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上饶经济形势新闻发布稿_第1页
2007年上饶经济形势新闻发布稿_第2页
2007年上饶经济形势新闻发布稿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7 年上饶经济形势新闻发布稿 作者:上饶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胡建中 发布时间:2008-2-3 2007 年,全市上下围绕市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赣浙闽皖四省 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和快速发展地区”的目标,坚持“好中求快、快中求优”的思路,着力统筹改革发 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全市经济在上年较高发展基础上,继续保持了“增长加快、质量提高、结构改善、 活力增强”的又好又快局面。 一、三大产业齐头并进,推动又好又快发展 经省统计局初步核定 ,全市 GDP 总量突破 500 亿元,达到 528.1 亿元;同比增长 13.7 %。人均 GDP 突破 1000 美元,达到 1074 美元。农业稳定运行的态势得以保持,工业、服务业快速增长,第一产业 增加值 98.4 亿元,增长 5.4%,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 13.9%,拉动 GDP 增长 1.1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 增加值 242.1 亿元,增长速度高达 20.0%,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 54.0%,拉动 GDP 增长 8.7 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增加值 187.6 亿元,增长 10.7%,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 32.1%,拉动 GDP 增长 3.9 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由上年同期的 19.4 :44.5 :36.1 调整为 18.6:45.9:35.5 ;二产比 重提高了 1.4 个百分点。 1、农业经济更具活力。农业总产值 165.7 亿元,可比增长 5.6%,实现农业增加值 98.4 亿元, 可比增长 5.4%。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达 56 亿斤, 增长 5%。渔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水产品总量达 38 万吨,比上年增长 9.3%。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新增农业企业 179 家,总数达 2395 家,新增规模 以上农业企业 70 家,总数达 324 家;新增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 10 家,总数达到 16 家。农业标准化 生产扎实推进,获江西省名牌农产品 35 个,占全省的 33%;建立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7 个、 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104 个,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2、工业主导地位更加凸现。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 200 亿元,增长 25.5%,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 65.2%,拉动 GDP 增长 8.2 个百分点。占 GDP 比重上升 4.8 个百分点,达到 3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 值突破 100 亿元,达 126.91 亿元,增长 38.10%,比全省快 13.5 个百分点。增幅同比加快 14.93 个 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在全省排位由 2006 年的第 8 位上升到第 6 位,占全省的比重由 2006 年的 6.4%上升为 7.20%。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上升 12.72 个百分点,达到 63.44。 第一,重点产业强劲支撑,挑起工业发展重担。机械、建材、食品、有色金属、纺织服装和医药 化工六大支柱产业全年实现增加值 101.19 亿元,同比增长 38.09%,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 重达 79.73%,比上年提高 0.99 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80.07 亿元,同比增长 76.50%,增幅 快于全部规上工业 7.26 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总量的比重为 80.47%;实现利税总额 20.12 亿元,同 比增长 83.32%,增幅快于全部规上工业 9.75 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总量的比重为 84.28%。 第二,园区工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全市园区(开发区)实际开发面积 50.44 平方公里,比去 年新增面积 7.98 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 41.82 亿元,同比增长 10.63%;招商实际到位资金 194.24 亿元,同比增长 46.43%;园区内投产工业企业 798 个,比去年新增企业 48 个;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448.86 亿元,同比增长 76.10%;实现利税 46 亿元,同比增长 46.41%;安置就业人员 13.38 万人, 比去年新增就业人员 1.33 万人。 第三,重点企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50 户重点调度企业完成产值 127.08 亿元,增长 17.75%,1-11 月实现税金总额 42214.4 万元,增长 61.45%。 第四,实施“十百千亿工程”取得成效,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90 家,总数达到 584 家,新增 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工业企业 37 家,累计达 81 家。 第五,规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继续高速增长。全市规模以上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增加 值 77.91 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 61.38,同比增长 56.63 。 3、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市第三产业增长 10.7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32.1%。其中, 交通运输邮电业增长 11.1%,住宿餐饮业增长 10.7,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长 5.9,非营利性服务 业增长 10.1%。 二、三大需求持续旺盛,拉动又好又快发展 全市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着力启动消费市场,努力扩大出口,实现了投资稳定增长、消费 加快增长、出口强劲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正朝着快速、协调的轨道运行。 1、投资平稳增长。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405.06 亿元,增长 27.26%,增幅比去年同期 回落 9.97 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新农村建设以及房地产开发投资成为这一轮投资增长的亮点。全年 共投入新农村试点建设资金 6.8 亿元,1599 个试点村建设全面完成。全市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 成 311.18 亿元,增长 25.8%,回落 13 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完成 103.6 亿元,增长 4.21%,房地产开 发投资完成 64.3 亿元,增幅为 29.86%;从房地产投资结构看,商品房建设投资 62.4 亿元,增长 31.7%;土地购置费 5.9 亿元,下降 6.2。商品房销售势头平稳,销售面积 176.3 万平方米,增长 8.8%。其中:现房销售面积 98.4 万平方米,下降 2.3%;期房销售面积 77.9 万平方米,增长 27.1%。 非国有经济投资在整个投资中的比重逐渐提高。非国有经济共完成投资 173.34 亿元,增长 34.6%,占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 55.7%。 2、消费市场继续看好。在居民收入增长加快、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消费环境不断改善等多 重因素的作用下,消费需求进一步趋旺,消费市场更趋活跃。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86.92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8.3,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 1.9 个百分点,零售总额及其增幅均创十年来 新高。农村消费增长明显加快,城乡增幅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县及县以下)市场实现零售额 137.47 亿元,同比增长 18.21%,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了 1.49 个百分点。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 49.45 亿元,增长 18.56 %,城乡增幅差距缩小了 0.35 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 18.39 亿元,同 比增长 22.89 %。商贸流通业迅速发展,年成交额达亿元以上的市场、超市共 34 家,比上年同期增 加 8 家,共实现交易额 151.16 亿元,其中省口径的亿元市场 11 家,比去年同期增加 3 家,年交易额 53.61 亿元,同比增长 1.28 倍。 旅游对消费的带动效应增强,全年接待国内旅客 890.2 万人次,增长 17.1,国内旅游收入 40.1 亿元,增长 44;入境旅游 4.32 万人次,增长 20.52。实现旅游总收入 50.5 亿元,增长 26.3%,占 GDP 比重 9.6%,比上年提高 0.7 个百分点。 3、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 299 亿美元,同比增长 65.4%。其中,出口 2.81 亿 美元,增长 70.6%。外贸依存度 4%,提高 0.8 个百分点。 三、三大收入稳步提高,凸现又好又快发展 在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相伴而行的是企业增效、财政增长和居民增收,开创了经济增长速度与质 量同步、结构与效益并进的喜人局面。 1、工业企业利税收入提高。1-11 月份,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 186.01%,同比提高 36.23 个百分点。从计算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七项指标来看,只有资产负债率较去年同期略有上升, 其余六项指标都有不同幅度的提高或改善,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 10.84%,提高 1.77 个百分点;资产 保值增值率为 121.81%,提高 17.17 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为 4.05 次/年,提高 1.21 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有所增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 23.87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73.57 %;其中实现利润 8.39 亿元,增长 61.74%。 2、财政实力跃上新台阶。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 得税等几大税收收入大幅度增加,促进了全市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 各级财政实力跃上新台阶。财政 总收入突破 50 亿元,达到 55.4 亿元,同比增长 34.9%,一般预算性收入 32.1 亿元,增长 26.2%,增 幅同比分别加快 12.7 和 9.1 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占 GDP 比重 10.5%,比上年提高 1.4 百分点,税 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 84.4%,比上年提高 4.3 个百分点。 县域经济整体推进,继 2005 年县县过亿元后,2007 年又实现县县超 2 亿元。其中,广丰县达到 10.3 亿元,德兴市达到 9 亿元,横峰县财政收入实现两年翻一番,达到 2.1 亿元。乡镇财政实力显 著增强,全市财政收入超 1000 万元的乡镇达到 61 个,占乡镇总量的三分之一。市本级财力快速壮大。 2001 年至 2006 年财政收入年均递增 26.2%,2007 年加快提速,同比增长 49%,由 2001 年的 1.3 亿元 增加到 2007 年的 6.2 亿元。 3、城乡居民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经济增长和民生工程投入的增加,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了更 多的实惠。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 10000 元,达到 11342 元,比上年增长 15.4%。其中, 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均有大幅增长,占总收入比重分别为 64.88%、5.69%、0.19%、29.24%,收入格局已由从前的依靠工资为主向着多元化格局转变。农民人均 纯收入 3901.76 元,比上年同期增加 377.33 元,增长 10.71%。其中工资性收入大幅增长。2007 年我 市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为 2047 元,比上年同期增加 246.54 元,增长 13.69%。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 均工资 15034 元,增长 20.6%。 四、二大要素供应改善,保障又好又快发展 1、资金层面:利用外资 26146 万美元,同比增长 40.6 %。全市实际引进市外资金 374.9 亿元, 增长 38.6%。银行方面,全市各项贷款余额 343.4 亿元,比年初增加 18.8 亿元,同比增长 5.8; 其中农业贷款同比增长 9.7%;中长期贷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