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疼痛治疗_第1页
慢性疼痛治疗_第2页
慢性疼痛治疗_第3页
慢性疼痛治疗_第4页
慢性疼痛治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慢 性 疼 痛 治 疗 南京军区总医院 徐建国 教 授 南京大学医学院 疼痛治疗的现代观念 *疼痛是一种疾病 *疼痛永远是恶性的,需要治疗 *疼痛是伤害性或潜在组织损伤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常 伴有内分泌、代谢、免疫和精神 心理改变 *慢性疼痛治疗更强调综合疗法,包括:药物、心理治 疗、物理治疗、神经阻滞和神经毁损等 * WHO三阶梯原则不适于慢性疼痛治疗, NSAIDs药物长 期应用伴有数以千计的死亡,危险性常被低估,而恐阿 片症是慢性疼痛治疗不充分的主要原因。 * 阿片类药物在伤害性疼痛和神经源性疼痛都有良好效应, 在慢性癌痛和非癌痛同样有效。 * 未来的给药趋势是更靶向(如基因治疗、受体水平的止 痛、细胞移植止痛、新的给药系统、新的分子等) * 新的药物是指作用于传导和调整疼痛过程的药 物,如: 内啡肽抑制药,胆囊收缩肽抑制药, 作用于 受体亚分类,作用于 NMDA受体,作 用于 2受体药物。 * 不同的给药途径可减低药物副作用,增加病人顺 应能力,有些方法能提供一次长时间速率控制给 药。包括口服、经直肠、经皮、经粘膜、植入、 吸入给药等方法。 * 多模式或平衡止痛可从全方位阻滞伤害性刺激 传导,减少单一药物剂量,减轻副作用,并较 少产生耐受性。 慢性疼痛和持续性疼痛 持续性疼痛是指中度到重度,在特 定情况下不能自行缓解的疼痛,可能伴 有抑郁、焦虑等改变,如不及时治疗, 持续 6个月以上,即成为慢性疼痛。 慢性疼痛治疗原则: 慢性疼痛:生活质量降低,躯体功能 障碍,残疾,常伴有焦虑、抑郁甚至 自杀企图。 治疗目的:减轻疼痛,改善功能。 阿片类药物用于非阿片药物不能控 制的疼痛。现在主张,中到重度疼痛 的早期也可用阿片药。 阿片类药物的受体激动效应和亲和力 不同, 受体与疼痛最相关,没有封 顶作用,但也中介某些副作用。 慢性疼痛病人虽可发生阿片耐受,但 极少发生阿片成瘾现象。 慢性疼痛的最常见原因: 背痛、颈痛、头痛、口面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纤维肌性疼痛 骨骼肌和风湿痛 神经原性疼痛 -中枢或周围神经损伤所致,但常无可见的 组织损伤。疼痛常在损伤后一段时间发生, 疼痛为发作性,常伴有感觉异常,非伤害 性刺激也可诱发疼痛。 -周围神经病性疼痛(多发性神经病痛)常 因小神经纤维受累所致,见于糖尿病,血 管炎, AIDS, 尿毒症,毒物和药物中毒, 淀粉样变性。 -有 10%糖尿病患者有神经性疼痛,涉及颅 神经,胸腹神经,肢体末梢,疼痛常持续 数周到数月。 -治疗方法包括:降低传入神经传导,消炎 , 降低交感神经活动,减少兴奋性氨基酸释放 或阻滞其受体,阻滞钠通道等。 - 治疗药物包括:乙酰氨基酚,三环抗抑郁 药,卡巴喷定,卡马西平,美西律,曲马多 及阿片类。 -曲马多开始剂量为 25mg, 2/d, 逐步增量,但 不超过 400mg/d, 可明显减低恶心、呕吐、头痛 、困倦等副作用。 纤维肌痛( FM) - 指非骨关节的广泛平滑肌痛,并有触痛点。 -美国风湿学会的诊断要点为:身体两侧广 泛痛(腰或腰以上的中轴线骨骼肌痛)超过 三个月,胸 11-胸 12双侧触痛。 -可能伴有头痛、抑郁、焦虑、刺激性排便、 植物神经紊乱、神经内分泌改变等。 第一类复合性局部疼痛症候群( CRPS I型) -旧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实为创伤后 疼痛症候群。表现为持续痛,有时有刺蜇痛。 -自发性疼痛不局限在某一神经分布区,伴有 异常性疼痛和疼痛高敏,疼痛部位可能有血 管运动异常,甚至浮肿,后期有局部营养不良。 -病变早期反复交感神经阻滞有良好疗效,病 变晚期疗效欠佳。抗抑郁药有重要治疗作用。 非药物治疗 理疗 (运动计划)、针刺、冷热疗 精神治疗 经皮电神经刺激 脊髓电刺激 神经阻滞治疗 药物治疗 非阿片类镇痛药 ( NSAIDs ) -1991年证实了环氧化酶( COX) 有两种不 同的基因代码, COX1和 COX2的基因已被分 别表达、克隆、分离和明确了基本结构。 -COX1为结构型,而 COX2为诱导型,其结 合在几种转录因子上,包括核因子 kB( NFkB) 和环一磷酸腺苷( cAMP) 反应 成分结合蛋白( CREB), 故受多种炎性介质 调节,如脂多糖、前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 因子,白介素 1 )、 生长因子等,而白介素 4 、 13和抗炎因子白介素 10等抑制其表达。 -NSAIDs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具有中枢和外周 抗炎止痛作用,大剂量时还抑制白三烯等炎性 介质合成。有封顶效应,且止痛封顶效应较之 抗炎 封顶效应在较低浓度即可达到。 - COX1抑制剂,介导消炎、止痛、解热效应 ,也导致胃肠道反应、肾功能损害,抑制血 小板凝集。 - COX2抑制剂,并有抑制细胞因子产生的作 用,塞来昔布、罗非昔布的 COX2抑制效应为 COX1的 400和 1000倍。 -近来证明, COX1 和 COX2的活性在很大程度上 是重叠的。人肾脏观察到 COX2的不良反应表现 在肾血管床,髓质,间质细胞,致密斑而 COX1 表现在集合管,薄亨利氏袢和肾血管床。 COX2 抑制剂的胃肠道反应,血小板抑制作用和肾损 害较低,但仍可导致周围水肿,水钠潴留和高 血压。由于前列环素产生减少, COX2抑制剂可 能引起心肌缺血并发症。 -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和罗非昔布口服吸收和 排除均较慢,不用于急性痛,但对骨关节痛和 风湿痛更有效。 -COX2抑制剂使用的绝对指征为: 60岁以上老 人(尤其是妇女),上消化道溃疡,使用糖皮 质激素和抗凝药,糖尿病。 -NSAIDs还可分为酸类和非酸类,酸类 都是高脂 水极性, pka3.5 5.5 , 蛋 白结合率高( 90% 95%以上),剂量 自几毫克(氯诺昔康)到 0.8克(水杨酸 ),药动学参数不同。 -酸类 NSAIDs可开放血管内皮层,在肠、肾和 骨髓内浓度高,特别在酸性环境下(炎性组织 ,上消化道,肾集合管)浓度更高,解释了其 副作用主要发生在上述脏器。上呼吸道慢性炎 症可导致药物在粘膜蓄积,是阿司匹林哮喘的 原因。 - 酸类药可分为四类: 1. 低强度、短半衰期,如布洛芬,用于偶发 、轻度炎性痛; 2. 高强度、短半衰期,如双氯芬酸、氯诺昔 康、酮洛酸、吲哚美辛,用于急性痛和慢性 疼痛的爆发痛。酮洛酸和氯诺昔康可注射; 3. 中强度、中半衰期,如萘普生; 4. 高强度、长半衰期,如昔康类(美洛昔康 、吡罗昔康),此类药有高度肠循环,半衰 期数天,用于慢性痛,但胃肠道副作用较重 。 -非酸类 Acetaminophen( 乙酰氨基酚) pKa为中性, 血浆蛋白结合率低,全身均匀分布,仅有解热镇痛 作用,几无抗炎作用,肾毒性低,胃肠道副作用小, 是急慢性疼痛治疗的重要药物。 -乙酰氨基酚抑制周围和脊髓前列腺素释放,并对有 脊髓止痛作用的血清素有一定效应。它和 NSAIDs药 物均可减少中枢 NO产生,但仅有乙酰氨基酚可以抑 制 COX3同工酶。乙酰氨基酚加 NSAIDs类在多种动物 和人体表现协同作用。 - 乙酰氨基酚易于透过血脑屏障,故有中枢和外周 双重作用。其严重副作用少,但可能导致肝脏毒性。 -乙酰氨基酚、氯诺昔康、酮洛酸、酮洛芬和双氯酚 酸是目前可运用于静脉注射的 NSAIDs类药物。 -乙酰氨基酚可口服、直肠或静脉给药。剂量:单 一药物止痛时, 1g/6h; 在肝功能不全或用酶 P- 450诱导剂(如抗惊厥药)时,剂量不超过 4g/d; 与 NSAIDs合用剂量不超过 4g/d; 直肠给药吸收较 慢且不稳定,首剂不小于 2g, 继之 4小时 1g。 -日间手术或中小手术后推荐使用乙酰氨基酚( 1g/6h) 加 NSAIDs类(如 declofenac 100mg, 1/4h , 或 katarolac, Ketoprofen, 吲哚美辛,氯诺昔康 )。 -乙酰氨基酚 +NSAIDs和乙酰氨基酚 +可待因都表 现为疼痛减轻更快,持续时间更长,但前者副作 用较小。 -乙酰氨基酚用于 PCA镇痛:静注 propacetamal 1g/6h, 可减少吗啡消耗约 40%。静注 propacetamal 1g/6h加 diclofenac50mg/8h( 或 ketarolac 1030mg/8h 或氯诺 昔康 1620 mg/d) 止痛效果更佳,阿片类药物用量 更少。 阿片类药物 - 阿片受体:已克隆出 、 、 受体,属肌蛋 白偶联受体。 - 高选择性 受体的内源性配体为内吗啡肽( endomorphine1 and endomorphine2), 其它内源 性配体有孤啡肽、脑啡肽、强啡肽和 - 内啡肽 。 - 肽酶的迅速生物降解效应使内吗啡肽不能 用于临床。 - 内啡肽降解缓慢,不透血脑屏 障,鞘内应用镇痛作用持久。 - 作用机制:抑制腺苷酸环化酶( cAMP ) N型电压控制 Ca 2 通道关闭 Ca 2 依赖 K 通道开放 细胞膜超极化 抑制神经兴 奋性 - 阿片类药物依强度分为弱阿片药(与受体不饱 和结合)和强阿片药,依受体作用类型分为激 动药,部分激动药,激动拮抗药和拮抗药。 镇痛辅助药物 1.三环类抗抑郁药 抗抑郁药,用于糖尿病神经痛,疱疹 后神经痛,头痛,腰背痛,关节痛。 可分为三环抗抑郁药( TCAD)、 选 择性血清素摄取抑制药( SSRI)、 血清 素 -去甲肾上腺素摄取抑制药( SNRI) 、 单胺氧化酶抑制药( MAOI)。 止痛作用与抗抑郁效应有关,抑郁患 者以及抑郁超前或与慢性疼痛同时发生 者用 TCAD和 MAOI, 效果较好。 与抗抑郁分离的止痛作用:在某些慢 性痛,抗抑郁药的止痛作用不为抗抑郁效 应中介,止痛效应快于抗抑郁效应,无抑 郁者疼痛也可改善。 神经递质效应: TCAD和 MAOI增加突 触水平的多巴胺、正肾上腺素和血清素浓 度,也可改变脊髓的单胺类物质的调控, 如 P物质、 GABA、 甲状腺素释放激素。 TCAD的止痛性能还依赖于中枢血清素 和阿片机制的相互关系, TCAD、 SSRI、 MAOI增加阿片受体止痛作用。 止痛作用与镇静、抗焦虑、肌松、恢复 睡眠有关,但抗焦虑药安定效果不及 TCAD。 TCAD副作用: 抗胆碱能自主神经作用 (口干、视觉适应减低、水肿、尿潴留、肠麻 痹等),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紊乱(直立性低血 压、心律失常、意识消失),过敏和高敏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撤药反应,体重增加。 -为减低抗抑郁药副作用,开始用亚临床剂量 ,然后逐步加量,即 “Start low, go slow”。 2.抗焦虑药 安定、舒乐安定、氯羟安定等苯甲 二氮卓类药与大脑边缘系统内 BZ受体 结合,开放氯离子通道,激动 GABA受 体,发挥镇静、催眠、抗焦虑、肌松、 抗惊厥作用。 -依剂量不同,其作用依次表现为抗焦虑 遗 忘 镇静 催眠。 3.局麻药、膜稳定药和抗心律失常药 利多卡因,美西律(慢心律),钙 离子拮抗剂,卡巴喷定( 3600mg/d或更 大剂量),卡马西平等对慢性疼痛合并 电击样痛有戏剧性效果。 -5%利多卡因贴剂( lidoderm) 提供局 部良好止痛达 12小时,几无全身作用或 副作用,用于带状疱疹和神经痛。 4.氯胺酮 作用机制包括: 与 NMDA受体非竞 争性结合,阿片受体作用,烟碱和毒蕈 碱作用。 神经和软组织损伤引起的慢性痛, 可导致中枢神经敏化,部分原因是通 过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激动所致,现在 仅有的 4种 NADA受体拮抗药为氯胺酮 、金刚烷胺、右旋甲氧甲基吗啡喃、 memantine以及三种阿片类药美散酮、 dextropropoxyphene和 ketobemidone。 小剂量氯胺酮 ( 1-2g/kg/min)合并 吗 啡静注有术后止痛协同作用,小剂量 氯胺酮复合强阿片或局麻药全身或椎 管运用有超前镇痛作用。用于神经原 性疼痛,触觉疼痛过敏或周围神经受 压、损伤者,止痛效果尤为良好。 5. 2受体激动剂 2受体激活可抑制中枢和外周去甲 肾上腺素的释放,降低伤害性传导, 调控体温和运动行为,口服、肌注或 椎管内注射可乐定已广泛用于急慢性 疼痛治疗,与局麻药、阿片类药物在 中枢和外周均有止痛协同作用,对阿 片药物耐受的慢性痛,也有止痛作用 。 6.新斯的明 脊髓后角 3 5层和外周神经均有毒 蕈碱样胆碱能受体分布,与伤害性感受 调节相关。鞘内注射新斯的明可产生剂 量依赖的镇痛作用,而且与 2受体激动 剂和阿片类药物合用有协同或相加作用 ,但用量稍大( 50 150mg) 易引起 恶心、呕吐、头痛、心动过缓、肠蠕动 亢进等副作用。目前主要用于辅助镇痛 。 强阿片药 近年来研究表明,强阿片药用于慢 性非癌痛可以减轻疼痛,改善功能,同 时不产生快速耐受或精神依赖。 我国阿片类药物治疗非癌痛的使用 指南指出其适应症为: - 中到重度 疼痛 - 诊断明确的非癌痛,尤其注意查明疼痛 的病理原因以及是伤害性或神经源性疼 痛。 - 年龄 40岁 -NSAIDs和弱阿片药无效或理疗等综合 治疗方法失败需用强阿片药治疗。 - 用药前应对病人进行生理和心理状况 的评估。 - 病人必须签署知情同意书。 多瑞吉是经皮的芬太尼给药系统, 是慢性中到重度疼痛较理想的选择。 理想的阿片类药物评价标准: - 受体高选择性,强效镇痛作用 - 起效快 - 易维持稳态的血药浓度 - 代谢产物无毒性 - 生物利用度高,副作用小 - 无创给药,病人依从性高 芬太尼 芬太尼是合成的阿片药,止痛强度 为吗啡的 70 100倍。分子量低( 334) ,脂溶性高(脂水分布系数 814),具 水溶性,无皮肤刺激和皮肤代谢,经皮 吸收完全。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84%,吗啡为 40%),组织分布容积大( 200L), 是 造成血药浓度在一帖剂量后可维持 72h 稳态的原因。 易透过血脑屏障,无胃肠道和肝脏首过 作用,因而止痛作用强,胃肠道副作用 低。 代谢产物无药理活性,可用于肝、肾 功能障碍病人。 极少产生组胺释放,其引起心动过缓 发生率低,不具临床意义。 一组随意、多中心、多国、开放交叉试验 ( 212例慢性非癌痛)表明: 138 例( 65.1%)认为多瑞吉更好( 35%认为 止痛更强,便秘发生仅 28%,生活质量高) 。 59 例( 27.8%)认为控释吗啡好( 28%认为 止痛更强,便秘发生率为 49%)。 15 例( 7.1%)认为止痛无差别。 35 centers in Belgium , Canada , Denmark , Finland , UK , Norway and South Africa. 另一组多国、多中心、前瞻性开放试验 评估多瑞吉治疗慢性非癌痛一年的有效 性和安全性。 评价疼痛缓解率,病人满意率和情愿程度 , 生活质量等。 532例完成 301例( 57%)。 平均 TDF从 48增至 90g/h , 增量主要发生 在第一个月滴定剂量时,维持过程中很少 发生药物耐受。 67%的病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