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规划目的:为实现城镇发展总体目标,积极、有序地推 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镇健康有序地发展,特编制介休市义安镇总 体规划(2009-2030) (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 规划地位:本规划是义安镇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凡在规 划区内进行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 划法的规定,遵守并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 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8 年) 、 山西省城乡规划条例 (2010 年) 、 山西省小城镇规划编制和审批 办法(2001 年)、 介休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年) 、 介休市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 介休生态市建设规划(2009- 2020 年) 、 介休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 年) 、 关于 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中央编办发 (2010)50及国家、省、市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等。 第四条 规划原则:动态性原则、区域性原则、人本原则、综合 协调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特色原则。 第五条 规划期限:2009 年-2030 年。其中,近期为 2009 年- 2015 年;远期为 2016 年-2030 年。 第二章 镇村体系规划 第六条 区域发展定位:山西省焦化工业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区, 介休市重要的产业功能区和城区高度一体化空间扩张区域。 第七条 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建立四大体系,重点培育四大产业。四大体系,指生 态型的城乡社区体系、循环型的现代产业体系、集约型的社会服务体 系和强制型的国土管制体系;四大产业,指焦化工业、冶金工业、能 源工业、新型材料工业。 近期(到 2015 年)目标:循环经济框架基本搭建,初步建立起协 调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现代农业取得一定进展,第一产业的层次与 素质有较大提高。基本完成传统产业新型化改造与新型产业规模化发 展任务,传统重型工业实现环保治理,焦化工产业链得以进一步延伸; 交通体系得以改善,交通组织趋于合理;资源节约与保护取得明显成 效,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观,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生态格局初步形 成;居民点体系得到初步调整,镇域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 体系逐步健全,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就业、社会保障、国民教育、科 技文化、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体系,中心镇的综合服务水 平得到提升,人居环境得以根本改善,城镇特色得以彰显;中心镇的 集聚力进一步加强,居民收入有较大提高。 远期(到 2030 年)目标:全镇实现农业现代化, “绿色”产业化 介休市义安镇总体规划规划文本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 农业体系建立。介休市循环经济生态园区建成并得以完善,成为引领 市域循环经济建设的龙头。第三产业得以长足发展,公共服务体系进 一步完善。完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进一 步增强,建立起人口、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 第八条 战略思路: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以及区域发展环境, 循序渐进建立现代化的产业结构和空间格局,多渠道多层次地实现经 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化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 的发展观念,重点培育生态型、循环型的开发项目;以人为本,注重 均衡发展和非均衡发展间的协调统筹,在保证大局利益的同时,也应 保证局部和个体的发展需要。 第九条 战略重点 1.建立循环型的现代产业体系 (1)建立科技含量高、产品质量优,农工商科游、生产生活生态 协调的循环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2)重点改造镇域传统工业,实现新型产业规模化。通过整治升 级,实现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保护、社会服务管理等的园区化建 设,并重点实现以介休市循环经济生态园区为主的工业产品、能量等 的循环利用。积极培育、壮大新型材料工业。 (3)突出发展面向本地优势产业的服务业,大力拓展社会居民生 活服务业,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增强城镇的聚集和辐射功能。 (4)构建重点:一是拓展镇域焦化工业上下游产业链,完善配套 型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二是培育壮大冶金工业、新型材料工业;三 是建设以现代温室蔬菜、花卉种植和现代奶畜养殖为主的循环型的城 市设施农业基地。 2.建立整合型的空间布局体系 构建“一心、两轴、四区”的镇域生产力格局。一心,指义安镇 区,为镇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城市产业功能区的生活服务基地; 两轴,即沿大运二级公路、东夏线和南同蒲铁路规划的镇村经济社会 发展主轴,沿万关线规划的镇村经济社会发展次轴。其沿线为居民点、 产业、公用工程设施、社会服务设施的重点布局地区;四区,即指在 108 国道以北规划的高效生态农业区和在镇域规划的三个工业片区。 3.建立生态型的城乡社区体系 积极推进居民点重组,促进人口向城市、镇区、中心村转移,优 化人口空间格局,推动城镇化进程,建立与产业、生态环境相协调的 居民点布局格局。形成以农民家庭生产生活为基本单元的内部能流、 物流的良性循环,达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园)经济高效化和农业 生产无害化的目标。 构建重点:建立中心城镇中心村基层村三级镇村居民点 分级发展体系,加大污水净化、能源清洁化、基础设施配套等工程建 设,实现城乡社区生态化目标。 4.建立城乡共享的社会服务体系 介休市义安镇总体规划规划文本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3 基于区域一体化建设和循环经济生态园区发展的需要,围绕城乡 居民点分级发展体系,完善公用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立布局 均衡、规模合理、共建共享的适应本镇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服务 体系。 5.建立强制型的国土管制体系 依据区域和城乡发展战略,加强对镇域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 调控,促进人口、资源、经济、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合理安排 镇、村及产业与生态保护区域的空间开发强度和开发次序,优先鼓励 对经济、社会发展牵动作用较大的地域的空间开发。根据各区域人口、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科学规划适宜建设、限制建设和禁 止等不同类型的管制区域,建立空间准入机制,严格按规划调控空间 资源的开发活动,以实现区域紧凑高效的增长,保证区域建设活动的 有序开展,促进经济建设、城镇建设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协调发展。 第十条 农业发展规划 1.农业发展方向 建设工农联合型的现代设施农业基地。农业种植业:积极进行农业 调产,重点发展瓜果蔬菜、花卉等高效设施园艺种植业。推广养殖、沼 气、果菜模式化综合生产技术。林业:结合农田林网建设、路河及工业 防护林建设和城乡居民点绿化建设工程,重点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 干果经济林、特种用途林(风景林和风景名胜、革命纪念地的林木)。 重点建设汾河两岸生态景观林带和工业区周边防护林带。畜牧业:重点 发展以奶牛、肉羊、蛋鸡养殖为主的养殖业。 2.农业开发模式 农业种植业以设施农业为主,重点发展设施园艺农业和节水灌溉 农业;林业以林区、林带、林网三种开发模式为主;畜牧业以圈养养 殖小区开发模式为主,重点建设循环种养小区和秸秆养殖小区。 3.农业空间布局 农业种植业以 108 国道以北地区为主;沿公路、河流、铁路及工 业区与镇区周边规划永久性防护林带,其中,沿汾河、108 国道、大 运二级公路、万关线、西园区路、新规划的镇区与市区连接线建设景 观廊道;结合乡村旅游和绿色放养小区建设,重点在镇区和保留村庄 附近建设经济林种植园区;在北辛武、北盐场、洪相、中街等 4 个城 乡居民点建设生态循环种养基地;结合旅游开发及绿色品牌农产品开 发需要,在汾河生态林地旅游区和保留村庄的经济林种植园区内发展 绿色放养业。 第十一条 工业发展规划 1.基本思路 按照“控制总量、调整结构、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合理布局” 的原则,以建立节约化支柱产业体系为目标,以传统产业新型化、延 伸产业链、推进循环经济建设为导向,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经济 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介休市义安镇总体规划规划文本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4 2.工业开发模式 以“减量化、再使用、可循环”为原则,积极探索符合介休市实 际情况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以循环经济生态园区建设为龙头,逐步 建立可持续的市域循环经济体系。根据市域产业联系,引导产业链的 延伸和耦合,提高工业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率。镇域工业发 展以工业集中区(园区)、集中地域式开发模式为主,大力实施“工业 企业入园”工程。 3.工业空间布局 合理组织产业空间布局,加大对现有工业企业的改造和整合力度, 切实改变现状工业布局分散、重复建设的状况,逐步引导工业向园区 集聚。搬迁和关停镇域北部(孔家堡和中街一带)及镇域西南部(洪 相和那村一带)规模小、污染大的工业;保留镇域西部和南部的大型 企业:如安泰、三佳、三盛等,在镇域西部除安泰、三佳、三盛等大 型企业已确定的项目发展用地外,严格限制再安排工业用地;工业用 地布局应与规划保留的居民点之间留有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工业用 地之间应按照产业链接、相互协作的原则布局。 4.工业发展方向 以打造焦化、冶金、能源、新型材料四大优势产业集群为目的, 依托安泰、三佳、三盛等大型企业和引进的重点工业项目,培育煤 焦铁钢线材、H 型钢,焦铁铸造、机械加工,煤焦化 产回收初加工精细化工,煤气、天然气焙烧加工,煤矸石、 废气、余热电建材,化学硅有机硅深加工等产业链。 5.工业空间布局 规划镇域工业用地由四部分组成,共计 25.6 平方公里,分别位于 镇区的东侧(面积 9.8 平方公里) 、西侧(面积 4.0 平方公里)和南侧 (面积 1.8 平方公里) 、镇域西部的新材料产业集中区(面积 10.0 平 方公里) 。 第十二条 第三产业发展规划 1.基本思路 依托循环经济生态园区的建设,培育交通运输与物流业和商贸业; 巩固现代农业服务业;开展都市休闲旅游业;在做大做强第三产业的 同时,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增强城镇的聚集和辐射功能。 2.发展重点 交通运输与物流业、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旅游业。 3.第三产业空间布局 物流商贸业:沿公路、铁路干线建设服务于介休市循环经济生态 园区和区域商贸的货运物流基地和批发市场。在镇区南部、结合义安 火车站及现状的货运物流设施建设服务于介休市循环经济生态园区的 货运物流站场;在镇域的东南部即现状陆源工贸公司一带建设服务于 区域货物中转、运输的货运物流站场。在镇区中心村建立两级镇 村服务体系。现代农业服务业:依托现代农业龙头园区的发展契机发展 现代农业服务业,为义安镇乃至介休市北部农业发展提供信息、技术、 介休市义安镇总体规划规划文本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5 疾控、销售等现代化服务。乡村旅游业:建设汾河乡村生态旅游线路, 重点建设乡村生态旅游区,依托汾河湿地公园、农户、现代设施农业 园区等开发生态回归游、观光采摘游、休闲度假游、民俗体验游、购 物旅游、节庆文化游、苗圃观光游、垂钓、野营等旅游项目。 第十三条 镇域总人口预测:到规划期末(至 2030 年)镇域常住人 口约为 7.5 万人左右。近期(至 2015 年)镇域常住人口约为 6.0 万人 左右。 第十四条 城镇化水平预测:近期(至 2015 年) ,镇域城镇人口 2.0 万人,常住人口 6.0 万人,城镇化水平为 33.3%;远期(至 2030 年) ,镇域城镇人口 4.5 万人,常住人口 7.5 万人,城镇化水平为 60.0%。 第十五条 乡村居民点重组规划 确定北辛武、北盐场、洪相、中街为镇域的 4 个中心村;孔家堡、 中堡、那村、礼世、孙家寨、孟村湾等 6 个村为基层村。 义安镇乡村居民点撤并安排(2030 年) 村名 人口 撤并安排 整治方式 并入 义安村 5528 撤并 城镇化改造 镇区 北辛武 6180 保留 重点建设 北盐场 4095 保留 重点建设 洪相 3480 保留 重点建设 沙堡 2530 撤并 城镇化改造 镇区 中街 2160 保留 重点建设 乐善 1993 撤并 异地迁建 中街 中堡 1576 保留 邻村合并 三堡 孙家寨 1480 保留 综合整治 礼世 1468 保留 综合整治 桑柳树庄 1312 撤并 异地迁建 洪相 孟村湾 1182 保留 综合整治 霍村 1169 撤并 异地迁建 镇区 孔家堡 1148 保留 综合整治 孟王堡 1765 撤并 异地迁建 镇区 宋家疙瘩 1137 撤并 异地迁建 镇区 南盐场 1059 撤并 异地迁建 北盐场 南堡 1025 撤并 邻村合并 三堡 北堡 970 撤并 邻村合并 三堡 田岳堡 902 撤并 异地迁建 镇区 白家堡 757 撤并 异地迁建 洪相 田李 690 撤并 异地迁建 中街 西大期 1494 撤并 异地迁建 镇区 那村 1460 保留 综合整治 降家寨 1110 撤并 异地迁建 洪相 东大期 818 撤并 异地迁建 镇区 席村 804 撤并 异地迁建 镇区 孟村 570 撤并 异地迁建 北盐厂 任家堡 538 撤并 异地迁建 中街 董村 531 撤并 异地迁建 镇区 刘家寨 505 撤并 异地迁建 镇区 第十六条 镇村体系职能结构规划 规划镇村体系职能结构分为三个等级:中心城镇中心村 基层村。详见下表。 义安镇镇村体系职能结构规划表(2030) 职能 等级 职能 类型 居民点名称 主导职能 中心城镇 综合型 镇区 以物流商贸业为主,承担介休市循环经济 生态园区的部分生活、生产服务职能 中心村 农贸型 北辛武、北盐场、 洪相、中街 以设施园艺业、现代养殖业为主 介休市义安镇总体规划规划文本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6 基层村 农业型 孔家堡、中堡、那 村、礼世、孙家寨、 孟村湾 以生态养殖业、经济作物种植业、乡村旅 游业为主 第十七条 镇村体系规模结构规划 规划确定城乡居民点人口规模分三个等级,详见下表。 义安镇镇村体系等级规模结构规划表(2030) 规模等级 人口规模(人) 城乡居民点名称 40000 镇区 3000-7000 北辛武、北盐场、洪相、中街 3000 孔家堡、中堡、那村、礼世、孙家寨、孟村湾 第十八条 镇村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规划镇村体系空间结构为“两组、两带、四轴、四区”格局。两 组,即镇区的新旧区两个相对独立的组团;其中新区组团位于介休市 区纬二路、经十二路、纬一路、三贤大道所围合的区域,为义安工业 园区的生活服务基地及受污染村庄搬迁整合安置区;旧区组团为现状 义安镇区所在地,主要承担行政管理职能及为广大的农村腹地服务的 职能。 两带,指两条生态防护带;具体为依托汾河形成宽度为的 500 米 至 1000 米的横向生态防护带;依托磁窑河、龙凤河、樊王河形成宽度 在 300 米至 3000 米之间的南北走向的生态防护带。 四轴,即沿大运二级公路、东夏线和南同蒲铁路规划的横向城乡 经济社会发展主轴,沿万关线规划、新安大道及其延伸线形成的两条 纵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次轴,沿纬二路及其延伸线形成的城镇一体化 发展连接轴。四轴沿线为居民点、产业、公用工程设施、社会服务设 施的重点布局地区。 四区,即指在 108 国道以北规划的高效生态农业区和在镇域规划 的三个工业片区。 第十九条 道路交通规划 1.公路网络发展规划 (1)完善镇域内部路网:完善沟通镇域居民点及各个功能区之间 的联系道路,形成便捷的内部道路交通网络。农村居民点之间道路按 四级公路建设,路面宽度为 7 米;工业园区的货运通道按二级公路建 设,路面宽度为 12 米。拓宽改造中堡与乐善之间的乡村道,并向南延 伸至东夏线,向北与汾邢高速公路连结线相接,道路等级为一级;沿 汾河两侧规划林带路,道路等级为四级。 (2)进一步沟通义安镇与外围大区域交通网络的联系:万关线向 北延伸至平遥境内,理顺万关线南段(即与同蒲铁路交汇处以南、茂 盛集团西侧段)的道路线型,提升万关线的道路等级,按二级公路建 设;向北延伸东园区路,经由北辛武、北辛武汾河大桥、礼世、孔家 堡等村向西接汾邢高速公路的汾阳东大王出入口,东园区路向南延伸, 接在大运高速公路与东夏线之间新规划的快速通道,规划公路等级为 一级公路;向南延伸西园区路至大西高速铁路客运站场;沟通镇域东 部工业园区与大运高速公路张兰出入口的联系。 (3)加强市区与义安镇各个功能区以及镇区新旧两区之间连接线 介休市义安镇总体规划规划文本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7 的建设 基于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考虑,在市区与义安镇之间增建两条联系 通道:建设镇区旧区主干道与城市纬二路的连接道路,作为镇区新旧 区联系的主要通道;在大运高速公路与东夏线之间新建一条向西接市 区定阳路,向东至大运高速公路张兰出入口的引道的快速通道,强化 市区与义安工业区的联系。 2.铁路建设规划 提升义安火车站的等级为三等客货运站;加强货运铁路专用线的 建设:规划期内,建设安泰集团铁路专用线,线路走向沿万关线西侧, 为南北走向,在义安火车站接轨;建设晋铝兴业冶金材料有限公司铁 路专用线,在张兰火车站接轨;建设三佳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铁路专 用线,在义安火车站接轨;保留茂胜集团铁路专用线(在义安火车站 接轨)和原义安联营焦化厂铁路专用线(在义安火车站接轨) 。 3.交通站场规划 在安东路和大运二级公路交汇处规划一个公路长途客运站;在镇 区南部、结合义安火车站及现状的货运物流设施建设服务于介休市循 环经济生态园区的货运物流站场;在镇域的东南部即现状陆源工贸公 司一带建设服务于区域货物中转、运输的货运物流站场;沿规划的市 区与义安镇之间的两条联系通道,延伸市区的公交线路,配建相应的 公交候车亭等设施。 4.交通组织 (1)货运交通组织:以万关线、108 国道、大运高速公路张兰出 入口引道、大运二级路、东夏线及沿大西高速铁路北侧规划的公路为 镇域货运交通环线,以汾邢高速公路、大运高速公路、同蒲铁路、大 运二级路、东夏线为镇域对外货运交通通道。镇域内部以沿中堡、乐 善规划的公路,沿沙堡、西大期规划的公路,形成联系镇域内部各工 业片区主要的货运通道。 (2)客运交通组织:规划的市区与义安镇之间的两条连接道路、 大运二级路、东夏线、108 国道是市区与义安镇主要联系通道;大运 二级路、东夏线、108 国道、西园区路、汾邢高速公路连接线、大运 高速公路张兰出入口连接线、同蒲铁路、大西高速铁路为镇域对外客 运交通通道。镇域内部以乡村路、林带路等形成客运交通网络。 第二十条 给水排水工程规划 1.给水工程规划:以利用远距离输水、镇域地表水为全镇工农业 生产、居民生活的主供水源,以现状水源作为补充水源。同时提高水 资源的重复利用率,降低水耗(工业废水实现零排放) ,镇域实现分区 集中供水,充分利用经处理的城市污水作为镇域工业生产用水。完善 供水设施。 2.排水工程规划:由于工业废水处理工艺不同,在工业企业内部 配套建设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实现工业废水零排放;在镇区旧区、北 辛武、北盐场、洪相、中街等 5 个城乡居民点实现雨污分流的排水体 制,结合节约型生态乡村社区设计理念,在这 5 个城乡居民点建设包 括处理池、沉淀池、中水池等的简易型污水处理站,要求出水水质达 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级标准,并依地形地势配套建设一体化的排水 介休市义安镇总体规划规划文本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8 管网。镇区新区排水设施与介休市区共享共建,生活污水排入城市污 水管网。 第二十一条 燃气供热工程规划 1.燃气工程规划:在规划期内,镇区及中心村实现集中供气。 2.供热工程规划:逐步在镇区及中心村建设集中锅炉房,实现区 域集中供热。 第二十二条 电力工程规划 配建 110KV 变电站,作为园区及镇域新的供电电源。同时,在规 划期内完成城乡居民点供电线路升级优化建设。 第二十三条 防灾工程规划 1.防洪工程规划:规划期内在全镇形成完善的防洪体系,提高中心 城镇及循环经济生态园区的防洪标准,镇区及循环经济生态园区的设 防标准为 50 年一遇。加强汾河、樊王河等河流两岸的防护绿化建设, 以保持水土,减少洪水威胁。加固现有堤坝,提高其抵御洪水的能力, 并对流经镇域内的主要河道进行定期疏浚,做好河道的维护工作,保 证其行洪顺畅。建立完善的雨水排放系统。 2.消防工程规划:统筹考虑市区与义安镇的消防设施建设,在镇 区设一座标准普通型消防站,并配置相应的消防车和抢险、特勤器材。 消防用水由市政供水管网直接供给,在水量不足地区设置消防水池。 进一步加强工业企业、文物保护单位等的消防设施和消防队伍的建设。 结合旧区改造、新农村建设等开辟消防通道、设置消防设施。 3.抗震规划:规划抗震设防标准为:一般工程以地震基本烈度八 度设防,生命线工程按地震基本烈度九度设防。人口较集中的镇区道 路、桥梁、电力、通信、给水等生命线工程必须按九度设防;完善村 镇抗震疏散通道的建设,增加避灾场所,抗震疏散通道的宽度不小于 15m,房屋之间抗震间距要满足相关要求。城镇公共绿地、广场、学校 操场等在震时均可作为避震疏散场地,该类疏散场地的布局和选址要 满足各类安全要求。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加油站等严重次生灾害源同 其他建设用地的防火间距应不小于 50 米,并远离避震疏散场地和主要 救灾道路。 第二十四条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1.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原则:原真性原则,修旧如故原则,慎重重 建原则,对文物的利用以不损坏遗产为前提原则,保护特色建筑风格 原则,保护历史环境原则,对于不确定的古村、古街、古建筑应暂不 拆除,以免造成遗憾,待专家论证后在根据情况处理,重视非物质文化 遗产的保护。 2.保护措施: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措施,划定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 地带,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经核定公布后,应当在一年以内划定必要的 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并制定保护措施。保护范围内应竖立标明 级别、名称、公布机关、公布日期、树立机关以及树立日期的文物保 护单位标志碑牌。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视实际需要设置坚固耐久 介休市义安镇总体规划规划文本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9 的保护界桩;在保护范围内禁止建设任何影响文物历史氛围和与文物 保护无关的建筑物和地面设施。在建设控制地带内,根据实际情况, 对建筑提出控制要求;对建设控制地带周边毗邻区域的环境风貌提出 指导性建议。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属于国家所有的纪念建筑物或者 古建筑,除可以建立博物馆、保管所或者辟有参观游览场所外,如果 必须作其他用途,应当经核定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民政府文物行 政部门征得上一级文物行政部门同意后,报核定公布该文物保护单位 的人民政府批准;国有未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作其他 用途的,应当报告县级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 转让、抵押或者改变用途的,应当根据其级别报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 备案。由当地人民政府出资帮助修缮的,应当报相应的文物行政部门 批准。经批准作为参观旅游场所的文物保护单位,应接受文物行政管 理部门的指导、监督。 3.传统文化保护措施:继承和发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地方 历史人物的宣传教育,以史为镜、以人为鉴;对传统工艺进行整理和 继承;保护民风习俗;保护传统风物特产;弘扬地方名贤文化;保护、 弘扬地方传统民间文艺、戏曲、传统小吃等文化遗产,恢复与传统文 化相关的部分建筑和设施,并加强相关文化设施的建设,进行充分挖 掘,并结合传统民居开辟小型的展览或纪念等场所,并要保护好、利 用好、发展好;积极探索,创造条件,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与名 人有关的文化活动;保护传统地名。 第二十五条 城乡建设管制规划 1.管制区划与管制规则 规划镇域空间划分为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等三 类建设管制功能区。 (1)适宜建设区:是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经济和人口 条件较好的区域,是镇域村镇建设、经济布局和人口集聚的重点区域, 主要包括镇区、介休市循环经济生态园区等地区。管制要求:在符合介 休城市总体规划和介休市循环经济生态园区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实行 土地的集约式利用,按相关标准引导其建设,严格限制区内村庄建设, 积极进行迁并整治。 (2)限制建设区:是指适宜建设区之外、以镇域北部为主的农业 生产地区,并包括撤并村庄建成区以及规划搬迁工业企业用地区。管 制要求: 根据镇域产业布局规划,积极完成对撤并村庄和搬迁工业企 业用地的复垦或用地性质的调整,对区内乡村居民点以村庄内部功能 完善为主,基本农田以现代农业生产设施建设为主,禁止村民住宅或 其他类非农建设用地的大规模开发。 (3)禁止建设区:包括文物古迹保护区、水源地保护区、永久性 防护林区(指沿河流、公路、铁路、高压走廊等设置的绿化廊道)等 三类区域。管制要求: 文物古迹保护区,按照文化遗产保护优先的 原则,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特别是注意濒临破坏的历史实物遗 存的抢救和保护。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要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保存历史的原貌和真迹。历史文化保护区要保存历史的真实性和完整 性,合理确定规模。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应在历史文化遗产与其 介休市义安镇总体规划规划文本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10 他建设区之间划出一定的空间区域作为隔离、保护及过渡性的地带。 对尚未列入保护的文物、历史文化地段参照有关规定进行保护,并及 时进行鉴定,对有价值者申请相应保护级别。水源地保护区,要严 格按照水法和城镇规划水源地的保护规划进行管治。禁止各类污 染源进入水源地保护区和排放环境污染物;严格控制开发强度,禁止 建设油库、墓地、垃圾场等;严禁进行地下建筑等,水源地保护区内 应按规定设置一级保护区。永久性防护林区,强化对廊道的规划控 制,严格控制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南同蒲铁路两侧建设与预留 3050 米宽的防护林带,108 国道、大运二级公路、东夏线、万关线、汾邢 高速公路连接线、规划的市区与义安镇之间的两条联系通道、沿中堡、 乐善规划的公路、大运高速公路张兰出入口连接线的两侧各设置 25 米 宽的防护林带。西园区路两侧各设置 50 米宽的防护林带。其他公路两 侧各设置 1015 米宽的防护林带。工业区周边设置 200300 米宽的 防护林带。规划预留 110KV 供电线路通道,通道宽度在镇区内控制为 6075 米,其他区域控制宽度为 100 米。汾河由省、市、县人民政府 共同划定“蓝线” ,其他河流由县人民政府划定“蓝线” ,根据“城市 蓝线管理办法”实施管制。沿汾河两侧各规划 50 米宽的防护林带,其 他河流两侧按 30 米控制。 2.村庄建设指引 (1)村庄建设综合指引 加强村镇居民点建设用地管理,严格控制农村居民点的建设用地 规模,逐步压缩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指标。人均用地应逐步控制在 150 平方米以下。加强废弃居民点用地的复垦和旧村改造,充分利用 农村现有闲置土地、荒地和劣地。严格控制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建设 用地规模,切实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 搞好村庄建设的规划和设计,合理确定人均用地指标、用地规模、 设施布局、建筑标准及建设步骤等,实现科学规划有序建设。地域紧 邻合并的中心村,应确定良好的村中心建设区,严格控制低水平重复 建设。 新村建设要集中选点,统筹规划建设道路、绿化及其它基础设施, 注重居住环境的建设,并与旧村改造或复垦同步进行;改变过去大宅 大院的传统观念,鼓励在新村建设中发展多层住宅,集中建设配套设 施较为齐全的居住小区。 采取各种措施改善乡村居住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尤其是道 路、给水、供电、通讯设施和居民服务设施的建设,切实改善农村居 民的生活环境,促进农村居民形成新的生活观念和生活习惯,使农村 居民生活向现代化迈进。 (2)中心村建设指引 中心村建设目标:至 2030 年,中心村驻地人口规模达到 5000 人 左右,农业经济发展活跃,加工工业有所起步。公路、电力、电讯、 给水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并建有中心小学、医疗室、文化体育活动 场所等社会服务设施。村庄建设需经过一定的规划,道路通畅,住宅 介休市义安镇总体规划规划文本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11 新颖,有一定面积的公共绿地,村庄面貌良好,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显 著改善。中心村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 120150 平方米。 对于中心村的建设,政府必须给予大力支持,政府应统一制定中 心村建设相关的配套政策,建立中心村发展基金,给予最大限度的财 政支持。督促中心村进行规划设计。鼓励周围居民点人口流动迁移, 同时要求中心村制定合理的优惠政策接受外来人口。 第二十六条 镇域近期建设规划 1.规划期限:20092015 年。 2.近期发展规模:镇域常住人口 6.0 万人, 城镇常住人口 2.0 万人左 右,城镇化水平达 33.3%。 2.镇域近期建设思路: 以建设管制规划中确定的适宜建设区作为建设的重点,内涵式整 合旧区、积极发展新区;重点做好建设管制规划中限制建设区内乡村 居民点、零散工业和社会服务设施的前期搬迁准备工作;完成镇域基 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框架的构建,实施和工业园区建设及人民生活关系 最密切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3.镇域近期建设内容: 搬迁孟村、西大期、席村、刘家寨等四村,完成 4 个中心村的规 划并进行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完善中心城镇基础设 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加强城镇园林绿地建设和景观风貌的 综合整治,塑造城镇特色、提升城镇品质、优化人居环境;基本完成 镇域工业环保治理,循环经济框架基本搭建,逐步健全基础设施的配 套建设;完善镇域客、货运交通体系,沿交通通道两侧建设防护林带; 完成镇区的水厂和中心村的供水设施建设,结合居民点的建设铺设供 水管网;循环经济生态园区内各企业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镇区和 中心村建设污水处理站,完善镇区的排水管网;建设 110KV 变电站及 输配电线路的架设;镇区实现集中供气、供暖,完成北辛武、北盐场、 洪相、中街 4 个乡村居民点沼气供气系统试点建设;加强汾河、樊王 河等河流两岸的防护绿化建设;加固现有堤坝,提高其抵御洪水的能 力,加强河道的维护工作;在镇区设一座标准普通型消防站,并配置 相应的消防车和抢险、特勤器材、配套建设消防水池等设施;结合城 镇公共绿地、广场、学校操场等建设,增加避震疏散场地。 第三章 城镇性质与规模 第二十七条 城镇性质:义安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义安 镇循环经济工业区的生活服务基地,生态安全环境友好的宜居城镇。 第二十八条 镇区规模 1.人口规模:近期(至 2015 年):镇区总人口 2.5 万人,其中, 常住人口为 2.0 万人;远期(至 2030 年):镇区总人口 5.0 万人,其 中,常住人口为 4.5 万人。 2.用地规模 现状镇区建设用地为 119.0 万平方米,人均 106.7 平方米;近期 介休市义安镇总体规划规划文本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12 (至 2015 年)镇区建设用地为 159.3 万平方米,人均 79.7 平方米; 远期(至 2030 年)镇区建设用地 357.2 万平方米,人均 89.3 平方米。 详见镇区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规划镇区建设用地指标表(2030) 面 积(hm 2) 占镇区建设用地 (%) 人 均(m 2)序 号 用地 代号 用 地 名 称 现状 规划 现状 规划 现状 规划 1 R 居住用地 61.8 153.0 51.9 42.8 55.4 38.3 公共设施用地 28.1 67.0 23.6 18.8 25.2 16.8 行政管理用地 3.6 13.4 3.0 3.8 3.2 3.4 教育机构用地 6.1 19.3 5.1 5.4 5.5 4.8 文体科技用地 5.0 0.7 4.2 0.2 4.5 0.2 医疗保健用地 2.9 2.1 2.4 0.6 2.6 0.5 商业金融用地 10.5 29.8 8.8 8.3 9.4 7.5 2 C 其 中 集贸设施用地 - 1.7 - 0.5 - 0.4 3 M 生产设施用地 2.0 - 1.7 - 1.8 - 4 T 对外交通用地 2.7 - 2.3 - 2.4 - 5 S 道路广场用地 16.3 61.2 13.7 17.1 14.6 15.3 6 U 公用工程设施用地 3.1 3.7 2.6 1.0 2.8 0.9 绿地 3.4 72.3 2.9 20.2 3.0 18.1 公共绿地 0.3 28.4 0.3 8.0 0.3 7.17 G 其 中 防护绿地 3.1 43.9 2.6 12.3 2.8 11.1 合计 119.0 357.2 100 100 106.7 89.3 注:2011 年,现状常住人口 11153 人。2030 年,规划常住人口规模 45000 人。 规划旧区建设用地指标表(2030) 面 积(hm 2) 占镇区建设用 地(%) 人 均(m 2)序号 用地 代号 用 地 名 称 规划 规划 规划 1 R 居住用地 89.1 39.7 44.6 公共设施用地 35.5 15.8 17.8 行政管理用地 5.3 2.4 2.72 C 其 中 教育机构用地 9.5 4.2 4.8 文体科技用地 0.7 0.3 0.4 医疗保健用地 2.1 0.9 1.1 商业金融用地 16.2 7.2 8.1 集贸设施用地 1.7 0.8 0.9 3 M 生产设施用地 - - - 4 T 对外交通用地 - - - 5 S 道路广场用地 38.6 17.2 19.3 6 U 公用工程设施用地 3.7 1.6 1.9 绿地 57.6 25.7 28.8 公共绿地 13.7 6.1 6.97 G 其 中 防护绿地 43.9 19.6 22.0 合计 224.5 100 112.3 注: 2030 年,规划旧区常住人口规模 20000 人。 规划新区建设用地指标表(2030) 序号 用地代号 用 地 名 称 面 积(hm 2) 占镇区建设用 地(%) 人 均(m 2) 1 R 居住用地 64.0 48.2 25.6 公共设施用地 31.4 23.6 12.6 行政管理用地 8.1 6.1 3.2 教育机构用地 9.8 7.4 3.92 C 其中 商业金融用地 13.5 10.2 5.4 3 S 道路广场用地 22.7 17.1 9.1 绿地 14.8 11.1 5.94 G 其中 公共绿地 14.8 11.1 5.9 合计 132.9 100 53.2 注: 2030 年,规划新区常住人口规模 25000 人。 第二十九条 规划区范围:为本镇的行政区范围,规划区面积 86.2 平方公里。在此范围内要严格依据城乡规划法,对其中的各种土 地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进行严格的规划管理,以确保城镇可持续发展。 介休市义安镇总体规划规划文本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13 第四章 城镇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 第三十条 城镇用地发展方向:在介休市区纬二路、经十二路、 三贤大道、纬一路范围内建设规模为 1.3 平方公里的义安新区,现状 义安镇区为内涵式发展,规模在一定的条件下适当向东北扩大。 第三十一条 空间布局结构:规划镇区的空间布局结构为“两心、 两区、四轴、多组团” 。两心即在新区和旧区形成的两个公共服务中心; 两片即指以现状镇区为依托形成的旧区和纬二路、经十二路、三贤大 道、纬一路围合区域内建设的义安新区;四轴即指规划新旧区的四条 发展轴线:三贤大道、规划四路、兴安街和盛安街,同时也是镇区的 公建和景观轴线;多组团即指规划的多个居住组团。 第三十二条 居住用地 规划采取旧区改造与新区开发相结合的模式,对镇区居住用地进 行统一规划布局,注重环境建设和基础服务设施配套。并通过旧区改 造调整镇区的用地结构,降低居住用地占镇区建设用地的比重。规划 镇区居住用地在空间上划分为多个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又有一定联系 的居住组团。 规划控制指标:规划期末(2030 年) ,镇区居住用地达到 153.0 万平方米,占镇区建设总用地的 42.8%;新区新建居住建筑以多层、 小高层为主,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建设高层住宅;旧区建筑以多层为主, 可适当建设少量低层住宅,住宅平均层数不低于四层。应充分重视居 住区生态建设及采光通风要求,新建居住区绿地率不应低于 35%,旧 区改建绿地率不低于 30%,南北向住宅日照间距不小于 1:1.4,旧区 特殊地段不小于 1:1.2;新建居住区需加强停车场建设,旧区改建宜 考虑建设多层停车库。每户应配建不少于 1.0 个停车位;结合现有中、 小学和幼儿园的分布状况,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在旧区改造时 应优先保证基础教育设施用地;严格限制大户型住宅建设比例。 第三十三条 行政办公用地 规划期内新增行政管理用地结合公建中心及公建轴线布置。规划 期末(2030 年) ,镇区行政管理用地达到 13.4 万平方米,占镇区建 设总用地的 3.8%。 第三十四条 商业金融用地 合理配套各级各类商业金融设施,形成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等 级明确的商业金融服务网络。主要的商业金融设施沿盛安街、兴安路、 三贤大道、规划四路、纬二路布置。规划 2 处小型农贸市场,以满足 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分别位于康安街与兴安路交叉口东北角,财安 路与盛安街交叉口西北角。 第三十五条 文化娱乐用地 介休市义安镇总体规划规划文本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14 结合镇区规划广场布置图书馆、展览馆、活动中心、演艺中心等 文化娱乐设施,在居住小区内配套建设文化娱乐设施。 第三十六条 体育用地 加强居住区、各类学校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建设,因地 制宜设置健身房、各类球馆等小型活动场馆,供日常使用。体育设施 场地、器材达国家有关标准。 第三十七条 医疗卫生用地 保留现状的义安中心卫生院和位于镇区南部的正骨专科医疗所、 义安村卫生所等,并加强对现状医疗卫生机构的设施配套建设。 第三十八条 教育科研用地 在新区新建 1 所中学,1 所小学、1 所幼儿园;保留现状的义安中 学、中心小学和幼儿园,并根据学生就学需要扩大用地规模,改善教 学设施;改扩建介休职中。 第三十九条 工业仓储用地 改变镇区现状工业仓储用地性质,在规划期内,镇区中不再布置 工业用地,仓储用地结合规划的货运物流基地和批发市场等布置。 第四十条 园林绿地规划 1.镇区绿地的空间布局结构 规划镇区绿地的空间布局结构为“一环、四轴、两心、多点” 。一 环指由镇区周边的防护林带、农田、林地等构成镇区外围的生态绿环; 四轴指沿兴安路、盛安街、三贤大道、纬二路延两侧各布置 510 米宽的绿线形成的 4 条绿化景观轴线;两心指在新区和旧区布置的两 处综合型公园,形成镇区的的两个绿心;多点指在新旧区布置的多处 街旁绿地、小游园、居住区绿地等点状绿地。 2.绿地布局 (1)公园:在在新区中心和旧区盛安街与兴安路交汇处东南角各 规划一座综合性公园,共占地面积 4.1 万平方米。两个公园是集景观、 生态、休闲为一体的,内容丰富,并有相应设施,适合于镇区居民开展 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较大的绿地。公园位于新旧区中心, 临近镇区主 干道,交通便利。规划公园绿地率大于等于 75。 (2)街头游园:规划结合城镇景观建设及公众游憩的需要,在镇 区布置 6 处街头游园; (3)居住区绿地:根据服务半径及镇区居住组团的布局,共规划 3 处居住区公园。 (4)单位附属绿地:规划要求所有企事业单位绿地率要达到 35以上,覆盖率应达到 3540;文教、卫生、行政、科研单位的 绿地率须达到 40,覆盖率达到 4550。 (5)道路绿化:规划镇区道路绿化的重点包括盛安街、兴安路、 安东路、三贤大道、纬二路及镇区的外环路,道路两侧规划绿带宽度 为 510 米;生产绿地,镇区的生产绿地应与市区统筹建设;防护 绿地,沿镇区的东、西两侧建设 200300 米宽的工业卫生防护林带; 沿南同蒲铁路两侧建设 3050 米宽的防护林带;沿大运二级公路、东 介休市义安镇总体规划规划文本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15 夏线的两侧各设置 25 米宽的防护林带。 3.绿化指标 到 2030 年, 镇区绿地面积达 72.3 万平方米,人均绿地 18.1 平方 米。其中公共绿地面积 28.4 万平方米,人均 7.1 平方米。城镇绿化覆 盖率达到 40%。 第四十一条 景观风貌规划 1.城镇景观总体框架结构 构筑“环、轴、带、片、点”的城镇景观构架。 “环”指城镇外围 的生态绿环;“轴”指城镇的景观轴线;“带”指规划的卫生防护林 带;“片”指城镇中主要的公园绿地;“点”指城镇的主要景观节点, 包括城镇主要出入口、广场、城镇中心等。 2.功能区景观 (1)自然景观:指镇区外围的农田、林地形成的城镇绿色背景, 以此为基础,构建城镇与自然交融的景观效果。并通过不同的设计手 段使镇区内部绿化和外围的生态背景形成内外联系、融为一体的效果。 (2)中心景观区:指城镇公共设施中心。其景观建设意向应以建 筑、中心广场和公园、街头绿地等为核心,以城镇干道为纽带,以具 有时代感的现代建筑和完整连续公共空间为特征,建设城镇核心景观 标志区,体现其主要职能。景观建设重点在于中心广场、商业街系统、 行政办公区和体育文化中心等方面的建设。 (3)居住区景观:通过多种空间组合及建筑色彩、风格、绿化、 小品等的运用,创造丰富的居住区景观,如多层居住区、低层居住区 等。注重社区中心、邻里空间和整体绿化景观,建筑色彩、形式应多 样化,创造亲切宜人、环境优美的居住区景观意向。 (4)工业区景观:体现现代工业特征,强调空间有序,简洁明快, 突出环境建设重点,包括工业区防护绿带、厂区内部绿化和外围绿化 的建设。 3.道路景观 由盛安街、兴安路、纬二路、三贤大道形成镇区的四条主要景观 走廊。这些道路是城镇景观特色的集中展现,规划强调由广场、绿地 和建筑形成的收放有序的道路景观效果,强化其联系的城镇入口区, 标志区和城镇主要节点景观的建设,以及道路两侧连续绿带和街头绿 地等小型开放空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学结业考试题库及答案
- 大理高考试题及答案
- 《不同天气系统对气候的影响教案》
- 客户关系管理客户满意度调查模板
- 《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应用:高中一年级数学教案》
- 技术咨询和委托开发协议
- 特种安全技术培训中心课件
- 企业文化建设方案模板价值观传播与行为规范
- 招聘流程与岗位评估标准模板
- 六年级下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让你认识我-吉教版
- 2025年高考语文全国二卷真题拓展:语言文字运用“衔接+感情色彩+关联词语+错别字”
- 2025年司法考试题库(附答案)
- 仪表工安全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培训
- 光电检测技术及应用 周秀云
- 2025至2030中国糠醛衍生物市场未来趋势及发展态势展望报告
- VW 50134-EN-2024 PA6用于车辆内部外部的成品零件 材料要求
- 山东省国企资产管理办法
- 腮腺脓肿护理查房
- 美容中医技术课件
- 卸货流程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