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湿化论文_第1页
气管切开湿化论文_第2页
气管切开湿化论文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方法的探讨姓名:刘燕 单位: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摘要 目的:对比是否给予气管切开患者持续 24 小时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 40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 20 例,对照组按需湿化,试验组采用 1.25%碳酸氢钠微泵持续24 小时气道湿化方法。结果:试验组发生粘痰程度,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输液泵持续 24 小时气道湿化有利于气管切开病人减少并发症,效果良好。关键词 气管切开 持续湿化 肺部感染Objective: To compare whether to grant a tracheotomy patient airway humidification effect. Methods:4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and experimental groups of 2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measures do not use wet, wet spray test group using the wet method of airway. Results: The occurrence of phlegm group level, lung infections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The airway humidification spray tracheostomy patients will help reduce complications to good effect.Keywords :tracheotomy spray humidifier lung infection人工气道(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是指为了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与空气或其他气体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人工气道的建立对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治疗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危重患者建立良好的人工气道,能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是确保各项治疗能顺利实施的基础和重要环节。气管切开作为有创的人工气道建立方法,它的护理显得更为重要。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 ICU 病区从 2011 年 7 月到 2012 年 10 月 40 例气管切开患者。对照组 20 例,男 15 例,女 5 例,年龄 1967 岁。试验组 20 例,男 10 例,女 10 例,年龄 2072 岁。患者年龄、性别、病情、治疗无统计学差异。1.2 方法用物:灭菌注射用水 40ML+5%碳酸氢钠 10ml,输液泵、50ml 注射器、延长管,头皮针试验组持续湿化:在无菌技术抽吸灭菌注射用水 40ML+5%碳酸氢钠 10ml,连接输液延长管和头皮针并排气,头皮针剪去针头,注射器安置于输液泵上,把头皮针放入气管套管内并固定,开启输液泵以每小时 2-4ml 持续滴入气道内。对照组按需湿化:根据患者是否频繁咳嗽,听诊时肺部及气管内痰鸣音是否增多,血氧饱和度有无突然下降而吸痰,吸痰前注入 0.45%Nacl2ml 左右。1.3 观察指标 (1)痰液粘稠度采用观察患者气道内痰液的粘稠分度;- 2 -(2)肺部感染指标根据每日晨留取痰培养结果观察。2 结果2.1痰液粘稠度的标准:轻度粘痰:痰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上无痰液滞留;中度粘痰:痰的外观较粘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玻璃接头内壁滞留,但易被水冲洗干净;重度粘痰:痰的外观明显粘稠,常呈黄色,内壁上滞留大量的痰液且不易被水冲净 【2】 。10天中观察两组患者粘痰情况见表1。表1 两组患者粘痰结果()组 别 天数 重度粘痰 中度粘痰 轻度粘痰20例试验组 10 3例 5例 0例20例对照组 10 10例 5例 5例2.2 每日晨用痰液收集器从气管套管内留痰培养。痰培养中检测出革兰氏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或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阳性提示有肺部感染 4 。5天中发现试验组中肺部感染4例,对照组中10例。3、讨论气管切开是抢救病人成功的重要环节,而气道湿化的成功或失败直接影响着病人的治疗效果。气管切开后气道自身湿化作用明显降低,因空气是直接通过气管套管而进入下气道的,因此也就失去了上气道的加温和湿化作用,进入下气道的气体湿度降低,造成气道干燥,气道内分泌物粘结在纤毛上,纤毛运动功能丧失,分泌物不易排出,导致气道的抗感染能力明显下降,细菌侵袭率大大上升 【1】 ,还可以使肺表面活性物质受到破坏,导致肺顺应性下降,从而引起或加重缺氧、炎症 【2】 。可见,对于应用人工气道的病人有效的气道湿化极其重要。3.2.1本文结果显示,按需湿化方法比输液泵持续湿化方法更易出现痰堵,由于气管切开后呼吸道失去了保持生理湿化的屏障,呼吸道的水分不断大量丧失,使用输液泵持续湿化符合气道秩序丧失水分的湿化生理需要,使气道始终处于一种湿化状态,达到湿润气道粘膜,稀释痰液保持粘膜纤毛正常运动,痰液自行咳出的效果,同时也减少了吸痰的次数及吸痰导致的粘膜损伤。而按需湿化法,易引起刺激性咳嗽,可将部分滴入湿化液咳出,影响湿化效果,使痰液黏稠,不易吸出、阻塞气道或增加吸痰次数及时间,而导致气道黏膜损伤出血。3.2.2 本文结果还显示,输液泵持续湿化法的肺部感染状况明显少于按需湿化法,因为输液泵泵入湿化液,其流速恒定,速度为2-4ml/h,24h持续给药湿润,液滴小而均匀,而且沿着套管管壁缓慢流入气道,对气管刺激性小,病人感觉舒适,无呛咳刺激感。还能扩大药物在呼吸道内分布的范围,有效地稀释痰液,有利于痰液的排出,从而减少了肺部的痰液集聚,降低了肺部感染率;而按需湿化方法不容易控制湿化过程,每次气道滴药时易引起病人刺激性咳嗽,而湿化吸痰前的听诊根据工作经验又有所差异,所以不能做到及时湿化吸出痰液而导致痰液郁结在肺部引起肺部感染。3.2.3 由于输液泵持续湿化方法,对气道刺激性小,几乎不引起刺激性咳嗽,并持续给药,可使湿化液中的药物在气道内作用时间延长,同时可维持局部药物浓度,增加局部用药效果 【3】 ,这样既能改善痰液性状和分泌物的颜色,又能防止新的细菌感染。3.4体会通过建立人工气道,及时准确地改善了危重患者的缺氧状况,维持重要器官的血氧供应,防止重要脏器的组织损害和功能障碍,是抢救患者的重要手段。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关系到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安全。持续的气道湿化不仅能有效得预防呼吸道并发症,促进患者排痰,防止痰痂形成,促进患者康复,还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危重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现临床已开始普及输液泵持续气道湿化法。结论总之,采用气道持续湿化方法有利于气管切开病人预防肺部感染,促进患者排痰,减轻痰液粘稠度,防止痰痂形成,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参考文献:1 李媛英。ICU 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体会M。当代医学 2009,1872 王志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