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 第十四章 口腔保健中的感染与控制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 口腔预防教研室 郭颖 教学要求 l 掌握: 口腔医源性感染及传播 HIV HBV 感染传播的方式与途经 感染控制的目标 策略 方法 个人防护 无菌术 常用消毒剂 器械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 手机消毒 教学要求 l 熟悉: 器械灭菌:预清洁 化学 干热灭菌 常用器械消毒 牙科设备消毒 临床废物处理 l 了解: -口腔医疗保健中的感染 : 结核 梅毒 由于口腔疾病的普遍性和口腔医疗工 作的特殊性,口腔医学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为一 些传染性强或危险性大的疾病提供了一些可能 的传播途径,使口腔医疗保健中发生感染的机 会日趋增加。了解口腔实践中可能发生的一些 交叉感染,是为了更好地对其进行控制 。 第一节 口腔医源性感染及传播 l 感染 (infection): 为微生物在组织中聚集 与生长,引起宿主反应。 l 感染剂量( infective dose): 是足以引起 感染的微生物数量。 l 交叉感染 (hospital infection): 在医疗环 境中,感染在患者与工作人员之间的传播。 l 传染 (infection): 病原体从有病的生物体 侵入别的生物体内。 l 传染源 (infection): 病原体在体内生长、 繁殖并排除的人或动物。 医院感染 (Nosocomial Infection, Hospital Infection 或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 凡在 医院内,不同来 源的病原体,通过不同的传播途径,使易 感人群所获得的新的感染。 在同一个局部(病房)发现二例以 上同一部位、同一病源体就称为爆发流行 。 院内 感染产生的主要原因 l 1. 易感病人的增加 l 2. 抵抗力降低的治疗 l 3. 侵入性检查及治疗 l 4. 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及病原菌的改变 l 5. 病房结构设計缺陷及医院內环境污染 l 6. 消毒剂或灭菌方法的选择錯誤 l 7. 医护人员及医院其他工作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 l 8. 陪护、访客及外來的花、水果、食物等 医院感染的后果 l .病人方面: 加重病人身心的痛苦,甚至死亡;住院时间的延 長; 医疗费用的增高。 l .医院方面: 病床周转率降低;医院、医师名誉的损害;产生 医疗纠纷;关闭病房;医院环境的污染。 l .医院工作人员方面: 增加医护 、 检验、药剂各部门的工作量;对工作 人员传染的危险及心理影响;医院內抗药菌株的增加。 l 4. 社区方面: 出院病人帶出抗药菌,污染环境;家庭內家族的 感染。 一、口腔医疗保健中的感染 l 重要性:传染性 严重性 普遍性 特 殊性 l 发展史:古代 近代 现代 l 存在的问题: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 由接触传播的微生物 与疾病 微生物 疾病 乙肝病毒 (Hepatitis B) 病毒性肝炎 丙肝病毒 (Hepatitis C) 病毒性肝炎 丁肝病毒 (Hepatitis D) 病毒性肝炎 单纯疱疹 型 (Herpes simplex I ) 疱疹 单纯疱疹 型 (Herpes simplex II) 疱 疹 HIV (Human immunodeficieny virus) 艾滋病 淋病双球菌 (Neisseria gonorrhoeae) 淋病 梅毒螺旋体 (Treponema pallidum) 梅毒 绿脓杆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 化脓感染 金色 /白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化脓感染 破伤风杆菌 (Clostridium tetani) 破伤风 经由空气传染的微生物及疾病 微生物 疾病 水痘病毒 ( Varicella virus) 水痘 麻疹病毒 ( Measles virus) 麻疹 风疹病毒 ( Rubeola virus) 风疹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 Mumps virus) 流行性腮腺炎 流感病毒 ( Influenza virus) 流感 腺病毒 ( Adenovirus) 非特异性呼吸道感染 结核杆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结核 化脓性链球菌 ( Streptococcus pyogenes) 化脓型感染 白色念珠菌 ( Candida albicans) 念珠菌病 SAPS病毒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 艾滋病的准确命名应称为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 合征 ”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 艾滋病是由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引起的疾病。我国 AIDS病与 HIV病毒携带者近年来显著地增加,今后 将会有较多的 HIV病毒携带者会到牙科诊所就诊,而 大多数 HIV携带者将不能及时区别,应该认识到问题 的严重性。 (一) HIV感染与 AIDS 病 1、疾病的进展 l 自 1981年美国首次发现艾滋病以来,艾滋病以异常 迅猛的速度蔓延到世界各地。 2007年底全球估计 3300万人感染,死亡 2500万人。 l 我国 1985年 6月首次发现艾滋病患者, 1994年进入 了快速增长期,每年以 近 40%的速度在增长。 截至 2007年 10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 人 223501例 ,其中艾滋病病人 62838例,死亡 22205例 。 全人群感染率为 0.05%。如果不加紧控制,到 2010 年我国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会达到 1000万。 l 我国艾滋病流行五大特点 : 1. 艾滋病疫情上升速度 有所减缓 2.艾滋病性传播逐渐成为主要传播途径 3. 艾滋病疫情地区分布差异大 4. 流行因素广泛 。 1985-1988 中国 HIV/AIDS流行范围变化趋势 1989-1993 1994-present 中国累计报告 HIV感染者地区分布( 1995 2003) 1-100 101-500 501-1000 1001-5000 5001-10000 10000云南 HIV感染者数 2、危险人群 同性恋 静脉注射吸毒者 感染病毒的母亲 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l 主要存在于人的体液中,如血液、精液、阴道 分泌液、乳液、唾液、泪液、尿液、汗液和痰液 等。有传播意义的是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和 乳液。 l 在唾液中的 浓度低 。 l 对热及其他物理或化学消毒剂 非常敏感 ,一般 常规的抗感染和消毒方法能预防传播。 “ 窗口 ” 期大约为周至个月,是隐匿而且最危险的艾 滋病危险人群。潜伏期 7-10年。 3-5年出现症状 ,发病后 2年死亡达 90%。 4、感染的危险 在调查机构给出的调查结论中,警察、医护人员和出租 车司 机这 3类职业暴露的群体,是最容易感染艾滋病的高风 险群体。 1981-1997,美国发生 HIV职业感染 52例(护士,实验室 工作 者,但无外科医生) 污染针具刺伤, HIV感染机率 0.33%(20/6135) 粘膜表面暴露感染 HIV机率为 0.09%(1/1143) 2712例皮肤无破损的暴露者,无一例发生 HIV感染 医务人员如何避免 HIV感染 1、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当暴露的皮肤或 衣物可能被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穿白大衣,带 手套。当血液或其他体液可能溅起时,应戴保护 眼镜和口罩。 2、要特别注意防止被锐器划伤或刺伤,因此 为 HIV感染者实施外科和口腔科手术的医师要格外 注意安全操作。医务人员如有伤口、皮炎等,不 应参加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护理工作,也不要接触 污染的仪器、设备。 3、皮肤完整的,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 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4、如果不慎被 HIV污染的物体划伤、刺伤时,应 当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伤口处的血液,用 肥皂水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用 75%酒精或 0.5 %碘伏 消毒, 并包扎伤口;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5、感染 HIV的口腔病损 口腔念珠菌病 (oral oral Candidiasis) 口腔毛状粘膜白斑 (oral hairy leukoplakia, HL) 卡波济肉瘤 (kaposis sarcoma, KS) 感染 HIV的口腔病损 白念感染 毛状白斑 卡波济肉瘤 6、传播途径 l 性传播:同 HIV感染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 l 母婴传播:被感染的母亲传染给未出生的婴儿( 感染率约占 1/3,胎盘、产道、哺乳 30%) l 血液传播:接受了被 HIV污染的血液 目前我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以经注射吸 毒感染为主,占 42.0%,经性接触途径感染人数占 32.7%,经既往采供血途径传播占 5.0母婴传播占 1 4。注射吸毒人群共用针具吸毒的比例为 50 8。 传播途径 由高危人群开始,传播到一般人群 全球共同模式 同性恋 注射毒品者 妓女 嫖客 家庭 妇 女 婴 儿 HIV不经下列途径传播 u 一般生活接触及工作接触 u 握手、礼节性接吻和拥抱 u 共餐、共用电话、共用书籍和桌椅 u 共用卫生间、浴池和游泳池 u 咳漱和喷嚏 u 蚊子、臭虫、苍蝇 捂鼻 1 144对夫妻一方为 HIV阳性,共同生活 5年以上 ,有 25对夫妻感染 HIV, 夫妻间感染率 17.4%, 年均感染率 3.5%。 109位 HIV阳性母亲,共生育 143个儿童 , 54个 儿童被感染,母婴传播率 37.8%。 HIV的家庭内传播 中国河南艾滋病村 获得当代热点类 (组照 )一等奖。 中国自由摄影师 -卢广 7、预防 l 正确的性爱观,恪守规范的性行为。 l 避免血液接触感染。 l 远离毒品。 l 阻断 HIV的母婴传播途径。 l 对 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应多一份宽容、少一份歧视。 l 12月 1日 世界艾滋病日一个艾滋病患者可以走进阳光的 日子。 2008年第 21个世界 艾滋病日 的主题是: “全民动 员 “ (二)乙型肝炎 (hepatitis B) l 全球约 3.5亿乙肝病毒携带者,有 78在亚洲。 我国约有 1亿 3千万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80%的肝 癌是由乙肝引起的。 l HBV是一种耐热的病毒、存活时间长、滴度高、 在 95 时 5分钟才能将其杀死。 l 在血液和血制品中可以发现 HBV, 唾液、血液、 痰、母乳、眼泪、伤口分泌的液体、尿、精液及月 经中都可以发现 HBV, 仅需极少量的病毒就可以导 致感染。 我国高发有 1.3亿乙肝病毒携带者 1 、 HBV的传播 l 经皮肤接触 血与血制品、污染的针及器械或微 小 皮肤损伤。 l 经完整(未受损)屏障的非皮肤感染 密切接触、性接触、母婴传播。 l 间接感染 环境污染。 2、口腔手术中的乙肝传染 l 我国口腔医务人员的 HBV感染率在 25% 左右。 l 经调查发现:常规戴手套并注射疫苗的 牙医感染率低,口腔外科医生牙周病医生感 染率最高,感染的发生率与牙医工作时间有 关。 - 我国从 1992年 1月开始将全部新生儿纳入乙 型肝炎计划免疫保护,预计五十年后带菌者人口从 目前的 10%下降到 0.5%。 - 至今每年尚约有 500万新生儿未能获得乙肝疫 苗保护,严重威胁着下一代的健康。 - 促进我国肝炎防治的研究与发展的 “ 世代无肝炎 ” 活动项目已正式启动。 预防 -我国 目前全年龄组结核菌感染率为 44.5%, 约有 5.5亿 人感染结核菌,有肺结核病人 450万,其中具有传染性的 200万,患病人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 80%的结核病 人在农村,其中大部分是青壮年。 感染率、患病率、耐药 率、死亡率高 。 -2009年 3月 24日是第 14个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 “控制 结核,人人有责 关注农民工,共享健康 ”。 (三 )结核 -结核病患病率下降缓慢 -农村结核病疫情高于城市 -非项目地区高于项目地区 我国结核病流行特征为 : (四) 梅毒 l 感染梅毒螺旋体发生,传染源是接触感染者的 血液。 l 分为获得性与先天性两类 l 传染可通过牙科专业人员不戴手套时手上的微 创伤发生 l 梅毒螺旋体在体外生存时间短,容易为消毒剂 杀死。 二、感染传播方式与途径 l 感染源: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并排 除的场所或宿主。 l 传播途径:接触、吸入等 l 传染媒介:通过它传播致病因子 l 易感宿主:对特殊病原体缺乏抵抗力的人 。 感染传播的相关因素 q 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的患者 q 潜伏期感染者 q 健康的病原携带者 (一)口腔的感染源 (二 )口腔临床感染的传播方式与途径 l 经污染器械伤害传播 刺伤后 HBV感染危险为 20% 25%, HIV是 1%。 l 经术者手部伤口传播 医务人员感染 HBV机会为一般人群的 5倍, 80%的指甲带有血迹, 40%有微小伤口。 l 空气飞溅传播 牙科器械产生的飞沫 污染尖锐材料的颗粒飞溅 第二节 感染控制的目标、策略及方法 目 标 保护病人和牙科工作人员不受感染 将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减少到最低水平 对每一个病人实施高标准感染控制 简化感染控制措施 策 略 1. 对病人进行检查、筛选与评价 2. 口腔医务人员必须进行个人防护 3. 采用无菌技术 4. 各种消毒处理 5. 污染废品的安全抛弃 方 法 一、病人检查与评价 ( patient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1 采集病史:感染疾病史 社会史:高危人群 口腔软组织检查:识别早期口腔表征 二、个人保护 (personal protection) 免疫注射:甲肝 乙肝 屏障技术:干扰感染疾病性传播的物理技术 , 将机体和感染源隔开。 (一 )个人防护屏障 (barrier technique) 手套、口罩、保护性眼镜和工作服 , 能起到屏障保护作用。 ( 1)手套 类型 l 乳胶手套:非外科手术的操作 l 消毒乳胶手套:牙周手术 l 外科手套:长时间复杂手术 l 聚乙烯基手套:暂时用 过敏 l 厚橡皮公用手套:处理污染物 清 洁 l 保护病人不被术者手上的细菌感染 l 保护医务人员不被血液、唾液中的细菌 感染 l 给病人显示牙科人员注意实施交叉感染 控制 目的 l 医用手套是一次性的 l 戴手套不能取代洗手 l 严禁留长指甲、戴戒指 l 术前术后流水、肥皂洗手,消毒液泡手 注意 l 一般性洗手 l 外科手术刷手 l 清洁和消毒 洗手的方法: () 口罩 目的:保护面部不受碎片的损伤和防止吸入污染的 飞沫。 l 应对直径为 1m的微粒有大于 99%的过滤 性 l 治疗每个病人都应更换口罩 l 连续戴 20-30分钟将失去屏障作用 要求 减少尖锐粒子对的眼部损伤,防止感染物进入 眼睛。 ( 3)防护眼镜 消毒巾 消毒机头 消毒盘 一次性治疗巾 无菌隔离薄膜 ( 4)防护性工作服装: 推荐穿长袖工作服,戴工作帽, 离开诊疗区应更换工作服。 如治疗前刷牙,漱口,强吸,使用橡皮障等 。 ( 5)其他预防措施 l 处理尖锐器械:器械尖端向外, 避免同时抓取大量器械。 l 取出牙科针头 l 针刺伤口的管理及处理: 清创 消毒 检查 随访 (二 ) 避免刺伤 (一)防止血液及唾液的污染 l 防止表面污染 l 术中的污染物品 l 浸泡溶液的容器放在医生旁边 l 覆盖或消毒环境表面 三、无菌技术与表面消毒 (aseptic technique and surface disinfection) l 术前刷牙和漱口 l 吸引器 l 橡皮障 l 诊室通风及空气过滤 (二)防止飞沫及碎片污染 (三)使用一次性用品 器械或物品不能达到满意消毒灭菌时使用 (四)外科和诊室的一般清洁 非处置区 处置病人区 牙标本 清洁治疗台 和牙科椅 覆盖环境表面 头靠灯柄隔离薄膜 四、消毒及消毒剂 ( disinfection and disinfectants ) l 灭菌( sterilization ):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 上一切微生物(结核杆菌、芽孢) 。 l 消毒( disinfection):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 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消毒的化学物质可分为四类 灭菌剂( sterilant ): 可杀灭一切微生物使其 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包括甲醛、戊二醛、环氧 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氧化氯。 高效消毒剂( high-efficacy disinfectant) : 可杀灭 一切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 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制剂。包括含氯消毒 剂、臭氧。 中等消毒剂( 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ctant ) : 指仅科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 体等微生物的制剂,包括含碘、醇类、酚类消毒 剂。 低效消毒剂( low-efficacy disinfectant ): 指仅 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制剂,包括铵盐 类、二胍类、金属离子类及中草药消毒剂。 1、用于口腔临床的消毒剂: l 醛类 l 含的配方氯 l 酚类 l 碘伏 l 酒精 -包括甲醛和 戊二醛 ,为一种活泼的 烷化剂作用于微生物中的氨基、羟基,从 而破坏蛋白质分子,使微生物死亡。但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和固化作用,并可使人 致敏,因此不可用于空气、食具等消毒, 仅用于医疗器械的消毒或灭菌,使用前要 冲洗干净。 醛类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 - 包括无机氯化合物,如 次氯酸钠 、漂白 粉等,有机氯化合物如二氯异氰尿酸钠。无机 氯化合物易受光、热和潮湿的影响,有机氯化 合物相对稳定,但融于水后均不稳定。有效氯 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 PH值 越低、温度 越高消度作用越好。但是当有机物存在时消毒 效果可明显下降。高浓度的含氯消度剂对人呼 吸道粘膜和皮肤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大量使用 还可污染环境。常用于环、物品表面、食具、 饮用水、污水、排泄物、垃圾等消毒。 -包括苯酚、甲酚、卤代苯酚及酚的衍生 物如来苏尔。作为表面和浸泡消毒,需 10分 钟接触时间,应每日新鲜配制,无臭,但可 能损坏塑料和橡皮。可用于临床消毒、防腐 。 酚类消毒剂 包括碘酊和碘伏,它们赖以卤化微生物 蛋白质使其死亡。可以杀死细菌繁殖体、 真菌和部分病毒。可以用于皮肤、粘膜消 毒,医院常用于外科洗手消毒。一般碘酊 的使用浓度为 2%, 碘伏 使用浓度为 0.3% 至 0.5%。 含碘消毒剂 -最常见的是 乙醇 和异丙醇,它可凝固蛋 白质,导致微生物死亡,属于中效水平消毒 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破坏多数亲脂病毒 ,如单纯疱疹病毒、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 等。由于它易受有机物的影响和挥发性,应 采用浸泡和反复擦拭的方法消毒。常用浓度 为 75%。 醇类消毒剂 2、使用化学溶液消毒的局限 此消毒方法通常在牙科诊所不实际, 不能在储存时保持无菌状态。只在无高温灭菌 和不耐热的半关键物品的消毒时考虑。 使用化学溶液消毒有以下缺点:溶液 要定时更换;价格贵;不能检查效果;需要足 够通风去除毒气;不能用于包装的物品;在繁 忙的牙科诊所长期浸泡不现实;可能损坏腐蚀 一些器械。 五、器械灭菌 (instrument sterilization) (一)灭菌前预清洁 手擦洗器械: 超声波清洁: 使用清洁剂: 分 检 化 学 浸 泡 清 洗 保 养 注 油 清洗 不锈钢治疗盘的清洗消毒 开放、带孔、单件(指示条、穿透、时间、内容) (二)包裹器械(二)包裹器械 高 压 蒸 汽 灭 菌 (三)(三) 灭菌灭菌 化化 学学 灭灭 菌菌 化学蒸气压力灭菌 利用低湿蒸气或同时导入化学气体消毒的一种装 置。将器械放入密封内胆通过加热甲醛、乙基甲基酮等 溶液消毒。 优点 适用于 对湿、热敏感、易腐蚀的医疗用品的灭菌。 如 牙科手用器械、高速手机、车针、根管器械等。 相对循环周期短。 器械不会钝、生锈、腐蚀,延长其生命。 器械在灭菌后即干燥。 主要缺点 需要额外花费购买溶液 要求好的通风排出化学气体 干热灭菌 l 适用范围:用于高温下不损坏、不变质 、不蒸发物品的灭菌;用于不耐湿热的器 械的灭菌;用于蒸汽或气体不能穿透物品 的灭菌,如玻璃、油脂、粉剂和金属等制 品的消毒灭菌。灭菌条件为: 160, 2h; 或者 170, 1h。不 适宜橡胶与塑 料制品。 玻璃球盐灭菌 l 一个金属杯中加入保温介质维持在 218 246 ,有效的消毒最少需浸入 15秒。 l 热盐较玻璃球好。 l 适用一些小的器械及根管扩锉灭菌。 l 消毒后的器械应彻底清洁。 l 使用时注意中心的温度较周边低,应使温度 达到 218 。 灭菌效果的监测 两种类型的检测: l 化学指示剂 可以对温度及时间显示 ,容易早期发现 问题。 l 生物测试剂 可确定芽胞的实际杀菌情况和灭菌过程 ,应设阳性和阴性对照, CDC推荐。 贮 存 (四)某些器械设备灭菌和抗感染的特殊考虑 v手机 手机的维护与灭菌 ()手机的污染 直接与血、唾液和其他残渣接触。 使用中手机外表面污染。 血和其他体液还可由车针周围进入手机机芯导致 内部的污染。 在牙科治疗中,水回流倒吸也会使感染物质进入 手机和水循环系统。 ()手机的灭菌 - 应高温灭菌消毒。 - 否则应冲洗、清洁、使用化学消毒剂处理。 2 3 4 5 6 手机 /器械 收集、传送及分捡 全自动、全封闭 热清洗、消毒及干燥 全自动 精确注油养护 打包封装 真空高温高压 蒸汽灭菌、干燥 灭菌效果检测 1 使用自动清洗机消毒灭菌使用自动清洗机消毒灭菌 操作流程规范操作流程规范 手机的灭菌:选择高质量能进行高温或化 学蒸汽灭菌的手机,治疗结束后卸下手机前, 应冲洗带有车针的手机水、气系统,取下车针 ,将手机插入热清洗机中进行清洗,然后干燥 手机,给手机注油,包装封口,置预真空灭菌 器中灭菌(温度 132摄氏度,压力为 0.2- 0.22mpa, 时间 4分钟)。 清 洗 牙科热自动清洗消毒机对污染 的手机进行外部与内腔自动化清洗消毒 ,避免人工操作的种种缺陷,达到卫生 要求并可预防疾病传播。经使用 930C/10min清洗消毒后,器械内外表 面细菌减少率达到 10-7。 清洗机的清洗程序 预清洗 使用清水冲洗同时开始加热 。 93 热消毒清洗 93 热清洗同时使用清 洗消毒剂。 过渡清洗 使用中和剂清洗, 因清洗消毒剂带有碱性,使用酸性中和剂消除 ,保护手机不被腐蚀。 过渡清洗 使用清 水冲洗。 末清洗 80 热水高温清洗。 干 燥 对手机和器械进行干燥。整个程序大约 30- 40分钟。 全自动热清洗消毒机全自动热清洗消毒机 德国进口手机专用热清洗消毒机 吹 干 用汽枪将手机内部的水 吹干,对手机起保护作用。 注 油 经清洗、消毒、吹干后的手机 全部 进入全自动注油养护系统保护。由 于其 设置了过滤系统,排气清洁卫生, 有益 环境保护,并提供了标准化的内部 清洗,能够有效延长器械使用寿命 。 注油 清洗剂罐口 润滑油罐口 废气过滤器 气动启动键 油位指示 清洗剂 液位指示 清洗剂喷注指示润滑油喷注指示 手机插口 密封前盖 废物收集盒 全自动口腔手机清洗全自动口腔手机清洗 /注油养护机注油养护机 灭菌过程前采用特殊灭菌袋封 闭包装,灭菌袋纸面应有灭菌指示 标识,也可裸露消毒灭菌,灭菌过 程采用脉动预真空过程,以保证高 压蒸汽对内空器械的渗透性。 封 装 灭 菌 由于手机是空心,回吸残留各种细菌,再 加上纸袋封包,封包时纸袋内存有冷空气,如不 排净手机空腔及纸袋内的空气,高压蒸汽是无法 进到纸袋内的,达不到灭菌目的。故应选用带 3 次 预真空的高压灭菌器,可以对具有复杂内腔 及细长管路的手机进行三次抽真空,确保水蒸气 对细长管路进行完全灭菌。 高压灭菌处理 经过灭菌有包装的手机应封闭 在灭菌袋中转送与存放,保存于专 柜中。裸露灭菌的存放于无菌容器 中备用,一经打开使用,有效期不 超过 4小时。 贮 存 手工清洗消毒灭菌程序 清洗 擦拭 吹干 注油 封口或裸露 灭菌 如果手机不能灭菌,则应冲洗 、清洁 ,使用有效的化学制剂消毒。手机的消毒: 彻底用水将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产业链条产业链金融风险预警体系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25年社会计划在城市智慧消防建设中的实践可行性研究报告
- 仓库安全管理制度及措施
- 2025年贷款融资在供应链金融中的应用研究报告
- 大通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及答案解析
- 山东省安全生产题库分析及答案解析
- 山西护理事业编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小红书客服岗前考试及答案解析
- 银行从业考试江苏及答案解析
- 安全管理课后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专项质量护理管理制度
- 现金采取限额管理制度
- 2025-2031年中国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机械加工生产工艺流程图
- (高清版)DB41∕T 742-2012 公路折线配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设计施工规范
- 国开(四川)2024年秋《地域文化》形考任务1-2答案终结性考核答案
- 高中数学大题各题型答题模板+必背公式
- 2024年秋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课件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 自考08257《舆论学》备考试题库(含答案)
- 高考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填空(每天打卡)
- 20G520-1-2钢吊车梁(6m-9m)2020年合订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