲苯市场分析 国际市场生产及消费状况 邻二甲苯的国际市场生产及消费状况 截至 2004 年 10 月,世界上邻二甲苯的总生产能力为 t a,产量为 t,装置平均开工率为 其中:亚洲生产能力为 ta,产量为 t,装置平均开工率为 , 产能和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 世界上最大的邻二甲苯生产国是中国,其生产能力为 ta。 2004 年世界最大的邻二甲苯生产商是美国的埃克森美孚公司,其生产能力为 ta,约占世界总产能的 其次是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其生产能力为 40 万 ta约占总产能的 2004 年世界邻二甲苯的消费量为 t,总体低于供应量。 据 询公司 2005 年 8 月统计,全球邻二甲苯生产能力为 ta,产量约为350 万 ta,开工率约为 80%。由于缺乏新增能力,美国开工率较高,达 90%。 2007 年,世界邻二甲苯的总生产能力约为 ta,产量为 t,消费量为 t,供销基本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亚太地区生产能力占世界总生产能力的 西欧地区占 中东欧占 北美地区占 南美地区占 其他地区占 亚太地区成为世界邻二甲苯产供销的活跃地区。 8 15 对二甲苯的 国际市场生产及消费状况 2005 年世界对二甲苯( 产能力为 2594 万吨 /年,产量为 2376 万吨,消费量为 2381万吨, 2000间年均增 长率分别为 表 1 2005 年世界对二甲苯供需情况 万吨 /年 地区 产能 产量 进口量 出口量 表观消费量 亚洲 1559 东欧 东 美 /南美 27 欧 240 界合计 005 年,全球最大对二甲苯生产厂商是埃克森美孚公司和 司,其能力分别达 326万吨 /年和 290 万吨 /年,分别占全球总能力的 较上年略有下降。其中,前者新增能力 10 万吨 /年,后者能力仅增加 2 万吨 /年。 表 2 2005 年世界主要对二甲苯生产商产能 万吨 /年 序号 生产企业 生产能力 占全球总能力 1 埃克森美孚 2 司 3 中国石化集团 4 信诚工业 5 新日本石油 6 雪佛龙德士古 7 科克工业 8 团 70 9 台塑集团 68 10 团 65 其他 合计 世界前 10 位的生产厂商能力占全球总能力的 较上年下降了 百分点。其 8 16 中亚洲公司仍占据 6 席,能力占全球的 25,所占比例下降了 2 个百分点。由于位居前两位的欧美公司 能力扩充及中东地区对二甲苯生产商的增多,亚洲对二甲苯供应商占全球的比例有所下降。 2005 年全球对二甲苯用于生产 量为 2184 万吨,较上年增长 7;约占总消费量的 较上年提高了 百分点。 产消耗对二甲苯的量继续下降,所占比例仅为 较上年下降了 百分点。 2006 年世界 对二甲苯的 生产能力为 2 t /a, 产量为 2 t, 装置平均开工率为 其中 : 亚洲的生产能力和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位 , 分别是 1 t /a 及 1 t; 产能和产量最大的国家是美国 , 分别为 t /a 和 t。 2006 年世界最大的对二甲苯生产商是美国的埃克森美孚公司,其生产能力为 330 万 t /a,约占世界总产能的 12%;其次是英国 司,其生产能力为 303 万 t /a,约占总产能的11%。 2008 年全球对二甲苯的生产能力约为 3200 万吨,预计今后几年的年均增长率为 2015 年将达到约 4450 万吨。 表 3 2011 年世界对二甲苯生产能力 区域国家 2011 年生产能力(万 t 区域国家 2011 年生产能力(万 t 北美 东 国 洲 拿大 本 西哥 国 美 它 欧 计 东欧 2006 年世界对二甲苯产量为 2 t, 消费量为 2 t, 供销基本平衡。对二甲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 , 主要用于生产精对苯二甲酸 ( 对苯二甲酸二甲酯( 今后几年随着聚酯工业向 亚洲地区转移 , 地区内 建装置也不断增加 , 亚洲对二甲苯的需求将十分旺盛 , 并拉动全球对二甲苯的产能及产量迅速增长。 2008 年全球对二甲苯的需求量约为 3000 万吨,预计未来几年的年均增长率为 预计到 2011 年 , 生产能力将达到 4 t /a, 年消费量将达到 3 t, 表 4 为 2011 年世界对二甲苯需求预 8 17 测 ,至 2015 年将达到约 4470 万吨。其中北美和欧洲的消费量分别为 400 万吨和 215 万吨。 表 4 2011 年世界对二甲苯需求 区域国家 消费量万 t 消费年均增 长率 % 北美 国 拿大 西哥 美 欧 东欧 东 洲 本 国 它 计 国内市场生产与消费现状 邻二甲苯的 国内市场生产与消费现状 2004 年,国内邻二甲苯的年生产能力为 t,产量为 t,消费量为 t, 进口量为 t产品严重短缺。 2008 年,国内邻二甲苯主要生产企业共有 9 家,总产能在 94 万 t量为 70 万t 左右,消费量为 113 万 t。其中,中国石化扬子石化的产能最大,为 26 万 ta。表 5 为 2008年国内邻二甲苯装置的生产情况。 表 5 2008 年国内邻二甲苯装置生产情况 装置名称 生产能力 /(万 t/ a) 产量 /万 t 中国石化扬子石化 5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 国石化镇海炼化 国石化天津石化 国石油辽阳石化 8 18 中国石化齐鲁石化 国石化洛阳石化 国石油抚顺石化 国石化金陵石化 计 我国,邻二甲苯主要用于生产苯酐。苯酐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原料,用途十分广泛,主要用于增塑剂和醇酸树脂、不饱和树脂、聚酯多元醇、涤纶树脂的生产,还可用于糖精、颜料、染料、医药、农药生产的中间体。随着苯酐下游产品应用的不断扩大,特别是随着我国建筑业和交通、电子、航空业的发 展,防腐材料的广泛应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和醇酸树脂的大量使用,苯酐产品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和激烈竞争的局面,并带动了邻二甲苯的消费量呈稳定上升趋势。 对二甲苯的 国内市场生产与消费现状 2002 年我国对二甲苯产量 t,进口量 t,出口量 t,表观需求量 t。从 1996 年到 2002 年,对二甲苯表观需求量的年均成长速度为 11%,同期产品净进口量的成长速度为 31%, 2002 年对二甲苯的净进口量占表观需求量的 14%。 到 2005 年 , 我国对 二甲苯 生产能力达到 297 万 t/a,产量约 230 万 t,进口量达 t。 2006 年国内对二甲苯总生产能力约为 吨 /年,产量为 吨,吨。 2000间,国内对二甲苯的生产能力、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2007 年国内对二甲苯生产能力为 t /a,产量为 350 万 t 左右,生产企业共有 9 家,装置共有 11 套。其中,最大的对二甲苯生产装置为扬子石化,生产能力为 80 万 t /a;位居第二的是辽阳石化,生产能力为 t /a。未来几年我国 能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据我国对二甲苯现有产能和国家规划产能计算,预计到 2010 年我国对二甲苯产能有望达到 t /a,比 2007 年新增 621 万 t /a,届时对二甲苯年产量约为 820 万 t。 我国对二甲苯主要应用于 生产。由于近几年来我国 建项目绝大多数未配套建设对二甲苯装置,而新建和扩建对二 甲苯装置因种种原因进展缓慢。 2007 年我国对二甲 8 19 苯产量为 350 万 t,表观消费量为 615 万 t,净进口量为 265 万 t,市场缺口达到顶峰。 2008 年,我国对二甲苯的产量为 317 万吨,同比下降了 20002008 年我国对二甲苯供需情况见表 6。 表 6 20002007 年我国对二甲苯供需情况 年 份 产能 (万 t 产量 万 t 进口量万 t 出口量万 t 表观消费量万 t 自给率 % 2000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317 13 对二甲苯的下游需求看, 鼓励项目类,对二甲苯的发展应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其需求。根据精对苯二甲酸“十一五”建设项目布局规划, 20082010 年,我国 能扩张速度仍将有增无减,到 2010 年国内 能将达到 1 t /a。以 置开工率 85%、 对二甲苯单耗 t 测算,预计到 2010 年,国内 置对对二甲苯的需求量将达到 1 010 万 t,届时对二甲苯自给率将有所 提高,对二甲苯市场的竞争将加剧,但国内对二甲苯供应还将存在少量缺口。 20062010 年我国对二甲苯供需平衡见表 7。 表 7 20062010 年我国对二甲苯供需平衡 年份 产能(万 t 需求量万 t 产量万 t 缺口万 t 2006 007 010 进出口分析 邻二甲苯的进出口分析 在我国,因苯酐的需求量迅速增 加,近几年邻二甲苯的进口量要远远大于出口量,但 2008年的情况有了变化。尽管进口数量还是远大于出口量,但出口量已远大于 2007 年同期的水平。 8 20 2008 年,我国共进口邻二甲苯 t,共出口邻二甲苯 t。 2008 年邻二甲苯进出口海关数据见表 8。从海关数据可知, 2008 年邻二甲苯出口主要集中在 6 月、 7 月和 11 月。 表 8 2008 年邻二甲苯进出口海关数据 月 份 进 口 出 口 数量 /万 t 金额 /万美元 数量 /t 金额 /万美元 1 428 2 200 3 906 4 554 5 500 6 572 2011 035 3524 336 9 172 10 958 11 541 1996 2 384 1 计 8586 7532 对二甲苯的进出口分析 对二甲苯是国内非常紧缺的化工原料,市场缺口非常大, 2003 年进口量由前一年的 27万吨 猛增到 100 万吨以上 。 2006 年国内对二甲苯进口量为 吨,比上年增长 由于国内产能的增加,2006 年 口量大幅增长,全年出口达到 吨,同比增长 主要出口到韩国、台湾、新加坡和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贸易方式由 2003 年前的一般贸易为主转变为以转口贸易和来进料加工贸易为主。 2006 年,我国对二甲苯出口主要集中在辽宁省和浙江省。 2007 年,由于国内对二甲苯产不足需,供需矛盾严重,需大量进口。 2007国内对二甲苯进出口量如表 9 所示。 表 9 2007国内对二甲苯进出口量 年份 进口量万 t 出口量万 t 净进口量万 t 2007 008 8 21 从表 9 可以看出,我国对二甲苯需大量进口来满足市场需求。从出口量来看 , 只有极少量的对二甲苯产品出口到周边地区。我国大陆最大的对二甲苯供应国是日本,其次是韩国,其它国家或地区进口量较少。 2、价格预测 邻二甲苯 的价格分析 2008 年初是邻二甲苯和苯酐的传统需求淡季,国内生产减慢,价格没有太大的起伏。随着国际油价的上涨,外 盘邻二甲苯价格上涨,国内生产企业也开始上调邻二甲苯的价格。 4月份时,邻二甲苯出厂价格在 9010 元 t 左右,而到 7 月初邻二甲苯出厂价格涨至为 11210元 t 左右,七八月份价格变化不大。到了 9 月,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邻二甲苯的价格下降,出厂价格降为 9310 元 t,至 12 月初,国内各主要邻二甲苯生产企业的出厂价已降至 5900 元 t 左右。 2008 年国内邻二甲苯价格走势见图 1。 图 1 2008 年国内邻二甲苯价格走势 对二甲苯的价格分析 国际市场对二甲苯价格波动较大, 1994间创 1400 美元 /吨高价期,达到峰值。 1995年后,由于世界 力增长 , 同时当时世界石化产品普遍进入了低谷期,价格大幅回落 ,1999 年国际市场 对二甲苯 价格仅 400 美元左右。 2003 年开始进入又一个高峰时期, 2007 年上半年,亚洲地区 对二甲苯 合同货平均结算价格为 1108 美元 /吨 。 随着国际石油价 格的高位波动运行,我国国内 对二甲苯 价格自 2003 年以来出现明显上涨趋势, 2003 年国内 对二甲苯 平均价格为 5787 元, 2006 年国内平均价格已上涨至 10780 元,较 2005 年上涨了 2000国内对二甲苯价格走势 如图 2。 8 22 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2000 年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元/吨图 2 2000国内对二甲苯价格走势 进入 2006 年,随着下游 需求进一步增大,国内对二甲苯价格一路上升,于 9 月份达到 13530 元 /吨的高点,此后逐渐下降,年底降至 11000 元 /吨左右。 20010 年 国内对二甲苯价格走势 见 图 3。 600070008000900010000110001200013000140001月3月5月7月9月11月1月3月5月7月9月11月元/吨图 3 2010 年 国内对二甲苯价格走势 表 10 美国、西欧和日本 2005 2007 年对二甲苯的价格 美元 t 年份 美国 西欧 日本 平均价 2005 1013 746 817 859 2006 1223 879 962 1021 2007 1197 844 984 1008 8 23 2007 年 1 月到 2 月中旬,国内对二甲苯市场价格一路下挫,从年初的 11 800 元 /t 跌到 9 900 元 /t 左右;从 2 月中旬开始震荡攀升;到了 6 月中旬,价格回到了年初的 11 800 元 /t;从 6 月中旬到 9 月初滑落到全年的最低价 9 760 元 /t;从 9 月开始,国内市场价格开始回升,年末以 10 000 元 /t 收盘。 2009 年 10 月各产品的出厂价格见表 11 所示。 表 11 2009 年 10 月各产品的出厂价格 产品名称 产地 出厂价格 石脑油 中国中石化 5000 / t 混合二甲苯 中国中石化 韩国 6350 元 / t 627 美元 / t 邻二甲苯 中国中石化 7000 元 / t 对二甲苯 中国中石化 9800 元 / t 国内对二甲苯价格变化主要受以下原因的影响: ( 1) 原油价格影响; ( 2) 国际市场行情变化; ( 3) 国内市场供需状况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邻二甲苯和 对二甲苯作为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其需求呈现 出 强劲的增长态势。受下游产品 (主要是 苯酐和 业 )的迅速发展,未来几年的 邻二甲苯和对二甲苯 市场需求将呈快速上升态势, 由于 装置产能的建设远落后于需求的增长,中国 邻二甲苯和对二甲苯的 需求和产量之间的缺口将进一步扩大。 显然,邻二甲苯和对二甲苯 8 24 在我国是一个亟待发展的产业。 第二章 原料来源及供应分析 一、 纯苯市场分析 近年来世界纯苯生产发展迅速 , 2004 年世界纯苯生产能力达到 a, 装置开工率为 80%; 2005 年世界纯苯生产能力为 a, 产量 装置开工率 2006 年世界纯苯生产能力达到 a, 较上年略有下降。 世界纯苯的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和西欧 , 2006 2001 2005 年 , 世界纯苯生产能力年均增长 亚洲的增长速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 其中中国的增长速度又高于亚洲平均水平。 2006 年中国纯苯生产能力为 a, 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