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版抑郁、骨质疏松、抑郁诊疗方案及年度分析_第1页
13版抑郁、骨质疏松、抑郁诊疗方案及年度分析_第2页
13版抑郁、骨质疏松、抑郁诊疗方案及年度分析_第3页
13版抑郁、骨质疏松、抑郁诊疗方案及年度分析_第4页
13版抑郁、骨质疏松、抑郁诊疗方案及年度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骨质疏松症优化诊疗规范 2013 年 12 月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骨的 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临床以疼痛、 驼背、变矮、骨折为特征。骨质疏松症是当前全世界危害严重、 明显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类疾病。 、 诊断标准 【临床症状】 1、疼痛:最常见的症状是腰背疼痛,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 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后伸展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 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疼痛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疼 痛加重。 2、身长缩短、 驼背:是老年性骨质性疏松症重要临床表现,多在 腰背疼痛之后出现。由于脊椎骨骨质疏松,抗压缩能力下降,容易压 缩变形,尤其是第 11、12 胸椎及第 1、2、3 腰椎。使脊椎前倾,胸部曲 度加大形成“ 驼背” 。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节椎体缩短 2 毫 米左右,身长平均缩短 36cm。 3、骨折:骨折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骨 质疏松症所致骨折在老年前期以桡骨远端骨折为多见,老年期以后以 胸腰椎和股骨上端骨折多见。 4、呼吸功能下降:骨质疏松症发生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柱后弯, 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显著减少,有时可以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 2 【骨密度标准】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基于双能 X 线吸收 法(DXA)测定:临床上推荐测量部位是腰椎 14 和股骨颈。 -1SD:正常。 在-1SD2.5SD:骨量减少。 -2.5SD 以上:骨质疏松症。 -2.5SD 以上: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症。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 肝肾不足证:周身骨痛,腰背酸软疼痛,直立后伸或久立、久 坐时疼痛加剧,或日轻夜重,下肢痿软,肌肉挛急,伴有头晕眼花, 发脱齿摇,多汗,耳聋 耳鸣,小便清 长或夜尿 频,舌质淡,苔白,脉 沉细无力 2. 脾肾两虚证:周身骨痛,腰背酸软疼痛,肌肉挛急,下肢萎软, 不能持重,多汗。倦怠乏力,食后腹胀,食少便溏或排便无力,面色 晄白,心悸失眠、畏寒肢冷,舌体胖大,边有 齿痕,舌质淡,脉 细弱 无力。 3. 血瘀阻络证:周身骨痛严重,腰背酸 软疼痛明显,疼痛部位 固定,或伴有压缩性骨折,身长缩短,肌肉 挛 急,下肢萎软,不能持 重,多汗。肌肉枯萎瘦削,行走困难,甚则卧床,食少便溏或排便无 力,或腹胀 便秘,面色晄白,畏寒肢冷,肢体麻木,肌肤甲错,舌体 胖大,边有 齿痕,舌 质 暗,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沉细无力。 二、住院和出院标准 入院标准: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 3 出院标准:经治疗症状消失或症状明显减轻。 三、住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骨密度 (2)骨转换标志物: 骨形成标志物:血清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血清骨钙素,血清 骨碱性磷酸酶,血清型原胶原羧基端前肽,血清甲状旁腺激素; 骨吸收标志物:血清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血清抗酒石酸酸 性磷酸酶,尿吡啶啉,脱氧吡啶啉,尿 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尿 型胶原交联氨基末端肽,血清降钙素。 (3)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潜血 (4)肝功能、肾功能, 电解质,血脂,血糖 (5)心电图 (6)胸腰椎 X 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腹部肝,胆,胰,脾,肾 B 超;甲状腺功能 7 项 心脏彩超等。 四、治疗: (一) 中医治疗: A 肝肾不足证: 治法:滋补肝肾,壮骨生髓 方药:劲骨坚一号 骨碎补 15、补骨脂 15、熟地 15、杜仲 10、山萸肉 10、 4 菟丝子 10、盐龟板 15、怀牛膝 15。 日一剂,早晚分 2 次服 随症加减:骨痛严重者可加细辛 3、制川草乌各 6;自汗盗汗者 加煅龙骨、牡蛎、黄芪;阴虚明显者加玄参、龟板;口干、口渴加 石斛、花粉,便秘者加决明子、芦荟。 B 脾肾 两虚组:治法:补肾健脾,壮骨生髓 方药:劲骨坚二号 补骨脂 15、骨碎补 15、杜仲 12、怀牛膝 15,党参 15 茯苓 12、白术 12、黄芪 15、细辛 3、制川草 乌各 6 日一剂,早晚分 2 次服 随症加减:阳虚怕冷者加鹿茸粉 0.5g 冲服;自汗盗汗者加煅龙 骨、牡蛎、黄芪;阴虚明显者加玄参、 龟板;口干、口渴加石斛、 花粉;便溏者加山药、吴茱萸、五味子。 C 血瘀阻 络组:治法:补肾壮骨,益气活血 方药:劲骨坚三号 骨碎补 15、补骨脂 15、杜仲 12、黄芪 15、党参 15、 茯苓 15 白术 12、川芎 15、三七粉 3、川 怀牛膝各 15、细辛 3、 制川草乌各 6 日一剂,早晚分 2 次服 随症加减:阳虚怕冷者加鹿角胶 10g 或鹿茸粉 0.5g 冲服、 ;自汗 盗汗者加煅龙骨、牡蛎、黄芪;阴虚明显者加石斛、玄参、龟板; 口干口渴加石斛、花粉;便溏腹泻者加山药、芡实。 5 二:外治法 1.针灸: -奇穴治疗 中医骨萎 取穴:(1)一侧:心膝、胆穴;(2)平卧位:人中、后溪、束骨、复溜; (3)五虎擒羊(围刺)。 取穴:命门穴,肾俞穴(双侧),脾俞穴(双侧),悬钟穴(双侧), 足三里穴(双侧) 手法:以提插补泻及捻转补泻手法之补法 治法:健脾补肾 方法:患者取俯卧位,用毫针,电针,每日一次,一周五 次,三个月为一疗程。 子午流注针灸疗法:早晨、中午为肾俞,晚上为腰阳关。 取穴以足少阴、足厥阴、任脉为主。 肾俞、肝 俞、命门、太溪 补 肝肾,关元、足三里补养真元,大杼、绝骨、阳陵 泉以壮骨填髓舒筋,颈项痛取肩井、颈夹脊、少 三里、合谷;背痛取至阳、筋缩、胸夹脊、会宗; 腰痛取肾俞、大肠俞、腰夹脊、腰阳俞;腓肠肌 痉挛取委中、承山、承筋;膝痛取双侧膝眼、阴 及阳凌泉、膝阳关。 针刺时应以补法为主,留针 20 分钟,10 次为一疗程。 2.耳穴: 取耳穴:内分泌(双侧)、肾(双侧)、脾(双侧)、三焦(双侧)。取 6 上述耳穴,采用王不留行籽压穴,每 2 日 1 次, 15 次为 1 个疗程,连续治疗 3 个疗程。 3.灸法 取穴为痛处所属经脉络穴,用直接灸或隔药饼灸。每次选取 3- 4 穴,每穴 5 壮,每日一次。 取穴 大杼(双)、关元、膏肓、足三里 (双)、肾俞(双)、命 门 以 艾条温和灸,每穴 20 分钟左右。 4.药物外敷法:红花 30g,透骨草 30g,制川乌 15g,制草乌 15g,当归 20g,艾叶 15g,细辛 9g,伸筋草 15g,杜仲 20g,川断 20g。方法:上述中药煎汤 并浓缩,腰背部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每日一次, 每周五次。 5.物理疗法:脉冲电磁疗床。每日一次,每次 30 分钟,每周五 次。 6. 药物贴敷治疗:红花 10,透骨草 15,艾叶 15,制川乌 10, 制草乌 10,细辛 6,伸筋草 15。 方法:上方药物研末,每次取适量,以白醋调成 糊状。患者取俯卧位,将调制好的药物置 于纱布上,分别固定于腰背部相应部位即可。 用法用量:每部位用药量约 4g(一小药勺),每日 贴敷一次,保留 12 小时,15 天为一疗程。 7 取穴:脾俞,肾俞,腰阳关,命 门,阿是穴。 7. 推拿:可以疏通经络,滑利关节,强筋壮骨,缓解疼痛, 对骨痿的治疗有着独特的疗效。重症患者禁用。 (二) 西医治疗 钙剂:钙尔奇 D 片 600mg,每天 1 次,睡前温水送服 降钙素:鲑鱼降钙素 50mg 1/日 鳗鱼降钙素 10mg 23 次/周 骨肽:50mg 加入葡萄糖或盐水 250ml 静点,日一次 鹿瓜多肽:24mg 加入葡萄糖或盐水 250ml 静点,日一次 骨化三醇:0.25ug Bid 口服 五、其他疗法 (一)食疗 1.要多食高钙食品,如胡萝卜、芹菜叶、黄豆、海带、鱼松、骨 头 汤、 虾皮、奶类食品等。 2.不要将含草酸多的食物(如菠菜、苋菜、莴 笋)和鱼汤、骨头汤等 高钙食物一起食用,以免草酸和钙结合成草酸钙而影响钙的吸收。 3.针对肾虚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食疗疗法还有核桃猪骨汤、首乌 鸡块、猪肉枸杞汤、 鹌鹑 枸杞子汤、赤小豆 鲫鱼汤、虾米鸡蛋汤等。这 些药膳具有补肝肾、强筋骨之功效。 (二)运动疗法 轻度骨质疏松患者宜进行适度的负重运动,如跳绳等。老年骨质 8 疏松患者宜进行太极拳、散步等温和不激烈的活动。多进行户外活动, 多晒太阳,促进维生素 D 的生成。 (三)物理疗法:脉冲电磁疗床。 六、健康宣教 1.忌烟戒酒。 2.少喝浓茶、咖啡、碳酸饮料等。 3.预防骨折。 七出院疗效评价 患者症状较前有所好转,可通过临床症状、体征评分;骨痛评 分;临床症状改善率;骨密度变化来判断病情好转。 骨质疏松症 2013 年年度分析报告 9 我科从 2013 年 1 月 1 日至 2013 年 12 月 31 日,共收治骨质疏松 患者 8640 余人,其中门诊 8500 人,住院患者 140 余人,诊断准确率 100,中医治疗率 100,症状好转率 98,平均住院天数 18 天,平 均住院费用 11900 元。根据对患者临床观察,逐步优化了诊疗规范。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很多病人虽同属于一个证型,但是各自的兼夹症候 不同,骨质 疏松症患者多见的兼夹症有多汗、怕冷、纳呆、大便异常等。 故根据临床经验,针对兼夹症增加了随症加减用药,如:针对肾阳虚 明显的我们使用了鹿茸粉 0.51.0g 每日冲服或加鹿角胶 10g,对于 瘀血较重者加三七粉 3g 每日冲服,使治疗方案更合理,临床疗效增 加,很受患者的欢迎。 我们对 800 例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了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结果 显示增龄、女性、绝经年限增加、素食,低体重指数等是使骨密度下降 的因素 ,正常的蛋白质摄入、饮奶,服用 钙剂及合理的运动,经常晒 太阳对骨密度起保护作用。对于进行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有重要指导意 义。 骨质疏松症是退行性慢性疾病,我们发现综合治疗,疗效更佳。新 的诊疗规范中加强了其他治疗和健康宣教部分。其他治疗中分食疗、 运动治疗和物理疗法。这些方法对药物治疗有辅助加强作用。健康宣 教主要是突出中医治未病的特色,进行骨折的二级预防,尽量改善预 后,提高长 期疗效。 抑郁症优化诊疗规范 10 201312 一、诊断标准 (一)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 1981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精神卫生专业委员会制定的 “精神疾病中医辨 证分型 诊断标准” ,暂拟定“ 气机紊乱” 为基本证候。 基本证候由特异证候+精神症状(2 项或 3 项以上)+躯体证候(3 项或 3 项以上)组成,以相关症状为分型依据。 特异症状: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持续至少 2 周以上。 基本症状:A ) 精神症状为,多愁善感,易哭善太息、情绪低落、 抑郁悲观厌世、思维迟缓或思维困难、动作减少或迟缓或多动、睡眠 障碍、焦虑 、易激 动;B) 躯体症状为,头晕、头痛、气短、胸闷、心悸、 腹胀、 胁痛、呃逆、 纳呆、舌暗、脉弦。 参考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病专业委员会 1991 年昆明会议制 定的“ 躁郁证 的中西医 结合辨证分型标准” 及国家十五科技攻关 项目 “抑郁症中医 证治规律研究 ”建立的诊断标准, 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 辨证分型依据如下: 1.肝郁气滞证:情绪抑郁,悲观厌世,表情沮丧,烦躁,善叹息,胸 胁乳房胀满,脉弦。情 绪抑郁必备,且其它 项 中具有 3 项者。 2.肝郁脾虚证:情绪抑郁,悲观厌世,表情沮丧,纳呆,倦怠乏力, 形体消瘦,面色萎黄,便溏,脉弦细。情绪抑郁必备,且其它项中具有 4 项者。 3.肝郁痰阻证:情绪抑郁,悲观厌世,表情沮丧,泛吐痰涎,脘腹 11 胀闷,咽有梗阻感,恶心欲吐,眩 晕,舌苔腻,脉弦滑。情 绪抑郁必备, 且其它项中具有 4 项者。 4.心脾两虚证:情绪抑郁,心悸,健忘,少寐多梦,纳呆,腹胀,大 便溏,面色萎黄,脉沉细。情 绪抑郁必备,且其它 项中具有 4 项者。 5.心肾不交证:情绪抑郁,心悸,心烦失眠,健忘,多梦,腰膝酸软, 舌红少津,脉 细数。情绪抑郁必备,且其它 项 中具有 4 项者。 (二)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 2001 年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 诊断标准第 3 版(CCMD-3)作为诊断标准。抑郁自评量表(SDS) 、汉 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作为评定工具。 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 到悲观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性症状。某 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 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 4 项(症状),1 兴趣丧 失,无愉快感;2 精力减退或疲乏感;3 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4 自我 评价过低、自 责或有内疚感;5 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6 反复 出现想死念头或自杀、自伤行为;7 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 多;8 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性欲减退。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 2 周;2.可存在 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 二、住院和出院标准 12 入院标准: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1)属于急性期,或再发者; 2)由此而产生躯体疾病者;3)对家人、周围人产生极大影响者;4)有自 杀倾向者。 出院标准:经治疗症状消失或症状明显减轻,维持药物治疗症状 可以消失者。 三、住院检查项目 1)一般项目:血、尿、便常规及肝、 肾功能、血脂、心肌 酶检查以检验 治疗的安全性 2)心电图、心脏彩超、腹部彩超、胸部 X 线、消化道钡餐检查(必要时) 以除外器质性病变 3)临床症状、舌象、脉象动态变化以观察疗效及病情演变 4)老年抑郁量表(GDS)、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明确诊断及判断 病情轻重 5)脑功能系统检查:包括脑电图、脑功率谱、脑电地形图、中枢神经递 质(氨基丁酸、谷氨酸、乙 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 色胺等)分布,以观察疗效及脑功能变化 四、治疗方法 以先中后西、能中不西。单纯中医治疗疗效不理想时,再合理结 合西药治疗为原则。抑郁症属中医“情志病”范畴,与心、肝、脾三脏有 关,气机失调为核心,主要证型有肝郁气滞、肝郁痰阻、肝郁脾虚、心 脾两虚及心肾不交五型 (一)中医辨证治疗: 13 1.肝郁气滞: 症状:胸胁胀满、精神抑郁、情绪不宁、 嗳气善太息、咽中有梗阻 感、不思饮 食、失眠多梦、易怒、面红目赤、口苦、脉弦。 治则:疏肝理气 处方:欣悦 1 号 药物:柴胡 12、枳壳 9、天麻 10、香附 9、川芎 10、 白芍 15、合欢皮 15、白蒺藜 30、酸 枣仁 20、 五味子 10 2.肝郁脾虚: 症状:情志不畅、倦怠乏力、形体消瘦、气短懒言、纳差、便溏、舌 体胖大有齿痕、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治则:疏肝健脾 处方:欣悦 2 号 药物:柴胡 15、当归 12、白芍 15、茯苓 10、白 术 12、 知母 10、合欢皮 15、 酸枣仁 15、白蒺藜 30、天麻 12 五味子 10、珍珠母 20、 3.肝郁痰阻: 症状:腹胀满、头重目眩、肢体沉重、 恶心欲吐、 纳差、泛吐痰涎、 大便不爽、舌质淡苔厚腻、脉弦滑。 治则:疏肝理气化痰 处方:欣悦 3 号 药物:姜半夏 12、陈皮 10、厚朴 10 茯苓 12、远志 9、 14 菖蒲 9、天麻 12、苏叶 6、白蒺藜 30、知母 10、 珍珠母 20、五味子 10 4.心脾两虚 症状:面色不华、失眠多梦、心悸、 动则气短、心 烦易怒、思虑过 度、少寐多梦、腹胀便溏、舌质淡体胖、脉沉 细无力。 治则:健脾养心 处方:欣悦 4 号 药物:党参 15、黄芪 15、白术 10、茯神 15、当 归 10、远志 6、合 欢 皮 15、酸枣仁 15、珍珠母 20、五味子 10、菖蒲 9、白蒺藜 30 5.心肾不交 症状:情绪低落、心悸、健忘、心 烦失眠、多梦、五心 烦热、 遗精、 腰膝酸软、舌 红少津、脉细数。 治则:交通心肾,平调阴阳 处方:欣悦 5 号 药物: 仙灵脾 15、仙茅 15、巴戟天 10、知母 15、黄柏 10、 当归 12、白蒺藜 20、酸枣仁 20、合欢花 15、生龙齿 15、琥 珀粉 1.5(冲服) (二)针灸治疗 体针: 1肝郁气滞型: 取穴百会、印堂、神门、内关、太冲、大陵、期 门、肝俞,太 15 冲、期门用泻法,肝 俞平补平泻法,每日 1 次,每 次留针 30 分钟,10 次为 1 个疗程。 2心脾两虚型 取穴脾俞、胃俞、神 门、足三里、心 俞、太冲。操作:毫针刺, 百会、印堂、四神聪用平补平泻法,太冲、期门用 泻法,每日 1 次,每次留针 30 分钟,10 次为 1 个 疗程。 3气结痰阻型 取穴期门、肝俞、丰隆、膻中、足三里、太冲、内关。操作: 毫针刺,膻中、内关用平补平泻法,期门、肝俞、丰 隆用泻法,每日 1 次,每次留针 30 分钟,10 次为 1 个疗程。 4脾肾阳虚型 取穴百会、四神聪、神庭、脾 俞、肾俞、灸关元、气海、命 门、足三里、三阴交。中等刺激强度,留 针 30 分钟, 补法,每日 1 次,10 次为 1 疗程。 5肝郁化火型 取穴百会、印堂、神门、内关、太冲、行 间。用提插捻 转泻 手法,留针 30 分钟,每日 1 次, 10 次为 1 疗程。 耳穴:取神门、肝、肾、交感等耳穴,每周 2 次。 七出院疗效评价 患者症状较前有所好转,可通过各种量表评分来判断病情好 16 转。 抑郁症 2013 年度分析报告 17 2013 年 1 月 1 日2013 年 12 月 31 日期间,我科共收治抑郁症 患者 4000 人,其中门诊 3400 人,住院患者 60 人,诊断准确率达 100,中医治疗率达 100,症状好转率 97,平均住院费用 10327 元,平均住院日为 15 天。通过一年的临床治疗,进一步优化了诊断及 治疗方案:在诊断方面,采用患者临床症状抑郁焦虑量表 HAMD/HAMA脑功能神经递质检测相结合的方法,不断提高诊断 准确率,并对患者外周血 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多巴 胺等进行检测,疗效有了更客观的体现。在治疗方面,辩证分型继续 沿用原诊疗规范中的中医辨证肝郁气滞型-欣悦 1 号、肝郁痰阻型 欣悦 2 号、肝郁脾虚型欣悦 3 号、心脾两虚型欣悦 4 号、心肾不 交型欣悦 5 号五型,在方药中加入天麻、菖蒲、远志等开窍药物,增 强了疗效;并配合耳穴埋豆等特色疗法治疗。我们已经将五种中医证 型的脑功能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症不同中医证型其神 经递质功能表现有所不同。 痴呆优化诊疗规范 18 2013 12 老年性痴呆是指老年期出现的已获得的智能在本质上出现持续 的损害,智能缺失和社会适应能力降低隐袭发病,逐渐发展,以智能 障碍为主的慢性进行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在智能方面出现抽象思维能力丧失,推理判断与计 划不足,注意力缺失;在人格方面出现兴趣与始 动性丧失,情绪迟钝或 难以抑制,社会行为不端,不拘小节;在记忆 方面出现遗忘,不能学习, 时间地形视觉与空间定向力差;在言语与认知功能方面出现说话不流 利,综合能力缺失。 痴呆分为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AD)、血管性痴呆 (VD)、混合型痴 呆三大类。 (一)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 这是一种发生在老年拥或老年前期的慢性进行性痴呆。主要的病 理变化是大脑皮质广泛的弥漫性萎缩,即脑变性。阿尔茨海默病性痴 呆病程长,病情逐年加重,早期主要表现是记忆力下降,病情进一步 加重可出现行为、性格及人格障碍,晚期阶段呈现极明显的智能障碍 (二)血管性痴呆 这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管供血障碍所致的痴呆。本病病情进 展迅速,病史中有反复多次的中风发作,多在脑卒中后不久即发生痴 呆。病情呈阶梯样进展,即中风每发作一次痴呆症状加重一次。 (三)混合型痴呆 是指同时存在有老年痴呆和血管性痴呆的症状。 19 一、诊断标准: (1)智力检测证实痴呆。可借助智力测定量表 (MMSE,ADL,BSSD,Hachinski 缺血量表等量表)明确诊断和鉴别诊 断。首先诊 断是否为痴呆(DSM-IV-R 标准) ,是老年性痴呆还是血管 性痴呆(NINDS 标准) ,还需判断其严重程度; (2)至少有 2 项识别功能障碍; (3)记忆 及识别 障碍进行性加重; (4)无意 识障碍 ; (5)40-90 岁起病; (6)无其它躯体或脑部疾病能解释上述病情。 支持条件:(1)进行性加重的失语失用失认;(2)日常生活及行为 障碍;(3)家族中有相似患者;(4) 脑脊液正常, 脑电图无特异改变,CT 有脑萎缩,且 进行性加重。 二、住院及出院标准 入院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出院标准:经治疗症状消失或症状明显减轻。 三、住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记忆功能评价,如词语即刻回忆(IVR)和 词语延迟回忆(DVR); (2)认知功能评价,如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 (3)日常生活评价,如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量表(IADL); 20 (4)结构影像学检查,如头颅 MRI。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汉密尔顿抑郁量 表(HAMD)、 汉密尔顿 抑郁量表(HAMA )、经颅多普勒(TCD)、颈部 血管超声等检测;心脏超声、心电图、血糖、血脂、血压等。 四中医辨证论治 概念:痴呆多由髓减脑消,神机失用而致,是以呆傻愚笨为主要临 床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志疾病。轻者可见神情淡漠,寡言少语,反 应迟钝,善忘等症;重则表现为终日不语,或闭门独居,或口中喃喃, 言辞颠倒,或 举动不经,忽笑忽哭,或不欲食,数日不知饥饿等。 其病位在脑,涉及肝肾心脾。其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以精气亏 虚为本,风 火痰瘀为标。我科根据老专家多年经验从虚,瘀,浊,毒等 方面辨证论治,将痴呆分为髓海不足、心脾两伤、脾肾两虚、痰浊阻窍、 痰血内阻五个证型。 五、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2002 年 5 月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药新药治 疗老年期痴呆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 AD 的中医辨证草案。分 5 个 主要证候,即心肾不交证、痰热阻窍证、气虚痰瘀证、肾虚痰瘀证和肾 虚血瘀证。各 证型按症状或体征的主次、轻重进行量化。 1、心肾不交 症状:神情淡漠,寡言少语,反应迟钝,或 终日不语,或闭门独居, 或口中喃喃,言辞颠倒,或举动不经,或忽笑忽哭,耳鸣耳聋,腰膝酸 软, 头晕目眩,心烦不寐,目赤口干,舌质淡 红,舌苔薄白,脉 细数。 21 治法:调补心肾 方药:交通心肾方 黄 连10g、肉 桂5g、山茱萸15g、女贞子15g 生 地15g、益智仁20g、远 志10g、酸 枣仁10g 菖 蒲15g、陈 皮10g、菟丝子15g、枸 杞20g 泽 泻10g 加减:伴心神不安,忧郁失眠者,加合欢花、百合、夜交藤、五味子; 伴大便秘结,加大黄、火麻仁。 2、痰热阻窍 症状:智能减退,表情呆钝,精神抑郁,静而多喜,或躁扰不宁, 多言善误,失眠心悸,或默默无语, 头重如裹,口多痰涎,脘胀纳呆, 肢体困重,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开窍。 方药:加味黄连温胆汤。 黄连 9g、茯苓 15g、陈皮 12g、清半夏 10g 枳实 10g、竹茹 10g、菖蒲 10g、益智仁 12g 川芎 12g、远志 10、 黄连 10 加减:痰热较重者可加胆星、地龙;痰湿较盛者可合上三仁汤加减; 痰瘀交阻者加地龙、郁金、丹参等;纳差者加炒三仙、鸡内金;梦寐不 安者加夜交藤、酸枣仁;情感脆弱、情绪异常者,加郁金、生龙牡、柴 胡;血虚加阿胶、当归等;气虚者加黄芪;脾虚甚者加山药、炒白术。 3、气虚痰瘀 22 症状:智能减退,反应迟钝,肢倦乏力,脘腹胀满,心悸少寐,语 言颠倒或少言,舌暗边有瘀斑齿痕,舌苔腻,脉沉细或细涩。 治法:益气通络化痰。 方药:参麻益智汤。 人参 12g 黄芪 30g 天麻 12g 菖蒲 10g 地龙 12g 川芎 12g 丹参 30g 郁金 12g 鹿角霜 10、益智仁 10 黄连 10 加减:若患者日久兼见肾气虚者,可加制首乌、胡桃肉、山药、益智仁 等;伴血虚征象者可加阿胶、当归;心悸易惊者可加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