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天堂之日》_第1页
浅析《天堂之日》_第2页
浅析《天堂之日》_第3页
浅析《天堂之日》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电影天堂之日锦江学院 2009 级广播电视编导 4 班 090734013 毛一杰看完天堂之日 ,对我的触动很大,我觉得它只能是一部电影。我的意思是,无论把它改编成哪种文学体裁,诗歌也好,散文也好,戏剧也好,话剧也好,什么什么都好,都比不过它是一部电影时的纯粹。我认为只有电影能明白地,完美地,无暇地展现天堂之日 。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很简单。比尔和爱碧是一对年轻的情侣,他们以兄妹的名义在芝加哥生活和工作。他们想摆脱贫穷和艰苦的工作到南方去旅行。和他们一起的还有小女孩琳达。他们在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农场找到了工作,他们在那里收麦。在麦收过了之后,富有而英俊的农场主却邀请他们留下来,因为他已经深深地爱上了爱碧。当比尔和爱碧发现农场主已经身患绝症,只有一年的时间可活之后,他们决定让爱碧接受他的求婚,目的是可以获得他的遗产。当预期的死亡并没有来到的时候,事情悄然地发生了变化,艾比对农场主的感情也弄假成真。在争执中比尔杀死了农场主,与艾比和琳达开始逃亡。而后比尔被警察击毙,艾比将琳达送往舞蹈学校,而琳达又随着她要好的朋友出走,开始她新的流浪生活故事本是跌宕起伏的,但是不知为何,影片有意的压制了那些应该大起大落的情绪,柔和了本应浓烈的快乐和悲伤,抑或是那些太过美丽的场景让人们忽略了那几位永远安安静静的主人公,所以影片最后呈现出来的样子就像一副缩减了的画册,故事的发展,高潮依然可见,但是都像是早已沉睡的历史,在那样一个久远的年代,即使再惊心动魄也抵不过时间的淹没。这不是那种你要不断好奇剧情发展的电影,你不会过分的紧张,看完之后你也不会大声叫好,但是你却能无比宁静无比入神的观看电影,像是恍若隔世,看完之后竟还会有一种莫名的复杂的情绪萦绕心头。这种这种故事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但是当那些像是出自老人之口的画外音从一个小姑娘嘴里不断传出的时候,你就会因为这个简单的故事产生巨大的疑惑。就在你驻足疑惑的时刻,下一辆火车却已经到来,所以什么样的答案不重要的,唯一要做的就是别犹豫跳上火车,继续向前走,然后借那个女孩之口“愿你们交到好运” 。整部电影都是由琳达的眼光和画外音串起来的。其中起伏的麦浪,田野中飘着白纱的小亭子,野鸡在打稻机的驱赶下咯咯直叫,种种典型的农场景色完美地构成了故事发生的不可替代的地点。我相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会被其中迷人而写实的摄影所深深吸引,如油画般的质感与画面不断地在眼前闪现,将美国壮阔而浩瀚的田园风光完美而精致的展现了出来,让人赞叹不已,成为难以逾越的巅峰。全片几乎都是外景拍摄,而且多在日出前,日落前各半小时拍摄,定格了深蓝,绛红的油画般天空。大量的外景和空镜头,形成电影的散文风格。对事物的微观扑捉,节奏明快的剪辑,大量短镜头的交织,形成一幅优美的田园诗画。美丽的画面削弱了故事本身的悲剧性,死亡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并融入到这种诗意中。爱的茫然和失措,生命的不确定。生活是一种逃亡,爱也是一种逃亡。无论是随风起伏的麦浪,还是旷野下的稻草人,捡拾麦穗的农夫,还是吹皱的湖面,惊起的野鸟,都美轮美奂,宛若天堂。这种摄影与其说是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自然,不如说是还原了一个人们心中理想的自然模型。在这个由摄影构成的封闭模型中,一切都以导演所预设的自然主义方式演绎,男女主人公逃脱了人类道德的审判,却无法逃脱自然道德的审判。这种终极的道德感,在西方人中并不少见,但能以如此“自然” 的方式表达出来,乃见分量。然而,影片的整体基调却是比较沉郁的。一对梦想美好却无力控制现实的年轻人,在事情变化之际无奈地发现自己已无法掌控,于是悲剧的发生势不可挡。 天堂之日除了景色确实天堂之外,日子并不如此。而末尾那一场铺天盖地的蝗灾,也完全毁灭了“天堂” ,完全毁灭了天堂中的全部印象。此外,影片中的画面远景,中景,近景分得非常明显,在三个表演区中各自发生的事情或者存在的事物都有强烈的电影感,影片不仅采用台词叙事,同时在电影化叙事方面也有卓越的表现。很多时候,天堂之日中的演员不需要台词或表演,仅仅是机位和镜头中的远中近三景,就足以反映出人物之间的猜疑,信任,矛盾,眷恋,仇恨,茫然等等。不得不说,除去画面的美轮美奂, 天堂之日中对镜头叙事的熟练运用也为影片增色不少。影片中使用了很多大远景的镜头,背景大多是被镜头美化了的自然景致,而人物在其中所占的画面以及活动,都如蝼蚁行径,营营然不知己之渺小。我觉得这是导演的观念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他明确地把人以及人的活动当成了自然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无论是片中所常用的大全景镜头,还是总把把人物置于自然的背景之下,都体现了这一点。这是影片会用极端冷静、克制的手法地去叙述一桩罪案的原因,不要说明显的言辞,连一个压迫性的镜头都找不到。甚至在后来他们逃亡时,镜头的节奏也没有变化,也是随着流水慢慢地摄录了岸上的人们。但这并不说明导演凭借自然的伟力,自此否认了人类的道德以及情感,相反,他以自然主义的手法表现人物的情感是大自然的有机的一部分,就不可避免的会推导出,人类的道德其实也只是自然律的自然延伸。从这个角度说,本文开头对导演的道德虚无主义的质疑,完全没有必要,他其实是一个道德保守主义者。只是他没有站在庸俗的道德观上,指责男女主角的偷鸡摸狗之事,而是站在一个更难以击倒的高度自然的高度,以大自然的更替兴衰为依据,指出男主人公的必然下场。这个自然道德主义的立场在影片中随处可见它系统地描摹了这个农场一年四季的变迁,他详细地拍摄了丰收的场面,但也冷酷地拍摄了蝗虫来袭的场面。在这里,偷懒的观众可能会很自然地联想起蝗虫就是这对男女的象征,但是,正如前面所说,这种批判式的象征,是一种庸俗道德观,是与这部影片所要传达的基本讯息不符的。这里的蝗虫,确实具有象征意义,但不是这种批判性的象征,而是一种指示性的象征象征着天堂在蝗虫的贪欲之下的衰落。美好之物在高峰时突然下坠,并最终付之一炬,大火之后乃是新生,自然界的常态在这里被人为地表现,使自然界的道德律渗透到人事之中,自然道德主义的立场不言自明。而作为自然界的一份子的逃亡男女,在这一道德律的支配下,无可逃脱,因为他们犯了与蝗虫一样的罪贪欲。天堂之日的故事性的确不如其他电影,导演对于故事的叙述也几乎不带个人观点,骗婚也好,阴谋也好,小女孩没有感情的压抑的讲述,完全埋没在起起伏伏的麦田里。观看这部影片时,的确全部注意力都在画面和摄影上,对于情节倒是不那么关注了。 天堂之日中的高潮来到时,节奏还是那样松弛,没有让人喘不过气来,却有另一种悲哀。影片的重点并没有放在故事,也没有放在故事的悲剧上,虽然这一场沉重得如同儿戏般的爱情和黑压压的蝗灾一样让人扼腕叹息。导演应该是故意让小姑娘琳达来成为讲述者,而她后来又一次出走,又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