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1.25_第1页
2009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1.25_第2页
2009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1.25_第3页
2009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1.25_第4页
2009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1.2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 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09 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工业经济工作最困难、最复 杂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煤电气等生产要 素前松后紧的复杂局面,全市工业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在市 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扩内需、保增 长、促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定信心,沉着应对,危中寻 机,化危为机,咬定工业经济“三年翻番 ”目标不动摇,奋力实 现“ 弯道超越” ,工业经济 逆势高速,硕 果累累,亮点纷呈,全 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1、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快质量高,再创历史新辉煌。全市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突破 1500 亿元大关,达到 1528 亿 元,同比增长 40.2%,是 2007 年的近一倍,接近两年翻一番。 实现工业增加值突破 450 亿元大关,达到 461.5 亿元,同比 增长 27.6%,总量是 2007 年的两倍多,实现了两年翻一番。 增加值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7.5 个百分点。增加值总量占 全省总量的 9.73%,比 2008 年提高了 1.72 个百分点,比 2007 年提高了 2 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 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大幅提高,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 务收入 1278.6 亿元,同比增长 35.3%;实现利润 62.32 亿元, 同比增长 60.04%;实现税金 54.47 亿元,同比增长 16.99%; 2 亏损企业亏损额 3.63 亿元,同比减亏 5.04 亿元,减亏了 58.13 个百分点。亏损企业户数减少,亏损面进一步缩小。到 年底,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中,亏损企业 168 户,亏损面为 12.86%,比 2008 年同期的 16.79%缩小了 3.93 个百分点。 2、经济结构在发展中优化,在优化中发展。从区域结构 上看,县域与市区工业比重趋于合理。纳入省考核的 7 个县 (市)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连续三年增幅保持在 50%以上,工 业总量占全市的比重由 2007 年的 31.3%提高 到 2009 年底的 43%,两年提高了 11.7 个百分点。县域经济 的迅猛发展和总量的快速提升,极大的改变了过去市区工业 与县域工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局面,制约襄樊协调发展 的“ 县 域腿短 ”问题得到初步改善。 到 2009 年底,市区工业与 县域工业的产值比为 43:57,比重逐步趋于合理,形成了一 个以高新区为龙头,市区和县域为两翼的发展格局。从轻重 工业结构占比上看,随着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倍增式发展,我 市轻工业“ 轻” 、重工 业“ 重”结构有了明 显改善。2009 年,全 市轻工业实现增加值 160.56 亿元,同比增长 47.08%,重工业 实现增加值 300.93 亿元,同比增长 32.57%,2007 年至 2009 年,轻重工业结构比分别为:30:70、32:68 和 35:65。比较合 理的轻重工业结构优势,在去年应对金融危机中显现得更为 明显。从产业结构构成上看,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 形成。汽车产业继续发挥了龙头作用,食品产业突飞猛进, 3 纺织、化工医药、建材冶金等传统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装 备制造业蓄势待发,多点支撑、竞相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主 要 产 业 占 全 市 工 业 经 济 比 重 示 意 图 汽 车46.0% 食 品17.9% 纺 织9.6%医 药 化 工 6.6%建 材 冶 金6.0% 装 备 制 造5.3% 其 它3.3% 电 力5.4% 汽 车 食 品 纺 织 电 力 医 药 化 工 建 材 冶 金 装 备 制 造 其 它 2009 年,汽车、食品、纺织、能源、化工医药、建材冶金 和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累计完成总产值 1478.59 亿元,占全 市产值总量的 96.5%。其中,汽车产业 703.8 亿元,比上年增 长 31.44%,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 46%;食品产业 273.59 亿 元,比上年增长 72.42%,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 17.9%;纺 织产业 146.16 亿元,比上年增长 35.01%,占全市工业经济总 量的 9.6%;化工医药产业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 100.25 亿元,比上年增长 20.62%,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 6.6%;建 材冶金产业 91.97 亿元,比上年增长 63.74%,占全市工业经 济总量的 6%;能源产业 82.55 亿元,比上年增长 14.3%,占 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 5.4%;装备制造业 80.27 亿元,比上年 4 增长 43.98%,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 5.3%。电子信息板块 飞速发展,实现总产值 110 亿元,比上年翻一番,总量仅次 于武汉市,居全省第二位;三线军工板块异军突起,实现总产 值 95 亿元,同比增长 46%。 全 市 主 要 产 业 工 业 总 产 值 完 成 情 况 图 703.8 80.27 273.49 100.25146.16 82.55 91.97 535.45 158.67 108.26 83.11 72.22 56.17 55.75 31.44% 72.36% 63.74% 14.30%20.62%35.01% 43.98%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汽 车 食 品 纺 织 医 药 化 工 电 力 建 材 冶 金 装 备 制 造 0%10% 20%30% 40%50% 60%70% 80%90% 100% 元 至 12月 累 计 (亿 元 ) 同 期 累 计 (亿 元 ) 增 速 % 3、企业成长工程成效显著,市场主体大量增加。截止 2009 年底,全市工业企业达到 6109 家,比 2008 年底净增 804 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新增 348 家,净增 305 家,规模以 上企业达到 1306 家,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 10%以上。 自 2005 年开始实施企业成长工程以来,我市规模以上工业 企业比 2004 年的 380 家净增 926 家,五年增长 2.5 倍。目前, 全市产销过亿元的企业 206 家,过 10 亿元的企业 20 家,两 百亿元左右的企业 2 家。随着全民创业政策的深入落实和创 业环境的不断改善,全民创业的氛围日渐浓厚,创业步伐不 断加快。截止 2009 年底,全市登记注册的创业主体达 11.37 万个,比上年底净增 14036 个,增长 14.09%;其中私营企业 1.41 万户,比上年底净增 2144 户,增长 17.97%。注册资本 5 158.78 亿元,比上年底净增 39.93 亿元,增长 33.6%。个体、 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达到 38.53 万人,比上年底净增 5.06 万人, 增长 15.11%;其中私营企业从业人员 16.74 万人,净增 2.37 万人,增长 16.48%。 4、工业投资再创新高,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全年完成工 业投资 305.8 亿元,同比增长 67.4%,高于全市全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 13.6 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工业投资平均增幅 35.3 个 百分点,增幅居全省各市州第一,无论是投资总量还是增幅 均创历史之最。全市 493 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占全部工业 项目的 35%,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 272 个,亿元以上项目 13 个。这些项目的建成投产、达产,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 贡献率达 55%。 二、县域及市区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1、县域工业增势迅猛 纳入省经委考核的全市 7 个县(市)区规模以上企业实 现工业总产值 656.67 亿元,同比增长 61.8%,高于全市平均 增幅 21.6 个百分点,高于去年同期 2.2 个百分点。7 个县(市) 区中,枣阳、襄阳、谷城、老河口和宜城等 5 个县(市)区产值 已突破百亿元大关,分别达到 142.96 亿元、131.45 亿元、 125.45 亿元、104.88 亿元和 103.04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81.2%、60.0%、52.0%、60%和 61%,改写了我市没有百亿县 市的历史。 6 元 至 12月 县 域 工 业 产 值 完 成 情 况 图 33.39 104.88 142.96 125.45 103.04 15.5 131.45 82.16 82.53 65.5578.90 64.0 21.68 10.99 52% 81.2% 60.0% 61.0% 54.0% 41.0%60% 020 4060 80100 120140 160 枣 阳 襄 阳 区 谷 城 老 河 口 宜 城 南 漳 保 康 0% 20% 40% 60% 80% 100% 元 至 12月 累 计 (亿 元 ) 同 期 累 计 (亿 元 ) 增 速 % 7 个县(市)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 198.81 亿 元,同比增长 56.49%,高于全市平均增速 28.89 个百分点。 在 7 个县(市)区中,枣阳、襄阳、谷城、老河口和宜城市等 5 个县(市)区累计分别实现工业增加值已突破 30 亿元,其中 枣阳和襄阳突破 40 亿元大关,分别达到 43.14 亿元和 40.8 亿元。除保康县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为 37.91%低于 50%外, 其余各县(市)区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均超过 50%;其中,襄 阳、枣 阳、谷城、老河口、南漳、宜城等 6 个县(市)区工业增加值 累计增速分别为 62.04%、61.25%、55.49%、53.8%、53.8%和 51.8%。 元 至 12月 县 域 工 业 增 加 值 完 成 情 况 图 32.07 10.08 40.80 5.61 3037.11 43.14 4.076.55 19.7626.75 20.8523.8725.18 62.04% 37.91% 53.80%51.82%53.81%61.25% 55.49% 0 10 20 30 40 50 60 枣 阳 襄 阳 谷 城 老 河 口 宜 城 南 漳 保 康 0%10% 20%30% 40%50% 60%70% 元 至 12月 累 计 (亿 元 ) 同 期 累 计 (亿 元 ) 增 速 % 2、市区工业稳步发展,一改过去多年低速前进的局面,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871.82 亿元,同比增长 28.6%,增幅是 7 近三年来最快的一年,分别比 2007 年、2008 年提高了 13.2 个和 2 个百分点。高新区继续发挥了龙头作用,全年实现工 业总产值 577.31 亿元,同比增长 31%。樊城区、襄城区分别 实现产值 90.14 亿元和 83.4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43.1%和 22.3%,正向百亿元目标迈进。实现工业增加值 238.63 亿元, 同比增长 23%,比 10 月底提高了 2.5 个百分点;其中,高新 区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 162.6 亿元,同比增长 48.19%,比 11 月底提高了 19.89 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20.59 个百 分点;樊城区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 27 亿元,同比增长 45.24%, 比 11 月底提高了 2.37 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17.64 个百分点;襄城区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 35.3 亿元,同比增长 38.78%,比 11 月底,回落了 0.3 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 平 11.18 个百分点。 元 至 12月 市 区 工 业 增 加 值 完 成 情 况 图 162.6 35.3 27 109.72 25.44 18.59 38.78%48.19% 45.24% 020 4060 80100 120140 160180 200 高 新 襄 城 樊 城 0% 10% 20% 30% 40% 50% 60%元 至 12月 累 计 (亿 元 ) 同 期 累 计 ( 亿 元 ) 增 速 % 三、存在的问题 从我市工业整体发展形势看,工业经济已经步入发展的 快车道,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很大。但自身还存在一些突出的 问题。工业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 8 量约占全省的 10%,与我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地位不相适应; 产业结构呈现“腿短 ”现象,产业层次低;大中型企 业少,重点 企业不够大、不够强,产业链条较短,企业之间的关联度低, 没有形成较为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