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课文《张衡》教学资料_第1页
三年级课文《张衡》教学资料_第2页
三年级课文《张衡》教学资料_第3页
三年级课文《张衡》教学资料_第4页
三年级课文《张衡》教学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课文张衡教学资料综合 1人物介绍张衡,东汉建初三年(公元 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 139年)卒。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汉族。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诗人、汉朝官员,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曾将太阳系中的 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另外,历史中的三国、隋朝时期,以及现代都有与张衡同名的人物。2 词语解释:东汉:我国古时候朝代之一,公元 25220年,建都洛阳。公元:国际上公认的纪年标准。北京奥运会就是公元 XX年举办的。征兆:先兆的意思。陇西:陇,陇山,在陕西省和甘肃省交界。陇西,指甘肃省。3、【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人物故事,讲的是我国东汉时期科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的事。课文通过对地动仪发明过程的介绍,赞颂了张衡认真研究实践的科学精神和为我国科学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课文有 8个自然段,主要包含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13 自然段) ,讲张衡发明了地动仪。这里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讲张衡是什么样的人,概括介绍说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二是讲张衡是在什么情况下发明了地动仪的,具体说明地震发生后张衡不相信鬼神,经过认真研究发明了地动仪。第二部分(第 4自然段) ,介绍地动仪的构造和用途。说地动仪是用铜铸成,形状像个大酒坛,四周有八条龙对着八只蹲着的蛤蟆。如果有地区发生地震时,朝着那个方向的龙就会把衔着的铜球吐到下面的蛤蟆嘴里。第三部分(57 自然段) ,介绍公元 138年的一次地震,地动仪作了准确测定和报告。地动仪朝西方的龙嘴吐出了铜球,说明京城西部发生了地震;开始人们不相信,还以为张衡的地动仪是骗人的玩意;不久,来人向朝廷报告了地震灾情,人们都信服了。第四部分(最后 1自然段) ,概括说明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意义。就测定地震的仪器来说,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发明,张衡的发明创造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课文编排了两幅插图和一个对话框,第一幅插图是题头图,画的是张衡和他发明的地动仪;第二幅插图画的是地动仪,与课文第 4自然段的内容对应。对话框旨在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进行感悟、理解。综合 1人物介绍张衡,东汉建初三年(公元 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 139年)卒。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汉族。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诗人、汉朝官员,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曾将太阳系中的 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另外,历史中的三国、隋朝时期,以及现代都有与张衡同名的人物。2 词语解释:东汉:我国古时候朝代之一,公元 25220年,建都洛阳。公元:国际上公认的纪年标准。北京奥运会就是公元 XX年举办的。征兆:先兆的意思。陇西:陇,陇山,在陕西省和甘肃省交界。陇西,指甘肃省。3、【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人物故事,讲的是我国东汉时期科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的事。课文通过对地动仪发明过程的介绍,赞颂了张衡认真研究实践的科学精神和为我国科学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课文有 8个自然段,主要包含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13 自然段) ,讲张衡发明了地动仪。这里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讲张衡是什么样的人,概括介绍说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二是讲张衡是在什么情况下发明了地动仪的,具体说明地震发生后张衡不相信鬼神,经过认真研究发明了地动仪。第二部分(第 4自然段) ,介绍地动仪的构造和用途。说地动仪是用铜铸成,形状像个大酒坛,四周有八条龙对着八只蹲着的蛤蟆。如果有地区发生地震时,朝着那个方向的龙就会把衔着的铜球吐到下面的蛤蟆嘴里。第三部分(57 自然段) ,介绍公元 138年的一次地震,地动仪作了准确测定和报告。地动仪朝西方的龙嘴吐出了铜球,说明京城西部发生了地震;开始人们不相信,还以为张衡的地动仪是骗人的玩意;不久,来人向朝廷报告了地震灾情,人们都信服了。第四部分(最后 1自然段) ,概括说明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意义。就测定地震的仪器来说,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发明,张衡的发明创造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课文编排了两幅插图和一个对话框,第一幅插图是题头图,画的是张衡和他发明的地动仪;第二幅插图画的是地动仪,与课文第 4自然段的内容对应。对话框旨在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进行感悟、理解。综合 1人物介绍张衡,东汉建初三年(公元 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 139年)卒。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汉族。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诗人、汉朝官员,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曾将太阳系中的 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另外,历史中的三国、隋朝时期,以及现代都有与张衡同名的人物。2 词语解释:东汉:我国古时候朝代之一,公元 25220年,建都洛阳。公元:国际上公认的纪年标准。北京奥运会就是公元 XX年举办的。征兆:先兆的意思。陇西:陇,陇山,在陕西省和甘肃省交界。陇西,指甘肃省。3、【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人物故事,讲的是我国东汉时期科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的事。课文通过对地动仪发明过程的介绍,赞颂了张衡认真研究实践的科学精神和为我国科学事业做出的卓越贡献。课文有 8个自然段,主要包含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13 自然段) ,讲张衡发明了地动仪。这里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讲张衡是什么样的人,概括介绍说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二是讲张衡是在什么情况下发明了地动仪的,具体说明地震发生后张衡不相信鬼神,经过认真研究发明了地动仪。第二部分(第 4自然段) ,介绍地动仪的构造和用途。说地动仪是用铜铸成,形状像个大酒坛,四周有八条龙对着八只蹲着的蛤蟆。如果有地区发生地震时,朝着那个方向的龙就会把衔着的铜球吐到下面的蛤蟆嘴里。第三部分(57 自然段) ,介绍公元 138年的一次地震,地动仪作了准确测定和报告。地动仪朝西方的龙嘴吐出了铜球,说明京城西部发生了地震;开始人们不相信,还以为张衡的地动仪是骗人的玩意;不久,来人向朝廷报告了地震灾情,人们都信服了。第四部分(最后 1自然段) ,概括说明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意义。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