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英文化谚语的异同_第1页
浅析中英文化谚语的异同_第2页
浅析中英文化谚语的异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中英文化谚语的异同南昌工学院 邹玮玮 黄师兰 摘要:谚语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绚丽多彩的瑰宝,是一个民族千百年来全体人民在生产和生活当中所产生的智慧的积淀和结晶,因而具有较强的群众基础和旺盛的生命力。谚语短小精悍,言简意赅,而且巧妙运用多种修辞使语句结构紧凑,生动形象。谚语内涵丰富,广博深邃,几乎反映社会的方方面面。本文对英汉谚语作了对比研究,阐述了它们在各个不同方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基于这一对比研究,作者得出英汉两种谚语的对应关系:对应,基本对应与不对应。关键词:谚语;文化;相似点;不同点1.谚语的定义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语言也是文化的一个载体,是一种基本跨文化沟通交流方式。就语言的特色而言,谚语,毫无疑问是文化差异的显著体现。虽然,我们都很了解谚语,但却很难清楚地对它下定义。以下几种定义是在一些英语词典中给出的,或是一些著名的语言学家定义的。 Proverbs are daughter of daily experience.(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 2nd edition, New York: 1982)(2) A proverb is a short well-known saying that states a general truth or gives advice.(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3)谚语是所有民族,人们,时代的智慧的结晶。(Gregory Titelman)(4)谚语是通过简洁的比喻方式来表达一种平凡的普通的想法。(Robert South)2、中英文化谚语的相似性不论是中式谚语还是西方谚语,都承载着两国人民文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是其智慧的结晶,中英文化的相似与差异也表明了文化之间的差异及不同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中英文化谚语的相似性主要在于它们的起源、个性、特别价值。2.1 相似的起源大部分谚语都是由劳动人民创造的,比如有生活在海边的渔夫,丛林里的猎人,田野上的农民,奶牛场的工人,家庭里的家庭主妇们等等,都是大我们日常使用的熟悉的话语跟他们的生活像结合在一起。例如:(1)A mackerel sky and mares tails, Make lofty ships carry low sails 鱼鳞天,马尾云,大船降帆莫航行。(2)God helps the sailor, but he must rows即使有上帝帮助,也要靠自己远行。(3)A timely snow promises a good harvest。瑞雪兆丰年。(4)If man is diligent ,soil is not idle人勤地不懒。(5)Plant melons and you get melons, sow beans and you get beans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些中英谚语都是人类智慧和生活经验的体现。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他们创造出形象生动的包含了他们日常生活经验的谚语,这也告诉我们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就是谚语的最好的素材。从以上着几个例句,我们可以发现中英文化谚语在起源上还是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2.2 相似的个性中英文化谚语的共性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修辞语言和灵活性。谚语是有普通群众口头创造并代代相传,通常是使用一些简洁的、非正式的词汇。所以,不论是中式谚语好事西方谚语都趋向于白话。比如:A horse stumbles that has four legs. 麻雀当家,叽叽喳喳。 这两句中西谚语,也是很有代表性的。在英语中, “stumble”的使用通常都是在口语中才会使用;在中国, “叽叽喳喳”也是口头用语。但是,在谚语中使用这样的词汇,反而显得恰如其分。为了更精确地表达谚语,丰富谚语的内在意义,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重复,中西谚语都偏向用近义词。例如:It never rain but pours;人心难测,海水难量 。然而,在谚语中反义修辞手法的使用也很形象生动地表达谚语。比如; What soberness conceals drunkenness reveals;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数字的使用也在谚语中使用的很频繁。如: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山部藏二虎。 最后值得一提的修辞就是重复,例如:Never trouble troubles till trouble troubles you;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3.中英文化谚语的差异性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中英文化谚语的差异性也很明显,通常来说体现在数字,意向,文化色彩差异。中式谚语“ 一不做二不休 ”,英语谚语为“As well be hanged for a sheep as for a lamb”英语中就用到了修辞,提到了“sheep“ 和 “lamb“;具有意向代表性,而中式谚语中就很直白明确没有意向性。也有种中式谚语中有意向像而英语谚语中却没有的饿,比如: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 Every man has his weak side。4.结语谚语是人类智慧的一小部分体现,代代相传。谚语是语言的核心,民族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承载着伟大的文化信息,能够反映文化和语言之间的相似和差异。文化和语言有着很大的联系和影响,而谚语又是中西文化比较大的一个方面。因此,我们子啊进行中西文化交际研究的同时,要注意这些方面的差异及影响,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参考文献:1 张宝敏, 浅谈英语谚语 ,北京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