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二年级数学手抄报资料.docx_第1页
xx二年级数学手抄报资料.docx_第2页
xx二年级数学手抄报资料.docx_第3页
xx二年级数学手抄报资料.docx_第4页
xx二年级数学手抄报资料.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 二年级数学手抄报资料 两百多年以前,在清代乾隆五十年的时候,乾隆皇帝 在乾清宫摆下千叟宴,3900 多位老年人应邀参加宴会。其 中有一位客人的年纪特别大。 这位年龄特大的老寿星有多大岁数呢? 乾隆帝说了,不过不是明说,而且是出了一道对联的 上联: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大臣纪昀(“昀”读“yn”)在一旁凑热闹,也说一说 这位老寿星的岁数,当然也不是明说,而是对出了下联: 古稀双庆,又多一个春秋。 对联里讲些什么呢?这位老者的岁数究竟是多少? 先看上联。花甲就是甲子,一个甲子是 60 年时间。 “花甲重开” ,是说经过了两个甲子,就是 120 年,这还不 够,还要“外加三七岁月” ,3 和 7 相乘,是 21 年,所以总 数是 602+37=141。 可见乾隆皇帝是说,这位老人家 141 岁。 再看下联。 “古稀”是 70 岁。唐代诗人杜甫曲江二 首诗中说, “人生七十古来稀” 。当然,我们现在生活条 件和医疗条件好了,七十自称小弟弟,活到八 十不稀奇, 可是直到半个世纪以前,能活 70 岁还是值得骄傲和令人羡 慕的,往往要好好地庆贺一番。 “古稀双庆” ,是说这位老 先生居然有两次庆贺古稀,度过了 两个 70 年,并且不止 这些,还“又多一个春秋” ,总数是 702+1=141。 可见纪昀是在变个花样说,不错,这位老年人是 141 岁。 1776 年 4 月的第一天,一个小女孩在法国的巴黎出生 了。爸爸给她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苏菲娅吉尔曼。 苏菲娅的少年时代,正赶上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巴 黎是革命的中心,枪声、口号声响彻了巴黎上空.苏菲娅是 独生女,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爸爸妈妈怕她到外面去出 事,把她整天关在家里.整天呆在家里多没意思呀!苏菲娅 开始寻找消磨时光的办法。后来她终于找到了一个好办法, 那就是读书。父亲有很多藏书,她一头扎到了书的海洋里。 书中的一个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她。这个故事讲述的就 是古希腊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当罗马士兵踩坏他沙盘上 的几何图形时,他大声呵斥罗马士兵,最后惨死在罗马士 兵的刀下。苏菲娅想,为什么阿基米德在刀尖对准胸口时, 想到的还是几何图形啊?阿基米德这样珍惜几何,几何学一 定非常吸引人,非常有趣。我也要学几何,看看几何学里 讲了些什么知识。 法国大革命后,巴黎办起了科技大学。 “能上大学就太 好了!”苏菲娅满怀信心前去报名投考,可是到了学校一看, 校门口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不收女生” 。 “难道女孩子就不能上大学?”苏菲娅想不通。 “进不 了大学门,也一样学大学的课。 ”她弄来这个学校所有的数 学讲义,自己刻苦钻研。在学习当中,她发现拉格朗日教 授写的讲义最精辟,她很想同这位教授交换一下看法,可 是自己不是拉格朗日的学生,又是女的,人家大教授肯和 自己交换看法吗?她想了个主意,化名“布朗” ,用这样一 个男人的名字,把自己的见解写出来,寄给拉格朗日教授。 拉格朗日非常欣赏苏菲娅的论文,决定亲自登门拜访 这位布朗先生。谁知一跨进布朗先生的家门,迎接他的布 朗先生竟是位亭亭玉立的姑娘,拉格朗日真是又惊又喜。 从此,苏菲娅在大数学家拉格朗日的指导下,向数学的高 峰挺进了。 “欧洲数学王子”高斯于 1801 年发表了关于“等分圆 周问题”的著名论文,由于内容深奥,连当时的许多数学 家也看不大懂.苏菲娅反复钻研了高斯的这篇论文,得出不 少新的结果。她把这些心得写信给高斯,署名仍是布朗。 高斯看到苏菲娅的信,很喜欢这位布朗先生,两个人就通 起信来,高斯也没想到布朗是位姑娘。 1807 年,普法战争爆发,拿破仑的军队占领了高斯的 家乡。消息传来,急坏了苏菲娅,她想起了阿基米德死于 古罗马士兵之手,高斯会不会成为第二个阿基米德?当时攻 占高斯家乡的法军统帅培奈提是苏菲娅父亲的朋友。苏菲 娅为了救护高斯,拜访了培奈提将军,以古罗马士兵杀死 阿基米德这件悲惨的历史事实为例,劝说培奈提将军,不 要重演古罗马统帅马塞拉斯的悲剧。培奈提将军深为苏菲 娅的言辞所感动,专门派一名密使去探望和保护高斯。 后来高斯打听出解救他的是一位法国女子苏菲娅,感 到不可理解,一个法国女人为什么要保护我?最后才搞清楚 这个苏菲娅就是一直和他通信的布朗先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位德国物理学家叫悉拉尼, 他提出一个建立弹性曲面振动的数学理论问题.这个问题很 难,许多数学家一时也无法解决.苏菲娅敢于攻难关,她对 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1811 年苏菲娅向法国科学院提交了 第一篇论文,由于论据不够完善而未被接受;1813 年苏菲娅 向法国科学院递交了第二篇论文,科学院给予很高评价, 但是问题没能全部解决;1816 年她向法国科学院递交了第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