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性腹泻ppt课件_第1页
腹泻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性腹泻ppt课件_第2页
腹泻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性腹泻ppt课件_第3页
腹泻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性腹泻ppt课件_第4页
腹泻推拿治疗小儿伤食性腹泻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推拿治疗伤食性婴幼儿腹泻推拿治疗伤食性婴幼儿腹泻 1 一、伤食型婴幼儿泄泻概念一、伤食型婴幼儿泄泻概念 婴幼儿泄泻,又称小儿消化不良,是两岁以下小婴幼儿泄泻,又称小儿消化不良,是两岁以下小 儿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其原因多由饮食不当儿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其原因多由饮食不当 ,如突然改变饮食,饮食过饱,或先天脾胃不足,如突然改变饮食,饮食过饱,或先天脾胃不足 ,运化功能失调所致。,运化功能失调所致。 应用推拿应用推拿 补虚泻实,动静结合,刚柔相济补虚泻实,动静结合,刚柔相济 的手法的手法 作用于体表穴位,传至于内的循经治病法。手法作用于体表穴位,传至于内的循经治病法。手法 简单,穴位少,疗程短,易于掌握,易于推广。简单,穴位少,疗程短,易于掌握,易于推广。 解决小儿喂药难和药物副作用的问题,深受广大解决小儿喂药难和药物副作用的问题,深受广大 患儿欢迎。患儿欢迎。 本法使用方便,且疗程短,一般本法使用方便,且疗程短,一般 3天治愈,有的天治愈,有的 1 2次治愈,切无任何副作用,如规范推广此次治愈,切无任何副作用,如规范推广此 法,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法,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二、推拿的作用机理是借助于多种手法的二、推拿的作用机理是借助于多种手法的 物理刺激,使作用后引起生物物理和生物物理刺激,使作用后引起生物物理和生物 化学的变化,这种变化通过神经反射与体化学的变化,这种变化通过神经反射与体 温调节来调整机体内部各种组织器官的机温调节来调整机体内部各种组织器官的机 能使人体经络得以疏通,阴阳得以相对平能使人体经络得以疏通,阴阳得以相对平 衡,营卫调和适宜,气血周流如常,胃肠衡,营卫调和适宜,气血周流如常,胃肠 功能恢复正常,机体免疫能力提高,从而功能恢复正常,机体免疫能力提高,从而 达到治疗泄泻的目的达到治疗泄泻的目的 。尤其是伤食型泄泻。尤其是伤食型泄泻 在儿科最常见,推拿效果也最好。在儿科最常见,推拿效果也最好。 3 我们所选八卦穴具有通达上下,调节气机我们所选八卦穴具有通达上下,调节气机 ,清胃穴主以和胃消食导滞为先,为伤食,清胃穴主以和胃消食导滞为先,为伤食 型要穴;补脾、足三里穴以健脾益气,运型要穴;补脾、足三里穴以健脾益气,运 化水湿,以解泄泻之源;补大肠以固肠涩化水湿,以解泄泻之源;补大肠以固肠涩 便建功;运土入水、利小便起分清降浊,便建功;运土入水、利小便起分清降浊, 利小便实大便之意;顺揉长强,推上七节利小便实大便之意;顺揉长强,推上七节 骨、推上承山,揉止泻灵有升提止泻之功骨、推上承山,揉止泻灵有升提止泻之功 。 4 操作方法操作方法 常用穴位及手法:常用穴位及手法: 顺运八卦顺运八卦 150次,清胃次,清胃 300次,补脾次,补脾 300次次 ,补大肠,补大肠 300次,运土入水次,运土入水 100次,利小便次,利小便 200次,顺揉长强次,顺揉长强 200次,推上七节骨次,推上七节骨 500 次,揉足三里次,揉足三里 200次,推上承山次,推上承山 100次,推次,推 揉止泻灵揉止泻灵 200次。次。 5 6 7 8 三、常用操作手法三、常用操作手法 1、推法、推法 所谓推法即用手向前推动的方法。推法又分所谓推法即用手向前推动的方法。推法又分 拇指直推法、拇指直推法、 食中指直推法、一指禅直推法、旋推法、合推法、分推法食中指直推法、一指禅直推法、旋推法、合推法、分推法 、掌推法,、掌推法, 常用的是直推法。常用的是直推法。 直推法:直推法: 我们以患儿左手为例(以下同),医者左手握患我们以患儿左手为例(以下同),医者左手握患 儿左手,用右手大拇指或食中两指并拢的掌面,在选定的儿左手,用右手大拇指或食中两指并拢的掌面,在选定的 部位或穴位上做直线推动称为直推法。部位或穴位上做直线推动称为直推法。 直推法分类直推法分类 直推法又分为补推法、泻推法、平补平泻法。补法是由指直推法又分为补推法、泻推法、平补平泻法。补法是由指 端推向指根(向心性推)。泻法是由指根推到指端(离心端推向指根(向心性推)。泻法是由指根推到指端(离心 性推)。平补平泻法是从指根推到指端,再从指端推到指性推)。平补平泻法是从指根推到指端,再从指端推到指 根,来回推动。根,来回推动。 治疗作用由于推的方向不同,治疗作用亦不同。总的来说治疗作用由于推的方向不同,治疗作用亦不同。总的来说 ,一般向心性为补,离心性为泻,来回推为平补平泻,此,一般向心性为补,离心性为泻,来回推为平补平泻,此 法多用于线形穴位。法多用于线形穴位。 9 10 11 12 13 2、拿法、拿法 以拇食两指指端掌面,适当拿住选定的部以拇食两指指端掌面,适当拿住选定的部 位(或穴位处)相对用力,反复进行称为位(或穴位处)相对用力,反复进行称为 拿法。如拿关节等,多用于面形穴位拿法。如拿关节等,多用于面形穴位 。 14 3、揉法、揉法 以掌根部或指按在某一个部位或穴位上做以掌根部或指按在某一个部位或穴位上做 左右旋转称为揉法,揉法又分指揉法,掌左右旋转称为揉法,揉法又分指揉法,掌 揉法等。一般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揉法等。一般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 左右交替进行为平补平泻。此法多用于点左右交替进行为平补平泻。此法多用于点 、面形穴位或局部损伤等。、面形穴位或局部损伤等。 15 16 4、运法、运法 医者用右手拇指掌侧或食中指靠拢的掌面作弧形医者用右手拇指掌侧或食中指靠拢的掌面作弧形 或环形旋转,由某一穴推向另一穴,如此反复操或环形旋转,由某一穴推向另一穴,如此反复操 作为运法。一般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此法作为运法。一般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此法 多用于弧形或环形穴位。多用于弧形或环形穴位。 分法,医者用两手拇指桡侧在选定的穴位,由中分法,医者用两手拇指桡侧在选定的穴位,由中 间向两侧分称为分法。如分阴阳。此法多用于点间向两侧分称为分法。如分阴阳。此法多用于点 、面形穴位。、面形穴位。 17 5、合法、合法 由穴位的两侧向穴位中心合拢为合法。如合阴阳由穴位的两侧向穴位中心合拢为合法。如合阴阳 等。此法多用于点、面形穴位。等。此法多用于点、面形穴位。 摩法,用食、中指和无名指掌面或掌心,在选定摩法,用食、中指和无名指掌面或掌心,在选定 的部位或穴位上作环形运动称为摩法。的部位或穴位上作环形运动称为摩法。 一般顺时针摩为补,逆时针摩为泻。也有掌摩为一般顺时针摩为补,逆时针摩为泻。也有掌摩为 补,指摩为泻;缓摩为补,急摩为泻等说法。我补,指摩为泻;缓摩为补,急摩为泻等说法。我 们的体会是以顺时针摩为补,逆时针摩为泻。此们的体会是以顺时针摩为补,逆时针摩为泻。此 法多用于面形穴位或局部病变部位。法多用于面形穴位或局部病变部位。 18 6、捏脊法、捏脊法 捏脊有两种手法。第一种:是用拇指的指端桡侧缘顶住皮肤,食捏脊有两种手法。第一种:是用拇指的指端桡侧缘顶住皮肤,食 、中指前按,也就是用拇、食、中三指夹住皮肤同时用力捏拿,、中指前按,也就是用拇、食、中三指夹住皮肤同时用力捏拿, 双手交替移动向前。双手交替移动向前。 第二种:是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桡侧面顶住皮肤,拇指端前按第二种:是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桡侧面顶住皮肤,拇指端前按 ,拇、食指夹住皮肤用力提拿,双手交替移动向前动。,拇、食指夹住皮肤用力提拿,双手交替移动向前动。 捏脊时注意事项捏脊时注意事项 捏脊时让患儿正坐或俯卧。按如下步骤进行操作:捏脊时让患儿正坐或俯卧。按如下步骤进行操作: 1、医者用右手中指压住大椎穴,食指和无名指压住脊柱旁开、医者用右手中指压住大椎穴,食指和无名指压住脊柱旁开 1.5 寸的两行腧穴,向下擦至龟尾穴,连擦寸的两行腧穴,向下擦至龟尾穴,连擦 3遍。遍。 2、用前述方法操作三遍,、用前述方法操作三遍, 3、第四遍用前述方法捏两下向上提一下,连续六遍加上前三遍、第四遍用前述方法捏两下向上提一下,连续六遍加上前三遍 共共 9遍。遍。 4、从命门穴向肾腧穴分推、从命门穴向肾腧穴分推 20遍遍 5、用两手拇指的指端从大椎穴旁开、用两手拇指的指端从大椎穴旁开 1.5寸的两行腧穴向下压,每寸的两行腧穴向下压,每 个穴位约压个穴位约压 20秒。秒。 此法一日一次,此法一日一次, 5天为一疗程。天为一疗程。 19 20 7.擦法擦法 擦法是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上来回摩擦的擦法是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上来回摩擦的 一种手法。擦法速度较快,每分钟一种手法。擦法速度较快,每分钟 100 150次,作用力于皮肤及皮下,对皮肤有次,作用力于皮肤及皮下,对皮肤有 较大的反应,故常用润滑剂。临床分掌擦较大的反应,故常用润滑剂。临床分掌擦 法和掌侧擦法。用手掌面擦时,称为掌擦法和掌侧擦法。用手掌面擦时,称为掌擦 法。此法多用于指、掌、背、趾、足等处法。此法多用于指、掌、背、趾、足等处 。用小指和第五掌骨的侧面擦时,称为掌。用小指和第五掌骨的侧面擦时,称为掌 侧擦法。此法多用于背部。侧擦法。此法多用于背部。 21 常用穴位常用穴位 1、八卦穴、八卦穴 位置:位置: 在手掌面手心内劳宫的周围在手掌面手心内劳宫的周围 手法:手法: 患儿掌心向上,医者用左手拿住患儿左手患儿掌心向上,医者用左手拿住患儿左手 ,用右手拇指或食、中指沿患儿手心周围环形推,用右手拇指或食、中指沿患儿手心周围环形推 运。顺时针为顺运,逆时针为逆运;顺时针从尺运。顺时针为顺运,逆时针为逆运;顺时针从尺 侧(小指侧)开始,逆时针从尺侧向相反方向运侧(小指侧)开始,逆时针从尺侧向相反方向运 ,不分东西南北,不分东西南北 2、胃穴、胃穴 位置:位置: 在大鱼际的外侧缘,从拇指根到腕横纹的在大鱼际的外侧缘,从拇指根到腕横纹的 桡侧缘。桡侧缘。 功能:功能: 和胃消食,降逆止呕,清热消胀。和胃消食,降逆止呕,清热消胀。 手法:手法: 医者用左手握住患儿左手,用右手食指和医者用左手握住患儿左手,用右手食指和 中指合并从腕横纹推到拇指根为推清胃穴,一般中指合并从腕横纹推到拇指根为推清胃穴,一般 多用泻法,不用补法,如是胃阴不足或胃气虚的多用泻法,不用补法,如是胃阴不足或胃气虚的 患者则需补脾,以达补胃的目患者则需补脾,以达补胃的目 的。的。 22 3、脾穴、脾穴 位置:位置: 在拇指桡侧缘,从指根到指端。在拇指桡侧缘,从指根到指端。 功能:功能: 健脾益气,消食化积。健脾益气,消食化积。 手法:手法: 补法是将患儿拇指屈曲医者用右手拇指桡侧从指端推向指补法是将患儿拇指屈曲医者用右手拇指桡侧从指端推向指 根;泻法是将患儿拇指伸直,医者用右手拇指桡侧从指根推向指根;泻法是将患儿拇指伸直,医者用右手拇指桡侧从指根推向指 端;平补平泻是将患儿拇指稍屈曲,医者用拇指桡侧来回推。端;平补平泻是将患儿拇指稍屈曲,医者用拇指桡侧来回推。 4、大肠穴、大肠穴 位置:位置: 在食指的桡侧从指根到指端。在食指的桡侧从指根到指端。 功能:功能: 固肠涩便,清火泄热。固肠涩便,清火泄热。 手法:手法: 补法是医者用左手握患儿左手,右手拇指桡侧推患儿左手补法是医者用左手握患儿左手,右手拇指桡侧推患儿左手 食指,从指端到指根;泻法是从指根推到指端;平补平泻法是来食指,从指端到指根;泻法是从指根推到指端;平补平泻法是来 回推。回推。 5、运土入水穴、运土入水穴、 位置:位置: 从拇指端的桡侧缘到小指根赤白肉际处。从拇指端的桡侧缘到小指根赤白肉际处。 功能:功能: 运土止泻,理气消胀运土止泻,理气消胀 。 手法:手法: 医者用右手拇指或中指的指端从患儿拇指端运到小指根。医者用右手拇指或中指的指端从患儿拇指端运到小指根。 23 6、小肠穴、小肠穴 位置:位置: 在小指的尺侧,从指跟到指端(图)。在小指的尺侧,从指跟到指端(图)。 功能:功能: 清热利尿,分清降能清热利尿,分清降能 。 手法:手法: 医者用左手握患儿左手,用右手拇指从指跟推到医者用左手握患儿左手,用右手拇指从指跟推到 指端,反复进行,此穴多用泻法,很少用补法(图)指端,反复进行,此穴多用泻法,很少用补法(图) 7、长强穴、长强穴 位置:位置: 在尾骨尖端与肛门之间。在尾骨尖端与肛门之间。 功能:功能: 脱肛,便血,腰脊疼痛。脱肛,便血,腰脊疼痛。 手法:手法: 患儿俯卧,医者用右手中指或食指顺时针或逆时患儿俯卧,医者用右手中指或食指顺时针或逆时 针揉动针揉动 8、七节骨、七节骨 位置:位置: 从尾骨端到第四腰椎成一条直线。从尾骨端到第四腰椎成一条直线。 功能:功能: 温阳止泻、通腑泄热。温阳止泻、通腑泄热。 手法:手法: 患儿俯卧,医者用拇指或食指交替上推或下推。患儿俯卧,医者用拇指或食指交替上推或下推。 往上推称推上七节骨,为补法,主要止泻;往下推称推往上推称推上七节骨,为补法,主要止泻;往下推称推 下七节骨,为泻法,主要治便秘。下七节骨,为泻法,主要治便秘。 24 9、足三里、足三里 位置:位置: 外膝眼下外膝眼下 3寸,胫骨旁开一横指(即膝关节寸,胫骨旁开一横指(即膝关节 下下 3寸)寸) 。 功能:功能: 健脾和胃。健脾和胃。 手法:手法: 患儿仰卧或坐正,医者用左手握患儿脚腕患儿仰卧或坐正,医者用左手握患儿脚腕 ,用右手拇指端顺时针揉,则为揉足三里。,用右手拇指端顺时针揉,则为揉足三里。 10、承山穴、承山穴 位置:位置: 在小腿后侧用力时出现人字型的凹陷处。在小腿后侧用力时出现人字型的凹陷处。 功能:功能: 舒经活络,补时升阳止泻,泻时润肠通便舒经活络,补时升阳止泻,泻时润肠通便 手法:手法: 补法是让患儿俯卧,医者用右手拇指掌面补法是让患儿俯卧,医者用右手拇指掌面 从下往上推,此时为推上承山;泻法是从上往下从下往上推,此时为推上承山;泻法是从上往下 推,则为推下承山。推,则为推下承山。 11、止泻灵穴、止泻灵穴 位置:位置: 在外踝骨直下,赤白肉际处。在外踝骨直下,赤白肉际处。 功能:功能: 涩肠止泻。涩肠止泻。 手法:手法: 医者用右手拇指或食、中指顺时针旋揉或医者用右手拇指或食、中指顺时针旋揉或 前后推动。前后推动。 25 26 四、婴幼儿泄泻诊断标准:四、婴幼儿泄泻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 儿科学儿科学 六版教材:六版教材: 杨锡强、易著文主编杨锡强、易著文主编 2005年年 1月月 48次印刷次印刷 。 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 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 化验检查有脂化验检查有脂 肪球肪球 27 诊断依据:诊断依据: ( 1)大便次数增多,每日)大便次数增多,每日 3 5次,多达次,多达 10次以次以 上,呈淡黄色,如蛋黄汤样,或色褐而臭,可上,呈淡黄色,如蛋黄汤样,或色褐而臭,可 有少量粘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有少量粘液,或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 、口渴等症。、口渴等症。 ( 2)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湿邪的病史)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湿邪的病史 。 ( 3)重者腹泻及呕吐较严重者,可见小便短少)重者腹泻及呕吐较严重者,可见小便短少 ,体温升高,烦渴神萎,皮肤干瘪,囟门凹陷,体温升高,烦渴神萎,皮肤干瘪,囟门凹陷, 目珠下陷,啼哭无泪,口唇樱红,呼吸深长,目珠下陷,啼哭无泪,口唇樱红,呼吸深长, 腹胀等。腹胀等。 28 2.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伤食型伤食型 : 主症主症 :大便酸臭,或如败卵,腹:大便酸臭,或如败卵,腹 部胀满,口臭纳呆,泻前腹痛哭闹,多伴部胀满,口臭纳呆,泻前腹痛哭闹,多伴 有恶心呕吐,舌苔厚腻,脉滑有力。有恶心呕吐,舌苔厚腻,脉滑有力。 29 五、适应证:五、适应证: 3岁以内的婴幼儿,人工喂养岁以内的婴幼儿,人工喂养 或混合喂养小儿,托儿所或幼儿园小儿比较或混合喂养小儿,托儿所或幼儿园小儿比较 密集又属集体就餐的人群较多。中医诊断属密集又属集体就餐的人群较多。中医诊断属 伤食型,西医属单纯性腹泻或称消化不良性伤食型,西医属单纯性腹泻或称消化不良性 腹泻,无明显脱水或轻、中度脱水者,大便腹泻,无明显脱水或轻、中度脱水者,大便 稀烂夹有乳片或食物残渣,一日稀烂夹有乳片或食物残渣,一日 3 5次或次或 10次左右,便前腹痛哭闹,不思饮食,腹胀次左右,便前腹痛哭闹,不思饮食,腹胀 拒按,嗳气或呕吐,大便气味酸臭,夜寐欠拒按,嗳气或呕吐,大便气味酸臭,夜寐欠 安,舌淡红,苔厚腻或白厚。安,舌淡红,苔厚腻或白厚。 30 六、禁忌症:六、禁忌症: 临床诊断为急性感染性腹泻,痢疾临床诊断为急性感染性腹泻,痢疾 、急性阑尾炎引起的腹泻,幼儿急疹引起的腹泻、急性阑尾炎引起的腹泻,幼儿急疹引起的腹泻 ,以及全身性疾病、霍乱,中毒、寄生虫感染、,以及全身性疾病、霍乱,中毒、寄生虫感染、 恶性肿瘤等引起的腹泻。(恶性肿瘤等引起的腹泻。( 2)合并心脑血管、肝)合并心脑血管、肝 、肾、内分泌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以及、肾、内分泌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以及 患有其他正在用药治疗影响试验药物观察的腹泻患有其他正在用药治疗影响试验药物观察的腹泻 以外的疾病。(以外的疾病。( 3)过敏体质对本法过敏者。()过敏体质对本法过敏者。( 4 )由于剧烈腹泻致严重脱水或电解质紊乱而加用)由于剧烈腹泻致严重脱水或电解质紊乱而加用 其他治法者。(其他治法者。( 5)合并急性传染病或烈性传染病)合并急性传染病或烈性传染病 。(。( 6)中医辨证为:风寒,湿热、寒湿、惊吓、)中医辨证为:风寒,湿热、寒湿、惊吓、 脾虚者不属于本次研究之内(最后讲加减穴位)脾虚者不属于本次研究之内(最后讲加减穴位) 。 31 七、器械准备、七、器械准备、 推拿扶手椅一把、滑石粉适量。患儿姿势推拿扶手椅一把、滑石粉适量。患儿姿势 :患儿端坐在椅子上或坐在床上,两岁以:患儿端坐在椅子上或坐在床上,两岁以 内的小儿由家长怀抱,尽量使其患儿舒服内的小儿由家长怀抱,尽量使其患儿舒服 ,或在患儿睡眠中操作。如患儿在操作中,或在患儿睡眠中操作。如患儿在操作中 哭闹时可通过玩具或讲故事以解除患儿的哭闹时可通过玩具或讲故事以解除患儿的 紧张情绪,也可通过喂水或喂奶使患儿保紧张情绪,也可通过喂水或喂奶使患儿保 持安静。持安静。 32 医生姿势:医生姿势: 医生要坐在患儿对面,冬天在医生要坐在患儿对面,冬天在 操作前要把自己的手搓热,然后施术,夏操作前要把自己的手搓热,然后施术,夏 天要注意手保持干燥滑柔。天要注意手保持干燥滑柔。 推拿介质推拿介质 滑石粉、生姜汁、刨花水、鸡蛋清滑石粉、生姜汁、刨花水、鸡蛋清 33 关键技术环节:关键技术环节: 时间要够:每个穴位推拿的时间和总的推时间要够:每个穴位推拿的时间和总的推 拿时间都要够。拿时间都要够。 速度:要达到速度:要达到 100 150次次 。 手法力度手法力度 :要达到要达到 “刚柔相济,柔中透刚刚柔相济,柔中透刚 ”“ 刚透其中,既手下无空虚感刚透其中,既手下无空虚感 “这都是对手法这都是对手法 力量调节的恰当概括,而力量调节的恰当概括,而 “轻而不浮,重而轻而不浮,重而 不滞不滞 ”更是阐明了单个手法具体操作时柔刚更是阐明了单个手法具体操作时柔刚 辨证运用。并做到手法的运力应轻柔而扎实辨证运用。并做到手法的运力应轻柔而扎实 ,刚强而灵巧。,刚强而灵巧。 34 推拿时间推拿时间 治疗时间和疗程治疗时间和疗程 :每天每天 1次,每次次,每次 20分钟左分钟左 右,右, 3天为一个疗程,一般天为一个疗程,一般 1 1.5个疗程个疗程 。 35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稳定小儿情绪,尽量使小儿安静,或在睡眠中操作稳定小儿情绪,尽量使小儿安静,或在睡眠中操作 : 操作医师一定要耐心,不可烦躁或粗鲁;操作医师一定要耐心,不可烦躁或粗鲁; 无论小儿是否哭闹一定要坚持到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