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细胞的社会交往_第1页
第6讲细胞的社会交往_第2页
第6讲细胞的社会交往_第3页
第6讲细胞的社会交往_第4页
第6讲细胞的社会交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讲 细胞的社会交往由于高等生物出现了细胞分化,于是真核生物有机体中的细胞就生活在细胞社会当中,不同组织的细胞有着不同的社会分工,为此产生了社会交往。细胞的社会交往包括 细胞连接 、 识别 、 细胞粘连 、 信号传导 等。概念: 多细胞有机体中相邻细胞之间通过细胞质膜相互联系、协同作用的组织方式。1.封闭连接2.锚定连接粘合带和粘合斑(微丝)桥粒和半桥粒(中间纤维)3.通讯连接间隙连接植物细胞中的胞间连丝1.细胞连接 (cell junction)1.1 封闭连接 (occluding junction)紧密连接是封闭连接的主要形式。紧密连接的结构紧密连接的功能紧密连接嵴线中的两类蛋白:封闭蛋白,跨膜四次的膜蛋白claudin蛋白家族 (现已发现 15种以上)紧密连接是封闭连接的主要方式。在紧密连接中,两个相邻的细胞膜紧紧靠在一起,中间没有空隙,粘着牢固,细胞不易分开,是由围绕在细胞周围的焊接线网络组成。焊接线也称嵴线,由特殊的跨膜蛋白组成。紧密连接 (tight junction)返回v1.形成渗漏屏障,起重要的 封闭作用;v2.隔离作用,使游离端与基底面质膜上的膜蛋白行使各自不同的膜功能;v3.支持功能返回1.2 锚定连接 (anchoring junction)v 锚定连接是动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连接方式,在组织内分布很广泛,在上皮组织、心肌和子宫颈等组织中含量尤为丰富。v 锚定连接的结构与类型v 锚定连接的功能v 构成锚定连接的蛋白:细胞内附着蛋白和跨膜连接的 糖蛋白 。与中间纤维连接的锚定连接v 桥粒v 半桥粒返回与肌动蛋白连接的锚定连接v 粘合带v 粘合斑 (adhesion plaqua):细胞通过肌动蛋白纤维和整连蛋白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方式。返回桥粒 (desmosomes)两细胞间形成纽扣式的结构,将相邻细胞铆接在一起,同时,桥粒也是细胞内中间纤维的锚定位点,因此,细胞内的中间纤维通过桥粒相互连接,形成贯穿于整个组织的整体。在质膜的胞质面有一盘状致密斑,厚度为 15-20 nm,中间纤维与其相连。相邻两细胞间的致密斑由跨膜接头蛋白(糖蛋白)相互连接。半桥粒(hemidesmosomes)返回返回粘合带 (adhesion belts)两个细胞各通过接头蛋白相互作用,将两个细胞连接起来的方式。粘合带处相邻细胞质膜的间隙约为 15-20 nm,介于紧密连接和桥粒之间,所以又称中间连接或带状桥粒。通过锚定连接将相邻细胞的骨架系统或将细胞与基质相连形成一个坚挺、有序的细胞群体。桥粒在两个细胞之间形成纽扣式的结构将相邻细胞铆接在一起,桥粒也是细胞内中间纤维的锚定位点 ,半桥粒将上皮细胞固着在基底膜上 ,与粘着带相连的微丝在细胞中形成平行于细胞膜的可收缩的纤维束,粘着斑和粘着带均起着细胞附着与支持的功能。锚定连接的功能返回1.3 通讯连接 (communicating junction)v 间隙连接 :分布广泛,几乎所有的动物组织中都存在间隙连接v 胞间连丝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完成细胞间的通讯联络。v 胞间连丝的结构v 胞间连丝的 功能1.实现细胞间由信号介导的物质有择性的转运;2.实现细胞间的电传导;3.在发育过程中,胞间连丝结构的改变可以调节植物细胞间的物质运输。 间隙连接 ( gap junction)通过连接子(connexons)将两个细胞连接起来的一种连接方式。下一张间隙连接的结构间隙连接的蛋白成分:已分离 20余种构成连接子的蛋白 ,属同一蛋白家族 ,其分子量 2660KD 不等;连接子蛋白具有 4个 -螺旋的跨膜区,是该蛋白家族最保守的区域。连接子蛋白的一级结构都比较保守 , 并有相似的抗原性。不同类型细胞表达不同的连接子蛋白,间隙连接的孔径与调控机制有所不同。 返回返回胞间连丝 (plasmodesma)2.细胞识别 (cell recognition)v 细胞识别:是指细胞对同种或异种细胞、对同源或异源细胞以及对自己或异己物质分子的识别。v 细胞中有 3大识别系统:即抗体 -抗原的识别、酶与底物的识别和细胞间的识别。v 细胞识别的结构微生物细胞表面动物细胞表面植物细胞表面v 细胞识别的特异性v 细胞识别的机理:1970年, Rosemem提出的酶 -底物假说解释了细胞表面糖蛋白参与的细胞间相互识别的的原理,他认为:位于一方细胞的糖蛋白分子中糖链的非还原末端糖基为配基,而位于另一细胞表面的专一于该糖基的转移酶为受体,它们依赖于酶 -底物的高度特异性反应而发生细胞的粘着,并形成酶 -底物复合物。3.细胞通讯 (cell communication)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细胞间的通讯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的发生和组织的构建,协调细胞的功能,控制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和凋亡是必需的。 3.1 细胞通讯 的方式1.间接通讯 : 细胞通过释放信息分子来执行远距离的通讯联系2.直接通讯 : 通过细胞直接接触进行的一种通讯方式3.间隙连接 : 通过细胞的间隙连接交换代谢分子进行的一种通讯方式。3.2 信息分子 (signal molecules)1.分泌化学信号进行通讯 内分泌 ( endocrine):细胞分泌激素到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体内各个部位,作用于靶细胞旁分泌 ( paracrine):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只能作用于临近靶细胞自分泌 ( autocrine):细胞对自身产生的物质发生反应化学突触 ( chemical synapse)2.接触性依赖的通讯 细胞间直接接触,信号分子与受体都是细胞的跨膜蛋白。 3.间隙连接实现代谢偶联或电偶联。 3.3 受体 (receptor)能够同配体结合的生物大分子称为受体,通常是蛋白质。1.通道偶联受体 (channel linked receptor)2.G-蛋白偶联受体 (G-protein linked receptor):受体与酶或离子通道的作用,要通过 与 GTP结合的调节蛋白的偶联,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从而将外界信号跨膜传递到细胞内。3. 酶联受体 (enz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