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旱灾的解决方案_第1页
云南旱灾的解决方案_第2页
云南旱灾的解决方案_第3页
云南旱灾的解决方案_第4页
云南旱灾的解决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旱灾的解决方案篇一:云南干旱问题研究报告云南干旱问题研究报告 侯*土木*XX11* 摘要:云南,在人们的印象中,山水秀丽,森林葱郁,如今却湖泊干涸见底,那么,水在哪里?XX 年春天水资源蕴藏量居全国第三的云南很多地方再次以干旱开年。抗旱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水平非常低凸显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西南地区的极端重要性。由于特定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云南地区干旱缺水及其灾害形势仍很严峻,抗旱工作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 极端干旱形成及因素基础水利设施“工程性缺水”抗旱长效机制 XX 年,大旱第三年袭击云南,全省 90 个监测站出现气象干旱,120 多条中小河流断流,400 多座小型水库和坝塘干涸。截至 2 月 16 日 10 时,持续干旱已造成云南 13 州市 91 个县(市、区)万人受灾,饮水困难人口万人,其中生活困难需政府救助人口万人,饮水困难大牲畜万头。而云南省农业厅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省农作物因干旱受灾达到万亩,成灾万亩,绝收万亩,造成种植业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6 亿元人民币。 导致这些数据急剧变化有什么既定的因素?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应该采取什么积极措施? 是什么导致这种极端干旱现象?当然最主要的因素是自然、天气等等因素:一、西南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去年秋天以来降雨少、来水少、蓄水少等多种不利因素交织在一起,造成了这场历史罕见的大旱;二、气候和地形成因,发生干旱的地区处于青藏高原的东南侧,大多为山区,喀斯特地貌。三、地形也是造成云南干旱灾害频发的另一主要因素。巨大的高差,与低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相结合,扩大了气候变幅,形成了包括北热带到寒温带的全部气候带。这种气候带,加上云南东西两大不同地形的影响,再叠加山地的垂直变化,导致部分地区受地形地貌影响,干旱灾害频发。四、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降水量地区分布差异大。降水量的变化是形成干旱的直接因素。云南省降水量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均匀。分布特点为南多北少,西多东少。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资源差异悬殊。由于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复杂性,致使水资源地区分布差异悬殊。从而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五、人类活动影响;由于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持续增加,对水资源在数量、质量、供水保证率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造成部分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致使一些河流枯季断流、井泉干涸、湿地消失、地下水位下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 其次,针对云南连续 3 年出现干旱,有网友给出了另外 4 种解释:一、近 20 年来每到雨季,各烟草种植县和乡镇大量发射防雹弹:由于雨季到来的时候,也正是烤烟生长的季节,为了保证烤烟的产量和质量,当地政府就大量地发射防雹弹。二、野蛮开采矿产资源导致地下水枯竭:部分地区水土资源过度开发,水土流失及生态环境恶化。在石林县,一问起哪个地方干旱严重,村民就会提起圭山镇,理由就是那里有煤矿。三、疯狂毁林破坏自然循环功能:近年来,当地为了发展经济林,大量种植桉树这种被称作“抽水机”的经济林。虽然桉树是否造成干旱还在专家的争论之中,但当地村民却说出了一个惊心动魄的现象:桉树林区,寸草不生, “连蚂蚁都找不到” 。四、畸形的库塘安全管理理念导致蓄水严 重不足。在这场天灾的背后,还有很多本可以避免的人为因素,也应该成为政府认真思考并积极解决的问题。对干旱问题问卷调查显示:政府加大宣传提高群众节水意识、节约用水成为比较切实的回答。 抗旱措施:旱区的生产生活情况:(1)让每个群众有水喝。实行了最严格的包村到户供水责任制,任何村寨如果取水点超过五公里,财政兜底提供送水服务,保证群众基本生活用水。 (2)向科技要粮.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坚持向科技要粮食。调整结构,创造性地提出了夏粮损失秋粮补、种植损失畜牧业补、水田损失旱地补、农业损失非农补的“四补”举措。 (3)大考强体魄.改变了水利设施落后面貌,为抗击干旱增添了底气,及时安排了引水、补水、提水等十个“兴水”战役,叫响“大兴水利”口号。 (4)抗灾体系在完善。云南省立足抗大旱抗长旱,统筹优化使用各种资源,抗旱救灾有条不紊开展。 (5)应急能力在增强。科学抗灾的意识明显增强,抗旱救灾工作有力有序。 完善抗旱长效机制: 针对这次大旱中暴露出来的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水利部将采取以下的措施:一是要加强水源工程建设;二是要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抗旱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有完善的水利工程做保障,也要有法律法规、抗旱预案、组织体系、指挥系统等的顺畅高效运转。在抓好当前抗旱工作的同时,我们将认真总结这次大旱的经验和教训,完善抗旱的长效机制,加快全国和省级抗旱规划的编制,进一步抓好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旱情监测预警、抗旱指挥调度、抗旱保障体系等重点建设,全面提高我国抗旱减灾的综合能力。 篇二:云南干旱原因 doc【从地形地貌方面分析】云南作为湿润地区却又时有干旱发生的原因 云南:科学分析干旱原因 谋划“十策”兴水 XX 年 04 月 02 日 00:39 本报讯(记者马波)3 月 31 日,围绕“抗旱”主题召开的云南省水利建设工作会议,把解决水的问题作为富民强滇的头等大事,省长秦光荣不仅利用历史数据和专家分析,阐述了云南干旱的客观成因,也号召全省要以改革创新精神,举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推动水利建设。 数据表明:云南自西汉始元六年(公元前 81 年)便有水旱灾害的文字记载。千百年来,水旱相乘,伴随着云南历史的全过程。从 13001900 年的 691 年间,云南出现干旱年 211 次,平均每年一次,其中大旱年 76 次,平均年一次;小旱年 135 次,平均年一次。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也于 1958 年、1963 年、1977 年、1979 年、1982 年、1991 年、1992 年、1999 年共发生 8 次严重干旱。云南大旱年多以冬春夏连旱,或春夏连旱为主要类型。目前这次干旱是云南大旱历史上特别突出、特别严重的一次。 结合历史数据和专家分析,秦光荣指出,云南干旱的成因是多方面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有 3 方面: 一是特殊的地理位置影响。云南处于低纬高原的特殊地理位置,平均海拔在 XX 米左右,位于青藏高原东南侧,临近我国南海和孟加拉湾,属季风气候,而且是高原地形,容易形成“焚风效应” 。 “焚风效应”是由于比较潮湿的空气在迎风山坡上升时,水汽凝结成云雨,到山顶后空气已经变得比较干燥,然后沿着背风坡下沉增温,此时空气便变得更加干燥和炎热,特别是省内几条近似南北走向的大山脉对气流的隔阻,导致空气中含水量极低,难以形成有效降雨。 二是多变的气候环境影响。去年以来降水很少,这是因为印(度)缅(甸)槽活动很弱,对水汽输送不利。另外,从去年秋冬季开始,青藏高原上的大气环流开始出现了明显异常,高原地区形成顽强的高气压气团,气压场偏低,挡住了从印度洋和孟加拉湾过来的暖湿气流,而北方的冷空气不易达到西南地区云贵高原腹地,冷暖气流难以交汇形成降水,所以降水偏少,导致干旱比往年严重得多。 三是复杂的地质构造影响。云南全省山区、半山区面积占 94%,坝子(河谷、盆地)仅占 6%,地势垂直高差大,海拔最高点和最低点相差 6600 多米,山高坡陡,山高谷深,雨水顺着地势快速向谷底江河汇集,利用较为困难。另外,湖泊、江河虽多但多处于低海拔位置,将水资源从低海拔提引到高海拔地区的难度很大。全省岩溶面积 11 万平方公里,岩溶地区的降雨径流大部分或全部下渗至地下,难以发挥对地表植被的涵养作用。 而另一方面,云南是我国水资源丰富省区之一。据悉,云南省径流面积在 1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 908 条,有高原湖泊 40 多个,其中湖面 30 平方公里以上的九大高原湖泊,湖面总面积有 1000 多平方公里,流域面积达 8100多平方公里,总库容 300 多亿立方米。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 1258 毫米,水资源总量 2222 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三位,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 8 这么优越的水环境,为何云南还会连续遭遇严重旱情呢?秦光荣用“水多、水少、水脏、水土流失”4 句话来概述。一是“水多” ,即水资源丰富。二是“水 少” ,即水资源利用的少。三是“水脏” ,即水资源受污染较重。 全省主要河流有近 40%的水体严重污染;16 个较大湖泊中有 7 个污染较重,九大高原湖泊中还有 5 个水质属于劣类;全省城市河流普遍受污染。四是“水土流失” 。云南地形变化大,地质构造复杂,致使水土流失很严重。秦光荣说:“干旱的基本特征是缺水,但云南又是我国水资源最丰富的省区之一,显现的矛盾需要引起我们的反思。 ” 为改变这种局面。云南省委省政(转 载 于: 小 龙文 档 网:云南旱灾的解决方案)府要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省要紧紧围绕提高水保障能全面掀起新一轮兴水利促发展的热潮。具体做好“兴水十策”这篇文章。一是建设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增加蓄水保障能力,在实施一期“润滇工程”基础上,继续推进二期“润滇工程” ,开工建设 100件以上骨干水源工程,今年力争开工 40 件以上工程;二是继续推进滇中调水前期工作,争取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并在“十二五”开工建设,从根本上解决滇中地区缺水问题;三是加大力度推进昆明补水工程,挖掘云龙水库的蓄水潜力,进一步发挥掌鸠河补水工程的作用,加快推进清水海补水工程,争取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尽快开工建设,为解决滇池生态用水和昆明未来发展用水创造条件;四是提、引、输并举,充分发挥水电站综合利用效益;五是着力提高农业水利化水平,推进山区“五小水利工程” ,协调做好烟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扶贫以及以工代赈农田水利项目建设,重视灌区田间渠系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推进中央和省安排的 50 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逐步改变靠天吃饭的状况;六是坚持以人为本,力争到“十二五”末基本解决全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七是开发利用地下水,寻找新的水源。开展地下水普查,制定地下水开采规划,科学地利用好地下水资源,对一些重点地区继续禁采地下水;八是切实抓好水污染的综合整治和防洪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以滇池为重点的九大高原湖泊治理,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抓好“长治” “珠治”工程,提高重点城市和农村集镇、粮食主产区的防洪保障能力,提高水环境质量;九是维护良好生态,进一步发挥生态对涵养水源的作用,推进森林云南建设,增强云南水环境的保障能力;十是加强节水工程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风尚。 省政府决定从 XX 年起至 XX 年,省级筹集不低于 100亿元资金支持水源工程建设。争取国家支持,带动地方、企业和民间资金投入建设 400 亿元,共计投入水利和农村水电建设 500 亿元以上。到 XX 年,6 年累计投入达到 1000亿元以上。 云南大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云南地区是喀斯特地貌,这就导致了地面漏水现象严重。?2)由于地球变暖的原因,使得降水量呈下降趋势。?3)受到的影响前几年的拉尼娜现象以及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4)云南地区的地形为高原地区,西南季风无法顺利的进入该地区 请给出“云南省的地形地貌“的详细描述 XX-5-15 15:55 满意回答 云南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属青藏高原南延部分。地形一般地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的宽谷为界,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称云南高原,系云贵高原的组成部分,地形波状起伏,平均海拔 XX 米左右,表现为起伏和缓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形。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深谷相间,相对高差较大,地势险峻,海拔一般南部在 15002200 米,北部在 30004000 米。只是在西南部边境地区,地势渐趋和缓,河谷开阔,一般海拔的 8001000 米,个别地区下降至 500米以下,是云南省主要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全省整个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江河顺着地势,成扇形分别向东、向东南、向南流去。全省海拔相差很大,最高点为滇藏交界的德钦县怒山山脉梅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峰,海拔 6740 米;最低点在与越南交界的河口县境内南溪河与元江汇合处,海拔公 764 米。两地直线距离约 900 公里,高低相差达6000 多米。 云南的地貌有五个特征:一是高原呈波涛状。全省相对平缓的山区只占总面积的 10左右,大面积的土地高低参差,纵横起伏,但在一定范围内又有起伏和缓的高原面。二是高山峡谷相间。这个特征在滇西北尤为突出。滇西北是云南主要山脉的策源地,形成著名的滇西纵谷区。高黎贡山为缅甸伊洛瓦底江的上游恩梅开江与缅甸萨尔温江的上游怒江的分水岭,怒山为怒江与老挝湄公河的上游澜沧江的分水岭,云岭自德钦至大理为澜沧江与长江上游金沙江的分水岭各江强烈下切,形成了极其雄伟壮观的山川骈列、高山峡谷相间的二貌形态。其中的怒江峡谷、澜沧江峡谷和金沙江峡谷,气势磅礴,山岭和峡谷的相对高差超过 1000 米,怒江峡谷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峡谷之一。在5000 米以上的高山顶部,常有永久积雪,形成奇异、雄伟的山丘冰川地貌。金沙江“虎跳涧”峡谷,在玉龙雪山与哈巴雪山之间,两侧山岭矗立于江面之上,相对高差达3000 余米,也是世界著名峡谷之一。横亘于澜沧江上的西当铁索桥,海拔已达 1980 米,从桥面上至江边的卡格博峰顶端,直线距离大约只有 12 公里,高差竟达 4760 米。在三大峡谷中,谷底是亚热带干燥气候,酷热如蒸笼,山腰则清爽宜人,山顶却终年冰雪覆盖。因此,在垂直几千米的距离内,其气候与自然景观竟相当于从广东至黑龙江跨过的纬度,为全国所仅有。三是全省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分三大阶梯递降。滇西北德钦、中甸一带是地势最高的一级梯层,滇中高原为第二梯层,南部、东南和西南部为第三梯层,平均每公里递降 6 米。在这 3 个大的转折地势当中,第一梯层内的地形地貌都是十分复杂的,高原面上不仅有丘状高原面、分割高原面,以及大小不等的山间盆地,而且还有巍然耸立的巨大山体和深切的河谷,这种分割层次同从北到南的三级梯层相结合,纵横交织,把本来已经十分复杂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四是断陷盆地星罗棋布。这种盆地及高原台地,在我国西南习称“坝子” 。在云南,山坝交错的情况随处可见。他们有的成群成带分布,有的孤立地镶嵌在重峦叠幢的山地和高原之中;有的按一定方向排列,有的则无明显方向。坝子地势平坦,且常有河流 蜿蜒其中,是城镇所在地及农业生产发达地区。全省面积在 1 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坝子共有 1442 个,面积在100 平方公里以上的坝子有 49 个,最大的坝子在陆良县,面积为 77199 平方公里。五是山川湖泊纵横。云南不仅山多,河流湖泊也多,构成了山岭纵横,水系交织,河谷渊深,湖泊棋布的特色。天然湖泊分布在滇中高原湖盆区的较多,属高海拔的淡水湖泊,像颗颗明珠点缀在高原上,显得格外瑰丽晶莹。云南省干旱原因用地理学科语言解答 XX-4-4 12:20 满意回答 云南今天干旱的主要原因:全球气候变暖,造成加剧,破坏了大气结构,造成海洋季风无法登陆形成降雨,是这次极端干旱出现的主要原因。 因为云南属于季风气候,季风无法到达,是干旱的直接原因! 另外去年雨季降水结束的时间比常年平均雨季结束时间提前 1 个月,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当然,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与空气污染有直接关系,主要是温室效应,所以与两万亩原始森林被砍有一定的原因,但也不完全是。人们对空气的污染才是主要因素。 求昆明气候宜人的原因(高中地理) XX-1-27 16:09 满意回答 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常年处于暖气团控制,多晴朗天气(所以那儿的鲜花卖得很火) 。 夏半年是指每年的春分到秋分,不等同于夏季 云南大旱的地理原因 XX-4-11 17:59 至尊逍遥闪客|一级 一、降雨少、气温高 二、江河来水偏枯 三、水利工程建设落后,工程蓄水不足 四、受喀斯特地貌影响,水资源利用率低 这是最简单的答法。复杂一点可以这样说。 一、西南地区多为高原地形,冬半年易长时间受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北部的干暖气流控制,天气晴朗,干燥、风速大、蒸发量大。由于不同年份冬、夏季风进退时间、强度和影响范围不同,致使降水量在年内和年际时空分布不均,这是造成云南省干旱灾害频发的根本原因。 二、地表起伏波动大,山地垂直变化明显,致使气候复杂多变,使部分地区受地形地貌影响,干旱灾害频发。 三、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从而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人多的地方水少,人少的地方水多) 四、西南地区主要为喀斯特地貌,地下多溶洞,地表水极易下渗,蓄水困难。 五、人类活动影响:A、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大增,同时水利工程建设跟不上实际需求。B、大规模的毁林开荒,植被破坏严重,水源涵养能力快速降低。 多方面原因, 主要是暖湿气流比较弱,水汽无法到达,不能形成降雨。 XX-4-11 20:28 紫色熏衣草娃娃|五级 去年雨季结束的早。我觉得根本原因还是全球气候异常,厄尔尼诺。 云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现在这个时段的降水主要应该是由西南季风带来的,但是现在西南季风的势力太弱,无法带来降水。暖湿气流比较弱,水汽无法到达,不能形成降雨。云南本身干湿两季分明,降水量在季节上分布不均匀。每年的 5 月至 10 月为雨季,而 11 月至次年 4 月为旱季。在旱季,每个月能下一两场小到中雨就算正常,如果一滴雨都不下,那就比较严重了。 从多方面来讲是以下几种: 一、西南地区多为高原地形,冬半年易长时间受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北部的干暖气流控制,天气晴朗,干燥、风速大、蒸发量大。由于不同年份冬、夏季风进退时间、强度和影响范围不同,致使降水量在年内和年际时空分布不均,这是造成云南省干旱灾害频发的根本原因。 二、地表起伏波动大,山地垂直变化明显,致使气候复杂多变,使部分地区受地形地貌影响,干旱灾害频发。 三、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从而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人多的地方水少,人少的地方水多) 四、西南地区主要为喀斯特地貌,地下多溶洞,地表水极易下渗,蓄水困难。 五、人类活动影响:A、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大增,同时水利工程建设跟不上实际需求。B、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