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份百题精练(1)_第1页
2007年12月份百题精练(1)_第2页
2007年12月份百题精练(1)_第3页
2007年12月份百题精练(1)_第4页
2007年12月份百题精练(1)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7 年 12 月份百题精练(1) 化学试题 原子相对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Cl-35.5 K-39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 分) ,每小题 2 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 纸上。 1.2006 年 4 月 22 日是第 37 个“世界地球日” ,中国邮政 已发行世界地球邮票(如图) ,号召人们关爱地球。下列 行为中不利于地球保护的 A.大量开采煤、石油及天然气以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 B.严格履行京都议定书 ,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C.加强新能源研究,使用压缩天然气、氢气作汽车燃 料 D.研发可降解塑料或替代用品,控制白色污染 2.氢元素与其他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称为氢化物,下 面关于氢化 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 D2O 分子所含的中子数为 8 B.NH3的结构式为 C.HCl 的电子式为 D.热稳定性:H 2SHF 3.对于反应 2SO2+O2 2SO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2 体积 SO2和足量 O2反应,必定生成 2 体积 SO3 B.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必定向右移动 C.平衡时,SO 2消耗速度必定等于 O2消耗速度的两倍 D.平衡时,SO 2浓度必定等于 O2浓度的两倍 4.在抢救大出血的危重病人时,常需静脉点滴输予 0.9%的氯化钠溶液(俗 称“生理盐水” )是由于人体血液的“矿化度” (即无机盐的相对含量) 为 0.9%。另有研究表明,30 亿年前地表原始海水的矿化度即为 0.9%。 对此,下列猜测或评论中,不足取的是 A.人类祖先可能是从原始海洋中逐渐进化到陆地上的 B.人体血液和原始海水之间存在着某些尚未被认识的关系 C.人体血液可能带有原始海水的某些印痕 D.人体血液和原始海水的矿化度均为 0.9%纯属巧合 5.下列说法可充分说明反应 P(g)+Q(g) S(g)+R(g)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的反应已达 2 2 平衡的是 A.容器中 P、Q、R、S 四种物质共存 B.容器中中 Q、R 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 C.容器内气体压强、密度不再随时间变化 D.单位时间内生成 nmolP 同时生成 nmolQ 二.选择题(本题共 36 分) ,每小题 3 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 纸上。 6.利用合成气(H 2+CO)生产汽油、甲醇和氨等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合成 气也可合成醛、酸、酯等多种产物,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以合成气为原料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改变合成气中 CO 与 H2的体积比,可得到不同的产物 合成气的转化反应需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强下通过催化完成 从合成气出发生成气态烃或醇类有机物是实现“煤变油”的有效途径 以合成气为原料的反应产物中不可能有烯烃或水 A. B. C. D. 7.桶烯(Barrelene)结构简式如右图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桶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B.桶烯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 C.桶烯与苯乙烯(C 6H5CH=CH2) 互为同分异构体 D.桶烯中的一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所得产物只有两种 8.右图的曲线是 800时,A、B、C 三种气体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T 是平衡的时间,能以此曲线表示的反 应是 A.2A B+3C B.B+3C 2A C.A+C B D.B A+C 9.对于反应 M+N P,如果温度每升高 10,化学 反应速率增加到原来的 3 倍。在 10时,完成反应 10%需 81 分钟,将温度升高到 30,完成反 应 10%需要的时间为 A.9min B.27min C.13.5min D.3min 10.2005 年 1 月美国科学家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宣布发现了铝的超原子结构,并预 言其他金属原子也可能存在类似的结构,这是一项将对化学、物理以及材料领域产生重 大影响的发现。这种超原子是在铝的碘化物中发现的,以 13 个 Al 原子或 14 个 Al 原子 形成 Al13或 Al14超原子结构。A1 13、A1 14的性质很象现行周期表中的某主族元素,且 Al13和 Al14超原子结构都是具有 40 个价电子时最稳定,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l13和 Al14是新发现的 Al 的两种同位素原子 B.All4与A 族元素性质相似,A1 13与卤素性质相似 3 C.A113、A1 14超原子结构也可通过电解熔融 AlCl3或 Al2O3制备 D.A113超原子中铝原子间是通过离子键结合的 11.在已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平衡一定能发生移动的是 A.反应混合物的浓度 B.反应物的转化率 C.反应混合物的压强 D.正、逆反应速率 12.对于可逆反应 X(g)+Y(g) Z(g)-Q,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X 的百分含量与温度的 关系曲线如 图若 V 正 V 逆 ,图中可表示这种情况的 点为 A.a B.b C.c D.d 13.在可逆反应里:aX+bY cZ+dW+Q, 其中 X、Y、Z、W 均为气态物质,右 图为平衡状态时混合气体 Z 的百分 含 量随温度、压强变化曲线,则下面 表 示正确的是 A.a+bc+d,Q0 B.a+bc+d,Q0 C.a+bc+d,Q0 D.a+bc+d,Q0 14.对于反应 A(g)+2B(g) 2C(g)+Q(Q0 ),下面各图能正确反映在这一反应中,反应时 间 t,温度 T 与平衡混合物中 C%关系的是 15.甲、乙都是短周期元素,其中甲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 2 倍,乙元 素原子 K 层和 M 层电子数之和与 L 层的电子数相同。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乙元素的族序数比甲元素的族序数大 B.乙元素最高价含氧酸酸性比甲元素最高价含氧酸酸性强 C.乙元素的原子序数比甲元素的原子序数大 D.含乙元素的化合物数目比含甲元素的化合物数目多 4 4 16.二氧化氮存在下列平衡:2NO 2(g) N2O4(g)+Q 在测定 NO2的相对分子量时, 下列条件中较为适宜的是 A.温度 130、压强 3.03105Pa B.温度 25、压强 1.01105Pa C.温度 130、压强 5.05104Pa D.温度 0、压强 5.05104Pa 17.在恒容条件下化学反应:2SO 2 (g) + O2 (g) 2SO3(g) + QkJ。在上述条件下分别充 入的气体和反应放出的热量 (Q)如下表所列: 容器 SO2 (mol) O2(mol ) N2(mol ) Q(kJ/mol) 甲 2 1 0 Q1 乙 1 0.5 0 Q2 丙 1 0.5 1 Q3 根据以上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上述条件下反应生成 lmolSO 3 固体放热(Q/2)kJ B.2Q12Q 2 =Q3Q C.Ql=2Q2 =2Q3=Q D.2Q2=2Q3Q 1Q 三.选择题(本题共 20 分) ,每小题 4 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 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得分;有两个正确选 项的,选取对一个给 2 分,选错一个不得分。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18.下列那种说法可以证明反应 N2+3H2 2NH3已经达到平衡状态 A.1 个 NN 键断裂同时有 3 个 HH 形成 B.1 个 NN 键断裂同时有 3 个 HH 断裂 C.1 个 NN 键断裂同时有 6 个 NH 断裂 D.1 个 NN 键断裂同时有 6 个 NH 形成 19.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 A(g)+3B(g) 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 的生成速率和分解速率相等 B.A、B、C 浓度不再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 nmolA,同时生成 3nmolB D.A、B、C 分子数之比为 1:3:2 20.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mA(g)+nB(g) pC(g)反应,达到平衡后, 将气体体积缩小一半,新平衡时,C 的浓度是原来平衡时的 1.9 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np 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A 的转化率降低 D.C 的体积分数增加 21.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下变 化规律(图中 P 表示压强,T 表示温度,n 表示物质的量): 5 根据以上规律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反应:Q0,P 2P 1 B.反应:Q0,T 1T 2 C.反应:Q0,T 2T 1;或 Q0,T 2T 1 D.反应:Q0,T 2T 1 22.将 2molSO2和 2molSO3混合于固定的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 发生反应 2SO2+O2 2SO3,平衡时 SO3为 nmol。相同条件下分别按下列比例配比在上述 同样的容器中放入起始物质,平衡时 SO3的物质的量大于 nmol 的是 A.2molSO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