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演讲的“语言动作” 也许大家还记得电影牧马人中许灵均和李 秀芝的对话:“我是个右派。 ”“姓郭的大叔跟我说 了,他们说你是个好人。 ” 许的话表现出直言相告的坦诚、不愿连累善良 的秀芝、以及因长期背黑锅而不得不放弃常人之念 的无奈、绝望和自卑这句话意味着:我不能、 不敢也不忍娶你。这时,观众从秀芝的表情和言语 中看出,她心领神会了许的话所流露的一切。秀芝 的话反映出孤身飘零他乡而急于“找一碗饭吃”的 迫切心情,反映出她根据许此时的“表现”和郭大 叔的大实话,做出了淳朴的劳动者自己的判断。总 之,李对许的话做了温柔的反弹:我不在乎,我信 任你,我愿意嫁给你。许闻之不禁悲从中来,失声 痛哭。这段对话具有展示复杂心情的丰富内涵,具 有激起心灵撞击的强烈动势,是很有“动作性”的。 可见戏剧动作性远不止举手投足等等,语言也是动 作。 “语言动作”主要是指对话能展露人物丰富的 内心活动,并刺激、影响别人;在内心交流和碰撞 中引起双方心情或相互关系的微妙变化,从而推进 剧情。唯有这样才能把“戏”做好,若无语言动作 则无“戏”可看。 演戏和演讲,有假戏真做与真“戏”真做之分, 是两码事,然而在基于生活的“语言动作”上却是 相通的。就像观剑而做诗,我们何尝不可从表演艺 术中悟出演讲技巧呢?演讲者可以把听众假想为一 个同台的“搭档” (但决非演戏) ,用语言动作打动、 说服、感染他,同时根据其反应调节演讲,形成双 方内心活动(动作)相互激发的连锁反应,像发展 剧情那样把演讲过程向前推进。下面就试着谈谈演 讲的“语言动作 ” 。 演讲稿的“动作性”在一定的戏剧情境下,台 词能以一当十,一句话甚至一个字也能多义地折射 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是因为它主要用言外的潜台词 来暗示动作。而演讲没有舞台对话的条件,要把台 词省略的东西补出一些,更多更直接地向听众倾诉。 但演讲语言也并非一览无遗,仍有很多“潜台词” , 因此演讲语言都可以在言外蕴含动作。像描写句、 抒情句、反问句、感叹句等等都是富有明显的动作 意味的。这里例举列宁在 1918 年 8 月的在全俄 教育工作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说中的一段话: 英法正竭力保持自己的地位。他们侵犯俄罗斯 共和国,把资本主义的弦拉得很紧,紧得就要断了。 甚至资产阶级报刊承认,工人群众的情绪也有了十 分明显的转变:在法国, “保卫祖国”的思想遭到 破产;在英国,工人阶级宣布“国内和平”破裂。 这就是说,英法帝国主义者已经拿出他们的最后一 张王牌,我们可以满有把握地说,这张王牌一定会 被吃掉。 冷静的分析足以服人;内在的激情足以动人; 言人所欲言,拨开迷雾,给逆境中的人民以巨大鼓 舞。 其中意志与情感的动作指向十分明朗,而且显 得细致入微而又波澜起伏:“弦”的比喻是讥讽和 蔑视,流畅精短的排比显得举重若轻,吃掉“王牌” 的说法显出果断的气魄和必胜的信心。这段情理交 融的话具有反映演讲人内心活动的丰富意蕴,有不 少弦外之音,为演讲时的“再创作”表现“语 言动作”提供了基矗 演讲要成为在演讲人的“语言动作”主导和激 发下讲、听双方互动的过程。我们在写演讲稿(或 打腹稿、即兴演讲)时应该使之成为一个激发这种 “互动”的“动作链” 。三种对话方式带有动作性 的演讲语言主要通过三个双向交流渠道进行传递。 一是演讲者的“发话”与听众的态势语言的交 流。比如,形象风趣的论理会使人脑清目明,生动 感人的叙述会使人为之动容,新鲜、简洁的语言使 人乐于倾听,还要抑扬顿挫,缓急有致,调节和适 应听众心理,并察颜观色而寻求更好的表达。这就 如同与不插嘴的人交谈一样。应该像肯尼迪的一位 常年观察家所说的那样:“不管我坐在观众席的哪 个位置上,总统他好像总能把我挑出来,然后跟我 面对面地说话。 ” 二是在“讲”的同时和间隙,双方都用态势语 进行“对话” 。如默契的眼神交流,以手势、 “道具” 以及服饰、风度引起“良性”反应,还有在停顿中 沟通。在态势语的背后是丰富复杂的“心灵对话” 。 三是直接对话。演讲人偶而也与听众做直接而 简短的交谈。多用设问和反问,或交流看法,或进 行诱导。 “语言动作”的表现演讲者通常是巧妙结合前 两种对话方式把演讲“语言动作”表现出来。我们 不妨从表演艺术中悟出些表现方法。 1、 “意念”主导表演大师金山在风暴中扮 演的施洋大律师,有一段扣人心弦的演说。据金乃 千回忆:表演者默想着“为工人伸张正义”的强烈 意念,以此来主导演讲。他满腔悲愤、理直气壮地 揭穿了惨 案的真相,接着慷慨激昂地说道:工人弟兄们, 工人弟兄们!哪一个妻子没有丈夫?哪一个丈夫没 有妻子?她没有了丈夫,她的丈夫江有才被魏处长 的父亲谋杀了,她难道甘心俯首贴耳地不表示抗议 吗?不能! 而对这位妻子悲惨境遇的叙述又是那样婉曲、 沉郁。继而发出惊雷般的呐喊:“这难道公道吗? 这难道公道吗?”金山把为工人说话的意念具体化 为起伏跌宕的一系列“语言动作 ” ,不仅“点燃了工人的心火” ,连台下的观众 也仿佛身临其境。 2、挖潜台词把意念概括为一句话,只是为了 说明复杂的内心动作的主要指向而已。意念主宰着 丰富的“语言动作”并被它有血有肉地体现出来。 因此要发掘和表现演讲语言的潜在意味(潜台词) 以展示“语言动作” ,才能使意念不致落空。曾扮 演屈原的金乃千把“雷电颂”的独白分析如下: 台词:你,你东君是个什么东君!(潜台词: 我认识你!你装腔作势的样子,吓不倒我!)别人 说你是太阳神,你坐在那马上丝毫也不能驰骋。 (潜台词:你骗了多少人,他们把你捧得比天高, 可你是个“死人”!) 正如前苏联电影导演格拉西莫夫所在电影导 演的培养中所说:“这里的每一句话,不仅是一 个分解为种种情感因素和行为意味的言语动作,这 里的每一句话都是一种反应、一声射击、一粒子弹。 ”当然演讲稿比台词“白”得多,但决非白开水, 总是有余韵的。把“潜台词”挖出来以展现“动作” 岂不更动人? 3、运用语言造型和态势语言只要挖出潜台词, 那么在表现“语言动作”时用什么语言造型手段就 是很自然的了。 “不要在外面加上语调,而是要从 中悟出语调来。 ”(格拉西莫夫语)此外, “语言动 作”还要与态势语相结合,可对镜练习,看怎样才 得体。 注重“相互关系的交流”人们在交谈时有双重 的交流:一是谈话内容的交流,一是特定的相互关 系的交流。后者作为全部交流的基础,暗示、制约 着内容的交流,使之显示真正的含义并产生交流效 应,这被称为“交流模式” 。戏剧里在人物关系的 酝酿中,一句简单台词也会有极丰富的内涵。演讲 者如果与听众进行特殊关系的交流,那么演讲内容 在交流时不也能以少胜多、举重若轻吗?“语言动 作”既是内容的最佳传递手段,又是这种关系交流 的动力和触媒。这里以蒙哥马利的告别演说为 例,谈谈双方互相熟悉的情形。蒙统率英国第八集 团军转战多年,与下属的相处也很融洽。 他们是有“特殊关系”的。请看演讲开头: 亲爱的官兵们: 在这里讲话很易激动,但我当努力控制自己。 如果说不下去时,请你们原谅。朴实平易,并无将 军威风;坦露了心里最柔软之处,让人呼吸到患难 兄弟般的离情别意:我舍不得离开你们。多年生死 与共,临别时心中感慨万端,有一种说不清道不尽 的感觉这些都是在言外在双方的下意识里交流 的,是内心深处没有涛声的巨澜。在默契的心灵对 话中,以不忍走与不忍让他走为指向的复杂的内心 动作相互激发、碰撞,从而酝酿、交流着下文所说 的“战友” 、 “朋友”关系。与其说演讲重温或借助 于原有“关系” ,不如说此时的“关系”是在演讲 人主导的这个时空里由“语言动作”触发和暗示出 来的。如果此时言不由衷话不得体,能有这种“关 系”的动人交流吗?/p 也许大家还记得电影牧马人中许灵均和李 秀芝的对话:“我是个右派。 ”“姓郭的大叔跟我说 了,他们说你是个好人。 ” 许的话表现出直言相告的坦诚、不愿连累善良 的秀芝、以及因长期背黑锅而不得不放弃常人之念 的无奈、绝望和自卑这句话意味着:我不能、 不敢也不忍娶你。这时,观众从秀芝的表情和言语 中看出,她心领神会了许的话所流露的一切。秀芝 的话反映出孤身飘零他乡而急于“找一碗饭吃”的 迫切心情,反映出她根据许此时的“表现”和郭大 叔的大实话,做出了淳朴的劳动者自己的判断。总 之,李对许的话做了温柔的反弹:我不在乎,我信 任你,我愿意嫁给你。许闻之不禁悲从中来,失声 痛哭。这段对话具有展示复杂心情的丰富内涵,具 有激起心灵撞击的强烈动势,是很有“动作性”的。 可见戏剧动作性远不止举手投足等等,语言也是动 作。 “语言动作”主要是指对话能展露人物丰富的 内心活动,并刺激、影响别人;在内心交流和碰撞 中引起双方心情或相互关系的微妙变化,从而推进 剧情。唯有这样才能把“戏”做好,若无语言动作 则无“戏”可看。 演戏和演讲,有假戏真做与真“戏”真做之分, 是两码事,然而在基于生活的“语言动作”上却是 相通的。就像观剑而做诗,我们何尝不可从表演艺 术中悟出演讲技巧呢?演讲者可以把听众假想为一 个同台的“搭档” (但决非演戏) ,用语言动作打动、 说服、感染他,同时根据其反应调节演讲,形成双 方内心活动(动作)相互激发的连锁反应,像发展 剧情那样把演讲过程向前推进。下面就试着谈谈演 讲的“语言动作 ” 。 演讲稿的“动作性”在一定的戏剧情境下,台 词能以一当十,一句话甚至一个字也能多义地折射 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是因为它主要用言外的潜台词 来暗示动作。而演讲没有舞台对话的条件,要把台 词省略的东西补出一些,更多更直接地向听众倾诉。 但演讲语言也并非一览无遗,仍有很多“潜台词” , 因此演讲语言都可以在言外蕴含动作。像描写句、 抒情句、反问句、感叹句等等都是富有明显的动作 意味的。这里例举列宁在 1918 年 8 月的在全俄 教育工作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说中的一段话: 英法正竭力保持自己的地位。他们侵犯俄罗斯 共和国,把资本主义的弦拉得很紧,紧得就要断了。 甚至资产阶级报刊承认,工人群众的情绪也有了十 分明显的转变:在法国, “保卫祖国”的思想遭到 破产;在英国,工人阶级宣布“国内和平”破裂。 这就是说,英法帝国主义者已经拿出他们的最后一 张王牌,我们可以满有把握地说,这张王牌一定会 被吃掉。 冷静的分析足以服人;内在的激情足以动人; 言人所欲言,拨开迷雾,给逆境中的人民以巨大鼓 舞。 其中意志与情感的动作指向十分明朗,而且显 得细致入微而又波澜起伏:“弦”的比喻是讥讽和 蔑视,流畅精短的排比显得举重若轻,吃掉“王牌” 的说法显出果断的气魄和必胜的信心。这段情理交 融的话具有反映演讲人内心活动的丰富意蕴,有不 少弦外之音,为演讲时的“再创作”表现“语 言动作”提供了基矗 演讲要成为在演讲人的“语言动作”主导和激 发下讲、听双方互动的过程。我们在写演讲稿(或 打腹稿、即兴演讲)时应该使之成为一个激发这种 “互动”的“动作链” 。三种对话方式带有动作性 的演讲语言主要通过三个双向交流渠道进行传递。 一是演讲者的“发话”与听众的态势语言的交 流。比如,形象风趣的论理会使人脑清目明,生动 感人的叙述会使人为之动容,新鲜、简洁的语言使 人乐于倾听,还要抑扬顿挫,缓急有致,调节和适 应听众心理,并察颜观色而寻求更好的表达。这就 如同与不插嘴的人交谈一样。应该像肯尼迪的一位 常年观察家所说的那样:“不管我坐在观众席的哪 个位置上,总统他好像总能把我挑出来,然后跟我 面对面地说话。 ” 二是在“讲”的同时和间隙,双方都用态势语 进行“对话” 。如默契的眼神交流,以手势、 “道具” 以及服饰、风度引起“良性”反应,还有在停顿中 沟通。在态势语的背后是丰富复杂的“心灵对话” 。 三是直接对话。演讲人偶而也与听众做直接而 简短的交谈。多用设问和反问,或交流看法,或进 行诱导。 “语言动作”的表现演讲者通常是巧妙结合前 两种对话方式把演讲“语言动作”表现出来。我们 不妨从表演艺术中悟出些表现方法。 1、 “意念”主导表演大师金山在风暴中扮 演的施洋大律师,有一段扣人心弦的演说。据金乃 千回忆:表演者默想着“为工人伸张正义”的强烈 意念,以此来主导演讲。他满腔悲愤、理直气壮地 揭穿了惨 案的真相,接着慷慨激昂地说道:工人弟兄们, 工人弟兄们!哪一个妻子没有丈夫?哪一个丈夫没 有妻子?她没有了丈夫,她的丈夫江有才被魏处长 的父亲谋杀了,她难道甘心俯首贴耳地不表示抗议 吗?不能! 而对这位妻子悲惨境遇的叙述又是那样婉曲、 沉郁。继而发出惊雷般的呐喊:“这难道公道吗? 这难道公道吗?”金山把为工人说话的意念具体化 为起伏跌宕的一系列“语言动作 ” ,不仅“点燃了工人的心火” ,连台下的观众 也仿佛身临其境。 2、挖潜台词把意念概括为一句话,只是为了 说明复杂的内心动作的主要指向而已。意念主宰着 丰富的“语言动作”并被它有血有肉地体现出来。 因此要发掘和表现演讲语言的潜在意味(潜台词) 以展示“语言动作” ,才能使意念不致落空。曾扮 演屈原的金乃千把“雷电颂”的独白分析如下: 台词:你,你东君是个什么东君!(潜台词: 我认识你!你装腔作势的样子,吓不倒我!)别人 说你是太阳神,你坐在那马上丝毫也不能驰骋。 (潜台词:你骗了多少人,他们把你捧得比天高, 可你是个“死人”!) 正如前苏联电影导演格拉西莫夫所在电影导 演的培养中所说:“这里的每一句话,不仅是一 个分解为种种情感因素和行为意味的言语动作,这 里的每一句话都是一种反应、一声射击、一粒子弹。 ”当然演讲稿比台词“白”得多,但决非白开水, 总是有余韵的。把“潜台词”挖出来以展现“动作” 岂不更动人? 3、运用语言造型和态势语言只要挖出潜台词, 那么在表现“语言动作”时用什么语言造型手段就 是很自然的了。 “不要在外面加上语调,而是要从 中悟出语调来。 ”(格拉西莫夫语)此外, “语言动 作”还要与态势语相结合,可对镜练习,看怎样才 得体。 注重“相互关系的交流”人们在交谈时有双重 的交流:一是谈话内容的交流,一是特定的相互关 系的交流。后者作为全部交流的基础,暗示、制约 着内容的交流,使之显示真正的含义并产生交流效 应,这被称为“交流模式” 。戏剧里在人物关系的 酝酿中,一句简单台词也会有极丰富的内涵。演讲 者如果与听众进行特殊关系的交流,那么演讲内容 在交流时不也能以少胜多、举重若轻吗?“语言动 作”既是内容的最佳传递手段,又是这种关系交流 的动力和触媒。这里以蒙哥马利的告别演说为 例,谈谈双方互相熟悉的情形。蒙统率英国第八集 团军转战多年,与下属的相处也很融洽。 他们是有“特殊关系”的。请看演讲开头: 亲爱的官兵们: 在这里讲话很易激动,但我当努力控制自己。 如果说不下去时,请你们原谅。朴实平易,并无将 军威风;坦露了心里最柔软之处,让人呼吸到患难 兄弟般的离情别意:我舍不得离开你们。多年生死 与共,临别时心中感慨万端,有一种说不清道不尽 的感觉这些都是在言外在双方的下意识里交流 的,是内心深处没有涛声的巨澜。在默契的心灵对 话中,以不忍走与不忍让他走为指向的复杂的内心 动作相互激发、碰撞,从而酝酿、交流着下文所说 的“战友” 、 “朋友”关系。与其说演讲重温或借助 于原有“关系” ,不如说此时的“关系”是在演讲 人主导的这个时空里由“语言动作”触发和暗示出 来的。如果此时言不由衷话不得体,能有这种“关 系”的动人交流吗?/p 也许大家还记得电影牧马人中许灵均和李 秀芝的对话:“我是个右派。 ”“姓郭的大叔跟我说 了,他们说你是个好人。 ” 许的话表现出直言相告的坦诚、不愿连累善良 的秀芝、以及因长期背黑锅而不得不放弃常人之念 的无奈、绝望和自卑这句话意味着:我不能、 不敢也不忍娶你。这时,观众从秀芝的表情和言语 中看出,她心领神会了许的话所流露的一切。秀芝 的话反映出孤身飘零他乡而急于“找一碗饭吃”的 迫切心情,反映出她根据许此时的“表现”和郭大 叔的大实话,做出了淳朴的劳动者自己的判断。总 之,李对许的话做了温柔的反弹:我不在乎,我信 任你,我愿意嫁给你。许闻之不禁悲从中来,失声 痛哭。这段对话具有展示复杂心情的丰富内涵,具 有激起心灵撞击的强烈动势,是很有“动作性”的。 可见戏剧动作性远不止举手投足等等,语言也是动 作。 “语言动作”主要是指对话能展露人物丰富的 内心活动,并刺激、影响别人;在内心交流和碰撞 中引起双方心情或相互关系的微妙变化,从而推进 剧情。唯有这样才能把“戏”做好,若无语言动作 则无“戏”可看。 演戏和演讲,有假戏真做与真“戏”真做之分, 是两码事,然而在基于生活的“语言动作”上却是 相通的。就像观剑而做诗,我们何尝不可从表演艺 术中悟出演讲技巧呢?演讲者可以把听众假想为一 个同台的“搭档” (但决非演戏) ,用语言动作打动、 说服、感染他,同时根据其反应调节演讲,形成双 方内心活动(动作)相互激发的连锁反应,像发展 剧情那样把演讲过程向前推进。下面就试着谈谈演 讲的“语言动作 ” 。 演讲稿的“动作性”在一定的戏剧情境下,台 词能以一当十,一句话甚至一个字也能多义地折射 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是因为它主要用言外的潜台词 来暗示动作。而演讲没有舞台对话的条件,要把台 词省略的东西补出一些,更多更直接地向听众倾诉。 但演讲语言也并非一览无遗,仍有很多“潜台词” , 因此演讲语言都可以在言外蕴含动作。像描写句、 抒情句、反问句、感叹句等等都是富有明显的动作 意味的。这里例举列宁在 1918 年 8 月的在全俄 教育工作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说中的一段话: 英法正竭力保持自己的地位。他们侵犯俄罗斯 共和国,把资本主义的弦拉得很紧,紧得就要断了。 甚至资产阶级报刊承认,工人群众的情绪也有了十 分明显的转变:在法国, “保卫祖国”的思想遭到 破产;在英国,工人阶级宣布“国内和平”破裂。 这就是说,英法帝国主义者已经拿出他们的最后一 张王牌,我们可以满有把握地说,这张王牌一定会 被吃掉。 冷静的分析足以服人;内在的激情足以动人; 言人所欲言,拨开迷雾,给逆境中的人民以巨大鼓 舞。 其中意志与情感的动作指向十分明朗,而且显 得细致入微而又波澜起伏:“弦”的比喻是讥讽和 蔑视,流畅精短的排比显得举重若轻,吃掉“王牌” 的说法显出果断的气魄和必胜的信心。这段情理交 融的话具有反映演讲人内心活动的丰富意蕴,有不 少弦外之音,为演讲时的“再创作”表现“语 言动作”提供了基矗 演讲要成为在演讲人的“语言动作”主导和激 发下讲、听双方互动的过程。我们在写演讲稿(或 打腹稿、即兴演讲)时应该使之成为一个激发这种 “互动”的“动作链” 。三种对话方式带有动作性 的演讲语言主要通过三个双向交流渠道进行传递。 一是演讲者的“发话”与听众的态势语言的交 流。比如,形象风趣的论理会使人脑清目明,生动 感人的叙述会使人为之动容,新鲜、简洁的语言使 人乐于倾听,还要抑扬顿挫,缓急有致,调节和适 应听众心理,并察颜观色而寻求更好的表达。这就 如同与不插嘴的人交谈一样。应该像肯尼迪的一位 常年观察家所说的那样:“不管我坐在观众席的哪 个位置上,总统他好像总能把我挑出来,然后跟我 面对面地说话。 ” 二是在“讲”的同时和间隙,双方都用态势语 进行“对话” 。如默契的眼神交流,以手势、 “道具” 以及服饰、风度引起“良性”反应,还有在停顿中 沟通。在态势语的背后是丰富复杂的“心灵对话” 。 三是直接对话。演讲人偶而也与听众做直接而 简短的交谈。多用设问和反问,或交流看法,或进 行诱导。 “语言动作”的表现演讲者通常是巧妙结合前 两种对话方式把演讲“语言动作”表现出来。我们 不妨从表演艺术中悟出些表现方法。 1、 “意念”主导表演大师金山在风暴中扮 演的施洋大律师,有一段扣人心弦的演说。据金乃 千回忆:表演者默想着“为工人伸张正义”的强烈 意念,以此来主导演讲。他满腔悲愤、理直气壮地 揭穿了惨 案的真相,接着慷慨激昂地说道:工人弟兄们, 工人弟兄们!哪一个妻子没有丈夫?哪一个丈夫没 有妻子?她没有了丈夫,她的丈夫江有才被魏处长 的父亲谋杀了,她难道甘心俯首贴耳地不表示抗议 吗?不能! 而对这位妻子悲惨境遇的叙述又是那样婉曲、 沉郁。继而发出惊雷般的呐喊:“这难道公道吗? 这难道公道吗?”金山把为工人说话的意念具体化 为起伏跌宕的一系列“语言动作 ” ,不仅“点燃了工人的心火” ,连台下的观众 也仿佛身临其境。 2、挖潜台词把意念概括为一句话,只是为了 说明复杂的内心动作的主要指向而已。意念主宰着 丰富的“语言动作”并被它有血有肉地体现出来。 因此要发掘和表现演讲语言的潜在意味(潜台词) 以展示“语言动作” ,才能使意念不致落空。曾扮 演屈原的金乃千把“雷电颂”的独白分析如下: 台词:你,你东君是个什么东君!(潜台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陕西中烟工业公司真题及答案
- 2025年T电梯修理模拟题及答案
- 肺癌考试题及答案
- 甲亢考试题及答案
- 剑桥考试题及答案
- 班长考试题及答案
- 毒物考试题及答案
- 中华传统文化(山东经贸职业学院)知到智慧树答案
- 中级财务会计(哈尔滨商业大学)知到智慧树答案
- 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知到智慧树答案
- 科目二考试成绩单
- 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ppt
- 严重过敏反应急救指南共37张课件
- 微电网的总体结构
- DB53-T 1119-2022石林彝族(撒尼)刺绣技法-(高清最新)
- 辽宁省盘锦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喷砂检验报告
- 原材料来料检验报告
- PCB板来料检验规范
- 诺如病毒感染暴发调查和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23版)
- 教师入职审批登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