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说明书.doc

空气重介流化床干法选煤机结构改进设计【9张CAD图纸和说明书】

收藏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20页/共63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060474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02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8-09-01 上传人:俊****计 IP属地:江苏
40
积分
关 键 词:
空气 流化床 选煤 结构 改进 改良 设计 cad 图纸 以及 说明书 仿单
资源描述:

目    录


1 绪论

  1.1我国能源的现状………………………………………………………2

  1.2选煤技术简介………………………………………………………2

  1.2.1选煤技术分类………………………………………………………2

  1.2.2干法选煤技术的发展过程………………………………………3

  1.2.3研究干法选煤技术的重要意义 ………………………………………6

  1.3空气重介干法选煤技术简介…………………………………………7

  1.3.1空气重介干法选煤技术的原理……………………………………7

  1.3.2空气重介干法选煤技术的发展……………………………………7

  1.3.3传统空气重介流化床选煤机的结构简介……………………………10

  1.4传统空气重介流化床选煤机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11

  1.5 本设计在传统方案上的一些改进……………………………………14

  1.6 本章小结 ………………………………………………………………16

2 空气重介流化床选煤机机构总体设计 

2.1排料装置的机构设计……………………………………………………17

2.2布风板的结构设计  ……………………………………………………19

2.3选煤机传动方案的确定  ………………………………………………22

2.4本章小结…………………………………………………………………23

3 流化床选煤机刮板运输装置的设计计算

3.1有关原始数据的说明……………………………………………………24

3.2输送能力的计算…………………………………………………………24

3.3刮板的设计计算…………………………………………………………25

3.4链及链轮的设计计算……………………………………………………26

3.5运行阻力的计算…………………………………………………………30

3.6电动机功率的校核………………………………………………………32

3.7紧链力和刮板强度的计算………………………………………………32

3.8链轮轴的设计计算………………………………………………………34

3.9本章小结…………………………………………………………………38

4 流化床布风装置的设计计算 

4.1布风结构的设计…………………………………………………………39

4.2布风装置参数的确定……………………………………………………43

4.3本章小结…………………………………………………………………44

5 激振装置的设计 

5.1结构设计………………………………………………………………45

5.2主要参数的计算………………………………………………………47

5.3激振中心的确定………………………………………………………48

5.4激振器的选型…………………………………………………………50

5.5安装运行………………………………………………………………51

5.6本章小结………………………………………………………………51

6  排矸装置的设计 

6.1排矸装置的设计………………………………………………………52

 6.2传感器的选型…………………………………………………………53

6.3本章小结………………………………………………………………54

参考文献………………………………………………………………………55

致谢……………………………………………………………………………56


1 绪论


1.1我国能源的现状

世界现已探明的煤炭储量是石油的6.3倍。全球2004年的煤炭消费量增长了6.9% ,而石油的消费量仅增加了2.1% 。2005年石油价格高位运行,将进一步带动煤炭需求的增加和煤炭市场的稳定回升。中国的煤炭资源预测地质储量,达45000亿吨以上,与美国、俄罗斯两国不相上下,中国煤炭行业投资的相对不足更是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目光。

  2004年我国原煤产量完成19.56亿吨,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加2.28亿吨,增长13.2%。2004年全国煤炭销量完成18.7亿吨,同比增加2.1亿吨,增长12.7%。全国煤炭出口8400万吨,同比减少902万吨,下降9.7% 。到2004年年末,全国煤炭社会库存1.05亿吨。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4年中国原煤产量同比仅增长14.8%。四大用煤行业的增长速度均超过煤炭行业,来自下游的强劲需求使得煤炭供需缺口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家,三分之二以上的煤炭分布在我国西北部,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等这些地方都是严重缺水地区,传统的跳汰,湿法重介与浮选方法,吨煤耗水量为3—4,为了解决煤炭加工与缺水的矛盾,干法选煤技术在本世纪70年代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工业用水方面,我国炼钢等生产过程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不到发达国家的1/3。

中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1949年仅产煤炭3243万t,1950年4292万t;1960年达到3.97亿t,1970年3.54亿t,1980年6.20亿t,1990年突破10亿t,1995年达到13.61亿t,1996年增加到13.96亿t,创历史最高年产量记录,占世界总产煤量46.07亿t的30%。1997年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煤炭产量下降到13.73亿t。中国煤炭产量分布很不均衡

据中国第二次煤田预测资料,埋深在1000m以浅的煤炭总资源量为2.6万亿t。其中大别山—秦岭—昆仑山一线以北地区资源量约2.45万亿t,占全国总资源量的94%;以南的广大地区仅占6%左右。

中国煤炭资源的种类较多,在现有探明储量中,烟煤占75%、无烟煤占12%、褐煤占13%。其中,原料煤占27%,动力煤占73%。动力煤储量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分别占全国的46%和38%,炼焦煤主要集中在华北,无烟煤主要集中在山西和贵州两省。

而我国的煤炭存储位置和质量,总的来看较好。但是又有自己的特点。已探明的储量中,灰分小于10%的特低灰煤占20%以上;硫分小于1%的低硫煤约占65%—70%;硫分1%—2%的约占15%—20%。高硫煤主要集中在西南、中南地区。华东和华北地区上部煤层多低硫煤,下部多高硫煤。 中国煤炭资源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煤炭资源的分布与消费区分布极不协调。从各大行政区内部看,煤炭资源分布也不平衡,如华东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的87%集中在安徽、山东,而工业主要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南地区煤炭资源 的72%集中在河南,而工业主要在武汉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西南煤炭资源的67%集中在贵州,而工业主要在四川;东北地区相对好一些,但也有52%的煤炭资源集中在北部黑龙江,而工业集中在辽宁。

但是,煤炭又是一个不洁净的能源,在其开采利用的过程中带来一系列问题,破坏生态平衡,危及人类生存,因此,发展洁净煤技术是根本出路。


1.2选煤技术简介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能源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长期以来由于只追求暂时的经济效益,忽视了对环境的影响,结

果造成了环境的巨大破坏。这些年随着洁净煤技术的研究,作为洁净煤技术的源头技术—选煤方法,取得了很大发展,发展选煤技术就是要谋求

短期的经济效益和长期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



内容简介:
第 页 1 绪论1.1 我国能源的现状世界现已探明的煤炭储量是石油的 6.3 倍。全球 2004 年的煤炭消费量增长了 6.9 ,而石油的消费量仅增加了 2.1 。2005 年石油价格高位运行,将进一步带动煤炭需求的增加和煤炭市场的稳定回升。中国的煤炭资源预测地质储量,达 45000 亿吨以上,与美国、俄罗斯两国不相上下,中国煤炭行业投资的相对不足更是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目光。2004 年我国原煤产量完成 19.56 亿吨,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加 2.28 亿吨,增长 13.2%。2004 年全国煤炭销量完成 18.7 亿吨,同比增加 2.1 亿吨,增长 12.7%。全国煤炭出口 8400 万吨,同比减少 902 万吨,下降 9.7% 。到 2004 年年末,全国煤炭社会库存 1.05 亿吨。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4 年中国原煤产量同比仅增长 14.8%。四大用煤行业的增长速度均超过煤炭行业,来自下游的强劲需求使得煤炭供需缺口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家,三分之二以上的煤炭分布在我国西北部,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等这些地方都是严重缺水地区,传统的跳汰,湿法重介与浮选方法,吨煤耗水量为 34 ,为了解决煤炭加工与缺m水的矛盾,干法选煤技术在本世纪 70 年代就提上了议事日程。工业用水方面,我国炼钢等生产过程的单位耗水量比国外先进水平高几倍甚至几十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不到发达国家的 1/3。中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1949 年仅产煤炭3243 万 t,1950 年 4292 万 t;1960 年达到 3.97 亿 t,1970 年 3.54 亿t,1980 年 6.20 亿 t,1990 年突破 10 亿 t,1995 年达到 13.61 亿 t,1996年增加到 13.96 亿 t,创历史最高年产量记录,占世界总产煤量 46.07 亿 t的 30%。1997 年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煤炭产量下降到 13.73 亿 t。中国煤炭产量分布很不均衡据中国第二次煤田预测资料,埋深在 1000m 以浅的煤炭总资源量为 2.6万亿 t。其中大别山秦岭昆仑山一线以北地区资源量约 2.45 万亿 t,占全国总资源量的 94%;以南的广大地区仅占 6%左右。中国煤炭资源的种类较多,在现有探明储量中,烟煤占 75%、无烟煤占12%、褐煤占 13%。其中,原料煤占 27%,动力煤占 73%。动力煤储量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分别占全国的 46%和 38%,炼焦煤主要集中在华北,无烟煤主要集中在山西和贵州两省。第 页 而我国的煤炭存储位置和质量,总的来看较好。但是又有自己的特点。已探明的储量中,灰分小于 10%的特低灰煤占 20%以上;硫分小于 1%的低硫煤约占 65%70%;硫分 1%2%的约占 15%20%。高硫煤主要集中在西南、中南地区。华东和华北地区上部煤层多低硫煤,下部多高硫煤。 中国煤炭资源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煤炭资源的分布与消费区分布极不协调。从各大行政区内部看,煤炭资源分布也不平衡,如华东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的87集中在安徽、山东,而工业主要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南地区煤炭资源 的 72集中在河南,而工业主要在武汉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西南煤炭资源的 67集中在贵州,而工业主要在四川;东北地区相对好一些,但也有 52的煤炭资源集中在北部黑龙江,而工业集中在辽宁。但是,煤炭又是一个不洁净的能源,在其开采利用的过程中带来一系列问题,破坏生态平衡,危及人类生存,因此,发展洁净煤技术是根本出路。1.2 选煤技术简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能源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长期以来由于只追求暂时的经济效益,忽视了对环境的影响,结果造成了环境的巨大破坏。这些年随着洁净煤技术的研究,作为洁净煤技术的源头技术选煤方法,取得了很大发展,发展选煤技术就是要谋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和长期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1.2.1 选煤技术分类选煤是通过各种方法把原煤中的矿物质去除,并加工成质量均匀、用途不同的各种品煤煤炭加工技术。大力发展选煤技术首先要选择合理的选煤方法,因为原煤中含有的矿物质及有害成分随产地及采煤煤层不同而不同,各地区、各煤层适合不同的选煤方法。按选煤方法的不同,选煤可以分为物理选煤、物理化学选煤、化学选煤及微生物选煤等。,颗粒受到的合力 G0,颗粒d就会因自身受到的重力大于浮力而下沉;反之则上浮,因此,在重力选矿中,核心问是选择或“营造”一种合适的介质或分选环境,使该介质或分选环境具备相应的密度,从而使被分选的重颗粒因自身密度大于介质密度而下沉,使轻颗粒因自身密度小于介质密度而上浮。1.3.2 空气重介质干法选煤技术的发展20 世纪 30 年代开始研究干法选矿,随之风力选煤在工业上得到应用,风力摇床在处理煤炭的除矸或易选煤的分选上是适宜的,工艺简单、省水。但缺点是:对难选煤分选效率低,污染严重,这是由它的分选原理所决定的。20世纪 80 年代初,我国从事空气重介质干法选煤的研究和开发,经过近 20 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在煤炭 3000 mm 全粒级的干法分选方面取得了进展。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技术在借鉴湿法重介分选精度高与风力选煤系统简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地创新,采用空气与加重质混合的气固两相流作为分选介质,实现了流态化技术在选煤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完全流化后气固两相流化床的行为在许多方面都呈现类似流体的特征,如两连通床能自动调整到同一水平面,符合液体的连通器原理(见图 1.4a);当容器倾斜,表面保持水平的特征(见图 1.4b);床层中任意两点压力差大致等于此两点间的床层静压头,具有流体一样的静压现象(见图 1.4c);具有流体一样的流动性,如在容器壁开孔,颗粒将从孔口喷出(见图 1.4d);颗粒在流第 页 化床中受到浮力,其大小等于与该颗粒同体积的流化床重量,即符合阿基米德定律,即 50mm 大块煤深床型空气重介质流化床选煤技术普通空气重介质流化床是用于分选 506 mm 粗粒煤的,因此流化床的床深控制在 400 mm 左右即可保证足够的分选空间 ,满足分选需要,且易于控制气泡的生成长大,保证床层密度的均匀稳定性。为满足露天煤矿大块煤(30050 mm)的排矸分选,需要研究深床型空气重介质流化床。显然,要满足大块煤分选需要,流化床床深应控制在 1200 mm 左右.我们着重研究了深床型空气重介质流化床的气体分布规律、加重质物性及大块煤分选动力学,找到了实现床层密度均匀、气泡小且兼并少的方法,在实验室 1 m2 模型机上实现了大块煤的有效分选,Ep 值达 0.02.3、1mm 微粉煤摩擦电选技术摩擦电选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具有不同表面电性质的物料在气流夹带输送过程中,粒子之间以及粒子与摩擦器材料之间摩擦碰撞,从而使不同粒子带上相反极性的电荷。进入高压静电场后,带有不同极性电荷的物料向相反极性的电极方向运动,从而实现不同物料的分离.实验室试验表明:摩擦电选可分选下限小于 0.043 mm 的微粉煤,很显然,在这样细粒级的物料中矿物质已基本得到解离,所以摩擦电选对微粉煤具有良好的脱硫降灰分选作用,第 页 可得到灰分小于 2%的超低灰煤.目前,采用这种摩擦电选技术的中试系统已通过技术鉴定。4、三产品双密度层空气重介质流化床选煤技术为简化工艺,优化产品结构,有必要研究可以一机出三种不同灰分产品的双密度层空气重介质流化床,这就要求在同一流化床分选室中形成双密度层流化床。我们从加重质的物性、粒度及密度组成、床体结构、操作参数着手,研究了双密度层空气重介质流化床的形成机理,探索在同一分选室中形成上下两个具有不同密度且相对均匀稳定的分选带,实现了三产品双密度层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工艺、操作和结构参数条件下,可以形成双密度层流化床,并进行有效分选,轻产物分选带分选密度为1.501.54 g/ m3,Ep 值为 0.060.09;重产物分选带分选密度为 1.841.90 g/ m3,Ep 值为 0.090.11。1.3.3 传统空气重介质流化床选煤机的结构简介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应用于选煤,对选煤机的设计提出了许多全新要求,在结构、尺寸、刚度和耐磨性等方面与其它形式的选煤机相比也有特殊性。因此,对制造工艺也提出了严格要求。空气重介流化床分选机是空气通过布风结构以一定流速作用于重介质,形成流化状态,其性质类似流体。通过调整重介质的成分及粒度,使流化床达到一定密度:不同密度的入选物料在其间自行分层,密度较小的物料上浮,密度较大的物料下沉,物料经分选以后采用刮板输送机在机内循环的排料方式,上层排煤、下层排矸。以气固两相流为分选介质的选煤机机械结构(如图 l.5 所示),它主要由流化分选室、布风装置、刮板运输机构、精煤端和尾煤端等组成。设计人选量为粒度 50(80)6mm、5Ot/h,分选密度为 1 .30 一 2.20 g/cm3 ,刮板速度 250mm/s.电机功率 22kW,减速比 71,流化面积 l0 m,外形尺寸约8 OOO mm 2 1 OO0 mm 2 OOO mm 。第 页 图 1.5 空气重介质流化床选煤机机械结构示意本机选煤的基本过程是:压缩空气经布风装置进人流化分选室,与加重质接触,当气速达到起始流化速度时,将形成稳定的气固两相流化床,并具有一定的流化密度。加入料煤进流化分选室,依据阿基米德沉浮定律,人选煤在流化床中按密度分层,经刮板输送机构,浮物和沉物分别由精煤端和尾煤端抖排出。1.4 传统空气重介流化床分选机的特点及存在问题(1)空气重介流化床干法分选机的特点多年的试验研究和商业运行结果表明,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技术具有如下显著特点:1)分选精度高.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技术是一项高效的干法分选方法,可以有效地分选 506 mm 粒级煤炭,可能偏差 Ep 值可达 0.05,这与目前湿法分选中最好的重介质选煤相当。2)投资省.由于系统简单,省去了复杂而耗资很大的煤泥水处理系统,因而工程投资和生产费用都低于湿法分选,约为同厂型湿法选煤厂的 1/2。3)环境污染小.由于空气重介质流化床所需压缩空气流量和压力很小,再加上合理的除尘系统,故粉尘污染极小,排放空气含尘量低于环保要求。分选机运行平稳,噪声小。4)分选密度调节范围宽.在高密度和较高密度分选时,采用磁铁矿粉及煤粉混合加重质,可获得稳定的流化床,它的最高密度可达 2.2 g/cm3;在低第 页 密度和较低密度分选时,采用磁珠和煤粉混合加重质,也可获得稳定的流化床,最低密度可降至 1.3 g/ m3。因此,该选煤方法能满足不同煤质、不同产品的质量要求,既可用于高密度分选排除矸石,也可用于低密度分选并获得优质精煤。(2)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选煤机运行实践中,分选效果是好的,但也出现过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前期试验中未曾遇见,是通过生产实践逐渐暴露的,有些问题是在不同煤质分选时出现,有些问题是在长期连续运行后出现。某些问题仅在设备上采取一定的施就可以得到解决,而有些问题则存在于以往的研究中。设计与制造中对某些问题的重视不足也造成了一些不良后果。1)主选机布风板容易堵塞,使主选机无法连续生产,处理量更达不到设计标准。第 1 座空气重介流化床干法选煤厂于 1992 年在黑龙江省建成投产,在实际生产中,空气重介干法选煤充分体现了干法选煤的优越性,并且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但随着生产的进行,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在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首先遇到的问题是产品的过粉碎。50 一 6mm 的入料在出机器后被过度粉碎,尤其是尾煤没有多少 30mm 以上粒度的产品,这在半工业性的长期试验中是不存在的。经观察,尾煤问题出在筛板与布风板交叉的转角处,该处的设计为两段直线相交而压链块采用了弧形。当沉物被刮板推至此处,刮板与布风板之间的间隙经历了一个由小变大,又由大变小的过程,且其最大间隙大干入选煤粒的半径 25mm,所以刮板运行中将沉物严重破碎。而精煤端排煤筛板与刮板运行方向有一个夹角,也容易产生破碎现象。其次是耐磨性问题。布风板的磨损造成布风板的过早报废。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主选机布风板容易堵塞,无法形成均匀稳定的流化床,使主选机无法连续生产,处理量更是达不到设计标准。其主要原因是:原煤水分高,布风板透风孔直径小,加之刮板输送机直接在上面来回刮送,所以极易堵塞。再是主选机(如图 1.6)是选煤厂的心脏,物料在分选机中的分选过程是:经筛分后的 506mm 粒级块状物料与加重质同时分别从入口加入分选机中,来自风包的具有一定速度的有压气体经底部空气室和气体布风板后均匀作用于加重质而发生流化作用。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形成具有一定密度的比较稳定的气一固流化床,物料在此流化床中按密度分层,轻物上浮,重物下沉.分层后的轻、重物料分别由刮板输送机逆向输送,悬浮于上的轻产第 页 物从排煤端排出,重产物从排研端排出。排出的轻重产物分别经脱介筛脱介后成合格产品送入产品仓。从其工作过程可以看出:均匀稳定流化床的形成是空气重介流化床干法分选机的关键.在实际生产中.气体布风板极易堵塞,无法形成均匀稳定的流化床,使生产不能正常进行,更谈不上处理量了。其主要原因是:原煤水分高。布风板风孔直径小(2 mm),加之刮板输送机直接在上面来回刮送,所以极易堵塞。2)工艺流程设计不合理,没能达到分选机对入料原煤水分的要求。图 1.6 筛分车间的工艺流程图目前大都是机械化采煤,粉尘较大,因而喷水较多,致使原煤水分较高。而空气重介流化床对入料原煤的水分要求4%。而空气重介流化床千法选煤入选前筛分车间的工艺流程见(图 1.6)第 页 图中,除通过概率分级筛筛除 1 一 6mm 的细粒粉煤以降低入选原煤水分外,再无其它的水分把关设备,使入选原煤水分很难达到空气重介流化床对入选原煤的水分要求,从而影响主选机分选效果。1.5 本设计在传统方案上的一些改进针对上节提出的问题,本设计中进行了一些改进,提出了一种振动式空气重介流化床选煤机结构。(1)布风板的改进在对空气重介流化床干法选煤技术的研究发展过程中,曾经先后研制过几种结构的布风板。最初使用的布风板结构比较简单,就是在钢板上均匀打孔,孔径 3 mm,开孔率 20%。这种结构的布风板,布风均匀,但由于孔径小,数量多而密集,因此,加工起来比较困难。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孔径很小,很容易出现堵塞的现象,造成布风不均匀,使分选无法继续进行。同时,一旦发生堵塞,清理起来也比较困难。后来,人们又研制出一种新型气体布风板,即钢基密控型。它是在 3mm的钢板上滚制深为 1mm 左右的斜槽,板间夹毛毡,通过毛毡纤维间的气隙,均匀透气。钢板和毛毡用长螺栓串接起来,周边用固定框固定,做成 1 的2m布风板,根据布风面积的需要,可以使用多块布风板。这种结构的布风板具有良好的透气均匀性,但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也出现了问题。由于刮板输送机直接在布风板上来回刮送,小块的尤其是片状的矸石极易嵌入钢板和毛毡的缝隙中,将布风板拉开一个小口,破坏布风板的透气均匀性,而且随着刮板的不断来回运动,口子会越拉越大,最终使布风板无法工作,分选难以进行下去。结合以上两种布风板的特点,本设计采用第 2 种布风板的结构,将其固定在风室上,同时仿照直线振动筛的工作原理,将布风板和风室的整体设计成为一振动系统,让分选出来落在布风板上的矸石,在振动系统的作用下经定重排矸机构排出分选机。这样设计,既充分利用了第 2 种结构钢基密控型布风板透气均匀的优点,又解决了它容易嵌入矸石的缺点,称为振动式布风板。改进后的分选机结构示意图如图 1.6 所示。(2)排矸方式的改进对于上层浮煤,可以仍然采用刮板输送机将其输出。刮板输送机由于省去了在布风板上的来回刮送,只需将流化床上层的浮煤带出分选机。因此,运行阻力将大大减小,对刮板输送机各部件的要求也大为降低。对于底部的矸石则是模仿直线振动筛的原理将矸石向布风板的一边运输,在布风板的第 页 一端设有临时的矸石存放处,将矸石暂时集中起来。当重量达到规定时,重力排矸装置将信号放大后传给电磁阀,控制液压缸缩回打开排矸口,将矸石排出。当重量小于规定时,液压缸伸出关闭排矸口。定重排矸装置根据矸石的重量而定重打开排矸口。这样有利于给流化床形成稳定的流化气体,形成更好的原煤分层。(如图 1.8 所示)1.排矸端 2.定重排矸装置 3.除尘口 4.入料口 5.刮板输送机 6.排煤端 7.流化床 8.布风板 9.风室 10.激振器图 1.7 振动式空气重介流化床干法选煤机示意图图 1.8 振动排矸装置示意图第 页 1、激振器 2、液压缸 3、挡板 4、传感器 5、布风板1.6 本章小结在这一章主要介绍了我国能源的现状、干法选煤技术、空气重介选煤技术以及空气重介选煤技术的特点。我国的能源现状不容乐观,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发展洁净煤技术,提高煤的分选精度。传统空气重介选煤在实际生产中暴露除了很多的问题,如布风板易堵塞是很棘手的一个问题。我参考多方面的资料,决定在本设计中主要对选煤机的刮板输送装置和布风板进行设计。第 页 2 空气重介流化床干法选煤机结构总体设计2.1 排料装置的结构设计排料装置是空气重介流化床干法选煤机分选出的精煤重要运输设备,其结构特点如下:(1)刮板输送机在机内循环排料,上层排煤,下层排矸; (2)因机内介质流化后有似流体的特性,为防止溢出机外,两排料端均有较大的倾角 ; (3)刮 板输送机大部分位于流化床床层中; (4)两排料靖的倾角转弯处,因工况及空问位置 关系 ,采用压链块作 为刮板输送机的导向件,运行阻力较大 : (5)为使结构简单、成本低、承载能力大,采用圆环链作为传动链; (6)因分选机较宽 ,刮板长达 2000 mm,刚度较差。为提高刚度刮板厚度较大,每块刮板重 60 kg 多 : (7)整个刮板输送机采用双边链传动。排料装置选用了圆环链刮板排料结构。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在搅拌的作用下,可以减小不均匀度,而刮板在流化床中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搅拌。刮板的传动链选用了无极形式,上层刮板与下层刮板反向运行,使搅拌作用得以加强,同时使重介质在机内形成大循环,这对流化床的均匀、稳定性可起到良好的作用。刮板的高度较大,产生的搅拌作用过强时,对重介质的推力反而会使流化状态恶化。而刮板的高度又与选煤机的处理量相关,因此在刮板上开孔解决上述相关的两个问题。为正确选用刮板传动链及结构,曾作了大最调查研究,最终选定了圆环链并在刮板的两端进行传动。传动链在工作时要从空气重介质流化床中通过,其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夹板链由于高精度特性显然不适合在此使用;使用其它异形传动链,将使其维修、更换的费用上升而与其易损件的特性不适应,而圆环链适合在空气重介质流化床中使用。圆环链的选用要保证在电机最大输出时不断链。(如图 2.1 所示)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在特性上与湿法重介选煤有着很大的差别,较高的粘度使分选精度受不同煤质和刮板速度的影响。在不同分选要求下,为满足分选精度和最大处理量,刮板运行速度在不同的煤质条件下都将有一个最佳匹配值,故保证刮板运行速度的无级调速功能是必要的。为保证电机能重载启动与运行时能切碎小物料,要正确选用电机功率。第 页 1、精煤端排料装置的结构设计图 2.1 刮板链运输和精煤端排料精煤端的设计主要集中在排料筛板和物料越轴的结构上。排料筛板是入选煤中的浮物由刮板排出机外的通道,同时它兼具脱介功能,当浮物被刮板推上排料筛板时,难免被刮板与排料筛板的边缘相切,在设计中要正确选用排料筛板与刮板的形状和尺寸,以保证两者的刚度满足使用要求。刮板链在设计中使用了无极形式,上层刮板排浮物,下层刮板排沉物,物料越轴的目的是防止产品被下层刮板重新带入机内,因为小于分选密度的物料一旦到达流化床的底层,将很难再次上浮而被作为沉物处理,对分选结果造成不必要的污染。结构设计的难度在于主轴是转动的且不能漏失细碎的产品。精煤端排料筛板的筛孔尺寸要正确设置,因为在选煤过程中,有影响流化密度的细粒物料进入分选流化室,应有部分重介质随产品排出机外,经净化回收后重复使用。2、尾煤排料装置的结构设计将布风板固定在风室上,同时仿照直线振动筛的工作原理,将布风板和风室的整体设计成为一振动系统,让分选出来落在布风板上的矸石,在振动系统的作用下经定重排矸机构排出分选机。这样设计,既充分利用了钢基密孔布风板的透气均匀的优点,又解决了它容易嵌入矸石的缺点。第 页 为了排出流化床振动布风板上的矸石,需要在流化床底部开一个排矸口。但由于流化床中颗粒处于流化状态,若一直开口,流化态的物体将从开口中流出,使分选无法继续。为此,需要设计一排矸装置,定时定量开口快速排矸,而其余时间都处于闭合状态,以保证流化床分选的顺利进行。定重排矸装置的原理图如图 2.2 所示。图 2.2 定重排研装置原理图在流化床排矸端侧板上焊接一圆轴,这样侧板就可以绕圆轴进行转动,类似于一个杠杆。同时,在侧板上顶部安装一液压缸,利用液压缸的伸缩和杠杆共同作用推动侧板转动,完成排矸过程。其动作过程是:振动系统模仿直线振动筛的原理将矸石向布风板的一边运输,在布风板的一端设有临时的矸石存放处,将矸石暂时集中起来。当重量达到规定时,重力排矸装置的底部的挡板的变形量传给传感器。传感器将信号放大后传给电磁阀,控制液压缸的活塞杆缩回。液压缸拉动挡板饶圆轴转动,打开排矸口,矸石在自重的作用下排出。当矸石排掉后,重量小于规定值,信号改变,则液压缸的活塞杆伸出。在杠杆原理的作用下,挡板饶圆周反向转动,关闭排矸口。2.2 布风板的结构设计第 页 布风板作为布风装置中的重要部件,它的主要功能:(1)为流化床提供均匀、稳定的压缩空气。使流化床流化效果好,分选密度均匀、稳定,满足煤炭分选的需要;(2)支撑流化床中重介质、精煤和矸石;(3)为维修排料机构及机内零部件提供立足点。由于流化床内有运动装置(刮板翰送机)对已分选物料分别输送,根据布风板的功能,它必须具有以下条件:1)一定的开孔率和压降;2)抗堵孔、易清理;(3)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耐磨性;4)上表面平整。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能满足布风均匀的布风板形式较多,经过筛选曾用过以下几种:1)多孔板,即 2 层多孔板夹上阻尼层;2)微孔烧结板;3)不锈钢板夹微孔材料。总结起来主要有两种形式的布风板即:孔板型和钢基密孔型。由于现场工况恶劣,布风板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空气重介流化床干法选煤技术的运用和发展。长期以来,作了大量的工作,力求寻找一种新型的布风板,它具备:布风均匀、不堵孔及强度、刚度、耐磨性均好等优点,但收效甚微。通过观察分析,布风板存在的问题与排料方式有关,是由于布风板与刮板间存在间隙和相对运动,歼石在布风板表面摩擦、挤压造成的。只要改变排料方式或对现有的排料方式进行适当的改进,完全可以弥补布风板的不足,甚至可以降低对布风板的要求而不影响分选。如何形成适合选煤的密度相对均匀、稳定的流化床,是本机设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将选后产品排出机外的排料装置是选煤机的必要结构。该技术应用的是一种准散式流化床,气泡从床层底部进人,在上升途中气泡逐渐合并,且上升的速度增加,气体以微型鼓饱形式穿过床层。研究结果表明,控制流化床密度的均匀稳定是精煤与尾煤分层与分离的必要条件。在诸多要控制的因素中,涉及机械设计的内容是如何使进入床层的气体分布均匀,减小不均匀性和减小流化床在铅垂方向的密度梯度,在选煤机内完成这个功能的是布风结构。使用压降大的布风结构,容易得到良好的布风效果。从选煤运行的经济性出发,我们选用的是小压降布风结构。布风结构在设计中被分为三个层次扰流器被安置在压缩空气的入口处,它将气体束流分散开,使气室内各点间的压力差值减小;气流均化器安装在中间,当气流通过互相连通、曲折的细孔通道后,气压得到进一步的均第 页 化;布风板在最上面,它也是孔状结构。进行分选作业时,流化床各段的风量并不相同,因此要求布风结构能保证对不同流化段的风量进行调节。设计结果是:将布风板向流化分选室外扩展,用螺栓紧固在机体上,而正常布风的部位用沉头螺钉紧固,这样就避免了布风板的水平位移和因水平位移引起的对沉头螺钉产生过大拉应力或弯应力。布风板的平面度和安装时的水平度对流化密度有影响,严重时会使分选效果恶化。布风板的面积比较大,在保证一定的平面度要求时,有较高的制造难度。布风板的安装形式有两种:一是布风板的钢片方向与刮板运行方向一致,这种安装形式,刮板的运行阻力小,但片状的小颗粒矸石嵌入钢片之间的毛毡后,在挂板的刮动下,易使钢片开缝,毛毡刮出而影响布风板的性能;另一种是布风板的钢片方向和刮板的运行方向垂直,这种安装形式,嵌入在钢片之间毛毡中的矸石,不会在刮板的刮动下将钢片之间的毛毡刮出,但嵌入的矸石要在刮板的刮运中刮断,因此,刮板的运行阻力及动载荷较大。一般采用后者较为适宜。由于流化床内有运动装置(刮板输送机)对已分选物料分别输送,根据布风板的功能,它必须具有以下条件:(1)一定的开孔率和压降;(2)抗堵孔、易清理;(3)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耐磨性;(4)上表面平整。为了保证良好的流化效果和床层密度的均匀性,在结果设计时应合理地确定钢片的厚度、毛毡的压缩量和开孔率;在制造时要求钢片厚薄要均匀一致,毛毡的厚度和密实性要均匀,各个螺栓的加紧力也要均匀;较高的耐磨性和一定的 强度是通过材料的热处理和钢片的适当厚度来保证的;抗矸石嵌入能力与布风板制成后两相邻钢片间的间距大小、两相邻螺栓间的距离以及夹紧力的大小有关。现使用的布风板的面积为1m 2,钢片材料经过处理后,强度高,耐冲击,硬度高,耐蚀性好,所选用的钢片厚度为1.25 2 .5 mm 之间, 高度为35 mm,布风板用若干个螺栓夹紧,保证钢片之间有一定初始压力,使用效果良好。影响布风板工作可靠性的主要因素是小颗粒矸石嵌入钢片之间把钢片撑开,下面就布风板抗嵌入能力进行概略计算。矸石的形状各异,现以球型颗粒和楔性颗粒为例说明布风板的抗嵌入能力,图A所示,若球型颗粒或楔型颗粒粒度不大于相邻钢片之间的间距,则颗粒很容易嵌入钢片之间,虽然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要求相邻钢片的第 页 间距要小于入料的最小粒径,但在实际生产中发现还是有少量是这种颗粒,这种颗粒很容易嵌入到布风板中,但它撑开布风板的几率不大,可以进行清理,对布风板的性能影响不大。矸石颗粒大到一定程度,在压力F的作用下,就有苦恼嵌入钢片之间,使其间距撑大,影响布风板的性能。从以上分析可知,为了增加布风板的抗嵌入能力,要求布风板两相邻钢片间的间距和两螺栓的间距要尽可能的小,要求布风板要有一定的初始压紧力,钢片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2.3选煤机的传动方案的确定 重介流化床干法选煤机的刮板输送机的动力源采用了电机带动。电机选用调速电机,以便于调节刮板的运行速度。电机和减速器采用弹性联轴器连接,这样可以防止空气重介流化床干法选煤机的振动对电机的影响。减速器采用大减速比的摆线针轮减速器进行降速达到刮板输送机的转速要求。链轮主轴和减速器采用弹性联轴器连接,这样可以防止空气重介流化床干法选煤机的冲击振动对减速器内部结构的影响。主动链轮轴和尾轮轴用圆环链连接,这是为了达到分选的要求。其传动路线如(图2.3所示)。第 页 图 2.3 选煤机传动机构简图2.4、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选煤机刮板运输装置和布风板的结构设计。选煤机的刮板运输装置主要是把选煤机的上部的精煤部分经排料口排出。下部的尾煤即矸石是靠布风板的振动作用经下端的排料口排出。而布风板是形成稳定流化床的重要部分,关系到流化床的稳定。布风板为了防止被刮破,采用了钢基密孔布风板和振动共同作用。主要的计算部分将在下面做进一步的设计。第 页 3 流化床分选机刮板运输装置的设计计算3.1 有关原始数据的说明按设计要求,选煤厂年生产能力为 50 万吨精煤。一年按 360 天,每天22 小时计算,得分选机小时处理量为:t/h (311)4501623Q分选过程中介质循环量与原煤质量之比为 2:1。精煤中煤的堆密度为2.2g/ m3,重介质钒钛磁铁粉的真密度为 4.59 g/ m3。根据实际经验和实验数据,64t/h 空气重介流化床分选机流化床面积确定为 16m2.为保证这样大面积流化床的均匀、稳定,设计采用单室面积为第 页 1m2流化床为基本单元,用 16 个单室拼起来形成 28m2的流化床分选室。每个室都有单独的空气室,进气管和流量调节装置。这样,在每个 1m2单室流化床稳定的基础上,保证了分选机流化床总体的均匀、稳定性。流化床的长度应根据物料分选和分离的要求来确定,入料口距尾煤端4.4m,距精煤端 3.7m,流化床的长度定为 8.5m。流化床的宽度按处理量来确定,按 64t/h 的处理量宽度应定为 2.5m。流化床的高度按物料上限粒度颗粒所需分选空间及轻、重产物层所占空间来确定。入料为 506mm 粒级时,床高定为 14001800mm,考虑床层上部除尘及检修人员进入所需空间,分选室高度定为 1.2m。流化床工作风量为 400600m3/(hm 2) ,风压为 1600022000Pa,应根据不同密度和粒度的加重质来调整风量与风压的大小,另外气体布分板的阻力也要考虑进去。由于我们采用的布风板是一层钢板夹一层毛毡,利用夹紧的毛毡纤维间的空隙透气,阻力比较大,为此取风压上限 22000Pa ,风量 600 m3/(hm 2) 。给料点以不扰乱尾煤的分离,尽可能增大有效分选段的原则来确定。设计给煤点距尾煤端约 4.4 米,为保证入料平稳,不扰乱床层,在入料处设置缓冲板及稳速装置,使入料顺流给入床内。3.2 输送能力的计算刮板输送机是连续动作式运输设备,每秒钟输送能力为kg/s (321).Qqv式中 q输送机单位长度上的货载质量,kg/mv刮板链的运行速度,m/s每小时输送能力为kg/h 360.qv或 t/h (322)其中 kg/m (321F3)式中 F刮板上的最大货载断面积, 2m装满系数( =0.3)煤的松散密度, t/3由式子(323)得:第 页 kg/m19243.6.05Qqv输送机装载断面积的大小,除了受挡板结构和尺寸的影响外,还与输送机的安装倾角,货载硬度、湿度、块度等有关。因此,实际装载断面积 F 要比实际断面积 F 小一些。断面积 F 根据断面图计算。将式(323)带入式(322)中,得t/h (324)60Qv由式(324)得 m23F3.3 刮板的设计计算本设计中,没有采用压链块的结构如图 31 所示。锚链链环最大宽度b=60 mm,通过几何关系,主轴轴心 O 距风板高度为 1125mm;锚链总长度为16896 mm。(1) 刮板几何尺寸的设计计算为了减轻刮板的重量和成本,设计中选用了钢板作为刮板材料。因为在刮板运行的过程中没有支撑,所以这样既满足了强度要求也节约了材料,更重要的是简化结构。刮板为整体型,为使装卸方便,刮板与连接环间的安装槽较深,使刮板在螺栓卸下后能纵向位移,卸下刮板。为延长刮板的使用寿命,在刮板与轨道的接触面上喷焊了一定厚度的耐磨层。由(311)及 3.1 得: =192 t/h, =0.3, =3.8 g/ m3=3.8 t/ m3Q= =0.0479 m2 (331)360Fv1920.38刮板的钢板厚度为 14 mm,高度为 30 mm。lh2m则刮板的长度为,mFl0.4791.630考虑到刮板与链的连接方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空气重介流化床干法选煤机结构改进设计【9张CAD图纸和说明书】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10604749.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