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苏轼词的创作特征,尤其要重点掌握苏轼对词所作的革新。 本章以苏轼对词所作的革新为重点,教学中应通过例证作重点分析,并由此理清宋词发展至苏轼的线索以及苏轼对后世 词的影响途径。 在掌握课件内容的基础上,还需扩充阅读教材或辅助教材中选录的其他作品。 本章选录的苏轼的两首江城子、水调歌头、念奴娇、定风波五首词均要求背诵。 注意把握自己的阅读体验,必要时可试着写些感受性的文字。 一、苏轼的生平及其人生观念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的家庭富有文学传统,祖父苏序 好读书,善作诗。父亲苏洵是古文名家,曾对苏轼和其弟苏辙悉心指导。母亲程氏有知识且深明大义,曾为幼年 的苏轼讲述后汉书范滂传,以古代志士的事迹勉励儿子砥砺名节。当苏轼 21 岁出蜀进京时,他的学识修 养已经相当成熟了。 苏轼画像之一 苏轼父亲苏洵的手迹 苏轼学识渊博,思想通达,在北宋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围中如鱼得水。苏辙记述苏轼的读书过程是:“初好贾 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 ,得吾心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苏轼不仅对儒、道、释三种思想都欣然接受,而且认为它们本来就是相通的。他曾说“庄子盖助孔子者“, 庄子对孔学的态度是“阳挤而阴助之 “(庄子祠堂记)。他又认为“儒释不谋 而同“,“相反而相为用“(南华长老题名 记)。这种以儒学体系为根本而浸染释、 道的思想是苏轼人生观的哲学基础。 苏轼服膺儒家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 他 22 岁中进士,26 岁又中制科优入三等 (宋代的最高等),入仕后奋厉有用世之志。 他为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改革朝政 且勇于进言。由于注重政策的实际效果, 他在王安石厉行新法时持反对态度,当司 马光废除新法时又持不同意见,结果多次 受到排斥打击。他在外任时勤于政事,尽 力为地方上多做实事。他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地方官,灭蝗救灾,抗洪筑堤,政绩卓著。甚至在贬 到惠州后,他还捐助修桥二座。只要环境允许,苏轼总是尽力有所作为。然而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未 能充分施展他的政治才干。他 44 岁时遭遇“乌台诗案“,险遭不测。晚年更被一贬再贬,直到荒远的海南,食芋 饮水,与黎族人民一起过着艰苦的生活。苏轼对苦难并非麻木不仁,对加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以 一种全新的人生态度来对待接踵而至的不幸,把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 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了蔑视丑恶,消解痛苦。这种执着于人生而又 超然物外的生命范式蕴含着坚定、沉着、乐观、旷达的精神,因而苏轼在逆境中照样能保持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 盛的创作活力。 西园雅集图描绘了北宋最著名的一批文人聚会的场景, 你能看出哪一位是苏轼吗? 苏轼平生受到两次严重的政治迫害,第一次是 45 岁那年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黄州,一住四年。第二次是 在 59 岁时被贬往惠州,62 岁时贬至儋州,到 65 岁才遇赦北归,前后在贬所六年。苏轼去世前自题画像说:“问 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就其政治事业而言,这话当然是自嘲。但对文学家的苏 轼来说,他的盖世功业确实是在屡遭贬逐的逆境中建立的。虽说苏轼早就名震文坛,贬至黄州后且因畏祸而不敢 多写诗文,但黄州时期仍是他创作中的一个高峰。散文如前、后赤壁赋,诗如黄州寒食诗,词如念奴 娇赤壁怀古等名篇都创作于此时。苏轼被贬至惠州、儋州时,已是饱经忧患的垂暮之人,但创作激情仍末衰 退,而且在艺术上进入了精深华妙的新境界。贬谪生涯使苏轼更深刻地理解了社会和人生,也使他的创作更深刻 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波澜。在宋代就有人认为贬至海南并不是苏轼的不幸,逆境是时代对这位文学天才的玉成。 苏轼手书赤壁赋 苏轼手书黄州寒食诗帖 二、苏轼对词所作的革新 1、以诗为词 苏轼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他在诗、文、词三方面成就都很高,但他对词的革新,在文学史上具有特殊意 义,往往最为人所重视。 苏轼对词的革新,不是局部的,而是全面的。从内容到风格,从用调到叶律,都有他除旧布新之功。这种全 面的革新,若总结为一句话,就是后山诗话说的“子瞻以诗入词“。对于苏轼的“以诗入词“,赞同苏轼改革词 风的咸以为是,拘守词“别是一家“的或以为非。其实苏轼“以诗入词“,并未将词与诗混同为一,泯灭了词与诗的 艺术畛域。刘熙载艺概卷四中说:“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 凡可入诗的,亦以入词,可于诗言之的,亦于词言之。苏轼“以诗为词“的含义,实即 如此。但苏词与苏诗,不仅体调有异,其情致风味,仍多不同。苏轼一面革新词体,一面 又维护与保持词的特点。他注意发挥词体音律谐美、句式参差、用韵错落等长处,或纵横 驰骤,穷极变化,或卷舒自如,深婉不迫,创造了他的古近体诗所未能或造的独特的词境。 因此,苏轼既“以诗入词“,正其本源,又“以词还词“,完其本色,因而他的革新才取得了 惊人的成功。具体来说,苏轼革新宋词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提高词品、扩大词境、转变 词风、推进词律四个方面。 2、提高词品 提高词品。自花间集至柳永,始终不脱“词为艳科“的范围。这些花柳之词,冶荡苏轼画像之二 之音。与正统的言志、载道的诗文相比,自然厥品甚卑。宋时以词为“小道“、“小技“,殆非无故。作词有时还被 认为有才无行,有玷令德。魏泰东轩笔录卷五中记载:“王荆公(王安石)初为参知政事,闲日因阅晏元献 公(晏殊)小词而笑曰:为宰相而作小词,可乎?平甫(王安石之弟)曰:彼亦偶然自喜而为耳,顾其事业岂 止如是耶?时吕惠卿为馆职,亦在坐,遽曰:为政必先放郑声,况自为之乎?“三人说法不同,但对词都取鄙薄 态度。邵博河南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九言晏几道手写长短句呈韩维,韩报书曰:“得新词盈卷,盖才有余而德 不足者,愿郎君捐有余之才,补不足之德。“教训晏几道戒词以保全德行。二晏词品,较之“士行尘杂“的温庭筠, 柳永等的侧词艳曲,已经有了雅郑之别,但因没有摆脱“缘情而绮靡“的倾向,仍不免遭致讥评。苏轼“以诗入词 “,他就把词家“缘情“与诗人“言志“两者很好结合起来,文章道德与儿女私情,于是并见乎词。他的念奴娇 (大江东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些逸怀浩气的词,在词中树堂堂之阵,立正正之旗,词品与人品得到 了高度的统一和融合。就是写闺情的词,也品格特高。如他的贺新郎: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如玉。渐困倚,孤眠清热。帘外谁 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 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可与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格调比高。元好问新轩乐 府引说:“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虽时作宫体,亦岂可以宫体概 之。“ 宋时对晏殊,欧阳修等名公大臣作词,犹多异议,但对苏轼词品,谁也不敢菲薄,最多是说它不甚叶律而已。 这是苏轼提高词品所引起的变化。词至东坡,其体始尊,从此词与诗并驾齐驱的地位逐渐得到了确认。北宋后期 和南宋的词,也就在苏轼词所建立的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3、扩大词境 扩大词境。苏轼词不仅格高,而且境大,两者是相互联系的。东坡题跋卷上跋君谟飞白说:“物一 理也,通其意则无适而不可。“苏轼在深谙事物之理的基础上,对他领悟到的这个创作原理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于诗、于文,于词都做到了“无适而不可“。他在南行前集叙中说行踪所至,无不成诗。“山川之秀美,风俗 之朴陋,贤人君子之遗迹,与凡耳目之所接,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他把自己的性情、学问、襟怀悉见 于诗,也同样融之于词。随着其“耳目之所接“,词中展现了他的广阔的视野,丰富的阅历和浓郁的生活情趣。刘 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他为词境拓土开疆,使词走出了花间小 径,涌进了生活的波涛。 词本“呢呢儿女语“,苏词则出现了“划然变轩昂“的场面。熙宁八年(1075),苏轼在密州打猎,因小试身手进 而请求从征西夏,作江城子词: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 胆尚开张。鬓如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上片出猎,下片请战,有“横槊赋诗“的气概。词中历来香而软的儿女柔情,换上了报国立功,刚强壮武的英 雄事业。 苏轼把宋诗特色之一的“理趣“引进了词里。他有不少词深含哲理,不但以情致胜,而且以理趣胜。熙宁九年, 苏轼中秋望月,怀念弟弟苏辙,作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 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中有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以及悲欢离合等矛盾。但苏轼热爱生活,笃于情谊,而又能 通情达理,以理遣情,表现了他执着人生而又善处人生的胸怀和情趣。这首词既富于人情味,又富于人生哲理, 丰富和深化了词意词境。夏承焘东坡乐府笺序谓以理入词为苏轼首创。水调歌头融理于情,圆通无碍。 此后在黄州作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从生活实境中生发妙谛,都是苏词 中情理俱胜之作。 农村词也是苏轼新开辟的词的新区。元丰元年(1078),苏轼任徐州太守,到石潭谢雨,作词五首纪行,第一 次把淳朴的农民和桑麻等农事写进了词里。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熏。使君元是此中人。 苏词中境界最为雄奇阔大的,自然当推念奴娇赤壁怀古词。词中出现了浩荡的长江,大战的故垒,和当 年风云际会的一时豪杰。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 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从长江的滚滚东流,感到时光的流逝和历史的演变,怀想起以往一代又一代的风流人物。把眼底心头的江山、 历史、人物一齐推出,而又完全熔 铸在一起,视野之大,胸次之高,在词中是空前的。因此元好问题闲闲 书赤壁赋后说:“夏口之战,古今喜称道之。东坡赤壁词殆戏以周郎自 况也。词才百余字,而江山人物无复余蕴;宜其为乐府绝唱。“乱石崩云 “三句,把眼前的高山大江写得十分雄奇险峻。陆游入蜀记说赤壁“亦 茆冈尔,略无草木“。范成大吴船录卷下记他经过黄冈时,看到“赤 壁,小赤土山也,未见所谓乱石穿空及蒙茸巉岩之境,东坡词赋微 夸焉。“这种“微夸“是允许的,不如此就不足以表现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 想见当年的战争风云了。必须注意,这首词的境界并非写实,而是虚实相 生的。苏轼上下古今,神游目接,对词境作了最恢宏的开拓(据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小乔嫁周瑜,为赤 壁之战十年之前事。苏轼谓“小乔初嫁“,用以突出周瑜的少年英俊,亦属“微夸“)。 苏轼的咏物词,如水龙吟咏笛、咏杨花,卜算子咏孤鸿、减字木兰花咏古松,或体物浏亮,或 寓意深沉,在词意词境上亦多新创。 4、改变词风 改变词风。苏轼作词时,正当柳永词风靡一世之际。他改变词风,就以柳永为对手,从力辟柳词开始。他作 东坡题扇图 江城子(密州出猎)词后,致书与鲜于侁说: 近却颇作小询,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 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并对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深为自喜自负。秦观的满庭芳(山抹微 云)沾染了柳词风气,“尤为当时所传“,苏轼论秦词就“犹以气格为病,故常戏云: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 影柳屯田(露花倒影,柳永破阵子语)。“不但以联语嘲讽,而且一见面还责问他:“不意别后却学柳七作 词。“秦观为之力辩曰:“某虽无识,亦不至是“。元祐八年,苏轼为定州安抚使,歌者有意在席上歌柳永的戚 氏,“意将索老人(指苏轼)之才于仓率,以验天下之所向慕者。“苏轼就席间所谈周穆王、西王母事,用柳永 戚氏一调也写了一首词,“随声随写,歌竟篇就:才点定五、六字。“这也是为了压倒柳永。说郛卷二十 四引俞文豹吹剑续录: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 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 唱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 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这是元祐初苏轼为翰林学土时事,苏词中的名作这时大都已经问世,但他心目中还有着柳永的影子,对于自 己一贯以雄豪之词,来扫除柳永侧艳之曲,兴致依然不减。 俞文豹所举的这位幕士的话,生动地说明了苏轼与柳永两家词风的差异,也显示了苏轼对传统词风的重大改 革。宋玉风赋谓风有雌风、雄风之分。自温庭筠至柳永,作词就如刘辰翁辛稼轩词序中说的“雌声学语 “。苏轼则以“揽辔澄清“之志,对这种“雌声学语“的词风加以摧陷廓清,给北宋词坛吹进了一股强劲的雄风。 不过,苏轼词风的特点是什么?历来的评论虽大体相近,却各有侧重,并不一致。 有以为“豪放“者。这种说法最多;有以为“清丽舒徐“者;有以为“韶秀“者;有以为“清雄“者。这些说法都有 一定的道理,但也都不能概括苏轼的全部词风。苏轼论文谈艺,也时及豪放,书吴道子画后云: 苏轼手书李白仙诗卷 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 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 与陈季常书: 又惠新词,句句警拔,诗人之雄,非小词也。但豪放太过,恐造物者不容人如此快活。一枕无碍睡,辄亦得 之耳。公无多奈我何,呵呵! 他以“豪放“与“法度“对举,既本之于“法度“,又出之以“豪放“,这才是“游刃有余,运斤成风“的艺术境地。 若“豪放太过“,作词不免率易,亦不为苏轼所取。因此,苏轼用“豪放“一词,实是豪放不羁,纵情放笔的意思。 豪放固然是苏轼词风的主要特色,但只谈豪放不能尽见苏词面目。清代冯煦为朱孝臧注东坡乐府作序, 就提出:“东坡之于北宋,稼轩之于南宋,并独树一帜,不域于世,亦与他家绝殊。世第以豪放目之,非知苏、 辛者也。“他认为苏词的最大特色是在刚柔之外。自成一体: 词有二派,曰刚与柔。毗刚者斥温厚为妖冶,毗柔者目纵轶为粗犷。而东坡刚亦不吐,柔亦不茹,缠绵芳悱, 树秦、柳之前旃;空灵动荡,导姜,张之大辂。唯其所之,皆为绝诣。 在苏轼词中,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并不相互排斥,若以刚柔论词,苏词一些名作,倒是体兼刚柔,刚柔相济 的。念奴娇述周瑜不世之功;却以“小乔初嫁“衬托他的“英姿“;水调歌头怀念子由,亦借婵娟秋月以互 通情谊,都是刚中有柔的例子。苏轼与子由论书曾说到自己的书法: 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貌妍容有颦,壁美何妨椭。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好之每自讥,不谓子亦颇。 “刚健含婀娜“,苏轼自评其书的话,实可移用于其词。刚健是苏轼词风的主导方面,婀娜则是其词不可或缺 的成分。 5、推进词律 苏轼手书中山松醪赋 推进词律。苏轼不善唱曲,因而其词有不入腔处。彭乘墨客挥犀卷四曰:“子瞻尝自言平生有三不如人, 谓着棋,吃酒,唱曲也。然三者亦何用如人?子瞻之词虽工,而不入腔,正以不能唱曲耳。“但苏轼并非不能歌, 他曾自歌古阳关 。苏轼的词不少是协律合腔,传唱不衰的。 苏轼在词律上也有创新。不过,由于宋时有些人拘于声乐的传统观念,常谓苏词“多不谐音律“ ,他在这方面 的改革遂被掩盖。 苏词突破花间 、柳永樊篱,在用调上也不能不另辟蹊径,以求声,辞相合。他着重引进了不少慷慨豪放 的曲调为词,象沁园春 、 永遇乐 、 满庭芳 、 洞仙歌 、 贺新郎 、 念奴娇 、 水调歌头 、 哨遍 、 醉 翁操这些词调,有的是自度腔,有的是他最先使用,有的则是经他运用而后获得流传与推广的。它们后来都成 为词人习用的熟调,就是通过苏词为媒介的。柳永所创词调,靡靡之音不少。苏轼发展的则是“东州壮士“ 、“关 西大汉“ 、“ 执铁板 “、“抵掌顿足而歌之 “的雄豪曲调。他对北宋慢词的兴盛,也有草创与开拓之功,其作用也许不 在柳永之下。 苏轼作词,“曲子束缚不住 “,在大体遵守音律的基础上,对词的句法、叶法时作个别变动。这当然是词律所 允许的。但也表明苏轼词以意为主,不拘守词调原有词律句法的特点。王又华古今词论引毛先舒说就是一例: 东坡“ 大江东去 “词:“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论调则当于“ 是“字读断,论意则当于“边“ 字读断。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论调则“了“字当属下句,论意则 “了“字当属上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我 “字亦 然。又水龙吟“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调则当是“点“字断句,意则当是“ 花“字断句。文自为文, 歌自为歌,然歌不碍文,文不碍歌,是坡公雄才自放处。他家间亦有之,亦词家一法。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首 苏词不尽协律,大率类此。同时苏词中一调多体的现象也较多,这对发展词调,打破词律的僵化和词调的凝 固化,也有其积 极意义。 苏轼大刀阔斧的改革,给宋词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方向,“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由此形成苏轼词派,阵容颇壮。如晁补之、黄庭坚、叶梦得、张元干、张孝祥、元好问等都可算是苏派传人。 一、苏轼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 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 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 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释】 密州:今山东诸城。熙宁八年(1075),苏轼知密州, 这首词作于是年冬。 黄:黄犬。 苍:苍鹰。鹰和犬都是打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 千骑:指太守的随从,并非实数。 平冈:犹山野。 倾城:指全城士民,他们随同苏轼去观猎。 孙郎:孙权。孙权曾亲自射虎,这里借以自指。 节:符节。 云中:汉郡名,今山西大同一带。 遣冯唐: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意见,派冯唐 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里苏轼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予边任,到边疆抗敌。 会:当。 如满月:把弓拉足,表示有力。 天狼:星名,古人认为主侵掠。这里以天狼喻西夏。苏轼同时还写了祭常山回小猎诗:“圣朝若用西凉 薄,白羽犹能效一挥“,亦表示有志于西北抗敌。 【注释】 出猎对于苏轼这样的文人来说,或许是偶然的一时豪兴,但他平素报国立功的信念却因这次小试身手而得到 鼓舞,以至信心百倍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场弯弓杀敌了。苏轼任密州太守时刚四十岁。他是四年前因反对王安石变 法而自愿请求外任的。但他并不因此自馁。除了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农田水利等地方政绩外,一直要求积极用世。 当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西夏大举进攻环、庆二州,四年,攻陷抚宁诸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烈,音节浏亮,而且情豪志壮,顾 盼自雄。同苏轼其他豪放词相比,它是一首豪而能壮的壮词,把词中历来软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有胆有识的刚强 的英雄气了。苏轼对此也颇自负,与鲜于子骏(侁)书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指柳永)风味,亦自 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 观也。“就是指的这首词。 二、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词意图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 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 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 乙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岁次乙卯。时苏轼知密州。 松冈:种满了松树的坟地。 【鉴赏】 这是一首悼亡词。词人为悼念妻子王弗去世十周年而作。王弗十六 岁与东坡成婚,二十七岁去世,夫妻共同生活十年。“十年生死“,既写 十年共同夫妻生活,又谓十年生死阔别,时间跨度达二十年。上片写死别十年,一刻未曾忘记亡妻,但亡妻若能 见到自己,却会认不出来。由悼亡到自伤身世,哀婉凄凉。“不思量,自难忘“,是退一步、进十步的写法,跌入 一层。“尘满面“两句,补足“无处话凄凉“之意,道尽十年辗转尘世,历尽坎坷和创伤的事实。下片记梦。生前死 后兼而写之。“小轩窗,正梳妆“,既是十年夫妻生活的回忆,又是梦境。细节真实,生动传神。“相顾无言“二句, 写情入化。状尽今日失意、哀苦无处可诉的翡怀。“料得“三句,从眼前宕开,写亡妻日后仍年年为思我而断肠。 浪漫手法而以实景作结,照应我之“不思量,自难忘“之意。一气贯下,几个曲折,真与梦,实与虚,反复腾挪变 化,道尽悼亡忆旧之衷曲。语朴情真,哀感凄咽,催人泪下。 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 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注释】 丙辰: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时在济南。 把酒问青天: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天上宫阙:指神话中的月中宫殿。 低绮户:指夜深月渐偏西,低照到窗户上。 不应:未尝,亦可作不是解。 婵娟:月色美好貌。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词意图 【鉴赏】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而又脚踏实地。开头接连问月问年, 一似屈原天问,起得奇逸。象人们称李白为“谪仙“一样,苏轼也 设想自己前身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风归去“之想。但天上和人间,幻 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同时吸引着他。相比之下,他还是立 足现实,热恋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之爱的人间生活来得温 暖亲切,月下起舞,光影清 绝的人生境界胜似月地云阶、 广寒清虚的天上宫阙。下片 怀人。人生并非没有憾事,亲人离别就是其一。苏轼同苏辙兄弟情谊 很好。两人自熙宁四年(1071)在颍州分手后已有六年不见了。苏轼任 杭州太守三年后,因苏辙在济南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到了密州, 还是无缘相会。“咫尺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 “(颍州初别子由)。但苏轼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睛圆缺一 样,两者都是自然常理,无须怀恨的。终于以理遣情,希望从共同望 月中互致慰藉,离别这个人生憾事也就可以从友爱的感情中得到补偿 了。这首词上片执着人生,下片善处人生,表现了苏轼热爱生活,情 怀旷达的一面。词中境界高洁,说理通达,情味深厚,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 出,余词尽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时景的 曲儿“,唱的就是这“一只东坡学士中秋水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 水调歌头通首押平韵,但此词“去“与“宇“,“合“与“缺“,夹叶仄韵,不宜疏忽。 四、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 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释】 赤壁:苏轼所游为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与周瑜破曹操的赤壁(在湖北蒲圻县北)地名偶同,因而起怀古之 苏轼水调歌头词意图 苏轼水调歌头词意图 思。 周郎:周瑜,字公瑾。他当孙吴中郎将时仅二十四岁,人称周郎。赤壁之战周瑜为吴军都督,也不过三十四 岁。 崩云:一本作“穿空“。 裂岸:一本作“拍岸“,又作“掠岸“。 雪:指浪花。 小乔:汉末乔玄有两个女儿,长女大乔嫁孙策,次女小乔嫁周瑜。据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小乔嫁周 瑜在建安三年,为赤壁之战十年前事。这里说“初嫁“,是为了突出周瑜的少年英俊。 纶巾:青丝带的头巾。不着戎装而以羽扇纶巾轻松的便服出现,显出周瑜临战指挥时的儒将风度, 樯橹:一本作“强虏“。 酹:洒酒于地,是向鬼神敬酒的方式。 【鉴赏】 这首词是苏轼元丰五年(1082)七月谪居黄州时作。上片咏赤壁,下片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开头三 句,词境壮阔,气度豪迈,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心头,引起怀古的思绪。“人道是“即借疑似之言, 把江边故垒和周郎赤壁联在一起。“乱石崩云“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岩石壁立,怒涛汹涌,浪花千叠,眼前的 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犹有当年战场的气氛和声势。对于周瑜,苏轼特别激赏他年青有为,英气不凡。“小乔 初嫁了“三句看似闲笔,写他新婚未久,春风得意,实际上是衬托他的风流英俊。“羽扇纶巾“三句写周瑜的战功, 也很特别。他身为主将却并非兵戎相见,而是羽扇便服,谈笑风生。写战争一点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氛,只 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写法更能突出他的风采和才能。苏轼这一年四十七岁了,不但未及有所 建树,反而待罪黄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他爽迈奋 发的感情,也加深了他思想上的矛盾,因此这首怀古词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篇末的消极情调掩盖不了全 词的豪迈气派。 词中写江山之胜和英雄之业,这在苏轼之前还未成功地出现过。因此这首词历来被看作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 不但词的气象境界凌厉无前,而且大声鞺鞳,需要铜琵琶、铁绰板来伴奏,对于原来只宜于红牙拍板、女儿歌喉 的传统词坛来说,的确是个重大的突破。 五、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 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释】 章质夫:名楶,浦城人,仕至同知枢 密院事。其水龙吟咏杨花词云:“燕忙 莺懒花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点画 青林,谁道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 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 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 雪沾琼缀。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 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吹池水。望 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从教坠:任(杨花)坠落。 有思:有情思,思,读去声。韩愈 晚春)诗:“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此处反用其意。 落红难缀:落花难于再连接上枝头。缀,连接。 萍碎:苏轼再和曾仲锡荔枝诗自注:“飞絮(即杨花)落水中,经宿即化为萍。“ 【鉴赏】 这是一首咏物之作。古人认为,咏物词极不易工,要既不执著于物,又要体物工巧,并求有所寄托,借形求 神。周济指出创作咏物词的关键在于:“咏物最争托意隶事处,以意贯串,浑化无痕。“(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 )苏轼此作,是达到了这个境界的。破题“似花还似非花“便抓住了杨花的特点,接下以“无人惜“的意脉贯下,“无 情有思“一反历来诗人对杨花的评价,提起一篇精神。以下就“有思“发端,将漫天飞舞的杨花喻为“柔肠“萦损 “、“娇眼“困酣“的美人,她正在做一场春梦,“随风万里“,寻找情郎的游踪,美梦却被黄莺的啼叫惊破。此喻 新颖而奇特,在神魂上,又甚合漫天飞舞、朦胧玄幻的杨花之体态。上片体物,花与人合写,含情脉脉。下片就 杨花事议论抒情。“不恨“三句,突出伤春幽恨。花已飘落,断无重上枝头之望,最令人伤感。晓雨过后,杨花都 到哪儿去了呢?“二分尘土,一分流水“,是多么令人心寒的归宿!那流水中化为一池的浮萍,仔细辨认,哪里是 杨花,分明是离人点点滴滴的眼泪啊!最后一句,与上片“寻郎去处“之意绾合,可谓“浑化无痕“。近人蔡嵩云曰: “咏物词,贵有寓意,方合比兴之义。寄托最宜含蓄,运典尤忌呆诠,须具手挥五弦、目送飞鸿之妙,方合。如 东坡水龙吟,咏杨花而写离情大都双管齐下,手写此而目注彼,信为当行名作。“(柯亭词论)此词 将佳人惜春伤别的意旨,巧妙融裁入杨花的形魂与故实,似真似幻,不即不离。朦胧的象征、优美缱绻的情调, 造成一种空灵飘渺的意境。 六、苏轼浣溪沙(五首选二) 浣溪沙(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绩效评价标准与报告制作工具
- 2025年国内商品交易版合同
- 家居用品销售合同范本
- 品牌形象推广及版权许可协议
- 2025员工积极终止合同权益:自主选择未来的五大理由
- 安保员安全生产培训内容课件
- 农民专业合作社互助合作协议
- 转本美术理论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商旅服务合作协议书
- 株洲茶陵中考题目及答案
- 酒店卫生培训课件
- 科研中试基地管理制度
- 法院付款申请书
- 威士忌知识教学课件
- 2025-2030年积木产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DB4403T 508-2024《生产经营单位锂离子电池存储使用安全规范》
- 2025届云南省红河州英语七下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 静脉输液安全试题及答案
- 基于“筋膜”理论治疗百日咳痉咳期
- 艺术品版权授权协议范本6篇
- T/CECS 10021-2019照明用LED驱动电源技术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