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档案材料(廖亚平) - 副本_第1页
毕业论文档案材料(廖亚平) - 副本_第2页
毕业论文档案材料(廖亚平) - 副本_第3页
毕业论文档案材料(廖亚平) - 副本_第4页
毕业论文档案材料(廖亚平) - 副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档案材料题 目: 论三毛作品的流浪意识 学生姓名: 廖亚平 学号 09401245 系 部: 中文系 专业年级: 汉语言文学专业 2009 级 指导教师: 毛永莉 职 称: 讲 师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务处制一、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书(一)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1、理论意义(1)三毛是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极为优秀的女性作家之一,她的散文、游记、小说等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特别是散文方面,开创了带有游记和自传性质的散文风格。她是个受中西方文化熏陶而成长起来的人,她的作品幽默风趣、简朴自然、内涵丰富,曾一度掀起“三毛热”,影响中国文坛,甚至蜚声海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因此,研究三毛的作品,自有特别而又深远的意义。(2)三毛曾评价自己的作品是“游于艺” ,人们也习惯只看其作品有趣的一面,但是艺术家的创作往往意蕴是十分丰富的。三毛的作品在很大的程度上呈现给读者一种流浪的感觉的。分析三毛作品的流浪意识有利于我们全面地理解三毛作品的内涵和特色及三毛的文学成就。(3)随着社会的发展,精神的追求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点。三毛在作品中通过流浪作为当代女性追求真善美、追求自由、追求平等、追求精神解放的方式。其作品中流浪意识贯穿头尾,形成独树一帜的文风, 具有研究的意义。 2、实际意义 (1)三毛的作品自发表以来,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轰动了文学界,对我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今天,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三毛的作品都具有重要意义。(2)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使人们物质极大丰富,但精神营养物匮乏,人们内心无处安放, “失根”成为当代人的一个特点。而三毛的作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体现为引导人们追寻自由、寻扎心灵的归宿。对构建现代精神文明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作用。(3)三毛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流浪意识对现代文明侵蚀下的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指导作用。(2)文献综述1、国内研究综述(1)关于三毛形象的研究由作品分析三毛的形象一直是个热门话题。孙锦凡尘追梦人:三毛人生与创作解读 (安徽文学2009 年第 12 期) 、华子的美丽与寂寞同在:三毛形象探寻(求索2005 年 07 期)。其中华子的文章树立了以个不一样的三毛。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一、别样的雨季。孤独的人不是魅力便是卓绝,三毛的童年便是孤独的。二、荆棘鸟的歌唱。三毛的作品充满着爱,对生命对万物的爱。三、不死鸟的死亡寂寞与美丽同在。通过三毛的笔,我们可探寻到她的寂寞。她天性敏感,人生雨季的心灵创伤造就了她文字的美丽,也为她的人生悲剧埋下伏笔。她歌颂真善美,即使在荒芜的撒哈拉,她仍不忘把美的描写展示给读者。三毛试图寻找理想的人生,当爱情和艺术都无法维系她对世俗的超越时,她用死亡结束了自己的生命。(2)关于三毛的散文特色的研究三毛主要的成就在散文的创作上,研究散文的特色的作品很多。肖霞的自由优雅的心灵之歌论三毛散文的特色(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 年 02 期)具有代表性。坎坷多变的人生经历,斑斓新奇的异域风情,形式上的流浪和实质上的寻求有机地统一在她的散文作品中;她有着广博深挚的情怀,以朴素优雅的语言对自己独具个性的生命作了自由而真实的抒写,成为当代散文画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詹明欧的一个诗意生命的追求者:论三毛的散文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 年 6 月第 11 卷第3 期)阐述了三毛散文的诗的意趣,还有神秘的人事和许多奇特的感觉。散文中传递了老庄境界、仁慈之心及悲天悯人的情怀。把诗意分为,诗意生命的基地:撒哈拉沙漠和艺术化生活;诗意生命的叙述:诗意笔法、神秘事物、感觉性;诗意生命的灵魂:老庄境界和悲天悯人的情怀。三毛对自己树立的信念亲自去实践,并用诗意的叙述把诗意生命的梦想描述出来,用实践丰富了她作为人的梦想。而郑轶彦则从散文的文体来分析三毛散文的特色。其文论三毛散文的文体特征(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4 年 05 期)中本文侧重从创作思想、审美意向、艺术表现等方面 ,对三毛散文的文体特征进行分析 ,探讨其文学价值。还有研究三毛的散文语言特色。刘树元的三毛散文语言艺术特色论(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 年 05 期)从语言本体论的视角去考察三毛散文的语言特点,在话语空间、节奏音调、文体风格等方面发现三毛散文语言的自然、清新、朴素 ,具有天然去雕饰之美。而王微微的一语道破解千愁:论三毛散文的语言特色 (学术交流2010 年 5 月刊总第 286 期)则只从一方面进行了分析即从三毛将成语、古典诗词以及文艺作品中的内容信笔化入自己的散文作品,使得其散文语言的文辞雅致,谐趣横生。在三毛的散文题目和散文中,诗句、成语的引用随处可见使三毛散文的语言俗中透雅,雅中含俗;在时间沉淀的记忆里简洁生动,谐趣横生;在情真意切的描绘中,叙说痛苦与幸福交织的哲理人生。(3)关于三毛艺术风格的研究虽然台湾女作家三毛在她创作的黄金时期离去了,但她的追求与梦幻、她的真情与爱心却留了下来,感动着千千万万个读者.她的作品时而含畜,时而热烈,时而温婉,时而活泼,使人们对其作品的艺术风格的研究趋之若鹜。尹东升、李敏霞表现人性的光辉面:三毛艺术风格浅论(内蒙古电大学刊1994 年 04 期) 、孙以红、祖琴三毛作品的艺术美赏析(合肥学院学报 2005 年 02 期)和张弘的试论三毛作品的艺术风格及其成因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1994 年 01 期)等都是研究三毛作品的艺术风格的。张弘认为三毛的作品艺术风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吸收西方新教精神,融中西文化于一身的结果。而孙以红和祖亲则进一步进行了研究,以艺术创作与审美感受的关系为切入点,从真实自然的生活积淀,丰富复杂的情感描述,纯真质朴的表现手法,坎坷厚重的阅历实践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三毛作品的艺术风格、艺术特色,说明一个有魅力的作家必须有个性,对生活有独创性的审美发现,并以独特新颖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才能创造出独树一帜,具有特殊审美价值的艺术美。(4)关于三毛作品魅力的研究从三毛奇异的人生与优美的文字来解析三毛作品的魅力,马娇娇一个神秘而又纯真的艺术世界:三毛作品魅力探析 (安徽文学2011 年第 3 期) ,文章紧绕“神秘”和“纯真”分为神秘的艺术世界和纯真的艺术世界来探讨。三毛信仰和崇拜自然,相信生命有肉体和灵魂两种形式,相信时间在有躯体的生命上无法突破物理上的限制,但当灵魂脱离了这个物质基础的时候,一般性的实体,物质基因也就消失了,而灵魂是永存的;她还认为,在太空宇宙里,或者就是我们所处环境之中,存在着一个我们无法去实证的世界,只可能在偶然之间,我们或许可以窥见一鳞半爪的。所有这些都构成了三毛神秘的艺术世界。而淳真的艺术世界则从三个方面:情感的淳真、语言的率真、真实简单的爱情生活,走进三毛的艺术世界, 让我们感悟到了三毛生命的存在方式,在三毛的艺术世界里逗留,受到的启迪和教义。三毛以文字和故事告诉我们,在她传奇般人生经历的深处, 是一段寻找人生奥秘, 追求生命超越的心路历程。形式上的流浪和实质上的寻求有机统一于一身,构成了她作品的灵魂,展示了她自始至终不懈寻求的生命历程。最终当身体的伤痛和爱情的伤痛让她再也无法跋涉人生之旅时,为了坚守生命的严肃与完满,为了不对生命形式苟且敷衍, 于是她选择了一种对生命最为厚重的关爱方式结束。这就是三毛作品的永恒魅力。而徐冰三毛艺术的魅力谈(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第14期)、李雪论三毛作品的艺术魅力(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08年S1期) 、何海明和孙连珍浅谈三毛散文的艺术魅力(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郭惠玉浅析三毛及其作品的永恒魅力(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S1期)则是从三毛的作品艺术魅力分析三毛作品的魅力的。其中徐冰的文章主要从三毛作品的内容、人物、抒情、语言四个方面对三毛作品的独特艺术魅力进行论述。把三毛作品内容色彩缤纷,人物形象摇曳多姿;抒情浓郁直接,并善于选用引起共鸣的语调语句,使用语言具有幽默诙谐等特征分析得非常细致和深刻。因而得出三毛其人与作品均具有永恒的魅力是“三毛”铭记于人心的原因。吴智斌对真、善、美理想世界的不朽追寻:三毛作品评析(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从三毛作品构建的文学世界角度分析三毛的作品魅力。文章提出人活在世界上 ,各有各的生存方式与生存态度。而三毛为自己的心选择了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 ,并以文学作为载体。三毛作品折射出三毛对自由自在的生存空间、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真挚持久的情感三者高度契合的理想世界的不朽追寻 ,而其中表现出的对于个体生命存在与个人生活方式的探索 ,乃至最终上升到人类普遍生存方式的探寻 ,正是其可贵价值所在。这使我们理解三毛的文学作品的魅力又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5)关于三毛作品的浪漫意识的研究在 20 世纪 70、80 年代的港台、大陆及海外华文读者中享有盛誉的台湾知名女作家三毛,以自己一生传奇经历写成的传记体式的流浪文学,曾倾倒了无数青少年特别是女性读者。吴娜三毛作品中的浪漫情怀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年01 期)和王爱军三毛散文浪漫主调剖析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 年 01 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自己所理解的浪漫意识。吴娜认为在三毛的作品中,撒哈拉沙漠神奇斑斓的自然风光,万水千山长路上的流浪足迹,流浪途中原住居民美好纯真的人性生活,三毛与荷西美丽感人的异国恋情,无处不充溢着浓郁的浪漫色彩。 分别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探讨。一、崇尚自然。二、漂泊天涯。三、浪漫恋情。四、纯真人性。这些都是构成三毛作品浪漫风气的因素。而王爱军则认为散文的美质可有多种体现。依据散文作者不同的人格、志趣、经历、才学等,散文中的美可体现于思想、情致、情趣、语言、风格等诸多方面。而三毛散文的美质的突出表征是浪漫之类。主要表现在浪漫的情绪与氛围,浪漫的风格与笔法,充盈着三毛的散文篇章。让我们充分体会了三毛的浪漫情怀。(6)关于三毛作品的流浪意识的研究“三毛”作为流浪的代名词已经深入人心,因此,对于三毛作品的流浪意识的研究一直是社会的热点。尹靖乔浅析三毛小说的流浪意识 (科技信息 2011 年 30期) 、杨宗蓉唯美的流浪:解读三毛世界 (华文文学论坛2009 年 03 期) 、黄建华三毛的流浪意识解读 (兰台世界 2009 年 19 期) 、吴娜三毛的流浪情结(咸宁学院学报2007 年 05 期)等论文即是说明三毛的流浪意识的。其中尹靖乔的文章较为容易被理解,他认为三毛是把活生生的自己整个融进了小说,而且始终毫不遮掩地立在其中,像一个占据着舞台中心的绝对主角牵引着各色各样的真人,串演她亲临过的实实在在的故事。三毛以纯然个人的感觉和表达方式铺展出宏阔的多元文化景观,留下了丰富而崎岖的心路历程印记。也许正由于此,她遍历天涯,结交朋友,才能获得一个宽阔的起步和超越时代及具体文化去认识人生和环境的视点。文章从三毛流浪意识的形成、流浪意识对创作的影响、流浪意识的完美体现三个方面细致的分析了三毛的流浪意识。我们知道,三毛的精神世界是敏感而丰富的,追求淡薄宁静却是主导。因而,投身于完全清纯古朴的自然流浪正是她抗拒文明的人生体现。流浪意识在深沉含义上恰与现代的精神追求相契合;工业文明毁坏了传统,而在新的精神支点造就之前,大自然成为最亲近的归宿,恶劣的自然环境也是激发作家灵感、获取人生体验和创造能量的源泉。三毛在流浪中实现永恒的爱情,遇见了命中注定的荷西。荷西死后,三毛在独特的生死观念里,不安的灵魂终得宁静。三毛终于不再流浪。2、个人见解我的论题论三毛作品的流浪意识 ,是从流浪意识的成因、体现和归宿来研究三毛的作品的。三毛作为一个传奇女子,人生坎坷,流浪四方,前人研究三毛的文章很多,所以有很大的空间来使我们全面的了解三毛的流浪。从国内的研究结果来看,流浪不仅跟三毛的人生经历与个性有关,还与社会环境有一定的联系。不同的角度和方面都存在着研究三毛作品的流浪意识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所以综合各方面来研究,从成因到体现到归宿来具体探讨三毛的流浪是身体的流浪更是心灵的流浪,是真善美的追求更是自由的理想世界的追求。(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1、主要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是指通过查阅、搜集和整理文献,摘取并分析与本论文课题相关信息的方法。本文的资料来源包括国内外相关学术论著、中国知网相关论文、期刊、报纸、权威网站等。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提出自己的观点,列举三毛的作品,并用参考资料实证和分析。交叉研究法:流浪意识既属于三毛个性意识的探寻方面,又属于三毛作品的主要内涵。看三毛的人生,看三毛的作品,交叉研究,互为指引。2、技术路线:在图书馆的相关专业书籍、专业学术期刊及学校网络资源搜集资料并做好读书笔记,同时注重资料的收集和积累,并从中提炼出对研究有关的理论观点。通过互联网搜索大量相关信息作为参考。向指导老师请教该领域的相关知识和研究方案。3、可行性分析本人是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经过四年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具牢固的理论基础,具备撰写本篇论文的能力。在日常的学习中有关注过相关问题,看过相关的书籍。学校图书馆及中国知网有部分可以借鉴的相关资料。有专业辅导老师的详细指导。(四)进度安排和采取的主要措施1、酝酿选题:2012 年 11 月。查阅相关资料,考虑并初步确定选题方向。2、确定选题:2012 年 12 月。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正是确定选题,并构思论文写作提纲。3、论文开题:2012 年 12 月。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拟写论文写作提纲,撰写论文选题报告,并参加开题。4、撰写论文:2012 年 12 月下旬至 2013 年 3 月。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按照论文写作提纲,正是动笔撰写。预计在 2013 年 3 月下旬初完成论文初稿。5、修改论文:2013 年 3 月至 5 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