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休闲山庄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 1 第一节 项目概况 . 1 第二节 项目单位概况 . 5 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的过程与范围 . 5 第四节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 6 第五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6 第六节 结论与建议 . 6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 9 第一节 项目建设背景 . 9 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11 第三章 项目区及旅游资源现状 . 15 第一节 项目区现状 . 15 第二节 旅游资源现状 . 16 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前景预测 . 22 第一节 市场分析 . 22 第二节 前景预测 . 26 第三节 客源市场定位 . 29 第五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 30 第一节 项目选址 . 30 第二节 项目建设条件 . 31 第六章 项目规划布局方案 . 33 第一节 规划依据 . 33 第二节 规划范围 . 33 第三节 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 33 第四节 规划布局 . 35 第五节 旅游环境规划容量 . 36 第七章 项目建设工程方案 . 38 第一节 规划依据 . 38 第二节 建设工程方案 . 38 第八章 公用工程方案 . 43 第一节 道路工程 . 43 第二节 给水工程 . 45 第三节 排水工程 . 46 第四节 电力、通讯工程 . 47 第五节 环境卫生系统 . 48 第九章 节 能 . 50 第一节 设计依据 . 50 第二节 节能措施 . 50 第十章 环境保护 . 52 第一节 环境现状 . 52 第二节 编制依据与标准 . 52 第三节 施工期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 52 第四节 运营期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 . 54 第五节 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 55 第十一章 组织管理及人力资源配置 . 56 第一节 组织管理与劳动定员 . 56 第二节 人员培训 . 57 第十二章 工程招标方案 . 59 第一节 编制依据 . 59 第二节 招标范围及组织形式 . 59 第三节 项目招标方案 . 59 第十三章 项目实施进度 . 62 第一节 项目实施阶段 . 62 第二节 项目建设周期 . 62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64 第一节 投资估算 . 64 第二节 资金筹措 . 77 第十五章 财务评价 . 78 第一节 编制依据 . 78 第二节 财务评价基础数据 . 78 第三节 项目 财务分析 . 79 第四节 财务评价结论 . 85 第十六章 社会效益评价 . 86 第一节 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 86 第二节 互适性分析 . 87 第三节 社会评价结论 . 88 第十七章 风险分析 . 89 第十八章 结论与建议 . 92 第一节 结论 . 92 第二节 建议 . 92 1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项目 概况 一、 项目名称: *生态 休闲山庄 建设项目 二、 项目建设单位: *休闲山庄 有限公司 三、 建设单位法人: * 四、 项目性质: 新 建 五、 项目建设地点 : 六、项目 建设规模及内容 *生态 休闲山庄 建设 项目 总用地面积为 ,其中 :为建设用地 、水域面积 29 亩、 其余 550 亩为 保护性开发的林地和旱地 ,总建筑面积 17840 平方米 。 项目 按 空间总体布局 分 为“一心 三 区”。即:一心:接待服务中心; 三 区: 生态颐养 区、 大众娱乐 区、农家生活体验 区。 各区域规模及 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1、接待服务中心 位于规划区 的 西南 部,面积为 35亩 。该区域以“吸引眼球、先入为 主”为理念,作为本旅游区重要的引景区、游客集散区和接待服务区,主要承担游客集散、旅游区管理、导游服务等功能。 建设内容 : 总建筑面积 2820 平方米,其中: 游客服务中心 大楼1500 平方米、 员工宿舍楼 1200 平方米、生态厕所 120 平方米。 生态停车场 4000平方米及旅游区主大门、 绿色 广场 等。 2、 生态 颐养区 2 位于规划区 东 部 山地区域 ,面积为 。区域以“ 生态养生、阳光颐养”为理念, 充分利用区域的自身特点,引入运动、休闲、生态的概念, 融合森林养生、康体保健、生 态观光等功能,构建一个融游森林浴场、吸清新空气、沐灿烂阳光为一体的森林养生中心。 为游客提供节奏变缓、放松自如、活动内容健康丰富、以及回归大自然,与大自然拥为一体的、温馨的度假休闲环境。 建设内容 : 总建筑面积 4680 平方米,其中:阳光瑜伽台休息厅200 平方米、森林 方米、森林木屋 3000平方米、养生会所1800 平方米、 生态厕所 80 平方米。 户外瑜伽台 400 平方米、森林康体浴场、 旅游区 次入口及 生态停车场 1000 平方米 等 。同时, 该区现有植被景观较为单一,在该区域主要进行大面积林相改造,进行植被的生态景 观化,以期达到四季皆有景可观的动人景象。 3、 大众娱乐 区 位于 规划区 的西 北部,临靠水库区域 ,面积为 50 亩 。 该区域以“快乐至上、欢笑飞扬”为宗旨,以 水上 娱乐 为主题 ,打造一个 大众娱乐天地。 建设内容 : 总建筑面积 1780 平方米,其中:休闲垂钓娱乐中心600 平方米、水上乐园休息厅 800 平方米、 生态厕所 80 平方米。 芦苇凉亭 2 座、垂钓台 10 个、室外游泳池 2400 平方米及配套娱乐设施等。 4、 农家生活体验区 位于本规划区的 中 部,面积为 176 亩(含 亲情果园 40 亩、无公害蔬菜 农场 20亩、 生态养殖基地 生态 苗圃 苑 6亩) 。该区域 3 以“田园休闲、生态度假”为理念,融合田 园养生、乡土体验 等功能,构建一个生态化、娱乐化、情趣化、乡土化的 农家生活体验 乐园。 建设内容 : 总建筑面积 8560 平方米,其中: 农家月光小屋 2000平方米、 乡村餐厅 1500 平方米、 亲情果园休息厅 1500 平方米、 管理用房 400 平方米、无公害蔬菜农场休息厅 800 平方米、管理用房 400平方米、生态养殖基地栏舍 1000 平方米、粪便发酵间 180 平方米、饲料仓库 200 平方米、水产养殖管理用房 400 平方米、 生态厕所 80平方米。 厌氧发酵池 200立方米、沼液调蓄池 400 平方米、 水产养殖池 6000平方米 及配套 服务 设施等。 5、 公用 设施工程 道路交通工程:车行道 1000 米、步行道 2000 米 、游步道 6000米 , 购置景区电瓶车 5 辆 及 生活物资车 1 辆。 给水工程: 000 米、 水管 3500 米,净化消毒设备 2套。 供电及通信、电视: 购置变压器 4 台、 埋地低压线路 5200米,埋地通讯电缆 3200 米、埋地电视电缆 3200 米。 6、环境保护工程 绿化美化:车行道绿化美化 1000 米,步 行 道绿化美化 2000 米,公共绿地 117000 平方米,设置草坪灯、景观绿化灯共 800 盏。 环境卫 生工程:垃圾中转站 2 座, 垃圾清运车 2 辆, 分类垃圾箱120 个。 污水处理工程: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 500 立方米, 水管 4 2000米、 水管 3500 米、 水管 2000 米、 水检查井 184 座、污水检查井 184座、 三级化粪池 4个。 7、旅游安全保护工程: 治安亭 4 座,安全标识警示牌 60块,导游标志牌 90块,消防栓 45 个,灭火器 90 个。 七、项目建设目标 本项目利用 *交通、区位、生态、文化等综合优势,立足于绿色环保,充分整合区域自然与人文资源,将项目地发展成为生 态休闲、娱乐度假、观光旅游的绿色生态山庄;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以生态休闲为主题,集森林保健、康体养生、生态游乐、乡村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旅游区,形成“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和集“自然 观赏 休闲 康乐”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一方面 可 充分挖掘项目地潜在的旅游资源,促进当地 旅游 经济 的快速 发展;另一方面 可 为企业集团员工提供一个休闲去处,丰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更好地服务于企业集团。 八、 项目 总 建设期限 : 6年 ( 2011年 3 月 2016 年 12月) 九 、项目投资规模 本项目总投资为 中工程费用为 程建设其他费 元(含土地 租赁 费用 元),基本预备费 铺底 流动资金 元。 十、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 金来源为: 全部 由项目单位自筹解决。 5 第 二 节 项目单位概况 *休闲山庄 成立于 2009 年 11 月 12日,法人代表: *,注册资本 50 万美元,经营范围:种植、养殖、休闲、旅游、酒店服务。为*有限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 *有限公司为法属萨摩亚外商投 资企业,经过多年发展, 企业已 拥有员工 1830 人,其中:美国亚利恩公司 30人、东莞 嘉鹏纺织有限公司 800 人、 *嘉盛精密纺织有限公司 1000人, 企业 集团实力雄厚 。 第 三 节 可行性研究 的 过程与 范围 一、研究过程 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本 公司 于 2011年 1 月开始组织工程技术人员通过现场踏勘和外业调查等工作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所需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并着手编制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研究范围 本报告根据国家、 *、 *市政府发展旅游产业的相关政策 及 *城市 发展总体规划 为依据, 通过对项目必要性论证、外部建设条件评述、旅游资源现状、 市场需求预测 等方面的分析, 科学地 制定出项目规划布 局及 建设方案, 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编制了项目环境保护和项目初步的工程招标方案 ,在此基础上,提出项目建设工程投资估算并进行投资效益评价。 6 第 四 节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 旅游规划通则 ; 4、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 5、 旅游规划规范 ; 6、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 7 *省旅游产业发展 “ 十二五 ” 规划纲要 ; 8、 2011年 *省 政府工作报告 ; 9、 2011 年 *市 政府工作报告 ; 10、 2011 年 *政府工作报告 ; 11、 投资项目可行研究指南( 2002 年); 12、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13、 国家有关法规、设计规范; 14、项目业主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第 五 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 目 单位 数据 1 项目总用地面积 亩 项目总投资 万元 中:建设投资 万元 动资金 万元 7 3 资金来源 万元 中:企业自筹 万元 年平均营业收入 万元 年平均营业税金及附加 万元 年平均总成本费用 万元 利润总额(年平均) 万元 年平均所得税 万元 投资利润率 % 10 总投资收益率( % 11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 % 12 全投资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 % 13 全投资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 % 14 全投资静态回收期 (所得税后) 年 5 全投资静态回收期(所得税前) 年 6 全投资财务净现值( I=10%)(所得税后) 万元 7 全投资财务净现值( I=10%)(所得税前) 万元 8 亏平衡点) % 第 六 节 结论 与建议 一、结论 1、本项目 为生态、休闲旅游 建设 项目, 符合政府出台的各项关于促进旅游业发展规划和意见的指导精神 ,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07 年本)中属于鼓励类建设项目 ; 2、 *近年 来 依托 当地 旅游资源 优势, 旅 游业 快速增长, 有力地促进了 地方 经济发展, 项目地 供电、 给排 水、 交通运输等各项建设条件 已 具备 , 为本项目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3、项目符合旅游市场所需,建成后市场需求巨大。 近年来旅游的 8 消费水平也逐年趋向于多样性、内容丰富 、生态绿色 的综合性旅游场所, 未来随着 旅游业 越来越繁荣,人们的消费也越来越理性 ,旅游 经营者如果仅仅让消费者停留在观赏的层面,已经无法满足 消费者 需求。本项目以 生态 、休闲、娱乐及旅游为主题而开发,因此符合旅游市场所需。 4、项目运营后年 营业 收入 算年平均),年上交所得税金 元,利润总额(年平均) 元,税后内部收益率 10%,税后财务净现值 资回收期 济 指标可行 。 5、 项目建成后 能够 扩大 *旅游知名度, 大幅 增加 *旅游接待能力,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同时, 项目的实施将有力地 带动 项目地 旅游资源的有序开发和 促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 推动 *社会、经济 的快速 发展 。 二、建议 1、项目设计 应尽量结合利用现状 地形进行,这样 不仅 能 保持地形地物的原样性,且 有利于节约工程造价,发挥出投资的最大效益 ; 2、 建立严格 的 资金 管理制度 , 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资金保证 ;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组织项目实施,对项目建设资金要专款专用 ; 3、项目前期应 制订出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加快项目建设工作,确保建设项目如期竣工 ; 在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的管理,要严格按有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及工期 。 9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第一节 项目建设背景 生态 休闲山庄 是一种 提供 多层次、多内涵的 场所 ,它是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通过经济与生态良性循环,广泛利用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以市场经 济为主导,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通过合理规划、设计、施工,建立具有农村生产、生态、生活合一的区域,实现农村经济高效、持续、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并与人们回归大自然的愿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相结合,在实现高科技、高效益、集约化、市场化的现代经营活动的同时,达到美化环境,提供 休闲 旅游,形成农业与旅游项目、服务设施相配套的格局。 生态休闲山庄 ,是随着近年来都市生活水平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而逐渐出现的集科技示范、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于一体,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综合 庄园 。 生态休 闲山庄 是由最初的 度假山庄 发展到统一规划的集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有组织的 庄园 发展的高级形态。 生态休闲山庄 将生态、休闲、科普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生态型、科普型、休闲型的 生态休闲山庄 的出现和存在,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 经营 思想,客观的促进了旅游业和 服务 业的开发,有效的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 生态休闲山庄在我国 兴起于 20世纪 90 年代 , 随着城乡经济的快 10 速发展,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消费需求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加上 政府 积极宏观引导,及时推出了 “黄金周” 节假日,为城乡居民休闲消费提供时间保障,许多 工商 企业纷纷响应,加大投资力度,抓紧开发生态旅游资 源, 生态休闲山庄 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国东部沿海省份 及时 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已见成效。广东省已发展 80 多个 生态休闲山庄 ,每年接待游客 400 多万,收入达 10多亿,有力地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 *位于 *东部,总面积约 136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 28 万人,东与 *交界,南和 *接壤,西与 *相邻,北连 *。县城秀谷镇距 *市 150 公里,距 *市 47公里,距 *市 48 公里,都有国道干线公路与之交通。全县 70%为丘陵地带,多红壤岗地。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照充足, 历来以农业为主,山林矿产资源也很丰富。 *文化积淀深厚,人才辈出。北宋出过神童方仲永,南宋理学三贤陆九渊兄弟更是驰名海内,其学人称“赣学”、“抚学”、“ *之学”、“朱陆之辩”至今仍是哲学研究课题,对“象山文化”的挖掘、研究、分析,依然有一定的意义。其他如历史学家危素、天文学家吴佰宗、一代名医龚廷贤、抗倭名将傅良桥、文武全才周亮工,乾嘉学者蔡上翔、著名画家吴宏、徽班名伶米喜子等等,如群星璀璨,千古不灭。近代与当代 *杰出人物亦不断涌现。 *的宗教文化也是源远流长,史载马祖道一传教 *,首站就是 *。 *很多 寺庙就是始建于唐宋时代。疏山寺、白马寺名扬遐尔,禅宗“一花五叶”就有三大流派曹洞宗、临济宗、云门宗与 *有密切关系。佛道共处也是 *宗教的一个 11 特色。史载龙虎山天师世家就有五代天师安葬在 *,可见 *道教渊源之深。 *的雕版印书业更是辉耀 *,对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为积极响应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精神,进一步促进 *经济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 重点培育科技型、创新型、规模型、带动型强的休闲农业项目 , 把 生 态休闲山庄 发展 纳入 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和旅游总体规划 , *休闲山庄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拟在 *镇建一处集和谐、生态、绿色、环保、休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现代化的生态休闲山庄。 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生态休闲山庄 是农业和旅游业的高度有机结合。合理有效地开发*生态休闲 观光,一方面有利于促进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有利于完善*旅游产品的结构,扩大城市居民节假日出游选择余地,减轻旅游热点地区的环境压力,提高 *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一 、是农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生活发展的需要 农业结构调整、农业集约化生产和社会经济生活发展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传统农业的一家一户分散、高耗、低效且不合理的种植结构和生产形式已渐渐不适合现代农业的要求,农民迫切希望有一种快速、低耗、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形式出现,农 12 民也迫切需要在资金、信息、科技方面得到支持与引导。生态休闲山庄的建设,不仅可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示范,而且也吸引了城市居民到此一游。城市居民到农村乡间旅游观光,会带去大量的科技思想、市场信息和文明生活方式,既可促进农民素质提高,也可加 快农村城市化进程。生态休闲山庄内引进的台湾高效农业也能吸引城镇居民到此投资,从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二、是为居民提供绿色有机食品的有效保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消费也越来越高,消费者不再满足的是吃饱,而是要吃好、吃 健康 ,人们对食品的安全和卫生及营养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传统粗放式经营劳作和农民松散式生产,无组织、无规模、无标准,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通过生态休闲山庄农业基地建设,根据生物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采取生态有机栽培方式培育的农产品,开展有机食品认证和品牌包装,将会很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同时通过示范基地示范,带动全县生态农业的发展。 三、是旅游事业朝向生态旅游发展的产物 *镇是千年古镇,也是明清时期木雕印刷的集散地,河流运输发达,目前还有保存较完整的书铺街,码头遗址仍可现当年的运输繁忙,千年古刹疏山寺是佛教曹洞宗派的发源地,与日本佛教源远流长,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当地政府将旅游产业作为重点来抓,并加以扶持。 生态休闲山庄的开发开辟了新的旅游景点,充分挖掘潜在的旅游资源,并与现有旅游资源连成一体,满足了人们对旅游的新追求。长 13 期居住在现代化高密度、高层建筑区,整天为污染的城市空气和呆 板且无情趣的城市景观所困扰的现代市民,为了缓解紧张工作带来的精神压力和抑郁,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多选择外出旅游放松一下自己。但各大主要景点一则是距城市较远,多为高地,不方便带老人或孩子;二则是人员暴满,影响清静放松的情趣;三则是门票也相对较高,使人望而却步。因此,他们大多转向选择能亲近和感受的田园风景区,生态休闲山庄势必就形成了一个新的旅游热点。 四、是集团员工娱乐休闲的需要 本项目的建设可为集团内部员工(美国亚利恩公司 30 人,东莞嘉鹏纺织有限公司 800 人, *嘉盛精密纺织有限公司 1000 人)的休闲及度假地,成为集团生产企业的后勤生活基地,为集团员工提供最大的生活休闲保障。 五、是二十一世纪生态园林绿化发展的方向 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是将园林和生态有机结合起来,即向生态园林方向发展。园林已开始从城市向城郊和乡村漫延,与农业紧密相结合,逐渐形成园林化的农业,农业化的园林。人们生活在园林化的环境中,耕作在农业化的园林中。生态休闲山庄的开发,对于改善生存和生态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对于 *的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改善居民 生存和生态环境有重大的意义,项目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十 14 分必要的。 15 第三章 项目 区 及 旅游资源 现状 第一节 项目 区现状 一、 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地处 *东中部,位于东经 116 27 117 03 ,北纬 2741 06 ,东西跨 36 (径度)相距 58 公里,南北跨 25 (纬度)相距 45 公里,版图呈 “T” 字形,总面积 1358 平方公里。东与*交界,南和 *县接壤,西与 *市相邻,北连 *两县。 辖13个乡镇(场),人口 30万。 2010年 , *完成生产总值 比增长 财政收入 元、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 元、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元、增长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长 农民人均纯收入 6154 元、增长 三大产业由上年的 二 、 旅游业 发展现状 自古以来, *有 “ 六分半山两分田,分半道路和庄园 ” 之说。特殊的自然地势,让 *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江南诗情之乡。为打好 “ 生态牌 ” , *制 定了 *生态县规划,借助自然优势,规划设计了城郊万亩农业林场,城郊万亩茶园和林地,万亩早熟梨基地等,并建成了象山生态公园,省级森林公园 翠云峰森林公园,这些项目的相继建成,“ 城中有林,林中有水,水边有城 ” 的美丽画卷在 *已付诸现实。 近年来, *委、政府立足县情,认真分析,决定 加大传统文化资 16 源的开发保护力度,开发古村落、古建筑、古书院的历史人文价值。大力宣传竹桥村、东源村、蒲塘村等 *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展示 *悠久的人文历史魅力;加大 *书铺街的保护、开发力度,再现明清时期书铺街木刻印刷和商贸繁盛的景 致;充分利用毗邻龙虎山和 *市区的优势,积极开发山水资源,形成两向对接的布局。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发展休闲娱乐旅游;加快 疏山寺 、 白马寺 、水门庙扩建步伐,积极发展宗教文化旅 游;加大 *、左坊、何源、黄通等革命遗址、旧址保护开发,发展红色旅游;加大云林山风景区、马尾泉翠云山森林公园开发力度,发展 *自然风光旅游;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发展茶园、栀园、梨园和葡萄园等具有农家乐特色的绿色旅游。 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努力将其培育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第 二 节 旅游资源 现状 一 、 周边 主要旅游资源概况 1、 仰山书院 座落在秀谷镇王家巷中,是 *人民纪念南宋理学家陆象山先生的场所。建于清代乾隆二年( 1737 年),书院建筑保存完整,占地 1000多平方米,正厅右侧为“先儒祠 ”、正厅左侧为居室厨房等、正厅为“陆九渊纪念馆”,安放着象山先生半身塑像,陈列着象山先生生平图片。上堂还辟有 *历史人物展厅、书画和石刻展室等。书院现由 *文物管理所管理,省、县都曾拨出专款维修书院。 1996 年 7 月 *委批准仰山书院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0 年 7 月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 17 *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翠云山风景区 翠云山风景区 位于 秀谷镇 南部约 2公里简 处 ,翠云山海拔 500 米,宋代就有“小庐山”之称。这里有秀丽自然风光,又有文化积淀深厚的人文景观,其山、水、岩、洞、寺、庵、碑、塔都可游览观 赏。历代不少文人墨客均在这里留下诗文。现存主要景点有: 马尾泉水库 、翠云寺 、 马尾泉瀑布 、 罗汉洞 、 清华庵 等。 3、 疏山寺 出 *街东行 4 公里,即进入疏山寺景区。疏山又名“书山”,唐朝名士何仙舟曾在此筑室读书,中和二年( 882 年)白云长老匡仁在此建寺礼佛,原名白云寺,南唐时改名疏山寺。疏山风光秀丽,林木葱茏;千年古寺,历经兴衰,数代高僧,悉心经营,宋代极盛时,僧众多至千人。清初杭州灵隐寺方丈戒显法师也曾来此担任住持。故而疏山寺曾是曹洞宗、临济宗二派禅宗的传教圣地。历史上,宋朝皇帝亲题寺额,历代名人雅士络绎不绝来游 。王安石、曾巩、陆象山、陆游、汤显祖、李绂等都在此留下了诗文。现在寺院主体为光绪末年到宣统年间重建,大殿宏伟,庭院开阔,佛像庄严,亭阁巍然,既是信男善女礼佛念经的宗教场所,又是游人赏玩风景的佳胜之处。 4、 灵谷峰寺 灵谷峰寺原为道观,名隐真观,斗母宫等,始建于东晋末年,南北朝时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任临川内史,常游此山,开辟了“灵谷十胜”,形成独特的儒释道三教共存一寺的格局。千年来香火鼎盛,是金、 18 临、东三县信男善女朝拜进香之地。 5、 合市后林村 后林村建于南宋景炎年间( 1276 1278),是林姓从福建蒲田迁来 。林氏为蒲田大姓,历史上曾出九个州府官员,故又称“九牧林”。后林村门楼有“九牧世弟”、“派衍浦田”等石牌匾。进村总门楼有清雍正时 *知府题赠石匾“ *公里”,村子石板街巷,横纵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