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追思会致辞 -_第1页
母亲追思会致辞 -_第2页
母亲追思会致辞 -_第3页
母亲追思会致辞 -_第4页
母亲追思会致辞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母亲追思会致辞 母亲追思会致辞 各位领导,各位亲朋好友, 非常感谢实验小学的领导主持今天的追思会, 也非常感谢各位亲朋好友前来向我们的母亲致意。 母亲的去世非常突然。虽然我们在过去的一个 月里已经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但是真到了和生我 养我,与我们生活了近 70 年的母亲说告别,并亲 眼看着生命一点一点地离开她身体的时刻,这种锥 心之痛依然无法用言语表达。 在母亲病危的这几天里,我常常想起很小时候 的一幕场景。那时我应该是 3 岁或三岁不到。当时 父亲常常因为医院工作晚上经常不在家。母亲也常 常在晚饭后回学校备课。家中只有我和姐姐两个人。 我想我还不很懂事。经常会哭闹要找母亲,让我姐 姐也没有办法。在我的印象中,不止一次,姐姐会 带着哭闹的我,两个人牵着手,在夜色中走到学校 去找母亲。那时候,母亲就是我生活的全部和依赖。 长大以后,我很少流泪。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 我也总能冷静地度过。这次在我母亲住院后当夜, 我回到父亲的住处,准备用一个平静的方式让他有 一个思想准备。但是我刚刚开口,一种深深的悲哀 像潮水一般地包围过来,我竟然无可控制地大哭起 来,像一个小孩子那样的大哭起来。一直哭了很久。 反而是父亲在一边安慰我。 我不知道当时为什么会这样失控。但是我知道。 在我三岁的时候,无论我哭还是不哭,母亲总是要 回来的。而这一次,不管我们如何痛哭,她,真的 是要离开我们了,永远地离开我们了。 时光就像母亲家门口那运河的水,无情地从我 们身边流过。而两天前,它的一朵浪花永远地带走 了我的母亲和她那美丽的笑容。 老舍曾经这样说:“人,活到八九十岁,有母 亲在,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 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 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而我们现在就成了无根 的花,我们的心也将永远难以安定。 我的母亲是以 95 岁的高寿而终,也可以说是 无疾而终。按照中国人的习惯。这是一个值得庆贺 的人生。是一个几近完美的人生。我们想利用这样 一个时刻和大家一起来回顾母亲人生中的一些浪花。 我们的母亲 1922 年出生于唐闸镇河东街通吕 运河旁。由于家庭环境的因素,她有幸成为很早接 受现代文化教育的中国女性之一。母亲的一生很平 凡,但并不平常。她在很年轻时就遭遇到日本侵华 战争,并曾经投身于抗日斗争中去。解放后,从 50 年代的各类运动,到文革十年。她的青年和中 年一直是在各种动荡中度过的。等到文革结束,家 里开始有了相对平稳和富裕的生活时,母亲已经是 五十开外的人了。感谢上天赐予她的长寿,在这之 后,她和我们又一起共度了 40 多年的快乐时光。 熟悉我母亲的人都知道,她的性格非常直爽, 也是一个工作狂。她最后从实小退下来时,已经是 84 岁的高龄。无论是当老师的时候,或者是退休 后承担学校其他工作,她从来都是一丝不苟,认真 负责。很多同学告诉我,母亲是一个非常严格的老 师。但同时我们也记得在经济困难的那些年代,她 会把一些学习赶不上的同学课后带到家里补习。如 果补习晚了还负责给他们做饭。这样的事情在今天 也许不难,但是在食品匮乏的 60 年代是非常不容 易的。这也难怪很多学生至今依然记得我母亲。而 母亲在退休后最高兴的一件事就是走在街上被某一 个当年的学生认出来。母亲一生以作为人民教师为 荣。即使在她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她依然向阿姨自 我介绍:我是个人民教师。 对我个人来说,在 89-90 年间,她和父亲到澳 大利亚来看我们的那些日子是我回忆中最快乐的时 刻之一。那是我母亲一生中唯一一次出国。但她对 于参观旅游并没有很大兴趣,而总在想有什么可帮 我们的。除了给我们烧饭做菜外,她真的做了一件 大事,就是把小学 1-6 年级的数学编成了一个速学 本,在短短几个月中居然全部教会了我当时二年级 的女儿。我虽然因为工作忙,没有参加一起学习。 但是从我父亲当时的日记来看,祖孙之间教学非常 融洽。我女儿在大学里选修的一门主课就是理论物 理。而我总觉得她对数学的喜爱是从我母亲那里遗 传下来的。 我母亲身前也很喜欢音乐和唱歌。我们从小就 听到她一边工作,一边哼唱一些她当年的流行歌曲。 今天大家可能注意到,我们并没有按惯例播放哀乐, 而是播放了母亲生前喜欢的一首歌。这首歌原本是 一首美国歌曲。它的名字叫“ DreamingofHomeand mother“(梦到家和母亲) 。歌中唱到,当我合 上眼睛,就看到我的母亲,听到她的声音,感受到 她的触摸。这首歌经著名文学家李叔同的改编,成 为家喻户晓的歌曲“送别” 。在今天这个场合下, 无论是“梦到家和母亲”还是“送别”都表达了我 们现在的心情。 母亲,愿你在歌声里,一路走好。 母亲追思会致辞 各位领导,各位亲朋好友, 非常感谢实验小学的领导主持今天的追思会, 也非常感谢各位亲朋好友前来向我们的母亲致意。 母亲的去世非常突然。虽然我们在过去的一个 月里已经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但是真到了和生我 养我,与我们生活了近 70 年的母亲说告别,并亲 眼看着生命一点一点地离开她身体的时刻,这种锥 心之痛依然无法用言语表达。 在母亲病危的这几天里,我常常想起很小时候 的一幕场景。那时我应该是 3 岁或三岁不到。当时 父亲常常因为医院工作晚上经常不在家。母亲也常 常在晚饭后回学校备课。家中只有我和姐姐两个人。 我想我还不很懂事。经常会哭闹要找母亲,让我姐 姐也没有办法。在我的印象中,不止一次,姐姐会 带着哭闹的我,两个人牵着手,在夜色中走到学校 去找母亲。那时候,母亲就是我生活的全部和依赖。 长大以后,我很少流泪。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 我也总能冷静地度过。这次在我母亲住院后当夜, 我回到父亲的住处,准备用一个平静的方式让他有 一个思想准备。但是我刚刚开口,一种深深的悲哀 像潮水一般地包围过来,我竟然无可控制地大哭起 来,像一个小孩子那样的大哭起来。一直哭了很久。 反而是父亲在一边安慰我。 我不知道当时为什么会这样失控。但是我知道。 在我三岁的时候,无论我哭还是不哭,母亲总是要 回来的。而这一次,不管我们如何痛哭,她,真的 是要离开我们了,永远地离开我们了。 时光就像母亲家门口那运河的水,无情地从我 们身边流过。而两天前,它的一朵浪花永远地带走 了我的母亲和她那美丽的笑容。 老舍曾经这样说:“人,活到八九十岁,有母 亲在,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 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 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而我们现在就成了无根 的花,我们的心也将永远难以安定。 我的母亲是以 95 岁的高寿而终,也可以说是 无疾而终。按照中国人的习惯。这是一个值得庆贺 的人生。是一个几近完美的人生。我们想利用这样 一个时刻和大家一起来回顾母亲人生中的一些浪花。 我们的母亲 1922 年出生于唐闸镇河东街通吕 运河旁。由于家庭环境的因素,她有幸成为很早接 受现代文化教育的中国女性之一。母亲的一生很平 凡,但并不平常。她在很年轻时就遭遇到日本侵华 战争,并曾经投身于抗日斗争中去。解放后,从 50 年代的各类运动,到文革十年。她的青年和中 年一直是在各种动荡中度过的。等到文革结束,家 里开始有了相对平稳和富裕的生活时,母亲已经是 五十开外的人了。感谢上天赐予她的长寿,在这之 后,她和我们又一起共度了 40 多年的快乐时光。 熟悉我母亲的人都知道,她的性格非常直爽, 也是一个工作狂。她最后从实小退下来时,已经是 84 岁的高龄。无论是当老师的时候,或者是退休 后承担学校其他工作,她从来都是一丝不苟,认真 负责。很多同学告诉我,母亲是一个非常严格的老 师。但同时我们也记得在经济困难的那些年代,她 会把一些学习赶不上的同学课后带到家里补习。如 果补习晚了还负责给他们做饭。这样的事情在今天 也许不难,但是在食品匮乏的 60 年代是非常不容 易的。这也难怪很多学生至今依然记得我母亲。而 母亲在退休后最高兴的一件事就是走在街上被某一 个当年的学生认出来。母亲一生以作为人民教师为 荣。即使在她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她依然向阿姨自 我介绍:我是个人民教师。 对我个人来说,在 89-90 年间,她和父亲到澳 大利亚来看我们的那些日子是我回忆中最快乐的时 刻之一。那是我母亲一生中唯一一次出国。但她对 于参观旅游并没有很大兴趣,而总在想有什么可帮 我们的。除了给我们烧饭做菜外,她真的做了一件 大事,就是把小学 1-6 年级的数学编成了一个速学 本,在短短几个月中居然全部教会了我当时二年级 的女儿。我虽然因为工作忙,没有参加一起学习。 但是从我父亲当时的日记来看,祖孙之间教学非常 融洽。我女儿在大学里选修的一门主课就是理论物 理。而我总觉得她对数学的喜爱是从我母亲那里遗 传下来的。 我母亲身前也很喜欢音乐和唱歌。我们从小就 听到她一边工作,一边哼唱一些她当年的流行歌曲。 今天大家可能注意到,我们并没有按惯例播放哀乐, 而是播放了母亲生前喜欢的一首歌。这首歌原本是 一首美国歌曲。它的名字叫“ DreamingofHomeand mother“(梦到家和母亲) 。歌中唱到,当我合 上眼睛,就看到我的母亲,听到她的声音,感受到 她的触摸。这首歌经著名文学家李叔同的改编,成 为家喻户晓的歌曲“送别” 。在今天这个场合下, 无论是“梦到家和母亲”还是“送别”都表达了我 们现在的心情。 母亲,愿你在歌声里,一路走好。 母亲追思会致辞 各位领导,各位亲朋好友, 非常感谢实验小学的领导主持今天的追思会, 也非常感谢各位亲朋好友前来向我们的母亲致意。 母亲的去世非常突然。虽然我们在过去的一个 月里已经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但是真到了和生我 养我,与我们生活了近 70 年的母亲说告别,并亲 眼看着生命一点一点地离开她身体的时刻,这种锥 心之痛依然无法用言语表达。 在母亲病危的这几天里,我常常想起很小时候 的一幕场景。那时我应该是 3 岁或三岁不到。当时 父亲常常因为医院工作晚上经常不在家。母亲也常 常在晚饭后回学校备课。家中只有我和姐姐两个人。 我想我还不很懂事。经常会哭闹要找母亲,让我姐 姐也没有办法。在我的印象中,不止一次,姐姐会 带着哭闹的我,两个人牵着手,在夜色中走到学校 去找母亲。那时候,母亲就是我生活的全部和依赖。 长大以后,我很少流泪。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 我也总能冷静地度过。这次在我母亲住院后当夜, 我回到父亲的住处,准备用一个平静的方式让他有 一个思想准备。但是我刚刚开口,一种深深的悲哀 像潮水一般地包围过来,我竟然无可控制地大哭起 来,像一个小孩子那样的大哭起来。一直哭了很久。 反而是父亲在一边安慰我。 我不知道当时为什么会这样失控。但是我知道。 在我三岁的时候,无论我哭还是不哭,母亲总是要 回来的。而这一次,不管我们如何痛哭,她,真的 是要离开我们了,永远地离开我们了。 时光就像母亲家门口那运河的水,无情地从我 们身边流过。而两天前,它的一朵浪花永远地带走 了我的母亲和她那美丽的笑容。 老舍曾经这样说:“人,活到八九十岁,有母 亲在,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 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 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而我们现在就成了无根 的花,我们的心也将永远难以安定。 我的母亲是以 95 岁的高寿而终,也可以说是 无疾而终。按照中国人的习惯。这是一个值得庆贺 的人生。是一个几近完美的人生。我们想利用这样 一个时刻和大家一起来回顾母亲人生中的一些浪花。 我们的母亲 1922 年出生于唐闸镇河东街通吕 运河旁。由于家庭环境的因素,她有幸成为很早接 受现代文化教育的中国女性之一。母亲的一生很平 凡,但并不平常。她在很年轻时就遭遇到日本侵华 战争,并曾经投身于抗日斗争中去。解放后,从 50 年代的各类运动,到文革十年。她的青年和中 年一直是在各种动荡中度过的。等到文革结束,家 里开始有了相对平稳和富裕的生活时,母亲已经是 五十开外的人了。感谢上天赐予她的长寿,在这之 后,她和我们又一起共度了 40 多年的快乐时光。 熟悉我母亲的人都知道,她的性格非常直爽, 也是一个工作狂。她最后从实小退下来时,已经是 84 岁的高龄。无论是当老师的时候,或者是退休 后承担学校其他工作,她从来都是一丝不苟,认真 负责。很多同学告诉我,母亲是一个非常严格的老 师。但同时我们也记得在经济困难的那些年代,她 会把一些学习赶不上的同学课后带到家里补习。如 果补习晚了还负责给他们做饭。这样的事情在今天 也许不难,但是在食品匮乏的 60 年代是非常不容 易的。这也难怪很多学生至今依然记得我母亲。而 母亲在退休后最高兴的一件事就是走在街上被某一 个当年的学生认出来。母亲一生以作为人民教师为 荣。即使在她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她依然向阿姨自 我介绍:我是个人民教师。 对我个人来说,在 89-90 年间,她和父亲到澳 大利亚来看我们的那些日子是我回忆中最快乐的时 刻之一。那是我母亲一生中唯一一次出国。但她对 于参观旅游并没有很大兴趣,而总在想有什么可帮 我们的。除了给我们烧饭做菜外,她真的做了一件 大事,就是把小学 1-6 年级的数学编成了一个速学 本,在短短几个月中居然全部教会了我当时二年级 的女儿。我虽然因为工作忙,没有参加一起学习。 但是从我父亲当时的日记来看,祖孙之间教学非常 融洽。我女儿在大学里选修的一门主课就是理论物 理。而我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