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_2_第1页
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_2_第2页
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_2_第3页
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_2_第4页
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_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村内物产丰富,土地肥沃,交通便捷,优势突 出。种养业以牲猪规模养殖、优质棉、精品蒜、甘 蔗及时令蔬菜为主。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二 三产业来势迅猛,20*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 450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7500 元,多次受 到上级表彰。XX-20*年连续多年被宜昌市、枝江 市评为“先进单位” 、 “文明村”和“五好基层党组 织” 。 自 20*年以来,沈家店村作为全市 12 个新农 村建设示范村之一,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对口帮扶 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 20 字 目标,采取统一规划、分年实施的办法,大力兴办 村级公益事业,着力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医 疗卫生条件。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 成效。 一、坚持调优产业结构,着力增加农民收入 我们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兴村富民的根本, 配合上级的举措到项目,组织村组干部深入农户, 认真分析农户收入的结构比例,完善农民增收台帐,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细化农户增收措施。 (一)调优农业产业种植结构。结合我村实际, 围绕市场经济,大力引导农户调优种植结构。目前, 全村已形成原 1-2 小组发展优质棉,原 3-4 小组发 展优良品种梨,原 5-6 小组发展甘蔗种植,原 7-8 小组发展精品蒜,原 9、11 小组发展牲猪规模养殖, 原 12 小组主营劳务收入,原 10 小组及集镇周边农 户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的产业结构。 (二)提高工资性收入。通过加大劳务输出宣 传和技能培训,通过劳务中介和就地消化等多种方 式,大力倡导农民自主创业,解决农民务工难题, 目前全村常年在外务工人数达到 452 人,年实现劳 务经济收入 1000 万元以上。 (三)保证转移性收入。认真落实小额贷款、 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各项扶助政策措 施,保证了农民的转移性收入,提高了农户的生产 积极性。 二、高标准进行村级规范化建设,为村民服好 务 (一)调优配强村“两委”班子。20*年第八 届村“两委”换届选举后,新一届村“两委”班子 成员 4 人,专职组长 2 人,平均年龄在 40 岁以下, 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2 人,高中及中专以上文化 程度 3 人,村“两委”班子成员个人素质及工作能 力有了很大提高。 (二)20*年至 20*年通过三年时间,村委 会投资 10 万多元对村级办公场所进行了规范化建 设。村建成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设立了便民服务 室、党员活动室、青年民兵之家、电教室、图书室、 阅览室和综合档案室及广播室。村便民服务室配备 了办公电脑 1 台,制订了村干部值班制度,每天安 排一名村干部值班,方便村民办事;村电教活动室 配有投影电教设备 1 台,并连上了全国远程教育网 络,每个月组织党员及青年种养户进行四次党的政 策及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每次 1 个小时以上; 村图书室配有种养技术藏书 3000 册以上;村阅览 室配有桌椅 20 套,随时供村民进行书籍阅读和借 阅;村广播室配有 500w 有线广播和无线调频广播 设备各 1 套,每天早、中、晚三次,每次 1 个小时 进行新闻及市场信息、种养技术广播;村档案室设 档案专柜,对全村 1956 年至今的所有村级档案进 行规范建档,并经枝江市档案局检查验收通过。 三、大力兴办村级公益事业,着力改善村民生 产生活条件 自 20*年以来,村委会通过多方争取资金, 大力兴办村级公益事业,着力改善村民生产生活和 医疗卫生条件,加快了我村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自 20*年至 20*年,村委会多方筹集 资金 130 多万元,对全村通村公路进行全部硬化建 设,解决了村民行路难题。 (二)村级筹资 32 万元对全村自来水进行全 面改造,使全村 100%农户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 水。 (三)投资 6 万多元对村卫生室进行更新改造, 建成了高标准的村级卫生室。 (四)村成立了由 18 人组成的女子腰鼓队, 定期开展活动,丰富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 (五)20*年投资 6 万多元对全村农田“三沟” 利用机械清理,彻底解决了农田排涝问题。 (六)20*年采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方法, 投资 8 万多元对全村农田生产作业道进行整修恢复 建设,解决了农田机耕机收作业问题。 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将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 在点上深化,在面上延伸,突出特色,统筹兼顾,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促进村民增收。 村内物产丰富,土地肥沃,交通便捷,优势突 出。种养业以牲猪规模养殖、优质棉、精品蒜、甘 蔗及时令蔬菜为主。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二 三产业来势迅猛,20*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 450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7500 元,多次受 到上级表彰。XX-20*年连续多年被宜昌市、枝江 市评为“先进单位” 、 “文明村”和“五好基层党组 织” 。 自 20*年以来,沈家店村作为全市 12 个新农 村建设示范村之一,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对口帮扶 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 20 字 目标,采取统一规划、分年实施的办法,大力兴办 村级公益事业,着力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医 疗卫生条件。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 成效。 一、坚持调优产业结构,着力增加农民收入 我们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兴村富民的根本, 配合上级的举措到项目,组织村组干部深入农户, 认真分析农户收入的结构比例,完善农民增收台帐,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细化农户增收措施。 (一)调优农业产业种植结构。结合我村实际, 围绕市场经济,大力引导农户调优种植结构。目前, 全村已形成原 1-2 小组发展优质棉,原 3-4 小组发 展优良品种梨,原 5-6 小组发展甘蔗种植,原 7-8 小组发展精品蒜,原 9、11 小组发展牲猪规模养殖, 原 12 小组主营劳务收入,原 10 小组及集镇周边农 户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的产业结构。 (二)提高工资性收入。通过加大劳务输出宣 传和技能培训,通过劳务中介和就地消化等多种方 式,大力倡导农民自主创业,解决农民务工难题, 目前全村常年在外务工人数达到 452 人,年实现劳 务经济收入 1000 万元以上。 (三)保证转移性收入。认真落实小额贷款、 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各项扶助政策措 施,保证了农民的转移性收入,提高了农户的生产 积极性。 二、高标准进行村级规范化建设,为村民服好 务 (一)调优配强村“两委”班子。20*年第八 届村“两委”换届选举后,新一届村“两委”班子 成员 4 人,专职组长 2 人,平均年龄在 40 岁以下, 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2 人,高中及中专以上文化 程度 3 人,村“两委”班子成员个人素质及工作能 力有了很大提高。 (二)20*年至 20*年通过三年时间,村委 会投资 10 万多元对村级办公场所进行了规范化建 设。村建成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设立了便民服务 室、党员活动室、青年民兵之家、电教室、图书室、 阅览室和综合档案室及广播室。村便民服务室配备 了办公电脑 1 台,制订了村干部值班制度,每天安 排一名村干部值班,方便村民办事;村电教活动室 配有投影电教设备 1 台,并连上了全国远程教育网 络,每个月组织党员及青年种养户进行四次党的政 策及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每次 1 个小时以上; 村图书室配有种养技术藏书 3000 册以上;村阅览 室配有桌椅 20 套,随时供村民进行书籍阅读和借 阅;村广播室配有 500w 有线广播和无线调频广播 设备各 1 套,每天早、中、晚三次,每次 1 个小时 进行新闻及市场信息、种养技术广播;村档案室设 档案专柜,对全村 1956 年至今的所有村级档案进 行规范建档,并经枝江市档案局检查验收通过。 三、大力兴办村级公益事业,着力改善村民生 产生活条件 自 20*年以来,村委会通过多方争取资金, 大力兴办村级公益事业,着力改善村民生产生活和 医疗卫生条件,加快了我村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自 20*年至 20*年,村委会多方筹集 资金 130 多万元,对全村通村公路进行全部硬化建 设,解决了村民行路难题。 (二)村级筹资 32 万元对全村自来水进行全 面改造,使全村 100%农户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 水。 (三)投资 6 万多元对村卫生室进行更新改造, 建成了高标准的村级卫生室。 (四)村成立了由 18 人组成的女子腰鼓队, 定期开展活动,丰富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 (五)20*年投资 6 万多元对全村农田“三沟” 利用机械清理,彻底解决了农田排涝问题。 (六)20*年采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方法, 投资 8 万多元对全村农田生产作业道进行整修恢复 建设,解决了农田机耕机收作业问题。 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将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 在点上深化,在面上延伸,突出特色,统筹兼顾,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促进村民增收。 村内物产丰富,土地肥沃,交通便捷,优势突 出。种养业以牲猪规模养殖、优质棉、精品蒜、甘 蔗及时令蔬菜为主。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二 三产业来势迅猛,20*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 450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7500 元,多次受 到上级表彰。XX-20*年连续多年被宜昌市、枝江 市评为“先进单位” 、 “文明村”和“五好基层党组 织” 。 自 20*年以来,沈家店村作为全市 12 个新农 村建设示范村之一,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对口帮扶 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 20 字 目标,采取统一规划、分年实施的办法,大力兴办 村级公益事业,着力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医 疗卫生条件。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 成效。 一、坚持调优产业结构,着力增加农民收入 我们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兴村富民的根本, 配合上级的举措到项目,组织村组干部深入农户, 认真分析农户收入的结构比例,完善农民增收台帐,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细化农户增收措施。 (一)调优农业产业种植结构。结合我村实际, 围绕市场经济,大力引导农户调优种植结构。目前, 全村已形成原 1-2 小组发展优质棉,原 3-4 小组发 展优良品种梨,原 5-6 小组发展甘蔗种植,原 7-8 小组发展精品蒜,原 9、11 小组发展牲猪规模养殖, 原 12 小组主营劳务收入,原 10 小组及集镇周边农 户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的产业结构。 (二)提高工资性收入。通过加大劳务输出宣 传和技能培训,通过劳务中介和就地消化等多种方 式,大力倡导农民自主创业,解决农民务工难题, 目前全村常年在外务工人数达到 452 人,年实现劳 务经济收入 1000 万元以上。 (三)保证转移性收入。认真落实小额贷款、 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各项扶助政策措 施,保证了农民的转移性收入,提高了农户的生产 积极性。 二、高标准进行村级规范化建设,为村民服好 务 (一)调优配强村“两委”班子。20*年第八 届村“两委”换届选举后,新一届村“两委”班子 成员 4 人,专职组长 2 人,平均年龄在 40 岁以下, 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2 人,高中及中专以上文化 程度 3 人,村“两委”班子成员个人素质及工作能 力有了很大提高。 (二)20*年至 20*年通过三年时间,村委 会投资 10 万多元对村级办公场所进行了规范化建 设。村建成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设立了便民服务 室、党员活动室、青年民兵之家、电教室、图书室、 阅览室和综合档案室及广播室。村便民服务室配备 了办公电脑 1 台,制订了村干部值班制度,每天安 排一名村干部值班,方便村民办事;村电教活动室 配有投影电教设备 1 台,并连上了全国远程教育网 络,每个月组织党员及青年种养户进行四次党的政 策及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每次 1 个小时以上; 村图书室配有种养技术藏书 3000 册以上;村阅览 室配有桌椅 20 套,随时供村民进行书籍阅读和借 阅;村广播室配有 500w 有线广播和无线调频广播 设备各 1 套,每天早、中、晚三次,每次 1 个小时 进行新闻及市场信息、种养技术广播;村档案室设 档案专柜,对全村 1956 年至今的所有村级档案进 行规范建档,并经枝江市档案局检查验收通过。 三、大力兴办村级公益事业,着力改善村民生 产生活条件 自 20*年以来,村委会通过多方争取资金, 大力兴办村级公益事业,着力改善村民生产生活和 医疗卫生条件,加快了我村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自 20*年至 20*年,村委会多方筹集 资金 130 多万元,对全村通村公路进行全部硬化建 设,解决了村民行路难题。 (二)村级筹资 32 万元对全村自来水进行全 面改造,使全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