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住宅建筑采暖分户控制热表计量技术规范篇一: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 北京市标准 DBJ 01-605-XX (摘录) 前 言 根据京政发XX9 号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本市第四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的通告、京政发XX22 号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分解实施北京市控制大气污染第四阶段措施任务的通知,根据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和北京市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办公室批准的编制计划,在广泛调查研究,总结试点工程经验、并经暖通专业和供热专业专家深入论证的基础上,编制了新建筑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 。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和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批准为北京市标准。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供暖负荷计算;4.热源和室外系统设计;5.室内系统设计;6.户内系统设计;7.系统水力计算;8.热量计量装置。 本规程由北京市建筑设计标准化办公室负责具体解释。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北京市建筑设计标准化办公室(北京市二七剧场路东里新楼二层南段,邮编 100045) 主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标准化办公室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建设部建筑设计院 北京市新厦建筑设计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主要起草人:张锡虎 曹 越 万水娥 胡 萍 李娥飞 潘云钢 刘岚 世 王树铎1 室 内 系 统 设 计 一般要求 新建集中供暖住宅的室内系统,应按分户设置热量表的热计量方法进行设计。与此相应,宜采用共用立管的分户独立系统型式。 应设置一户一表。具有多种套型、且套型面积相差较大的住宅,根据水力平衡或管系统布置的需要,套型面积较大时一户也可多于一表。 室内供暖系统由供暖管道入口装置、各环路的供回水干管和各共用立管组成。 住宅内的公共用房和公用空间,应设置单独供暖系统和热量计量装置。 热水供暖系统最低点的工作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散热器供暖系统,应符合国家标准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关于竖向分区供暖的要求。 (2) 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应符合北京市标准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应用技术规程的规定。 (3) 空调供暖水系统,不宜超过。 系统最低点的工作压力超过条的供暖系统,应采用可靠和符合节能要求的方法进行竖向分区,并与热源系统和室外管网系统的设计协调一致。 供暖管道入口 在满足室内各环路水力平衡和总体热计量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建筑物的供暖管道入口数量。供暖管道的入口装置,除常规做法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供水管上设置过滤器。 (2) 设置热量计量装置或预留安装条件。 (3) 根据总体调节的需要,设置差压或流量自动调节装置。注:型供暖管道入口装置图式,可参见附录 E。 供暖管道入口装置的设置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无地下室的建筑,宜于室外管沟入口或楼梯间下部设置小室,小室净高应不低于,前部操作面净宽应不小于。室外管沟小室宜有防水和排水措施。 (2) 地下室的建筑,宜设置在地下室可锁闭的专用空间内,空间净高应不低于,前部操作面净宽应不小于。 水平干管和共用立管 供水和回水水平干管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供水及回水干管的环路应均匀布置。 (2) 各共用立管的负荷宜相近。 (3) 供水及回水干管应设置于住宅户外的室内设备层或半通行管沟内。当下部为公共用房时,允许设置于公共用房空间内,但应具备进行检修的条件。 共用立管的布置,应根据下列原则确定: (1) 符合住宅平面布置和户外公用空间的特点。 (2) 一对立管可以仅连接每层一个户内系统,也可连接每层一个以上的户内系统。同一对立管宜连接负荷相近的户内系统。(3) 除每层设置热媒集配装置连接各户的系统外,一对共用立管连接的户内系统,不宜多于 40 个。 共用立管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采取防止垂直失调的措施,宜采用下分式双管系统。 (2) 共用立管接向户内系统分支管上,应设置具有锁闭和调节功能的阀门。 (3) 共用立管宜设置在户外,并与锁闭调节阀门和户用热量表组合设置于可锁封的管井或小室内。 (4) 户用热量表设置于户内时,锁闭调节阀门和热量显示装置应在户外设置。 (5) 下分式双管立管的顶点,应设集气和排气装置,下部应设泄水装置。 注:有竖向压力分区的下分式共用立管图式,可参见附录 F。 户外公共空间的建筑设计,应为共用立管、阀门和户用热量表的合理设置提供条件。 供水及回水干管、共用立管,宜采用热镀锌钢管螺纹连接。 供回水干管和共用立管,至户内系统接点前,不论设置于任何空间,均应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加强保温。 2 户内系统设计 入户装置和管系布置 户内系统的入户装置,应符合以下要求:(1) 入户装置应包括供水管锁闭调节阀和回水管锁闭阀、户用热量表、设于热量表前的管道过滤器等构件。 (2) 入户装置各构件的设置位置,由设计确定。 当采用散热器供暖方式时,应根据建筑平面和层高、装饰标准和使用要求、管材和施工技术条件等因素,选择采用以下户内供暖管道布置方式: (1) 布置在本层顶板下,采用上分双管式系统。 (2) 布置在本层地面上或镶嵌在踢脚板内,采用下分双管式或水平串联单管跨越式系统。 (3)布置在本层地面下的垫层内,采用下分双管式、水平串联单管跨越式或放射双管式系统。 注:各种户内系统图式,可参见附录 G、H、I、J。 当采用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方式时,管道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北京市标准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应用技术规程的规定。 当采用冬季集中供暖和夏季独立冷源供冷相结合的分户空调系统时,户内供暖管道与空调水系统的连接,应方便供暖和供冷系统之间的切换,并确保切换时各户独立冷源系统的密闭性。 注:集中供暖与独立冷源结合的分户空调系统图式,可参见附录 K。 散热器及其布置 散热器的选用,应符合住宅设计规范关于“体型紧凑、便 篇二:新建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北京市标准 DBJ 01-605-XX (摘录) 前 言 根据京政发XX9 号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本市第四阶段控制大气污染措施的通告、京政发 XX22 号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分解实施北京市控制大气污染第四阶段措施任务的通知,根据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和北京市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办公室批准的编制计划,在广泛调查研究,总结试点工程经验、并经暖通专业和供热专业专家深入论证的基础上,编制了新建筑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 。由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和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批准为北京市标准。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供暖负荷计算;4.热源和室外系统设计;5.室内系统设计;6.户内系统设计;7.系统水力计算;8.热量计量装置。 本规程由北京市建筑设计标准化办公室负责具体解释。在实施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北京市建筑设计标准化办公室(北京市二七剧场路东里新楼二层南段,邮编 100045) 主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标准化办公室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参编单位:建设部建筑设计院 北京市新厦建筑设计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主要起草人:张锡虎 曹 越 万水娥 胡 萍 李娥飞 潘云钢 刘岚世 王树铎 新建筑集中供暖住宅分户热计量设计技术规程 1 室内系统设计 11 一般要求 111 新建集中供暖住宅的室内系统,应按分户设置热量表的热计量方法进行设计。与此相应,宜采用共用立管的分户独立系统型式。 112 应设置一户一表。具有多种套型、且套型面积相差较大的住宅,根据水力平衡或管系统布置的需要,套型面积较大时一户也可多于一表。 113 室内供暖系统由供暖管道入口装置、各环路的供回水干管和各共用立管组成。 114 住宅内的公共用房和公用空间,应设置单独供暖系统和热量计量装置。 115 热水供暖系统最低点的工作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散热器供暖系统,应符合国家标准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关于竖向分区供暖的要求。 (2) 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应符合北京市标准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应用技术规程的规定。 (3) 空调供暖水系统,不宜超过。 116 系统最低点的工作压力超过条的供暖系统,应采用可靠和符合节能要求的方法进行竖向分区,并与热源系统和室外管网系统的设计协调一致。 12 供暖管道入口 121 在满足室内各环路水力平衡和总体热计量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建筑物的供暖管道入口数量。 122 供暖管道的入口装置,除常规做法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供水管上设置过滤器。 (2) 设置热量计量装置或预留安装条件。 (3) 根据总体调节的需要,设置差压或流量自动调节装置。 注:型供暖管道入口装置图式,可参见附录 E。 123 供暖管道入口装置的设置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无地下室的建筑,宜于室外管沟入口或楼梯间下部设置小室,小室净高应不低于,前部操作面净宽应不小于。室外管沟小室宜有防水和排水措施。 (2) 地下室的建筑,宜设置在地下室可锁闭的专用空间内,空间净高应不低于,前部操作 面净宽应不小于。13 水平干管和共用立管 131 供水和回水水平干管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供水及回水干管的环路应均匀布置。 (2) 各共用立管的负荷宜相近。 (3) 供水及回水干管应设置于住宅户外的室内设备层或半通行管沟内。当下部为公共用房时,允许设置于公共用房空间内,但应具备进行检修的条件。 132 共用立管的布置,应根据下列原则确定: (1) 符合住宅平面布置和户外公用空间的特点。 (2) 一对立管可以仅连接每层一个户内系统,也可连接每层一个以上的户内系统。同一对立管宜连接负荷相近的户内系统。 (3) 除每层设置热媒集配装置连接各户的系统外,一对共用立管连接的户内系统,不宜多于 40 个。 133 共用立管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采取防止垂直失调的措施,宜采用下分式双管系统。 (2) 共用立管接向户内系统分支管上,应设置具有锁闭和调节功能的阀门。 (3) 共用立管宜设置在户外,并与锁闭调节阀门和户用热量表组合设置于可锁封的管井或小室内。 (4) 户用热量表设置于户内时,锁闭调节阀门和热量显示装置应在户外设置。 (5) 下分式双管立管的顶点,应设集气和排气装置,下部应设泄水装置。 注:有竖向压力分区的下分式共用立管图式,可参见附录 F。 134 户外公共空间的建筑设计,应为共用立管、阀门和户用热量表的合理设置提供条件。 135 供水及回水干管、共用立管,宜采用热镀锌钢管螺纹连接。 136 供回水干管和共用立管,至户内系统接点前,不论设置于任何空间,均应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加强保温。 2 户内系统设计 21 入户装置和管系布置 211 户内系统的入户装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 入户装置应包括供水管锁闭调节阀和回水管锁闭阀、户用热量表、设于热量表前的管道过滤器等构件。 (2) 入户装置各构件的设置位置,由设计确定。 212 当采用散热器供暖方式时,应根据建筑平面和层高、装饰标准和使用要求、管材和施工技术条件等因素,选择采用以下户内供暖管道 布置方式: (1) 布置在本层顶板下,采用上分双管式系统。 (2) 布置在本层地面上或镶嵌在踢脚板内,采用下分双管式或水平串联单管跨越式系统。 (3)布置在本层地面下的垫层内,采用下分双管式、水平串联单管跨越式或放射双管式系统。 注:各种户内系统图式,可参见附录 G、H、I、J。 213 当采用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方式时,管道系统的设计,应符合北京市标准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应用技术规程的规定。 214 当采用冬季集中供暖和夏季独立冷源供冷相结合的分户空调系统时,户内供暖管道与空调水系统的连接,应方便供暖和供冷系统之间的切换,并确保切换时各户独立冷源系统的密闭性。 注:集中供暖与独立冷源结合的分户空调系统图式,可参见附录 K。 22 散热器及其布置 221 散热器的选用,应符合住宅设计规范关于“体型紧凑、便于清扫、使用寿命不低于钢管的 型式“的要求。其中,应根据系统类型、热源和管网的运行管理条件等因素,权衡使用寿命。222 当采用铸铁散热器时,应对散热器内腔的清砂工艺,提出特殊要求并有可靠的质量控制措施。 223 散热器的布置,应符合以下原则: (1) 确保室内温度的均匀分布。 (2) 与室内设施和家具的布置协调。 (3) 尽可能缩短户内管系的长度。 23 室内温度的调节和控制 分户热计量的分户独立系统,应能确保居住者可自主实施分室温度的调节和控制。 散热器供暖系统的温度调节控制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双管式和放射双管式系统,每一组散热器上设置高阻手动调节阀或自力式两通恒温阀。 (2) 水平串联单管跨越式系统,每一组散热器上设置手动三通调节阀或自力式三通恒温阀。 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主要房间,应分别设置分支路。热媒集配装置的每一分支路,均应设置调节控制阀门。 当冬夏结合采用户式空调系统时,空调器的温控器应具备供冷或供暖的转换功能。 当共用供回水立管、锁闭阀门和户用热量表设置于户外时,宜在户内适当位置,设置具有防冻功能的手动或自力式总调节阀门。 所有调节阀,均应确保能灵活调节和在频繁调节条件下无外漏。 24 管道材质和敷设 241 户内供暖管道的明装配管,宜采用热镀锌钢管螺纹连接。埋设在地面垫层内或镶嵌在踢板内的管道,应根据系统工作压力、系统水质要求、材料供应条件、施工技术条件和投资费用等因素,选择采用以下塑料类管材:(1) 交联铝塑复合(XPAP)管。 (2) 聚丁烯(PB)管。 (3) 交联聚乙烯(PE-X)管。 (4) 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管。 242 塑料类管材的性能指标要求和选择计算,可参照北京市标准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应用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对散热器供暖系统使用条件分级的选择,应按不低于 5 级的要求。 243 系统中采用钢制散热器时,埋设在地面垫层内的管道,宜采用铝塑复合管,或采用有阻氧层的其它塑料类管材。 244 在垫层内埋设的管道,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除采用下分双管式系统连接散热器处的 PB 管和 PP-R 管可采用相同材质的专用连接件进行热熔接外,其它管材和所有管材在其它部位均不应设置连接配件。 (2) 无坡度敷设时,管中水流速不宜小于 m/s。 (3) 上部覆盖层的厚度和构造,应确保防止地面因热作用而开裂。 (4) 采取可靠的技术措施,防止地面二次装修时受到损坏。 (5) 放射双管式系统热媒集配装置处管道密集的部位,宜设置柔性套管等保温措施。245 在户内上部空间或沿地面明装的管道,应排列有序、布置紧凑,便于用建筑装饰包覆,不得阻挡通道和影响其它室内设施或家具的合理布置。 3 系统水力计算 31 室外系统 311 用户二次水侧室外管网最不利环路管道的比摩阻,宜不大于a/m,且其压力损失,宜不大于热源出口处总压差的。 312 与最不利环路并联的其它环路管道的比摩阻和压力损失,应根据水力平衡的原则确定。 313 应计算室外管网在每一建筑供暖人口的资用压差,以对照室内系统的总压力损失,正确选择 入口调节装置。32 室内系统和户内系统 321 室内系统和户内系统的总压力损失,应由下列各项构成: () 最不利户内系统的压力损失。 () 自该户人口起至建筑供暖入口止,室内系统的压力损失。 () 以上两项压力损失之和的 10。 322 室内系统和户内系统的比摩阻,应根据各并联环路之间水力平衡的要求,并对照建筑供暖入口的资用压差确定。 323 室内系统和户内系统各并联环路之间的计算压力损失相对差额,均应不大于。当条件所限不能达到时,应设置必要的调节构件。 324 各并联环路之间的水力平衡,应计及垂直共用立管的重力水头。重力水头值按设计供回水温度条件下重力水头值的计算。 325 户内系统包括锁闭调节阀门和户用热量表在内的计算压力损失,宜控制在30kPa 范围内。 注:塑料类管材的水力计算,可参见附录 L。 326 当户内采用水平串连单管跨越式系统时,应顺序计算温降,确定散热器数量。 4 热量计量装置 41 一般要求 411 住宅的分户热计量,应采用以热媒的焓差和质量流量在一定时间内的积分的直接测量方式。 412 由流量计、测温传感器和热量的积分计算显示器三部分组成的机电一体化仪表即热量表,与其它相关功能配件相组合,构成热量计量装置。 413 热量计量装置应区分为:户用热量表、建筑采暖人口热量表和热源热量表。 414 住宅分户热计量各种热量计量装置的分项精度、总体精度和其它技术要求,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在国家标准未正式发布前,宜参考采用相关国外先进标准。 415 国内研制开发的产品,应通过省级及以上鉴定。生产企业应有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国内外的各类产品,均应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认可的、省级及以上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并取得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 。 416 热量计量装置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 根据单一供暖还是供暖供冷兼用的不同使用要求,区别选用对应的热量表。 () 耐温性能应与安装位置热媒的最高工作温度相适应。 () 承压应不低于安装位置热媒工作压力的倍。 () 使用和安装条件与产品说明书要求一致。 42 户用热量表 421 应按系统设计流量对应热量表的额定流量,选择确定户用热量表的规格型号。 422 户用热量表的流量计及其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 宜采用机械式旋翼流量计,也可采用超声式流量计。 () 宜设置于供水管上。 () 额定流量下的水流阻力,宜水大于 25kPa。 () 在表前配置过滤器。 423 户用热量表的温度传感器及其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 应采用热量表制造厂配套供应的配对传感器。() 应选用直接插入管道的短探头或可将探头直接插入的球阀。 () 当需要设置于户内时,宜采用温度传感器内置式的一体化表。 424 户用热量表应采用内装电池,有效使用寿命应不低于五年。 43 建筑采暖入口热量表和热源热量表 431 宜按系统设计流量的 80%对应热量表的额定流量,选择确定建筑入口热量表和热源热量表的规格型号。432 建筑入口热量表和热源热量表的流量计及其设置,应符合下列原则: () 口径为 5065mm 时,宜采用机械式旋翼流量计。口径为 80150mm 时,宜采用超声式流量计,也可以采用机械式水平或垂直螺翼流量计。口径200mm 时,宜采用超声式流量计。 () 应设置于回水管上。 () 额定流量下的水流阻力,宜不大于 20kPa。 433 建筑入口热量表和热源热量表的配对温度传感器,应严格按照配套产品的安装使用要求设置。 434 建筑入口热量表宜采用内装电池,热源热量表可采用外接电源。 435 建筑入口热量表宜采用流量计和积分计算仪合为一体的整体式,热源热量表宜采用流量计和积分计算仪分离的组合式。 附录 A 集中设置换热器划分一、二次系统图式 附录 B 分散设置换热器划分一、二次系统图式 篇三:建设部 XX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XX) 建设部 XX供热计量技术规程 (JGJ173-XX) 供热计量技术规程 目 次 1 总则 2 术语 3 基本规定 4 热源和热力站热计量 41 计量方法 42 调节和控制 5 楼栋热计量 51 计量方法 52 调节和控制 6 分户热计量 61 一般规定 62 散热器热分配计法 63 户用热量表法 7 室内供暖系统 71 系统配置 72 系统调控 1 总 则 101 为了对集中供热系统热计量及其相应调控技术的应用加以规范,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和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 规程适用于民用建筑集中供热计量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节能改造。 103 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技术水平和工作基础等情况统筹考虑、科学论证,确定本地区的技术措施。 104 中供热计量系统的统计、施工和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 语 201 计量 heat metering 对集中供热系统的热源供热量、热用户的用热量进行的计量。 202 热计量系统 heat metering and controlling system for central heating system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量计量仪表及其相应的调节控制系统。 203 量结算点 heat settlement site 供热方和用热方之间通过热量表计量的热量值直接进行贸易结算的位置。 204 量计量装置 heat metering device 热量表以及对热量表的计量值进行分摊的、用以计量用户消费热量的仪表。 205 量测量装置 heat testing device 一般由流量传感器、计算器和配对温度传感器等部件组成,用于计量热源、热力站以及建筑物的供热量或用热量的仪表。 206 分户热计量 heat metering in consumers以住宅的户(套)为单位,以热量直接计量或热量分摊计量方式计算每户的供热量。热量直接计量方式是采用户用热量表直接结算的方法,对各独立核算用户计量热量。热量分摊计量方式是在楼栋热力入口处(或热力站)安装热量表计量总热量,再通过设置在住宅户内的测量记录装置,确定每个独力核算用户的用热量占总热量的比例,进而计算出用户的分摊热量,实现分户热计量。用户热分摊方法主要有散热器分配法、流量温度法、通断时间面积法和户用热量表法。 207 室温调控 indoor temperature controlling 通过设在供暖系统末端的调节装置,实现对室温的自动调节控制(可分户控温,有条件的可分室控温) 。 208 静态水力平衡阀 static hydraulic balancing valve 具有良好流量调节特性、开度显示和开展限定功能,可以在现场通过和阀体连接的专用仪表测量流经阀门流量的手动调节阀门,简称水力平衡阀或平衡阀。 209 自力式压差控制阀 self-operate differential pressure control valve 通过自力式动作,无需外界动力驱动,在某个压差范围内自动控制压差保持恒定的调节阀。 2010 自力式流量控制阀 self-operate flow limiter 通过自力式动作,无需外界动力驱动,在某个压差范围内自动控制流量保持恒定的调节阀。又叫流量限制阀(flow limiter) 。 2011 户间传热 heat transfer between apartments 同一栋建筑内相邻的不同供暖住户之间,因室温差异而引起的热量传递现象。 2012 供热量自动控制装置 automatic control device of heating load 安装在热源或热力位置,能够根据室外气候的变化,结合供热参数的反馈,通过相关设备的执行动作,实现对供热量自动调节控制的装置。 3 基 本 规 定 301 集中供热的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必须安装热量计量装置。 302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量结算点必须安装热量表。 303 设在热量结算点的热量表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法的规定检定。 304 既有民用建筑供热系统的热计量及节能技术改造应保证室内热舒适要求。 305 既有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改造应优先实行室外管网的水力平衡、热源的气候补偿和优化运行等系统节能技术,并通过热量表对节能改造效果加以考核和跟踪。306 热量表的设计、安装及调试应符合以下要求: 1 热量表应根据公称流量选型,并校核在设计流量下的压降。公称流量可按照设计流量的 80%确定。 2 热量表的流量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符合仪表安装要求,且宜安装在回水管上。 3 热量表安装位置应保证仪表正常工作要求,不应安装在有碍检修、易受机械损伤、有腐蚀和振动的位置。仪表安装前应将管道内部清扫干净。 4 热量表数据储存宜能够满足当地供暖季供暖天数的日常工作供热量的储存要求,且宜具备功能扩展的能力及数据远传功能。 5 热量表调试时,应设置存储参数和周期,内部时钟应校准一致。 307 散热器恒温控制阀、静态水力平衡阀、自力式流量控制阀、自力式压差控制阀和自力式温度调节阀等应具备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和技术监督部门出具的性能检测报告;其调节特性等指标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308 管网循环水应根据热量测量装置和散热器恒温控制阀的要求,采用相应的水处理方式,在非供暖期间,应对集中供热系统进行满水保养。 4 热源和热力站热计量 41 计 量 方 法411 热源和热力站的供热量应采用热量测量装置加以计量监测。 412 水水热力站的热量测量装置的流量传感器应安装在一次管网的回水管上。 413 热量测量装置应采用不间断电源供电。 414 热源或热力站的燃料消耗量、补水量、耗电量均应计量。循环水泵耗电量宜单独计算。 42 调节和控制 421 热量或热力必须安装供热量自动控制装置。422 供热量自动控制装置的室外温度传感器应放于通风、遮阳、不受热源干扰的位置。 423 变水量系统的一、二次循环水泵,应采用调速水泵。调速水泵的性能曲线宜为陡降型。循环水泵调速控制方式宜根据系统的规模和特性确定。 424 对用热规律不同的热用户,在供热系统中宜实行分时分区调节控制。 425 新建热力站宜采用小型的热力站或者混水站。 426 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宜在热力人口设置混水站或组装式热交换机组。 427 热力站宜采用分级水泵调控技术。 5 楼栋热计量 51 计 量 方 法 511 居住建筑应以楼栋为对象设置热量表。对建筑类型的相同、建设年代相近、围护结构做法相同、用户热分摊方式一致的若干栋建筑,也可确定一个共用的位置设置热量表。 512 公共建筑应在热力入口汉热力站设置热量表,并以此作为热量结算点。 513 新建建筑的热量表应设置在专用表计小室中;既有建筑的热量表计算器宜就近安装在建筑物内。 514 专用表计小室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有地下室的建筑,宜设置的地下室的专用空间内,空间净高不应低于,前操作净距离不应小于。 2 无地下室的建筑,宜于楼梯间下部设置小室,操作面净高不应低于,前操作面净距离不应小于。 515 楼栋热计量的热量表宜选用超声波或电磁式热量表。 (来自: 小龙 文档 网:住宅建筑采暖分户控制热表计量技术规范)52 调节和控制 521 集中供热工程设计必须进行水力平衡计算,工程竣工验收必须进行水力平衡检测。 522 集中供热系统中,建筑物热力入口应安装静态水力平衡阀,并应对系统进行水力平衡调试。 523 当室内供暖系统为变流量系统时,不应设自力式流量控制阀,是否设置自力式压差控制阀应通过计算热力入口的压差变化幅度确定。 524 静态水力平衡阀或自力式控制阀的规格应按热媒设计流量、工作压力及阀门允许应降等参数经计算确定;其安装位置应保证阀门前后有足够的直管段,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阀门前直管段长度不应小于 5 倍管径,阀门后直管段不应小于 2 倍管径。 525 供热系统进行热计量改造时,应对系统的水力工况进行校核。当热力入口资用压差不能满足既有供暖系统要求时,应采取提高管网循环泵扬程或增设局部加压泵等补偿措施,以满足室内系统资用压差的需要。 6 分户热计量 61 一 般 规 定 611 在楼栋或者热力站安装热量表作为热量结算点时,分户热计量应采取用户热分摊的方法确定(通断时间面积法) ;在每户安装户用热量表作为热量结算点时,可直接进行分户热计量。 612 应根据建筑类别、室内供暖系统形式、经济发展水平,结合当地实践经验及供热管理方式,合理地选择计量方法,实施分户热计量。分户热计量可采用楼栋计量用户热分摊的方法(通断时间面积法) ,对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团队成员绩效评估与激励方案模板
- (正式版)DB15∕T 3365-2024 《农村牧区户用卫生厕所建设技术规范》
- 智慧家庭服务承诺书(9篇)
- 登高古诗考试题及答案
- (正式版)DB15∕T 3271-2023 《北沙参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 环保话题的探讨议论文关于环境保护的观点6篇
- 外科副高级护理考试题库及答案
- 急救护理学一考通题库及答案
- 环境安全管理标准及措施记录表环境风险管控工具书
- 大学德治考试题及答案
- 假如我变成了班主任课件
- 首尔之春影视解读
- 医院病区突然停电应急处置
- 2025年移动云考试题库
- 桥隧工程培训频课件
- 幼儿园教师防恐防暴安全知识培训
- 1.2位置 位移(教学课件) 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第一册
- 浅谈机关干部身心健康
- (2025)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竞赛必刷题库附含参考答案
- 江苏省淮安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解析)
- 小学生拖地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