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消费者保护法资料_第1页
欧盟消费者保护法资料_第2页
欧盟消费者保护法资料_第3页
欧盟消费者保护法资料_第4页
欧盟消费者保护法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身权利保护法】欧盟消费者保护法的最新发展及其启示作者:佚名 来源:中顾法律网 更新时间:2010-11-14 提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欧盟消费者保护法的最新发展及其启示,及人身权利保护法等一系列相关内容,并提供专业律师免费法律解答。.【人身权利保护法】欧盟消费者保护法的最新发展及其启示随着欧盟消费者保护统一 T 动的不断深入,欧盟消费者保护法在广告、格式合同、担保责任、网络消费和庭外消费纠纷解决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我国应该借鉴欧盟消费者保护指令的先进做法,尽决制定相关消费交易准则,确保消费者对商业交易的信心,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信用 ”是指内心坚守的正直、诚实、正义、友善,或者其他有关人或事的合理原则1. 信用成为消费交易的关键因素是千百年来亘古不变的事实,它产生于交易双方当事人之间,并融入当事人熟悉的交易纠纷解决程序。显然,商人信用与消费者保护是同一硬币的不同两面,它们同时融入欧盟消费者保护的统一化进程。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欧盟消费者保护统一化运动蓬勃发展,导致欧盟消费者保护法在广告、格式合同、担保责任、网络消费和庭外消费纠纷解决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从而使欧盟消费交易数量激增,欧盟内部市场活跃而繁荣。因此借鉴欧盟消费者保护法的成功经验,完善我国商业交易中的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己成为我国的当务之急。一、欧盟消费者保护法最新发展之界定在了解欧盟消费者保护法的最新发展之前,需要准确把握“消费者”的含义和法律特征。首先要界定“消费者 ”这个概念。各国立法和国际条约有关消费者的含义一般考虑了三个因素2 :(1)供应商的性质。一些法律制度中的消费者是相对于“供应商” 而言的,出于某种目的,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供应商又各有不同定性,如在法国被定性为“职业行为者” ,在英国被定性为“在贸易过程中供给行为者” ,欧盟 1980 年通过的关于合同义务的法律适用公约(罗马公约)也认为,消费者是指基于行业或职业之外的目的而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私人。(2)消费者的性质。其强调消费者本身具有或不具有的典型特征,以区别于供应商,如 1994 年欧盟不公平消费合同条款指令规定,消费者是出于非职业目的的缔结合同的自然人;欧盟 1968 年通过的关于管辖的布鲁塞尔公约认为,消费者是基于非行业或职业目的而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人;采取这种否定方式的还有荷兰、奥地利等。而其他国家则采取肯定而非否定的形式,即规定谁是消费者,而非规定谁不是,如 1987 年英国消费者保护法第 2 条规定,消费者通常是出于私人使用或消费目的而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人;欧盟电子商务指令认为,消费者是指为了行业、业务或职业以外的目的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任何自然人。采取这种肯定方式的还有葡萄牙、瑞士及斯堪的纳维亚国家。(3)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性质。如 1980 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从反面对消费者的含义做出了规定,即为个人、家庭或家务使用之目的而订立的合同(即消费者合同)不适用该公约;美国统一商法典(UCC)也采取这种作法。2在这些立法和实践的基础上,可以认为,消费者是指为满足个人或家庭需要或消费而取得或使用贷款、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个人。它具有如下主要特征:(1)消费者是为非行业或职业目的而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自然人;(2)消费者的消费交易行为发生于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或经营者的经营过程中;(3)消费者一般通过消费合同与提供者或经营者之间进行消费交易行为;(4)消费者从事消费交易行为的目的是为满足个人或家庭的需要或消费。此外,互联网的虚拟性、开放性、高技术性特征,使得网络消费比一般消费具有更多、更复杂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欧盟消费者保护法主要是指欧盟为保护商业交易中的消费者权益而制定和颁布的各种规则、指令和决定的总称。所谓“最新发展” 指近十五年内欧盟消费者保护法的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消费者权益保护内涵的丰富、保护范围的拓展以及保护手段的多样化。尤其是在广告、格式合同、担保责任、网络消费和庭外消费纠纷解决机制等方面,加强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力度,增加了虽无法律约束力但指导性极强的政策和建议手段,实现了对传统消费者保护方式和保护手段的突破。这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欧盟一体化内部市场的发展,协调了欧盟内部消费者组织的活动,促进了商人信用的增强,进一步提高了欧盟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水平,全面保护一体化市场中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二、欧盟消费者保护法的最新发展(一)广告信息义务为了禁止商人刊登误导广告,使消费者避免误导广告及其不公平结果,欧洲理事会 1984 年 9 月 10 日颁布了误导广告指令。根据该指令第 3 条,误导广告是指以任何形式(包括其表述)欺骗或可能欺骗看到或接触它的人,由于其欺诈性质可能影响他们的经济行为,伤害或可能伤害竞争方。误导广告指令虽然界定了误导广告的概念,指出其违法性,但并没有制定一个鉴别误导广告的具体标准,尤其无法规范竞争者之间一些类似诱导的比较广告;而这些诱导性比较广告影响了消费者的自由选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消费者。因此,欧洲议会和理事会 1997 年 10 月 6 日对误导广告指令进行修订,并颁布了欧盟 97/55/EC 号指令3.该指令第 3 条规定,比较广告仅可以比较商品和服务以满足相同目的或趋向相同目标,但不应该是误导性的,不能在刊登广告者和竞争者之间产生混乱,不能怀疑或诋毁竞争者的商标、商业声誉等,也不能不公平地使用竞争者的商标、商业名称等。在互联网广泛普及和电子商务日益繁荣的过程中,当适用于传统广告的法律原则要适用于网络广告时,与网络广告相关的新问题出现了。如果消费者寻求网络广告法的预期信赖,他们不得不证明网络广告是虚假广告,但在可能发生技术问题的虚拟环境中,很难通过法律许可去证明虚假广告。显然,在商业实践领域,消费者不能通过市场的自我调整规则发现系统的解决方法,而需要有规则的政府干预。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欧盟 2000 年 6 月 8 日颁布了关于网络市场特别是电子商务中社会信息服务的几个法律问题之指令。该指令规定,与传统广告类似,网络广告是一种给消费者提供有关特殊价格或具体产品或服务的信息体制;印刷品广告与网络相关的电话、收音机和电视等广告,同样适用欧盟已经颁布生效的各种广告指令;因此网络商人有责任以刊登在印刷出版物上广告的相同谨慎来评价刊登在网页上广告中保留的信息,某一并不最新的信息可能成为虚假广告;而网络广告代理商或网站设计者以及广告代言人有责任评估用于实质性广告要求的信息。(二)格式合同条款3在消费交易中,面对消费者这一可能顾客数量的不限定性,商人往往事先提供预先设定的格式合同条款。事实上,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前,只能接受而并不能影响这些实质性条款。不能进行私下谈判的合同条款违背诚实信用要求,导致当事人之间合同权利和义务的失衡,从而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因此,为了在格式合同中保护消费者权益,欧洲理事会 1993 年 4 月 5 日颁布了不公平消费者合同条款指令。该指令第 3 条规定,格式合同条款是不公平条款,对消费者没有法律约束力,消费者有权抵制这种不公平合同条款;如果商人声称这种格式条款经过私下谈判,那么他就应该承担举证责任:商人起草消费合同条款时必须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合同条款解释也必须最有利于消费者利益(第 5 条)。然而,消费者缔结网络消费交易合同前通常不能接触产品或服务,因此需要一定期限来考虑合同的缔结。为了保障网络消费者能够获得符合网络广告所宣称质量的产品,真正实现网络消费交易中的合同自由,欧洲议会和理事会于 1997 年 5 月 20 日颁布了远程合同中消费者保护指令。该指令第 6 条规定,消费者必须享有至少 7 个工作日的撤销期间;在该期间撤销合同,消费者既不受惩罚也不需说明原因,但要支付返还商品所需的直接费用;而商人必须在 30 天内尽快偿还消费者预先支付的任何费用。该指令第 7 条规定,在消费者提出订购之日起,供应商必须在 30 天内履行合同4,否则应该在 30 日内尽决偿还消费者支付的任何费用。如果缔结合同之前或合同中已有明确规定,供应商也可以向消费者提供相同质量和数量的商品和服务,但必须用清楚而通俗易懂的方式通知消费者。在这种情况下,供应商必须承担按照撤销权返还商品的费用,并将此通知消费者。(三)担保与责任在消费交易中,当消费者接受的产品是缺陷产品或者与合同约定不一致的产品时,很难获得损害赔偿,这就要求从法律上确认生产商或供应商的担保对其具有约束力,并承担相应的担保责任。因此,欧洲议会和理事会于 1999 年 5 月 25 日颁布了关于消费商品销售及其相应担保几个问题的指令。该指令规定,送达的商 品必须与合同的约定保持一致(第 2 条)。供应商应该就所送达商品的任何不一致性对消费者承担责任(第 3 条)。从送达之日起 2 年内,供应商应该对其商品逐渐显露的不一致承担责任;但缔结合同时消费者知道或并非合理忽视这种不一致时例外;商品在送达后 6 个月内开始显露的任何不一致,将被假定送达时己经存在,除非提供相反证明,或这种假设不符合商品的自然性质或不一致的自然性质(第 5 条)。根据该指令第 6 条,供应商或制造商提供的任可担保将具有法律约束力,即在其担保文件或广告中规定的条件具有法律约束力;担保必须用书面文件表达,并可在购买前自由查询,特别要表明担保的期间和范围,以及担保人的名称和地址。供应商缔结的任何合同条款或协议,只要它直接或间接剥夺或者限制指令所赋予消费者的权利,对消费者都不具有法律约束力5.更为重要的是,该指令第 10 条规定了消费者关于缺陷产品损害赔偿的权利期间,这个权利期间为 3 年,适用于损害赔偿或权利恢复程序,从消费者己经知道或者理应已经知道损害、缺陷和生产商的身份之日起计算。最后,该指令规定,即使损害与受伤害者相关,也不能因责任限制条款或责任免除条款而限制或者免除生产商的责任。 (四)网络消费互联网的虚拟性和高技术性给消费者带来一系列复杂问题,例如网络消费合同的缔结形式、有效性和履行问题,消费者网上支付的安全性问题等。欧盟消费者保护法的最新发展主要体现在网上支付安全性问题的解决方面,即为了确保消费者网上支付的安全,要求商人必须保证消费者网上支付中的撤销权和赔偿责任限制权。4在网络消费中,有些消费者并不完全熟悉网上支付技术,因此很可能发生操作错误;同时即使消费者熟悉网上支付技术,也可能发生操作失误。按照欧盟各国现有一般交易中的支付规则,一旦发生支付事实,即使属于操作失误,消费者也很难挽回损失。显然,这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欧洲议会和理事会于 1997 年 5 月 20 日颁布了远程合同中消费者保护指令。该指令第 8 条规定,如果消费者的支付卡发生与电子合同相关的错误使用,那么消费者可以不受惩罚地要求取消该支付。而且消费者必须再将所支付的数目记入贷方,或者恢复错误使用前的状态。这适用于商品和服务价格全部或部分包含了供应商同意的信用,或者在第三方和供应商的协议基础上通过第三方转给消费者。该指令有关撤销权的条款,足可以作为信用卡支付情况下的商人信用标准,并适用于电子支付工具,而不仅限于支付卡6.在网上支付中,因电子支付工具丢失或失盗而造成的损失是否由消费者承担赔偿责任的问题,欧盟现有立法都没有明确规定,而实践中相关当事人则要求消费者承担赔偿责任。因此,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欧盟委员会于 1997 年 7 月 30 日提出了关于使用电子支付工具进行交易特别是颁发者和持有者之间关系的建议。该建议第 6 条规定,当电子支付工具丢失或失盗时,消费者履行通知义务后,消费者丢失或失盗的赔偿责任不能超过 150 欧元,但消费者行为具有特别疏忽或错误时不能适用该责任限制。履行通知义务后,消费者不再对任何损失负责,除非他继续进行错误操作。如果支付的发生没有确定有形的表达,或者没有电子支付工具本身的认证,那么消费者不须对任何损失负责。但为了保持平衡和实行诚信支付,消费者必须采取合理措施,一旦知道电子支付工具丢失或失盗后必须尽快通知发行者,如果发行者维持的帐户发生错误或有其他不正常时,消费者必须尽快通知有关支付的服务供应商,履行确保电子支付工具安全的义务 7.该建议虽然没有法律约束力,但为有关电子支付工具使用者的具体义务提供了消费者信用标准,欧盟国家的网上支付实践也普遍选择采用该建议。(五)庭外纠纷解决机制在实践中,法院诉讼需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加之法院程序的进行也比较困难,尤其当发生跨国冲突时更是如此。而消费纠纷的典型特征是,与纠纷相关的经济价值和司法解决的代价之间比例失衡。结果,消费者对通过法院诉讼行使其现实权利倍感失望。而通过第三方的积极干预,争端可能在法庭外解决,通过第三方将当事人组织在一起,帮助他们以法庭外方式解决争端,例如就解决方案的选择提出非正式建议,并达成一个共同接受的解决结果。显然,消费纠纷在争议当事人之间自行解决或通过法庭外程序解决,符合所有争议当事人的利益。这种程序可以缩短争议解决期间,减少消费争议的解决成本,对消费者和商人都有利。因此,为了促进消费纠纷的法庭外解决,并保证庭外解决机构能够公平合理地解决消费纠纷,欧盟委员会于 1998 年 3 月 30 日提出了关于消费纠纷的庭外解决责任机构之建议。该建议规定,庭外消费纠纷解决程序必须遵守下列原则:独立、有效、法定、抗辩、代理、公平和透明度等8.为了灵活高效地解决消费纠纷,欧盟在庭外解决消费纠纷的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套简便有效的消费纠纷庭外解决模式9:(1)磋商。消费者应该首先联系服务供应者,并通过协商友好解决争端。(2)调解。即公正的第三人(调解者)作为一个中介,在网络消费交易纠纷当事人之间进行沟通的过程。(3)调停。即公正的第三人(停者)帮助存在分歧的当事人达成相互接受的解决方案。调解和调停都是第三人促成网络消费纠纷解决的庭外解决程序,即将纠纷双方召集在一起,帮助他们达成一致同意的解决方案。(4)仲裁。即公正的第三方(仲裁者)在两个或更多的纠纷当事人同意下,给当事人建议某种解决方案来解决网络消费交易纠纷的庭外纠纷解决程序。但这种快捷高效的仲裁方式与仲裁制度具有明显的区别,因为前者没有正式成立的仲裁机关,没有仲裁员名单,也没有固定的仲裁程序规则,更不需要组建仲裁庭。它只需要消费纠纷的双方当事人自愿选择一个公正的第三方(既可是权威学者、退休的检察官或法官,也可是一般的公众,甚至包括类似纠纷的消费者)即可,仲裁地点由双方当事人选择,并可以随时进行仲裁。5三、欧盟消费者保护法的最新发展对我国立法的启示目前欧盟消费者保护指令框架整理了大量适用于商业交易的消费者保护条款,大大增强了消费者对商业交易的信心,促进了欧盟经济贸易的迅猛发展。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立法相比,它具有先进性。我国应该借鉴欧盟消费者保护法的先进做法,修改和完善我国相关立法。(一)先进的立法方法:欧盟广告指令的细化与借鉴我国 1995 年 2 月 1 日开始实施的广告法虽然规定了广告准则、广告活动、广告的审查以及法律责任等内容,但其内容极其笼统抽象,没有明确规范误导性广告和比较广告,更没有涉及网络广告问题,因此其实际操作性不强。这就需要借鉴欧盟广告指令的先进立法方法(即立法细化),来修订我国 1995年广告法:(1)在广告法中增加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误导性广告和比较广告,需要界定误导性广告和比较广告的内涵和外延,区分合法广告与误导性广告和比较广告的具体标准。另一部分是网络广告,需要明确界定网络虚假广告的类型和鉴别标准、法律责任和救济措施。(2)追究为广告内容真实性出具虚假证明者的具体法律责任。1995 年广告法规定广告审查时,广告主或广告经营者需要提供其广告内容真实性的证明,但却没有规定出具虚假证明者的法律责任。(3)严格广告的行政监管责任。1995 年广告法专章规定了广告的审查,但对广告审查机关的法律责任仅规定了行政处分和刑事责任(后者实际上是一句空话),这种抽象空泛而不痛不痒的规定,无法正常发挥广告审查机关的行政监管责任。因此应该在广告法中具体规定广告审查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相应的行政罚款和民事赔偿责任。(4)增加规定广告代言人的法律责任。为了增加广告代言人的社会责任感,确保其所代言商品广告的真实性,广告法应该规定广告代言人相应的行政罚款和民事赔偿责任。(二)借鉴“以消费者为本” 的立法理念:我国应尽决制定 消费者合同法欧盟不公平消费合同条款指令规定格式合同条款的无效性,体现了“以消费者为本”的立法理念,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欧盟消费者保护立法统一化运动的结晶。因为信息全球化趋势中的消费者在商业交易中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如果仍然坚持传统民法或合同法的平等原则,只能贯彻形式的平等与正义10.而我国对格式合同条款的规制体现于 1999 年合同法第 39 条至第 41 条,明确肯定了格式合同的法律效力,虽然规定格式合同提供方必须遵守公平原则,但缺乏切实可行的具体保障措施。显然,传统合同法不仅适用于商人与消费者之间的消费交易关系,也适用于商人与商人之间的商业交易关系,虽然规定了平等和公平原则,但完全忽略了消费者的经济弱势地位,不能真正实现实质的平等和公平。因此,我国应该借鉴欧盟不公平消费合同条款指令的规定,尽快制定消费者合同法,界定消费者合同的内涵和外延,规定消费交易中的格式合同条款无效,除非提供方能够证明格式合同条款的拟订己与消费者经过私下谈判并达成一致。同时在消费者合同法中规定消费者合同的主体、要约与承诺、撤销与履行、担保与责任等具体规则,包括网络消费交易合同。(三)明确消费商品销售的担保及责任期间:我国产品质量的修订和完善为了解决日益复杂的消费问题,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国于 2000 年 7 月 8 日修订了 1993 年 2月 22 日的产品质量法。较之修订前的产品质量法,新产品质量法借鉴了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产品责任法和消费者保护法的成功经验,在产品的范围、产品质量的监督措施、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缺陷产品的损害赔偿和免责以及产品质量违法行为的惩罚等方面都有所细化,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总体而言,新产品质量法的大多数条款具有较强的行政色彩,抽象模糊,弹性较大,实际6操作性不强;而且它没有明确生产者和销售者有关产品担保的法律效力,没有规定产品与约定不一致时消费者的撤销权和获得赔偿的责任期间;更没有规定一个严谨完善的行政监管体制,使产品责任的行政监管在实践中蜕变成了行政罚款,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却于事无补。因此,我国应该借鉴欧盟关于消费商品销售及其相应担保几个问题的指令的先进做法,再次修订 2000 年产品质量法,丰富完善其内容,并更名为“ 产品责任法” 。“产品责任法”可在 2000 年产品质量法的基础上,增加规定以下内容:( 1)明确生产者和销售者在其担保文件或广告中规定的条件具有法律约束力;(2)规定消费者关于产品与约定不一致时的撤销权利期间为 2 年,关于缺陷产品损害赔偿的权利期间为 3 年;(3)制定高水平的产品质量标准,最好借鉴欧盟相关产品的质量标准;(4)明确产品质量监督机关监管的法律责任,尤其是缺陷产品上市后造成损害的行政罚款和民事赔偿责任;(5)明确规定较低水平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者应该承担法律责任(特别是行政罚款和民事赔偿责任),如符合该产品质量标准的产品上市后造成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等等。(四)网络消费的发展和规制:我国应尽决制定一部电子商务法目前我国网络消费实践日益丰富,并已成为社会公众的一种重要消费方式。相伴而生的是网络消费纠纷也日益增多,但我国还没有相关法律来规范网络消费关系,解决网络消费纠纷。因此,我国应该借鉴欧盟消费者保护法的最新发展成果(例如远程合同中消费者保护指令、关于使用电子支付工具进行交易特别是颁发者和持有者之间关系的建议等),尽快制定一部电子商务法,来规范我国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尤其是网络消费交易行为。在电子商务法中,除调整商人与商人之间的电子交易行为外,还要调整商人与消费者之间的网络消费交易行为。关于网络消费交易行为规制的主要内容有:(1)网络广告、在线合同、网络商品担保与责任等规范;(2)网上支付安全规范,如果消费者的支付卡发生与电子合同相关的错误使用,那么消费者可以不受惩罚地要求取消该支付;而且消费者必须再将所支付的数目记入贷方,或者恢复错误使用前的状态;(3)网上支付中的赔偿责任限制,当电子支付工具丢失或失盗时,通知后消费者丢失或失盗的赔偿责任不能超过 1500 元人民币,但消费者行为具有特别疏忽或错误时不能适用该责任限制。通知后消费者不再对任何损失负责,除非他继续进行错误操作。(五)尽快制定庭外消费纠纷解决条例:我国庭外消费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和发展瞬息万变的消费市场要求公平高效的纠纷解决机制,而传统的诉讼和仲裁显然不能满足这种需求。因此,为了缩短消费纠纷的解决期间,减少消费纠纷的解决成本,需要借鉴欧盟关于消费纠纷的庭外解决责任机构之建议中的先进做法,变革我国目前的商业交易纠纷解决机制,尽快由国务院专门制定一部庭外消费纠纷解决条例,建立和发展庭外消费纠纷解决机制。这部庭外消费纠纷解决条例需要规定的庭外消费纠纷解决模式包括但不限于:(1)协商。消费者应该首先联系商品或服务的供应者,并通过协商友好解决纠纷。它是指提出、磋商问题并在一定范围内达成折衷意见的争议解决方式。双方当事人亲自参加谈判,没有法律代理人参加,因为法律代理人将导致一个更加正式和苛刻的谈判过程。谈判通常不涉及案件的第三方,因而是所有争端解决方式中最保密的一种。(2)调解。即公正的第三人(调解者)将纠纷双方召集在一起,在消费交易纠纷当事人之间进行沟通,帮助他们达成一致同意的解决方案以解决争议的过程。但调解者作为一个中介,其本身并不提供解决方案。(3)友好仲裁。即公正的第三方(友好仲裁者)在两个或更多的消费纠纷当事人同意下,向当事人建议某种解决方案来解决消费交易纠纷的庭外纠纷解决方式。(4)专家裁决。在这种方式中,专家(通常是著名法学家或经济学家)依据其专业知识分析和评价案件事实,并提出解决消费争议的方案。只要双方自愿接受该方案,就可以在法庭外解决消费纠纷。(5)中立案件评价11.即消费争议双方向中立的第三人(通常是经验丰富的律师或已退休的法7官)咨询己方在案件中的地位与建议,第三人应公平而谨慎地作出评价,促使双方抛弃不切实际的想法,帮助他们在法庭外解决消费争议。注释:1WebstersNewTwentiethCenturyDictionaryoftheEnglishDictionary,Unabridged,SecondEdition ,ClevelandandNewYork:TheWorkPublishingCompany1974,p.963.2AubergLDiamondHarmonisationofPrivateInternationalLawJ.RecuilDesCoursIV,1986,p.299.3Directive97/55/ECofEuropeanParliamentandofthecouncilof6October1997amendingDirective84/450/EECconcerningmisleadingadvertisingsoastoincludecomparativeadvertising,OJL194 ,10July1998 ,p.54.)4Inordertodefinethedeadlineforperformance,thetimeofconclusionofthecontractshouldbeap-pointed.Non-repudiationmechanismscanbeusedtogeneratetherequiredtimeanddateevidence.5Directive99/44/ECofEuropeanParliamentandofthecouncilof25May1999oncertainaspectsofthesaleofconsumergoodsandassociatedguarantees,OJL171 ,7July1999 ,p.78.6Directive97/7/ECofEuropeanParliamentandofthecouncilof20May1997ontheprotectionofconsumerinrespectofdistancecontracts,OJL144,4June1997,pp.19-27.7CommissionRecommendation97/489/ECof30July1997concerningtransactionsbyelectronicpaymentinstrumentsandinparticulartherelationshipbetweenissuerandholder,OJL208,2August1997,pp.52-58.8CommissionRecommendation98/257/ECof30March1998onthebodiesresponsiblefortheout-of-courtsettlementofconsumerdisputes,OJL115,17April1998,pp.31-34.9C.E.J.Scholten,E.W.P.KootJ.J.Borking,MillenniumMediation,Computerrecht1999,p.5.10参见刘益灯:法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原则及其演变 ,载漆多俊主编:经济法论丛(6 卷),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3 年版,第 319 页。11M.Huleat-Jamesetal,InternationalCommercialArbitration:AHandbook,Dartmouth1996,p.125TheLatestDevelopmentonEuropeanConsumerProtectionLawandItsEnlightenment.(中南大学法学院 刘益灯)好消息:欧盟债法条例与指令8(European Law of Obligations, Regulations and Directives)中译本即将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吴 越, 李兆玉,李立宏译。21 世纪合同法的走向(欧盟债法条例与指令译序)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日期:2011-08-27 我来说两句(0 条)本书收录了与欧盟债法相关的指令、条例以及指令草案共 27 个。债法是欧盟法律协调的重要领域之一。各成员国的众多债法规定都是以欧盟的指令为基础形成的。例如,德国能够实现民法典之债法改革,欧盟有关指令的推动是重要原因2.根据欧洲法院的判决,对上述债法规定的解释必须符合上述指令的目的,这就意味着违背上述指令的成员国法律不得在成员国适用。如果在法律解释时出现分歧,应当按照有关的指令来解决。上述的与债法有关的条例与指令大致上系按照欧洲大陆的民法分类排列。其中大部分属于合同法,包括合同的缔结(第一部分)、合同内容与合同条件(第二部分)以及特殊合同种类(第三部分)。而关于电子商务以及数据保护的指令则单列一部分(第四部分)。最后是关于侵权法的指令(第五部分)。欧盟在债法领域的协调仍然在继续,其终极目标是形成一部欧盟民法典3.这些法令对中国的民事立法以及行政立法而言,同样具有重大的参考及实践价值。现将各部分指令或条例的核心内容作一管中之窥,原因不仅在于有必要对某些指令进行说明,而且在于从整体上分析这些指令,将有助于对欧盟债法在 21 世纪的动向的观察。一、 合同缔结本部分指令主要针对以特殊方式缔结的合同,包括上门推销、远程销售等新兴营销方式中的合同缔结,以及对以电子商务和电子签名方式缔结合同时的特殊要求。上门推销指令和远程销售指令旨在保护消费者。上门销售不仅包括在消费者家中的销售,也包括在住房的走廊、楼梯或者公共的过道、消费者所在车间门口或者食堂的销售,前者属于消费者住所概念的延伸,而后者则属于消费者工作场所的延伸。所谓远程销售,就是指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通过远程通讯方式签订的供货或者提供服务。远程通讯方式包括信件、商品或服务目录、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以及电台或者杂志报纸等方式。在上述的新兴营销方式中,消费者往往无法及时地了解商品的品质或者由于时间急迫仓促地缔结了合同,因此赋予消费者知情权及反悔权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手段。欧盟的上述规定已经为很多国家所继受。而电子商务指令和电子签名指令首先强调了以电子方式签订的合同属于法定的合同缔结形式,同时对电子商务的提供者以及电子签名的法定要求做了规定。这对于我国制定电子商务和电子签名法,具有启示作用。二、 合同内容与合同条件本部分指令规范了合同内容或者说合同条件。主要包括支付迟延、消费者合同中的滥用条款、价格提示、广告等有关规定。9首先,在商事合同、尤其是公共机构采购工程或服务的合同的履行中,经常出现拖欠合同价款的现象,迟延支付指令不但赋予了债权人之利息请求权,而且最为重要的是赋予了债权人保留所有权的权利。其次,价格是合同的重要内容或合同条件。而价格提示不当,则可能损害合同对方尤其是消费者的利益。价格提示指令要求价格提示必须易于识别和理解;经营者除应当写明商品或服务的总价外,原则上还必须说明单价。第三,消费者合同中的滥用条款指令的意义在于它不但规定不公正的“格式条款”对消费者无约束力,而且详细地列举了不公正条款的表现形式,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第四,欧盟关于广告的三个指令中,误导广告指令是最早颁布的,它要求成员国采取措施防止误导广告,尤其是赋予消费者团体的集体诉讼权利。值得注意的则是对比广告指令。考虑到合理的对比广告不但有利于消费者鉴别产品的优劣,也有利于促进生产经营者之间的竞争,因此对比广告并非一律禁止。但如果对比广告超过一定的限度,则可能引发不正当竞争,尤其是诋毁竞争对手的商誉。该指令的意义在于,它严格限制了使用对比广告的条件。而药品广告指令则规定,药品广告不但包括面向公众的广告,也包括面向医务工作者的药品广告以及提供样品或者会议赞助等。该指令不但要求药品广告不得夸大药品的性能,而且对样品的提供和会议赞助都有极为严格的限制。这对我国而言无疑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此外,在本书收录的众多指令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涉及到消费者保护。而不作为诉讼指令则赋予了消费者团体或公共机构代表消费者提起不作为诉讼的权利。这种团体诉讼模式是值得借鉴的。三、 特殊合同种类本部分指令主要包括消费品质量担保、消费者信贷、临时租房、一揽子旅游、拒绝登机器、跨国支付、有价证券服务、金融担保以及独立商务代理合同。首先,在消费品质量担保指令中,不但规定了消费者对存在产品瑕疵的产品要求免费修理、更换、减价或者解除合同的权利和行使权利的条件,同时规定了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举证责任的分配。此外,该指令对二手商品的品质担保,也做了原则规定。其次,消费者信贷属于新兴的销售方式。消费者信贷协议,就是指债权人以延期支付、贷款或者类似的金融商品方式向消费者提供信贷或者承诺向消费者提供信贷所依据的协议。消费者信贷指令要求协议必须载明商品或服务的现金支付价格和根据信贷协议应支付的价格、应当支付的年费用、担保等条款。该指令还尤其规定了消费者信贷条件下消费者在品质担保方面的权利,以防止消费者因为消费信贷而接受不利条件。第三,所谓不动产部分时段使用权指令 ,其实规定的是临时租房合同,它是指是指期限为 3 年以上并以总价支付为条件的、以取得对不动产的在一年的已经确定的或者尚未确定的不低于一个星期的某个时段的直接或者间接使用权为对象的合同或者一组合同。随着就业地域的扩大,消费者在自己的主要居所之外往往需要临时租用房屋,以满足工作之需。该指令最大的意义在于,它不仅要求合同必须载明附带的条件,例如照明、用水、维修及垃圾处理等生活条件、公共设施的利用以及房屋管理费用等,而且赋予房屋使用权人在签订合同之日起十日之内不说明理由而解除合同的权利。这与消费者在某些营销方式中的反悔权是一致的。10第四,所谓一揽子旅游,就是旅游组织者发起的旅游,它是与个人旅游相对的,因此,也可以称为“包干旅游” 。作为新兴产业的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消费者对旅游组织者的投诉却有增无减。鉴于此, 一揽子旅游指令对旅游组织者、旅游合同的履行及其变更、第三人(例如酒店和运输公司)的义务以及有关担保作了详尽的规定。第五,航空公司在接受定票时,往往维持一定的超员比例,这主要是考虑到旅客可能临时取消定票。但是这种做法也可能导致航空公司在实际登机的旅客超员时“甩客”,也就是拒绝持有有效机票的旅客登机。 拒绝登机指令规定了航空公司拒绝登机时的责任,包括提供住宿帮助、中转以及损害赔偿等义务。第六, 跨国支付的指令主要调整的是在跨国支付过程中支付机构以及中间机构的责任,包括透明度要求、转帐或汇款的期限及迟延责任等。第七, 有价证券服务指令主要调整的是证券公司的营业许可条件、市场准入要求等。金融担保安排指令草案主要就金融担保的种类、合同条件以及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作了规定,这个草案尚未获得通过,但对于我国规范金融担保而言无疑具有参考价值。最后, 独立商务代理人指令则是为了保护合法的中介人而颁布的,它尤其强调了代理人获得报酬的权利、报酬标准和权利救济。四、 电子商务与个人数据保护本部分包括个人数据加工、电信业中的隐私权保护以及技术标准与规定三个指令。随着电子商务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如何保护与个人有关的资料以及隐私权,就成为法律必须回答的问题。个人数据加工指令旨在明确数据处理人、数据接受人以及第三人在处理并获得他人的个人数据时的责任。原则上,加工及储存他人的个人数据都应当得到相关人的事先同意。而电信领域中的个人数据处理及隐私权保护指令更是要求电信服务的提供者保护个人信息与交易安全,例如隐藏电话号码显示要求、减少骚扰电话等。至于技术标准与规定指令,主要在于协调各成员国的技术标准,使得技术标准不至于成为自由贸易的障碍。五、 侵权责任本部分包括产品瑕疵责任、产品一般安全以及航空器事故责任三个指令。其中前两个指令在于强化生产者的产品安全义务以及产品责任。其中, 产品责任指令的内容已经为很多国家所借鉴。而航空公司事故责任指令除规定了对受害人的损害赔偿范围外,尤其建立了紧急预先支付制度,以确保受害人获得及时的救治或赔偿。尽管侵权责任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合同法范畴,但是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是可能出现竟合的4.因此,也可以说这三个指令是对合同法规定的延伸。综观这些的指令,不难发现当代欧盟债法的趋势就是强化消费者保护。尽管我们仍然处于契约自由的时代,但是产品或服务的专业化、销售方式的多元化和电子商务的应用则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风险,民事法以及其他法律强化对处于弱者的消费者保护,必然地要11限制契约自由,强化生产者和经营者合同附随义务,例外情况下甚至赋予消费者反悔的权利,即突破罗马法中就有的信守合同5之原则。当代欧洲合同法中的社会公正思想或许就是我们从欧盟债法条例与指令中得到的启示。这,也许就是 21 世纪合同法乃至整个民法的走向之一吧。注解:1欧盟债法条例与指令 (European Law of Obligations, Regulations and Directives)中译本即将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吴 越, 李兆玉,李立宏译。2 参见吴 越,德国民法典之债法改革对我国的启示,法学家,2003 年 2 期,111-122.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民商法学2003 年 7 期全文转载。3 即英文 European Civil Code,法文 Code du droit civil Europen,或德文Europ?isiches Zivilgesetzbuch. 4 参见中国合同法第 122 条之规定。5 拉丁文 pacta sunt servanda.章颖:欧洲合同法的最新发展观察欧洲合同法的最新发展观察i章颖 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2005 级硕士研究生内容摘要:“欧洲合同法”的学术概念自首次提出至今已有二十年多的时间,但严格来讲,欧洲尚不存在一个实证意义上的欧洲合同法。有关欧洲合同法的研究最初只体现为学术性讨论和一系列试验性质的学术工程,但在最近的几年中,尤其是 2001 年之后在欧洲共同体的推动下,有关欧洲合同法的讨论逐渐渗入政治因素,转变成为欧共体的进一步推动法律协调之立法计划的重要部分,进而开启了欧洲合同法乃至欧洲私法一个新的发展时代。本文即以 2001 年之后欧共体主导的欧洲合同法最新发展为观察视角,从欧共体推进欧洲合同法工程的必要性谈起;进而描述在欧共体关于欧洲合同法的具体立法形式、进程和步骤;并对立法起草中的某些合同法具体问题进行考察;最后总结欧洲合同法起草中的种种反思因素,力求客观、全面地展现出欧洲法律一体化中欧洲合同法最新发展的全貌。Recent Development of European Contract LawA Brief Observation Zhang Ying(School of Civil, Commercial “European Contract Law”(1995) (Oxford: Clarendon, 1997; trans. T. Weir).iii Stefan Vogenauer, “The Spectre of a European Contract Law”, Stefan Vogenauer Hein Ktz, “Common European Private Law”(1981) “European Contract Law”(1995) (Oxford: Clarendon, 1997; trans. T. Weir).p1;Jrgen Basebow,“The Renascence of Uniform Law: European Contract Law and its Components,”( 1998) 18 Legal Studies ,p121;in Towards a European Civil Code(2 nd edn,1998)xv见/,http:/www.accademiagiusprivatistieuropei.it/,http:/www.jus.unitn.it/dsg/common-core/.xviChristoph U. Schmid, “The Instrumentalist Conception of the Acquis Communautaire in Consumer Law and its Implications on a European Contract Law Code” ercl.(2005).vol1-2.p211xviiCommunication from the Commission to the Council and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on European Contract Law, COM (2001) 398 final.xviii Reactions to the Communication on European Contract Law (en), in http:/ec.europa.eu/consumers/policy/developments/contract_law/comments/summaries/sum_en.pdf.xixvon Bar ,Lando “The Joint Response of the Commission on European Contract Law and the Study Group on a European Civil Code “,summated on behalf of the two groups by von Bar and Lando in collaboration with Swan, European Review of Private Law (2002), p183-248 ,para11-18. xx von Bar ,Lando “The Joint Response of the Commission on European Contract Law and the Study Group on a European Civil Code “,summated on behalf of the two groups by von Bar and Lando in collaboration with Swan, European Review of Private Law (2002),p183-248 ,Para11-16.xxi Michael Dougan Minimum Harmonization and the Internal Market. Common Market Law Review (2000).p853.xxii 自 2000 年以后制定的的指令越来越倾向于采用最高协调标准,如不公平商业行为指令 ”the Unfair Commercial Practices Directive” (UCPD, 2005/29/EC)等;原有最低限度协调的指令也面临着修改和审议。xxiii Reiner Schulze “Consumer Law and European Contract law” in G.Howells, A.Nordhausen,Parry, C.Twigg-Flesner(eds) The Yearbook of Consumer Law 2007(2007) p153-166.xxiv 85/577/EEC上门推销指令 ;97/7/EC 远程合同指令 ;2002/65/EC 远程金融服务指令 。xxv 2000/43/EC有关种族平等对待的指令 ;2004/113/EC有关商品或服务时性别平等的指令 。xxvi 1993/13/EC不公平合同条款指令 。xxvii 2000/35/EC迟延支付指令 。xxviii 1999/44/EC消费品买卖及担保合同指令 。26xxix 2000/31/EC电子商务指令 ;1999/93/EC电子签名指令 。xxx Peter-Christian Mller-Graff, EC Directives as a Means of. Private Law Unification, in: Hartkamp/Hesselink . Towards a European Civil Code(2 nd edn,1998)p71.xxxi O.L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