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第六章 - 3_第1页
微生物第六章 - 3_第2页
微生物第六章 - 3_第3页
微生物第六章 - 3_第4页
微生物第六章 - 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节 同化与合成代谢6.4.1 碳的同化代谢6.4.2 氮和硫的同化6.4.3 肽聚糖 合成代谢6.4.4 次级代谢2l 同化代谢( assimilation metabolism):氧化态小分子无机营养物质,转化为合成代谢能够直接利用的 “碳架 ”、氨基供体和巯基供体等的代谢途径;l 碳的同化代谢:为合成代谢提供碳架的代谢; CO2同化代谢:将 CO2、 CO32-等无机碳源还原为有机物的代谢途径,也称 CO2固定( CO2 Fixation); 回补代谢:简单的小分子含碳有机物转化为 “复杂 ”代谢中间物,或者 C2、 C3碳架转化为 C4以上碳架的代谢;6.4.1 碳的同化代谢3l 卡尔文循环( Calvin-Benson cycle):是大多数自养菌所采用的 CO2同化代谢途径;l 卡尔文循环的受体是 1,5-二磷酸核酮糖,关键酶是催化第一步羧化反应的 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存在于细胞的羧酶体;l 卡尔文循环主要是还原反应,消耗 ATP和 NADPH,还原产物为 3-磷酸甘油醛;以及经碳架重排使循环受体1,5-二磷酸核酮糖再生;卡尔文循环4卡尔文循环 途径 -半反应5卡尔文循环 的总反应式6CO2+18ATP+12NADPH+12H+12H2OC 6H12O6 +12NADP+18ADP+18Pi6l CO2 + 1,5-二磷酸核酮糖 23-磷酸甘油酸l 3-磷酸甘油酸 ATP 1,3- 二磷酸甘油酸 ADPl 1,3-二磷酸甘油酸 NADPH 3- 磷酸甘油醛 NADP+l 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 FBPl 6-P果糖 3-P甘油醛 4-P赤藓糖 5-P核酮糖l 4-P赤藓糖 6-P果糖 25-磷酸核酮糖l 5-磷酸核酮糖 ATP 1,5- 二磷酸核酮糖( RuBP)卡尔文循环 的反应式7l 3-羟基丙酸循环 ( 3-hydroxypropionate cycle):是绿弯菌门(绿色非硫细菌)采用的 CO2同化代谢途径;l 受体:乙酰辅酶 A和丙酰辅酶 A,固定两个 CO2,产生一分子乙醛酸,特征性中间代谢物为 3-羟基丙酸 ;l 总反应 :Acetyl-CoA+2CO2+2NADPH+3ATP Acetyl-CoA+glyoxylate+2NADP+3ADP+3Pi3-羟基丙酸循环83-羟基丙酸循环的代谢途径9l 乙酰辅酶 A羧化酶( Acetyl-CoA carboxylase)l 丙二酸半醛脱氢酶( Malonate-semialdehyde dehydrogenase)l 羟基丙酸脱氢酶( 3-Hydroxypropionate dehydrogenase)l 羟基丙酸辅酶 A连接酶( 3-Hydroxypropionate-CoA ligase)l 丙烯酰辅酶 A水合酶( Acryloyl-CoA hydratase)l 丙烯酰辅酶 A 还原酶( Acryloyl-CoA reductase)l 丙酰辅酶 A羧化酶( Propionyl-CoA carboxylase)3-羟基丙酸循环的酶10l 甲基丙二酸单酰辅酶 A表异构酶( Methylmalonyl-CoA epimerase) l 甲基丙二酸单酰辅酶 A 变位酶( methylmalonyl-CoA mutase)l 琥珀酰辅酶 A:苹果酰辅酶 A转移酶( Succinyl-CoA :malate CoA-transferase)l 琥珀酸脱氢酶( Succinate dehydrogenase)l 延胡索酸水合酶( Fumarate hydratase)l 苹果酰辅酶 A裂解酶( Malyl-CoA lyase)3-羟基丙酸循环的酶11l 还原型三羧酸循环( reductive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RTCA ):是绿菌门(绿硫菌)所采用的 CO2同化代谢途径;l 受体是乙酰辅酶 A、琥珀酰辅酶 A和 PEP;关键酶:依赖 ATP的柠檬酸裂解酶,固定四个 CO2,产生一分子草酰乙酸;柠檬酸 +HCoA+ATP 草酰乙酸 +乙酰 CoA+ADP+Pil 总反应式:4CO2+3ATP+5NADPHOXA+3ADP+Pi+5NADP +还原性三羧酸循环( RTCA)12还原性三羧酸循环代谢途径13l 某些产乙酸菌、产甲烷菌和硫酸盐还原细菌存在的 CO2固定途径,关键酶为一氧化碳脱氢酶,四氢叶酸 (THF)和维生素 B12等辅酶参与反应; 反应式: 4H2 +2CO2 +CoASHCH 3CO-SCOA+2H2O+H+厌氧乙酰辅酶 A途径( anaerobic acetyl-CoA pathway)14l 自养菌或利用 C2有机物(乙酸等)为唯一碳源的异养菌,为了补充某些 C4中间代谢物的不足,所进行的用C2合成 C4的代谢途径,称为代谢回补途径;l 乙醛酸循环是一条普遍存在的,典型的 C2合成 C4的回补代谢途径;l 乙醛酸循环的关键酶:苹果酸合成酶和异柠檬酸裂解酶;循环受体:乙醛酸和草酰乙酸;l 反应式: 2乙酰辅酶 A 琥珀酸回补代谢 乙醛酸循环15乙醛酸循环 途径l 苹果酸合酶: 乙醛酸乙酰 CoA 苹果酸l 异柠檬酸裂解酶:异柠檬酸 乙醛酸琥珀酸16l 氮同化代谢:分子氮、硝基氮等氧化态的无机氮源,先还原为氨,再转化为氨基供体(谷氨酸和谷氨酰胺)的代谢途径;l 硫的同化代谢:各种形式的含硫化合物,转化为巯基供体(半胱氨酸)的代谢途径;l 微生物所能利用的营养物形式,与是否存在胞外水解酶、营养物质运输系统和同化代谢途径相关;6.4.2 氮硫的同化17l 能够利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作为氮源的微生物,具有同化型硝酸盐还原反应,将硝酸还原为氨;l 硝基氮属于迟效氮源;NO2- NADP+ H2O硝酸盐还原酶NO3- NADPH H+亚硝酸盐还原酶NO2- 2NADPH 3H + NH2OH H2ONH3 H2ONH2OH NADPH H+ 羟氨还原酶同 化型硝酸盐还原反应18l 生物固氮反应:将 N2还原为氨的生化反应过程;l 固氮反应系统包括: 铁氧还蛋白( ferredoxin, Fd)或黄素氧还蛋白(flavodoxin, Fld)将 NADPH提供的 2e传给固氮酶; 固二氮酶还原酶(铁蛋白):在 Mg2+存在下,消耗ATP提高电子电位,然后还原固二氮酶; 固二氮酶(铁钼蛋白):专一性不强的强还原酶,可将 N2、 HCN、乙炔等还原;对氧敏感,固氮反应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生物 固氮 和 固氮酶19l NADPH氧化提供的电子,经 Fd或 Fld传递给固二氮酶还原酶;固二氮酶还原酶消耗 ATP,提高电子电位后,还原固二氮酶,由固二氮酶逐步将 N2还原为 NH3;l 某些原核生物具有固氮反应,能够利用 N2作为氮源,称为固氮微生物;生物固氮反应过程202NH3 H2 16ADP 16PiN2 4NADPH 16ATP 固氮酶生物固氮反应式提供电子电子加能还原固二氮酶还原酶 固二氮酶21l 蓝细菌门( Cyanobacteria)l Alphaproteobacteria 红螺菌属( Rhodospirillum) 固氮螺菌属( Azospirillum) 根瘤菌属 ( Rhizobium) 中华根瘤菌属 ( Sinorhizobium) 慢生根瘤菌属 ( Bradyrhizobium) 红假单胞菌属 ( Rhodopseudomonas) 固氮根瘤菌属 ( Azorhizobium)主要固氮微生物22l Betaproteobacteria 红环菌科 ( Rhodocyclaceae) 固氮弧菌属( Azoarcus) 固氮卷菌属 ( Azonexus) 固氮螺菌属( Azospira) 固氮弧菌属( Azovibrio)l Gammaproteobacteria 固氮菌属( Azotobacter) 克雷伯氏菌属( Klebsiella)主要固氮微生物23l 氨的同化:将氨转化为氨基供体 谷氨酸或谷氨酰胺的生化反应过程; 谷氨酸脱氢酶反应(多数原核生物) 丙氨酸脱氢酶反应(真核微生物) 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反应(某些紫色非硫细菌、芽孢杆菌)l 大多数微生物都存在氨同化反应,氨是多数微生物能够利用的速效氮源;实验室制备培养基使用铵盐,工业发酵多使用液氨;氨的同化24氨的同化反应1、 Pyr+NH4+NAD(P)H H+丙氨酸脱氢酶Ala NAD(P)+ H2OAla + a-酮戊二酸 Pyr Glu谷丙转氨酶2、 a-酮戊二酸 +NH4+NAD(P)H+H+ Glu+NAD(P)+H2O谷氨酸脱氢酶3、谷氨酸 +NH3+ATP 谷氨酰胺 +ADP+Pi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酰胺 +a-酮戊二酸 +NAD(P)H 2谷氨酸 NAD(P)+谷氨酸合成酶25l 大多数微生物都能够利用 SO42-作为营养物质,通过同化代谢获得巯基供体;l SO42-一般经腺苷 -5-磷酸硫酸( APS)途径被还原为硫化氢,称为同化型硫酸盐还原反应;l 真核生物以丝氨酸为受体,与硫化氢反应生成巯基供半胱氨酸;l 原核生物一般以乙酰丝氨酸为受体,与硫化氢反应生成巯基供体半胱氨酸;硫的同化26l APS途径: SO42- ATP APS PPiAPS ATP PAPS ADPPAPS NADPH SO 32- NADP+ PAPSO32- NADPH H 2S NADP+l 真核微生物: H2S+丝氨酸 半胱氨酸 +H2Ol 原核生物: 丝氨酸 +乙酰 CoA 乙酰丝氨酸 +HCoA乙酰丝氨酸 +H2S 乙酸 +半胱氨酸巯基供体半胱氨酸 的 生成途径27l 随着原核细胞的生长、繁殖,细胞壁也需要不断的生长;构成细胞壁的肽聚糖也需要不断的合成;l 首先在胞内合成肽聚糖的单体(重复单位),然后运输到胞外,再连接到肽聚糖的生长点上;细胞壁的生长6.4.3 肽聚糖的合成代谢28肽聚糖合成前体物的合成6-磷酸果糖 +谷氨酰胺 6-磷酸葡萄糖胺 +谷氨酸氨基转移酶6-磷酸葡萄糖胺 1-磷酸葡萄糖胺磷酸葡萄糖胺变位酶1-P-葡萄糖铵 +乙酰辅酶 A 1-磷酸 -N-乙酰葡萄糖铵乙酰基转移酶UDP-N-乙酰葡萄糖胺 +PPi1-P-N-乙酰葡萄糖胺 +UTP焦磷酸酶UDP-NAG+PEP UDP-N-乙酰稀醇式丙酮酰葡萄糖胺稀醇式丙酮酰转移酶UDP-N-乙酰稀醇式丙酮酰葡萄糖胺 UDP-NAM还原酶29UDP-NAM载体 + UDP-NAM-五肽UDP-NAG + 载体 -P-P- NAM-五肽载体 -P-P-NAM-NAG五肽l 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