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东北,对吉林市自身发展的几点思考_第1页
振兴东北,对吉林市自身发展的几点思考_第2页
振兴东北,对吉林市自身发展的几点思考_第3页
振兴东北,对吉林市自身发展的几点思考_第4页
振兴东北,对吉林市自身发展的几点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 文振兴东北,对吉林市自身发展的几点思考 作者:李凤龙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党中央着眼全局做出的战略性决策和部署。做为吉林市应该如何理性地思考,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新方式,走出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路子,充分利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带来的机遇加快自身的发展,使吉林市的经济迅速地腾飞起来,是摆在吉林市人面前一个严峻的课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思考之一:必须改变东北人的陋习,树立开放型的思维观念和市场经济竞争意识从历史渊源上看,和东北其他地方一样,吉林市人同样有着优良的人格品质和关东人特有的人格魅力:豪放、倔强、热情、质朴、诚信。清澈的松花江水,哺育了吉林市人的灵气;凛冽的冰雪,铸造了吉林市人的强悍,纯朴的黑土地,培育了吉林市人的诚信与勤劳最近几年,吉林市的城市长高了,马路变宽了,房子变大了,广场变靓了,桥梁变多了吉林市人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把家乡妆扮得更加绚丽多彩富丽堂皇,使这座美丽的文明古城透析出现代文明都市的气息,展示出无穷的魅力。然而,不经意间你却不难发现,在某种程度上,与吉林市城市面貌变化形成反差的,仍然是在某些吉林市人的身上存在着的东北人的陋习:因循守旧的封闭思想,旁若无人的种种非文明举止这些现象虽然是发生在个别市民身上,却给吉林市抹了黑,吉林市人由此也背上了野蛮、愚昧、保守、固执、胆大的黑锅。难怪外地人称东北人为“东北虎” 。其中, “虎”就有胆子大、义气用事和傻了巴叽的含义。由于义气用事,往往是正常的游戏规则被感性所代替,明明是通过正常渠道完全可以办成的事情,却非要找关系、托门路不可。这种陋习风气的结果,直接导致了对权力的崇拜,扭曲了正常人际交往的社会关系,其结果成为吉林市自身的经济发展的绊脚石。这种见怪不怪的现象,的确应该引起吉林市人的深思。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国家、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人,才是最具人格魅力的人,最能称得上是时代的英雄。真正的力量来自于理性的思维理念,来自于较高的文明素质和聪颖的智慧,而不是粗鲁的嘴巴和拳头。严峻的现实面前,吉林市人必须做出冷静的思考:如何破除东北人身上封闭、保守、狭隘的陋习? 如何更新观念,重塑一个与时俱进的吉林市人? 无疑是每一位吉林市人沉重的使命。笔者曾在一家报刊上看到一篇写给东北商人的报道。文章说,在东北的一些地方,常常把一个食杂店的老板也称为商人。这是对商人的一种误解。东北的一些商人只看重的是金钱,而看不到金钱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精神,这样就很容易为金钱所累,成为金钱的奴隶。而越是这样,金钱反到越远离我们。也就是说,一些东北商人没有把金钱变成财富,金钱只是改变了他们的物质生活,却没有改变他们生命中的质量和精神命运。东北商人只是在商场上扮演了一个小贩的角色。金钱使东北商人成了富翁,但没有成为真正的商人。真正的商人是他们在获得金钱的同时,也拥有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他们财产的背后,能够让人们感受到人性的光环,体验到一个丰富而又多彩的人生。当然,东北人的头脑一点儿都不笨,而是长期落后的封闭思想束缚了东北人的开放式思维。过去,由于东北富裕,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使东北人形成一种“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富即安的满足感。正是这种优越感和满足感,逐渐地松懈、软化、溶解了东北人探索、进取、创新的意识,膨胀,助长了自我封闭、停滞、守旧的思想。因此,做为吉林市人,只有彻底破除东北人身上存在的种种陋习,树立敢为天下竞争的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积极主动的创业意识,全面开放的发展意识,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才能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中学会经营自己,干出一番事业,为吉林市经济的振兴与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思考之二:深化体制改革,推进制度创新,建立开放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东北是最早进入计划经济,也是最晚退出计划经济的地区。计划经济下落的因循守旧的思维方式、生存理念,在东北人的头脑中仍然根深蒂固。从某种程度上讲,吉林市人亦是如此。在南方,当人们谈论更多是如何创业,如何当老板,如何赚钱的时候,而在吉林市,人们大多谈论的还是如何就业,如何打工,如何等待三十几年来,吉林市人大多数是国企双职工的模式,祖孙几辈靠的就是企业这棵大树养息生存,所以,企业一旦破产,人们的思想情绪反应就极为强烈,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突如其来的下岗待业,感到一片茫然和束手无策。因此,在振兴东北,发展吉林经济的战略中,做为吉林市人,只有从自身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自给自足、小富即安、平均主义的小农经济思想,破除因循守旧的传统思维方式,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切旧的思想观念和经营理念,才能与时俱进地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探索出一条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的新路子,促进吉林市经济的振兴与发展。在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上:一是要着力培养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努力营造以开明和开放为核心的思想环境,以服务与效率为核心的政务环境,以道德与法制为核心的市场环境,以公开公平公正为核心的政策和法制环境,以展才创业和人文关怀为核心的人才环境,树立“抓环境建设就是抓生产力,软环境就是竞争力”的思想观念,形成人人参政议政,人人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争做贡献的氛围。二是在体制创新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推进制度创新,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作用,致力制定公开、透明、平等的市场规则,建立健全市场经济运作机制,使决策机制、发展机制、激励机制、制约机制、竞争机制、惩处机制等配套实施,监督市场运行。同时,还应加快研究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关政策措施,建设规范健全的法制环境,严格依法行政,切实保障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彻底铲除地方保持主义,把争取外部支持上新项目和立足本区域内部资源整合求发展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自我积累、自我融资、自我改造”的新路子,创造出适合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有利于吉林市振兴与发展的新体制。三是深化政务管理体制改革,重新界定新时期政府的责任和使命。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明确政府部门的角色职能,建立起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球化、信息化相融的,能推动本地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有较强激励和约束机制的,科学、规范、民主、开放、进取、高效运作的政府调控体系。让所有劳动者成为创造财富、发展经济的主体,而政府部门则着力于依法行政,成为创造经济发展环境的主体。四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不能只停留在政府部门、领导层面上轰轰烈烈地搞。政府部门、领导层面还要担负起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培育全民的创业意识,形成全民的创业热潮。只有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动员起来,参与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事业中来,吉林市的经济发展,才会迸发出无限的生命力,创造财富的源泉才会奔腾涌流。五是在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经济的同时,积极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经济发展。对国企而言,改革的重点是通过改制和重组,激发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通过扩大增量来盘活存量,通过招商引资,外来技术合作,来带动和激活吉林市的工业经济。对民营经济而言,政府部门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和推出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破除影响非公有经济发展的一系列体制上的障碍,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投资建设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着力培养出一批经济技术实力强,企业诚信度高,富有地方特色的民营企业。六是努力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做为战略性资源之一的人才资源,是振兴东北、发展吉林经济的宝贵财富。因此,努力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加快人力资本积累,强调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性,攻克人才市场配置难点,是摆在吉林市人面前不容忽视的课题。只有彻底破除狭隘、保守、本位的人才观念,建立起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用人机制,实施人才发展战略,注意培养人才和储备人才,规划出即能高薪引进外来人才,又能高薪留住本土人才的激励政策,才能确保老工业基地振兴目标的顺利实现。思考之三:抓住振兴机遇,承载过去辉煌,展开吉林市工业经济腾飞的翅膀。有关资料表明,在吉林省国有工业比例中,吉林市所占的比重最大。仅国家“一五”期间的 156 项目,在东北部署的 58 个项目中,吉林市就占 7 个半。曾经的辉煌已成为吉林市的历史,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雄风,将给吉林市又一次承载辉煌的机遇。如何把握好这次机遇,做为吉林市自身,首先要对自己区域的工业经济有个清醒的、足够的认识。从全球化条件之下看,整个国际经济是按照三个层次来划分的,最低层次称为“能源原材料输出” 。这些能源材料输出的国家和地区尽管很富有,但仍然属于低层次的。第二个层次叫做一般产品制造业,如我国的广东、浙江一带,基本上是以一般产品制造业为主,这是倒数第二个层次。第三个层次是以重化工和社会制造业为主,那就是说它必须是产业结构相对完整,并且工业基础、工业实力相当雄厚的,比如: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包括韩国这些国家。中国什么地方具有这个层次的优势呢? 恰恰就是东北三省,特别是吉林市。做为老工业基地,吉林市有着雄厚的经济工业基础,不仅具备化工和社会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基础,还有 800 多个亿的存量资产成为招商引资、技术项目合作的资本,为企业搞活,做强、做大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吉林市引进了“科龙”民营资本,知名品牌,实现了科龙集团与吉诺尔集团重组,改造破产的国有企业,为其他国有企业重组改造提供了示范效应和良好的运作经验。另外,几十年来,吉林市的工业企业培养和造就了大批高素质的工人队伍,这支队伍,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力军,是大力发展吉林市工业经济的宝贵财富。当然,吉林市工业经济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按照“十五”计划,吉林市要在未来几年实现经济翻番的目标,GDP至少要达到 800 个亿至 1000 个亿。实现这样一个历史性的跨越,单从吉林市800 个亿资产存量和 1:1 的投入产出比上看,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值,有两个与投资密切相关的问题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的问题必须解决。二是吉林市的经济发展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工业。工业是吉林市的中兴之本。然而,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吉林市重工业偏重格局,已经不适应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单元城市发展的需求。虽然以大企业为背景的工业体系经历了20 几年的改革,但是,还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到制度本身的改革和结构调整上的投入不足,使吉林市的工业一直处于缓慢的复苏状态。三是从吉林市工业结构格局上看,结构先天不足,还存在着轻工业轻、重工业重、高新技术产品少,资源配置和加工深度不够等结构性的矛盾仍然突出。一些中型企业还未走出停产半停产的阴影,企业后劲明显不足。四是吉林市工业虽然经历了若干年的调整,但是代表未来产品方向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量的比例差别还较大,终端产品数量少,在国内外市场被公认的知名品牌还没有确立起来。资源加工深度不够,产业拉动力不足,结构配套的中小型企业数量不多等问题,仍是阻碍吉林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五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吉林市经济的兴衰表明,东北地区资源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部分矿物资源在长期的开采中逐渐走向枯竭。在当今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进程中,资金、技术、信息等“主导资源”的地区,已经可以通过贸易等方式获取自然资源。我国经济体制的转换,使吉林地区赖依生存的制度环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种根本性变化,需要吉林市本身比其他地区承受更大的转换成本。那么,在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中,怎样才能让吉林市工业经济的翅膀迅速地腾飞起来?第一,吉林市工业经济的振兴,关键看是否有一系的适应吉林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体制,而体制问题又取决于观念的改变,观念的改变还有赖于决策者的改革开放意识和决策者的制度设计。因此,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全新的改革开放意识,大胆探索实践,推进机制创新,是决定吉林市工业经济振兴成败的关键。第二,吉林市工业经济的振兴,应立足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抓好国企转型改制的同时,发展重化工业,注重引入更多的民营资本,跨国资本,减少国有经济比重,在加大优化投资结构力度的同时,巩固壮大化工、汽车、电力,全面提升冶金、建材、轻纺、家电,扶持做好食品、医药、电子,新材料这三级并进的发展势态。把竞争性的产业全面推向市场,进而提升我市工业化程度的竞争能力。第三,现代化城市的竞争能力,是复合竞争能力的体现,可以表现为有较多的优势企业,有较明晰的产业结构,有较强的工业水平,有较高的就业群,有较多的知识群体,有较好的人居环境,但归根结底,城市竞争的落脚点,还是经济领域上的实力竞争,所以,工业化水平程度的高低,永远是一个城市发达层次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全方位提升吉林市工业化程度的竞争能力,是实现吉林市工业经济振兴目标的基础和前提。第四,如果说吉林市是个欠发达的城市,还不如说吉林市是个欠投资的城市。缺乏必要的投入在吉林市的工业领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通过招商引资这种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加快重大工业项目的建设,是促进工业内部结构变化,进而带动和影响全市的产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有力举措。第五,拉长产业链,抓好产业升级。产业升级对外要承接好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对内要把资金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很好地结合起来,以大企业为轴心,带动中小型企业发展,把工业经济推进到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国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