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高线道路中修工程有关情况的汇报.docx_第1页
关于内高线道路中修工程有关情况的汇报.docx_第2页
关于内高线道路中修工程有关情况的汇报.docx_第3页
关于内高线道路中修工程有关情况的汇报.docx_第4页
关于内高线道路中修工程有关情况的汇报.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内高线道路中修工程有关情况的汇 报 为了进一步改善我县东部乡镇的道路交通状况,解决 当地几万人的出行难,有效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经我县 向上级交通部门申报批准,决定对内高线部分路段进行中 修,但由于技术等原因,使工程竣工不久即出现了道路路 面开裂现象,引起了省、市领导和各级新闻媒体的高度关 注,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为此,特将内高线道路中修工 程有关情况作一简要汇报: 一、项目概况 内高线中修工程位于我县辛村乡境内和仁至黄门段, 全长 2.8 公里,该路段上次大修于 XX 年。今年中修工程实 施前,该段路面破损严重,坑槽连片。经我县向上级交通 主管部门申报,市交通局安排列入今年农村公路专项养护 工程实施计划。该计划下达后,按照要求,道路中修工程 项目投资在 100 万元以下,县交通局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 简易设计。委托河南联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对本项目进行 招标。今年 8 月 16 日,河南城建建设集团公司中标承建该 项目,于 8 月 25 日进场施工,9 月 19 日完工。 二、建设方案的选择 (一)路面基层(冷再生基层)的选择。破损旧路面 冷再生是近几年出现的公路工程新工艺,多用于旧路改造, 也是省、市交通部门大力推广使用的,和以住旧路挖除后 改建相比较,有以下优点:一是无废料外弃,减少环境污 染和废料堆放占地;二是不用挖地取土,不破坏耕地;三 是不用抬高路面,不影响排水,保持了与原有的道路连接 (平交路口不用新做) ;四是施工速度快,工程造价低,每 公里三级公路可节约直接投资 30 万元左右;鉴于上述优点, 去年我县开始使用该项新技术,修建的雷一路、柴白路、 张蒋路、张开路等道路,均采用了冷再生基层,这些路均 在冷再生基层上直接铺设了厚度为 20-22cm 的水泥路面。 通过一年的使用,路基稳定,效果良好。本次中修罩面工 程继续本着探索新方法、节约资金的原则,选择了冷再生 基层。 (二)沥青路面的选择。去年,虽然在冷再生基层上 铺设水泥路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其缺点是路面抬高, 引起两侧排水不畅,后经修建部分排水沟才解决该问题。 今年,本着解决因路面抬高影响排水的问题,采用了在冷 再生基层上铺沥青表处的方案。同时修建沥青路面比修建 水泥路面节约资金(修建 4cm 的沥青路面与修建 22cm 水泥 路面相比可减少投资 50%) 。 三、路面损坏的原因分析 内高线道路于 9 月 19 日项目完工后不久,新铺路面就 开始出现明显裂缝,施工单位在没有通知县交通局的情况 下,于 9 月 25 日就开始修补。县交通局得知后,也多次组 织技术人员、邀请公路方面专家到现场分析、诊断损坏原 因,同时要求施工单位无条件返工。施工单位在返工修复 过程中,损坏面积继续扩大,施工单位表示观察一段时间, 待新的损坏不再出现后,负责一次性修复。 内高线道路路面出现开裂问题后,省、市交通主管部 门及政府部门极为关注。10 月 11 日下午,县交通局在农村 公路管理所会议室召开内高线辛村段中修罩面工程部分路 面损坏成因研讨会。市交通局公路科、纪检室,以及县政 府、县纪委、检察院相关人员及周边市、县公路建设方面 的专家参加了会议。会上介绍了项目概况、招投标情况、 建设方案、目前出现的病害、发现问题后采取的措施等。 与会专家通过察看资料照片、现场录像、现场取回的样品, 从施工季节、所用材料、施工工艺、交通车辆通行状况、 施工环境等方面进行讨论和分析,并对照他们在过去公路 建设中取得的经验、教训。认为采用冷再生工艺是国家推 广的工艺,该路段的设计结构符合一般农村公路建设需要。 对出现路面损坏的主要原因分析、判断如下: (一)道路交通开放过早,超限、超载车辆通行对新 修路面造成重创。油面铺成初期必须采取交通管制,管制 阶段应限重(限制重型车辆和超载车辆) 、限速(控制车速 低于 20 公里/小时) ,通过限重、限速的过程,使路面结构 逐步成型和稳定。而该工程完工的时间是 9 月 19 日,时逢 秋收、秋种,无法阻断群众生产、出行,同时各种运输车 辆也就难以控制和杜绝。该路平行同向的高速公路和省道 大林线、葛嘴线、胡鹤线等均采取了超限检查治理措施, 而该项目内高线恰好是安阳通往内黄、濮阳的无超限检查 的捷径,所以许多大型超载货车通过该路段,加剧了路面 损坏的速度和程度。 (二)中修工程施工工艺存在不足。专家认为:一是 施工单位完成的冷再生基层是合格的,沥青面层的铺设在 工艺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摊铺温度、粒料级配、碾压 成型、初期养护等。二是原方案只适应于一般的农村公路 改造工程,不适于有大型超限、超载车辆通行的公路。 四、专家建议: (一)方案可用于一般交通量的农村公路改建工程, 其特点是施工周期短、造价低、环保、节约耕地。 (二)专家结合该路段交通车辆通行情况,推荐两个 方案:一是在现冷再生路基上铺设 15-20cm 的水泥稳定碎 石后再铺设沥青路面,可满足目前交通车辆通行。二是在 现冷再生路基上铺设 22cm 水泥混凝土路面,可满足目前交 通车辆通行。 专家组结合现在气温条件、当地交通量状况,一致认 为,该路段的建设应在冷再生路基上铺设 22cm 水泥混凝土 路面比较适合本项目。 五、整改措施: 根据专家建议,结合实际情况,拟采用冷再生路基上 铺设 22cm 水泥混凝土路面。我县交通部门将进一步加大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