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金玲专家讲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_第1页
樊金玲专家讲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_第2页
樊金玲专家讲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_第3页
樊金玲专家讲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_第4页
樊金玲专家讲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樊金玲专家讲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ALS 动物模型 是研究 ALS 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的基础。选择大鼠的原因是其与人类基因 DNA 序列相似。动物模型系统分为基因型和表现型动物模型。前者如 SOD1基因突变(G93A) 模型,用于研究发病机制和临床前的治疗;后者基因尚不清楚但表现为ALS,用于神经元变性机制的研究。2细胞死亡机制的研究二、临床常见类型1肌萎缩侧索硬化症2原发性侧索硬化症3进行性脊肌萎缩症4. 进行性延髓麻痹分遗传性与获得性两类。遗传性:1、型:急性婴儿型脊肌萎缩症(Werdnig-Hoffmann 病)2、型:儿童型脊肌萎缩症(Kugelberg-Welander 综合征)3、型:成人型脊肌萎缩症4进行性延髓麻痹5慢性近端脊肌萎缩症 AD 遗传, 2/3 有阳性家族史,男性稍多见,且病情较女性为重。偶有散发病例和 X-性连隐性遗传。病程长,多数患者存活 30 年以上。婴儿型 2 岁前起病,占 36,青少年型 318 岁起病,占 48.8,成人型 18 岁后起病,最大年龄达 63 岁。占 15.25。6婴儿型脊肌萎缩症7X-性连延髓脊髓运动神经元病8远端型脊肌萎缩症9肩腓型脊肌萎缩症 型: 型: 肩腓型 脊肌萎缩症伴感觉神经病变 肩腓型 脊肌萎缩症伴心肌病10.其他类型脊肌萎缩症慢性不对称性脊肌萎缩症 病变仅累及一个肢体,出现无力和下运动神经元性肌萎缩,数年或 10 年后才完全累及这一肢体的全部肌群,也可在某一时间内停止发展而不累及这一肢体的其他部分。腱反射减退或消失,感觉正常。不累及延髓和身体其他部分。肌电图检查受累肌肉呈失神经改变。神经传导速度正常。面肩肱型脊肌萎缩症 AD 遗传,面、肩带、肱肌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肌无力和肌萎缩,肌电图呈失神经改变。单上肢脊肌萎缩症 见于日本和亚洲报告,多发于 1020 岁青年人,一侧上肢肌无力、肌萎缩、肌电图呈失神经改变。病情在 12 年内缓慢发展,以后即停止发展。节段性脊肌萎缩症 Segmental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1978 年 Sobue 报告运动障碍仅限于 C8-T1 神经节段支配的肌肉,肌电图呈失神经改变。获得性1、灰质炎后综合征2、CJ 病3、淋巴瘤伴前角细胞病变三、诊断方面(一)运动神经元疾病的诊断标准(1998 年 Ross 等提出的新标准)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诊断标准诊断 ALS 需以下条件1、至少有两个肢体的 LMN 体征2、至少有一个部位(延髓、颈或腰骶)的 UMN 受损体征3、症状进行性加重,包括旧病灶及新部位受损的症状和体征诊断 ALS 必须确定无下列表现1、感觉受损征(老年性改变除外)2、神经原性括约肌功能障碍3、进展性中枢神经疾病(如 PD、痴呆)除 ALS 外4、ALS 样综合征5、结构性脊髓病包括脊椎病性脊髓病6、MMN7、甲状腺和甲旁腺功能亢进8、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伴恶性血液病(淋巴瘤、骨髓瘤等)9、铅中毒10、脑或脊髓放射病11、氨基己糖苷酯酶A 缺乏病(远端、下肢上肢 远近、延髓、上肢 选择性损害运动神经下肢、呼吸肌 远近、上肢下肢进展 隐袭、辅助行走、轮椅 快、3-5 年后死亡 隐袭、某些功能受限肌束颤动、痛性痉挛 少见 多见 常见反射 减低/消失 增高 不对称减低电生理SNAP 降低或消失 正常 正常CMAP 降低 降低 降低 5060PMCB 存在 无 存在、仅局限于小节段MCV 明显受损 正常或轻度降低 多局限于 PMCB 节段、明显纤颤电位 对称、+ -+ 广泛、+ 局限、- -+正锐波 其他实验室检查CSF:蛋白 升高 正常 正常抗 GM1 抗体 +/- +/- +其他 paraprotein 可能存在 少见 可能存在腓肠 N 活检 炎症侵润、脱髓鞘、 正常 脱髓鞘、髓鞘再生少见髓鞘再生 病理学 免疫介导 兴奋毒性、自由基、氧化反应 可能为免疫介导治疗 血浆置换、强的松 ? 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