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两基工作总结汇报.docx_第1页
县两基工作总结汇报.docx_第2页
县两基工作总结汇报.docx_第3页
县两基工作总结汇报.docx_第4页
县两基工作总结汇报.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县两基工作总结汇报 两基工作情况汇报 县位于广西中北部、属柳州市辖县,全县行政区域面 积 2124 平方公里,辖 12 个乡镇 2 个华侨经济管理区,全 县人口 40.53 万。XX 年财政收入 2.5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 入 3271 元。全县现有普通高中 2 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1 所,教师进修学校 1 所,初中 20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2 所, 县直小学 2 所,乡中心小学 13 所,经济管理区小学 1 所, 村完小 109 所,教学点 43 个。全县在校生 45085 人,其中 普通高中 2913 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849 人,初中 16442 人,小学 24881 人。全县有教职工 3786 人,其中普通高中 236 人,初中 1376 人,小学 2174 人。 一、“两基”工作基本情况 “两基”工作进展情况 根据自治区、柳州市党委、政府的部署,我县有计划 有步骤地开展“两基”工作。1983 年,我县已基本扫除青 壮年文盲,并通过柳州地区行署的验收。1993-1994 年,我 县“两基”工作进入开始实施阶段。县委、县政府出台了 柳城县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实施 方案,确定我县“两基”两个阶段性目标为:1997 年全 县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达标并通过省级验收,1998 年普及 九年义务教育全面达标并通过省级验收。同时,为确保 “两基”目标的实现,我县先后印发了关于实施普及九 年义务教育的通知、柳城县义务教育标准和评估验收 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文件。 1995-1996 年是我县“两基”工作全面推进和准备攻坚 阶段。县政府在积极开展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同时,着力抓 好学校布局调整和改造薄弱学校工作,撤并了一批教学质 量差、学生流失大、办学效益低的校点,进一步提高了办 学效益。1995 年,柳州市人民政府确认我县为高标准扫除 青壮年文盲县。 1997-1998 年,我县“两基”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县政 府印发了柳城县关于加强教育费附加征收和管理工作的 通知等文件,举全县之力,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进一 步加大教育投入,加快乡镇、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设步 伐,打好“普及程度达标、校舍及配套用房达标、校园建 设及体育场地设备设施达标、八室及内部装备达标” 这“四个硬仗”,“两基”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98 年 11 月,“两基”工作顺利通过自治区达标验收。 1999-XX 年,“两基”工作进入巩固提高成果阶段。 “两基”通过自治区达标验收后,我县继续认真贯彻实施 义务教育法,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两基为 重为先”的工作方针,始终坚持在巩固上下功夫,在提高 上做文章,在创新中求发展,不断巩固提高“两基”成果, 扎实推进全县教育事业发展。XX 年,“两基”工作通过了 自治区复查验收。 XX-XX 年,“两基”工作进入迎“国检”阶段。国家 “两基”评估验收时间确定后,我县按照自治区“两基” 攻坚工作会议和“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现场会的部署,及 时组织开展迎接国家“两基”评估验收的工作,克难攻坚, 进一步巩固提高了“两基”成果。 “两基”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普及程度情况 XXXX 学年度,全县小学入学率为 99.96%,比 1998 年 提高了 0.17%;小学在校学生辍学率为 0.01%,比 1998 年 下降了 0.16%。 XXXX 学年度,全县初中阶段入学率为 98.14%,比 1998 年提高了 2.99%;初中辍学率为 2.24%,比 1998 年下 降了 0.39%。 XXXX 学年度,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 85.19%,比 1998 年提高了 6.09%。 XX-XX 学年度,15 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为 99.66%,比 1998 年提高了 0.64%。 XX-XX 学年度,17 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 88.33%,比 1998 年提高了 2.49%。 2.师资队伍情况 XXXX 学年度,小学专任教师合格率为 100%,初中专 任教师合格率为 98.83%,分别比 1998 年提高了 1.94%和 7.91%。 XX 年后补充的小学、初中教师合格率为 100%。 小学校长经过县级以上校长岗位培训,培训合格率为 100%,初中校长经过市级以上校长岗位培训,培训合格率 为 100%。 XXXX 学年度,全县小学生师比为 12.67:1,其中县 城小学生师比为 10.91:1,农村小学生师比为 12.88:1; 全县初中生师比为 12.26:1,其中县城初中生师比为 10.91:1,农村初中师生比为 12.46:1。 XX-XX 学年度,代课教师人数为 O。 3.办学条件情况 生均校舍面积:XX-XX 学年度,全县小学、初中生均校 舍面积分别为 8.75 平方米和 9.75 平方米,分别比 1998 年 增加了 4.35 平方米和 3.55 平方米。 生均图书册数:全县小学、初中图书拥有量分别为 34.7 万册和 31.8 万册,生均图书拥有量分别为 13.95 册和 19.32 册,分别比 1998 年增加了 7.25 册和 8.52 册。 实验室建设和教学仪器设备:全县中小学共有实验室 192 间,仪器室 193 间,仪器柜 1871 个,实验桌凳 2693 套。 基本按要求设有图书室、阅览室、体育器材室、卫生室, 部分学校配有电教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 XXXX 学年度,小学教学仪器设备达到二类配置的有 17 所, 达到三类配置的有 110 所;初中达到二类配置的有 19 所, 达到三类配置的有 2 所。 电化教育设备:XX 年我县全面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 育工程,全县小学共有计算机教室 4 间,多媒体教室 3 间, 远程教育信息接收点 124 个;全县初中共有计算机教室 27 间,多媒体教室 27 间,远程教育信息接收点 19 个。 校舍危房改造:XX 年以来,共实施危改项目 47 个,总 投资 1010.9 万元,建设总面积 33081 平方米;XX 年底,全 县中小学危房面积为 O,D 级危房面积为 O。 XX-XX 学年度,全县小学大班额数 49 个,占总班数的 4.8%;初中大班额数为 50 个,占总班数的 14.6%,全县中 小学超大班额数为 O。 4.教育经费情况 XX-XX 年,县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分别为:13154 万元、 13597 万元、14192 万元、14710 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3.37%、4.38%、3.65%。XX 年至 XX 年财政划拨教育经费分 别为:5257 万元、5648 万元、6256 万元、7111 万元,分 别比上年增长 6.63%、10.76%、13.67%。 XX-XX 年,教育经费总支出中预算内教育拨款所占比例 分别为 86.15、87.96和 91.89。 XX-XX 年,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比例分别为 37.88、35.48和 35.52。 XX 年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分别为 1242.15 元和 1071.95 元;XX 年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教 育事业费分别为 1539.48 元和 1145.45 元;XX 年小学、初 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分别为 1800.97 元和 1822.53 元。 XX-XX 年,生均公用经费分别为 209.51 元、251.97 元 和 335.72 元。 XXXX 年,我县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资金上级下达 指标 3669 万元,按 65%应安排教育部门经费 2384.85 万元, 财政已全部拨入教育并已用于义务教育 2384.85 万元。 XX-XX 年,应征教育费附加 1637.89 万元,实征 1493.39 万元,用于教育 1493.39 万元;应征地方教育费附 加 267.56 万元,实征 243.97 万元,用于教育 243.97 万元。 XX 年底以前和 XX 年 1 月以来全县均无拖欠教职工工资 现象。 XX 年底止,XX 年底以前所欠“两基”债务 737.26 万 元尚未偿还。XX 年底以后没有“两基”债务。 5.教育质量情况 全县中小学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国家的 教育法规及自治区制定的中小学学校管理三十条要求严格 管理学校,按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XXXX 学年度,小学学生毕业率为 100%,初中学生毕业率 为 99.62%,初中学生毕业率比 1998 年提高了 0.46。 6.扫除文盲情况 XX-XX 年,15 周岁人口文盲率均为 0;近三年全县青壮 年非文盲率分别为 99.65、99.66和 99.73,XX 年青 壮年人口非文盲率比 1998 年提高了 0.61%。 全县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坚持组织历年脱盲人员参 加各种实用技术培训,使脱盲人员既学到了各种实用技术, 又达到脱盲巩固的目的,脱盲人口巩固率为 100。 二、“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主要措施 1998 年通过自治区“两基”达标验收后,我县仍将 “两基”工作置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坚持做到“两基”达 标后机构不撤,人员不散,经费不减,力度不弱,在提高 水平上狠下功夫,做了大量的工作。 抓组织领导,促工作责任落实。 县委、县政府把基础教育和“两基”工作作为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实现“科教兴县、富民强县”的 第一要务,坚持一把手总负责,党委、政府分管领导具体 抓的工作机制,在领导、投入、政策支持等方面向教育倾 斜,确保教育优先发展。为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县 政府与各乡镇政府、教育局和相关部门签订了“两基”巩 固提高工作目标责任书,把各项指标量化分解,责任到人, 将教育工作与领导业绩挂钩,形成了主要领导挂帅、教育 部门牵头、社会各方参与、上下协调联动、城乡发展兼顾、 注重长效建设的工作机制。针对在全区“两基”验收中, 柳州市、自治区“两基”督导组提出的存在问题,及时召 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整 改方案。并多次召开全县教育工作和“两基”工作会,对 薄弱学校建设、中小学危房改造、教师队伍建设、控辍保 学、“两基”建档等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县委、县政府 主要领导还多次深入学校开展调研,就学校发展悉心听取 基层意见,通过基层问策、现场办公等多种形式,做到发 现问题在一线,指导工作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县、 乡“两基”迎检办加大督导检查的力度,狠抓整改任务的 落实,做到家底清、问题明,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了 依据,保证了“两基”整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抓保障机制,促管理体制落实。 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自治区关于完善农村义 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及相关政策精神,制定下发了 柳城县关于基础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实施办法, 深入实施“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强化了县人 民政府对基础教育的管理责任和统筹权,进一步明确了教 育部门和乡镇政府的职责,实现教师工资统筹统发、教育 经费统管统用、全县教师统配统调,确保教职工工资按时、 足额、统一发放,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拨付, 确保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经费落实,为全县教育的持续健 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抓资金投入,促办学条件改善。 为确保“两基”工作的正常开展,县人民政府在税费 改革后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坚持做到确保“三个增长” , 确保上级专项资金到位不截留,确保 65%的转移支付经 费用于教育不减少,确保征收的教育费附加用于教育不挪 用,确保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逐年提高,有效地巩固了 “两基”工作的成果。实施“两基”工作以来,全县共投 入“两基”经费 2.3 亿元,其中自治区“两基”验收达标 后投入 1.8 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水毁学 校重建工程”等建设项目以来, 总投入 3319.4 万元,其中 国家拨款 1145 万元,自治区拨款 440 万元,市级拨款 20 万元,社会捐资 156 万元,县本级财政拨款 1161 万元;建 设校舍 4.45 万平方米、添置教学设备 397.4 万元,添置图 书 7.1 万册,办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抓控辍保学,促普及程度达标。 控辍保学是“普九”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稍有松懈, 就有可能导致普及程度各项指标的下滑。为此,我县积极 采取措施,切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1.强化责任,加大动员流失学生返校工作力度。 坚持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双线”目标责任制,切实抓 好农村中小学控制辍学工作的专项督导检查,把“控辍” 问题列入乡镇政府完成年度教育目标的重要指标,将巩固 学额列入干部考核内容,并作为对校长、学校目标管理的 重点考核内容。坚持实施义务教育入学通知制度、辍学报 告制度、动员学生返校制度,乡镇政府把控辍保学工作落 实到部门、干部职工,学校把巩固学额工作落实到班级、 教师,主要领导亲自抓,实行分片包干,制定奖惩办法, 共同配合做好动员流失学生返校工作,使小学、初中入学 率和辍学率等各项指标得到较好巩固。 2.关注弱势群体,建立和完善学生入学保障机制,确 保他们接受义务教育。 一是落实好农民工子女就读县城学校的政策。从 XX 年 秋学期起,我县将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纳入“两基”工作 的范畴,先后下发了关于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 义务教育工作的规定、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等文件,保障进城务工农 民子女就学的合法权益。对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子女, 由县教育局根据县城学校生源分布情况,合理安排到县城 公办学校就读,保证农民工子女在学习、评优、入队入团、 课外活动等方面与县城户籍少年儿童享受同等的待遇。据 统计,XX-XX 三个学年度,我县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工子女 分别为 242 人、208 人和 225 人,全部安排到相应的县直公 办学校就读。 二是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建立助学金保障机制。 XX 年,全县享受“两免一补”的学生中免教科书 14290 人 次,免杂费 14290 人次,补助寄宿生生活补助 4501 人次。 投入“两免一补”经费共 202.2 万元,其中中央补助 157.1 万元,自治区补助 22.5 万元,柳州市补助 6.8 万元,县财 政补助 15.8 万元。解决了一大批学生因家庭生活困难而不 能按时入学的问题。 三是关注“留守学生”和残疾儿童的学习、生活。近 几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留守学生”的数量 也随之增多。如何教育、管理好这一特殊的学生群体,是 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解掌握“留守学 生”的基本情况,XX 年 3 月,我县组织县委文明办、县关 工委、县教育局、团县委、县妇联等有关部门人员组成联 合调查组,对“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情况展开了调 查。据统计,XX 年、XX 年全县中小学共有“留守学生”分 别为 4857 人和 5494 人,分别占学生总数的 13.0%和 13.3%。针对“留守学生”存在无人监护、行为道德失范、 心理性格畸形发展、学习成绩偏差而厌学等较为突出的问 题,我们通过采取指定监护人、加强家校联系、整治优化 教育环境、开展心理辅导和爱心感化等措施,加强对留守 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同时在大埔一小、古砦仫佬族乡龙美 希望小学、冲脉镇中心小学等学校试行寄宿制办学,让无 人监管的学生在校寄宿,确保他们安心学习,健康成长。 此外,我们高度关注残疾儿童的入学问题,通过发放困难 补助金、免学杂费、爱心帮助等措施,确保大多数三类残 疾儿童随班就读。 四是鼓励社会团体、各界人士与贫困生结成对子,帮 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近几年来,县四家班子成员共捐 款捐物价值 20 万元,帮助 94 名贫困生完成了初中、高中 或大学学业。经县人大、县政协领导牵线搭桥,先后有香 港房角石协会有限公司、柳州市潮人商会、广东嘉宝莉化 工有限公司等企业对我县 153 名贫困中小学生进行了资助。 各中小学校积极开展“献爱心资助贫困生”活动,每年全 县中小学发动全体师生为贫困生捐物捐款达 8 万元。社会 各界、驻地部队共捐资 252.2 万元,建成“希望小学”10 所,较好地解决了部分农村中小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此外,我县结合创建示范性普通高中,进一步扩大了 柳城中学的办学规模;结合创建合格职业学校,扩大了县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规模;新建普通高中 1 所,全县 高中段在校学生由 XX 年以前的 32 个班增加到现在的 72 个 班,进一步拓宽初中毕业升学渠道,减少了初中生因毕业 后出路较窄而辍学的现象,拉动了初中教育的发展。 抓队伍建设,促师资水平提高。 一是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打造优秀教师队伍。依 法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进口”关,做到凡进必 考、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全面推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 定编、定岗、定员,根据自治区编委下达给我县中小学教 职工编制总额 3907 个,统筹配备中小学教职工,明确学校 教职工岗位责任。采取择优考录的办法,积极稳妥地做好 代课教师录用和清退工作。XX 以来,我县共考录中小学代 课教师 622 人,清退中小学代课教师 470 人,代课教师问 题得到妥善解决,教师队伍趋于稳定。目前,全县中小学 教职工总数为 3786 人,占核定编制数的 96.88,空编率 为 3.12。同时,切实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和教师继续教育 工作。县委、县政府在每年的教师节均表彰一批先进教育 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和优秀教师,引导教师爱岗敬业、教 书育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 习和新一轮课程改革培训,通过函大、电大等学历培训, 提高学历层次,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是建立健全学校领导选拔、任免、考核制度,打造 优秀的校长队伍。坚持把公开选拔、公平竞争、择优聘任 作为选拔校长的主要形式,通过科学的考评机制,加强对 校长学期学年的绩效考核。同时,以“校长建设年”为契 机,采取挂职锻炼、举办校长培训班、开展校长论坛活动、 组织外出观摩学习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对校长的培训 力度,努力建设一支讲政治、懂业务、学者型、专家型的 校长队伍。 抓学校管理,促教育质量优化。 1.建立中小学合格学校督导评估制度,规范学校的办 学行为。 县政府督学室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常规管理 规定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中学、中心小学和村 完小常规管理规定,组织督查小组人员以综合督导、专项 督导和随访视导的形式,深入学校、课堂和师生中间,及 时发现、指导、研究、解决学校管理和实施素质教育中存 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2.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大力实施课程改革,从 XX 年秋季学期起,全县中小学 起始年级均进入了新课程改革实验。同时,我县结合课改 中出现的热点问题,积极开展了农村中学研究性学习的 研究、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等 24 个 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绩。XX 年以来,我县共有 15 个课题获得了市级以上奖,初中、小学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3.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师生安全。 一是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了柳城县重、特 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柳城县教育系统维护社会 安全稳定预案措施等制度和方案,坚持每年与各中小学 校签订学校安全稳定责任书,不断完善学校安全工作 的各项制度,层层落实责任,使学校安全管理网络覆盖到 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结合“安全教育活动月”,组织学校 通过召开会议、广播宣传、出黑板报、举办安全知识讲座、 知识竞赛、开展安全演练等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防 范意识。 二是加强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县政府多次组织交通、 卫生、工商、消防等部门人员到学校检查指导安全工作, 发现问题及时指定专人负责落实整改。同时,要求县教育局 坚持每学期初分派挂钩人员深入学校检查校园安全卫生工 作;要求学校每个季度组织有关人员对学校各处进行安全自 查,摸清学校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营造了 一个平安和谐的教育环境。 抓技术培训,促农民素质提高。 一是稳定扫盲成教工作队伍,努力提高扫盲成教队伍 整体素质。1998 年“两基”通过自治区验收后,我县保持 乡镇成教专干职数和工作职责不变,并积极组织全县成教 专干、教师到广西农学院、柳州市农干校等农业院校进行 培训,还经常请农业、科技部门的专家给乡镇成教人员讲 农业技术课。通过培训,使成教人员的专业素质得到不断 提高,为引导当地农民走科学致富的道路发挥出应有的作 用。东泉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范海标老师多次承担市、 县科研课题和试验项目,如柳州市两千亩龙眼早结丰产 栽培项目、柳城县无公害优质水果生产、甘蔗地 套种春辣椒等项目,经市、县专家组的验收均达到标准。 据不完全统计,XX 年,东泉镇农民蔗地套种春辣椒 3000 多 亩,纯收入 240 万元,XX 年套种面积达 6000 多亩,纯收入 480 多万元,仅此一项就为全镇农民人均增收 100 元。XX 年范海标老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XX 年教师节期间 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并被邀请到 XX 接受农业专题采访, 在全国进行了报道。 二是调整扫盲工作思路,将扫盲工作重心从大规模扫 盲转移到以各类实用技术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巩固提高上, 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各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结合当地 农民实际需要,积极与农业、科技、劳动等部门配合,采 取组织办班、田头地角现场教学、播放科教影碟等灵活多 样的形式,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让扫盲 对象和脱盲人员在学习文化的同时学到了农业生产技术, 巩固了扫盲成果。XX 年,全县各乡镇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 班 1013 期,参加学习培训人员达 52158 人次,农民培训工 作完成全年计划培训 5 万人次目标。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育资源配置不尽合理。随着农民进城务工人数的增 加,人口比较集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